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含2氮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PPT课件
或
• 两个氮氧键长均为0.121nm
.
3
(2) 硝基的结构
• 硝基的共振结构式
.
4
二. 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1)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制备:烷烃和硝酸——硝化反应(得混合物作溶剂)
• 主要产物为一硝基化合物;
同时发生碳键的断裂而生成 低级硝基化合物。
实验室制备: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
ex1it
第一节 硝基化合物 (Nitro Compounds)
一. 硝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硝基化合物可看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后的 衍生物。
(1)一硝基化合物和多硝基化合物 (2)伯、仲、叔硝基化合物(1°,2°,3°硝基化合物)
• 命名——硝基作为取代基:
对应的是几级碳
物是液体,它们具有苦杏仁味;有毒性. • 多硝基化合物在受热时一般易分解而发生爆炸.
硝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 脂肪族伯和仲硝基化合物的N-O伸缩振动在1565~1545 cm-1 和 1385~1360 cm-1,叔硝基化合物的N-O伸缩振动在1545~1530 cm-1 和1360~1340 cm-1.
[2H] Ar NH NH Ar
.
氢化偶氮苯衍生物 14
2. 氢化偶氮苯类化合物的重排反应
N H N H
H + N H 2
第十二章含氮有机化合物详解演示文稿
氯化苯铵
第11页,共56页。
(二)酰化反应
伯胺和仲胺都能与酰氯或酸酐反应,反应时胺分子中氨基 上的氢原子被酰基取代而生成酰胺。
O CH3CH2NH2 + CH3 C Cl
O CH3 C NHCH2CH3
第12页,共56页。
三、重要的胺及胺的衍生物
(一) 苯胺
苯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184℃。微溶于水,
第三节 含氮杂环化合物
具有环状结构,且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含有其它 元素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杂环化合物。环中除碳原子外的 其它元素的原子称为杂原子。最常见的杂原子是氧、硫、 氮等。
N
N
N
O
S
N H
S
N
NN H
第33页,共56页。
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
(一)分类
杂环
单杂环
五元杂环 六元杂环
苯稠杂环- 苯环与杂环稠合 稠杂环
生物碱 H+ 生物碱盐 OH-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第54页,共56页。
二、生物碱
(一) 烟碱
烟碱又名尼古丁,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是 烟草中含氮生物碱的主要成分,在烟叶中的含量为1%~3%。露 置空气中渐变棕色,味辛辣,易溶于水和乙醇等。
N
N
CH3
第55页,共56页。
(五) 嘧啶
嘧啶是无色结晶,熔点为22℃,易溶于水,有弱碱性。嘧 啶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构成核酸的碱基尿嘧啶、胞 嘧啶和胸腺嘧啶含有嘧啶环。
O HN ON
H
尿嘧啶
NH2 N ON
H
胞嘧啶
O
HN
CH3
第十二章含氮有机化合物05
NO2 Zn NH4Claq
NHOH
10
C.在碱性介质中还原产物比较复杂,具体产物取决
于所有试剂:
氧化偶氮苯
偶氮苯
氢化偶氮苯
11
4、硝基苯的苯环上取代反应:硝基为强的第二类定 位基,间位取代,不发生烷基化和酰基化 5、硝基对邻对位的影响,硝基的邻对位上易于发生 亲核取代:
Cl
1.
