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与临床.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R间期>0.20S 每个P波后都有QRS波群(无脱落)
Ⅰ度: 除原发病症状外,无其他症状 听诊S1减弱(收缩时房室瓣接近关闭)
房室传导阻滞
ECG特点: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 Ⅱ度Ⅰ型(文氏现象)
心悸或心搏脱漏感 听诊S1强度逐渐减弱并有心搏脱落
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及常见异常心电图
L/O/G/O
学习目标
• 熟悉心电图检查的基本知识及正常心电图
• 掌握几种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及其相关疾病 的处理。
目录
1 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2 正常心电图 3 异常心电图及相关疾病的处理
一、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脏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2.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3.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
• ST段:反应心室除极刚刚结束后尚处在缓慢复极 的一段时间。
•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 QT间期:反映心室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二、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1.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宽度不超过0.11s;振幅在肢 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0mV
窦性心律频率加快,成人>100次/min; P-R、QRS及Q-T间期相应缩短。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 贫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阿托品、麻黄素、 肾上腺素等)等。
治疗:β受体拮抗剂,有应用禁忌症者可应 用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频率<60次/min。
处理
1.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
2.药物治疗:心率较慢者,可给予异丙肾上 腺素、阿托品或舒喘灵治疗。
护士学看心电图(1)心电图基础、正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频发结早
心脏激动提前出现、逆行P波在QRS前QRS波 同窦性、不完全代偿
↓
房性P波重迭于T波、T波变形、无后继QRS波 房早未下传 房性激动下传至心室,正逢心室处于上次激动的不应期
结早二联律
心脏激动提前出现、逆行P波在QRS前QRS 波同窦性、不完全代偿
首先是看是否为窦性心律
P Ⅱ向上 P AVR 向下
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60~100次/分 100~180次/分
<60次/分
窦性心动过速 HR136次/分、 Ⅱ导联P波向上
窦性心动过缓
这是aVR导联,P波向下为窦性心律
吸气
呼气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随呼吸时相周期性加快或减慢
窦速
护士学看心电图⑴
—— 心电图基础、正常心电图、心律失常
其实,阅读心电图并不难。
你行,我也一定行!
心电图的用途:
1.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具肯定价值 ,无任何其它检查可以替代它;
2. 心电图特征性的改变及演变是诊断心 肌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3. 心房心室肥大、心肌劳损、心肌缺血 、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一定的心电 图改变,有助于诊断。
为负波为主。 胸导的R波由V1到V5逐渐增大,V3导联R波与
S波振幅接近
一般而言
Ⅱ=Ⅰ+Ⅲ (QRS波幅) aVR+aVL+aVF=0 (QRS波幅)
aVR与Ⅱ导联的P-QRS-T波的形态相反
Ⅰ与aVL导联的P-QRS-T波的形态相似 Ⅲ与aVF导联的P-QRS-T波的形态相似
◆ST段 以TP段(或以R波起始部)
早搏二、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早搏为连发
心电图基础
这些导联可以组合成不同 的配置,以获得更全面的
心脏电活动信息
4
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意义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应该具有一定的形态和振幅,各波形的意义如下
P波: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圆钝、正向的,振幅不超过0.25mV。P波异常可 能提示心房疾病,如心房颤动、心房扩大等
QRS波群: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正向的,振幅在0.5-1.0mV之间。QRS波 群异常可能提示心室疾病,如心室肥大、心肌梗死等
-
01 什么是心电图? 02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03 心电图的导联 04 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和意义 05 心电图的阅读和分析 06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
什么是心电图?
