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优案2(含解析)新人教版
苏轼词两首课时优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
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散文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用一连串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
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本相毕现,在诗人的笔下。
在中国散文家里,苏轼所喜欢的庄周和韩愈就都地用这个手法。
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像“国风”的《柏舟》,连用镜、石、席三个形象来跟心情参照。
上古理论家早已重视诗歌语言的形象化,很注意比喻;在这一点上,( )。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他自己身上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这两句话,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B.从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C.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他自己身上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这两句话,概括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D.从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地应用在他自己身上,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画线句有两处语病,都是搭配不当。
一、“在分散于他著作里的诗文评看来”搭配不当,“在……看来”不搭配,应改为“从……看来”,据此可排除A、C两项;二、“这两句话……表明他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主谓不搭配,“表明”改为“概括”,据此排除D项,选B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五花八门目不暇接降服轻车熟路B.五光十色目不暇接拜倒得心应手C.五光十色应接不暇拜倒轻车熟路D.五花八门应接不暇降服得心应手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 杜甫诗三首课时优案11.读准字音①秋兴.八首( ) ②凋.伤( )③暮砧.( ) ④青冢.( )⑤朔.漠( ) ⑥猿啸.( )⑦渚.清( ) ⑧霜鬓.( )⑨潦.倒( )答案 ①xìnɡ ②diāo ③zhēn ④zhǒng ⑤shuò ⑥xiào ⑦zhǔ ⑧bìn⑨liáo 2.古今异义(1)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义:今义:一百年的时间。
(2)艰难苦恨..繁霜鬓古义:今义:苦和恨。
答案 (1)晚年。
(2)极其遗憾。
3.一词多义(1)去⎩⎪⎨⎪⎧一去.紫台连朔漠动词,离开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动词,除去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动词,前去,到(2)向⎩⎪⎨⎪⎧独留青冢向.黄昏动词,面对项王东向.坐动词,面向寻向.所志名词,从前直下襄阳向.洛阳动词,奔向,趋向(3)回⎩⎪⎨⎪⎧ 渚清沙白鸟飞回.动词,回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回转回.车叱牛牵向北动词,调转少小离家老大回.动词,还、返回(4)苦⎩⎪⎨⎪⎧艰难苦.恨繁霜鬓副词,极必先苦.其心志动词,使……困苦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形容词,苦恼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形容词,凄苦,痛苦 4.词类活用 (1)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多。
(2)无边落木萧萧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从高处到低处降落。
(3)丛菊两开他日泪.:名词用作动词,流泪。
(4)玉露凋.伤枫树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
1.梳理诗歌结构脉络,完成填空。
答案 □01自伤漂泊,忧国思乡 □02漂泊孤独,忧国伤时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写《秋兴八首》(其一)时,在夔州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B .《秋兴八首》(其一)诗人通过描写玉露、枫树林、波浪、菊花、孤舟等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景,抒发了自己的家国之悲,羁旅之愁。
2019最新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考试专用)
5 苏轼词两首(课时1)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
诗词开________一派,为______________之一。
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
传世书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文体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3.创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4.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故垒()酹()狼狈()何妨()吟啸()樯橹()萧瑟()一蓑烟雨()5.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2)羽扇①纶巾②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3)灰①飞烟②灭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同行皆狼狈()______________(5)竹杖①芒鞋轻胜马②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豪放唐宋八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四家《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4.lěi lèi bèi fang yín qiáng/lǔ sè suō5.(1)名词作状语,向东。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宋词 第5课 苏轼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苏轼词两首1.作者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的文学作品代表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题材丰富,开创了豪放词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著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
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等。