OH NO2 NaCO 3aq
比较碱性(给电子能力;或比较其共轭酸的稳定性) (1)芳胺<NH3<脂肪胺)
23
• 苯胺的碱性
N
H H
PKb : 9.37
24
诱导效应
溶剂化效应
R N H OH2 H OH2 H OH2 R2 N H OH2 H OH2 R3 N H O H H
(2)脂肪胺: 气态:NH3<C2H5NH2<(C2H5)2NH<(C2H5)3N 水溶液: NH3<C2H5NH2 <(C2H5)3N <(C2H5)2NH
第十二章含氮有机化合物
• 含氮有机化合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碳氮 键的一类化合物。 • 包括: 胺、氨基酸、腈、硝基化合物、酰胺、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含 氮生物碱等。
• 含氮有机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不 仅在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 意义,而且在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NH3
SN2
RNH2 + TsO
-
2、加布里埃尔(Gabriel)合成法
O C C O - + NK
O
+R
X
THF 或 DMF
C NR C O
水 解 或 肼 解
第十二章胺、重氮等含氮化合物
R3NR' X
季铵盐:离子,易溶于水相;多碳,易溶于有机相。 季铵盐可将水相中的负离子带入有机相,起到相转移催化的作用。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PTC)
R-L + M Nu Q X
R-X NaCN 有机相 水相
R-Nu + M L
有机相 R-L1 + Q Nu
R-Nu + Q L
N CH3
70%
托品酮
O (天然产物)
8
四.不饱和胺——烯胺
RNH2 +
CC O H
C C NHR H OH
C C NR
C C NHR
H 伯胺的亚胺比烯胺稳定。
仲胺的烯胺 C C NR2 像烯醇醚,较稳定,为重要中间体。
历程:
CC O H H
C C OH H
R2NH
C C NHR2 H OH
C C NR2 H OH2
RCH2NH2
RR'C=NOH
Na/EtOH or LiAlH4
RR'CHNH2
(3)醛酮还原胺化
R
C R'
O
+ R2NH2
R C NR2
H2/Ni
R'
R CHNHR2
R'
CH3COCH3 + CH3CH2CH2NH2 H2/Ni
(CH3)2CHNHCH2CH2CH3
PhCHO NH3 H2/Ni
PhCH2NH2
CH3COCH3 + HCHO + (CH3)2NH
1. H 2. OH
CH3COCH2CH2N(CH3)2 66-75%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有机含氮化合物
(电子效应的影响)
:
:
:
:
:
2. 芳胺
NH3 >
NH2
N
H H
综上所述: 脂肪胺 > NH3 > 芳香胺>酰胺
NH2 >
NH
>
N
pkb 9.30
13.80
近乎中性
取代芳胺的碱性:
取代基对芳胺碱性的影响,与其对酚的酸性的影响刚好相反。
在芳胺分子中,当取代基处于氨基的对位或间位时, 给电子基团使碱性↑,而吸电子基团使碱性↓。且取代基 在对位时影响更显著。如:
RNH2 1°
R2NH 2°
R3N 3°
§12-1-2胺的制备方法 1. 氨或胺的烃基化 亲核试剂:NH3、RNH2(以1°胺为宜)。 烃基化试剂:卤代烃
RX + NH3
RNH3+X NH3 RNH2 + NH4+X
2. 腈和酰胺的还原
O
=
CH3
N C6H5
C
CH3
LiAlH4, 醚
CH3
N C6H5
的卤代烃还要高。 (2) 溶解性 硝基化合物的相对密度都大于1,不溶于水。硝基化
合物不仅溶于有机溶剂,而且还溶于浓硫酸。
(3) 多硝基化合物受热易分解而发生爆炸,如:TNT 炸药、2,4,6-三硝基苯酚(俗称:苦味酸)。
但有的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类似天然麝香的香气,而被 用作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的定香剂。如:
硝基中,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上的p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包括O、N、O三个原子在内的共轭体系:
