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道周拟骚之作

合集下载

黄道周异事解析

黄道周异事解析
文 ,明黄 景 叻 在 《 道 周 志传 》 中言 : 黄 “ 甫成 童 ,博极群 书 ,数 千 言立就 。 【丹 ’ ”】 康 3 ( 熙 《 浦 县 志 》 言其 “ 岁作 古 文 词 ,若 漳 十 有神授 ” 【嗍 ’ 谱 》载 其十 四岁游 广东 罗 。】 《 ( 洪
后 人杜 撰 ,道 周本 人 也 相 信 自己 出身 不 凡
(异 人 ” , 谓 “ “ )所 天将 降 大任 于斯 人 ” 这 种 ,
自信或 许 可 以 为他 心 中 的 “ 事 因缘 ” 此 大 ( 处借 用 佛 教 语 ,以标 志 其 辅 佐 明君 、济 世
救 民之 胸 怀 )寻 找依 据 ,也 为他 一 生 于 逆 境 中九死 而不悔 提供 了一 种精 神 动力 。 年谱 、传 记 及 诗 文 所 载 皆表 明 .黄 道
龙 )至于 梦 见 神 人 者 是其 父还 是 其 母 并 不 , 重 要 。而 从 黄 道 周 《 离 骚 》 所 云 “ 龙 续 始 梦 彼乾 精 兮 ,嵌 缪 锱其 若 铠 ;趣 山骨 蟀 而 酸 融兮 ,旋 盘礴 于腑 内”《 (黄漳 浦集 》卷 三
十 六 )来 看 ,他 亦将 父 亲 ( 龙 )梦 见 神 始
人 也 。 ” 以下 简称 《 谱 同 为道 周弟 子 的庄 起 俦 之 【兀) 《 浦 黄先 生年 谱 》是 在 《 谱》 的基 础 上 漳 洪
订 补写就 的 。其 中亦载青 原公 “ 梦金 甲金斧 拥 神人 而 至 ” ,并 极 言其 出生 时 辰 、地 理 之 独秀 :详稽 其历 ,为月 己卯 , 日庚戌 ,而时 “ 丁 丑 ,命 直 南 斗 ,次 于 奎初 ,实 涵 象 纬 之 秀 。 又所 生 之 地 在 漳郡 铜 山 之深 井 ,世 称 ‘ 井黄 氏 ’其地 郁 { 回 。大 浸浩 瀚 。先 深 。 蕈环

九诉其三少司命第二段赏析【明代】黄道周九体赋骈体文

九诉其三少司命第二段赏析【明代】黄道周九体赋骈体文
揽九州兮烦若思。终别绝兮交无时。恩不固兮怨终,至 春辰兮为期。霜惨惨兮而在内,君屡辞兮非君为。
………………………………………………………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亡后,黄道周任南明弘光朝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严肃冷峻,为人 正直,不追随世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二 十五,南京城破后,弘光政权灭亡,黄道周返回福建,到了福州。隆武帝封他为武英殿大学士兼 吏、兵二部尚书。当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黄道周返乡筹兵。
作品赏析
• 《九诉》凡九章,包括:《帝无臣第一》、《大司命第二》、《少司命第三》、《偓佺第四》、 《山鬼第五》、《龙女第六》、《三尸第七》、《东华帝子第八》、《诺皋将军第九》。
• 《九诉》为典型的仿屈骚之作,既是代屈原立言,又是为己写心,是对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 门悲惨遭遇的抗争。文中反复申诉对君主的满腔忠诚,报效国家的愿望,但君主昏庸,小人当 道。黄道周满腔热血,得到的却是君王的怀疑、冷漠和疏远,道周虽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却得 不到重用司命 第二段
明代 黄道周
作品赏析
• 少司命是古代汉族传说中执掌人间子嗣及儿童命运的女神, 是美丽、善良、温柔、圣洁、勇敢的典型形象。出自楚辞 《九歌》中《少司命》篇,旧注以为星名,也是神名,主 管人的祸福,各家观点基本上皆认定其为一名女神。王夫 之《楚辞通释》:大司命通司人之生死,而少司命则司人子 嗣之有无,皆楚俗为之名而祀之。
• 与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不幸遭遇如出一辙。
• 《九诉》仿屈原《九章》而作,文章以九篇连缀而成,篇幅短小、精炼,情感表达集中、主题突出。在 句式上多采用“ooo兮ooo”为主的二分节奏。在语言上,亦多借用《九歌》及《楚辞》中其他篇章的词汇。 而在主旨上,《九歌》虽经屈原改作,仍属娱神之“巫音”。 黄道周作《九诉》则是有感于“帝无臣” 之现状,欲借助《九歌》之格制,向诸神灵诉说自己怀信佗傺、欲诉无门的一腔不平之气。文章中出现 了与《九歌》诸神不同的偓佺、龙女、三尸、东华帝子、诺皋将军等为道教、佛教所信奉的神灵,反映 了黄道周对屈骚的借鉴中亦有自己的独造。

明末悲歌:黄道周

明末悲歌:黄道周

明末悲歌:黄道周在由明入清的时代大变故中,有两个文人被历史作出两种不同的判断。

一个是大诗人钱谦益,曾为东林领袖、朱明重臣,然而却手举白幡投降清军,出卖了人格和灵魂,最后被纳入“贰臣”逆子之列;另一个是博学多闻的学问家黄道周,在朱明朝廷上屡遭贬谪,崇祯吊死煤山后却揭竿而起,以一介文人之力企图抗清复明,最后宁死不降,慷慨就义,被清廷谥为“忠端”。

这里有一个价值判断,叛逆变节行为,即使是其敌人,也是不屑的。

黄道周以学者名世。

他精通经史、诗赋、天文、历法、数学,绘画亦见功力。

书法只是他“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的小道。

然而,他的书法惊世骇俗,不仅有异于文征明、董其昌一路的温雅秀润,而且与徐渭式的粗犷豪放拉开了距离,以其戈戟森厉、生拗横肆的个性化书风辉映于书法史的天空。

他的戈戟森厉生拗横肆来自于他“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公卿畏而忌之”的人格力量。

