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形象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02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01 古诗词景物形象鉴赏(解析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代诗歌中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味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困园层》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诗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们触目所见,均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

在他们所摄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纯自然的景物。

因为“国破”,即使“城春”,他们也会看到存在因伤时而进射出泪水,失群的春鸟因恨别而惊修地发出哀喂。

诗入触景生情,移情于物,虽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间。

鉴赏诗中这些形象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中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分为两种类型:意象货析、意境品味。

1.意象赏析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无品可上者主观感情的客观景象,是作者思想内容和艺术感体易秘食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象资桥极日士要华是体先动的自然景象。

意象赏析题目主要考查抓住关键词句,识别诗歌意象,根据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句子概括诗歌意象特点;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选取意象的用意;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方面的作用与效果。

2.意境品味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品味题目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描绘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

【方法探究】一、景物形象鉴赏要求1.“诗中赏画”。

古代写景诗大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赏析画面美,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静态。

2.“画中品诗”。

由景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一般而言,诗歌描绘的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即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二、意象赏析角度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设问示例:1.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诗歌形象鉴赏-景物形象

诗歌形象鉴赏-景物形象

咏物诗
•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 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 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 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 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 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 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 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 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 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课堂小结
•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
• (1)注意分析诗题。 • (2)注意利用注释。
• (3)调动积累,推此及彼。
• (4)把握诗中表现的形象。 • (5)辨析修辞手法。 • 2.主观试题规范作答。 • (1)要明确,忌含糊。 • (2)要具体,忌空泛。 • (3)正确揣摩,忌想当然。 • (4)顺势而为,忌唱反调。
由实到虚 “神似”
体会所言之“志”——写出精神品格。
子规 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特征:冤亡、啼血
由实到虚
蒙冤屈死者多
咏物诗表达的思想情 感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 落梅 • 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②骚人去 赴湘:用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 永州一事。
• 注:①迁客来过岭: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 路八千”的韩愈的典故。②骚人去赴湘:用柳宗元因 “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一事。 • 1.这首咏梅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 者什么情怀。 (5分) • 2.诗歌是如何紧扣“落”字来写梅花的?请以颔联 和颈联为例作简要分析。(5分) 3. 颈联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两句诗, 对“同工”之处作简要分析。(5分 ) 4. 《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 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 (6分)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刘子翚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①无心为题拂②,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

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

①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河上亭壁【注】寇准其二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四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

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

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①丁年:壮年。

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①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①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

陇西(今甘肃)人。

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

游吴楚淮扬之间。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二)以哀景写乐情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杜甫《江汉》)
练习1: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 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
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人的主观情
感。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
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
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 和物。意象是具体的。
明确意象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 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描写的景物,一 般都具有抒情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为人物 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 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 (4)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 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 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如王维的“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用雪、 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衬托人物品行的高洁、性 格的坚毅、情感的纯洁等。
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 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 清冷孤寂的意境。
练习3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 楼
曾 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3、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概念解析1.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2.意象与意境:意象,“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意境,“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3.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二、鉴赏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

三、试题类型题型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答题步骤】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形象鉴赏
· 景
景象即景物形象,常指借景抒情诗中的 的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象。景象常常 寄托诗人的情感或者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 法。 •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 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 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 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 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 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 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
诗歌常见的意境术语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幽深、 壮阔、 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清新、 朦胧、恬淡 明丽——恢弘、清远、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瑰丽、闲适 清冷——冷森、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凄怆、寂寥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 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 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 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
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 啸。 •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 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 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七:“大漠孤烟直,长 雄浑壮阔 河落日圆”表现出 _______的意境
•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幽清明净 流”构成了_________的意 境。
基本题型是: 1、指认意象; 2、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剖析作者思想; 4、欣赏画面美。 鉴赏形象综合题,基本思路是:
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 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 答题步骤为: • 一、诗中描绘了一幅……的画面/描写了……意象。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既忠实于原诗,又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描述时,语言力求优美。 • 二、这些景象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一般用两个双 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萧瑟凄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答具体,切忌空 洞。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拓展延伸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一、知识点讲解1、形象形象主要指诗歌所描写的人、景、物。

既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那么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和物。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景物类型:〔1〕景象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2〕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3〕色彩描写2、形象的特点形象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或者说形象中蕴含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一、把握诗中画面,品味意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象,就是包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具有“象征意蕴〞的客观物象。

如杨柳、鸿雁、流水、梅花、红豆等。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传统意象〔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相思〕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等〔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花、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2、描摹图景,品味意境。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三方面着手:①写景角度----上下、远近、俯仰、视觉、听觉、触觉等;②画面色彩----季节色彩,冷暖色调;②动态静态----以静衬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意境特点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苍凉悲壮明丽清新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二、关注景与情的关系。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主旨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与特点。

2. 诗歌景物形象的作用。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引导学生思考景物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2. 讲解:介绍诗歌景物形象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改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准备相关的诗歌文本,如《春晓》、《登鹳雀楼》等。

2. 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的图片。

3. 学生反馈表格:用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延伸1. 进一步分析其他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2. 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注重景物形象的描绘。

九、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艺术。

十、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分析其中的景物形象。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熟悉的景物,并尝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六、教学案例案例一:《江南春》1. 展示诗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高考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高考诗歌景物形象鉴赏

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即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一、意象(一)意象作用分析意象作用要注意以下角度: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②创设情境,提供背景;③衬托人物,铺垫蓄势;④表情达意,感发兴寄;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二)意象类1.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提问变体: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诗人通过诗中塑造的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解题思路:首先读懂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再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意象,最后分析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4.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①找出相关意象;②概括意象的特征,-般以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为佳;③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意境类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景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包括景、情、境三方面,由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构成,情景交融。

意境,就是诗(某几句诗)中所有意象的“总和”。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营造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悲凉意境。

意象是具体的事物;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一)画面描述题1.画面描述题①第X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XXX的哪些景象?③这首诗X句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画面描述“三步骤”①概括画面特点,一般用一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景物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韵律和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

诗歌具有简洁、含蓄、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1.2 景物形象的概念与作用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造景物。

景物形象在诗歌中起到营造氛围、表达情感、象征意义等作用。

第二章:景物形象的描绘与表达2.1 观察与体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体验其美感。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2.2 诗歌中的景物描绘技巧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景物形象。

注意景物与情感的结合,通过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

第三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分析3.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选择一首描绘景物形象的诗歌,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与情感的关联。

3.2 学生分组讨论与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每组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互相交流意见。

第四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创作4.1 学生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景物形象的诗歌。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描绘手法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4.2 诗歌分享与评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第五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欣赏与解读5.1 欣赏不同诗人的景物诗歌选择不同诗人的景物诗歌进行欣赏和解读。

分析不同诗人对景物形象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5.2 学生自主解读与分析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景物诗歌进行解读和分析。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报告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景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系6.1 情感与景物形象的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形象与情感的相互关系。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喜悦、忧伤、孤独等情感。

6.2 学生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学生案例,分析案例中诗歌的景物形象与情感的关联。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景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七章: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与象征意义7.1 象征手法的理解解释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