O RN
O
或
R N =O
O
:
由于键长的平均化,硝基中的两个氧原子是等同的
2、 物理性质 (1) b.p: 因-NO2是一个强极性基团,因此硝基化合物具有较
有机化学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NH2 对氨基苯磺酸
4.命名芳胺时,当氮上同时连有芳基和脂肪烃基时, 应在芳胺名称前冠以N– ,明确取代基位置。
NHCH3 N(CH3)2 CH3 NCH2CH3
N-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5.氨基连在侧链上的芳胺,一般以脂肪胺为母体来 命名
CH2CH2NH2 2-苯乙胺
(二)氨与醇或酚反应
Al2O3 350~400℃,0.5MPa
CH3OH + NH3
CH3NH2 + (CH3)2NH + (CH3)3N + H2O
OH
+ NH3
(NH4)2SO3 150℃,0.6MPa
NH2
+ H2O
二、由还原反应制胺
(一)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这是制备芳胺常用的方法。 (二)醛和酮的还原氨化 醛和酮与氨或胺反应后,再进行催化氢化,称为醛 和酮的还原氨化。
NH2 MnO2,H2SO4 ~10℃ O O
§12—4 季铵盐和季铵碱
一、季铵盐 叔胺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季铵盐。 季铵盐是无色晶体,溶于水,不溶于非极性
有机溶剂。 季铵盐的最重要用途是用作阳离子表面活性 剂和相转移催化剂
二、相转移催化剂
(一)含义ຫໍສະໝຸດ 当两种反应物互不相溶时,就 构成了两相。由于反应物之间不容易接触, 反应较难进行,甚至不发生反应。若加入一 种催化剂使反应物之一由原来所在的一相, 穿过两相之间的界面,转移到另一相中,使 两种反应物在均相中反应,则反应较易进行。 这种催化剂叫做相转移催化剂。
(三)与叔胺反应 脂肪族叔胺在强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形成盐。芳 香族叔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氨基对位取代的亚硝 基化合物(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R4N+X22:46:50
R4N+OH- + X-
Br CO2H + NH3 (1 mol)
NH2 CO2H OH-
NH3+ CO2-
65-70%
PhNH2 + PhCH2Cl
PhNHCH2Ph 96%
Et3N + PhCH2Cl
Et3N+CH2PhClTEBA Triethybenzylammonium chloridel
——3o胺、叔胺
22:46:50
胺的命名
四、芳香族仲胺、叔胺,基前以N-示区 别苯环的取代(P223)
22:46:50
[胺的分类之二:芳香胺、脂肪胺(P222)]
胺的命名
五、结构比较复杂的胺,将氨基为取代 基(P223)
22:46:50
六、二元胺的命名
——[胺的分类之三:一元胺、二元胺等(P222)]
H2NCH2CH2CH2CH2NH2: 1,4-丁二胺
(腐胺)
H2NCH2CH2CH2CH2CH2NH2:1,5-戊二胺
(尸胺) 腐胺、尸胺是肉腐烂时产生的,极臭、剧毒
(P224)
22:46:50
七、季铵类化合物的命名
——胺、铵(P222)
(季铵碱,碱性与KOH相当)
22:46:50 (俗名: 1227——杀菌剂)
22:46:50
胺的命名
原则:
一、简单胺按所含烃基命名(P223)
22:46:50
胺的命名
二、多个烃基时表示出烃基个数(P223)
[胺的分类之一:伯、仲、叔(P222)]
22:46:50
胺的命名
三、烃基不同时先列简单的(P223)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2020/2/9
一 命名 1 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的命名与有机酸酯的命名相同,如
C H O 3N O 2
硝酸甲酯
C H C 2H O 2N O
亚硝酸乙酯
2 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中将硝基和亚硝基看作为取代基
CH3NO2
NO2 CH3
CH3
硝基甲烷
