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际公法学教学方法改革
简论国际公法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的探索
简论国际公法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的探索p(一)探究性教学的定义关于探究性教学的方法,最早提出和倡导的的学者是美国施瓦布教授。
他对探究教学的内涵定义为探究性课堂中包含两种探究。
一是对科学知识本身的探究,科学被看作探究过程的指导,“科学即探究”。
二是教与学这个过程的教学方法、方式上的探究,教与学的过程它本身是一种探究。
国际公法作为一门法学专业的必修课,属于社会科学的科目范围,因此,国际公法的探究性教学主要指第二种探究,把国际公法的教与学看作是探究的过程。
这样的探究过程可以简化为基本的四个步骤:首先,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其次,收集和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再次,通过探究活动和对材料的分析,形成结论;最后,总结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性评价。
(二)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探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认知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是个体化、情景化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必须以原有知识作为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的水平、认识的角度以及关注的知识类型都不同。
学生在原有知识的积累上,通过自己对于新信息的加工处理,建构自己对于新知识的认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环境包含4个要素:“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情景”就是把现实的真实案例搬到课堂上来,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协作”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从资料的收集、案例分析、得出结论,都是资源共享的过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独特优势;“交流”既包括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小组与小组的交流,还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意义建构”是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
探究性教学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通过“意义建构”的环节,能够实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认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常可以表现为:基于真实情景的学习、基于案例分析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和基于互动合作的学习。
(三)法学教育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可行性1.法学教育目的与探究性教学目的的契合。
国际公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
国 际公法 学课 程 的基本 特 点
习者 需 要 具 备 一 定 的背 景 知 识 才 能 更 好 理 解 相 关 课程 内容 。例 如 , 国际海 洋 法 中大 陆架 的划 分 、群
岛国领 海基 线 的划 定、专 属经 济 区生物 资源 的维护 和 利 用 ;空 气 空 间法 中空 气 空 问和 外 层 空 间 的划 分 、遥 感 卫星 轨道 的法 律 问题 ;战 争法 中对 作 战手 段和 武 器 的限制 ;国际组 织运 作程 序和 机制 , 等 。 等 这 些知 识莫 说学 生很难 弄 懂 ,就连 老 师也很 难 说完 全理 解 ,毕竟在 这方 面师 生 都没有 感性 认识 和相 关
( )庞 杂性 二 在 法 学二 级学科 中,民法 学 、商法 学 、宪 法学 、
[ 收稿 日期 ] 2 1 4 1 0 l .1 0 [ 者 简介 ] 毛 俊 响 ( 9 0 ) 作 1 8 . ,男 ,湖 北黄梅 人 ,中 南大 学法 学 院讲师 , 主要研 究方 向 :国 际法基 础 理论 ,国 际人权 法
国际 公法 是 “ 国际交往 过程 中形成 的 ,用 以 在
公法 的法 理 问题 。国际法 的法 理涉 及到 国际法学 中
调整 国际关 系 ( 主要 是 国家 间关系 )的 ,有 法律 约 束力 的各种 原则 、规 则和制 度 的总 称 ” 。Ⅲ(与 国 内 3 )
法 主 要 调 整 私 人之 间 或 私 人 与 国家 之 间 法 律 关 系 不 同 ,国际 公法主 要 调整 国家之 间的各 种权 利义 务 关 系 ,除 了 国籍 、引渡 、人 权等 内容 涉及 个 人之 外 ,
的最 一般 最抽 象 的部分 ,如 国际 法 的性质 、 国际法 的价 值 、国 际法 的效力 依据 、 国际 强行 法 的特 征 和 表现 等 等 。它 们 本质上 还 是法理 学 的 问题 ,因此 ,
论国外法学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借鉴
论国外法学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借鉴摘要:我国的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学位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而急迫的挑战。
深入研究法学教育发达国家的制度实践,总结其多年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剖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提升中国法学教育质量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本文系统分析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法学教育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并反思“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怎样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这两个重大问题,为讨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外国;法学教育;改革;经验一国高等法科教育的功能定位,深深根植于一国特有的法律文化之中,为社会基础、习惯传统、法律体系、法律意识所制约决定,同时对一国法律文化的传承和改造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化在各个领域不断地加速深入发展,为高等法科教育路径的选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现代各国法律制度中,从未吸收外国经验或借鉴外国模式极为少见,高等法科教育同样如此,互相沟通与借鉴是提升法科教育竞争力与所培养人才的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在全球化时代,法学教育的产品需要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实践。
其中经济全球化具有了尤为重要的特殊意义,左右着高等法科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美国的法学教育及其改革经验尽管美国属于英美法系,英国法和英国的法学教育对美国的法律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美国的法学教育在同美国法律职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美国将初级法学教育定位在研究生层次,置于大学本科教育之后。
在美国,法学院只招收已在大学完成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等专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或者学习数学等自然科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
美国的法律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相当于我国的法学学士学位,学制为3年,在职兼读需要4年。
第一年是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年的课程是有关工商业活动所引起的基本法律问题,第三年的课程则大部分为选修课。
严峻国际局势下的国际法学教学改革