当年,魏忠贤一伙左右朝政,虐焰方炽。

黄道周愤其祸国殃民,与同列文震孟等相约:“尽言报国”。

上朝下班,魏忠贤所到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唯唯诺诺,唯有黄道周一人旁若无人傲首阔步。

在充经筵展书官时,按制度规定,经筵展书官奉书“必膝行前”,黄道周独以平步而进。

这种气格不是一般文人士大夫所能达到的。

他的戈戟森厉生拗横肆又源于他一生不寻常的经历。

为了实现其尽言报国的思想,位卑未敢忘国忧,只要有说话的地方和自由,他始终无法放弃他的话语权。

为了拯救故相钱锡龙,他二次上书,与阉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结果钱锡龙得以免死,他自己却连降三级。

因为上疏得罪了崇祯,被斥为民回家种地,也没有往心里去。

复官以后他又不改初衷继续抗疏直谏,似乎有说不完的想法,提不完的批评,上不完的弹劾。

崇祯烦了,掷下一句“尔一生学问止成耳。

”——让人咽不下挑不动的话。

即使在龙颜不悦的情况下,他还要“硬头颈”,还要分个青红皂白:“臣敢将忠二字剖析言之,夫人在君父前独立敢言为,岂在君父前谗谄面谀为忠耶?忠不别,邪正淆矣,何以致治?”当面顶撞了皇帝。

明末黄道周楷书作品欣赏《榕颂》

明末黄道周楷书作品欣赏《榕颂》

明末黄道周楷书作品欣赏《榕颂》黄道周《榕颂》(整体与局部)黄道周《榕颂》,绫本楷书,10个册页,每页12.5X 23.8厘米。

藏于福建东山县图书馆。

全文857字,字迹于清劲中有腴润,秀雅中有刚健。

《榕颂》是黄道周仿屈原《橘颂》文体写下的传世名篇,他把榕树作为人伦表率而大加赞赏,勉己教人要似榕之高尚、利人、坚定。

《榕颂》既是黄道周少有的传世手稿,也是他的著述与书法代表作品之一,经福建文博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珍品”。

据《黄漳浦集·榕颂》(清·陈寿祺撰)载,“郑玫曰:子(黄道周)教于榕坛时作。

榕坛在漳上紫阳山,时朱子庙下老榕数章,佳甚。

”先生心有所感,遂仿《橘颂》作《榕颂》,以此彰扬之。

另据载,崇祯七年(1634年),黄道周在漳州芝山紫阳书院设立榕坛授课时,读屈原《橘颂》有感,遂于榕坛作《榕颂》,赞美榕树质朴而荫大,持身中道,外在展禽夷齐之间。

石斋用以自况,把榕树作为人伦表率而大加赞赏,勉己教人要似榕之高尚、利人、坚定。

也就是说,黄道周《榕颂》的创作是在紫阳书院完成的,且有五六本之多,时间也不止一年(即1634年)。

根据黄道周所书《榕颂》中题注(“作《榕颂》久,不敢示人,有称颜同翁亭西榕树之美者,移此颂之,犹野人之绳温室也。

黄道周书”)及《书樟帖后》中题注(《书樟帖后》:“苏子瞻欲作《竹石》贻诸贫士,欲博数弓□水田疑其已沃也。

为许问甫书《榕颂》毕,再书《樟谳》勒之。

拟以当下帘之钱,而问甫翩然不忍废置,复毕斯役。

兰亭末章,古今所共叹也!”)情况分析,黄道周作《榕颂》,刚开始并没有特定对象(人或事),仅仅是即兴、感悟之作。

正如他所题注“作《榕颂》久,不敢示人。

”一样。

只是到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有“为许问甫书《榕颂》”之举;也就说,在这五六本《榕颂》中,其中有一本必定是为许问甫而作的,至于是楷书本还是行书本,就不得而知了。

(注:约崇祯七年五月至八年十二月或稍后,今下落不明)。

许问甫,黄道周在《云洞游记》中也提及此人,看来与他关系非同寻常。

论黄道周拟骚之作

论黄道周拟骚之作

论黄道周拟骚之作摘要:明末大儒黄道周以其淹博宏肆之才、慷慨悲郁之情,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全面的仿写、续写,可称楚辞传播史上的独特个案。

黄道周的生平经历使他在思想感情上与屈原有诸多共鸣之处,他从小开始辞赋创作,并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全面的仿写、续写。

他的拟骚之作融合自身家国之痛,或发愤以抒情,或申论、演绎屈赋章句,虽是仿拟,形神兼备,独具面目,并对明末辞赋的创作与研究产生影响。

作为屈骚的异代嗣响,屈子爱国、正直、执着等“普世价值”在黄道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黄道周生前所反对的异族之统治者对黄氏的尊崇、追忆,乃至后学对他的追慕与学习,均凸显出优秀文化超越政治、种族与时空的感染力量。

关键词:黄道周;屈原;拟骚;《续离骚》;《謇骚》屈原的生平、诗作极易引起文人的响应,尤其是在朝代兴替之际、贤人遭厄之时;而拟骚、续骚既是对屈子辞章的绍承,更是对屈子精神的庚续。

马积高先生在谈到明清辞赋时认为:“明清两代是辞赋发展的停滞和衰落时期。

所谓停滞和衰落,是说辞赋在体制上已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并不是说没有产生优秀的作品和作家。

”而黄道周正是其中一位优秀的辞赋作家。

本文即拟结合黄道周生平,探讨其拟骚之作。

一、黄道周与屈原的“异代同风”黄道周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出生在福建漳州漳浦县铜山深井村(今属东山县)一个平民家庭。

其时已届明之季世,明神宗昧于治国、勇于敛财,矿监、税使遍及全国,肆意搜括民脂民膏,民众反抗运动亦随之此起彼伏。

万历三十年(1602)漳州月港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税监高寀的斗争;而东北的女真部日益兴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接连攻占辽东重镇。

