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作业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含答案)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一、单选题1.“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
……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英国使节马嘎尔尼这段向英王的报告的根本意图是()A.发泄访华失败的怒气B.为武力入侵寻找根据C.贬低清朝的内政外交D.炫耀英国的工业文明2.1759年,某英商赴天津控告粤海关勒索,要求宁波开口通商。
乾隆认为“番商有意把持,必欲去粤向浙,情理亦属可恶",不但不准别口通商,而且将其圈禁澳门。
由此可知()A.英国商人企图垄断中外贸易B.英国已经威胁到中国主权C.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出现松动D.统治者秉承天朝上国理念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后,尽管中国进口关税很低,但除了鸦片贸易的大量涌入外,英国产品依然没有能力进入中国。
因此马克思说,惯于吹嘘自己道德高尚的“约翰牛”,隔一定的时候就用海盗式的借口向中国勒索军事赔款。
这表明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无法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B.清政府失败的对外政策C.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贸易范围D.英国因工业革命而强大4.有学者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但如果没有行商、总督、粤海关监督、巡抚、知县等的参与,英商也不敢铤而走险……鸦片进入中国造成的伤害,最终导致了战争。
”据此,该学者认为()A.鸦片战争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中国闭关锁国是战争爆发根源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的原则D.清政府近代外交意识十分淡薄5.如图位19世纪30年代中国白银外流情况示意图。
导致图中白银外流趋势形成的原因是()A.中外贸易的发展B.鸦片走私的兴盛C.自然经济的衰败D.地方政府的腐朽6.某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主线] 1.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时期(近代史起止时间:1840年----1949年)。
2.边疆不断出现危机。
3.救亡图存(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
(2)清政府发动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
(3)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4)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5)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辛丑条约》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第16 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历史纲要导引认识到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I、学科素养对接II、学习目标初呈现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1.19世纪中期,世界形势发展到全新的格局3.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两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①英国等侵略者从鸦片战争中获得了种种特权,但是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
②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他们便要求修约。
清政府以《南京条约》不是商约为由,拒绝修约。
③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2)《天津条约》的签订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②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炮台,遭到清军反击,英军损失很大。
(3)《北京条约》的签订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后,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②通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③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语评历史
鸦片战争前,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西方列强在全球 范围内侵略扩张,而作为中国统治者的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 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危机四伏。鸦片战争 爆发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在此背景下,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编译和撰写著作介绍西方,开 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知识梳理(二) 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1)原因:
英国蓄意要打开国国门,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市 根本原因
场和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 虎__门__销__烟__。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_禁__烟__的决心
(2)经过: 1840 年,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和士兵开 进广州 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1842年8月29 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借口
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__场__ 清政府拒绝了列强的修约要求
“_亚__罗___号__”事件
(2)经过: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
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 》。 1860年8月占领天津,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 后, 进入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2.19世纪中期的中国
政治 停留在封建社会,君__主__专__制__统治依旧顽固 经济 自给自足的_小__农___经__济__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科技 科技落后,处在传统状态
作战能力低下,主要使用的是_冷__兵___器_,远远落后于 军事
统编人教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案
③没有付诸实践;
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战争做出的积极反应,培养学生树立全球史观。在评价中国的探索时,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角度。
课后反思
本课在内容设置上强调全球史观下如何看待鸦片战争,注意引导学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鸦片战争。
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
2.下表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及课文内容摘编,阅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答案】(1)BCAED
(2)示例: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列席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三)授课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史料,了解多种历史的呈现方式,并根据史料印证历史结论。
(四)引导学生读懂图片、文献材料,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问题,形成理解历史问题的思维过程。
(五)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六)通过学习鸦片战争的因应,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培养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反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文明,向其他文明学习、借鉴。
(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备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子目序号,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⑥处。
A.师夷长技以制夷B.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部编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中英
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 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广夏福宁上)等
《虎门条约》 《望厦条约》 《黄埔条约》
1843年 1844年 1844年
中英 中美 中法
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导火索—— 虎门销烟 2、时间:1840.6——1842.8.29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4、影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开五口,割香港岛
领土、领海、司 法、关税等
增开11口;英国割九龙, 俄国割100多万平方千米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 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殖民地化程度
半封建社会
进一步加深
《状元桥》第59页
——广州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
三、开眼看世界
代表人物
林则徐
思考2:根据材料说明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2: 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为资本主义 发展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导火索—— 虎门销烟 (1)原因: 鸦片走私使得中国白银外流严重;鸦片烟毒损害健康,加剧腐败, 削弱军队战斗力,加重百姓负担。 (2)经过: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收缴鸦片两万多箱,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30张PPT)
两次鸦片战争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二、两次鸦片战争三、开眼看世界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
本课时间轴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中美《望厦条约》
中英《虎门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详见教材93页历史纵横各地民众自发抵抗侵略军恩格斯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
二、两次鸦片战争
4.反侵略斗争
这次战争为何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三)探究: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两半社会性质: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两大社会矛盾:民族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列强的矛盾 阶级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3)双重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民族独立: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4)政治:把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5)经济:自然经济开始并逐步解体,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懿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0多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组织了抵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但最终战败
2.过程
二、两次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
问题:1856年,时隔14年,为何战火再起?
