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硬肿症

合集下载

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与护理观察

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与护理观察

THANKS
感谢观看
要点二
消毒隔离
如果新生儿患有感染性疾病,应采取隔离措施,并定 期对房间进行消毒。
心理护理
给予关爱
新生儿需要关爱和陪伴,家长可以与新生儿进行亲密接 触,如抚摸、拥抱等。
创造良好环境
为新生儿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刺激和惊吓 。
04
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孕前宣教
向准妈妈们普及新生儿硬 肿症的预防知识,强调孕 期及产后的注意事项。
护理策略
在保暖、喂养和皮肤护理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并发症 ,给予吸氧、心电监测等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儿 的反应、呼吸和心率变化。
病例三:成功治愈的硬肿症案例分析
治愈过程
该病例为一例轻度新生儿硬肿症,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如保暖、喂养和皮肤护 理等,患儿硬肿症状得到缓解并最终治愈。
案例分析
分析该病例的成功治愈因素,包括早期发现、正确的护理措施以及细致的观察 。同时,也需探讨如何预防类似病例的发生,以及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如何采取 有效的护理措施。
皮肤颜色可能会呈现暗红色或紫色,与正常肤色有明显差异。观察皮肤颜色变化 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肢体活动观察
总结词
了解新生儿的肢体活动情况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
详细描述
应观察新生儿的手脚活动是否自如,是否有抽搐、痉挛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呼吸情况观察
总结词
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与护理
汇报人: 日期:
• 新生儿硬肿症概述 • 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要点 • 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措施 • 新生儿硬肿症的预防与控制 •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新生儿硬肿症概述

新生儿硬肿症PPT课件

新生儿硬肿症PPT课件
2、检查阳性结果:有代谢性酸中毒、尿素氮升高及血糖 的变化。
护理评估
1、病史评估:患儿胎龄、日龄、体重、分娩史及 APgar评分情况,及患儿有无感染史,还要了解患儿分 娩时环境温度及出生后保暖措施。
2、身心状况评估:患儿吸吮和吞咽能力,体温、脉搏、 呼吸、硬肿的部位、面积及程度、哭声、肌张力、尿量 及四肢末梢循环。
3、评估家长育儿知识,家庭保暖措施,对疾病认识和 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与早产、寒冷等因素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硬化、水肿,局部血液供应不
良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热量摄入不
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5、潜在并发症,肺出血 与严重微循环障碍有关。
腰骶部 13%、 臀部8%、 双下肢26%。
病情评估
1、症状、体征:1、表现为纳差或拒乳,反应差、哭声 低、心率减慢、尿少,体温常低于35℃、重者常低于 30℃2、肢体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 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 →上肢→全身。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多脏器损害, 甚至出现DIC。
0 1
04
02
03
6、知识缺乏(knowledge deficit) 与家长缺乏育儿知识
有关。
护理目标
1.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 2.患儿能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体重开始增长。 3.患儿住院期间没有发生交叉感染。 4.患儿不发生肺出血。 5.家长了解疾病发展过程及育儿知识。
护理措施
1.复温 测量体温 ①如肛温在30~34℃,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足月儿一般 用温暖的镪褓,包裹置于25~26℃室温环境中,并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 置于30 ℃的温箱中,体温往往较快升至正常,如体温低于正常,则调 高温箱温度。 ②如肛温<30 ℃ ,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 高1~2 ℃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提高温箱 温度1 ℃ ,根据患儿胎龄和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适中温度。轻、 重度患儿体温于6~12小时恢复正常;重度患儿体温于12~24小时恢复 正常;如无条件者可采用母体怀抱复温或热水袋保暖。

中药浴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涂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8例体会

