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品 2%的尼可刹米、10%硫酸镁溶液
【实验方法】
1、尼可刹米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情况。分别对1、2、3号小鼠采取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2%尼可刹米,记录给药时间。观察小白鼠反应,记录动物从给药到惊厥首次出现的时间(药物的潜伏期),将结果填入下表1。
教 案 续 页
教 学 内 容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也不同,药物效应因而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量差异”(即同一效应,出现作用强度不同)和“质差异”(即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专业班级
三年药学等班
授课教师
郭育慧
授课序次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授课类型
实验课
授课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4次实验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观察给药途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掌握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灌胃、腹腔注射等)方法。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验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途径)。
惊厥潜伏期(时间)
惊厥
1
灌胃
2

药理学实验4--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4--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就作用性质而言,同一药物随着给药途 径改变有时会产生药物效应质的变化,如硫 酸镁口服具有导泻和利胆的作用,注射具有 抗惊厥和降压作用,外用则具有消炎和镇痛 的作用。
.
❖ 【实验材料】
器材:电子秤、注射器、5#针头、灌胃 针头、玻璃钟罩。
药品: 10%MgOS4溶液。
动物:小白鼠
.

❖ 【实验方法 】 取体重接近的小白鼠2只,称重编号,
.
❖ 【思考题】 给药途径不同时,药物作用为什么有的
会出现质的差异,有的则产生量的不同?
.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性质的影实验原理就作用性质而言同一药物随着给药途径改变有时会产生药物效应质的变化如硫酸镁口服具有导泻和利胆的作用注射具有抗惊厥和降压作用外用则具有消炎和镇痛的作用
实验四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
响(2)
.
❖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性质的影
响。 ❖ 【实验原理】
气管或插破食管,前者可致窒息,后者可出 现如同腹腔注射的吸收症状,重则死亡。
2.MgSO4口服导泻(1~6h)、利胆, 而注射抗惊厥(中枢抑制致骨骼肌松弛)、 降压(直接扩张外周血管)。
3.注射后作用发生较快,需留心观察。
.
腹腔注射的操作
❖ 左手固定小鼠,头低腹高位,右手45° 在左或右侧下腹部进针,针尖刺入腹腔 时有落空感,然后略抽回针头2mm,贴 着腹腔壁轻轻推液。注射结束后,不宜 太快抽回针头,否则漏液过多,对于小 剂量的注射影响较大。
观察其正常活动。1号鼠经灌胃10%MgSO4 溶液0.2 ml/10g,2号鼠经腹腔注射 10%MgSO4溶液0.2 ml/10g,分别置于玻璃 钟罩中,密切注意观察呼吸、肌肉有无松弛、 瘫痪、排便变化等反应,记录出现的时间。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案续页教案末页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昶、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

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工作入口门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1保安理论培训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4)工作技能培训。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通过哪种方式将药物引入机体内,以达到发挥药效的目的。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材料与方法: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口服、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这三种常见的给药途径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选取了一种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组别分为口服组、皮下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

每组分别选取10只小鼠(体重相近),按照体重随机分组。

口服组:将阿莫西林以悬液或药片的形式通过口腔给药,剂量为10 mg/kg。

皮下注射组:将阿莫西林以注射液的形式皮下注射,剂量为10mg/kg。

静脉注射组:将阿莫西林以注射液的形式静脉注射,剂量为10mg/kg。

给药后,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一些行为变化,并分别在给药后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之后采集小鼠的血液样本。

同时,对每只小鼠进行解剖,采集重要器官(如肝脏、脑、心脏等)样本。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首先,从动物反应方面来看,口服组在口服后较长时间内动物表现正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反应;而皮下注射组在注射后,小鼠会有局部疼痛或红肿的表现。

静脉注射组在注射时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反应,如动作僵硬或不安。

这些结果表明,口服给药是一种相对温和的给药途径,相对安全可靠;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则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对动物的生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

再从药物作用方面来看,通过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药物浓度检测,我们发现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和药物浓度均有影响。

口服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慢,但药物浓度较为持久;皮下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快,但药物浓度较低,持续时间较短;静脉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最快,药物浓度最高,但持续时间较短。

这说明药物的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直接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持续时间。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鼠以不同给药途径给予同剂量尼可刹米时引起药理作用的差别。

【原理】药物以不同给药途径给药时,因吸收部位血液循环快慢,吸收过程需透过的生物膜的通透性以及吸收途径中药物代谢酶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程度不同。

