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时训练: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时训练: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时训练: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时训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青蛙发育过程的是( D )

A.水生-两栖-陆生

B.外鳃-内鳃-肺

C.鸣叫-抱对-产卵-受精

D.受精卵-蝌蚪-幼娃-成娃

2、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相比较||,其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C )

A.皮肤的颜色不相同B.体形的差异很大

C.有尾无四肢D.用腮呼吸||,生活在水中

3、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

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A )||。

A.缺氧B.饥饿 C. 惊吓D.水质有问题

4、青蛙的生殖特征是( D )||。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体外受精||,幼子体内发育D.体外受精||,幼子水中发育

5、下列有关蝌蚪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 )

A.蝌蚪要经常浮向水面用肺呼吸

B.蝌蚪有一个时期||,心脏为一心房

C.蝌蚪的形态||,结构都很像鱼

D.蝌蚪后期会长出四肢

6、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是( C )

A.两栖动物B、腔肠动物 C.爬行动物 D.环节动物

7、下列的动物中.不属于爬行类动物的是( B )

A.扬子鳄B、大鲵C、蜥蜴 D.龟

8、青蛙体温不恒定的根本原因是( C )||。

A.体表没有鳞片||,散热较快B.经常生活在水中||,难以保持恒温

C.心室有混合血||,输氧的能力比较低D.体型较小||,难以保持体热

9、在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B.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具有四肢

C.两栖动物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在陆地生活

10、下列动物都属于两栖类的一组是( C )

A、大壁虎、蛙、黄金蟒

B、蛙、大鲵、蟒蛇

C、蟾蜍、蝾螈、红瘰疣螈

D、娃娃鱼、红瘰疣螈、大壁虎

11、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D)

A.爬行B.吸收营养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12、在爬行动物中||,蜥蜴、扬子鳄等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呼吸(B)

A.内鳃和外鳃B.肺C.气管、鳃和皮肤D.鳃和肺

二、判断题

11、即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 B )

12、青蛙即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所以是两栖动物( B )

13、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他们的生活习性完全相同||。( B )

14、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A )

15、娃娃鱼属于鱼类||。( B )

三、填空题

16、两栖类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

17、蝌蚪和蛙的呼吸器官(鳃/肺和皮肤)||。

18、两栖类的(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所以两栖类动物离不开水||。

19、雌雄蛙的抱对是(生殖)行为||。

20、将青蛙除头以外的其他部分埋在沙土中||,青蛙会死亡||。请回答:

(1)这说明青蛙的呼吸还离不开(皮肤)||。(填结构名称)

(2)这说明(皮肤)(上题答案)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有(鳃)呼吸||。

21、每年春季||,雌雄蛙抱对后||,雌蛙将卵细胞排到水中||,雄蛙接着将精子排到水中||,卵细胞和精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作用||。这样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

22、两栖动物的受精和幼体发育一般在(水)中进行||,经(变态发育)后到陆地上生活||。

23、蛙的发育过程要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四、配伍题

24、青蛙( E ) A、在育雏阶段可以消灭大量农林害虫

25、蝗虫( D ) B、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差异

26、家蚕( B ) C、是一种危害蔬菜的害虫||,消灭它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时期

27、菜粉蝶( C ) D、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很相似

28、家鸽( A ) E、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说课稿 宁遐年 一、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思想: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他们的关系既体现了动物进化的方向,又体现了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难点是: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对两栖动物学生往往存在一些前概念,从字面含义将两栖动物理解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因此,对两栖动物的比较和区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方法: 本节课拟采用高效课堂的模式,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三环五步”的方法进行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填写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上课的过程为:1导入课题,展示目标。2、视频播放,激发兴趣。3、图片展示,拓展提升。4、当堂检测,清理过关。5、畅谈收获,对标小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主要包括如下:1、对高效基本理解是首先要自主学习。2、高效课堂的