新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2019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探究] 材料信息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经济形态有 何不同?
[提示] 中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英国:机 器化、工厂化大生产的工业经济。
材料二 九五之尊还是权力象征?
当雍正皇帝颁布“抑商手谕”,乾隆天子津津乐道于自己 的“十全大武功”时,英国的查理一世和法国的路易十六正躺 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与百倍的仇恨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 的胜利。
(3)结果: ①中国战败,英法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 通商口岸 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 ②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③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 《 瑷珲条约 》,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 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 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从 《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 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
知识梳理(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 (1)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逐步确立。 (2)经济:工业革命后,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在英、法、美 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3)外交:争夺殖民地,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内侵略扩 张。19世纪40年代,俄国势力侵入中国 东北 和 新疆地区。美 国也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都把矛 头指向了 中国 。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练经典小题]
1.陈旭麓评价某场战争时说:“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鸦片战争前,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西方列强在全球 范围内侵略扩张,而作为中国统治者的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 浑然不觉,中国社会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危机四伏。鸦片战争 爆发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在此背景下,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编译和撰写著作介绍西方,开 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带答案解析)
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854年,面对英、美、法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清政府却坚持《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断无更改”之意。
清政府的这一态度A.力图抵制不平等条约的束缚B.隐含了天朝上国的外交心态C.使外交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D.刺激了民众抵抗侵略的决心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特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D.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3.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已。
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4.鸦片战争后,买办开始形成一个职业集团,势力愈益壮大。
其中一些人竭力鼓吹以商为国本,使经商成为时髦。
他们公开主张“士商农工”,将自己放在第二位,但实质上他们早已自认为是时代的中心而雄视天下了。
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后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变化B.中国被迫卷人了世界市场C.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D.经济转型的社会基础扩大5.《南京条约》及其附件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
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
上述材料说明A.英国希望与清政府平等交往B.传统“蛮夷观”依旧没有变化C.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D.封建官僚意识到统治危机四伏6.以下是部分学者对鸦片、鸦片战争的研究文章及相关评价。
对其解读准确的是A.历史评价具有思辨性B.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C.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D.相关研究体现了全球史观7.《瀛寰志略》是在19世纪中叶由徐继畲所编纂。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列强侵华史
屈辱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
我们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史,几乎是千年未变;而鸦片战后,则几 乎十年一变。……这个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实是西方东来的“帝国主义” 推动的结果。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列强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人为之”。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外贸重心由广州转向上海 B.买办大量投资于近代企业 C.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质变 D.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A
概念辨析——买办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在华洋行雇用中国人做他们的代理人,这些代
理人被称之为“买办”。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
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
两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称《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以为这是他
3、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们约的外交成功。
国家主权意识缺失
时间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第 割让香港岛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一个不平等条约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接受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型的开始。
想一想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 我们有本土作战的先决条件,又拥有百倍于英军的武
装,为何却败于远道而来的总兵力仅1万人的英军?