大明国家可谓内忧外患,故有“明之亡,实亡于神宗”②之称。

黄道周正处于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他少年早慧,博学多才,有“闽海才子”之称,又胸怀大志,忧国忧民。

据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庄谱》)载,7岁时其父授之以朱子《资治通鉴纲目》,黄道周研阅之后,“便知忠良邪正之辨,人治王道之大”。

黄道周福建人原文赏析及译文

黄道周福建人原文赏析及译文

黄道周福建人原文赏析及译文黄道周,福建人。

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

天启间入翰林。

时在翰林者,多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

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已而,文龙卒无成。

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

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

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

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

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

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

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

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

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

”上益怒,竞削籍。

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

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

而上以为能,益信之。

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

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

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4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

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

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

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

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

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

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4墨縗:黑色丧服。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B.体仁衔之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分)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

典论.论文.曹丕

典论.论文.曹丕

典论.论文.曹丕《典论》(曹丕)原文《典论》是三国时代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写于曹丕做魏太子时期,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叙》、《论文》、《论方术》三篇。

《典论·自序》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

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

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

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兖豫之师,战于荥阳。

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

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并。

会黄巾盛于海岳,山寇暴于并冀。

乘胜转攻,席卷而南。

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

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时年五岁。

上以四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

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骑射矣。

以时之多难,故每征,余常从。

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

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

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

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

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

日多体健,心每不厌。

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氵岁)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

时岁之暮春,句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

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苟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

”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彧喜笑曰:“乃尔。

”余曰:“将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

若夫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

”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

”予又学击剑,阅师多矣。

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

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

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

余从阿学之,精熟。

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

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

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

黄道周骚体赋创作原因初探

黄道周骚体赋创作原因初探

收稿日期:2015-08-22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榕坛问业〉校点与研究》(1416)。

作者简介:陈良武(1967-),男,安徽和县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学术与文学研究。

黄道周骚体赋创作原因初探陈良武(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晚明闽籍著名学者黄道周一生以讲学、著述为务,不仅理学、经学成就斐然,而且骚体赋的创作数量亦不少。

黄道周能创作如此多的骚体赋,除弥漫明代文坛的复古之风的影响外,闽地楚辞学传统的熏陶、少年成长环境的影响、闽地淫祀风俗的浸染、楚辞独特的体制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此外,黄道周倾心骚赋还出于对屈原、贾谊的钦慕,以及与他们因遭遇相似在心灵上激起的异代同慨的共鸣。

关键词:黄道周;骚体赋;创作原因中图分类号:I1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15)06-0123-05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福建铜山(今福建东山县)人,晚明著名学者。

黄道周一生以讲学、著述为务,邵懿辰《题黄忠端公〈謇骚〉卷》谓其“文章雄伟,博丽而劲正,文如其诗,诗如其字,字如其人。

虽为理学,经学亦然”。

[1](卷二)其中,黄道周骚体赋的创作数量不少,仅《黄漳浦集》卷三十六《骚赋》就收录有《謇骚》(九章)、《续招魂》(三章)、《续离骚》(两章)、《九绎》(十一章)、《九盭》(十一章)、《九诉》(九章)、《刘招》、《丛骚》(十五章)、《续〈天问〉》等九篇六十二章,实属罕见。

黄道周的辞赋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影响,张明弼曾因黄道周的知遇之情而作《感知赋》,其序文中赞曰:“今代有黄石斋先生,其才拔出二千余年,与长卿分毫,子云对席。

东京以后,未见其敌也。

”[2](卷1)此种评价不可谓不高。

众所周知,明代科举不试辞赋,只是在某些特定场合需要辞赋文体的创作,比如皇帝在某些场合下的特别要求和入翰林院庶吉士的课试作赋。

黄道周《刘招》考论

黄道周《刘招》考论
不旷” , 故又“ 外 陈 四方 之 恶 , 内崇 楚 国 之 美”
[ 4 卫 。,
黄 道周 拟《 招魂》 类 作 品计 两篇 , 凡 四章 , 包括
反 复 呼 号 以招 之 。乱 辞 反 复 申说 招 魂 之
《 续招魂 》 三章( 《 号招第一》 、 《 广招第二 》 、 《 礼魂第
三》 ) 和《 刘招 》 一章 。《 楚辞 学通典 》 谓《 续 招魂 》 三 章“ 文意似 非姜亮 夫所 言 ‘ 申《 招魂 》 之意而扩大 之’ ( 《 绍骚 隅录 》 ) , 无甚所指 , 依第 一 章《 号招 》 末 句‘ 予母 予子 , 易 以为恃 , 魂 尚归 来 号 ’ 之意 , 当 为
离骚》 两文并非 “ 无甚所指” , 而 是 借 抒 写 失 怙 之
收稿 日期 : 2 0 1 2 —1 2一O 6
基金项 目: 江苏省普 通高校研 究生科研 创新 计划 资 助项 目( C ) ( z Z 1 l 一0 9 6 4 ) ; 漳 州师 范学 院人 文社 科 ( 闽南文化 专 项) 重 点项 目
招其父魂” 。 [ 2 ] 1 。 。 在此基础上 , 于浴贤结合黄道周

仅从 《 刘招 》 文本本身看 , “ 招贤” 之 说 也 可 说
生 的追 求 , 多有 发 明 , 指 明《 续招魂> > - -章 同 《 续
通, 但是 , 细细深究 , 却有一个 问题无法解释。《 楚
辞学 通典 》 虽谓 《 刘招》 为“ 招 贤之 辞” , 但对 于所 招
品。
《 刘招》 是 黄道 周拟 《 招魂 》 作 品中较 为独特 的

篇, 载《 黄漳浦集》 第3 6 卷, 由序文 、 正文、 乱辞

文心雕龙辨骚篇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辨骚篇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辨骚篇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辨骚原文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