中药浴配合肝素钠软膏外涂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8例体会

医药科技 出版 社,2002.
[2】 国家 中医药管 理局 .中 医证候 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南京
(收稿 日期 2008—03—21)
湿 生 痰 ,或 因 脾 虚湿 聚 成 痰 。BMI和 WHR在痰 湿 壅 盛 证 中最 高 ,提 示该 型患者存在较 为明显 的向心性肥胖 ,可能与代谢 综合征存在密切的关系。BMI和 WHR在肝火亢盛证和 阴阳两 虚 证 中 明 显 降低 ,可 能 与 肝 火 亢 盛 证 多 为 I期 ,同 时 由于 火 热灼津耗液,患者表现为体质相对瘦小 ,而阴阳两虚证可能 多位 于 IⅡ期 ,疾 病 后 期 消耗 阴津所 致 。 参 考 文献 【1] 郑莜萸.中药新药 临床研 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 :中国
关键词 新 生儿硬 肿症;中药浴;白通汤;肝素钠 中图 分 类 号 :R722.16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51一O1
2004- 2007年 ,笔者采用 中药浴配合肝素钠 软膏外涂 治疗 38例 轻、中度新生儿硬肿症患儿 ,效果满意,现总 结如
取 白通 汤 (葱 白 4根 ,干 姜 6 g,附 子 10 g)1剂 ,开 水 先 煎附子 30分 钟 ,加清 水至 2 500~3 000 mL,入 葱 白、干姜 。 煮沸 20分钟后熄火放置 ,去渣 ,待降温至 40—42 ̄C时备用。 在 26~28℃室温 中将 患儿衣服脱光 ,立 即放 入 40~42℃药 液 中沐浴 ,除患儿头面部外 ,身体其他部位均浸泡在药汁 中 ,并 轻 轻 按 揉 皮 肤 ,尤 其 硬 肿 部 位 。 当 药 温 降 至 37~38℃ 时 ,抱 出患儿 ,擦干 身体,以适量肝素钠 软膏外涂硬 肿部位 后 ,用温 暖干燥 的包被包裹放 回暖床上 。每 日沐浴 1~2次。 同时,所有患儿均 采取常规 治疗 ,包 括抗感 染、输 液及输血 浆 等 。 3 疗 效 观 察 3.1 疗 效 标 准 [ 显 效 :3~4天 硬 肿 全 部 消 失 。有 效 :4~7 天皮肤硬肿部位组织变 软,病变 不再扩展 。无效 :7天后硬 肿病变无好转 ,甚或加重 ,患儿精神差 。 3.2 治疗 结果 显 效 1O例 ,占 26.096;有 效 25例 ,占 65.896: 无效 3例 ,占 7.996;总有 效率 92.1%。 4 典 型 病 例

硬肿症

硬肿症

模块八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任务7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案例】小儿女,早产,冬季出生时体重2300g。

不吃,不动,全身发凉皮肤变硬伴水肿3天,来医院就诊,入院时测得肛温:29℃。

临床诊断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思考:(图片)1.请针对该患儿目前病情做出首要护理诊断。

2.给出目前应对该患儿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暖箱为患儿复温的能力;具备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进行皮肤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典型临床表现、学会判断冷伤程度并掌握治疗原则、常见护理诊断及主要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病情观察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总结归纳等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一、定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以未成熟儿发病率高。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图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寒冷、早产、低体重、感染和窒息可能是其致病因素。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储存不足,棕色脂肪需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分解产生热量。

而在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时棕色脂肪产热不足;加之新生儿寒冷时无寒战产热反应,故容易出现体温下降。

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多,熔点较高,体温降低时易凝固。

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使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凝滞,造成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全身多器官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三、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

夏季发病者,大多是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

发病初期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害体征。

探讨60例新生儿硬肿症临床治疗体会40

探讨60例新生儿硬肿症临床治疗体会40

探讨60例新生儿硬肿症临床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60例新生儿硬肿症临床治疗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按照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常规行复温、抗感染、补液及纠正酸中毒等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以2~5ug/(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维持1d治疗。

结果:经过5天的临床治疗和观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70%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体温恢复和住院总时间明显缩短、硬肿消退速度更快,临床治疗后的改善情况良好,效果更为显著,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是临床常见的两种血管活性药,小剂量的多巴胺能兴奋多巴胺受体,以此扩张心、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达到利尿、减轻水肿和心脏负担的功效,两者联合使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微循环状况,预防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普及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治疗;体会新生儿硬肿症在临床上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也可简称为新生儿冷伤。

