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PT课件-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课件: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共10张PPT)
•
3.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 一个心 灵。在 理论上 ,人人 都有一 个心灵 ,但事 实上却 不尽然 。有一 些人, 他们永 远被外 界的力 量左右 着,永 远生活 在喧闹 的外部 世界里 ,未尝 有真正 的内心 从 谈起。 一个人 唯有关 注心灵 ,才会 因为心 灵被扰 乱而不 安,才 会有寻 求心灵 宁静的 需要。 所以, 具有过 内心生 活的禀 赋,或 者养成 这样的 习惯, 这是最 重要的 。
4.以 (1)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以为 (2)醒能述以文者 用 (3)可以一战 凭借,靠 (4)必以分人 把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因为 (6)受命以来 在,从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示目的,来,用来 (8)以伤先帝之明 表示结果,以致,以至于 (9)以其境过清 表示因果,因为,由于
5.于 (1)战于长勺 表示处所,在 (2)欲有求于我也 表示对象,对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由于,因为 (4)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示比较,比 (5)鹏之徙于南冥也 介词,至、到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给 (7)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对于 (8)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介词,向 (9)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
•
5.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 把外部 生活的 收获变 成心灵 的财富 ,缺乏 此种禀 赋或习 惯的人 则往往 会迷失 在外部 生活中 ,人整 个儿是 散的。 外面的 世界布 满了纵 横交错 的路, 每一条 都通往 不同的 地点
•
6.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 在世界 上闯荡 了一番 ,有了 相当的 人生阅 历,那 么,他 就会逐 渐认识 到自己 在这个 世界上 的位置 。世界 无限广 阔,诱 惑永无 止境, 然而, 属于每 一个人 的现实 可能性 终究是 有限的 。
2020语文中考复习课件(文言文与基础知识专项)
2019-2020年度
语文中考复习课件(文言文与基础知识专项)
(时间:90分钟)
同是宦游人
无可奈何花落去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羞怯
悬殊
置之不理
袖手旁观
消失客居
等到
(时间:30分钟)
蜡炬成灰泪始干
心忧炭贱愿天寒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滑稽
诘问
不足为据
不修边幅
语文
C
家千万次的打磨
经历艺术传世的根雕才能展现出独特的意趣
经历经年累月的冲刷卵石才能拥有如此柔和的轮廓
同“俱”,全、皆
同“嘱”,嘱托一起
(时间:30分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万里赴戎机
满眼风光北固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阔绰
琢磨
长途跋涉
如释重负。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图文共38页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 件图文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 件图文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虚词用法(共27张PPT)
连词 表目的,“来”
2. 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凭借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 表目的,“来”
4. 屠惧,投以骨
介词 把
5. 以刀劈狼首
介词 用
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 表目的,“来”
7. 盖以诱敌连词 表目的,“来”源自七、“虽”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八、“为”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一、“之”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之的用法练习:写出下列之的用法及意义
1. 下车引之
代词 他,指元方
2. 学而时习之
代词 它,指学过的知识
3. 曲肱而枕之
代词 它,指“肱”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 它,指优点
代词 它,指缺点
5. 夫君子之行
助词 相当于“的”
6. 复投之
代词 它,指骨头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而、之、于、其、以、为、乃、虽 因、与、乃、且、则、何、所、焉
提示: 1.每个词并没有列出全部用法及词义,只列出了初中阶段出现并常用的用法及词义。 2.对于一些比较模糊、晦涩的例子,不必钻牛角尖,中考考察的都是用法及意义十分鲜明、 确定的例子。 3.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特殊的用法(有些甚至在初中阶段甚至是孤例),要牢记例句,做到一 出现就能明确辨认。
•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2. 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凭借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连词 表目的,“来”
4. 屠惧,投以骨
介词 把
5. 以刀劈狼首
介词 用
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连词 表目的,“来”
7. 盖以诱敌连词 表目的,“来”源自七、“虽”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八、“为”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
1.琴江边上的水寨镇,是一个风光秀 美的客 家古镇 。镇上 有一条 老街, 斑驳的 青石板 沿着街 道铺开 ,被时 光和步 履打磨 得干净 而潮润 。不过 现在很 少有人 知道这 条老街 了,更 不用说 老街深 处这么 一户锁 匠铺了 。
一、“之”的意义与用法归纳
之的用法练习:写出下列之的用法及意义
1. 下车引之
代词 他,指元方
2. 学而时习之
代词 它,指学过的知识
3. 曲肱而枕之
代词 它,指“肱”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 它,指优点
代词 它,指缺点
5. 夫君子之行
助词 相当于“的”
6. 复投之
代词 它,指骨头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
而、之、于、其、以、为、乃、虽 因、与、乃、且、则、何、所、焉
提示: 1.每个词并没有列出全部用法及词义,只列出了初中阶段出现并常用的用法及词义。 2.对于一些比较模糊、晦涩的例子,不必钻牛角尖,中考考察的都是用法及意义十分鲜明、 确定的例子。 3.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特殊的用法(有些甚至在初中阶段甚至是孤例),要牢记例句,做到一 出现就能明确辨认。
•
6.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 禁锢中 真正解 脱出来 ,以开 放的姿 态传承 历史文 化,维 护学术 开放多 元的本 性,积 极构建 具有时 代特征 、富于 活力的 “新国 学”。 “新子 学”正 是适应 这样的 “国学 ”发展 要求, 将应运 承载“ 新国学 ”的真 脉。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图文共38页PPT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图文
•46、Biblioteka 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6、Biblioteka 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考复习文言虚词复习 PPT课件
3.第三人称代词
其、之
例:备南走,肃径迎之
臣从其计,大王亦赦臣
他的(蔺相如的) 他(刘备)
“其”往往作定语,极少做主语; “之”主要用作宾语
二指示代词
“之其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有似于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非独贤者有是心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彼”有时也是人称代词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 译:他跟他年纪差不多
三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吾与徐公孰美 豫州今欲何至