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

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

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

”王逸以为∶“诗人提耳,屈原婉顺。

《离骚》之文,依《经》立义。

驷虬乘鹥,则时乘六龙;昆仑流沙,则《禹贡》敷土。

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及汉宣嗟叹,以为“皆合经术”。

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

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将核其论,必征言焉。

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讥桀纣之猖披,伤羿浇之颠陨,规讽之旨也;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每一顾而掩涕,叹君门之九重,忠恕之辞也:观兹四事,同于《风》、《雅》者也。

至于托云龙,说迂怪,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诡异之辞也;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谲怪之谈也;依彭咸之遗则,从子胥以自适,狷狭之志也;士女杂坐,乱而不分,指以为乐,娱酒不废,沉湎日夜,举以为欢,荒淫之意也:摘此四事,异乎经典者也。

故论其典诰则如彼,语其夸诞则如此。

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

观其骨鲠所树,肌肤所附,虽取熔《经》旨,亦自铸伟辞。

故《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慧巧,《招魂》、《大招》,耀艳而采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

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矣。

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

黄道周文言文翻译

黄道周文言文翻译

原文:黄道周,字幼玄,福建莆田人。

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生,崇祯元年卒。

幼孤,依母氏,励志力学。

年十七,举于乡,遂入太学。

崇祯初,以贡士入京,试于礼部,擢为庶吉士。

后迁礼部主事,累官至礼部侍郎。

值崇祯末,国事日蹙,忧心如焚。

乃上疏极言时弊,屡被贬谪,遂弃官归里。

归里后,闭户读书,教授生徒,虽贫贱,不废学业。

后复起用,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陷北京,道周与南京守将史可法共谋恢复,事泄,被执。

不屈,遂被杀。

临刑,犹谈笑自若,辞色惨烈,观者无不泪下。

道周一生,刚直不阿,忠诚正直,以节义著称。

所著《易象正》、《孝经衍义》等书,皆传世之作。

翻译:黄道周,字幼玄,福建莆田人。

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卒于崇祯元年。

自幼丧父,依母亲抚养,立志勤学。

十七岁时,在乡试中脱颖而出,遂进入国子监学习。

崇祯初年,以贡士身份进入京城,参加礼部的考试,被提拔为庶吉士。

后来升迁至礼部主事,连续晋升官职,最终担任礼部侍郎。

正值崇祯末年,国家局势日益紧张,忧心忡忡。

于是上疏直言时弊,屡次被贬谪,最终辞去官职返回故乡。

回到家乡后,闭门读书,教授学生,尽管生活贫贱,也没有放弃学业。

后来又被起用,连续晋升官职,最终担任南京礼部尚书。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黄道周与南京守将史可法共同商议恢复明朝,事情泄露后,被俘。

他坚贞不屈,最终被杀害。

在临刑之际,仍然谈笑自如,辞色凄厉,观看者无不泪下。

黄道周一生刚直不阿,忠诚正直,以节义著称。

他所著《易象正》、《孝经衍义》等书,均为流传后世的佳作。

用文言文翻译你好骚

用文言文翻译你好骚

夫言辞,国之宝也,载道传情,通神明,故君子以言为行,以文为德。

然言有雅俗之分,辞有优劣之别,此乃天地之常理,万物之至道也。

今日,余欲论骚之妙,品鉴雅韵,以解众人之惑。

夫“骚”,古之文辞也,始于楚辞,盛于汉赋,其言辞华丽,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乃文学之瑰宝。

然“骚”之妙,非一日之功,需得心灵之感悟,学识之积累,方能得之。

或有人问:“何为骚?”曰:“骚者,情之所至,意之所发,辞之华丽,意之深远也。

”此言得之,盖骚之作,皆源于作者之心,发于作者之意,故其言辞华丽,情感真挚。

“你好骚”三字,看似通俗,实则妙不可言。

盖“骚”字,古之文人也常用之,意指言辞华丽,情感丰富。

而“你好骚”三字,既保留了“骚”之韵味,又添了一份调侃之意,实乃妙语连珠。

夫“你好骚”,其意有三:一者,赞人也。

以“你好骚”相赞,乃是对对方言辞华丽、情感丰富的认可,是对其才华横溢的赞誉。

古人云:“夫骚,所以饰辞也。

”是以“你好骚”者,正乃饰辞之极致。

二者,戏人也。

以“你好骚”相戏,乃是对对方的一种调侃,是对其幽默风趣的欣赏。

盖“骚”字,又有“调皮”之意,是以“你好骚”者,正是一语双关,既赞又戏。

三者,自嘲也。

以“你好骚”自嘲,乃是对自己言辞华丽、情感丰富的自省,是对自己才华横溢的自嘲。

盖“骚”字,又有“自恋”之意,是以“你好骚”者,正是一语双关,既自嘲又自夸。

然“你好骚”三字,虽妙不可言,然亦有度。

过之则失之华丽,不及则失之平淡。

是以用之,需得适中,方能得骚之真谛。

夫骚之妙,在于言辞华丽而不失真情,在于情感丰富而不失节制。

是以,吾人欲品鉴骚之雅韵,需先明骚之理,次辨骚之情,再赏骚之辞。

夫骚之情,如春之花,绚烂而不失生机;如秋之月,皎洁而不失意境。

夫骚之辞,如丝竹之音,悠扬而不失节奏;如山水之画,清新而不失意境。

故“你好骚”三字,虽通俗,然实为骚之妙语。

吾人当以之心,品鉴之,领悟之,方得骚之真谛。

总之,骚之妙,在于其言辞华丽、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黄道周草书《途次偶拈八首》手卷

黄道周草书《途次偶拈八首》手卷

黄道周草书《途次偶拈八首》手卷明末清初时期,多兴“尚奇”之风,更有不少书法家身体力行成为这一潮流的追随者和鼓动者。

黄道周与倪元璐、王铎同举进士,为人耿介,为官公正,与大多数名垂青史的古代士人一样,对做到了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黄道周在明朝覆亡后仍然忠于前朝,拥戴新主,组织力量与清政府对抗,最后被俘英勇就义。

