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力矩 力偶系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静力学与材料力学)第三章力偶系详解
FB
r M2 0 ∑ M = 0 , FA sin
M 2 2r FA
M2 = 4M1 = 8kNm
2M 1 FO FB FA 8kN r
• 作业3-1,3-4,3-8
考虑CB部分为二力构件,得:
FC FA FB FC
例3-4
图示机构自重不记。圆轮上的销子 A 放在 摇杆 BC上的光滑导槽内。M 1 = 2kNm,OA = r = 0.5m 。图示位置OA⊥OB,α = 30°,且系统平衡。 求作用于摇杆 BC 上力偶的矩 M 2 及 O、B 支座的反 力。 解:受力分析
M1
R
F1
M
F2
2
M1 + M2 = rBA×F1 + rBA×F2 = rBA×( F1 + F2 ) = rBA×R = M
如有n个力偶,按上法依次合成, 最后得一力偶,合力偶矩矢为 M = M1 +M2 + … +Mn = ∑M I
B
rBA
A
F2
F1
任意个力偶可以合成为一个 合力偶,这个合力偶矩矢等于各 分力偶矩矢的矢量和。 M = M 1+ M 2+ … + M n = ∑M i
性质三
证:
力偶没有合力
仍用反证法,即假定力偶有合力,那么总可 找到一个与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作用线 共线的力与此力平衡,即力与力偶相平衡。与 性质二矛盾。
性质一、二和三告诉我们力偶只能与力偶等 效而不能与单个力等效。
•力偶只能与力偶相平衡 力偶只能与力偶相平衡
§3-4 力偶系的合成
设有两个力偶,由性质一,将 力偶中两力分别移到两力偶作用面 交线上的两点 A 和 B,可得到两个 汇交力系,其合力分别为R 、 R ’ 。
工程力学I-第3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D
x
§3-2 关于力偶的概念
力偶:一对等值、反向而不共线的平行力,用 符号(F ,F′)表示。
力偶臂:两个力作用
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
F’
F
力偶的作用面:两个 力作用线所决定的平 面
§3-2 关于力偶的概念
F F
d
d
F
d
F
F
F
转动游戏方向盘
拧水龙头
扳手拧螺母
§3-2 关于力偶的概念
Q AABD AABC 显然, 并注意到力偶矩的转向也相同, 则有M ( F , F ) M ( P, P) P
M (P 1, P 1 ) M ( P, P ) 显然, 1, P 1) 从而有M ,( F , F ) M ( P
P1
力偶等效
M ( F , F ) M ( P 1, P 1)
(1)力对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2)力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其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4)互成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为零。
Mo(F)=±Fd
§3-1 关于力矩的概念及其计算
合力矩定理:
y Fy
(3)将力P和P’沿各自的作用 线移至任意点A’,B’,根 据力的可传性原理,有 (P,P’) =(P1,P1’) 。
§3-2 关于力偶的概念
(4) A′
P1′ b F′ A A F B Q′ D P′ B′ C
M (F , F ) AB BD 2 AABD ,
M(P, P') AB BC 2 AABC
工程力学 第3章 力偶系
M 2 F2 , F2'
M F1'
r1
F F1 F2 F ' F1' F2'
F2' MR F, F '
F2
F1 F
M2
MR r F ' r (F1'F2 ') r F1'r F2 '
M1 M2
结论:两个力偶的合成仍然为力偶,且
第三章 力偶系
§1 力对点之矩矢 一、 平面力对点之矩(回顾)
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的力学效应,称为力对该点之矩。 例如扳手旋转螺母。
BF
dA L
O
力F对O点之矩定义为: Mo(F)=±Fd
通常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 为正,反之为负。
第三章 力偶系
二、力对点之矩矢量 1、空间力矩三个要素:
一、力偶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经常见到物体受动两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平行力作用的情况。例如
第三章 力偶系
B d
F’
F A
M
B
F
rBA
F’ d A
1. 定义:在力学中把这样一对等值、反向而不共线的平行力 称为力偶,用符号 ( F , F′)表示。
两个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d 称为力偶臂, 两个力作用线所决定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
x (F ) y (F )
yFz zFx
zFy xFz
M
z
(F
)
xFy
yFx
力对点之矩在各坐标轴上的投影
MO z
O xr
第三章-力矩和平面力偶系-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例3-1 试计算力对A点之矩。
解 本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一: 按力矩的定义计算 由图中几何关系有:
d=ADsinα =(AB-DB)sinα =(AB- BCctgα)sinα =(a- bctgα)sinα =asinα-bcosα
所以
mA(F)=F•d =F(asinα-bcosα)
方法二:
解:
图(a):
MA = - 8×2 = -16 kN ·m
MB = 8×2 = 16 kN ·m
图(b): MA = - 4×2×1 = -8 kN · m
MB = 4×2×1 = 8 kN ·m
第二节 力偶
▪ 一、力偶 力偶矩
▪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经常见到物体受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平行力作用的情况。例如
2.力偶矩:
▪ 作为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称为力偶矩,
用m或m( F ,F′)表示。在平面问题中,将力偶中
的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冠以正负号,如图:
即m(F)=F•d=±2ΔABC
通常规定:力偶使物体逆时针方 向转动时,力偶矩为正,反之为 负。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 是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 (kN•m)。