2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心电图由一系列连 续的波形组成,每 个波形都有一个特 定的名称和意义。 以下是心电图的基
本组成
心电图的基本组成
电解质紊乱的诊断:心电图可以通过观察U波的变化,帮助诊断电解质紊乱等 疾病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6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帮助诊断各种心律失常 疾病,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诊断:心电图可以通过观察ST段和T波的变化,帮助诊 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心电图可以通过观察QRS波群的形态和振幅, 帮助诊断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T波:正常情况下,T波应该是正向的,振幅在0.1-0.25mV之间。T波异常可能 提示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
U波:正常情况下,U波可能是正向的,但有时也可以是负向的。U波异常可能 提示电解质紊乱、心肌炎等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快速入门
房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房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详细描述
房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心房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收缩和舒张 不规律,可能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早 搏、房颤和房扑等。
室性心律失常
总结词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室肌细胞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室收缩和舒张不规律。
在急救现场或医院急诊室,心电图可 以及时捕捉患者的心电异常,为后续 的急救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挽救患 者的生命。
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 检查方法,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些 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检查时应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 身体,以免干扰检查结果。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 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更好地解读心电 图结果。
完整版心电图知识 快速入门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础知识 • 心电图的解读 • 心电图异常解读 • 常见心电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事项
01
CATALOGUE
心电图基础知识
心电图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 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心肌炎
总结词
心肌炎是指心肌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可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
详细描述
心肌炎的病因可以是感染、自身免疫 、药物等多种因素。心电图可以表现 为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变化。治疗 心肌炎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支持治 疗和针对病因的治疗等。
心力衰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泵血功能减退,不 能满足身体需要的一种状态。
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等, 每个波形都有特定的意义 和变化规律。
心电图基础知识
监测手术效果: 通过心电图监测 手术前后心脏功 能变化,评估手
术效果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心电图监测 心脏功能变化, 及时发现病情变
化
指导治疗方案: 根据心电图监测 结果,调整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
效果
评估预后
评估心肌缺血: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判断 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评估心律失常: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心律失常 的种类和程度
评估心脏功能: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 心脏的功能和状态
评估心脏疾病:心电图可以诊断多种心脏 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谢谢
心电图的分类:分为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运 动心电图
心电图的应用:用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心电图的应用
1
诊断心律失常: 通过心电图可 以诊断各种类 型的心律失常, 如房颤、室颤、 早搏等。
2
诊断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以诊 断心肌缺血, 如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等。
3
诊断心脏结构 异常:心电图 可以诊断心脏 结构异常,如 先天性心脏病、 瓣膜病等。
诊断心脏病
01
心电图可以 检测心脏的 电活动诊断心肌缺 血、心肌梗 死等疾病
03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律失 常,如房颤、 室颤等
04
心电图可以 诊断心脏传 导阻滞,如 房室传导阻 滞、束支传 导阻滞等
监测治疗效果
评估药物疗效: 通过心电图监测 药物对心脏的影 响,评估药物疗
动态心电图
1
原理:通过连 续记录心脏的 电活动,分析
心脏功能
3
应用:用于诊 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疾
病
2
特点:可长时 间监测,不受
活动限制
4
优点:可及时 发现心脏异常, 为治疗提供依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3讲课文档
第十二页,共107页。
肢体导联系统—反映矢状面情况
第十三页,共107页。
肢体导联的导联轴与六轴系统
第十四页,共107页。
第十五页,共107页。
肢 体与 导其 联六 的轴 导关 联系 轴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第十六页,共107页。
(2)I导联的R波>1.5mV,aVL的R波>1.2mV,
或I导联R波+III导联S波>2.5mV。
第三十八页,共107页。
第三十九页,共107页。
左心室肥大
五、右室肥大
心电图特征为:
1.V1(或V3R)导联R/S ≥1。
2.V1的R波+V5的S波 >1.05mV(重症可 >1.2mV)。 3.电轴右偏,额面平均电轴≥90°(重症可 >110°)。 4.aVR导联R/S或R/q ≥1(或R >0.5mV)。 5.少数病例可见V1导联呈QS、qR型(除外心肌梗塞)。 6.ST-T改变,右胸前导联(如V1)T波双向、倒置,ST段压低。
第三十页,共107页。
J点、ST段、T波及U波
J点: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
ST段:
下移:不超过0.05mv
上移: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V4-V6导联不超 过0.1mv
T波:
(1)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 不应向下,V1-V5的T波应该逐渐增加
但结合电轴偏移情况及波形改变仔细分析仍有可能 判断出左室肥大与右室肥大。
第四十二页,共107页。
右室及左室双侧心室肥大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波形和时限的测量
• 走纸速度:25mm/s • 电压:10mm/mv • 横小格:1mm=0.04s • 纵小格:1mm=0.1mv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 P波 - PR段、PR间期 - QRS波群 - ST段、T波 - QT间期 - U波
1. P波P wave
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
• 抬高: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弓背向 上抬高可见于心肌梗塞,变异性心绞痛. 弓背向下抬高见于心包炎.ST段抬高须 根据临床情况决定.
