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一、毫米产生的背景。

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发现厘米这个单位有时候不够精确。

例如,测量比较薄的物体,像身份证的厚度、纸张的厚度等,用厘米来表示不太方便,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毫米的定义与表示。

1. 定义。

- 毫米是长度单位,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 表示。

- 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三、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 长度换算关系。

- 因为1厘米中间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是1毫米,所以1厘米 = 10毫米。

- 例如,我们可以拿一把直尺来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到1厘米之间,会有10个小刻度,这10个小刻度就是10毫米。

2. 实际测量中的转换。

- 在测量较短物体时,如果物体长度不满1厘米,我们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测量一支铅笔芯的粗细,可能测量出来是几毫米;而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可能是几厘米,当精确到更小的单位时,厘米后面的部分就是毫米。

四、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1. 测量工具。

- 可以使用直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直尺上有厘米刻度和毫米刻度。

2. 测量方法。

- 将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然后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多少。

如果对着的刻度是在厘米刻度之间,那么毫米数就是这个刻度与相邻厘米刻度之间的小格数。

- 例如,测量一个小纽扣的直径,把纽扣的边缘对准直尺的0刻度,纽扣的另一边对着直尺上2厘米后面3个小格的位置,那么这个纽扣的直径就是2厘米3毫米,也就是23毫米。

五、生活中的毫米。

1. 常见物体的长度(厚度)- 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6毫米。

- 一粒小米的长度大约是2 - 3毫米。

- 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大约是0.1毫米(不同纸张可能有差异)。

2. 毫米在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 在建筑工程中,一些精密零件的尺寸会精确到毫米。

一些螺丝的直径、长度等会用毫米来标注,这样可以保证零件之间的紧密配合。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个“游园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园中设置的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

各组同学有没有信心夺奖?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和()两种长度单位?(2)1米=()厘米(3)13厘米—7厘米=()厘米(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第三单元测量课题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通过用刻度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让学生经历观察、比画、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和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1分硬币、电话卡、公交卡、医保卡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1.谈话导入。

师: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要精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指名学生回答,并比画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

师:请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

回顾测量的方法,重点强调从0刻度开始测量。

2.课件出示习题。

填上合适的数字。

1米=()厘米100厘米=()米9米=()厘米400厘米=()米5米=()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3.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1。

师: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发言,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学生会用一定的标准去估计,例如1拃、铅笔的长度或者目测。

师:估得准吗?下面请大家动手用尺子测量,验证自己估的结果。

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4.师: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表示呢?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精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用厘米和米作单位太大了,应该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师:这时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课。

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

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并通过一些“好又多、易初莲花、海王星辰”等会员卡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

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

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教学目标:1、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前小研究、尺子、会员卡、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量一量。

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如果我们要量课室的长我们就要用到“米”作单位,如果要量课本的长我们就要用到“厘米”作单位,那好上次布置小朋友量书本的长度,请小朋友来汇报一下,课本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毫米的意义,能进行毫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发展学生的测量能力,为以后学习更小或更大的长度单位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知识,对米、分米、厘米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是,毫米作为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演示、操作活动,使学生建立毫米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毫米的意义,能进行毫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毫米的意义,能进行毫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

2.难点: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毫米。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毫米的实际大小。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毫米尺、实物、图片等。

2.学具:学生尺、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制作小卡片、测量身高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毫米尺,引导学生观察毫米尺与厘米尺的区别。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各种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毫米尺测量实物,如测量课本、铅笔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毫米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2. 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3. 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毫米,会进行单位换算,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2.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的表象,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卷尺、PPT课件。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引入毫米的概念。

2. 新课:讲解毫米的概念,展示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建立表象。

然后进行单位换算,讲解如何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

3. 演示:教师演示如何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并强调注意事项。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5. 应用:讲解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毫米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毫米的认识2. 内容:(1)毫米的概念(2)单位换算(3)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4)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补充完整长度单位换算表。

2. 判断题: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3. 计算题:计算下列物体的长度,用毫米表示。