▪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两力偶的
力偶矩的代数值相等,则这两个力偶相等。这
就是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 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可得出下面两个推论:
▪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 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效应。
▪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同时改变力 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而不会改变它 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主矩: Mo=m1+m2+···+mn
第三章_力对点的矩_平面力偶系
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平面力偶系: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一群力偶。 平面力偶系: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一群力偶。
=
FR = F1 + F2 + Fn
=
=
′ FR = F1′ + F2′ + Fn′
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偶, 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合力 偶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偶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力对点的矩
F
h
O
M 0 ( F ) = ± Fh
力对点的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 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 力对点的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 与力臂的乘积,它的正负可按下法确定, 正负可按下法确定 与力臂的乘积,它的正负可按下法确定,力使物体绕 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负。 矩心逆时针转向时为正,反之为负。 力矩表示力使物体绕某点旋转的量度。 力矩表示力使物体绕某点旋转的量度。 量度
A α M1
OBBiblioteka M2DB 解: 因为杆AB为二力杆,故其反力F 和F 只 因为杆AB为二力杆 故其反力FAB 为二力杆, BA A
α
M1 M2
D
能沿A 能沿A,B的连线方向。 的连线方向。 分别取杆OA和DB为研究对象 分别取杆OA和DB为研究对象。因为力偶只能 为研究对象。 与力偶平衡,所以支座O 与力偶平衡,所以支座O和D的约束力FO 和FD 只 的约束力F ∴ 能分别平行于F 能分别平行于FAB 和FBA ,且与其方向相反。 且与其方向相反。 B 写出杆OA和DB的平衡方程 写出杆OA和DB的平衡方程: ∑M = 0 的平衡方程:
力对点的矩
工程力学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系_图文
反力也必须组成一个同平面的力偶 ( , )与 之平衡。
例题讲解
【解】作 AB 梁的受力图,如图( b )所示。AB梁上作用 有二个力偶组成的平面力偶系,在 A 、B 处的约束
反力也必须组成一个同平面的力偶 ( , ) 与之平衡。 由平衡方程
() RA 、RB为正值,说明图中所示RA 、RB 的指向正确。
力臂d
=
1m
×
sinα
=
1m
×
。 sin45 =
m
MB(F)=+F×d= +15kN×0.5 m = +7.5 kN ·m
注意:负号必须标注,正号可标也可不标。一般不标注。
§3-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二)合力矩定理
表达式: 证明: 由图得
而 则
Fy
F
A
Fx
()
§3-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
若作用在 A 点上的是一个汇交力系( 、 、 ),则可将每个力对 o 点之矩相加,有
2. 力偶的三要素 (2)力偶的方向; (3)力偶的作用面。
3. 力偶的性质 (1)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力偶不能合成为一力,或者说力 偶没有合 力,即它不能与一个力等效, y
因而也不能被一个力平衡;
(3)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只 产生转动 效应,既它可以也只能改变物
体的转动状 态。
例题讲解
【例题5】在一钻床上水平放置工件,在工件上同时钻四个等 直径的孔,每个钻头的力偶矩为 求工件的总切削力偶矩和A 、B端水平反力?
解: 各力偶的合力偶距为
根据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有:
由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 ,力NA与力NB组成一力偶。
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
【解】作 AB 梁的受力图,如图( b )所示。AB梁上作用 有二个力偶组成的平面力偶系,在 A 、B 处的约束
反力也必须组成一个同平面的力偶 ( , ) 与之平衡。 由平衡方程
() RA 、RB为正值,说明图中所示RA 、RB 的指向正确。
力臂d
=
1m
×
sinα
=
1m
×
。 sin45 =
m
MB(F)=+F×d= +15kN×0.5 m = +7.5 kN ·m
注意:负号必须标注,正号可标也可不标。一般不标注。
§3-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二)合力矩定理
表达式: 证明: 由图得
而 则
Fy
F
A
Fx
()
§3-1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
若作用在 A 点上的是一个汇交力系( 、 、 ),则可将每个力对 o 点之矩相加,有
2. 力偶的三要素 (2)力偶的方向; (3)力偶的作用面。
3. 力偶的性质 (1)力偶在任何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力偶不能合成为一力,或者说力 偶没有合 力,即它不能与一个力等效, y
因而也不能被一个力平衡;
(3)力偶对物体不产生移动效应,只 产生转动 效应,既它可以也只能改变物
体的转动状 态。
例题讲解
【例题5】在一钻床上水平放置工件,在工件上同时钻四个等 直径的孔,每个钻头的力偶矩为 求工件的总切削力偶矩和A 、B端水平反力?