• 压低:见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6. T 波T wave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T波
• avR倒置,V1,V2可倒置,V3偶可倒置 • III可直立,平坦,双相或倒置 • 除上述两项外,其他导联R波高于
Rv6+Sv1~Sv3>4.0mV. • 单极肢体导联,额面QRS朝左上方时Ravl≥1.2mV,
额面QRS朝下时RavF≥2.0mV. • 心电轴改变:在+0°~-30°属电轴左偏,电轴左
偏对左心室肥厚诊断只参考价值.
右心室肥大
• QRS波群电压的改变 Rv1增高 1.0mV以上,Rv1+Sv5>1.2mv或V1导 联R/S>1,V5 R/S<1
心 电 产 生 的 原 理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除极、复极顺序
窦房结激动起源 心房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蒲肯野纤维 心室
正常心电图
心率测量
• 心律齐:心率=60/P-P或R-R • 心律不齐:3S或6S内的QRS波群数
X20减10既可算出心室率
平均心电轴的测定方法
临床心电图-起搏心电图基础!
• 良好的感知功能是起搏器按需起搏、维持正常计时周期的重 要因素。起搏器感知故障即可引起不必要的起搏与自身节律竞争、 又可抑制起搏器脉冲输出,造成心脏停搏。
• 因此,分析起搏心电图对应心腔的起搏与感知功能,是每一位 心电图医师所要掌握的内容。
室性早搏能使起搏器发生节律重整
19↙ ↙
1.0s
1.26s
1.0s
心电图诊断: (1)心室起搏心律伴室房逆传 (2)偶发室性早搏 (3)VVI工作模式 (4)心室起搏、感知功能正常 (5)提示起搏器开启频率负滞后功能 (6)室性早搏伴逆传心房双径路
自身QRS波群未能使起搏器节律 重整导致心室起搏脉冲呈固定性发放
个心腔,并使其产生有效收缩,一般见于心房和心室电极 反接
心房电极漂移至 心房下部导致起搏P波倒置
心电图诊断: 心房下部起搏心律(AAI模式,70次/min),请结合临 床
心房和心室电极导线错接后 引起的心房和心室交叉刺激
心电图诊断: (1)双腔起搏器 (2)心房脉冲夺获心室、心室脉冲夺获心房
(五)起搏传出阻滞
易出现起搏器综合征
• 起搏器的起搏功能至关重要,起搏故障轻则影响患者生 活质量,重则危及患者生命。体表心电图是诊断起搏器 起搏故障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
四、起搏器感知功能
• 感知功能是保证起搏器按需起搏的必备条件,是起搏器 的“灵魂”。一旦失常,将出现竞争性起搏(感知不足) 或起搏周期延长甚至心脏停搏(感知过度)。
心电图特征:A-R间期0.34s,P-R间期0.16s,A脉冲与其后 的P波始终是固定的,即A-P间期均为0.18s。
心电图诊断: (1)心房起搏心律(AAI模式,50次/min) (2)A-P间期延长,提示起搏电极与心内膜交接区发生传 出一度阻滞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受检者出现不适
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案
注意波形的形态、振幅和时限等特征,结合受检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重视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对于疑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病例,需进行连续监测和对比分析。
避免将正常变异误判为异常,如窦性心律不齐、非特异性ST-T改变等。
注意识别伪差和干扰波形,以免对结果造成误判。
室性期前收缩和束支传导阻滞现象
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表现为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T波倒置;非ST段抬高型表现为无病理性Q波,有普遍性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
心肌梗死
主要为ST-T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等。此外,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室壁运动异常等表现。
不同导联间波形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导联间的P波、QRS波群、T波等形态和振幅,可以判断心脏电活动的起源和传播途径是否正常。
各导联间差异性分析
典型异常心电图识别与排除
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等,通过心电图特征性表现进行识别。
传导阻滞
包括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根据心电图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QRS波群形态及时限等进行判断。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在心电图上常位于QRS波群之后,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多样,可根据其形态判断心室除极的顺序以及是否存在传导阻滞等。
方向与T波一致,产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复极化的结果。
标准导联
包括I、II、III导联,电极分别置于左右上肢和左下肢。
应用前景
自动化诊断辅助系统发展趋势
临床心电图系列讲座:心电图基础知识(一)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
以心室肌细胞为例