2020/2/9
邻硝基甲苯
NO
对亚硝基甲苯
硝酸酯和芳香多硝基化合物都有爆炸性,常 被用做炸药,如
R-CH2NH2 H2O2
RCH=N-OH
肟
R2NH H2O2
R2N-OH
羟胺
(CH3)3N H2O2
2020/2/9
(C H 3)3N - O 氧化三甲胺
3 烷基化 胺和卤代烃反应,脱掉一分子卤化氢
+ C H C 3 H N 2 H 2 C H C 3 H 2 I
伯胺
C ( H C 3 H 2 N ) 2 H H . I
2020/2/9
3 胆碱 4 苯胺 存在于煤焦油中,是油状液体,沸点184℃。工业上用 硝基苯加氢还原制造。有毒。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 在特能领域使用苯胺制造二苯胺,二苯胺是发射药的 安定剂,可以延长发射药的储存期。
2020/2/9
2020/2/9
3 硝基对芳环上邻、对位基团的影响 (1)对邻、对位上卤原子的影响
Cl 高温高压
+ H2O 催化剂
OH
Cl NO2
+ H2O Na2CO3
NO2
2020/2/9
OH NO2
+HCl
NO2
(2) 对酚的酸性的影响(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
OH NO2
OH
有机化学_第十二章_有机含氮化合物
2 、胺的物理性质
低级胺为气体或易挥发性液体; 高级胺为固体; 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胺具有特殊的气味; 胺能与水形成氢键; 一级胺和二级胺本身分子间也能形成氢键。
(三)胺的化学反应 1、结构
N H H
H
N
(1) 氨和胺中的N是不等性的 sp3杂化,未共用电子
对占据一个sp3杂化轨道。
甲胺
苯胺
甲基乙基环丙胺
2、IUPAC命名法:
选含氮最长的碳链为母体,称某胺。 N上其它烃基为取代基,并用N定其位
CH3
CH3NH2 methylamine H3C N C2H5 N-ethyl-N,4-di ethylbenzenamine
甲胺
N,4-二甲基-N-乙基苯胺
N,N- dimethyl-3-methyl-2-pentanaime CH N( C H ) 3 2 52
NO 2
(3)磺化反应
NH NH NH HSO NHSO H 2 2 3 4 3 H SO 2 4 1 8 0 ℃ H O 2 SO H 3
*有 未 共 用 电 子 对
R N H 2
*碱 性 *亲 核 性
R N 3
*被 氧 化 剂 氧 化 *有 活 泼 氢 *与 强 碱 作 用
1、胺的碱性和胺盐的生成 (1)产生碱性的原因: N上的孤对电子
(2)判别碱性的方法: 碱的pKb;其共轭酸的pKa;
形成铵正离子的稳定性。
(3)影响碱性强弱的因素: 电子效应:3o胺 > 2o胺 > 1o胺 空间效应:1o胺 > 2o胺 > 3o胺 溶剂化效应:NH3 > 1o胺 > 2o胺 > 3o胺
溶剂化效应是给电子的,N上的H越多,溶剂化效应越大, 形成的铵正离子就越稳定。不同溶剂的溶剂化效应是不同的。
第十二章胺重氮等含氮化合物
+ CH3CH=CHCH2 33%
Zaitsev产物 次要
5
6.亲电取代
NR2 + E+
NR2 +
NR2 E
E
E+ = X+, NO2+, SO3, RCO+. 卤代,硝化,磺化,付-克。
三.胺的制备
1.氨或胺的烷基化
RNH2 + R'X 过量
RNHR' + RNH3 X
2.Gabriel 合成法
NK DMF
O NCH2Ph NH2NH2
O
O
NH2CH2Ph
3.还原法
含 C-N 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
PhNO2 Fe/HCl
PhNH2
H2N
NO2 Sn/HCl
H2N
NH2
6
(2)酰胺、腈和
O
RCNH2(R')
1. LiAlH4 2. H2O
RCH2NH2(R')
RCN 1. LiAlH4 2. H2O
CH3(CH2)3NH2
NaNO2 + HCl H2O
CH3(CH2)3-N N Cl
-N2
CH3CH2CH2CH2 H2O
CH3CH2CH2CH2OH + CH3CH2CHCH3
25%
13% OH
CH3CH2CH2CH2Cl + CH3CH2CHCH3 + CH3CH=CHCH3
5%
26% Cl
10%
-H2O
C C NR2 -H
C C NR2
H 亚胺正离子不稳定。
NH O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胺的化学性质(P374)
结 构 分 析
2014-12-28