核心是要发挥学生的体作用。3、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探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进行综合学习,开拓视野,可以讨论,可以自学,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互动学习。4、高效课堂不管飞的有多高,说的有多神,最终的落脚点还是练习,只有多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高效课堂好比是一个超市,老师只是负责把大家带进门,布置主要的任务,讲明规则、注意事项等等,而收获的多少全在同学们自己。高效课堂的落事全在于“练习”,练习、练习,再练习。练习是高效课堂的法门。导学案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达标检测”,只有检测通过才是真的掌握、真的学会了、真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教学效果: 我认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一下目标: 1、激发了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充满激情和信心。 2、引导学生加深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认识,辅导学生学会导学案的填写,使他们分清导学案各个部分的主次。 3、学生掌握了本接课的重点,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练习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5、练习了导学案的填写方法。 总之,本节课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有收获,体现了高效的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3)水螅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消化腔, (4)水螅的生殖:出芽生殖。 (二)扁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水域感染)、绦虫。 (三)线形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名称:蛔虫、线虫、钩虫是寄生生活;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 (3)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无专门的运动器官。 (四)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状,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名称:蚯蚓、水蛭、沙蚕等 (3)有环带的一端为前端,用手触摸蚯蚓腹面粗糙不平,是蚯蚓的刚毛,它靠肌肉和刚毛配合使蚯蚓向前蠕动。用手触摸蚯蚓背面有黏滑感觉,有黏液,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潮湿阴暗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 (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蜗牛的是腹足,河蚌的是斧足)。 (2)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和章鱼(贝壳退化)等。 (3)外套膜及贝壳—保护作用,足—运动;鳃—气体交(呼吸),出水管和入水管—食物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珍珠在外套膜形成,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六)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 (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外骨骼作用--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气体进出的门户是气门,呼吸器官是气管。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3)昆虫(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 菜粉蝶、家蚕 蝗虫---头部、胸部、腹部(一对触角、三对足,有两对翅) 二、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一)鱼类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 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海马。 (3)体形:呈流线型(梭形),减少水的阻力。 (4)体表:鳞片覆盖,黏液减少阻力;侧线鱼的感觉器官,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背鳍、胸鳍和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概要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概要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想一想议一议P2 竹是很少开花的植物,它们大部分时候地下的根状茎进行无性生殖。竹鞭有节,节部有芽和退化的叶,并可生根。有的芽长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茎干并逐渐成竹。竹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即开花,结果并产生种子。开花后的竹林会大面积死去,而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会繁衍成新竹林。由于有性生殖产生新竹林需要一个过程,在新旧竹林交替之际,以竹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会发生食物短缺,会危及大熊猫的生存。观察与思考P4 1( 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 2( 例如,甘薯的块根上可以长出根和芽,草莓和匍匐茎节处可长出根,莲可利用地下茎繁殖,薄荷的匍匐根状茎节处可生出新根。 3( 既可以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通过无性生殖迅速扩大种群规模,占领更多的时空资源,又可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以有性生殖产生的果实和种子度过不良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 练习P6 1(×? 2( D 3(被子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甘薯是先育秧再扦插,进

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想一想议一议P9 毛毛虫一般指蝶类的幼虫,它是由蝶类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毛毛虫经过若干次蜕皮后变为蛹,再由蛹羽化成蝴蝶(或蛾)。 观察与思考P10 1(2?5?4?1?3?6;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3(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自李商隐的名篇-《无题》,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 死丝方尽不正确,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为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将羽化成为蚕蛾。因此,此句也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又不失艺术性。 练习P12 1( 3(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能发育,从而杀灭害虫。这样杀灭害虫的 方法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青蛙和蜥蜴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注意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青蛙的观察实验 2、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青蛙和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内容。 二、互动授课 (一)两栖动物 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第25页“观察与思考”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1、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

提供不同体色的青蛙图片 2、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青蛙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4、前肢与后肢有何区别?这与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关系? 5、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两栖动物? 6、试归纳两栖动物的特征。 学生找出问题并回答,教师总结。 1、与环境保持一致,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现象是生物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 进化的方向。 2、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作用。提出问题:青蛙冬眠 时用什么呼吸? 3、引导学生观察青蛙幼体,幼体用什么呼吸?像什么?指出两栖动物与鱼类的关系。让学生找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默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通过回答培养学生的应 变能力。 (二)爬行动物 多诶提延时蜥蜴的生活,学生观看图片,自学教材第27~28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蜥蜴生活在哪里? 2.蜥蜴的身体分部有何喝点?有何好处? 3.蜥蜴的四肢有什么特点? 4.蜥蜴的皮肤是怎么适应陆地生活的? 5.蜥蜴用什么呼吸? 6.为什么说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学生观看图片讨论、分析题目。找出答案;教师检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简 要赤矶课堂备课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 动物的运动 (1)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关节 的结 构 关节面 关节头 表面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 以减少两股之间的摩擦和缓 冲震荡。 图示 关节窝 i≡S≡ W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爱 由结缔组织包绕整个关节,内外还有许多 籾 带,使关节更加牢固。 关节腔 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增强关节 的 灵活性。 功能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注意:①由于肌肉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由两组 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②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其他系统的调节.配合。(如: 神经、呼 吸、消化系统) 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作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肘 收缩 舒张 伸肘 舒张 收缩 提重物 收缩 自然下垂 舒张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上刊肌闵协调示意潮 (―)Xn 肘 (二〉伸肘 1.肱二头別匚 2. Λ*三头肌