0相:除极期 Na+快 速内流 时程1~2ms
1相:快速复极早期 K+快速外流,时程10ms 2相:平台期 K+外流和Ca2+内流,两者之间 维持电荷流动的动态平衡,时程100~150ms
3相:快速复极末期 K+外流,时程100~150ms
4相:静息期 Na+、Ca2+内流,K+外流, Na+-K+交换泵,Na+-Ca2+交换泵,Ca2+泵
心电图检查的适应症
其他适应症(辅助诊断)
急、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提示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程度 心肌病变(损伤、炎症):包括心肌炎、心肌病、急慢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等 心房、心室肥大:对某些疾病提示病因诊断,如二尖瓣狭窄、慢阻肺、肺心病等 药物对心肌的影响及毒性反应:如洋地黄制剂、奎尼丁、胺碘酮等 电解质紊乱:如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镁等电解质异常 心脏骤停:及时了解心律及心肌状况,提示必要的处理 原因不明的晕厥、黑朦:鉴别脑源性或心源性,如Q-T间期延长综合征、早期复极
正常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心电来源于心肌细胞膜的除极和复极活动
心肌细胞膜具有极性,即细胞膜内外具有不同的电位,保持一定电位差,称为跨膜电 位。跨膜电位差的形成,是由于各种离子的转运产生离子电流
心肌细胞膜呈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外为正电位,细胞膜内为负电位,这时的跨膜电位 差称为静息膜电位(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房室纤维环之间的肌桥结构)、Mahaim纤维(结间束:源于房室结,终于室间 隔;束室束:源于希氏束或其分支,插入左或右侧室间隔);James束(部分后结 间束,绕过房室结主体,止于房室结下端或房室束)】 慢反应自律细胞:窦房结的P细胞,房室结的房结区和结希区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房室结的结区细胞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
心电图的基本解读和临床意义一、心电图(ECG)的基本解读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工具,通过记录心脏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电活动,反映出心脏的构造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的基本解读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ECG结果。
1. P波:P波代表心房收缩(atrial depolarization),通常为正向波峰,代表着正常的窦性激动;若P波消失或异常,则可能存在房颤、传导阻滞等异常情况。
2. QRS波群:QRS波群反映了心室肌收缩(ventricular depolarization)过程。
其中Q波表示左室前壁或右室侧壁异常;R波是一个正向极大值,代表正常左室除极;S波则代表对应区域离开针对测导联方向作左偏运动的未除极区域。
3.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和T波开始之间,在ECG中揭示了部分复极化过程。
ST段可提供关于心肌缺血或损伤的重要信息。
当ST段呈现抬高、压低或呈水平线时,可能提示心肌供血不足。
4. T波:T波代表心室肌复极(ventricular repolarization)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T波应与QRS电位呈相反的方向。
若T波倒置或异常高尖,则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缺血等异常现象。
二、心电图的临床意义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病变和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以下是心电图在临床上的一些常见应用:1. 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重要原因之一。
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等改变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存在相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缺血情况。
2. 监测药物治疗效果:某些药物对心电图有特定影响,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对QT间期延长有影响。
通过监测ECG,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以保证治疗效果。
3. 评估心脏肥厚病变:心电图可以显示左室肥厚、右室肥厚、心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
这对于疑似患有心脏肥厚的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4. 分析心律失常:ECG可以帮助医生分析和诊断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临床心脏电生理入门与起搏心电图基础》记录