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注重提携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2.文题解读(1)“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原是唐代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因其善歌且声调高亢,能掩盖住钟鼓笙竽等乐器的嘈杂音响,故用作词牌名。
“赤壁怀古”是词题,表明该词书写的内容是游览赤壁、追念古人。
“赤壁”即赤鼻矶,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临长江。
“怀古”即追念古代人物或历史事件,常用作有关古迹的诗题、词题。
本词作者在传说中的赤壁之战古营垒边,面对浩渺无穷的长江水,怀念周瑜等英雄豪杰,抒发了自己韶华已逝、功业未成的忧愤之情。
(2)“定风波”,词牌名。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
这首词通过写野外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作者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作者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3.背景探寻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抓进监狱,关押一百余天,从肉体到精神上受尽侮辱和折磨,几近死亡边缘。
经多方面竭力营救,幸免一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1080年以罪人身份到达黄州。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忧患深重的时期,他形容自己当时的处境是“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在暴风雨过后的相对宁静中,苏轼开始深入思考社会、人生与理想等的关系问题,从而达到澄明的境界,使精神得到升华,进而从苦难中奋起,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高一语文5《苏轼词两首》教案人教版
高一语文5《苏轼词两首》教案人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 5《苏轼词两首》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2.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赏析,体会词的不同的妙处和作者含蓄深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感情。
3.感受苏轼的旷达和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和讨论法相结合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三维设计》三、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2、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
(板书)上阕:(赤壁)(怀古)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下阕:(怀古)(伤今)所忆:(周郎) 雄姿英发所慨 : 多情善感风流潇洒早生华发才华横溢人生如梦四、词句鉴赏①思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苏轼词两首你从北宋走来,带着风雨,挟着你的诗文;你从古代走来,携着沧桑,印着你的超然。
你让后人景仰,让后人敬慕,你的为人、你的诗文、你的品行,亦将永恒后世。
你用豁达乐观的态度化解掉人生路途中的坎坷磨难,你用如椽大笔写出了千古第一豪放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用豪情抒发了“千古文人的英雄梦”。
⊙课内素材豪放旷达的苏轼作为文人,难免就喜欢在政治上毫不避讳地抒发己见。
几乎就是才华同义词的苏轼也不例外,作为保守派的苏轼对王安石的变法维新更是狂炮猛轰。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变法推行的第十个年头,面对苏轼犀利的批判,王安石终于坐不住了。
苏轼因此被贬湖州,接着又遭逮捕,送到汴梁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大量跟苏轼有交往的文人墨客都受到株连,就连已经逝去的苏轼的老师欧阳修及其家人也未幸免。
苏轼本人更是遭受一百天的牢狱之苦。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辞世后,宋哲宗昭命苏轼代拟敕书,苏轼丝毫不以政见不同而在敕书里公报私仇,反倒是高度评价了他的这位政敌,文中有一段曰:“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这个给予王安石的评价,苏轼自己也是当之无愧的。
东坡居士的这种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实在令后人感动。
[运用角度]“大公无私”“高风亮节”“直面困难”“宽容与大度”“心态与人生”“乐观与豁达”等。
⊙运用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乃是定律。
然而,大风大浪并不能击垮每一座坚固的城池,暗云并不能遮挡每一束暖阳,秋风并不能黯淡每一寸春光。
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挺直了腰板,凄风冷雨只能望而却步。
于是,这风雨摇曳的世界便只能在他面前匍匐了。
秋天的黄州,月洒寂寞梧桐,烟笼缥缈孤影。
苏轼,这个注定半生寂寞的旷世奇才,尽管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管是“高处不胜寒”,尽管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谁见幽人独往来”,相思之苦,贬谪之伤,寂寞梧桐,几重重压,他,东坡先生那个伟岸的身躯挺起了他高洁不屈的脊梁,那高山仰止的高大身躯挡住了脊背之后那一片凋敝的天空。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五课苏轼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苏轼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东坡集》,词有《东坡乐府》。
[知背景]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
但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讽刺。
于是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
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他怀着抑郁的心情游览黄州城的赤鼻矶,并创作了这首词。
赤鼻矶被称为黄冈赤壁,并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
2.《定风波》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东坡志林》中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知常识]1.婉约词派与豪放词派婉约派出现得较早。
以唐温庭筠为鼻祖的五代“花间派”的一些词已开其端,宋初欧阳修及晏殊、晏几道父子至柳永的词奠定了该派的基础,至秦观、李清照时则登峰造极,而南宋姜夔的词,又在音律方面有了突破。
这类词的主要特点是:题材较狭窄,一般不超出伤离送别、儿女恋情之类;多用含蓄委婉、蕴藉比兴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细腻的思想感情,格律形式也较严密。
豪放派的形成在婉约派之后。
北宋初范仲淹首开其风,苏轼继之而发扬光大,至南宋辛弃疾将其推向高峰。
高中语文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苏轼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最为著名的作家,诗、词、文皆独步一时。