解: 各力偶的合力偶距为
根据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有:
由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 ,力NA与力NB组成一力偶。
例题讲解
力矩 力偶系
M ( F) rAO F x O
i
j y
k z
Fx Fy Fz ( yFz zFy )i ( zFx xFz ) j ( xFy yFx ) k
结论:力矩矢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M 0 (F ) x M x (F ) M 0 (F ) y M y (F ) M 0 (F ) z M z (F )
§ 3-2 力偶及其性质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力偶( F , F)
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共线 的两个平行力组成的力系。
F d
B A
F= - F
F´
力偶只能使物体发生转动, 不引起移动。
二、力偶矩
F
1、平面力系:
d
A
B
m = ±Fd
正负号的规定: 力偶使物体逆时针转为 + 力偶使物体顺时针转为– 2、空间力系:力偶矩是一个矢量
m
F´
M
A F
M rBA F
rBA
F´
B
三、力偶的性质
1、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因此力偶没有合力,也不能
用一个力来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等效,也只能与力 偶平衡。
2、力偶中两力对空间任一点的矩的矢量和(代数和) 等于该力偶矩 ,而与矩心的选择无关。
m mo(F) +mo(F´) = rB0×F + rA0× F´ = rBA×F
d
a
Fxy b
z
结论:
F
B
(a) 当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或相交,
A
即力与轴位于同一平面时力对轴
之矩等于零;
o
(b) 当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力 矩不变。
工程力学03-力矩 平面力偶系
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
例 题 1
FA
M1 M3 M2
M1=M2=10 N.m, M3=20 N.m;固定螺柱 A 和 B 的距离 l=200 mm 。求两个光滑螺 柱所受的水平力。
A
解:选工件为研究对象,因为力偶只能与
力偶平衡,所以,力FA与FB构成一力 偶,故FA= FB 。列写平衡方程 FB
B
由∑M = 0, F l M M M 0 A 1 2 3
A FA M B
FB
例 题 2
A l D
M B A
FA
M B
45
FB
列平衡方程:
M 0,
M FA l cos 45 0
M 2M 解得: FA FB l cos 45 l
例 题 3 如图所示的铰接四连杆机构,杆重不计,已知
OA=r,DB=2r,α=30°,试求平衡时力偶M1和M2 关系。
§3-2 力偶与力偶矩
2. 平面力偶的性质 性质1:力偶既没有合力,本身又不平衡,是一个基 本力学量。
力和力偶是静力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性质2:力偶对其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恒等于力偶
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因此力偶对刚体 的效应用力偶矩度量。
力偶矩的三个要素: 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平面
A F
M Mi
平衡条件:
d
B
Mi 0
§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4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的代数和。
M Mi
平面力偶系合成结果还是一个力偶,其力偶矩为各力偶矩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于零。
Mi 0
工程力学(人民交通出版社)第3章 第2节力偶系
Fy
F
C
B D
b
Fx x
a
MA( F ) MA( Fx ) MA( Fy ) Fx b Fy a F cos b F sin a Fa sin Fb cos
F Fx Fy
Fx F cos Fy F sin
Mo (F , F ' ) Mo (F ) Mo (F ' ) F (d x ) F ' x F d
⑦正负规定:逆时针为正 ⑧单位量纲:N m 或 kN m
二、力偶与力偶矩
2、力偶的特点 ⑨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⑩力偶矩矢 用一个矢量表达三要素:力偶矩矢。
§3-2
力矩与力偶理论
一、力对点之矩 二、力偶与力偶矩 三、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一、力对点之矩
1、平面中力矩的概念