为官之忠诚就连乾隆也盛赞其“不愧一代完人”。

《四库全书·黄道周儒行集传》序中评价也非常高:“以直节清德,见重一时。

”黄道周书法直追魏晋,以钟繇为师,刻苦钻研。

他直言唐代书法的弊端,并批评宋元不以右军为师实是才资不足所至。

清初宋荦说:“石斋先生楷法尤精,所谓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

”本卷《途次偶拈八首》瓦翁所题引首“意气密丽”正是出自此处。

其行草书成就更高,创立了自家面貌。

此卷《途次偶拈八首》所书内容为黄道周自作诗八首,其中第一、第二首出自《徐晋斌草堂成与张聘君汰沃约偕谢宏景各赋十二韵迨还梁山逋业未偿而宏景先就汰沃汰沃和之阳白照人难为著手也略遣旧意寄为前篇列附赓音自呈下里并致张谢用为剧耳》中的第六首、第五首,正式刊本文字又有修改。

第三、第四、第五首分别出自《黄石斋先生大涤函书集录》卷四《途次偶拈》第十三、第二、第三首。

另有三首暂不知出处,或为诗集失载,具体待考。

黄道周不仅善书法,而且博学多才,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著有不少传世著作,兼通绘画,亦别具一格。

徐霞客评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蔡世远概括其一生,称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

观此卷草书《途次偶拈八首》不仅可以见黄道周本人学识之广博,又可见其人格之高,所谓字如其人,诚如斯矣。

铜海黄道周具草。

释文:鸠鹏大小各龙湫,拳石污鐏万树稠。

洗砚当时三寸水,银河白日自横流。

漫辞坠叶覆匡床,伊亦飘然心事长。

丹桂不扶千日种,疏麻犹结百年香。

黄道周《书品论》注译

黄道周《书品论》注译

黄道周《书品论》注译【按语】崇祯七年(1634),黄道周写下了《书品论》。

像他这样一位书法成就极高的大家,开宗明义却说:“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

”他从不以书法成就炫耀书坛,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他认为:第一,士大夫应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道德追求,书法只是一门技艺,他对王羲之因书法成就而埋没治国才能深为惋惜。

第二,毛笔是古代中国人的书写工具,用毛笔写一手好字并非难事,像赵孟頫这样个人道德有瑕疵的书法家不值得推崇。

第三,认为志向在技艺之上,“人读书先要问他所学何学,次要定他所志何志,然后渊澜经史,波及百氏。

如写字画绢,乃鸿都小生孟浪所为。

”黄道周始终把“经世致用”的正统观念当做人生第一目标,告诫后来人不要因为书法而丧失远大理想。

黄道周评价了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列举了各种字体的特点,指出“大要少年长者都不可作草书。

”接着对毛笔、纸张、墨锭、砚台进行介绍点评。

一方面“每遇败素恶楮,罗列当前,泼墨涂鸦,真为市朝之挞。

”强调心情和书写工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说:“不过随人携带笔楮研墨,因彼自得,吾不惮贱,吾为之役耳。

”反映了黄道周看重精神而轻视外物的道德境界。

工具对技艺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只有内心的精神世界才起决定作用。

【原文】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

王逸少品格在茂弘(1)、安石(2)之间,为雅好临池(3),声实俱掩。

余素不喜此业,只谓钓弋(4)余能,少贱所该,投壶(5)骑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余闲,不妨旁及。

赵松雪(6)身为宗藩,希禄元廷,特以书画邀价艺林,后生少年,进取不高,往往以是脍灸前喆(7),犹循五鼎(8),以啜残羹,入闶门(9)而悬苴屦(10)也。

余自归山来,作书不逮往时,而泛应益众,犹君山之笛(11),安道之琴(12),时时不拒耳。

然自是著述意倦,讲论期疏,风日气调,笔研(13)具采,属致及之,似有波澜。

每遇败素恶楮,罗列当前,泼墨涂鸦,真为市朝之挞。

又自古俊流笔墨所存,皆可垂训。

论黄道周骚体赋

论黄道周骚体赋

On Huang Daozhou's Fu in the Style of Sao 作者: 于浴贤[1]
作者机构: [1]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出版物刊名: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21页
主题词: 黄道周;屈原;仿骚;体制形式;情感内容
摘要:黄道周的骚体赋,表现了浓郁的屈骚情结。

他以个人之力,对屈原二十五篇楚辞作品全面模仿,写下六十二篇仿骚之作,已是一奇。

从体制形式上看,黄道周仿骚作品,有模拟有创新,既有鲜明的屈骚风格,又有黄子的创作个性。

从情感内容看,黄子的仿骚作品,既代屈原立言,重塑和再现了屈原的光辉形象,又为自我写心,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是黄道周自我形象的写照。

黄道周把汉代以后的仿骚创作再次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屈骚的异代嗣响是黄道周与屈原感情共鸣的结果。

与黄道周有关的诗词歌赋

与黄道周有关的诗词歌赋

与黄道周有关的诗词歌赋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明代福建漳州府漳浦县铜山(今东山县)人,系晚明著名学者、馆阁作家,在晚明的政坛和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黄宗羲《明文案序下》论明代中后期庙堂之文,以为正德间有王守仁、罗玘,嘉靖间有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赵贞吉、赵时春,万历间有郭正域、叶向高、焦、王锡爵,崇祯时有娄坚、唐时升、钱谦益、顾仲恭、张元长、艾千子、徐巨源、曾弗人、李元仲、黄道周等。

随着明代文学研究的深入,黄道周的研究意义必将在可预见的年代里得以凸显。

眼下,黄道周诗文集最通行的本子是清代陈寿祺刻《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简称《黄忠端公全集》,又称《黄漳浦集》,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五十卷,道光十年(1830)福州刊本,二十四册。