4. 应用题: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毫米的概念和单位换算掌握情况。

2. 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操作不规范现象。

3. 学生对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否有深入了解。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如何改进。

5.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之一,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毫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长度单位》中的第二课时,主要介绍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使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毫米的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毫米的概念,学会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运用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毫米卡尺、课件、练习题。

学具:尺子、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骰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骰子的每一面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学生回答后,我继续提问:“如果我想知道骰子每一面的面积是多少毫米,该怎么做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毫米。

2. 知识讲解(1)我通过课件展示毫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毫米的概念。

(2)我拿出尺子和毫米卡尺,现场演示毫米卡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测量长度。

(3)我讲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3. 实践操作(2)我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展示并提问:“你们测量出来的矩形长度和宽度是多少毫米?与实际画出的长度和宽度是否一致?”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毫米的理解。

4. 例题讲解我出示一道例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5毫米,宽是15毫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我引导学生根据例题,运用毫米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我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和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测量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测量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毫米的概念,知道毫米是长度的单位,认识毫米的符号。

2. 使学生掌握1厘米等于10毫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能正确地读数。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毫米的概念及符号。

2. 1厘米等于10毫米。

3. 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1. 毫米的概念和符号。

2. 1厘米等于10毫米。

3. 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四、教学难点1. 1厘米等于10毫米。

2. 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谁知道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 探究新知(1)毫米的概念及符号①让学生观察数学书、铅笔、直尺等物品,看看它们的尺寸是用什么单位表示的。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的尺寸除了用米、分米、厘米表示外,还有一个新的单位——毫米。

③讲解毫米的概念:毫米是长度的单位,用符号“mm”表示。

(2)1厘米等于10毫米①让学生观察直尺,看看直尺上的刻度表示的是什么单位。

②引导学生发现,直尺上的刻度除了表示厘米外,还有表示毫米的刻度。

③讲解1厘米等于10毫米的关系:1厘米等于10毫米,也就是说,1厘米的长度里面有10个毫米。

(3)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①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数学书、铅笔、直尺等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②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将刻度尺的起点对齐线段的起点,然后读取终点对应的刻度值。

③讲解读数的方法:如果线段的终点在刻度线上,那么就读取该刻度线的数值;如果线段的终点在刻度线之间,那么就读取相邻两个刻度线的数值,并估算出线段的长度。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读数。

(2)让学生计算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等于多少毫米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量比较薄的物 体,如1元硬币、银行卡、身份证、橡 皮擦等的厚度都用毫米作单位。
巩固训练 1.写出下面长度是多少毫米。
(27)毫米
(34)毫米 你会量吗?
巩固训练 2.量一量。
(9 )毫米 (23)毫米 (39 )毫米 你会量吗?
巩固训练
3.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元的硬币大约厚1(毫米) 一支新铅笔长约16(厘米) 一块橡皮厚15(毫米) 李强的身高是140(厘米 )。
2厘米=(20)毫米 6厘米=(60)毫米 10毫米=( 1)厘米 70毫米=( 7)厘米
新知探究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
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身份证的厚度 大约是1毫米
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 作单位。
新知探究 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我们用的中性笔芯是用毫米作单位的,一般为: 0.35毫米 0.5毫米 0.7毫米。
3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新课引入
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 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我们学过的长度 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过了哪些 单位有米和厘米。 长度单位?
新知探究
数学书的长 大约是……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大约是多少厘米。
宽大约是……
厚大约是……
新知探究
你估得准确吗? 用尺子量量看!
数学书的长 是26厘米。
巩固训练
4.填空。 6厘米=(60)毫米 30毫米=(3 )厘米 8厘米=(80)毫米 57毫米+43毫米=(10 )厘米
趣味数学
同学们,你们好! 我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拿去给智慧爷爷看,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1课时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毫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毫米,感受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认知,对米和厘米有较为熟悉的概念。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米和厘米,对毫米的认识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毫米的存在,并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毫米的认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运用毫米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毫米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增强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毫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制作一张贺卡,引导学生发现贺卡长度不够,需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