从动物行为的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3.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狒狒群、白蚁、蜜蜂)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二、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一)细菌和真菌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E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比较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时训练: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时训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青蛙发育过程的是( D ) A.水生-两栖-陆生 B.外鳃-内鳃-肺 C.鸣叫-抱对-产卵-受精 D.受精卵-蝌蚪-幼娃-成娃 2、青蛙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相比较||,其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C ) A.皮肤的颜色不相同B.体形的差异很大 C.有尾无四肢D.用腮呼吸||,生活在水中 3、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 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A )||。 A.缺氧B.饥饿 C. 惊吓D.水质有问题 4、青蛙的生殖特征是( D )||。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体外受精||,幼子体内发育D.体外受精||,幼子水中发育 5、下列有关蝌蚪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 ) A.蝌蚪要经常浮向水面用肺呼吸 B.蝌蚪有一个时期||,心脏为一心房 C.蝌蚪的形态||,结构都很像鱼 D.蝌蚪后期会长出四肢 6、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是( C ) A.两栖动物B、腔肠动物 C.爬行动物 D.环节动物 7、下列的动物中.不属于爬行类动物的是( B ) A.扬子鳄B、大鲵C、蜥蜴 D.龟 8、青蛙体温不恒定的根本原因是( C )||。 A.体表没有鳞片||,散热较快B.经常生活在水中||,难以保持恒温 C.心室有混合血||,输氧的能力比较低D.体型较小||,难以保持体热 9、在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A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B.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具有四肢 C.两栖动物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D.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在陆地生活 10、下列动物都属于两栖类的一组是( C ) A、大壁虎、蛙、黄金蟒 B、蛙、大鲵、蟒蛇 C、蟾蜍、蝾螈、红瘰疣螈 D、娃娃鱼、红瘰疣螈、大壁虎 11、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D) A.爬行B.吸收营养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12、在爬行动物中||,蜥蜴、扬子鳄等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呼吸(B) A.内鳃和外鳃B.肺C.气管、鳃和皮肤D.鳃和肺 二、判断题 11、即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的动物称为两栖动物. ( B ) 12、青蛙即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所以是两栖动物( B ) 13、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他们的生活习性完全相同||。( B ) 14、青蛙生殖发育的特点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A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重点: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3.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1.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明行为的意义。 2.动物行为的成因。 三、社会行为重点: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2.动物社会行为的特点。3.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之间的交流方式。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实例:宇航服与长颈鹿,萤火虫与冷光灯,蝙蝠与雷达,乌龟与薄壳建筑等。 第四章 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 细菌 荷兰人列文·虎克首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 法国人巴斯德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由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提出保存牛奶的方法称为巴氏消毒法;还发现乳酸菌(细菌)和酵母菌(真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形态 细菌的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生殖方式 有的细菌生长后期还形成抵御 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芽孢(该结 构与生殖无关) 杆状、球状、螺旋状 有DNA,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有的有鞭毛和荚膜 异养 分裂生殖 计算公式:A ×2n 三、真菌 1.真菌类型:木耳、蘑菇、灵芝、牛肝菌、青霉、曲霉、酵母菌(单细胞)等。 复习书中第76页酵母菌的观察特点,复习书中第77页蘑菇的结构图和青霉的结构图。 大小 形态 颜色 所需生活条件 细菌菌落 小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多为白色 水分、有机物、适宜的温 度 霉菌菌落 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黑、黄等 细菌、真菌培养步骤:配制培养基(牛肉汁+琼脂)→高温灭菌→接种→适宜温度下培养 接种: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细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