力对物体可产生运动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既可能产生移动(平动)效应, 也可能产生转动效应,或者同时产生这两种运动效应。力的移动效应取决于 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力使物体绕某点的转动效应,则用力对该点的矩来度量, 简称力矩。
2)合力矩定理 将力Fn分解为切由合力矩定理得:
M o (Fn ) M o (Ft ) M o (Fr ) Fn r cos 0 Fn r cos
小结力偶和力偶矩
1. 力矩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度量力对物体的转动 效应:
即有: Mx mx My my Mz mz 同理: M Mx 2 My 2 Mz 2
( Mx ) ( My ) ( Mz )
2 2 2
z
MZ
力矩和平面力偶系
(力偶三要素:力偶矩旳大小;力偶旳转向和力 偶旳作用面。)
所以两个力偶等效,必须是该两个力偶旳力偶矩 大小相同,转向相同,作用面相同。(对刚体, 可作用面平行。)
例题:
F
1.习题3-2
a
b
Fx F cosa
a
Fy f sin a
M A (F ) -Fx b Fy 0 -Fb cosa
M B (F ) -Fx b Fy a F (a sin a - b cosa )
2.习题3-7
正三角形ABC
B F2
F1 F2 F3 F
X F1 cos 60 F2 cos 60 - F3 0
F1
Y F1 sin 60 - F2 sin 60 0
A
即合力FR=0
F1x
F
cos 60
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本章研究力矩和力偶旳概念、力偶旳 性质、平面力偶系旳合成与平衡。本 章与第二章旳理论是研究平面一般力 系旳基础。
§3-1 力矩旳概念和计算
一般情况下,力对物体作用时能够产 生移动和转动两种外效应。力旳移动 效应取决于力旳大小和方向。为了度 量力旳转动效应,需要引入力矩旳概 念。
设物体上作用有一 力偶臂为d旳力偶 (F,F‘)
该力偶对作用面内任 一点O之矩为:
O x
F
F’ d
Mo(F)+Mo(F’)=F(x+d)-Fx=Fd
力偶对作用面内任一点旳矩之大小恒等于力偶中 一力旳大小和力偶臂旳乘积,而与矩心旳位置无关。
力偶对物体旳转动效应可用力与力偶臂旳乘积Fd 及转向来度量,该物理量称为力偶矩。
互成平衡旳二力对同一点旳力矩之和为 零
虽然力矩概念由力对物体上固定点旳 作用引出。实际上,作用于物体上旳力 能够对任意点取矩,即矩心可是空间中 旳任意点。
所以两个力偶等效,必须是该两个力偶旳力偶矩 大小相同,转向相同,作用面相同。(对刚体, 可作用面平行。)
例题:
F
1.习题3-2
a
b
Fx F cosa
a
Fy f sin a
M A (F ) -Fx b Fy 0 -Fb cosa
M B (F ) -Fx b Fy a F (a sin a - b cosa )
2.习题3-7
正三角形ABC
B F2
F1 F2 F3 F
X F1 cos 60 F2 cos 60 - F3 0
F1
Y F1 sin 60 - F2 sin 60 0
A
即合力FR=0
F1x
F
cos 60
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本章研究力矩和力偶旳概念、力偶旳 性质、平面力偶系旳合成与平衡。本 章与第二章旳理论是研究平面一般力 系旳基础。
§3-1 力矩旳概念和计算
一般情况下,力对物体作用时能够产 生移动和转动两种外效应。力旳移动 效应取决于力旳大小和方向。为了度 量力旳转动效应,需要引入力矩旳概 念。
设物体上作用有一 力偶臂为d旳力偶 (F,F‘)
该力偶对作用面内任 一点O之矩为:
O x
F
F’ d
Mo(F)+Mo(F’)=F(x+d)-Fx=Fd
力偶对作用面内任一点旳矩之大小恒等于力偶中 一力旳大小和力偶臂旳乘积,而与矩心旳位置无关。
力偶对物体旳转动效应可用力与力偶臂旳乘积Fd 及转向来度量,该物理量称为力偶矩。
互成平衡旳二力对同一点旳力矩之和为 零
虽然力矩概念由力对物体上固定点旳 作用引出。实际上,作用于物体上旳力 能够对任意点取矩,即矩心可是空间中 旳任意点。
03--第三章 力矩与平面力偶系(修订)
例3-5 :
已知 M 2kN m,OA r 0.5m,θ 30; 1
求:平衡时的 M 2及铰链O,B处的约束力.
解:取轮,由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的性质,画受力图.
M 0 M1 FA r sin 0
解得 FO FA 8kN
取杆BC,画受力图.
M 0
FA'
r
sin
M2
0
解得 M2 8kNm
F 'd Fd
力矩的符号 M F 力偶矩的符号 M O
3.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 意移转,且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 臂的长短,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
=
=
ABC ABD
ABC?ABD
M FR,Fi R FRd1 2ABD
M
F,
Fi
Fd
2ABC
=
=
=
=
l
q dx x
0
l
0
x2 l
q dx
得 h 2l 3
例3-4
已知:M1 M 2 10N m, M3 20N m, l 200mm;
求: 光滑螺柱AB所受水平力.
