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_张雷声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在中国的创新及当代价值
这一时期是从 14 年至 14 年底 , 82 83 主要著作有 : 《 评普 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 、关于林木盗窃的辩护'< 、摩塞尔 记者的辩护》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和《 。马克思从物质利益人 手, 开始探索所有制关 系。在评论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 的
辩论时 , 马克思对物质利益 的重要性 的认 识更 加深入 , 发现 了这样一个事实 , 即特权阶级的权利观和公平观与贫 民阶级 的权利观和公平观之 间的尖锐对立 , 并站在穷人的立场上维 护他们 的利益 。他说 :我们为穷人要求习惯权利 , “ 并不是限 于某个地方的习惯权利 , 而是 一切 国家 的穷人所 固有 的习惯 权利。我们还要进一步说 明, 习惯权利按其本质来说只能是 这一最低下的 、 备受压迫的、 无组织的群众 的权利。 【 ”】 l 马克思
的方法 , 可以把马克思所有 制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 阶
段。
( ) 一 马克思所有 制思想的萌 芽时期
的展示 , 从而使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 意义无法彰 显, 甚至被掩盖 了。所有 制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体 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内论述或思想作一扫描 , 对其思想 的形成和发 以期 展的脉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 对其理论特征有一个准确的把 握 , 以此作为切入点 , 并 阐述在社会主义实践 中不 断推进 马 克思所有制理论 中国化的历史 。 在其基础上分析在新 的历史 条件下不断地检验 、 、 、 善和创新马克思所 有制理 修正 补充 完 论 ,以解决 时代给我们 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挑 战性 的问题 , 从 而彰显其在中国的当代价值 。
中图分类号 : 8 A 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0 9 3 5 ( 0 )2 0 0 — 3 10 — 98 2 1 0 — 0 10 0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的重要思想传统和理论来源,它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不仅为中国领域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同时也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应用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传承,对于推进中国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方法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与思想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的哲学体系。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历史的产物,是由内部矛盾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人类的意识和社会发展也同样是由物质的历史演变而来的。
辩证法则是一种能够揭示和解释各种存在内部的矛盾和转化的方法论和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批判现代性”作为其核心价值观,力求对于社会现实和主要矛盾做出深入的分析、思考和评估。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强调了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社会实践的探索,认为美好的社会未来是通过人类共同的努力、实践和充分的发展而来的。
二、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建设当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适应这些挑战和变化,中国的哲学和理论建设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许多学者和哲学家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应用,试图探索中国哲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
首先,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建设强调宏观的分析和整合,梳理和理清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脉络和哲学思想传承。
其次,中国的哲学思想和理论研究注重跨学科和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尝试将哲学观点与化学、物理、生物、社会科学等多种类型的学科体系进行对接和融合。
最后,当代中国的哲学理论建设还注重将“就事论事”与“大局考虑”两者相结合,深入剖析和分析中国当下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在全局范围内进行哲学思考和分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和文化变革中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的作用。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张雷声
张雷声,1954年生,安徽芜湖人,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常务副主编等。
张雷声教授先后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全国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教学名师等称号。
张雷声教授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世界经济》、《当代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马克 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构与建设研究》等专著先后获得教育部第四届、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被学术界誉为"015年度最受欢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张雷声教授提出了不发达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并对不发达政治经济学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做了深入研究。
其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论纲》、《新马克思主义者对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的探讨》、《试论阿明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理论及其论争》等论文,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张雷声教授与顾海良教授合著的《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20世纪这一百年间发展的最基本的过程和最主要的内容,是他们20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的成果结晶。
该成果以其史料分析和理论概括的双重优势得到了学术界好评,并成为诸多高校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研究和教学的教材和参考书。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_张雷声
*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项目号:12KDA005)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3-10-26 [作者简介]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性发展[摘 要]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是指马克思主义史的整体性发展,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发展,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史的整体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发展的纵横交织运动。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必须在理解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发展的基础上,理解从马克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发展,而“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则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4)01-0012-08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来自实践、适应实践发展要求产生并能指导实践发展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作为人类思想史上全面突破思想文化中的“地域性思维方式”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具有完整性和严密性。
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的角度,从理论、历史、实践相统一的角度,以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史整体性发展相统一的角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发展,对我们科学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深入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发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发展,首先必须从整体性角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
在马克思一生的研究中,从大学期间对法律的研究开始,到转向哲学和历史的研究,再到他退出《莱茵报》的工作回到书房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以及他对共产主义学说的科学阐述和晚年对古代社会、东方社会的研究等,基本反映了他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基础上,围绕着追求无产阶级自身的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所表现出的思想的整体发展。
人大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雷声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雷声【简介】张雷声,女,1954年生,安徽芜湖市人。
1977级经济学本科,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级经济学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列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讲座教授、长沙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问题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等。
【研究的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理论【获奖情况】曾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教学名师、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全国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大学“嘉诚奖教金”、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科研成果《画说〈资本论〉》(主要参与者)1996年获“五个一工程奖”;《垄断资本概论》(合作)获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邓小平的经济思想》(主编)获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及其历史走向》(独立)获普通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合作),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获普通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独立)、《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独立)、《关于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独立)获中国人民大学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人民大学“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主持人),获教育部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优秀调研报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演化及其在当代的深化》(独立),获《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2008年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导论1.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当代已不再是社会生产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答:题中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1)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研究①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