八上生物课后练习答案

八上课后习题答案 P7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P11 (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2.以下动物中,(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 B.蚯蚓; C.小麦线虫; D.丝虫; E.蛭; 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 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 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P17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3.腔肠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知识点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动物与植物的显著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而维持生存和繁衍。 2.常见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在淡水中,如水螅(xī)。 3.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p5水螅示意图) 4.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称为辐射对称。 5.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其中的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水螅的繁衍方式:出芽生殖。 7.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8.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可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珊瑚礁 9.涡虫的生活环境:清澈溪流的石块下面。(p6涡虫结构示意图) 10.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背面有两个可感光的黑色眼点。 11.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2.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13.其他寄生类扁形动物: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猪肉绦虫)。 14.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1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p8蛔虫结构示意图)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 4.蛔虫的生殖:蛔虫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缓慢地蠕动。 6.蛔虫病的预防: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7.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蛲(náo)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8.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9.蚯蚓的形态结构:蚯蚓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见蚯蚓结构示意图) 10.蚯蚓的运动: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 11.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2.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体壁能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 13.常见的其他环节动物有:沙蚕,水蛭等。 1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15.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可生产抗血栓药物。蚯蚓能疏松土壤,能提高土壤肥力,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gé)、缢蛏(yìchēng)等。 2.软体动物的结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鰓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

(共18套75页)八年级生物课时练习每周一练汇总

(共18套75页)八年级生物课时练习每周一练 汇总 八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每周一练(一) (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评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 A.飞行 B.爬行 C.游泳 D.行走

2、选出运动方式相同的一组动物( ) A.河蟹、野鸭 B.袋鼠、鸵鸟 C.企鹅、麻雀 D.鳄鱼、蜥蜴 3、下列运动方式是爬行的是( ) ①蜈蚣②蚰蜒③蜗牛④马⑤青蛙⑥蛇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⑥ D.③⑤⑥ 4、人类的哪项活动不是模仿动物的运动( ) A.用桨和橹划船 B.滑翔机的飞行 C.发射火箭 D.骑自行车 5、变形虫的运动依靠( ) A.纤毛 B.鞭毛 C.伪足 D.伸缩泡 6、大象行走.袋鼠跳跃.鸵鸟奔跑,这些运动方式有利于() A.扩大陆生动物的活动空间 B.获得食物 C.躲避敌害 D.以上三者都是 7、青蛙具有的运动方式有() ①爬行②游泳③跳跃④行走 A. 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鱼向前游泳的动力,主要来自身体的() A.胸鳍和尾鳍的摆动B.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 C.尾鳍的摆动D.所有鳍的摆动

9、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 .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10、运动员在竞走与奔跑时的主要区别是() A.竞走时不会腾空 B. 竞走时有双脚腾空现象 C.竞走速度快 D.竞走速度慢 11、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A.奔跑 B.蠕动 C.行走 D.飞行 12、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是() A.鹰B.昆虫 C.蝙蝠 D.鸵鸟 13、善于奔跑的猎豹、狮子等动物适宜在生活在() A.开阔的大草原上 B.茂密的森林中 C.沼泽地中 D.崇山峻岭中 14、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 A.增大浮力 B.减少阻力 C.减少浮力 D.增大阻力 15、人体在完成跳跃动作的时候,提供动力的结构是() A.骨 B.关节 C.骨骼肌 D.神经