【动物】小鼠3只
【材料和试药】鼠笼天平注射器小鼠灌胃针头注射针头2%尼可刹米溶液
【方法】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3只,以1、2、3编号,分别称重,观察各鼠的一般情况,依次给药。

1号鼠以灌胃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2号鼠以皮下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3号鼠以腹腔注射法给予尼可刹米4mg/10g(2%溶液0.2ml/10g)。

每次给药后立即记下当时时间,密切观察小鼠的反应。

动物首次出现惊厥时,立即记下时间。

从给药到首次出现惊厥的时间为药物作用的潜伏期。

比较3只小白鼠结果之差别。

【报告要点】
注:“最后结果”栏记载是否发生死亡及从给药到死亡相隔时间等。

【讨论题】不同给药途径在哪些情况下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量的差异?在哪些情况下又可使药物的作用产生质的不同?。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将药物引入到人体内部的方式。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影响药物对人体的作用效果。

以下将对几种常见的给药途径进行详细介绍。

1. 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指将药物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经过胃肠道吸收。

这是最常见和便捷的给药途径之一、优点是易于操作,患者易接受,成本较低。

口服给药的药物主要经过肠道吸收,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进行代谢,再进入全身循环。

但是,口服给药受到消化液和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因此需要一定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2. 注射给药(Injection Administration):注射给药是通过直接将药物注射到体内,绕过胃肠道进行吸收。

常用的注射方式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注射给药的主要优势是药物可以快速进入循环系统,达到更高的血药浓度,作用迅速,特别适用于急救或严重疾病治疗。

然而,注射给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繁琐且痛苦,部分患者可能不接受。

3.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药物通过注射到肌肉进行吸收。

相比于口服给药,肌肉注射可以避免胃肠道的消化液和首过效应,使药物在肌肉中的吸收速度快于口服给药,血药浓度更高,作用迅速。

然而,肌肉注射可能疼痛和引起肌肉损伤。

4.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药物通过注射到静脉进行吸收。

静脉注射是最快速的给药途径,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迅速发挥作用。

这种给药途径适用于紧急情况或需要快速治疗的疾病。

但是,静脉注射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要求高,存在感染和血管损伤等风险。

5. 吸入给药(Inhalation Administration):药物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通过肺泡吸收。

吸入给药适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通过吸入给药,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减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作用迅速且局部化。

实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引言:药物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通过哪种方法进入体内,如口服、皮肤贴敷、注射等。

不同的给药途径会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安全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1.实验动物:选取同一种小鼠作为实验对象,确保个体差异的最小化。

2.分组:将小鼠随机分为几组,每组设置不同的给药途径。

3.给药剂量:给予同一种药物的相同剂量。

4.观察指标:观察实验动物在给药后的生理和行为变化,并定量分析。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有着明显的影响。

首先,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途径之一、药物经过口腔进入胃肠道后,通过胃肠道的吸收作用被逐渐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实验结果显示,口服给药后药物的作用效果较为持久,但吸收速度相对较慢。

这是因为药物需要经过胃肠道的代谢过程,其中包括胃酸和酶的作用,从而使药物的吸收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口服给药适用于那些需要长期治疗、作用不紧急的疾病。

其次,皮肤贴敷给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给药途径。

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作用进入血液循环中。

实验结果显示,皮肤贴敷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较口服给药更为快速,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这是因为皮肤贴敷给药不需要经过胃肠道的代谢过程,但皮肤的屏障作用限制了药物的吸收量。

因此,皮肤贴敷给药适用于那些需要快速起效、作用时间较短的疾病。

最后,注射给药是最直接的给药途径之一、药物通过注射器准确地注入到血液循环中。

实验结果显示,注射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最快,作用效果最为迅速,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这是因为注射给药避开了胃肠道的代谢过程和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可以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中。