陈寿祺之子陈乔枞在其父所作序后的补记②完整记叙了陈寿祺、陈乔枞父子搜集、刻行黄道周文集的始末,从中可知《黄漳浦集》的付梓始于道光八年(1828),十年(1830)竣工,后屡有补刻、辑佚,至道光十四年(1834)以后,《黄漳浦集》才真正告竣。

《文选》文选卷第五十四

《文选》文选卷第五十四

《文选》文选卷第五十四论四五等论五等,公侯伯子男也。

言古者圣王立五等以治天下,至汉封树,不依古制,乃作此论。

陆士衡夫体国经野,先王所慎;周礼曰:惟王建国,体国经野。

郑玄曰:体犹分也。

汉书,王嘉曰:王者代天爵人,尤宜慎之。

创制垂基,思隆后叶。

典引曰:顺命以创制。

论语比考谶曰:以俟后圣垂基也。

然而经略不同,长世异术,左氏传,楚芋尹无宇曰:天子有经略,古之制也。

又,北宫文子曰:有其国家,令闻长世。

五等之制,始于黄唐。

郡县之治,创自秦汉。

汉书曰:周爵五等,盖千八百国。

而太昊、黄帝后唐、虞侯、伯犹存。

至秦遂并四海,分天下为郡县,前圣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汉兴,因秦制度,以抚海内。

班固汉书述曰:自昔黄、唐,经略万国,三代损益。

降及秦、汉,革灭五等,制立郡县。

得失成败,备在典谟,王命论曰: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

书序曰:典谟训诰。

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夫先王知帝业至重,天下至旷。

杨雄长杨赋曰:恢帝业。

孙卿子曰:国者,天下之大器也。

重,任也。

广雅曰:旷,远也。

旷不可以偏制,重不可以独任;任重必于借即力,制旷终乎因人。

故设官分职,所以轻其任也;周礼曰: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并建五长,所以弘其制也。

尚书曰:外薄四海,咸建五长。

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财其亲疏之宜,贾逵国语注曰:裁,制也,裁与财古字通。

使万国相维,以成盘石之固,周礼曰:凡邦国小大相维。

汉书,宋昌曰:汉所谓盘石之宗也。

宗庶杂居,而定维城之业。

毛诗曰:宗子维城,无俾城坏,而独斯畏。

又有以见绥世之长御,识人情之大方;大方,法也。

吕氏春秋曰: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

知其为人不如厚己,利物不如图身;周易曰:利物足以和义。

庄子曰:爱人利物之谓仁。

左氏传,栾武子曰:季孙图其身,不忘其君。

安上在于悦下,为己在乎利人。

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左氏传,邾子曰: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

故易曰:“说以使民,民忘其劳。

”周易兑卦之辞也。

孙卿曰:“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

清汪中吊黄祖文序赏析

清汪中吊黄祖文序赏析

(清)汪中《吊黄祖文·序》赏析(清)汪中《吊黄祖文·序》原文:往寻祢生遗事,辙羡其荣遇,故北海忘年而下交,章陵跣足而请命。

懿彼两贤,是云死友,固无德而称矣。

若夫孟德威振天下,屈意于狂夫之言。

刘表坐谈西伯,忍耻于细人之谮。

旷世高举,异人同情,盖若有天相焉。

即其遭命江夏,终陨国宝。

后之君子,摅怀旧之想,悼生才之难,莫不扼腕斗筲,伤心五百。

然观衡为黄祖作书,轻重疏密,各得体宜。

祖持其手曰:“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欲言”。

则犹有赏音之遇也。

夫杯酒失意,白刃相雠,人情所恒有。

至于临文激发,动色相咨,解带写诚,欢若亲戚。

其冲怀远识,岂可望之今世士大夫哉。

虽枉天年,竟获知己。

嗟乎祢生,可以不恨。

余束发依人,蹉跎自效。

逮于长大,几更十主。

何尝不赋鹦鹉于广筵,识丰碑于道左。

而醉饱过差,同其狷狭。

飞辨骋辞,未闻心赏。

其于黄祖,盖犹得其恶而遗其善焉。

古有三疾,今也则亡。

论者不察,猥使祖于千载之下独受恶名,斯事之不平者也。

用述斯篇,诏来雪往。

这个序是一篇畸文。

说的也是畸人祢衡跟黄祖的故事。

所谓畸人,《庄子》解释是“畸于人而侔于天”,即不同俗流,与世人格格不入,却能明悟天道之人。

明悟天道其实太难,能做到横而不流,性情又狂狷不群的,已称得上“畸人”。

祢衡桀骜难驯,眼高一世,当其时已被目为“狂士”,只对孔融跟杨修略有认可,但却说:“大儿孔文举(孔融),小儿杨德祖(杨修)。

余子碌碌,莫足数也”。

这在祢衡眼中算赞誉了。

但孔融比他大二十岁,杨修也仅小他两岁,在世人看来,与侮辱无异。

孔融倒很欣赏这位后生,亦佩服他的文才,非但不以为忤,反与祢衡相交,成了好朋友,并亲自写《荐祢衡表》举荐他,又屡次在曹操面前对他称赞不绝。

曹操相信孔融的眼力。

清代骈文大家洪亮吉曾说:“东汉人之文,以孔北海(孔融)为最”。

孔融作为文章巨擘,他所赞赏的人,曹操自然感兴趣。

然而祢衡秉性刚正,看不起曹操这等人,摆明窃国,却非要文饰。

于是在公开场合再三羞辱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黄道周拟骚之作作者:郑晨寅来源:《中州学刊》2012年第02期摘要:明末大儒黄道周以其淹博宏肆之才、慷慨悲郁之情,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全面的仿写、续写,可称楚辞传播史上的独特个案。

黄道周的生平经历使他在思想感情上与屈原有诸多共鸣之处,他从小开始辞赋创作,并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全面的仿写、续写。

他的拟骚之作融合自身家国之痛,或发愤以抒情,或申论、演绎屈赋章句,虽是仿拟,形神兼备,独具面目,并对明末辞赋的创作与研究产生影响。

作为屈骚的异代嗣响,屈子爱国、正直、执着等“普世价值”在黄道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黄道周生前所反对的异族之统治者对黄氏的尊崇、追忆,乃至后学对他的追慕与学习,均凸显出优秀文化超越政治、种族与时空的感染力量。