解:由力偶只能由力偶平衡的性质, 其受力图为
M 0
FAl M1 M2 M3 0
解得
FA
FB
M1 M2 l
M3
200N
力偶矩 M F d 2 1 F d 2ABC
2
二. 力偶与力偶矩的性质 1.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力偶对任意点取矩都等于力偶矩, 不因矩心的改变而改变.
M F d
MO1 F
F,
d
F
x1
MO1 F M
第三章 力矩理论与 力偶理论(同济)
v y v k = (xFy − yFx )k Fy
二、力对轴的矩
力对轴的矩——力使物体绕轴转动的效应的度量 力使物体绕轴转动的效应的度量 力对轴的矩
当力F 与轴共面时,力对轴之矩为零。 当力 与轴共面时,力对轴之矩为零。
力对轴的矩定义为: 力对轴的矩定义为: 力F 对于 z 轴的矩等于该力在垂直 z 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对于z轴与此平面交点的矩 正负号采用右手法则。 轴与此平面交点的矩。 对于 轴与此平面交点的矩。 正负号采用右手法则。
M z = ± dFxy
力F 对轴的矩
定义: 定义:
v v v mz (F) = mz (Fz ) + mz (Fxy ) = mO (Fxy )
它是代数量
v v v mz (F) = mO(Fxy ) = ±Fxy ⋅ d = 2∆OA' B'的 积 面
正负号采用右手法则。 正负号采用右手法则。
1、平面力偶
F
F’
1、平面力偶
F’ F
F’ F
r F
A
d
rBA
B
r F′
+ _
M=±Fd (N⋅m) ± ⋅
力偶作用平面
d:力偶臂
2、空间力偶
r r r r' r r 力偶的矢量表示 M A = rBA × F = M B = rAB × F
M
右手法 则为正
B
F
rBA
A
F’
力偶矩矢量垂直于力偶所在平面,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力偶矩矢量垂直于力偶所在平面 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z
力对于该矩的矩等于零: 力对于该矩的矩等于零: ①力与矩轴平行; 力与矩轴平行; ②力与矩轴相交 。
力矩和力偶系
§3-1 力矩(* 重点)
一、力对点之矩
• 点•例力O力同规力右转物生力连如矩矩,一定矩手动d理力臂线用的心个:为向力中逆学矩是和板表,计负上臂心(时过,转力手示算。表F,称针力),力动作拧方单什示产为转矩用矩中用螺法位么方生矩动单板=例受柄的为心线栓要是便:力力心M,位手零力 端受,到垂 统 顺AO力矩×(,:转,板F部力,力F直一、矩的力3常)N动力矩F手沿,作=。逆,为·力臂4力用±螺矩心或,卡手用时正m,臂一F±栓为为线力板口柄d针;;?字,正,零A垂臂手外轴?顺k不母其;或施直均手的线因时N垂表中拧负·加距逆针直示M螺号m在离力时转,矩栓,板等力,矩针动F心B手。臂若,用,,,①钟和所把针上?转转垂指力把中的动向足钟想矩心力中想点像心,必心须像位为想②到要为置推像把作产指动为,力用针指时③臂
6
二、合力矩定理
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轴)的矩,等于
所有各分力对同一点(轴)的矩的代数和。
MO(FR ) MO(F1) MO(F2 ) MO(Fn ) MO(F )
[证因]为由物合理力已投知影,定合理力有和:分力等od效=,o所b+以o,合c 力力矩等于各分
例矩,心力为F1B拧紧螺栓A,连线和力线不垂直, MA(F1)=-
F1d1;力F2拧松,垂直, MA(F2)=+F2d2 怎样判定转动方向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想像法!
特例:力作用线通过矩心,力矩等于零。
2020/2/2
4
力矩是计算力对矩心的力矩,同一力不同矩心力矩不同,
矩心是一个点,所以又称为力对点的力矩,以符号Mo(F)
§3-5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平面力偶系:作用在物体同一平面的许多力偶叫平面力偶系 设有两个力偶
工程力学第三章力矩力偶系
M ( F ) r F sin O
定理:如果力系存在合力,则合力对某一点的矩等于力 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矢量和。
即:若作用在刚体上 { F , F , , F } { F } 1 2 n R
则:
M ( F ) M ( F O R O i)
i 1
n
例 水平梁 AB 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载荷的最 大值为 q ,梁长为 l 。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0
将 Q 和 q(x) 的数值代入可得
xC
2 l 3
§3-2 力偶理论
一.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 力偶的作用 效果 ·力偶的第一性质
力偶的定义:由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 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 之为: ( F, F ' )
F
hபைடு நூலகம்
F
'
h——力偶臂
力与力偶的作用效果比较:
FA
第三章 力矩 力偶系理论
§3-1 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矢量来度量 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 一、力对点之矩
B F O
定义:
r
h
A
M r F oF
矢量积形式
M r F oF
二、 合力矩定理
大小: r F F h 2 OAB 方向: 由右手定则判定
25 N 0.4 m
M=10 Nm
25 N
§3-3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
{ M , M , , M } { M } 1 2 n R
n
即:
M R Mi
i 1
力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同济版_理论力学_王斌耀(同济理力最好老师)_第3章 力矩理论与 力偶理论
z
Fz B β
y=180mm
F Fy
A
Fx α Fxy
y
z=200mm
0 x x=0, =0, y=180mm, =180mm, z=200mm. =200mm.