Te a c h i n g Re f o r m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a w u n d e r Gr i m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i t u a t i o n
L i u Mi n mi
( L a w S c h o o l 。 S a n y a U n i v e r s i t y , S a n y a H a i n a n , C h i n a 5 7 2 0 2 2 )
傍身 ; 文化 上 , 中国是 世界 人 E l 最 多的 国 家, 拥 有 世 界 上 最 悠 久 的 历 史 文 化 和 最 丰
还 是 在 中 国法 律 人 才 或地 区的文明程 度和法冶化进 程 , 这 就 要 学 高 等 教 育 体 系 中 , 求对 传统的法学 教学模式进行 改革 , 从 而 筛选 体 系 中 , 都居于极其重要 的地位 。 [ 2 1 但
的 国 家 统 一 司 法考 试 亦 将 这 三门 法 学 高 等
世 界 第 二 大 进 口国 , 并 拥 有 最 多 的 外 汇 储 备; 军事上 , 中 国是 世 界 上 军 队 规 模 最 大 的 教 育 专 业 核 心 课 程纳 入 到 其 考 查 范 围 。 由此可 见 , 国 际 法 学 无 论 是 在 中 国 法 国 家 , 拥 有 各 种 自主 研 发 的 先 进 军 事 设 备
p e r s o n. Ho we v e r , t he c u r r e n t e d u c a t i o n mo d e o f i n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w i s t o o p o o r t o me e t t h i s r e q u e s t . We s h o u l d d e e p e n t he t e a c hi n g r e f o r m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a w, a c c o r d i n g r e f o r mi ng t e a c h i n g me a n s , t e a c hi n g l a n gu a g e a n d a s s e s s me n t wa y .
翻转课堂:国际公法教改的新举措
翻转课堂:国际公法教改的新举措作者:吴小平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8期摘要:随着高校教改工作的不断深化,国际公法教改也在不断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学模式的更新换代自然要作为先行条件,翻转课堂无疑是关注的重点所在。
文章就立足积极组织师生双边课前准备,为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理想前提;要有真实案例作为支撑,赢得学生课上学习的自由空间最大化;明确教学评价的内涵与作用,确保学生课前、课上、课后学习效果不断提升三方面,就其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加以系统论述,力求教改举措的“新意十足”。
关键词:国际公法;课堂教学;翻转课堂;高效应用就当前而言,“翻转课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模式之一,在各阶段、各学科教学活动中普遍得到了应用,但由于国际公法课程自身存在明显的理论性较强,以及内容乏味两个基本特征,所以该教学模式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也因此难以得到可持续提升。
为此,在国际公法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做到该教学模式高效应用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加以深入思考。
一、积极组织师生双边课前准备,为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理想前提所谓的“翻转课堂”,其实质就是“颠倒课堂”,让学生在课上有着更大的自由学习空间,在开始课上学习活动就能接触并攻破知识重点与难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势必要将课前准备工作不断加以完善,确保学生能够将基本的概念、定义加以深刻理解。
其间,师生双边课前准备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国际公法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
以《国际责任的构成》一课教学为例,在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将课上所需要的素材加以广泛搜集和科学整理,并最终根据教学需要加以选定,还要通过无线终端设备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工作,如:“微信客户端”、“QQ群”、“钉钉会议”等软件,与学生进行课前互动,帮助学生能够明确“国际责任的概念”、“国际责任的构成”等概念和理论性知识,为学生真正在课上能够学好本课内容搭建起“脚手架”,并且确保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能够形成关于本课的疑问。
《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路径的思考
《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路径的思考【摘要】教学方法在《国际法》课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为改进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两条改革路径:一是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二是引入跨学科教学模式。
这些改革路径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
通过可行性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改革路径是可行的,并对未来《国际法》课程教学提出建议,希望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全面素养。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思考,我们期待《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为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国际法、教学方法、改革路径、案例分析、实践操作、跨学科教学、可行性分析、建议、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际法》课程作为法学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文化、政治等各领域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际法在保障国际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国际法》课程往往被视作繁琐枯燥的理论体系,学生们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性教学和案例分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
有必要对《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围绕当前《国际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行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展开讨论,分析《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改革路径一: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改革路径二:引入跨学科教学模式等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为未来《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研究意义国际法是维护国际社会秩序、促进国际关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法律体系,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呆板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真正理解和应用国际法知识。
国际法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策略
国际法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策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发展,国际法学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国际法学专业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法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国际法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如国际关系、国际经济、国际人权等,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元化的策略。