关键词:黄道周;屈原;拟骚;《续离骚》;《謇骚》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2-0172-05屈原的生平、诗作极易引起文人的响应,尤其是在朝代兴替之际、贤人遭厄之时;而拟骚、续骚既是对屈子辞章的绍承,更是对屈子精神的庚续。

马积高先生在谈到明清辞赋时认为:“明清两代是辞赋发展的停滞和衰落时期。

所谓停滞和衰落,是说辞赋在体制上已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并不是说没有产生优秀的作品和作家。

”而黄道周正是其中一位优秀的辞赋作家。

本文即拟结合黄道周生平,探讨其拟骚之作。

一、黄道周与屈原的“异代同风”黄道周于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出生在福建漳州漳浦县铜山深井村(今属东山县)一个平民家庭。

其时已届明之季世,明神宗昧于治国、勇于敛财,矿监、税使遍及全国,肆意搜括民脂民膏,民众反抗运动亦随之此起彼伏。

万历三十年(1602)漳州月港就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税监高寀的斗争;而东北的女真部日益兴起,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接连攻占辽东重镇。

大明国家可谓内忧外患,故有“明之亡,实亡于神宗”②之称。

黄道周正处于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

他少年早慧,博学多才,有“闽海才子”之称,又胸怀大志,忧国忧民。

据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庄谱》)载,7岁时其父授之以朱子《资治通鉴纲目》,黄道周研阅之后,“便知忠良邪正之辨,人治王道之大”。

他关心国事,16岁时,“于时事得失,往往慷慨指画,有贾生流涕之意,不能自禁”;19岁时上书福建当局,献“时事策”,但不为所用,又于次年欲赴京上书,不果。

他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乡试策论中抨击时弊,“深以党患、边患为忧”。

黄道周于天启二年(1622)成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因不堪魏阉擅权,遂告假归乡;崇祯时复出,历任右中允、少詹事等职。

他屡次上疏直谏,因营救被陷害入狱的首辅钱龙赐、反对杨嗣昌夺情当政,两次被贬谪;又因江西巡抚解学龙举荐而被小人谗间,以致崇祯帝疑其结党营私,被逮入狱,身受酷刑,幸得不死。

崇祯十七年(1644)北京陷落,南明弘光朝建立,黄道周被委以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之职,上疏请弘光帝“约己动众”、“收天下之心”(卷四《恭慰圣怀疏》)。

但在这个由阉党余孽拥立起的政权里,他的诤言谠论并没有得到采纳,于是借祭禹陵而离开南京。

不久弘光朝覆灭,黄道周拥立唐王朱聿建于福州,是为隆武朝。

黄道周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但又受到投机观望的闽地军阀郑芝龙处处掣肘。

最终,他自请率师北伐抗清,兵败被俘,殉节于南京,留下了“一代完人”(清乾隆四十一年上谕)之名与数百万言著述。

综观黄道周一生,其博闻强志之秉赋,九死不悔之志向,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之人生境遇,遭逢末世、国都沦陷之时代悲剧,以及反抗侵略、以身殉国之运命抉择,皆与屈原有共通之处。

事实上,黄道周对屈子有着很深的情结。

他从小就喜爱屈骚,多有赋作(详见下文)。

23岁时父殁,他叹惜屈原“力不及宗,哀怀客死,故怀沙沉汩,以殉其君”,而“君不若父”,自己更应一死殉父。

但母亲尚在,不能死之,故“进退无据,呼天摽心”而作《续离骚》(见卷三十六《续离骚》“前言”)。

我们发现,屈原蹈水殉君的悲剧令恪守忠孝之道的黄道周感慨系之;而他选择以骚体诗的形式抒写父丧后悲哀欲绝的心境,固然与楚骚之长于写怨的特点有关,“况处末世,道与时忤”(《续离骚》“前言”)的时代背景,更使他的家国之痛合而为一。

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因反对杨嗣昌夺情及其加派军饷、与后金议和等军政举措,在召对时与崇祯帝发生激烈辩论,最终以“朋串挠乱”之罪被降六级,贬为江西布政司都事,遂告假归家。

他针对“朋串”之莫须有的罪名,于次年在漳浦北山墓庐旁建“十朋轩”、“九串阁”,列历代贤能之士56人,以明己志。

其中“九串阁”列15对30人,第一对即为屈原、贾谊,并在《五十六贤赞》自序中说:“右日九串阁,阁仅九尺,壁间位置自屈、贾至李(李绛)、马(司马光),凡三十人,皆异代同风,韵实殊致。

”并一一系以赞语。

其中屈原之赞语云:易初本迪,君子所鄙。

章画志默,前途未改。

沐浴衣冠,不忍媪蠖。

怀沙颂橘,终冀一悟。

井渫心恻,千古同故。

赞语首引《九章·怀沙》“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表达了自己不改变志向之决心;其次化用《渔父》中“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诸句,以示身心之高洁,不愿屈身退隐;随后直引屈子《怀沙》、《颂橘》二诗表达了独立不迁、矢志不渝的情操及以死相谏的决心。

最后以《易经》之《井》卦九三爻辞作结,当与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之抒论有关:“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侧;可用汲。

王明,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黄道周言“井渫心恻”(井水已淘清却不被汲用,以故内心凄恻),实则希望崇祯帝能及时吸取前贤怀沙自沉的历史教训,善用贤才,为国民谋福祉。