5.1.5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案

适用 初中生物
适用年级
学科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知识点
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初二
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使用建议:本节内容可以从生活常识入手,让学生通过对青蛙的观察,总结 两栖动物的特征。
分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词,引发对于青蛙的外形、环境的思考。
二、知识讲解
考使点用1建议两:栖春动末物夏的初特,征在野外观察时,会发现池塘、小溪内游来游去的小蝌 蚪,稻田中、陆地上甚至水中也有蹦来蹦去的青蛙。由蝌蚪到青蛙的发育过程是 如何的?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 第1页/共12页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一般用肺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5.体外受精,抱对受精 6.有脊椎
考考点点 22 两扁栖形动动物物与的人主类生活的关系 使用建议:“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说明青蛙与庄稼有怎样的联
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 系?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其他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
关系
1.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由于环境污染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日益减少。 3.我们应大力保护两栖动物的栖息环境。
考考点点 32 爬扁行形动动物物的的主主要特征 使用建议:两栖动物属于水陆两栖的脊椎动物,那么真正脱离水环境的脊椎
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 动物是从哪种动物开始的?
关系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
考考点点使用24 建扁爬议形行:动动夏物物天的与的主人晚类上生,活常的常关发系现墙壁上有很多壁虎,他们在干什么呢。 要1.人特工征养及殖与的人鳖类可食生用活,的鳖甲可以入药。 关2.我系国约有 50 余种毒蛇,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三 、例题精析 使用建议: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
案和解析部分,覆盖基础、巩固和拔高三个例题。
下列例动题物1中,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第2页/共12页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 物》知识点整理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整理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知识点: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数字博览馆是集科学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介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普及网络虚拟博物馆。项目通过媒体语言将严谨、复杂、系统的科学知识、科学观察过程和科学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以讲故事、实际观察和诱导启发等方式深入浅出地、图文并茂地呈现给广大的青少年和中小学生。馆内包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动物影院、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保护等五个一级导航栏目,在动物家族、功能形态与生理生态等页面采用动物实际生态环境作为背景,表现出浓厚的科技色彩,使公众仿佛身临其境,给人一种逼真的视觉效果;在馆藏标本展示、物种欣赏和相关页面中,采取对图片无级放大、缩小的方式观察标本,使本来死的动物似乎有活的感觉,使人们能够详细地观察物种特征,更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在讲述科学知识的同时,附上相关的图片,不仅有小图,还有大图相伴,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揭示两栖动物无尾类生活史的页面中,以无指盘臭蛙的生活史为模式,伴以相关视频和对图片,采用无级放大与缩小的方

式展示了两栖动物无尾目生活史的各阶段的生活状态,并与两栖动物有尾类生活史相对比,使公众更深刻的理解“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不同类群之间“变态”的异同,体会到大自然的奥妙与精细。 博览馆中许多图片和视频片段极其珍贵,均为实际场景摄制,生动地展示了两栖爬行动物的特性和知识,并首次公开发表,为社会公众、生物学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种生物学素材。同时享受了自然的美。博览馆还介绍了人与两栖爬行动物和保护两栖爬行动物方面的知识,以告诫人们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和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

2016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自然界中,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根据其体内有没有脊柱,可以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动物、哺乳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鸟类和哺乳动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是恒温动物。 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 1、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海葵(被称“海中之花”)、海蛰、珊瑚虫、水螅(身体有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 (3)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①海蜇经加工可食用。 ②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作用:①形成岛屿;②加固海岸;③为海底鱼类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2、扁形动物(大多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但涡虫自由生活)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精巢发达,呈树枝状得名)、血吸虫、绦虫。(3)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①人或动物如实使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华支睾吸虫的鱼虾,就会感染

该病。 ②我国南方流行的血吸虫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 3、线形动物(有些自由生活,有些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农作物体内)(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代表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发达。)、蛲nao虫、钩虫、丝虫、线虫。 (3)预防蛔虫病的措施:①注意个人卫生,不喝生水,蔬菜水果洗干净,饭前便后洗手; ②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 4、环节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代表动物: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以植物的枯枝、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主要运动器官肌肉,刚毛辅助运动,靠近环带的为前端。)、沙蚕、蛭 (3)与人类的关系: 蚯蚓: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②能提高土壤肥力。③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④处理有机废物。 沙蚕是鱼、虾、蟹的饵料。 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蛭素,在医学上,可生产抗血栓药物。5、软体动物(目前已知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2.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 为什么? 答: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的。( × ) (2)蚯蚓的运动是仅靠刚毛完成的。(× ) 2.以下动物中,(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A.蛔虫; B.蚯蚓; C.小麦线虫; D.丝虫; E.蛭; F.沙蚕。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 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 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 如果农田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 为什么? 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

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 5.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呢? 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第四节鱼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学习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实验活动中培养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重点: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野生动物,珍惜其他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1.两栖动物 1、想一想,议一议p25页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蝌蚪在水里生活,用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和都消失了,生出了和,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动物。 青蛙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观察与思考 (1)观察青蛙成体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 青蛙的身体分为、、三部分,没有和和。 (2)不同环境中的青蛙身体的颜色相同吗?为什么? (3)当你手握青蛙时有什么感觉?体表、覆盖物、有少量 (4)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前肢短小,可以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既能也能划水。 (5)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 头部前端有一对,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没有牙齿。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可以感知声波。 (6)青蛙的呼吸是怎.. 蛙的肺结构简单,功能不发达,呼吸时需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中的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2. 爬行动物 通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研究态度;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对各种动物的观察,培养学生用眼睛看到的事实说话,说真话的品质。 学生在分析、观察、认知“爬行动物”之后,了解人与自然尤其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野生动物,珍惜其他生命也就是珍惜人类自己的生命。 知识教学要求: 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步骤的培养。引导学生 用科学的眼光看自然、看世界。 2、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观察之后,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出“爬行动物”的共 同特征。 3、在了解“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之后,能够自己辨别自然界中哪些属于” 爬行动物“,哪些不是,为什么? 通过《爬行动物》的教学,了解人与自然界动物的关系,人的生存与其他生命的生存是息息相关的。 能力培养要求: 1、学生在了解“爬行动物“的过程中,运用到的最多的器官就是眼睛,所 以本节课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安排学生分组观察,培养学生的小组分工合做能力。 通过设计学生填写科学文件夹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事物认知事物的能力。 教材重点: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观察发现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可以简单的分辨哪些是爬行动物,哪些不是,为什么。 教材难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学会科学的观查方法。创新点:

人教版 八年级 生物 上册 知识点归纳 完美版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复习 姓名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 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雨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 鲸、海豚、海豹为哺乳动物, 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 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也叫生殖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潮湿土壤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7.1.1植物的生殖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7.1.1植物的生殖课时训练新版新人 教版 一、选择题 1.山茶油是深受人们青睐的绿色食品。在深秋时节,将摘下的油茶果(如下图)晒裂、取出种子,晒干、炒熟、压榨等,即可的纯天然的山茶油。由此推断油茶的生殖方式是()A.有性生殖 B.营养生殖 C.分裂生殖 D.无性生殖 2.根据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⑧雄蕊和⑨雌蕊 B.⑦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乳 C.①中的花粉落到③上的过程称为传粉 D.⑤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它将来发育成植物的果实 3.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果树和花卉,成活的关键是() A.接穗要保持湿润 B.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应紧密结合 C.嫁接的时间要选择好 D.接穗和砧木的选择 4.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这句俗语中,柳树的繁殖方式是() A.扦插 B.芽接 C.枝接 D.压条 5. 以下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A.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B.葡萄的扦插 C.克隆产生“多莉羊” D.用小麦种子繁殖 6. 学校里种植了品种繁多的月季花,某兴趣小组想让一株月季开出不同色彩的花,应该采用的技术() A.人工授粉 B.扦插 C.嫁接 D.组织培养 7.小明成功地将一株红花月季的枝条嫁接到了一株黄花月季的枝条上,将来新发育成的枝条所开出的月季花的颜色应该是() A.全部为黄色 B.全部为红色

C.一半黄色,一半红色 D.受环境影响,无法确定 8. 下列关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试管婴儿技术通过有性生殖实现 B.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不能产生生殖细胞 C.马铃薯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D.草莓匍匐茎上长出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 二、非选择题 9.春季,人们常采用扦插的方式对柳树进行繁殖。扦插时,柳树枝条带有腋芽的成活率高,还是无腋芽的成活率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腋芽的有无与成活率的关系。 (1)作出假设:。 (2)实验变量:。 (3)实验步骤:①材料准备:取2支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柳枝。将枝条下端均切成斜向切口,这样处理有利于成活,其原因是。②分组:A组10支,枝条均保留2—3个腋芽,B组1支,均去掉腋芽,分别挂上标签。③将A、B两组的茎段按要求插入土壤中,并在的环境条件下培育。 (4)观察记录:培育一段时间后,比较A、B两组茎段新叶和生根的数量,并作好记录。 (5)实验结果:A组成活率高于B组。 实验结论:。 (6)为了提高柳树扦插的成活率,关于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你还能提出其他探究性的问题吗?。(提出一个合理问题即可) 10. 如下图为嫁接的一种方法,请回答: ⑴这种嫁接的方法是。 ⑵图中[1]是,[2] 是,成功的关键是使 二者的紧密结合在一起。 ⑶图2中的A为砧木,B为接穗,C为将要分根的枝条。A结红色果实,B结黄色果实,则C发育成熟后会结果实,理由是。 11.下图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过程中所使用的培养基与菌落培养基相比主要不含________。 (2)图中a→e通过细胞的________和生长形成一株完整的新植物体,其中a→d过程成功的关键是创设________条件。 (3)这项技术直接由组织细胞形成新个体,所以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明同学学习了植物生殖的知识后,想观察一下玉米是怎样结出果实、种子的,于是 种了些玉米。当玉米开花时,李明又担心玉米受粉不好,采用了人工授粉。正好他表弟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