是指由于寒冷或在机体多种疾病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水肿的病理现象,临床可伴有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并发症[1],其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临床以早产儿多见,严重危及着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

机体缺血缺氧、组织摄入不足或其他外界感染因素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须早期及时给予治疗[2]。

为进一步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找寻最佳的治疗手段,本文选取近期入住我院的6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该症的临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6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诊断标准[2]。

医药类新生儿硬肿症PPT优秀课件

医药类新生儿硬肿症PPT优秀课件
新生儿硬肿症
【概述】
(一)定义: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 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 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 低下的综合征。其中只硬不肿者称新 生儿皮脂硬化症;单纯由于受寒所致 者亦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
【概述】
(二)发病情况:
▪ 发病季节:寒冷季节多见,我国北方 冬季发病率较高

应差及心率慢等
<35
休克、DIC、肺
重 或< 负值 >50 出血及急性肾衰
30
竭等
【诊断】
▪ 在寒冷季节,患儿出现三不征 (体温不升、不哭、不吃),皮 肤和皮下脂肪变硬,(硬、肿、 凉)即可诊断。
▪ 但同时要判断硬肿程度和有无并 发症。
【鉴别诊断】
一、新生儿水肿
全身或局部水肿,但不硬,皮肤不红,无体温下 降。全身性水肿原因很多,如先天性心脏病,先 天性营养不良,先天性脚气病及新生儿溶血病等
【西医治疗】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1.循环障碍 2.DIC:肝素 3.急性肾功能衰竭 4.肺出血:气管内插管,正压通气。 5.其他:缺氧者氧疗。抗生素防止感染。口
服VitE。出血者静滴VitK1、止血敏或三七 注射液等。
【预防】
▪ 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及室内 环境温度,不低于24℃。
▪ 初生婴儿应立即擦干羊水,用温热毛毯包 裹,注意保暖。
二、新生儿皮下坏疽
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常有难产或产钳产史。在 身体受压部位(背和臀部)易于发生。患儿有发 热,哭闹,局部皮肤发硬、变红略肿、迅速蔓延, 病变中央先硬结后转为软化,暗红色,逐渐坏死, 形成溃疡,可融合成大片坏疽。
【鉴别诊断】
三、VitE缺乏症:多见于早产儿、 人工喂养儿,40天左右出现硬肿 及贫血,会阴及大腿出现硬肿, 眼睑水肿,鼻流清水样分泌物, 伴丘疹样皮疹, 血中VitE降低。

危重新生儿硬肿症30例临床护理体会

危重新生儿硬肿症30例临床护理体会

危重新生儿硬肿症30例临床护理体会新生儿硬肿症是我国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常见于寒冷冬季,多见于早产儿或重症感染儿,病死亡率高,2003~2009年收治危重新生儿硬肿症患儿30例,经过精心临床治疗及耐心细致护理,硬肿症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按1983年陕西临潼新生儿疾病学术座谈会制定的标准,硬肿范围参照新生儿灼伤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头面部20%,双上肢18%,前胸腹部14%,背部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见表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30例,男12例,女18例,早产儿11例,足月儿19例,体重<2.5kg 8例,年龄4~15天。

护理方法:所以危重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均入住监护室,进行吸氧,及时复温,选择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病情严重的给予输新鲜血或血浆,对于反应较差没有吸吮能力的及早给予鼻饲,30例中有22例采用鼻饲,24小时严密监护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并详细记录。

治疗效果:体温升至正常时间:24小时12例,其余在48小时内升至正常(除死亡病例);硬肿症消退情况:在体温逐渐回升后,全身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四肢逐渐变温,苍白青紫也逐渐减轻,在24~48小时内硬肿症开始逐渐变软,范围逐渐缩小,5~7天基本消退。

结果30例患儿18例治愈出院,死亡12例,死亡率40%,死亡主要原因为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临床护理加强护理管理:首先保持室内安静,定期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经常翻身,用生理盐水护理口腔,保持患儿衣服、被子、床单、尿布清洁干燥。