除了传统的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外,还可以引入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
在国际法学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在线课堂和虚拟实验室等技术手段,提供更直观、交互性更强的教学环境。
通过网络资源和电子图书馆,学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学术信息,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际法学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训练的开展。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国际组织活动、国际法庭辩论、国际会议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和社会服务活动,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国际法学专业的学生,应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为此,可以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引进优秀的外国教师和学者进行讲座和合作研究。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如学术会议、交流项目和访问学者等,培养他们的国际交流和跨文化合作能力。
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国际法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如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开设针对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课程和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研究,并提供指导和辅导。
总之,国际法学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
通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国际法学专业人才,并促进国际法学的发展与进步。
国际司法的调整方法
国际司法的调整方法
国际司法的调整方法是指在国际法律框架下,对国际司法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的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一、国际法规制的调整:通过修订国际公约、条约等国际法规,加强对国际司法制度的规范和约束力,以提升国际司法的公正性和效力。
二、国际法院的调整:通过对国际法院的组织、职权、程序等方面进行调整,以提高国际法院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进而增强其对国际司法的影响力。
三、国际司法实践的调整:通过对国际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促进国际司法实践的规范和规范化。
四、国际司法教育的调整:通过对国际司法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加强对国际司法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升国际司法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五、国际司法交流的调整:通过促进国际司法交流和合作,加强国际司法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国际司法的理解和认知度。
- 1 -。
国际法学教学改革初探
国际法学教学改革初探摘要:国际法学教学改革,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这就需要调整国际法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夯实其理论基础;注重国际法教学与国际政治的结合;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关键词:国际法学教学;内容改革;方法改革一、教学内容改革1.调整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夯实国际法学的理论基础。
国际法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一般高校的设置中都是学分低,学时少。
以我校为例,该课仅有35学分,共计63学时。
而国际法18章的繁多内容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讲解,必须进行精心的安排。
国际法学的总论部分,也就是理论基础部分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以往的国际法教学,严格地恪守总论在先、分论在后的原则,不能将国际法学中的部门法融入其基础理论之中。
对此,笔者向读者推荐美国学者路易斯·亨金的三个国际法理论命题。
第一个命题是:国际法是政治体系的法律。
如今的政治体系包括190多个各自独立的国家,在一个多元的、四分五裂的体系中,政治、经济及文化都是多样化的,这是由国家的自治性决定的。
然而,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中,国际法则是该体系中用以规范表述的共同准则。
第二个命题是:国际法的变化,也就是国际政治体系的价值及目标变化。
它回溯了人类如何通过体现传统国家制度理念的法律,去追求当代的双重目标,既保障了每个国家选择其体制和实现其目标的权利,又促进了个人的人权与每个社会的福利的发展。
第三个命题是:认识法学的发展思潮。
即从“概念主义”到“功能主义”,从逻辑推演出的抽象原则到面向现实需求和解决各种新旧问题。
亨金的三个命题既全面讲述了国际法基础理论,又将分论部分的一些内容融入其中,让人学会如何把握国际法基础理论的脉搏。
因此,在国际法教学中,夯实理论基础并不等于要机械地讲述总论部分的知识,而是要以总论部分为主线,引入分论部分的内容为例证,去深刻剖析和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理。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国际法基础理论的实质,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矛盾。
关于国际法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
关于国际法学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国际法学教学改革,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这就需要调整国际法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夯实其理论根底;注重国际法教学与国际政治的结合;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
1.调整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夯实国际法学的理论根底。
国际法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一般高校的设置中都是学分低,学时少。
以我校为例,该课仅有35学分,共计63学时。
而国际法18章的繁多内容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讲解,必须进行精心的安排。
国际法学的总论局部,也就是理论根底局部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以往的国际法教学,严格地恪守总论在先、分论在后的原那么,不能将国际法学中的部门法融入其根底理论之中。
对此,笔者向读者推荐美国学者路易斯?亨金的三个国际法理论命题。
第一个命题是:国际法是政治体系的法律。
如今的政治体系包括190多个各自独立的国家,在一个多元的、四分五裂的体系中,政治、经济及文化都是多样化的,这是由国家的自治性决定的。
然而,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中,国际法那么是该体系中用以标准表述的共同准那么。
第二个命题是:国际法的变化,也就是国际政治体系的价值及目标变化。
它回溯了人类如何通过表达传统国家理念的法律,去追求当代的双重目标,既保障了每个国家选择其体制和实现其目标的权利,又促进了个人的人权与每个社会的福利的开展。
第三个命题是:认识法学的开展思潮。
即从“概念主义”到“功能主义”,从逻辑推演出的抽象原那么到面向现实需求和解决各种新旧问题。