《临床心脏电生理入门与起搏心电图基础》读书记录目录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 (2)1.1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3)1.1.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4)1.1.2 心脏的传导系统 (5)1.2 心脏的电生理检查方法 (6)1.2.1 心电图 (7)1.2.2 心内电生理检查 (8)二、心脏起搏心电图基础 (9)2.1 起搏器的基本原理 (10)2.1.1 感应器和起搏器的结构 (11)2.1.2 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功能 (12)2.2 起搏心电图的表现 (14)2.2.1 正常起搏心电图 (15)2.2.2 异常起搏心电图 (17)2.3 起搏器植入术及术后管理 (18)2.3.1 手术步骤 (19)2.3.2 术后注意事项 (20)三、临床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心电图的应用 (21)3.1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22)3.1.1 心律失常的类型 (24)3.1.2 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 (25)3.2 心脏起搏器的个性化应用 (26)3.2.1 起搏器参数的调整 (27)3.2.2 起搏器并发症的处理 (29)3.3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30)3.3.1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新技术 (31)3.3.2 心脏电生理研究的新理念 (32)一、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在临床心脏电生理领域,了解心脏电生理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心脏电生理是指心脏在生理条件下产生的电活动过程,包括心脏起搏和传导系统。
心脏起搏是指心脏自身的节律控制,即窦房结通过一系列的传导途径,使心脏按照一定的节律收缩。
传导系统主要包括心房、心室和房室结等组织,它们共同参与到心脏的电活动过程中。
心脏起搏信号主要来源于窦房结,它是一种自主节律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上部。
窦房结所产生的冲动经过房间隔传导至心房肌细胞,然后通过心房传导系统进入右心室。
右心室的收缩与左心室的舒张是相互联系的,心脏的正常收缩与舒张需要传导系统的协调作用。
房室结是心脏传导系统中的重要结构,它位于右心房和左心室之间,起到连接两者的作用。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课件
胸前导联
29
胸导联轴
30
特殊情况下加做以下导联
➢V7:左腋后线与V4--V6同一水平。 ➢V8:左肩胛下线与V4--V7同一水平。 ➢V9:后正中线与V4--V8同一水平。
31
心电图纸
最小方格边长1mm 。横线1mm 表示时间 0.04s, 竖线1mm 表示电压0.1mV 。
32
心率的测量
R
心电图波形是由
以下各波和波段
所构成:
T P
Q
P,QRS,T
S 6
7
8
心电图的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变化及电偶
• 极化状态 • 除极化 • 动作电位 • 电偶 • 复极化
9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及电偶
10
一条心肌纤维的除极过程
11
检测电极与波形的关系
12
探测电极部位和波形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
➢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 U波必须直立。
•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
54
A A-V
V
55
临床心电学对这些波段规定了统一的名称: ①、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P波, 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Ⅱ
P波 56
②、P-R间期〔实为P-Q间期,传统 称为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过程及房 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P波与 P-R段合计为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 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电穴 (-)
除极方向
电源 (+)
13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 位强度与以下因素有关:①、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 呈正比关系;
请看下页 14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
振幅:低于同导联T波。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心脏肥大 **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
*****药物影响
一、心脏肥大
ECG仅有辅助检查的价值,有一定
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ECG反映的是综合电量的相对变化
。
影响因素多
(一)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 特点和正常值 (成人)
1、P波:(正常窦性P波)