客观原因 ——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准备充分。 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
发达,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23.上海·近代教育
12.上海·《天津条约》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作业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练概念】1.英国大鸦片贩子认为中国禁烟措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________政府宣布对华发动战争2.鸦片烟毒损害了中国人的________,加剧了________腐败,削弱了________,加重了________负担3.________战争后,《南京条约》签订,中国步入近代社会,开始沦为________社会。
4.圆明园被烧是在________战争中,罪魁祸首是________。
鸦片贸易合法化是在________战争中5.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________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________ 6.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_________________(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_________________(师夷长技以制夷)【练能力】1.鸦片战争后,英国伦敦一座专门陈列世界名人伟人的蜡像馆为林则徐塑像。
1877年,清朝派驻英国的刘锡鸿参观记载说:“文忠(像)前有小案,摊书一卷,为禁鸦烟条约。
上华文,下英文。
”材料能够反映( )A.禁鸦片烟条约成为禁毒典范B.林则徐禁烟的世界影响C.虎门销烟得到国际普遍认可D.英国政府欺世盗名作风2.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采取两大军事行动:即攻占定海和封锁沿海,但东南沿海各地送京的战报中,对于前者各地官员都有反映,而对后者各地的奏折基本上未提到,英军不久也撤销封锁。
这主要是因为( )A.地方官员愚昧无知B.中国的经济形态与英不同C.英军封锁自断补给D.封锁沿海对战局毫无影响3.《南京条约》是按照西方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以两国君主的名义拟定的。
但是,在当时部分清朝大臣看来,将大清皇帝与英国女王这种“夷妇”并书是奇耻大辱,立此条约无法向历史“交账”。
这说明这些大臣( )A.反对签订《南京条约》B.缺乏近代外交观念C.力争国家主权的完整D.看清了英国侵华本质4.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中国的大门被打开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C.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5.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中指出:“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是一场“极端不义的战争”。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我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有希望的机会。
”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A.对华贸易合法化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与中国进行商品贸易的大门D.获得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2.林则徐在给英国女王的信中写道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称者,赖有此也。
”这反映了林则徐A.主张与英国通商贸易B.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熟悉英国的政治制度D.具有“天朝上国”思想3.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预备从各省调兵共二十五万增援东南沿海,其执行情况举例如下表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清朝军事动员体制落后B.清朝全民动员抗击英军C.清朝政治腐朽军备废弛D.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4.有学者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南京条约》对中国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A.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运动D.刺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意识5.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说:“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
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
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这封信最早当写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以后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6.(题文)有人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这种冲击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C.开放通商口岸增多D.关税主权受到破坏7.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当堂达标题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鸦片战争后,当时中国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逆船恃其做火,止利于水,不利于陆”,“英夷所长在海,待诸内河,待诸陆岸,则失其长”,如此“专守内河,守近岸,使夷船夷炮失其所长,已可收安南创敌之功”。
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A.战争未能引起国人警醒B.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C.中英两国军力各有优劣D.清政府认真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强调“夷夏之辨”。
1849年,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介绍西方国家时已不用“夷”称。
1861年,冯桂芬在刊刻《校邠庐抗议》时,将书中的“夷”字全部删除,认为今日洋人与昔日夷人不同。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知识分子A.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型B.传统价值观念丧失C.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抵御侵略意识消退据此可知,魏源A.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B.不断为维新变法呼吁呐喊C.希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D.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精神4.“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是西方列强与中国建立不平等关系的产物。
它不是正常的国际交往制度,用暴力手段强行建立起来的,体现了列强对中国主权的侵夺。
”材料中“近代中国的条约体系”始于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5.清代赵翼在其《檐曝杂记》记载:“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
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
”据此可知()A.作者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B.意在强调西方技术的先进C.中西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D.当时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6.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等列强闻风提出签约要求,清朝君臣认为,“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性命,制驭之术,全在一切持平”,从而签订了更多的对外条约。
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突破了传统外交的束缚C.对列强采取了分化策略D.初步具有近代外交理念7.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跟踪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跟踪训练--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统编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文献中,最能说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声的是:A.B.C.D.2.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京即今天的A.西安B.上海C.广州D.南京3.下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这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下表1868年进口棉布在通商口岸的未税口岸价和内地市场价格对比(单位:两)通商口岸内地市场名称价格名称价格上表反映出当时中国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D.国内统一市场形成5.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开创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先河的是A.英国B.法国C.沙俄D.美国6.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上述材料()A.丑化了清朝军队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7.《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
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8.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课时作业12: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陈旭麓评价某场战争时说:“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这场战争指的是(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北伐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3.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A.赔款2 100万银元B.中英双方协定关税C.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列强取得了在华的领事裁判权4.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
近代列强开始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虎门条约》5.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6.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烧了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这件事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法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7.“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