亨金的三个命题既全面讲述了国际法根底理论,又将分论局部的一些内容融入其中,让人学会如何把握国际法根底理论的脉搏。
因此,在国际法教学中,夯实理论根底并不等于要机械地讲述总论局部的知识,而是要以总论局部为主线,引入分论局部的内容为例证,去深刻剖析和理解国际法的根本原理。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国际法根底理论的实质,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矛盾。
2.寓国际政治于国际法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1)国际法是国际政治的标准表述,二者本属一家历史上,国际政治、国际法和外交研究之间并无严格的区分。
以实践为导向的国际公法教学模式3400字
以实践为导向的国际公法教学模式3400字【内容提要】对法科学生的国际公法的教学不应仅满足于灌输国际法基本理论和知识点,在国际法理论的基础上,应以实践为导向。
国际公法教学应加强讨论式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互动,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情景模拟教学与自我展示式教学相结合、使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案例教学与模拟法庭相结合,加强对实践中的国际法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以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国际公法实践导向互动式教学国际公法是我国法学教育中的十四门主干课之一,各法学专业的学生均开设了国际公法课程。
但是学生真正对国际公法感兴趣的很少,其理由往往是国际公法距现实生活较远,不如民商法或刑法公司法、金融法等那么切近人们的生活,国际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有这一方面的特点,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国际法已经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学生,均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血青年,对与国际法有关的很多国际问题如联合国改革问题尤其是安理会增加理事国和常任理事国的问题、美国打击伊拉克问题、萨达姆审判问题等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的国际法知识分有关国际法问题。
另一方面,国际公法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其实践意义的倾向是导致学生对国际法缺少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公法课程体系庞大,内容繁多,但课时有限,为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侧重于基本理论的教学,忽视了结合国际和国内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国际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而后者恰恰可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因此,应以实践为导向进行国际公法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结合法科学生的培养定位和目标确定以实践为导向的国际公法教学目标法科学生的培养定位和目标决定着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当今世界主要西方国家均以培养实践型法律人才作为法科学生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国际公法》学习方法
《国际公法》学习方法(1)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国际法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其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个方面,他要求学习者要有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并且还要有相应的法律基础知识。
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他主要表现为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制度和规则,是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应遵守的法律规范。
国际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体系。
其主体、对象、渊源和效力根据等都与国内法不同,但又与国内法有着密切关系,国际法是不同于国内法的特殊法律体系,这个认识要贯彻到国际法学习的各个部分中去,大家在学习中要注意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区别,要在两者的对比中加强、增进对他的理解和掌握。
(2)注意把握本课程的体系和结构任何一门课程都有他的理论体系和他的知识框架,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理论都在这个知识框架里居于一个特定的位置、有他的特定作用;同时、各知识点之间和概念、理论之间又有联系。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应当做到把握住本课程的基本内容(3)通过分析案例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国际法案例是国际法原则规则的具体应用,学习分析国际法案例就是要学习了解人家是如何灵活的应用国际法原理和有关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的,这样可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
尤其是涉及我国的一些重要案例和国际司法机关的判例,大家更应当有所了解,例如,湖广铁路债券案、光华寮案、卓长仁劫机案、帕尔玛斯岛仲裁案、诺特鲍姆案等等。
(4)要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国际法与国内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国际社会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国际法与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比如,现在我国加入了WTO,这对我国各行各业都有所影响,也会影响到每个人。
通过学习国际法我们可以对我国加入WTO的理解的更深刻。
国际法需要通过国内法得到遵守和执行,国家只有严格遵守和执行国际法,才能促进和发展它的国际关系,保证它与别国的正常交流与合作。
从而促进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更好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人民在外国的合法权益。
《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路径的思考
《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路径的思考【摘要】在《国际法》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慎重选择或修正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包括准备评估与反思修正两个路径,准备评估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评估和对授课对象整体水平的评估,反思与修正主要是通过分析教材、说课、试讲和听课,对教学方法进行修改和补充。
【关键词】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路径一、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选用的教与学相结合的综合学习体系,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该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配合,有效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比较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但是,由于在《国际法》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或主导地位,所以在《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授方法”便具有核心或主导地位。
因而,对于《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而言,核心强调的是教师教授方法的改革,从而直接导致有意或无意中弱化或忽视了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教与学的有效衔接方式改革。