从而引入毫米的认识。

2.探究新知:(1)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实物模型,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进行表示。

(3)学生交流讨论,总结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书桌的高度、门的宽度等,引导学生运用毫米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毫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毫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毫米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中,主要教授毫米这一长度的单位,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毫米的概念,并能够进行毫米单位的换算。

具体内容包括:毫米的定义,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毫米的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毫米单位进行基本的测量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知道学生们对于毫米的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所以我将重点放在让他们理解毫米的定义,以及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重点教授如何使用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毫米尺、厘米尺、米尺等教具,以及一些实际的物品,如针、线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上会写上毫米的定义,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关键步骤。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题目,如测量一支笔的长度,计算一张纸的面积等,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毫米的概念,以及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

同时,我也会拓展延伸,看看学生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就是我对于《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方案,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能够真正掌握毫米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毫米的概念:学生们对于毫米的定义和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和示例来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2. 毫米与厘米、米的关系:学生们需要理解毫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3. 毫米单位的运用:学生们需要学会如何使用毫米单位进行测量和计算,这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技能。

1. 实物展示: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针、线等,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毫米的长度。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⑴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数学活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感知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体会到毫米在生活的用处很广.重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教学准备教具准备:1分硬币,各类卡,光盘.学具准备:每人一把直尺.教学预设一,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1,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本书,猜猜哪本厚(出示4毫米和5毫米厚的书)(学生猜,老师不加断定)2,哪位同学能想个好办法又快又有根据地正确判断出哪本厚那本薄 (可以平放在桌上比一比)追问:如果不用这种比较的办法,你还能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吗 (可以用尺量)3,用尺量就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 (米,厘米)让学生比划1米,1厘米师:这本书厚有1米吗有1厘米吗那怎么办4,对,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索研究-----毫米的认识(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 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环节一:1毫米的建立1,实际上,毫米并不难找,它就藏在我们的尺子上,只要细心,就会找到它.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师: 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1毫米)2,在自己的尺上找到1毫米,用笔尖指给你的同桌看看.3, 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 (短,小,细)4,画1毫米.先估计画,再用尺子量后重画一次5,尺子上1毫米是这么长,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或宽度,大约是1毫米呢6,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毫米.教师介绍并示范:也可以借用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硬币,先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角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环节二:认识几毫米我们已经知道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这样的2小格呢 3小格呢5小格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几小格就是几毫米.环节三:毫米与厘米的联系继续观察尺子,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我数的是1和2中间或5和6中间有几毫米)师: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了一个什么规律出示:1厘米=10毫米齐读,往返各一遍数学游戏----考考你(口答)2至3厘米之间有几毫米6至7厘米之间有几毫米9至10厘米之间有几毫米3至5厘米之间有几毫米怎么想的环节四:;回顾课前,用毫米量知道了毫米这个单位,就用它来量一量吧.(量课前的两本书)量前先思考: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尺子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 (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 一般0刻度线对一端,刻度再看另一端.把本子捏紧再量.三,回顾总结,加深理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测量生活中很短或很薄的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四,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3题环形针的长2厘米7毫米师:你是怎么看的2,练习第一题指名答3,练习第二题投影反馈五,联系生活,趣味练习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应该(米,厘米,毫米)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这些长度单位.这四兄弟啊谁都说自己的本领大,,这不,它们都抢着在小马虎的日记表现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第【2】篇〗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说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得出:1厘米=10毫米(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第一课,主要介绍毫米这一新概念的认识和厘米这一概念的回顾。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建立“1毫米”的长度表象,理解1厘米=10毫米。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认真观察的好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表象,理解1厘米=10毫米。

但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形成“1毫米”的长度表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为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我将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研究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的研究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个特殊的教材,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法:1.以学生动手为主,多媒体为辅助教学。