”“这次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8.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都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
这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获得永久居住权B.获取巨额战争赔款C.要打开中国市场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9.林则徐开启了近代我国向西方学习的先例,主要是因为他( )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D.领导了禁烟运动10.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是( )A.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工业技术D.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11.造成下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百姓普遍贫困B.对外贸易萧条C.农业严重歉收D.鸦片大量走私12.清政府宣称,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是“抚远”“羁縻”政策的胜利,条约签订后可以“永杜后患”,使英人不再“有所借口挟制”。
《中外历史纲要》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之初中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之初中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在初中课本里是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1课鸦片战争第一子目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第一段简介中英的状况清危机四伏,英国成为头号强国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英国为开辟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等遭自然经济排斥滞销,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出超,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第二段首先介绍鸦片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引起有识之士的重视,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以及虎门销烟。
本目下的其他内容有:1、课文底下的注释有:出超、鸦片、道光帝2、课文中有柱状图: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图片:英国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鸦片走私船3、人物扫描:林则徐图片附带林则徐简介4、材料研读:有两则材料分别出自黄爵滋的《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马克思的《鸦片战争贸易史》设计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走私带来的严重危害5、相关史事:虎门销烟的办法第二子目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简介英国发动战争的经过,本目涉及的其他内容还有:1、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2、相关史事: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图片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三元古庙3、问题思考:鸦片战争中,清朝为什么会失败?第三子目《南京条约》的签订本目的内容有:1、《南京条约》的内容(附图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2、《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3、鸦片战争的影响本课的其他内容:1、课文注释: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2、知识拓展:东方威尼斯3、课后活动:(1)、中国称这场战争为“鸦片战争”,而英国一直称为“通商战争”。
在你看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2)、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子目英法再次发动战争简介英法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发动战争并签订《天津条约》以及随后《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迫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人教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练习: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含答案解析)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时间:(时间:3030分钟 满分:满分:50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1. 据统计,据统计,19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抵制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2.2.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
这从本质上反映( )A. 缺乏近代外交经验缺乏近代外交经验B. 不了解世界形势不了解世界形势C. 两国治理秩序差异两国治理秩序差异D. 不懂得国际公法不懂得国际公法3.3.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18401840年以来,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
但他们的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
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4.4. 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中外历史纲要》经典题集锦两次鸦片战争含解析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1。
(2020·江苏卷·7) 《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
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倭人(日本军队)在旅顺制造了大屠杀,在威海卫围攻北洋舰队,因此与此报道有关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择C项;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没有提出“割地之请”,排除D项。
2。
(2020·浙江卷·9)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
”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
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
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C。
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
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答案】D【解析】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的治外法权条款严重破坏力中国的司法主权,但是当时的统治者却认为这一条款是权宜之策,一方面能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同时还能减轻官员管辖外国人的负担,一举两得,并未意识到这一条款的危害,说明晚清统治者对于列强通过治外法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行径懵懂无知,D正确;治外法权属于司法领域,与朝贡贸易体制无关,排除A;清政府认为“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说明其在观念上依然坚持了闭关锁国,排除B;清政府将签署治外法权作为一种对外国人的恩赐看待,充分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C. 3.(2019.4·浙江高考·8)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他山之石”的作用.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者编译书报、编辑书籍以了解外部世界,其中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的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番客篇》D.《华事夷言》【答案】D【解析】《华事夷言》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为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故选D项;《四洲志》由林则徐主持编译,书中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排除A项;《海国图志》由魏源所作,书中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排除B项;《番客篇》,番客指代客居南洋的中国人,排除C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课时作业[学业达标]1.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所以材料中的“世界大势”主要是指西方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
与中国保守封闭的农业文明相对,两种文明必然会发生冲突和碰撞,故B项正确。
船坚炮利是英国取胜的原因,不是必然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排除A项;“闭关锁国”并不必然招致外来侵略,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列强就在世界各地扩张,排除D项。
2.1838年,林则徐奉召进京期间受到不寻常的礼遇,他以私人身份被道光帝召见竟达十九次,随后不久被任命为钦差大臣。
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鸦片走私已引起清廷重视B.道光帝坚决捍卫大国颜面C.鸦片输入威胁到清朝统治D.禁烟主张得到了朝廷认可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鸦片输入威胁到了清朝统治,道光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故选C 项。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中“本质问题”的要求,排除A、B、D 三项。
3.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
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A.要求中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B.要求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C.打开中国的市场D.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故C项正确。