患儿喂奶、穿衣、试表、换尿布等的护理工作均在暖箱内进行,避免受凉,护理动作要轻柔。

复温护理:将收治的30例危重新生儿硬肿症采用慢复温,即入院时将患儿用暖棉襁褓包裹置于24~25℃温室中,等体温升至35℃左右时移到26℃暖箱内,4~6个小时逐渐调至30~32℃,在复温过程中,体温上升速度控制在0.3~0.5℃/小时。

切忌体温剧增,避免血液分配紊乱,引起dic及肺出血,并详细记录t、p、r变化及硬肿部位变化。

《新生儿硬肿症》课件

《新生儿硬肿症》课件

早期识别DIC,给予抗凝、补充凝血因子等 治疗。
04
患儿护理及家庭管理建议
住院期间护理措施
保暖
将患儿置于适中温度的保暖箱内 ,根据患儿体温、胎龄和日龄调 节箱温,使患儿皮肤温度维持在
正常范围内。
喂养
尽早开奶,保证热量供给。对于吸 吮和吞咽能力弱的患儿,可用滴管 或鼻饲喂养。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皮肤 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和感染。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
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
1 2
建立健全的孕产妇保健制度
确保所有孕妇都能接受到规范的产前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硬肿症的高危因素。
加强孕期营养指导
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营养补充,降低孕妇和胎 儿的营养缺乏风险,从而预防硬肿症的发生。
3
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产科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处理新 生儿硬肿症的能力,确保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 治。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可能实现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 化治疗方案制定,提高治疗效果。
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
随着新型治疗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的深入研究 ,未来可能实现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为新生儿硬肿症的 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早期诊断与预防的普及
随着早期诊断方法和预防策略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未来可 能实现新生儿硬肿症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预防,降低发病率 和死亡率。
断和治疗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新生儿硬肿症定义和流行病学
详细阐述了新生儿硬肿症的概念、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点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生儿硬肿症》课件

《生儿硬肿症》课件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 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等。
手术治疗
护理与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的硬肿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如切开引流、坏死组织切除等。
提供良好的护理和支持治疗,包括定期监 测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充足的营 养等。
治疗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硬肿症症状,应立即就 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 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和护理,不要随意 更改治疗方案或停药。
注意保暖
在治疗期间,注意给新生儿保暖,保持适宜 的室内温度和穿着。
04
生儿硬肿症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温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放入预热的保温箱或由 母亲怀抱,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
心理支持
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帮助宝宝克服心理障碍,促进身心康复。
05
生儿硬肿症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轻度生儿硬肿症的治疗与护理
总结词
及时治疗、细心护理
详细描述
轻度生儿硬肿症的宝宝通常症状较轻,皮肤稍微发硬,没有明显的并发症。对于这种情况,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如使用保温箱或包裹柔软的毯子,同时确保宝宝充足的喂养和水分摄入。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宝宝体 温、皮肤状况和吮吸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出现。
变化,并加强喂养和护理,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案例三:重度生儿硬肿症的治疗与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紧急治疗、全方位护理
重度生儿硬肿症的宝宝病情危重,皮肤发硬且伴有严重的 并发症,如器官功能衰竭或感染等。对于这种情况,需要 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如使用呼吸机、体外膜氧合等设 备进行生命支持。在护理过程中,要全方位关注宝宝的生 命体征、病情变化和并发症情况,同时加强营养和护理, 尽可能提高宝宝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新生儿硬肿症课件ppt课件