2.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运用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法,结合教材指导学生使用学具进行动手操作,其中学具包括刻度尺和一元硬币。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程分为四个环节:1.回顾所学,打下基础。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复了二年级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的长度。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长度表象,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引入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我让学生估算数学书的长、宽和高,并让他们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法,学生们充分交流,得出了正确的测量结果。

接着,我引出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3.对毫米长度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我向学生展示了1厘米的图像,并让他们观察刻度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揭题示标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百宝箱)大家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吗?(想)但是老师暂时还不能告诉你们,不过看大家这么可爱,老师可以向你们透露一点儿内幕,这里面的所有宝贝都和今天学的新知识《毫米的认识》有关,(板书课题)那还等什么,我们赶快一探究竟吧!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毫米是长度单位,并知道1毫米有多长。

2、能正确使用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3、会说出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齐读)(大家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要完成我们的学习目标,那就需要大家认真的自学,下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自学指导。

一、自主探究。

自学指导(1)自学课本21面,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2、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3、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毫米作单位?(时间3分钟,比一比,看谁自学的又快又好!)现在开始!好,停!谁来回答第1个问题,那么谁能说一说用尺子量出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用毫米表示)用字母表示。

大家真会自学!学的这么好,那让我们乘胜追击,请看自学指导(2)。

自学指导(2)自学课本22面,再次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被平均分成了几小格?其中的1小格就是()。

2、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你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3、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说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说教学重点: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说教学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说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毫米的认识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毫米产生的背景,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换算。

2. 教学难点: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测量工具:尺子、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

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二)探索新知1. 讲解毫米的定义:毫米是长度单位,它是厘米的十分之一。

2. 演示1毫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观察并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 讲解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 演示长度换算的方法,如:30毫米=3厘米。

(三)实践操作1. 分组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或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铅笔、书本等。

2. 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如测量书本的长度用厘米,测量铅笔的长度用毫米。

3.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对毫米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毫米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5.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本案例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的亮点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在《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和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尊重他人,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4.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毫米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1.毫米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毫米的概念、毫米与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以及测量和估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环节,自主探究毫米的认识,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和估算实践活动,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是18厘米6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是26厘米, 厚是6毫米
怎么判断谁估得更准确呢?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 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尺子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毫 米用字母mm表示。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1厘米里有10毫米。1厘米=10毫米
50毫米=(
)厘米
做一做
1. 填一填。
对着0刻度
看到终点刻度
2 厘米 8 毫米,也就是 28 毫米。
对着0刻度
看到终点刻度
4 厘米 2 毫米,也就是 42 毫米。
2. 量一量。
8
毫米
13 毫米
25 毫米
•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 1、一只蚂蚁长约5( 毫米 )。 • 2、一只长颈鹿高约2( 米 )。 • 3、一只小花猫高约40( 厘米 )。 • 4、一把尺子大约厚1( 毫米 )。

)厘米

0厘米 1
)厘米
2 3 4

5பைடு நூலகம்
)厘米
6 7 8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我们用的中性笔芯是用毫米作单位 的,一般为:0.35毫米 0.5毫米 0.7毫米。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 将达100毫米以上。 我们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数学故事
这是一把断尺。
没有零刻度, 怎么量呢?
1dm
2
3
4
5
6
7
8
测量时,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 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画线段。
3厘米7毫米的线段。
3cm7mm
0厘米 1 2 3 4 5 6 7 8
连续点击“3厘米7毫米”
量出下面图形各边的长是几厘米?(p24第2题)
( )厘米 1、点击屏幕。 再连续点击尺子两次。 2、点击屏幕, 再连续点击尺子4次。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为1毫米呢?
一元硬币大约厚为2( 毫米 )
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有什么感受
小练习
0~1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1~2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2~3是1厘米,中间有( 10 )个小格。
3厘米=(
)毫米
8厘米=(
)毫米
20毫米=(
)厘米
测量
毫米的认识
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厘米(cm)
米(m)
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复习:
1米=( 100 )厘米 300厘米=( 3 )米
5米20厘米=( 520 )厘米 368厘米=( 3 )米( 68 )厘米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
怎么判断谁估得更准确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