§3-2力偶的概念
一、力偶与力偶矩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互平行的两个力所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M O ( FR ) = M O ( F1 ) + M O( F2 ) = ∑ M O ( Fi )
合力对点(或轴) 合力对点(或轴)之矩等于各分力对 同点(或同轴)之矩的矢量和(代数和) 同点(或同轴)之矩的矢量和(代数和)。
z A
F1 F2
y
FR
r × FR = ∑ r × Fi
i =1
O
n
r
x
1、平面力偶
F
F’
1、平面力偶
F’ F
F’ F
F
A
d
rBA
B
F′
+ _
M=±Fd (Nm) ±
力偶作用平面
d:力偶臂
2、空间力偶 力偶的矢量表示
M A = rBA × F = M B = rAB × F
'
M
右手法 则为正
B
F
rBA
A
F’
力偶矩矢量垂直于力偶所在平面,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力偶矩矢量垂直于力偶所在平面 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其大小和方向与取矩点无关
P力作用点的矢径 力作用点的矢径
r = xi + yj + zk ,
x = 5cm, y = 6cm, z = 0
大学工科工程力学第三章 力偶系
= F3 d − F4 d
= M1 − M 2
结论:
在同平面内的任意个力偶可合成 一个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各 个力偶矩的代数和。
M =
∑M
i =1
n
i
b、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充要条件:
∑M
i =1
n
i
=0
即:所有力偶的合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根据力偶理论,一个力偶与一个力是不可能平衡的。
M
r O
第三章
力偶系
本章主要内容
力对点之矩矢 力对轴之矩 力偶矩矢 力偶的等效条件和性质 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力偶的定义
A
F′
B
F
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不共线的两个力所 组成的力系。
力 偶 实 例
§3-1 力对点之矩矢
一、平面中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物体可以产生: 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转动效应--取决于力矩的大小、方向
§3-3 力偶矩矢
一、平面力偶矩 用以衡量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B A
O
x
d
F´
平面有一个力偶,将它们对O 点取矩 根据力对点之矩,力偶对O 之矩为:
F
M = mo ( F ) + mo ( F ′) = − Fx + F ′( x + d ) = Fd = F ′d
M = ± Fd
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M ∑ cos α = M
xi
M ∑ , cos β = M
yi
M ∑ , cos γ = M
zi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合力偶矩矢为零
∑M ∑M ∑M
x y z
=0 =0 =0
= M1 − M 2
结论:
在同平面内的任意个力偶可合成 一个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各 个力偶矩的代数和。
M =
∑M
i =1
n
i
b、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充要条件:
∑M
i =1
n
i
=0
即:所有力偶的合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根据力偶理论,一个力偶与一个力是不可能平衡的。
M
r O
第三章
力偶系
本章主要内容
力对点之矩矢 力对轴之矩 力偶矩矢 力偶的等效条件和性质 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力偶的定义
A
F′
B
F
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不共线的两个力所 组成的力系。
力 偶 实 例
§3-1 力对点之矩矢
一、平面中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物体可以产生: 移动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转动效应--取决于力矩的大小、方向
§3-3 力偶矩矢
一、平面力偶矩 用以衡量力偶对刚体的转动效应
B A
O
x
d
F´
平面有一个力偶,将它们对O 点取矩 根据力对点之矩,力偶对O 之矩为:
F
M = mo ( F ) + mo ( F ′) = − Fx + F ′( x + d ) = Fd = F ′d
M = ± Fd
力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M ∑ cos α = M
xi
M ∑ , cos β = M
yi
M ∑ , cos γ = M
zi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是:合力偶矩矢为零
∑M ∑M ∑M
x y z
=0 =0 =0
建筑力学 第三章 力矩与平衡力偶系
• 在力学上把F● d加上正负号作为力F使物体绕O点 转动效应的度量,这个度量称为F对O点的矩, 简称为力矩。
• 以公式记为:Mo(F)=±Fd • O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为矩心。 • 矩心O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 • 在平面力系中,其正负号表示力使刚体绕矩心转动 的方向。通常规定,力使刚体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 为正,反之为负。力矩的单位是:牛顿· 米(N· m)
意移动,而不影响它对刚体
的作用效应。 力偶表示:
§1.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唯一决定平面内 力偶效应的特征 量是力偶矩
=
=
=
=
§1.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推广到由任意多个力偶组成的平面力偶系,合力偶矩为 M = M1 + M3 + · · ·+Mn M i
§1.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M O ( F ) M O ( Fx ) M O ( Fy ) xFy yFx
Fx
x
x
M O ( FR ) ( xi Fiy y i Fix )
§1.1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已知:Fn,,r
例 题 1 求:力 Fn 块对轮心O的力矩。 F
O
解:(1)直接计算
r Fr h
D
ND M2
M 1 BDN D sin
M2
A
M 2 AD N D
M1
BD M 2 sin AD
A