②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两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要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1)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作者:邰丽华于晓洋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05期2016年4月16日,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了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
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担任本次论坛执行主席。
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席白暴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增长处于下滑趋势,而我国经济在党中央领导下仍保持中高速发展。
这为学者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向当代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者提出了很多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在致辞中指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这一论坛主题,既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要用中国话语说好中国故事、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要求,也契合了“十三五”纲要的具体要求,具有前瞻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北京大学顾海良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智慧’”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理论发展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强调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修课;当下中国迫切需要形成马克思主义系统的经济学说,用中国的理论讲清楚中国的事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需要“中国智慧”。
顾教授认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既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特征;又要坚持发展市场经济的主线,坚持调动大多数人民的积极性的根本原则。
他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中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在一百多年来的发展情况,以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对客观经济社会进行有说服力的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振中教授以围绕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作主题报告。
他认为,当前东亚各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短板在于如何推动国内一体化,如何保持社会的凝聚力。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1.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马克思的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恩格斯的贡献《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而且还承担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由康德开始、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到费尔巴哈那里宣告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客观实在性、人与自然统一的唯物主义观念,批判了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法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封建经济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规律,取得了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价值的成果,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他们却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并最终解放全人类的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1.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马克思的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恩格斯的贡献《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而且还承担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的工作,于1885年和1894年先后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2.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1)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由康德开始、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到费尔巴哈那里宣告终结。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同时也批判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观点。
吸收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客观实在性、人与自然统一的唯物主义观念,批判了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法建立在了唯物主义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封建经济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规律,取得了有科学价值的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有价值的成果,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3)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关于改造人类社会的思想体系,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他们却无法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向未来社会过渡的现实基础和实现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应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应用研究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
在当代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
在当代中国社会,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中国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在当代中国得到了有效实践。
中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富公平分配和资源优化配置,并有效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生产力的发展,激励创新和科技进步。
在当代中国社会,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些举措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在当代中国社会,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如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
这些努力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对全球环境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政治的应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对中国政治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原则。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建设上高度重视党员的理论学习,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这种坚持保证了中国政党执政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民主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国政府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通过选举等方式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广泛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形式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Ab ta t I r it c n mis w es i n oms o w es i r w o c p s w t i i c i ee c s i o n tt n a d s r c :n Max s e o o c ,o n r hp a d f r fo n rhp a e t o c n e t i ds n td f rn e n c n oai n h t o p st e i h r n o n c in T e t e r ie sf d f r fp b i o e hp w t h n s h rc e s c o n y o i v n ee tc n e t . h h oy o dv r i e ms o u l w r i h C ie e c a a tr t s n to l i o f i o c n s i i i
e hp s r i .S n e te it d cin o e rf r a d o e i g u l y ic n r u t t e om p n n p p i ,C i a h s a t ey e po e t cu e o w e hp h o o f h n o c h n a ci l x lrd sr t r o v u f n r i s
p i s t h ie to n a so e nn eo m ,bu l oc n i e n d e e o M ax s he r r wn ont o te d rc in a d me fde pe ig r fr n ta s o tnu s a d a h r st r itt oy o f mso o - f o 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张雷声-课后答案
第二章1、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这两种商品具有同等效用。
商品的效用越大,交换价值也就越大;效用越小,交换价值也越小。
这一观点对吗?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首先,商品具有的效用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因而在量上是难以比较的。
其次,不同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他们都是人类劳动产品,都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
最后,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也是可以比较的,从而使不同的商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不是商品具有的同等效用。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这一论断成立吗?这一论断不成立。
首先,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成立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其次,并非一切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因此有些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为满足他人需要而生产,也是没有价值的。
3、有人认为,“各种商品的价值之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货币执行了价值尺度的职能”,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货币的价值尺度是指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它本身也包含一定的价值;但是各种商品的价值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并不是因为有了货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具有相同的质,因而它们本身就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只因为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才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