18
1、 胺的碱性和成盐反应
1) 胺的碱性
胺的水溶液和氨一样发生解离反应而呈碱性:
Kb值愈大或pKb值愈小则碱性愈强;反之愈弱。
2014-12-28 19
一些胺的pKb值
2014-12-28
20
①
脂肪胺的碱性大于芳香胺
脂肪胺 氨
芳香胺
2014-12-28
6
12. 2. 1 胺的分类、命名和结构(P370)
1 、 胺的分类:
① RNH2:伯胺; R2NH:仲胺; R3N:叔胺 ② RNH2--脂肪胺; ArNH2 --芳香胺 ③ RNH2:一元胺; H2NRNH2:二元胺;多元胺
*注意: 伯、仲、叔胺与伯、仲、叔醇的不同涵义 叔碳
Hofmann 消除的取向
2014-12-28
33
比较:卤代烷的消除取向—Saytzeff 取向 (决定于产物的稳定性)
H H3C CH2 CH ' CH X
H CH2 NaOC2H5 H3C CH2 CH CH
H CH2
主要
主要产物为双键上取代基最多的烯烃。
2014-12-28 34
Hofmann消除取向的解释 (决定于反应物的结构) 从β-氢的位阻和酸性的差别分析
1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2 酰胺的降解制备 3 氨或胺的烃基化
2014-12-28
50
1、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1)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还原剂:H2-Ni(orPt)、Fe(orSn)+HCl、(NH4)2S……
NO2 + 3H 2 NO2
Fe+HCl Ni 常温常压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三、 胺的物理性质
①物态:低级的脂肪族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在 常温下为气体,其他为液体,高级胺为固体;
❖低级的脂肪胺具有难闻的气味:
(CH3)3N H2N(CH2)4NH2
1,4-丁二胺(腐胺)
三甲胺
H2N(CH2)5NH2
1,5-戊二胺(尸胺)
❖芳胺为无色高沸点液体或低溶点固体,气味不如脂肪胺 大,但毒性较大,可透过皮肤吸入。
H2NCH2CH2NH2
H2N
NH2
乙二胺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对苯二胺
3、芳香族仲胺或叔胺命名时,要标出N上的取代基。
CH3 N C2H5
N-甲基-N-乙基苯胺
CH3 N CH3
N,N-二甲基苯胺
4、对比较复杂的胺,是把氨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CH3CHCH2CHCH3
CH3CH2CHCH2CHCH3
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看作是相应的无机氮化合物的衍生物。 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很多,范围也很广,它们的结构特征是 含有碳氮键(C—N、C=N、C≡N)有的还含有N—N、N=N、N≡N、 N—O、N=O 及N—H键等。
本章主要讨论胺,简介硝基化合物及有机磷化合物。
❖胺可以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
··
·
·
··
··
N
H
H
有机化学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
:
:
:
:
NH3 >
NH2
N
H H
NH 2 >
NH
>N
RNR R
pkb 9.30
13.80
近乎中性
综上所述: 脂肪胺 > NH3 > 芳香胺 取代芳胺的碱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性质。
有机化学第五版汪小兰含氮化合物
叔胺 + 亚硝酸→亚硝酸盐( [R3NH]+NO2ˉ) (不稳定,加碱水解重新得到叔胺。)
ArNH2
NaNO2,HCl 0~5℃
ArN2+Cl重氮盐
+ 2H2O + NaCl
• 重氮化反应所用的酸通常为盐酸或硫酸。
• 干燥的重氮盐极不稳定,受热或震动易发生爆炸,而在水溶 液或低温时则比较稳定。
对苯二胺
• 复杂的胺,把氨基当作取代基,采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NH2 C4 H3 C3 H2C2 H C1 H3