其词雄阔超旷,横放杰出,为豪放派代表。
宋仁宗朝进士,曾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杭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一生历尽仕途坎坷:神宗年间,以“作诗讪谤朝廷”罪贬置黄州;哲宗年间,又以“为文讥斥朝廷”罪远谪惠州、儋州。
课文所选的这两首词都是他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所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他游赤壁的感慨,同时的作品还有前后《赤壁赋》。
词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代表作,铿锵有力,表现作者对英雄的景仰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显得旷达洒脱。
《定风波》是诗人前往沙湖,欲“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
词描写大雨之中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习这两首词,建议采用如下方法:1.抓特征。
《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喻今,借周喻的功业辉煌反衬自己功名无望,抒写“人生如梦”的感慨。
《定风波》托物寄志,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实则写政治上的风雨,言在此而意在彼。
把握上述特征,体会诗词内旨。
2.抓词眼。
“多情”(梦)是《念奴娇》中的词眼,因为它指的是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也有人认为是发思古之幽情),提挈全词;“风雨”(或“烟雨”)是《定风波》中的词眼,诗人抒发如何对待政治中的风雨。
3.抓名句。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都是名句,细加分析,深入词中境界。
课文解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历史的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2017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5 苏轼词两首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大江东去.②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B.⎩⎪⎨⎪⎧ ①一尊还.酹江月②秦王还.柱而走C.⎩⎪⎨⎪⎧ ①何妨吟啸且.徐行②驰椒丘且.焉止息D.⎩⎪⎨⎪⎧ ①竹杖芒鞋轻胜.马②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解析:A 项“去”:①动词,离去;②动词,距离。
B 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
C 项“且”,都是表并列的连词。
D 项“胜”:①动词,胜过;②形容词,优越。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樯橹..灰飞烟灭。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B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花白的头发。
C .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D .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解析:“已而”意思是“不久,过了一会儿”。
答案:D3.下列对《定风波》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高歌长啸。
C.“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霁,落日有情,脉脉斜晖,映照我身。
解析:“吟啸”的意思是吟咏长啸。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回首向来..人物..萧瑟处B.千古风流C.便纵有千种风情....D.同行皆狼狈解析:A项,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B项,古义:杰出的,有才华的;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轻浮放荡等。
C项,古义: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深情;今义:①情怀,意趣;②景象,情况;③风土人情;④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多含贬义)。
D项,“狼狈”古今均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答案:D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风流人物千古:永垂不朽的。
_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5课苏轼词两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
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A.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解析:根据前后语境可知,“其中尺度的把握”是中心,“其中”指代前文中的“画家们既要……又要……”,故排除C、D两项,A项逻辑关系颠倒,故排除,所以选B。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B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解析: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起强调词语的特殊含义的作用,在语境中,该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不是现实中的跪地,而是指一些画家固守于完美的绘画准则。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5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K扛段1. 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 ),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_________、。
诗词开__________ 一派,为 ________________ 之一。
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 ________ ”传世书迹有_____ 等。
2. 文体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 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3•创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
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一一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
”4•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