新生儿硬肿症课件ppt课件
22
诊断
病因 临床表现
程度 分度: 硬肿范围
全身情况
体温 ℃
休克DIC
轻度 <20% 稍差 ≥35

中度
20~50% 较差 <35 无或轻
重度 >50% 极差
<30 有
23
鉴别诊断
皮下脂肪坏死:生后1-2周出现,多有创伤所致,表 现为患处皮肤发硬,界清,继之皮肤萎陷,很少扩展 ,X线可见钙化,预后良好。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neonatal cold injurey syndrome)
定义
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皮肤 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 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
寒冷损伤、窒息、感染或早产所致。简称新生 儿冷伤 ,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寒冷、早产、感染、窒息
简称新生儿冷伤又称新生儿硬肿症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寒冷早产感染窒息寒冷早产感染窒息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调节功能差寒冷损伤寒冷损伤内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调节功能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易于散热易于散热能量贮备少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产热不足皮下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熔点高易凝固熔点高易凝固早产儿含棕色脂肪少缺少产热组织缺少产热组织外因毛细血管壁渗透性神经反射调节棕色脂肪产热寒冷损伤体温不升感染或缺氧微循环障碍dic组织缺氧热量脂肪凝固发硬热量摄入不足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体表面积相对大寒冷摄入不足感染窒息缺氧棕色脂肪产热不足体温低下缺氧酸中毒新生儿脂肪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熔点高皮下脂肪凝固皮肤硬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瘀滞组织缺氧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浮肿血容量减少dic休克全身多器官损伤发病机制病因体温调节差皮下脂肪少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脂肪凝固低温散热寒冷刺激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左短路酸中毒无氧代谢低氧血症摄入不足主要能量为葡萄糖疾病感染窒息腹泻心脏病棕色脂肪腋下颈部肩胛中心动脉肾脏肾上腺周围病理生理物质代谢改变窦房结抑制呼吸改变凝血障碍肾脏血流减少脑血流减少脏器血流减少肠道血流减少低体温hypothermia总结5低低体重气温低低摄入低体温肺出血循环衰竭心律失常肾衰竭中毒肠麻痹寒冷季节

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

护理措施:
• 1.体温过低:
低体温的危害?
• 1.降低自身抵抗力 新生儿的自身免疫力本来就 •
差,而寒冷又会降低抵抗力,所以更容易引起伤 风、感冒,甚至引起呕吐、肺炎、硬肿症等。 2.增加氧耗量 如果体温在36℃以下,每降低 0.6℃,就会增加10%的耗氧量,这样容易使机 体氧气供给不足,无氧酵解代谢增加,其代谢产 物乳酸蓄积,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3.引起低血糖新生儿体内糖的储备不多,寒冷 时为了保持体温,往往使糖消耗增加,容易引起 低血糖,而低血糖又将影响脑的功能。 4.新生儿若有黄疸体温过低容易引起核黄疸。 可见,寒冷的环境会影响新生儿的正常发育,体 重增加缓慢。所以,新生儿要特别注意保暖。

• 5.接待家属,解答病情 介绍有关硬肿症的疾
病知识、嘱母亲坚持排乳、保持母乳通畅,避 免因患儿住院而造成断奶。介绍有关保暖、喂 养、防感染、预防接种等育儿知识。
定义
其中以寒冷损伤为最多见,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以 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
• 新生儿由于寒冷损伤、感染或早产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硬肿临床表现? 硬肿发生顺序?
临床表现
• 一般在出生后1周内发生, • 小腿→大腿外侧→下肢→
以寒冷季节多见, • 夏季发病大多以严重感染、 重度窒息引起。表现为纳 差或拒乳,反应差、哭声 低、心率减慢、尿少,体 温常低于35,重者常低于 30。肢体凉,皮肤硬肿, 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 严重者可导致心、肺、肾 多脏器损害,甚至出现 DIC。
• • •
• 2.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 ①严密观察吸乳情况,有无腹胀,吐奶,及时报
告医生,必要时考虑鼻饲。 • ②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应用输液 泵控制,根据病情加以调节,以防止输液速度过 快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硬肿症ppt课件

硬肿症ppt课件

3.临床证见体虚全身冰冷,僵卧少动,昏睡气息微弱,哭 声低而无力,局部皮肤板硬,苍白肿亮,按之凹陷,硬 肿范围较广,唇白舌淡,治疗首选方剂是( ) A.理中汤 B. 参附汤 C. 四逆汤 D. 当归四逆汤 E. 以上都不是 4、患儿,男,3天,出生时为冬季,家里温度为10℃左右, 出生后见患儿四肢皮肤发凉,皮肤不柔软,不能捏起,多见 于小腿,臀、臂、面颊等处,皮肤色暗发紫,并有红肿 如冻疮,面色晦暗,唇舌暗红。治疗首选方剂是( ) A当归四逆汤 B 复原活血汤 C 补阳还五汤 D四逆汤 E理中汤
中西医儿科学