此赞语多集屈赋辞句,生动地刻画了屈子的形象,也是黄道周的自我写照;而君子怀瑾握瑜、终不见用之命运,亦“千古同故”。

南明隆武元年(1645)十二月,黄道周于婺源兵败被俘,次年在南京就义。

其间作诗数百首,亦有不少与屈子有关。

如《夷犹》八章,据黄道周自跋:“右《夷犹》诗。

将发婺源,梦道中勒石甚深隽,记其末句云:‘夷犹吾行兮。

’《骚》云:‘夷犹兮中洲。

’进退由人,亦不得自持,聊观之耳。

”可知本诗题即得自《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夷犹》其三云:“平生不饷常茶饭,为叫巫阳再筮魂”;其五云:“怀沙颂橘逢渔父,不与从头诉不平”(卷四十七);又如《待命》八章其七云:“进退逢人自触藩,三闾旧有未招魂”(卷四十七);《蒿里》十章第十云:“搴无神禹饕餮铸,犹得余生吊汩罗”(卷五十);《东山偶书》云“颜回委陋巷,正则蹈水{裔,当其并命时,要一无所系”(卷三十七),等等。

而骚体诗《謇骚》可为代表。

据邵懿辰所言:“《謇骚》九章,草于南京尚膳监中,去授命旬日耳。

悲感杂沓,灵爽倏忽,与三闾大夫为朋。

”殉国之际,屈子的遭遇再一次引起了黄道周的强烈共鸣。

《謇骚》就屈原《离骚》、《天问》等章句加以申论。

姜亮夫先生认为:“其中大体以屈赋中语义,与个人遭遇及明季惨痛之事相揉合而为此。

故有真情悃志,非无病呻吟者比也。

”确实,从初学为文至正命前夕,黄道周的辞赋创作贯串始终;而从其存世作品来看,形式上直承屈骚,并熔铸了自身的坎坷身世与家国之痛,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以下试析之。

二、黄道周辞赋作品概述黄道周在少年时已开始创作辞赋。

他在《答曾叔祁书》(卷十八)中说:“周之少也,溺于骚雅。

”据《庄谱》,他8岁时即“能为比偶文”,“自经传子籍,旁及诗赋声律、铅汞阴阳之学,无不耽精玄览焉”。

14岁时游广东博罗,至罗浮山,“振笔作《罗浮山赋》,无停思而多奇字”,大夫韩日缵叹其“年少轶才”;又登观海楼,作《观海楼赋》,人称“虽宿构,未遽能如是”。

又据《庄谱》16年载,黄道周“游归发箧,诸稿皆诗赋,青原公怒责之。

先生遂焚其稿,更习举子业”。

在游历时期他的赋作当有不少,但由于父亲不希望他耽于辞章之学,故诸作皆焚毁殆尽,此亦可以理解为何上述二赋皆不见于《黄漳浦集》中。

又据郑亦邹《黄石斋年谱》载,黄道周在被囚于南京尚膳监时,“作《南都赋》,作《謇骚》,哽咽绝续,不胜伤悼”。

可知黄道周就义前除《謇骚》外还作有《南都赋》,然《南都赋》亦已佚。

另外,明朝科举考试虽不试赋,但于翰林院庶吉士课考中仍保留赋之一体。

黄道周于天启二年(1622)成进士,选庶吉士,天启四年(1624)散馆,在此期间当有赋作,今亦不见。

目前存世的黄道周辞赋作品见于《黄漳浦集》,具体分布如下:1卷三十六“骚赋”。

这是最主要的部分,共收有拟骚、续骚之作九篇六十二章:《謇骚》(凡九章)、《续招魂》(凡三章)、《续离骚》(凡二章)、《九绎》(凡十一章)、《九戾》(凡十一章)、《九诉》(凡九章)、《刘招》、《续天问》、《丛骚》(凡十五章),以及《闻雷赋》、《梁山锋山赋》、《洞庭赋》、《平一赋》四篇赋作。

2卷二十八“文颂赞箴铭约揭题词”有《榕颂》一文,作于崇祯八年(1635)黄道周授业于漳州榕坛之时。

其文首称“南方有嘉树焉,厥名日榕”,随后对榕树的美质加以歌赞,最后称“爰感楚章,制为《榕颂》”,表明是对屈骚的一脉相承;其颂语部分悉作骚体,如“逾岭越江,恶以为市兮,独立不惧,师天地兮”等等,与屈原《橘颂》所歌之树不同而志气可通。

3卷三十三“杂著”有《乘桴广引》一文。

开头云:“夫子适赵,诫声于河,帷裳渐车,鳞甲生波,四顾滔然,作而叹日:‘丘不济此,实命也夫!”’(《水经注》有云:“孔子适赵,临河不济,叹而作歌:狄水衍兮风扬波,舟楫颠倒兮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本文当据此敷演。

)随后言诸天帝筮于四方,皆得吉兆,“于是乘桴,广览四海,纪之以招摇,要之以太岁,审众哲之所从,信九垓而无外。

”篇末云:“屈氏有言:超氛埃而淑邮兮,终不及其故都;免众患而不惧兮,世又焉知吾之所如?”引屈原之《远游》作结。

《绍骚隅录》载明蒋之翘《续楚辞后语》收录有黄道周《乘桴》、《广引》,实即此文。

4又有数篇碑记文后附有骚辞。

据洪思《黄子年谱》(以下简称《洪谱》)载,黄道周于13岁时曾至平和王文成公庙,三十年后(亦即43岁左右),漳州知府施邦曜移文成庙于东郊,请黄道周作碑记。

王守仁屡平寇乱,事功卓著,可谓儒者典范,而漳州平和一县即为其所建置;其被谪龙场途中,亦曾于湘沅舟中作《吊屈原赋》,以抒其幽愤。

因而当此衰世,黄道周追思前贤,除作《王文成公碑》外,又一并作歌以寄幽情,歌曰:折瑶枝兮捣琼糜,思君兮中阻饥。

扬灵鼍兮播灵旗,矫欲来兮何期?大江横兮大岭绝,射朝曦兮马当发。

招余弓兮云中,遗余佩兮木末。

虽无德兮心所知,曾昔来兮安足辞?露所生兮雨膏之,菊有风兮兰与吹。

追鄹车兮抗峄马,上天兮下土。

时不同兮安得游?登君堂兮不得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