牛顿米nm11力矩的基本性质1力f对o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同时还与矩心有关2力矩不会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3力的大小为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臂为零力矩等于零4相互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11力对点之矩力矩的概念
• 以公式记为:Mo(F)=±Fd • O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为矩心。 • 矩心O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 • 在平面力系中,其正负号表示力使刚体绕矩心转动 的方向。通常规定,力使刚体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 为正,反之为负。力矩的单位是:牛顿· 米(N· m)
意移动,而不影响它对刚体
的作用效应。 力偶表示:
§1.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唯一决定平面内 力偶效应的特征 量是力偶矩
=
=
=
=
§1.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推广到由任意多个力偶组成的平面力偶系,合力偶矩为 M = M1 + M3 + · · ·+Mn M i
§1.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
M O ( F ) M O ( Fx ) M O ( Fy ) xFy yFx
Fx
x
x
M O ( FR ) ( xi Fiy y i Fix )
§1.1 力对点之矩与合力矩定理
已知:Fn,,r
例 题 1 求:力 Fn 块对轮心O的力矩。 F
O
解:(1)直接计算
r Fr h
D
ND M2
M 1 BDN D sin
M2
A
M 2 AD N D
M1
BD M 2 sin AD
A
牛顿米nm11力矩的基本性质1力f对o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同时还与矩心有关2力矩不会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3力的大小为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臂为零力矩等于零4相互平衡的二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11力对点之矩力矩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力矩 力偶系理论
§3-1 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矢量来度量 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 一、力对点之矩
B F O
定义:
r
h
A
Mo F = r×F
()
矢量积形式
Mo F = r × F
二、 合力矩定理
()
大小: r × F = ± F ⋅ h = ±2 ⋅ ∆OAB 方向: 由右手定则判定
Q dQ A x xC l dx C q
B
解:取微段 dx ,其上作 用力大小dQ=q(x) dx 用力大小dQ=q(x) ·dx , q(x)=(x/l)·q 其中 q(x)=(x/l) q 。则分 布载荷的合力大小为
Q =
∫0
l
1 q ( x )d x = ql 2
设合力作用线距 A 端的距离为 xC ,根据合力矩定理
即:
MR = ∑Mi = 0
i=1
n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M = 0
例:曲柄连杆活塞机构的活塞上受力 F = 400 N。如 。
不计所有构件的重量, 不计所有构件的重量,试问在曲柄上应加多大的力 方能使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偶矩 M 方能使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F F B B
FB
FOx = FB FOy = F
= rA ×F + rB ×F' = rA ×F + rB ×(−F) = (rA −rB)×F = rAB×F
M B rBA F A
A rA O
F' = −F
F’
结论: 结论:力偶的第二性质 力偶使刚体转动的效果,不因矩 心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而是完全 决定于力偶矩。— 决定于力偶矩。—力偶是自由矢 量。
M O ( F ) = r × F × sin θ
定理:如果力系存在合力,则合力对某一点的矩等于力 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矢量和。 即:若作用在刚体上 {F , F ,L F } ⇔{F } 若 , n 1 2 R
则:
MO (FR ) = ∑MO (F ) i
i=1
n
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 例 水平梁 AB 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载荷的最 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大值为 q ,梁长为 l 。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Q ⋅ xC =
∫0 q ( x ) ⋅ x ⋅ d x
xC
l
将 Q 和 q(x) 的数值代入可得
2 = l 3
§3-2 力偶理论
一.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力偶的作用 效果 · 力偶的第一性质
力偶的定义: 力偶的定义:由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 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 之为: ( F, F ' )
25 N 0.4 m
M=10 Nm
25 N
§3-3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
{ M1 , M 2 , L , M n } = { M R }
n
即:
MR = ∑ Mi
i =1
力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力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 M 1 , M 2 ,L , M n } = { M R } = {0}
F
h
F
'
h——力偶臂
力与力偶的作用效果比较: 力与力偶的作用效果比较:
FA FB
F'
F
力既可以使刚体移动,还可以使之转动;而力偶对刚体只有唯 一的作用效果——使之发生转动。
力偶的第一性质: 力偶的第一性质:力偶的作用效果是使刚体发生转 动。力偶 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表明力偶没有合 力偶 力,不能用一个力与之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平 力偶只能与 衡。
力偶与力同属机械作用的范畴——两个基本的机械作用量。
二、力偶矩矢· 力偶的第二性质 力偶矩矢 力偶的三要素
(1)构成力偶的两个力的大小 (2)力偶臂的大小 (3)力偶的转向。 O a
F
h
F
如何度量力偶的转动效应?