孰:哪一个,哪一样 孰与:与……比,哪一个……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何:什么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胡:什么,为什么
四不定代词
释义 不译 呢
不译
文言文的语气助词
盖、夫: 表示 提示语气 1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 可不译 2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句首语气词 盖、夫、唯(惟)、其
唯:表示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期望
其:表示 其皆出于此乎? 推测语气 “也许、或许”
句中语气词
其、也、兮
文言虚词复习
文言代词
一人称代词
1. 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朕
例:
我
我的 我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 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而、乃
例: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汝识之乎? 若毒之乎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注:在古代,第二人称代词常被某些名词或短语所代替, 如“子,夫子、陛下、足下、王、公、君、卿、先生” 等。 例:君何以知燕王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这些词不能看作代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中国画是在中国文人特有的观察 方式和 美学思 想引导 下的图 式体系 ,有着 与西方 绘画焦 点透视 完全不 同的散 点透视 之成像 特征。 散点成 像的构 图涵盖 了诸多 主观因 素,画 面基本 呈均衡 图式
•
点是形成画面视觉的最小亮点。它是 画面视 觉收缩 的地方 。有闪 动、紧 张、活 跃画面 的作用 。它一 般处在 画面视 觉集中 的位置 ,也可 呈散点 分布。 可以是 某种皴 法,也 可以是 物象。 只是视 觉面积 呈点的 状态。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4.以 (1)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以为 (2)醒能述以文者 用 (3)可以一战 凭借,靠 (4)必以分人 把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因为 (6)受命以来 在,从 (7)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示目的,来,用来 (8)以伤先帝之明 表示结果,以致,以至于 (9)以其境过清 表示因果,因为,由于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
1.之 (1)水陆草木之花 结构助词,的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结构助词,的 (3)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定语后置的标志 (5)无丝竹之乱耳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6)呼尔而与之 代词,他 (7)忠之属也 指示代词,这,这个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代词,这样,这类 (9)往送之门 去,到,往 (10)闻之,欣然规往 指示代词,这件事
3.而 (1)博学而笃志 表示并列,和,与,或不译 (2)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示顺承,就,然后,或不译 (3)潭西南而望 表示修饰,着,地,,或不译 (4)人不知而不愠 表示转折,可是,但是,却 (5)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示递进,而且,并且 (6)感极而悲者矣 表示因果,因而,所以,因此 (7)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连用,不久,随后 (8)登轼而望之 表顺承,不译 (9)言和而色夷 表并列,不译
成,成为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7.然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表示转折,然而,但是 (2)然则北通巫峡 与“则”组成固定结构,如此……那么……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这样,如此 (4)屋舍俨然 ……的样子 (5)若听茶声然 ……样子 8.且 (1)不义而富且贵 表并列关系,和 (2)且焉置土石 表递进关系,况且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表示让步,犹,尚且 (4)年且九十 将近 (5)天子且至 将要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10.乃 (1)见渔人,乃大惊 就 (2)乃悟前狼假寐 才 (3)乃不知有汉 竟然,居然 (4)乃石性坚重 表判断,是,就是 (5)乃记之而去 表示顺承,于是,就 11.虽 (1)虽有千里之能 表示让步,虽然 (2)故虽有名马 表示假设,即使 12.何 (1)何以战 什么 (2)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为什么 (3)其如土石何 表示反问,怎么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怎么 (5)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5.于 (1)战于长勺 表示处所,在 (2)欲有求于我也 表示对象,对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由于,因为 (4)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示比较,比 (5)鹏之徙于南冥也 介词,至、到 (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介词,给 (7)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对于 (8)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介词,向 (9)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9.焉 (1)则又请焉 代人或事物,相当于“之” (2)且焉置土石 哪里 (3)二石兽并沉焉 相当于“于之”,在其中 (4)有子存焉 表陈述语气 (5)又何间焉 表疑问语气,呢
2.其 (1)四海亦谬称其氏名 代词,我,自己的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代词,他 (3)其人视端容寂 表示远指,那,那个 (4)乐亦在其中矣 表示近指,这,这个 (5)但知其一 表示特指,其中(的) (6)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7)其真无马邪 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岂,难道 (8)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示祈求、希望、劝勉、请求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表示假设,如果 (10)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是……还是……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2020年湖北随州中考语文总复习训练P PT课件 :默写 第40天 12个文言虚词(10张)
6.为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表示被动,被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为也 做 (3)武陵人捕鱼为业 当作,作为 (4)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变 (5)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当,担任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是 (7)愚以为宫中之事 以为,认为 (8)或异二者之为 表现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向,对 (10)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给 (11)为宫室之美 为了
•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 ,只要 加以客 观报道 ,自然 而然的 就是唯 物主义 的,就 能从中 阐发历 史规律 。自然 规律、 社会历 史规律 是客观 存在, 无时无 刻不在 运转并 制约着 人们的 活动。 但规律 又是抽 象的, 看不见 ,摸不 着,认 识规律 不那么 容易。
•
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只 是人类 社会由 低级到 高级的 无穷发 展过程 中的一 些暂时 阶段。 每一个 阶段都 是必然 的,因 此,对 它所发 生的时 代和条 件来说 ,都有 它存在 的理由 ;但是 对它自 己内部 逐渐发 展起来 的新的 、更高 的条件 来说, 它就变 成过时 的和没 有存在 的理由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