然而,注射给药需要专业技术和器械,且相对更加痛苦和不便,因此一般用于那些需要迅速救治、作用紧急的疾病。

除了上述常见的给药途径外,还有其他给药途径如直肠给药、气雾剂吸入等,它们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不在本实验范围内。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70分
钙,可立即消除Mg+的作用。
尼可刹米属于中枢兴奋药,可直接或反射性地 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但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 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发生, 甚至死亡。本实验对小白鼠给过量的尼可刹米, 以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条件】
实验动物小白鼠4只
实验器材 天平、烧杯(1000ml)注射器(1ml)、针头、小鼠灌胃器
2、 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取体重相近小白鼠2只,称重、标记,观察并 记录正常活动。1、2号小白鼠分别采用灌胃、腹
腔注射方式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10%硫酸镁 溶液。给药后观察、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将结果 填入卜表2。
【实验结果记录】
应 察 肌 便
给药 给药后反应
鼠 给药 前活 惊厥
教学方 法
与手段
讲授、示教、实验操作。
使用教 材
及参考 书
1、 使用教材:(1)药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魏庆华、 滕淑静主编,第1版2013年7月;(2)药理学实验与学习 指导,金虹、令红艳主编,第2版2011年1月。
2、 参考书:朱岫芳、鱼江主编,药理学,吉林出版集团,
第3版,1997年9月
教案续页
教学 内容
辅助手 段
时间分 配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
1、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 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冋,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 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也不同, 药物效应因而 呈现差异。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 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 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主要包括 “量差异”(即同一效应,出现作用强度不同)和 “质差异”(即出现不冋的药理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授课教师郭育慧授课序次4授课类型实验课授课学时2 授课题目(章节)第4次实验实验四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教学目的与要求1、观察给药途径不同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掌握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灌胃、腹腔注射等)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验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途径)。

难点动物的给药方法及实验结果的讨论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教、实验操作。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1)药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魏庆华、滕淑静主编,第1版xx年7月;(2)药理学实验与学习指导,金虹、令红艳主编,第2版xx年1月。

2、参考书:朱岫芳、鱼江主编,药理学,吉林出版集团,第3版,1997年9月教案续页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实验四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
1、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练习小白鼠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致使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也不同,药物效应因而呈现差异。

静脉吸收最快,产生作用最强,其他给药途径的吸收速度依次是:呼吸道>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口服>贴皮。

主要包括“量差异”(即同一效应,出现作用强度不同)和“质差异”(即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

硫酸镁为导泻、利胆、降压和抗惊厥药。

口服不易吸收,并使肠内容物渗透压升高,水分吸收减少,肠容积增大,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而泻下。

镁盐还能引起二指肠分泌胆囊素,此激素能刺激肠液分泌和肠道蠕动。

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Mg2+ 和Ga2+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特异地竞争Ga2+受点,拮抗Ga2+的作用,阻止运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乙酰胆碱,使骨骼肌松弛。

与此同时,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感觉和意识消失。

过量时,引起呼吸抑制、血压骤降以至死亡。

静脉缓慢注射氯化钙,可立即消除Mg2+ 的作用。

尼可刹米属于中枢兴奋药,可直接或反射性地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但若剂量过大,则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各个部位广泛兴奋,导致惊厥发生,甚至死亡。

本实验对小白鼠给过量的尼可刹米,以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条件】
实验动物小白鼠4 只实验器材天平、烧杯(1000ml)注射器(1ml)、针头、小鼠灌胃器药品2%的尼可刹米、10%硫酸镁溶液
1、尼可刹米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情况。

分别对
1、2、3号小鼠采取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2%尼可刹米,记录给药时间。

观察小白鼠反应,记录动物从给药到惊厥首次出现的时间(药物的潜伏期),将结果填入下表1。

2、硫酸镁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取体重相近小白鼠2只,称重、标记,观察并记录正常活动。

1、2号小白鼠分别采用灌胃、腹腔注射方式给药,均按0、2ml/10g给予10%硫酸镁溶液。

给药后观察、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将结果填入下表2。

【实验结果记录】
鼠号给药途径给药前活动情况给药量给药后反应活动情况呼吸频率惊厥潜伏期(时间)惊厥1灌胃
2皮下注射
3腹腔注射
表1鼠号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前活动情况给药后反应(主要观察中枢抑制、肌张力、大小便)1灌胃
2腹腔注射
表2
为啥会出现以上结果?70分20分教案末页教学小结给药途径不同都对药物作用有影响;甚至发生药物性质的改变。

思考题及作业题
1、三只小白鼠给予尼可刹米,出现作用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临床用药时,同一药物在不同的给药途径时,应用的剂量为什么不同?
3、2只小鼠给予硫酸镁,为啥出现不同的药理作用教学后记依据学习目标,达到知识、能力要求。

学会正确选择给药量及途径、记录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