12
中西医儿科学

13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检测血常规、动脉血气和血电 解质、血糖、尿素氮、肌酐、DIC筛查试验。必 要时可做ECG及X线胸片等。
二、鉴别诊断
(1)新生儿水肿
全身或局部水肿,但不硬,皮肤不红,无体温下 降。部位特点?组织疏松处。
一、概述 1、定义: 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 皮下脂肪硬化、水肿的一种疾病。 以皮肤发凉,体温不升,皮下脂肪积聚变硬、 水肿,哭声低微,吸吮困难为特征。甚至出 现多脏器损害等严重症状。
2.发病情况: (1)年龄:多发生于出生后3天内的新生儿, 多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发 病。 (2)预后: 本病重症预后较差 病变过程中可并发肺炎和败血症,严重者 常合并肺出血等而引起死亡。 3.范围: 古代医籍中无本病专门记载,据其症状可 归属“胎寒”、 “五硬”等范畴。
分证论治 1.阳气虚衰 证候(1) 体质虚弱、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关 节不利、昏昏多睡、哭声低微、吮乳无力、局 部 (2)皮肤发硬、苍白、水肿发亮、范围较广。 (3)舌质淡、舌苔薄白,指纹淡红或隐伏不现。 治法 益气温阳。 方药 参附汤加味。

过目不忘的成人皮肤硬肿症

过目不忘的成人皮肤硬肿症

过目不忘的成人皮肤硬肿症硬肿症( Scleredema )或 Buschke 硬肿病。

是因酸性黏多糖(黏蛋白)在真皮大量聚积和胶原纤维束增粗引起皮肤肿胀和硬化的一种结缔组织疾病。

其临床特征是颈和背部皮肤呈弥漫性非凹陷性肿胀和硬化,多数自然痊愈。

(硬肿症也可发生于新生儿,可由寒冷损伤、感染、早产引起,本文仅限成人硬肿症)。

硬肿症外观,项背交界处皮肤隆起,肤色基本正常,也可呈浅红色↑超声显示病变区皮肤明显增厚,后方回声衰减↑皮肤真皮层显著增厚↑本病少见,与糖尿病有关的硬肿病多见于男性而其他的多见于女性,偶有家族史。

根据发病前是否有感染或糖尿病,分为三型。

一型发病前有急性感染史,起病快,皮损常于数月后消退;二型无感染史,起病隐匿,病情缓慢进展;三型又称糖尿病性硬肿病,患者长期患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本病预良好,一般6月至2年可自行消退,伴糖尿病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

大多数硬肿病患者常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后的数天至6周内多开始于颈后及肩部进行性对称性弥漫性皮肤发硬,可扩展到面部、颈前、头皮、胸背及上臂,有的病例也可累及腹壁、臀部和胸部等处,皮肤呈实质性非凹陷性发硬。

黏蛋白(蓝色)沉积于分离的胶原束间隙内↑组织病理病理变化是真皮网状层的增厚,大的胶原束彼此分离,空隙内为沉积的黏蛋白,导致真皮像开窗一般。

成纤维细胞数目没有增加,但弾力纤维数量减少。

有时黏蛋白沉积很少,需要多次活检取材或用未固定的冰冻切片染色才能发现。

镜下显示,皮肤以网状真皮层显著增厚为主,增厚的真皮层内有大量相互交错的增粗胶原纤维束,中间以透明的间隙隔开,这些透明的间隙实际上为酸性黏多糖的沉积区。

超声表现皮肤增厚,尤其真皮层增厚明显可达正常的3-5倍,后方回声衰减形成宽大声影,这是因为真皮层内大量增粗的胶原纤维束及黏蛋白的增加会导致组织对声波的吸收增加,且相互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会使声波发生强烈折射,由此导致到达皮肤深层的超声波能量很小而形成明显的衰减。