意义:代表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PⅠ、Ⅱ、V4、V5、V6直立,PaVR倒臵。 形态:钝圆形,可有小切迹,其峰距<0.04s。 时间(时限、宽度):<0.12s 振幅(电压、高度):肢体导联,P<0.25mv 胸导联,P<O.20mv
(2)右室导联变成主波向上(如:aVR
导联R/Q≥1, V1、V2导联R/S≥1), (3)左室导联变成主波向下,如:Ⅰ、V5、
V6导联R/S≤1。
2. 右室电压增高: RaVR ≥0.5mv, RV1 ≥1.0mv, RV1+SV5 ≥1.05-1.20mv 3. 可有心电轴右偏, ≥+90゜. 4. 右室导联ST-T变化。
S-T段(S-T
Segment) 左、右心室缓 慢复极过程; T波(T Wave) 左、右心室快速复极 过程; Q-T间期(Q-T Interval) 心室除极 和复极的全过程; U波(U Wave) 发生机理不明,可能 是心室复极后的舒张期振荡电位。
三、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导联(Lead):在体表不同的两个部位放
5 、 T波: 意义: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形态:圆钝高大,前后双肢不对称,前肢长、 缓升,后肢短、陡降。 振幅:一般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应大于R 波的1/10。
心电图(基础部分,心肌病,心律失常)
– – – – – I和II导联直立 II和V1导联最清楚 V1常为双相波 时相<3 个小正方形(0.12s) 振幅<2.5 个正方形(0.25mV)
正常心电图
• V1导联的P波常常为双相。右房除极更靠前,产 生一个初始的正相波,左房激动发生在右房之 后,产生靠后的负相波。一个大的负相波(超 过一个小正方形)提示左房扩大。
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测量
标准的定标信号
心电图测量
• 体型和疾病对QRS波振幅的影响。 上图:一例甲减肥 胖女性患者的低振幅QRS波。下图: 一例高血压男性患 者的高振幅QRS波。定标信号可以变化!
心电图测量 二)心率(Heart Rate HR)的测量
• 当节律整齐、走纸速度为标准的 25 mm/s时, 只需要测定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并被60 除,即心率=60/ R-R或P-P间期(秒) • 如R-R间期为0.8s,则心率为60/0.8=75bpm (beat per-minute bpm)
– 1)是分析心律失常的基本工具
– 2)也是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有力工具 • 对左、右房室肥大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优点 是简单易行。
1)ECG产生
-(-+)+
除极(Depolarization)过程
除极状态
+(+-)-
复极(Repolarization)过程
1)ECG产生
1)ECG产生
1)ECG产生
心电图测量
一)心电图记录纸横直线的意义
• 心电图机所记录的心电活动强度是用毫伏 (millivolts mV )测量的,两条横线之间 (1mm)代表0.1mV.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38页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39页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测量方法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40页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1、P波:代表心房除极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41页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2、QRS波:代表心室除极
QRS波群命名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22页
心前区导联连接方式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23页
心电图导线连接
• 红线---右上肢 黄线---左上肢
• 绿线---左下肢 • 黑线---右下肢 • 白线带吸球---胸前区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24页
心电图形成
• 立体心电向量环第一次投影 ——心电向量图形
• 立体心电向量环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波形
++
3、复极阶段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4页
除极
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
++ --
极化状态
++ --
开始除极
-+ +-
继续除极
-++
去极化状态
-++
开始复极
-+ +-
继续复极
-++
除极完成
++ --
极化状态
复极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5页
动作电位曲线
心电图的学习与应用
第6页
心电向量概念
(一)向量 (二)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第77页
临床体表心电图基础
三 如何做一份体表心电图
1.准备:导电液(膏) 2.导联的连接 3.定纸速,电压,开启滤波 4.标记电压,走纸留取平稳清晰的3-4波群 5.标记患者个人信息,时间,纸速,电压,导联 6.结论报告
如果波形干扰大,基线 不稳定如何处理?