A、B两项均从属于C项,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英国商民既在各口通商,难保无与内地居民人(等)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他国夷商,仍不得援以为例。
”材料反映了()A.英国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B.门户开放政策C.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保护D.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可知,材料中的主张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权是指领事裁判权,是在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附件中取得的,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出最惠国待遇,故排除A项;B项是1899年美国提出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英国商人利益的保护,故排除C项。
5.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协定关税B.勒索大量赔款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答案 A解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基于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英国迫切需要广阔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协定关税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从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它有利于英国压迫中国降低税率以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故选A项。
勒索大量赔款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反而导致国内市场相对狭小,不利于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排除B项;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若关税不降低,列强依然难以扩大商品输出,排除C项;割占香港岛,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与列强扩大对华商品输出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
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
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夷观念正在转变B.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答案 D解析清政府部分官员认为“公使驻京”比“全免关税”更能危及统治根本,这说明这些官员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故D项正确。
材料正是华夷观念的体现,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是清政府缺乏国际法的表现,故C项错误。
7.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的两年内,先是俄国拒绝与理藩院继续往来,将理藩院致俄国的照会原封退还,接着美、英、法三国公使中止与管理通商事务的地方总督兼钦差大臣的关系,都将其照会直接送到军机处。
这一做法()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在着明显的歧视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力C.反映出《天津条约》是一个屈辱的条约D.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因为清政府原有的外事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不符,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日益不满,西方列强的这些行为使清朝政府不得不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变革,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故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的外事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不符,没有体现出中英之间的关系和《天津条约》的内容,故排除A、B、C三项。
8.右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战争的劫难。
它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俄、美军队所为D.南京下关场面答案 B解析图片为圆明园遗址,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毁坏。
故B项正确。
9.《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A.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B.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C.主张主动进攻西方国家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 B解析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的序言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而非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不可能提出改变社会制度,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信息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国侵略,无法体现与外国礼尚往来、主动进攻西方国家,排除A、C 两项。
10.《海国图志》问世16年后,兵部侍郎王茂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石沉大海,波澜不惊。
这主要是因为()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C.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想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答案 C解析《海国图志》向国人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等知识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与当时统治者固守的“天朝上国”思想相悖,因此,王茂荫的主张石沉大海,故C项正确。
清廷是否采纳王茂荫的建议与《海国图志》是否为官修无关,故A项错误;B项表述太绝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锁国政策已经破产,D项错误。
[等级提升]11.造成下图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百姓普遍贫困B.对外贸易萧条C.农业严重歉收D.鸦片大量走私答案 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因为鸦片贸易,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故D项正确。
百姓普遍贫困,与银贵钱贱现象无关,排除A项;对外贸易萧条不会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排除B项;农业严重歉收,与银贵钱贱现象无关,排除C项。
1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居住及租地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门户开放”政策答案 C解析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材料中所述正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项。
A项是司法方面的权利,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中国法律无权管制;B项与材料无关;D项是指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
13.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清政府开始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外交半殖民地化进程加速B.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C.传统朝贡体系外交退出历史舞台D.清廷外交受制于西方列强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清政府外交事务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运作流程均初步向国际惯例看齐,这一过程体现的是外交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
材料体现出的是外交的近代化,不是外交半殖民地化,故A 项错误;传统的朝贡体系外交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清廷外交并不是完全受制于西方列强,故D项错误。
14.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的情景,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B.道光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予批准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鸦片贸易合法化举杯祝贺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领事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答案 D解析《南京条约》中有关于协定关税的内容,故选D项。
A 项中“普遍”、B项中的“一直”,均不符合事实,排除;“鸦片贸易合法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者获得的权益,故排除C项。
15.姚莹在《康輶纪行》中,阐述了英法历史、英印关系、英俄关系,以及印度、尼泊尔、锡金入藏交通要道等,并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
这部著述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相似的是()A.推动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C.面对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路D.促使人们普遍面对现实答案 C解析“建议清政府提防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与《海国图志》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及《瀛寰志略》介绍西方政治、军事、地理、风俗的目的基本一致,都是为探索救国之路,故C项正确。
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程度……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更好地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市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材料三两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通商口岸的特点。
这反映了什么实质?(3)根据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2)特点:列强获得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扩大到整个东部沿海,并开始深入到长江沿岸和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