颈部肿胀病例

颈部肿胀病例

鉴别诊断:成人硬肿症



是一种以突然发生弥漫性对称性皮肤发硬为特征的少 见病,多发生于感染性疾病之后,经过数年多可自行 缓解。目前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大多数病例常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后的数天 至6周内开始于颈后及肩部进行性对称性弥漫性皮肤发 硬,很快扩展到面部、颈前、头皮、胸背及上臂。皮 肤呈实质性非凹陷性发硬,正常皮纹消失,呈皮色、 棕黄色或苍白色,表面呈蜡样光泽与正常皮肤分界不 清。局部感觉如常,无萎缩、发炎、色素改变及毛发 脱落等现象,肿硬程度常以颈、肩背及面部为最重, 触之有硬象皮样感觉。
颈部肿胀病例1例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2岁,因“发现颈部肿胀伴呼吸困难4天”于 2014年8月8日入住我院口腔科。 入院查体:T 37.1℃,P 76次/分,R 19次/分,Bp 126/80mmHg,颈部及颌下肿胀明显,轻压痛,质地硬,皮温 高,张口度正常,舌体活动可,口底无明显肿胀,左下颌第 一磨牙缺失,双侧颌下及颈部未及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3.4×109,N 78.75,L 13.7%;CRP 75.4mg/l;ESR 37mm/h;胸片:右上肺陈旧性病灶,请结合 临床;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双侧叶质地均匀,右侧颈部淋巴 结偏大。 入院诊断:颈部及颌下肿胀伴呼吸困难:颌下多间隙感染?