四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1.心电图纸一个小格的意义 纸速:25mm/s,50mm/s 2.心率的计算 心率=60/心动周期 ▲常用的特殊预判心率数值: 大格: 1 2 3 4 5 6 7 心率:300 150 100 75 60 50 42.857
㈥.Q-T间期 1.意义: 2.范围:最高0.44s 3.与心率密切相关
六窦性心律与异位起搏心律判定
1.窦性心律 2.异位起搏心律 房性 结性 室性 起搏心率
七 分析方法与步骤
1.认清波形形态 2.测量ECG各部分数据(尤其是异பைடு நூலகம்部分) 3.P波容易的图形,先认P波,判定主导心律 4.P波不能确定时,首认QRS波群 5.先横向,后纵向对比寻差异 6.分析P-QRS-T各部分是否存在相关性 7.再次确认电压,纸速,避免错误
㈣.S-T段 1.意义:等电位线,无电位变化 2.范围: ①正常压低情况:R波为主的导联上不超过 0.05mv ②正常抬高情况:V1-V3可抬高0.3mv,其他导 联不高于0.01mv 时限为:0.05-0.15mv
㈤.T波 1.意义: 2.形态:圆顿,占时长,不对称 3.方向: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Ⅰ,Ⅱ,V4,V5↑, avR↓ 4.振幅:肢导:均小于0.6mv 胸导:最高达1.2mv,R波为主的导 联,T≤1/10R
3.电轴的测定: ①目测法 ②振幅法 ③查表法
五 正常心电图各部分意义及正常范 围
㈠.P波 1.意义: 2.形态:钝圆形,可见双峰 3.方向:窦性:avR ↓ⅠⅡavF↑V1双向 结性:avR ↑ⅡavF ↓(逆P) 4.宽度:0.08-0.11s,双峰间距小于0.04s 振幅:肢导不大于0.25mv,胸导不大于 0.2m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系列增宽畸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 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 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可自行终止 极易复发,或转为室颤
先天性长Q-T综合症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
常见病因:
低钾、低镁
药物所致,如奎尼丁等
(三)扑动与颤动
是较心动过速更快的一种异位心律失常。 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根据发生部位及机制 的不同,可分为:心房扑动 心室扑动 心房颤动 心室颤动
3、窦性心律不齐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同一导联中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
4、窦性静止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在规则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较长的P-P间期 (3)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
异位心律失常
主动性: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被动性:逸搏 逸搏心律
QRS波群 T波 代偿间歇
与QRS主波相 反
完全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是一种阵发性、快速的异位心律失常.
根据异位冲动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
房室交界性 室性心动过速,
前两者有时难于区别,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 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 (2)QRS呈室上型,心律绝对整齐(同导联RR间距 相差<0.01秒); (3)频率160~220次/min 。 临床特点:突发、突止, 节律规整,QRS一般正常,也可增宽变形, 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
发生机制: 房室结在 功能上分离成 快、慢两条径 路,形成折返 环,使冲动在 环内不停折返。
慢 径 路 快 径 路
折返环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
发生机制:
由于存在解剖上的房室 旁路,形成一个折返环,使 冲动在折返环中不停循环, 产生AVRT。
心房 传导系统
(一)期前收缩
起源部位:
房性 房室交界性 室性早搏
数目多少: 偶发早搏:<5次/min(常规心电图 或听诊)或<30次/h(24小时动次/h
二联律:1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三联律:2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1、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 PVC)
(三)激动起源、传导均有异常
心肌电生理特性
(一)自律性:指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
条件下能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兴奋和发放 冲动的特性。 1、自律性产生机制:自律心肌细胞在动作 电位4位相时能自动缓慢除极。 2、心脏各部位自律性高低
窦房结: 60~100次/min 房室交界区:40~60次/min 希氏束以下:25~40次/min
是心室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乱颤 1)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 不同、间距均不一致的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2) 频率为200~500次/min。
本课重点
掌握下列三种类型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1. 期前收缩 2. 阵发性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 3. 心房颤动 心室颤动
下次内容预告
①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
②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③P-R≥0.12s
2、同一导联P~P间距相差<0.12s。 3、心率:60~100次/min。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心率>100次/min
2、窦性心动过缓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心率<60次/min
3、房室交界性早搏(premature junctional complex, PJC)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型;
2) 逆行P’波(I、II、aVF倒置,aVR直立)可出现 在QRS波 之前(P’-R<0.12s), 也可出现在QRS 波之后 (R-P’<0.20s),或埋藏于QRS波之中;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2)QRS时间≥ 0.12s (3)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代偿间歇完全
联律间期:异位搏动距其前的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代偿间歇:一次早搏之后,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 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是否完全的判断
代偿间歇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个正常心动周期 代偿间歇不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个正常心动周期
普肯耶纤维
心室
心律失常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静止 2、异位心律失常 ⑴主动性:过早搏动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⑵被动性:逸搏 逸搏心律
(二)激动传导异常
1、传导阻滞: 窦房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2、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代偿间歇完全不完全实质是 是否引起了窦房结节律重整!