故垒()酹()狼狈()何妨()吟啸()樯橹()萧瑟()一蓑烟雨()5. 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大江东去() ________________(2)羽扇①纶巾②©(___ )笑(_____________ )(3)灰®飞烟②灭◎() ________________ 笑( ) __________________(4)同行皆狼狈( _________________ )(5)竹杖①芒鞋轻胜马「◎() ____________ 笑( ) _______________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豪放唐宋八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四家《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4. l e i l e i b e i fang y i n qi a ng/l u s e su o5. (1)名词作状语,向东。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第二单元 第5课 苏轼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不同时期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是本课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初步了解豪放派的艺术特点。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词到苏轼,是一大转变。
他以洒脱旷达之气入词,词体也由形式的解放进而为内容的革新,形成了豪放词派,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板书课题)2.写作背景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
为了排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每天早饭后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以此为“赤壁”)、岐亭等地。
苏轼游赤鼻矶,据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这一年里。
这首词大概是这期间写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早生华发”一语。
3.关于《念奴矫·赤壁怀古》《念奴娇》是一首怀古词,主要是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在“乌台诗案”之后被贬到黄州时期。
黄州附近有个“赤鼻矶”,相传即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
作者在词中写的就是游览这个“赤壁”的所见、所想,借咏史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和对功业早就的周瑜的仰慕之情,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遂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苏轼词两首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5课 苏轼词两首课时优案11.读准字音(1)故垒.( ) (2)酹.江月( ) (3)狼狈.( ) (4)何妨.( ) (5)吟.啸( ) (6)樯橹..( ) (7)萧瑟.( ) (8)纶.巾( ) (9)料峭.( ) 答案 (1)lěi (2)lèi (3)bèi (4)fánɡ (5)yín (6)qiánɡ lǔ (7)sè (8)guān (9)qiào 2.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今义: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2)多情..应笑我 古义: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回首向来..萧瑟处 古义:今义:从来,一向。
答案 (1)杰出的。
(2)多愁善感。
(3)刚才。
3.一词多义(1)道⎩⎪⎨⎪⎧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大道.之行也道.芷阳间行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2)如⎩⎪⎨⎪⎧ 人生如.梦坐须臾,沛公起如.厕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3)任⎩⎪⎨⎪⎧一蓑烟雨任.平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王甚任.之(4)且⎩⎪⎨⎪⎧何妨吟啸且.徐行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答案 (1)动词,说 名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动词,取道 名词,道路 (2)动词,好像 动词,到……去,往 动词,及,比得上 (3)副词,任凭 名词,任务,责任 动词,信任 (4)连词,词义为“又……又……”“一面……,一面……” 副词,暂且 副词,将,将要 副词,尚且,还 连词,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1.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答案 □0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02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03雄姿英发、樯橹灰飞烟灭 □04早生华发、人生如梦2.《定风波》一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试完成下表。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5 苏轼词两首 定风波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4
课题
《定风
波》授课老
师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
间
使用班
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透过文字内涵了解苏东坡的两个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法和虚词赏析法探究苏东坡的两个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苏东坡发现快乐、制造快乐的能力和豁达乐观超然的人格魅力。
学法指
导
诵读法、比较分析法、虚词鉴赏法
重点通过比较分析法和虚词赏析法探究苏东坡的两个人格魅力和心路历程。
难点运用虚词鉴赏法理解苏东坡的心路历程并能迁移完成拓展题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知识链接补充】《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传》(节选)
《苏东坡突围》
一、导入新课:
苏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
林语堂赞其一生是“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苏轼词两首
课时优案1
1.读准字音
(1)故垒.( ) (2)酹.江月( ) (3)狼狈.( )
(4)何妨.( ) (5)吟.啸( ) (6)樯橹
..( )
(7)萧瑟.( ) (8)纶.巾( ) (9)料峭.( )
答案(1)lěi(2)lèi(3)bèi(4)fánɡ(5)yín
(6)qiánɡ lǔ(7)sè(8)guān(9)qiào
2.古今异义
(1)千古风流
..人物
古义:
今义: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2)多情
..应笑我
古义:
今义:重感情(多指重爱情)。
(3)回首向来
..萧瑟处
古义:
今义:从来,一向。
答案(1)杰出的。
(2)多愁善感。
(3)刚才。
3.一词多义
(1)道⎩⎪⎨⎪⎧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大道.