正因为忽视或弱化了后二者,才导致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那么,凸显的问题是,既然教学方法的选择如此重要,那么,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国际法》课程而言,其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选择?二、《国际法》课程教师教学方法选择的思路1、准备与评估教师自我评估。
当教师准备讲授《国际法》课程,或者已开讲但发现选择的教学方法其效果不是很理想时,教师首先要自我反思,要评估自身素养是否能够驾驭该种教学方法,教师要从自身的知识结构、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备课情况、上课态度、讲课技巧、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程的安排等事项入手,反思选择的教学方式是否契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初步判断已选教学方法出现的问题,是否是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就能克服的问题。
①如果初步判断,自己不能驾驭该种教学方法,是因为自身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并且在短时期内,自己也不可能快速补充相应的专业知识,那么,为了避免误人子弟,教师就应该果断地放弃该门课程的讲授,而不应该尝试改变教学方法或者改变教学风格。
开放教育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建议综述.docx
开放教育国际法课程教学改革建议综述一、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讲授《国际法》课程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国际法来保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和私人的利益。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能对国际现状有客观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以主权国家为本位的理念,找到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使其真正明确学习《国际法》的重要意义。
随着《国际法》理论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开放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利用开放教育的教学优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1.邮箱、QQ是现代学生普遍采用的交流方式目前,很多开放教育辅导员老师都采用这种快捷方式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国际法课程可以采纳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邮箱、QQ等现代交流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指导,在这里教师能够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思考的空间,而不是对学生过多的限制和说教,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消化知识,很好的掌握国际法中的法律知识。
2.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方法,开展学期内典型案例或重要法条的研讨活动。
具体实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随机讨论,可以在面授课堂采用,也可以在网络教学中实施,或者是通过建立QQ群进行实时讨论。
三、加大与高校合作力度,共享模拟法庭课程开放教育应该与一些高校合作,让学生能够共享到高校的模拟法庭课程。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模拟法庭的配套设施都很完善,一些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非常逼真,能够很好的巩固国际法课程的专业知识点,深入的探讨面授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案例依照模拟法庭程序进行重现和模拟。
通过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即原告、被告、法官、双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和有关证人,对案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高学生的法学分析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使得学生增强法学学习兴趣、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
四、为学生开拓在社会中进行法律实践、法律调查基地开放教育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法律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很少,学校应该从学生自身的需求出发,利用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合作,为学生开拓更多的学习空间,现在学生的社会调查,多数是敷衍了事,没有很好的投入到实际学习的氛围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程中不断增加法律实践和法律调查的机会。
国际法“判解研究”课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国际法“判解研究”课程“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一、前言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的初衷“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的大班授课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改革。
在传统的大班授课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参与,也不容易形成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而“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则是在大班授课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小班,由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研讨讨论,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具体操作步骤在国际法“判解研究”课程中,我们尝试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模式运用到教学中,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引入案例和问题在课程的开始阶段,老师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法判例或问题,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和介绍。
通过引入案例和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和思考国际法的理论知识。
2.分组研讨在引入案例和问题之后,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独立讨论和研究一个案例或问题。
每个小组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并撰写小组报告,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案例和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展示和交流在每个小组完成研讨和撰写小组报告之后,可以进行小组展示和交流环节,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互相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4.总结和反思老师可以对整个研讨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出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建议和改进意见。