'
力偶矩的一般定义 (矢量) F B h F’ rB
rBA
M O = M O ( F ) + M O ( F ')
FOx ⋅ O B − M = 0
A
M A O O M
FOy
FOx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或移到 另一平行平面),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另一平行平面),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
⇔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矢的不变,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矢的不变,则力偶对刚 体的作用效应就不变. 体的作用效应就不变.
§3-1 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点之矩(力矩) 力对刚体的移动效应用力矢量来度量 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用力矩来度量 一、力对点之矩
B F O
定义:
r
h
A
Mo F = r×F
()
矢量积形式
Mo F = r × F
二、 合力矩定理
()
大小: r × F = ± F ⋅ h = ±2 ⋅ ∆OAB 方向: 由右手定则判定
Q dQ A x xC l dx C q
B
解:取微段 dx ,其上作 用力大小dQ=q(x) dx 用力大小dQ=q(x) ·dx , q(x)=(x/l)·q 其中 q(x)=(x/l) q 。则分 布载荷的合力大小为
Q =
∫0
l
1 q ( x )d x = ql 2
设合力作用线距 A 端的距离为 xC ,根据合力矩定理
即:
MR = ∑Mi = 0
i=1
n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M = 0
例:曲柄连杆活塞机构的活塞上受力 F = 400 N。如 。
不计所有构件的重量, 不计所有构件的重量,试问在曲柄上应加多大的力 方能使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偶矩 M 方能使机构在图示位置平衡?
F F B B
FB
FOx = FB FOy = F
= rA ×F + rB ×F' = rA ×F + rB ×(−F) = (rA −rB)×F = rAB×F
M B rBA F A
A rA O
F' = −F
F’
结论: 结论:力偶的第二性质 力偶使刚体转动的效果,不因矩 心位置的不同而变化,而是完全 决定于力偶矩。— 决定于力偶矩。—力偶是自由矢 量。
M O ( F ) = r × F × sin θ
定理:如果力系存在合力,则合力对某一点的矩等于力 系中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矢量和。 即:若作用在刚体上 {F , F ,L F } ⇔{F } 若 , n 1 2 R
则:
MO (FR ) = ∑MO (F ) i
i=1
n
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 例 水平梁 AB 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载荷的最 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大值为 q ,梁长为 l 。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Q ⋅ xC =
∫0 q ( x ) ⋅ x ⋅ d x
xC
l
将 Q 和 q(x) 的数值代入可得
2 = l 3
§3-2 力偶理论
一.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力偶的作用 效果 · 力偶的第一性质
力偶的定义: 力偶的定义:由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 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 之为: ( F, F ' )
25 N 0.4 m
M=10 Nm
25 N
§3-3 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
{ M1 , M 2 , L , M n } = { M R }
n
即:
MR = ∑ Mi
i =1
力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力偶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 M 1 , M 2 ,L , M n } = { M R } = {0}
F
h
F
'
h——力偶臂
力与力偶的作用效果比较: 力与力偶的作用效果比较:
FA FB
F'
F
力既可以使刚体移动,还可以使之转动;而力偶对刚体只有唯 一的作用效果——使之发生转动。
力偶的第一性质: 力偶的第一性质:力偶的作用效果是使刚体发生转 动。力偶 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表明力偶没有合 力偶 力,不能用一个力与之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平 力偶只能与 衡。
力偶与力同属机械作用的范畴——两个基本的机械作用量。
二、力偶矩矢· 力偶的第二性质 力偶矩矢 力偶的三要素
(1)构成力偶的两个力的大小 (2)力偶臂的大小 (3)力偶的转向。 O a
F
h
F
如何度量力偶的转动效应?
'
力偶矩的一般定义 (矢量) F B h F’ rB
rBA
M O = M O ( F ) + M O ( F ')
FOx ⋅ O B − M = 0
A
M A O O M
FOy
FOx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或移到 另一平行平面),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另一平行平面),而不改变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
⇔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矢的不变,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矢的不变,则力偶对刚 体的作用效应就不变. 体的作用效应就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