之行也 道.
芷阳间行 从此道.
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2)如⎩⎪⎨⎪
⎧ 人生如.梦 坐须臾,沛公起如.
厕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任⎩⎪⎨⎪
⎧
一蓑烟雨任.平生 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王甚任.
之
(4)且⎩⎪⎨⎪
⎧
何妨吟啸且.徐行 誓不相隔卿,且.
暂还家去 若属皆且.
为所虏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且.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答案 (1)动词,说 名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动词,取道 名词,道路 (2)动词,好像 动词,到……去,往 动词,及,比得上 (3)副词,任凭 名词,任务,责任 动词,信任 (4)连词,词义为“又……又……”“一面……,一面……” 副词,暂且 副词,将,将要 副词,尚且,还 连词,表递进,相当于“而且”“况且”
1.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02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03雄姿英发、樯答案□01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04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橹灰飞烟灭□
2.《定风波》一词中哪几句体现了序中内容?试完成下表。
02何妨吟啸且徐行□03山头斜照却相迎
答案□01莫听穿林打叶声□
3.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
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
这首词便是证明。
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
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
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
且全词文脉相承,
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抒发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答案 D
解析D项的评价,不足以全部概括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况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错误。
“把酒祭江”有两个含义:一则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则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
4.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突兀而起,“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从正面写雨,一个“打”字,证明雨下得很大,首句就给读者营构了一个突然而至的不利环境。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D.“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答案 A
解析作者没有“正面写雨”,而是侧面写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
凭吊
C.何妨吟啸且徐.行徐:缓慢
D.料峭
..春风吹酒醒料峭:十分寒冷
答案 D
解析料峭:微冷。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妨吟啸且.徐行
A.不出,火且.尽
B.磐石方且.厚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答案 B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并列。
A项,副词,将要。
C项,副词,将近。
D项,副词,而且;况且。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B.樯橹灰.飞烟灭
C.卷起千堆雪.D.问君西.游何时还
答案 C
解析C项,“雪”,比喻浪花,是比喻用法。
其他都是名词作状语,东:向东;灰:像灰一样;西:向西。
4.从修辞手法上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答案 B
解析B项,“樯橹”是借代,代指曹操的水军,其他三项是比喻。
二、精段鉴赏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5~6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出了一幅宏伟开阔、雄起壮丽的赤壁景色。
“乱”写出了险怪,“穿”写出了高峭,“惊”写出了汹涌,“拍”描写了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写出了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奇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
这几个词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出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的雄姿,表现了诗人的豪迈奋发,足
显苏词的豪迈风格。
6.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景抒情的手法。
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创造出一种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解析上片写了作者眼前所见长江之景的开阔与壮丽,下片写了当年周瑜建功立业的场景,应为借景抒情,结合词人经历可知,抒发了作者渴望建立雄功伟业而不得的抑郁之情。
(二)阅读《定风波》,完成7~8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试作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塑造了一位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需在诗词中找出表现人物行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人生追求和内心世界的句子,抓住其中关键词分析概括即可。
如吟啸徐行、不畏风雨、乐观旷达的形象特点。
8.“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任”字历来为人称道,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任”此处是“听任”“任由”的意思,“任”字写出了词人面对自然和人生风雨时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表现了词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词的语言艺术的能力。
解答炼字题,首先要结合具体词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分析该字在表达技巧、抒发情感或表现主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就本题而言,“任”字应为“听任”之意,它体现了词人面对“烟雨”所表现出的一种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