2-氨基丁烷
NHCH3 C4 H3 C3 H2C2 H C1 H3
2-甲氨基丁烷
CH3 NCH2CH3 C4 H3 C3 H2C2 H C1 H3
2-甲乙氨基丁烷
-NH2 -NHCH3 -N(CH3)2 氨基 甲氨基 二甲氨基
N
CH3 CH2CH3
甲乙氨基
3. 结构 N:sp3杂化
:
N
H
H H
氨:棱锥形
H-N-H键角:107.3°
二、胺的物理性质 脂肪胺: • 甲胺、二甲胺、三甲胺和乙胺:气体 ;丙胺以上:液体; 高级胺:固体。
• 低级胺的气味与氨相似,有的有鱼醒味。
• 低级胺易溶于水,高级胺不溶于水。
• 沸点:醇>伯(仲)胺>叔胺>烷烃(分子量相近) (形成分子间氢键)
原因: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空间效应。
可用于药物的分离、纯化,包括手性拆分,增加水溶性等。
CH3CH2-NH2 + HCl
CH3CH2NH3+Cl- 氯化乙铵
(CH3CH2NH2 HCl) 乙胺盐酸盐
NH2 + HCl
《有机化学》第12章 含氮、磷有机化合物
21
⑶ 磺化反应
苯胺直接磺化时,它首先与硫酸形成盐,得到的是间位氨基苯磺酸。要想使磺酸基 进入氨基的邻、对位,必须先乙酰化,然后再磺化。如果在160℃~180℃加热苯胺 与硫酸生成的硫酸氢盐,也可得到对位取代产物—— 对氨基苯磺酸。这是工业上生 产对氨基苯磺酸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磺酸基进入氨基的对位。若对位已有取代基,则进入氨基的邻位:萘 胺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
等的良好溶剂,另外一硝基烷毒性不大,用作溶剂较好。虽然它们的分子间不能形成
氢键,但和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其它物质相比,却有较高的沸点。例如:
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
CH3NO2 61
CH3COCH3 58
CH3CH2CH2OH 60
沸点/℃
101
56.5
97.2
芳香族的一硝基化合物一般是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或固体。多硝基化合物则多为黄色
固体,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四氯化碳等;多硝基化合物具有爆炸性,
可作炸药,例如2,4,6一三硝基甲苯(TNT);有的多硝基化合物具有香味,例如,二
甲苯麝香、酮麝香等可用作香料。
硝基化合物的相对密度都大于1。硝基化合物均有毒,皮肤接触或吸收蒸气能和血液 中的血红素作用而引起中毒。
3
2.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⑴ 还原反应
三硝基烷与亚硝酸不起反应,此性质可用于区别三类硝基化合物。不含α-H原 子的硝基化合物也不发生此反应。
2023/6/13
5
3.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由于没有α-H且氮原子处于高氧化态,硝基的强吸电子作用又使 苯环钝化,所以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性质比较稳定,其主要化学性质如下:
⑴ 硝基的还原反应
第十二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CH3 CH3 N
HCl + NaNO2 80C
CH3 N CH3
N=O
翠绿色
H
+
CH3 OH N= =N
桔黄色
N(CH3)2 HCl
OH
CH3
CH3
NaNO2 CH3 N NO CH3 CH3
+
6.氧化 胺比较容易被氧化,尤其是伯芳胺极易被氧化。苯胺在放 置时就会被空气氧化而颜色变深。
NH2 O
HO
+
R
/
CCl
(CH3CO)2O
O C R/ RNH
HO O NH CCH3
NH2
+ CH3COOH
磺化反应(兴斯堡Hinsberg反应):10、20、30胺的反应表 现有区别,可用来鉴定三类胺。
1
0
RNH2
+
O Cl S O
O RNH S O
NaOH
RNO2S
Na+
有酸性
20
R2NH +
O Cl S O
R CH2 NO2
+ NaOH
R CH2 NO2
Na
+ H2O
特点: 硝基化合物含有α-H,可溶于NaOH溶液,不 含α-H的硝基化合物无此性质.