0.66s
0.66s 0.66s
PVC完全代偿间歇形成机理
PVC 大多不能逆传 至心房,窦房结节律 未重整;
或PVC逆传心房,在 窦房结附近与窦性 激动发生干扰,减 少一次窦性下传, 但窦房结节律未重 整, 仍按原周期发放 激动。
S
单源、多源性 PVC
电生理基础:心肌兴奋性增高,不应期 缩短,传导障 碍,行成环形激动及多发微折返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基础
心房扑动的房内大折返激动 心房颤动的多个微折返环激动
1、心房扑动(AFL)
1).P波消失,代之大小相等、形态相同、 间距一致的锯齿状波(F波); 2).心房率250~350次/min; 3).QRS波群呈室上性。心室率取决于房 室传导比例,节律可整齐或不整齐; 4).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
一、形成机理: 心室肌产生环形激动 二、条件:
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失常 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3、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
是心室肌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
1)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形 态和间距相对一致的 大振幅波; 2) 室性频率为200~250次/min。
4、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相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后从复极-60mV到80mV的时期,用大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才能产 生动作电位,但反应速度慢、幅度低,传导缓慢。 故称为相对不应期。 • 超常期:相对不应期后从复极的-80mV到-90mV 的时期。用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就可引起动作 电位爆发,表明心肌的兴奋性超过正常,称为超 常期。
• 心律失常-----激动传导异常 •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对ECG影响
房室旁路
心室
顺向型AVRT 逆向型AVRT
2、室性心动过速(VT)
(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2)频率150~200次/min; (3)心律可略有不齐; (4)房室分离, 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 可有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 de pointes, TDP)
3 易颤期 4 超常期
-55mV -60mV
-80mV
4
-90mV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 绝对不应期:从除极相开始到复极达-55mV, 这一期间内,无论给予多大的刺激,心肌细胞 均不产生反应,也就是说,此期内兴奋性等于 零,称为绝对不应期。 • 从-55mV复极到-60mV这段时间内,给予刺激 有足够强度可使膜发生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 但不能爆发动作电位。 • 有效不应期: 从除极开始至复极达-60mV不能 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3) 代偿间歇多数完全。
0.92s
0.60s
1.24s
早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早搏
P’波
交界早搏
室性早搏
P’-R间期
P’, P’,可前可后, 其前多无相关 P波 形态异于窦P 多倒置 正常, P`-R<0.12s —— 延长(干扰) R-P`<0.20s 室上性 正常 不完全 室上性 正常 完全 宽大畸形
心房颤动
一 、形成机理
二、房颤时,心房失去协调收缩,易形成附 壁血栓
2、心房颤动(AF)
1) P波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 和间距不一致的小颤动波(f 波) 2) 心房率为350~600次/min
3) QRS波群多呈室上性,心室律绝对不整 齐 4) T波在多数导联不能明视
心室扑动
心室易颤期:
R on T 现象。
心房易颤期:
(三)传导性
一处心肌激动时能自动地向四周扩布.
不同部位心肌的传导速度:
心房肌:800~1000mm/s 房室结:20-200mm/s 蒲氏纤维:4000mm/s 心室肌:400mm/s
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异常
(一)正常窦性心律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 正常起搏点 • 潜在起搏点-----被动性异位心律 • 异位起搏点-----主动性异位心律
(二)兴奋性: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1 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2 相对不应期
mV +40 1 2 +20 0 0 -20 3 -40 绝对不应期 -60 有效不应期 -80 -100
相对不应期
男性,19岁,发 作性心悸9年, 诊断为“心律失 常,阵发性室上 型心动过速( PSVT)”。 常规体检、生化 、胸片、超声心 动图均无异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类型
• 常见两种类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源于预激旁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源于房室结双径路。 房性心动过速: 包括房性自律性和房内折返性。 常见伴发于器质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