4、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能不能由此认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不能。
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在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市场具有滞后性,因为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不会偏离商品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应用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及其应用分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引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其对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在20世纪初期,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开始在中国传播。
1903年底,鲁迅出版了《狂人日记》,这是第一部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小说。
1919年,陈独秀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正式引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社会进入了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时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主要思想和特点1.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是其重要的思想特点。
在中国,实践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特色。
中国的革命和社会变革,都是从实践出发的。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实践论一直贯穿于中国的政治思想体系中。
2.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其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在中国,辩证法被看作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都能看到这种思想的体现。
例如,毛泽东提出的“矛盾斗争”的思想就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3.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基础之一,也是其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历史唯物主义被发扬光大,特别是在对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中,其理论价值被充分体现。
4.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思想是其又一重要特点。
在中国,阶级斗争成为了政治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毛泽东时代的“阶级斗争为纲”,还是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阶级斗争思想的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中国的应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包括基础哲学的研究,也包括思想理论的创新。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有着深刻影响。
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_张雷声
* 本文系教育部社科司重点委托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2008JY JW 010)的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09-03-10 [作者简介]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关键词]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什么是、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实践的产物必须在实践中发展,不允许人们以教条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它;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9)07-0016-08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浴血奋斗的历史经验,是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宝贵经验。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理论界一直在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键所在。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前在理论界,对什么是、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还不很清晰,人们在研究和运用中很难分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也很难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_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笔谈编者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逐步深入。
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召开了第八次学科论坛,着重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展开学术探讨。
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研究、学科体系研究、课程体系研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现将部分学者的发言摘编如下:[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6-0038-10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研究”,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近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探讨正是从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展开的。
而对这些方面问题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方面,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
因此,它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体系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的研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这里,就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体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理论体系是其他类型体系的基础所谓体系,就是一组理论观点能够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类似于范式的东西。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克斯和希利克斯在编撰《心理学的体系和理论》时所论述的那样:“如果我们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一组联合起来的心理学家上,那么这个类似于范式的东西就是学派;如果我们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一组联合起来的心理学观点的观念上,则这个类似于范式的东西就是体系。
”这就是说,体系是学说的范式,体系是理论观点的逻辑集合。
【人大张雷声课程马原著笔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
第二讲(第三周9-16)资本论第一卷,1975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一、为什么要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什么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经典:时代的意义,它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群体的意义,它是“一定的阶级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克思2、马克思,伟大的思想家3、马克思,无法绕开的巨大身影雅克、阿塔利《卡尔。
马克思,或全球化思想》,本书从全球化的角度,马克思所预见的理论今天正在实现。
(1)马克思的人格(2)理论学说(3)研究方法(这是最为重要的)为什么无法绕开?江泽民四个着眼于:(1)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2)对实际问题的思考(3)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4)理论创新年四个着眼于的意义:第一,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观理论思维的逻辑力量第二,既要反对西化,也要反对僵化为什么在《资本论》问世一个世纪后,西方学者会提出重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无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经济现实问题。
―――危机、滞涨(沟通-融合,把马克思凯恩斯化,把凯恩斯马克思化)琼。
罗宾逊:《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和凯恩斯》、《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把马克思凯恩斯化: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语言来阐释马克思的理论把凯恩斯马克思化:把凯恩斯的理论披上马克思的外衣(因为马克思语言晦涩,所以如此。
这种做法抹杀了凯恩斯和马克思的根本区别:反映的阶级利益不同,语言只是表面的东西。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复活”?(1)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理论,一种科学价值,一种人类文明的成果(2)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因素至今依然存在,没有消失。
(3)马克思主义是千万人实践的成果,还在经历着不断发展的过程。
2、马克思《资本论》在人类历史发展实践中产生了巨大威力苏联十月革命的深远意义是永存的。
俄罗斯学者面对一些人对苏联十月革命作业和意义的诬蔑和诋毁做了深刻的评价:十月革命不是阴谋,而是社会革命;十月革命并不崇尚暴力;当代俄国的强大依然要靠十月革命。
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_张雷声
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提要: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
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立足点、内容基础和内容主线,是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前提。
整体性是方法的整体性,整体性是逻辑的整体性,整体性是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这三个方面的交织交融构成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理解。
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是最彻底的理论、最朴实的理论,因而也就是最能掌握人民群众的理论。
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生命线。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性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六个二级学科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反映出来的,研究和贯彻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的整体性同样也是学科建设整体性的重要内容。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学科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0)06-0007-05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革命性、科学性最强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完善自身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也是适应实践发展要求并能指导社会实践不断前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的思维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它反映了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说明了它是革命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思想武器。