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实施效果评估在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后,我们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
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1.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施“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在案例讨论和小组研讨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了许多有深度的问题。
2.学习主动性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国际公法学教学方法改革
每年国家都在提倡各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递,并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国际公法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无非是实现这个目标,本文将会从两个方而进行论述。
一是,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必要性:二是,国际法教学运用法律实证方法的具体措施。
一、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在国际公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是以学科基本理论讲授为基础,结合国际社会的实践案例,从而在问题中依次解释国际公法中出现各项法律制度和词条解释。
众所周知,国际公法起源于早先国家之家签订的国际条约。
在教授国际公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公法的原理是首要的,但同时也要使学生理解具体的条约。
由此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因为学生从根源上理解了国际公法,那么在实践案例中不管遇到什么法律情形,都能很准确的抓住本质。
就这一点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确是最有效果的。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其局限性,比如:形式刻板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等。
在被动学习过程中,国际法的学习与国内法的学习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因为国际公法产生的环境、依据的理论基础、立法过程以及实践执行都有其特殊性。
在学习
过程中,学生会对此学科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往往不能理解国际公法的理论来源和国际公法的具体制度,同时因为生活环境的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学生缺乏国际思维,认为国际公法的约束力并不具有强制性,对国际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这也正是教师没有从国际公法在国际关系中的适用性出发造成的。
对于学生对国际法的实用性和权威性提出质疑这一情形,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
(二)法律实证方法的优越性
所谓实证方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际的法律制度,采用图表、数据等科学方法,以客观的立场,解释法律现象的方式。
换言之,法律实证方法主张用事实解释法律规范。
采用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运用国际法的能力。
具体来说,法律实证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外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学生在此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学术训练,并使之全面地理解国际法的内容和体系,而且也正好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因为时间限制而不能实现教学任务的难题。
因此,介于法律实证方法的优越性,我们应在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都加以重视。
二、国际法教学采取法律实证方法的具体措施
法律实证方法虽然不能直接接触到国际法实践,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从网上搜集各种信息,通过文献分析法来学习和研究国际法。
(一)案例教学法解读国际法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法是解读国际法实践性的有效方法。
从案例当中解读国际法,在实践当中运用国际法,来自实践中的国际法,才是真正的国际法。
当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国际法的教学时,案例的选取、呈现、思考的问题等一系列有关案例的处理就显得很重要了,一旦案例准备失败也就意味着国际法实践性讲解的失败。
首先,案例本身要具有教学价值。
具体而言,案例要有时效性和典型性,太老或是太普通的案例没有教授的必要。
让学生学习权威机构或网站发布的原始资料,并全面认识资料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
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国外案件的判决或评论进行学术评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
(二)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体味国际法的发展性
当前国际形式变幻莫测,国际法律制度也在随之变化发展,更多的内容纳入其中,使得国际法的体系愈加庞大。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国际法的新发展。
相对的,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要有明确的把握。
针对此种情况,专题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问题。
专题讨论式教学要体现法律问题争议性的特质,对于那些已经定案的法律事件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地搜集资料,多角度地思考分析,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际联系方法实现国际法的跨学科性
国际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关系,国际法实践的社会基础是国际社会,因而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关系是国际法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分析问题应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出发,而科际联系方法就是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中分析国际关系的本质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深入了解国际关系,并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国际法立法和实施的情况。
教师在具体实施科际联系方法时应当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国际关系基础知识,运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方法,联系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实践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三、结束语
虽然目前全球处于一个相对平的人环境中,但地区冲突加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都会导致国际关系的不稳定。
因此对国际法的学习就会摆在一个重要位置,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更加迫切了。
总而言之,法律实证方法是国际法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
不仅因为传统的教育方式阻碍了国际法的教学进程,需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而且因为法律实证方法有其优越性,能促进国际法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