鉴别诊断: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Ludwig’s angina诊断标准(楮春雷1992) 累及口底、两侧颌下腺的蜂窝织炎,而不仅只局限于一 个间隙的脓肿; 产生组织坏死,可无脓或少量的脓; 侵犯结缔组织、筋膜和肌肉,而不侵犯腺体; 沿邻近的筋膜间隙发展而不通过淋巴系统扩散。 切开探查发现筋膜、皮下组织广泛坏死是最确切的诊 断依据。
鉴别诊断:急性甲状腺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 时处寒冷季节,环境温度过低 或有保暖不当史;严重感染史;早产儿或足 月小样儿;窒息、产伤等所致的摄入不足或 能量供给低下。
2.临床表现 早期哺乳差,哭声低,反 应低下,病情加重后体温<35℃,严重者 <30℃,肛温─腋温差由正值变为负值。感染 或夏季发病者不出现低体温。硬肿为对称性, 依次为双下肢、臀、面颊、两上肢、背、腹、 胸部等,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多脏 器功能损害。
3.控制感染:本病常伴感染,应选择有 效抗生素静脉滴入。慎用对肾脏有毒副作用 的药物。
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心衰、休克、 DIC、肾功能衰竭、肺出血等,应给予相应 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新生儿硬肿症是一个病死率高、预后严重 的疾病。近20年来,由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面已取得令人满 意的成效。1983年全国新生儿疾病学术座谈会 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及防治建议”,已 把应用中西两法列为治疗本病的措施。据临床 有关报道,在复温的基础上,通过辨证施治, 内服汤剂,配用外治法,大部分轻、中度硬肿 症可得以治愈。伴有严重感染或败血症患儿, 则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加强抗感染。重度硬肿症 伴有严重脏器功能紊乱者,应配用西药对症治 疗以降低病死率。
二、鉴别诊断 1.与新生儿水肿鉴别 :
硬肿症与新生儿水肿鉴别表
鉴别点 病因 硬肿症 寒冷、保暖不当、重感染、早产 儿或足月小样儿、窒息、产伤、摄 入不足 体温 皮肤硬肿 低于 35℃ 皮肤硬肿,呈喑红色或青紫色, 对称性,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 动,可伴有水肿 新生儿水肿 先心、心功能不全、溶血症、低蛋白 血症、肾功能障碍、维生素 B1 或 E 缺 乏等。有时产道挤压也可出现局部水肿 无体温下降 全身或局部水肿,但不硬,皮肤不红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做好孕妇保健,尽量避免早产,减少 低体重儿的产生,同时防止产伤、窒息、感 受寒冷。 2.严冬季节出生的新生儿要做好保暖, 调节产房内温度为20℃左右,尤其注意早产 儿及低体重儿的保暖工作。
3.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应经常检查 皮肤及皮下脂肪的软硬情况。加强消毒隔离, 防止或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二、护理 1.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患儿衣被、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睡卧 姿势须勤更换,严防发生并发症。 3.应给足够热量,促进疾病恢复,对吸吮 能力差的新生儿,可用滴管喂奶,必要时鼻饲, 或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血浆等。
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可伴 病变中央转为软化,呈暗红色。逐渐坏 有水肿 死,形成.复温:是治疗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方法多种。轻者可放在26℃~28℃室温中, 置热水袋,使其逐渐复温。重者先置26℃~ 28℃室温中,1小时后置于28℃暖箱中,每1 小时提高箱温1℃,直至体温达36.5℃,继续 保持箱温。轻、中度患儿于6~12小时内、重 度患儿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如入 院前低体温已久,复温不宜过快。
3.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升高或减 少,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由于缺 氧与酸中毒,血气分析可有血pH降低、 PaO2(血氧分压)降低、PaCO2(血二氧 化碳分压)增高。 由于心肌损害,心电图可 表现Q-T延长,低电压、T波低平或S-T段下 移。有DIC表现者,血DIC 指标阳性。
4.病情分度
硬肿症
概述
病因病理 临床诊断与治疗 预防
概 述
一、定义 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 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 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是新生儿时 期特有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只硬不肿者称 新生儿皮脂硬化症;由于受寒所致者亦称新 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二、发病情况 新生儿由于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原 因都可引起发病。 1.发病季节: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多见, 若由于早产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发病,不 同季节发生的硬肿症,临床征候有所不同。
3.皮下不饱和脂肪酸少 饱和脂肪酸含 量较成人多,其熔点高,低体温时易凝固。 4.新生儿血液中红细胞多 易淤血凝聚, 使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壁损害,渗透性增加 而出现水肿。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酸中 毒,微循环障碍,脏器血液灌流量减少,出 现少尿、无尿、血尿素氮升高。重症可发生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
2.供给足够能量和液体:在体温恢复过 程中逐渐供给,吸吮困难者,鼻饲或静脉滴注 葡萄糖、血浆、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等。热 量开始按每天210 KJ(50 Kcal)/Kg,并 迅速增至每天418~502 KJ(100~120 Kcal) /Kg。早产儿或伴产热衰竭患儿适当增加热 量。有明显心、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限制液 体输入速度和输入量。
2.与新生儿皮下坏疽鉴别 :
硬肿症与新生儿皮下坏疽鉴别表
鉴别点 病因 硬肿症 寒冷、保暖不当、重症感染、窒息、 产伤、摄入不足 体温 硬肿部位 低于 35℃ 硬肿呈对称性, 依次为双下肢、 臀、 面颊、两上肢、背、腹、胸部等 皮肤特点 皮肤硬肿,呈喑红色或青紫色 无体温下降 多发生于身体受压部位 (枕、 背、 臀) 以及受损部位 局部皮肤发硬,略红肿,迅速蔓延。 新生儿皮下坏疽 难产或产钳产助产
2.发病年龄:多发生于(生后7~10天的) 新生儿。
3.发病地区:国内尤其是北方发病率 较高,据报道占同期新生儿住院病例的 6.7~15.7%。
病因病理
1.体温调节功能差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及 体温调节功能不全,体表面积相对地大,皮肤较 薄,血管丰富,易于散热致体温偏低。早产儿更 是如此。
2.棕色脂肪少 棕色脂肪可代谢产热,因此 与维持正常新生儿体温有关。早产儿棕色脂肪少, 受寒、感染、窒息、缺氧均可使棕色脂肪产热过 程受到抑制;或在贮备能力消耗后使体温下降。
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分度评分标准表
分 度 轻 度 中 度 重 度 体 温(℃) ─────────── 肛温 肛-腋温差 ≥35 <35 <30 正值 0 或正值 负值 硬肿范围 <20% 20%~50% >50% 器官功能改变 无或轻度功能低下 功能损害明显 功能衰竭,DIC,肺出血
注:硬肿范围估算,头颈部 20%,双上肢 18%,前胸及腹部 14%,背部及腰骶部 14 %,臀部 8%,双下肢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