它反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说明了它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根本所在。
一、从整体性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基本上是按照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分门别类地开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项目批准号:12KDA005)的阶段性成果。
《学术界》(月刊)总第182期,2013.7ACADEMICSNo.7Jul.2013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际结合所作的新的实践和重要的理论创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一主多元”方面,对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与占有的统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制的两种不同形态等理论原理作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性质和内涵及不成熟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所有权;公有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这一理论成果的取得,标志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发展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阶段。
一、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与占有相统一原理的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最初表现为生产资料是归个人,还是归阶级、社会集团所有的问题,亦即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财产的法权关系。
马克思指出:“财产最初无非意味着这样一种关系,人把他的生产的自然条件看—92—学术界2013.7·学术探索作是属于他的,看作是自己的。
”〔1〕生产资料的归属反映的是所有权问题。
仅此并不能反映出所有制“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根本,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的意义。
当马克思进一步从财产的法权关系中抽象出生产关系的本质时,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解,就有了“人对生产条件的关系”的认识角度。
也就是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在占有、使用和处理生产条件时所发生的排斥性的意志性支配,是人们把生产条件当作他的意志支配领域而发生的一系列关系行为。
所以,马克思强调:所有制关系是“个人在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动产品方面的相互关系。
”〔2〕可见,对于所有制,马克思强调了生产资料“所有权”与“占有”的统一性。
“所有权”与“占有”是所有制的两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构成要素。
“所有权”强调的是使用价值的转让、价值的实现和权利的转化,“占有”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价值的形成和增殖。
显然,“所有权”的运动是在流通领域中进行的,而“占有”则是存在于生产过程的,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前提,没有“所有权”也就无所谓“占有”了。
因此,在任何有阶级的社会中,所有权都涉及到个人、阶级、社会集团。
消灭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思想。
《共产党宣言》公开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
〔3〕《资本论》第1卷明确指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
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
这是否定的否定。
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的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这就是说,“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
〔4〕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未来社会概括为“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
〔5〕这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未来社会的所有制是社会所有制。
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认为的未来社会,其社会所有制中的所有权已没有了任何实际意义。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中并未涉及社会主义社会中所有权分类问题。
现实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并未按照马克思的预想发展。
世界上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都未能踏上实践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所有制之途。
我国在经过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观念,树立了“一主多元”的思想,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仅要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不仅要明确财产的所有权,进行资产的保值增值,也要保护权利人的财产所有权。
只——03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有这样,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真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与占有相统一的原理。
首先,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其性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也是以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条件的。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所有制中,所有权是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因而是基础性权利。
这一基础性权利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脱离社会经济制度的物权,它必然要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
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我们在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理解所有制,既回避或神话了生产资料的归属,也回避或神话了财产的法权关系。
因为“在每个历史时代中所有权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面发展起来的。
”〔6〕任何所有权的存在都是要以一定历史条件下具体存在的生产方式,以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来加以说明的。
其次,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中,必然存在着这三种所有权。
国家所有权是国家作为所有权人对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国家所有的财产包括专属财产(矿藏、水流、海域等)、法定财产和国家支配的财产。
集体所有权是集体经济组织作为所有权人对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集体所有的财产包括城镇集体所有的财产和农民集体所有的财产(包括对土地、森林、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的法定财产)。
私人所有权是自然人对其合法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私人所有权的提出意味着保护私人财产法律意识的强化,也意味着对自然人成为独立社会主体的维护。
可以看到,所有权的分类在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作出了新的发展。
二、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原理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一主多元”的所有制结构的确定,依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从党的十三大对我国基本国情进行分析、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始,到党的十五大明确概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提出党的基本纲领从而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清晰地定位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基本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调来论述所有制理论的。
党的十七大又进——13学术界2013.7·学术探索一步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则将其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框架之中,突出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特别强调,要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7〕,这实际上对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作出了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认为,所有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达到自主活动,而且一般说来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
这种占有首先受到必须占有的对象所制约,受自己发展为一定总和并且只有在普遍交往的范围里才存在的生产力所制约。
仅仅由于这一点,占有就必须带有适应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性质。
”〔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一切所有制关系都遭到了经常发生的历史的更替,都遭到了经常发生的历史的变更”〔9〕,而且在所有制的管理方式上,也会发生变更,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在股份公司内部,“实际执行职能的资本家转化为单纯的经理,即别人的资本的管理人,而资本所有者则转化为单纯的所有者,即单纯的货币资本家。
”“资本所有权这样一来现在就同现实再生产过程中的职能完全分离,正象这种职能在经理身上同资本所有权完全分离一样。
”〔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有制权利的占有上,突破了越集中越好的观念,确立了所有权、经营权可以分离而且应当分离的思想。
“两权分离”作为所有制管理方式的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发展中已得到极大的显现。
所有制的“两权分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经济主体的所有权与不同经济主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地位和作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对不同经济主体所有权的“平等”、“公平”、“同等”的保护,是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财产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保护。
在我国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基础上,对不同经济主体所有权的平等保护,是不能回避甚至脱离这一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与非主体关系的。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国有经济是主导力量,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不同经济主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而对不同经济主体在财产法律地位上的平等保护,并不是针对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并不是要说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强调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时,不是不讲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确保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是不能含糊的,更不能颠倒主体与非主体的位置,这是确保中国特色社——23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会主义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发展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