2.还原反应 硝基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还原,得到不同的还原物,用强 还原剂还原的最终产物是伯胺.例如,在酸性介质中以Fe 粉还原硝基苯生成苯胺:
稀 Fe 、 HCl NO 2
N H H
:
N
三. 胺的制备 1.腈的还原
RC
N
+2H2
Ni
RCH2NH2
2.硝基化合物的还原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N为sp3,苯环的平面与氨基平面成39.4°) 苯胺是电子离域体系
NH2 NH2 NH2 NH2
Chapter 12
2. 构 型
N R1 R2
R3
R3
N
R2 R1
R
R
1
2
N
R
3
平面结构
E翻≈25 kJ· -1 mol
Chapter 12
12.4
胺的物理性质
12.4.1 12.4.2
一般物理性质 光波谱性质
仲胺 R1R2NH 季铵盐 R1R2R3R4N+X-
伯胺: CH3CH2NH2
乙胺 环戊胺
NH2
NH2
苯胺
NH
仲胺: CH3CH2 NHCH3
甲乙胺
(CH3CH2)2 NH
二乙胺
二苯胺
叔胺: (CH3CH2)3N
三乙胺
N(CH3)2
N,N-二甲基苯胺
Chapter 12
季铵盐:
+(CH3CH2)4 NBr
12.2.2
12.2.3
Chapter 12
12.2.1
a-氢的活泼性
O
R CH N H
O
硝基化合物的a-H有酸性:
CH3NO2 CH3CH2NO2
σ-π超共轭 -NO2 -I效应 -H很活泼
(CH3)2CHNO2 CH2(NO2)2
pKa 11
R CH N H
9
O O
OH + NaOH O
8
OH R C N H
迈克尔加成 (1,2-加成)
O2N COOCH3 NO2 R4NHO COOCH3
Chapter 12
第12章有机含氮化合物总结
第12章有机含氮化合物总结有机含氮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碳氮键的有机化合物,其中氮原子在分子中承担了不同的化学性质和功能。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合成中,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和工业应用价值。
有机含氮化合物可以根据分子中氮原子的氧化态和官能团的类型来分类。
常见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包括胺、腈、亚胺、醇胺和卤代氨基化合物等。
胺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多个氮原子的化合物,它们是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中重要的中间体。
胺可以通过直接还原亚硝胺、氨基化合物的C-N键或通过氨基化合物的烷化来合成。
胺的活性取决于氮原子上的非共价电子对数目和取代基的影响。
胺可以作为碱反应,与酸形成盐,也可以作为亲电试剂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腈是具有三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β-消除反应、氨脱水反应或芳香化合物的杂环化等方式制备。
腈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以进一步合成酰胺、胺类及其他有机化合物。
此外,腈还具有草甘膦等农药和合成纤维中的应用。
亚胺是一类碳-氮双键具有一个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
亚胺可以通过间硫酮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合成,也可以通过羰基化合物上的还原反应制备。
亚胺具有活性,可以进一步发生亲核反应,生成酮、胺、酯等化合物。
醇胺是同时含有羟基和氨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常用于药物合成和生物学研究中。
它们可以通过氢化酮、酮合成或氨基化等方法制备。
醇胺具有亲核取代和缩合反应的特性,可以发生肽键形成反应。
卤代氨基化合物是一类含有卤素和氨基取代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可以通过卤代烷基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合成,也可以通过氨甲酸酯和卤代烷基化合物的反应制备。
卤代氨基化合物具有活性,可以作为亲电试剂进行亲核取代反应。
有机含氮化合物具有多样的化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作为药物、农药、染料和高分子材料等的重要原料。
此外,有机含氮化合物还广泛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和催化剂等领域。
总之,有机含氮化合物在化学和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了解其结构和性质对于合成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H 3C
C2H5
N 103 H3C~105/s (室温)
H
H5C2
N
CH3
10
H
H
N H3C N CH3 H3C
N N CH3
CH3 N+ C2H5 C6H5 CH2CH=CH2 C6H5
CH3 N+ C2H5 CH2CH=CH2
11
sp3杂化,但含更多p 分
命名: 首先注意氨、胺、铵三个字的区别。 氨:表示NH3以及由氨衍生的基团
CH3NH3 I碘化甲铵
+
(CH3CH2)4N+ Br溴化四乙铵
+
(CH3)4N OH
氢氧化四甲铵
+
-
HOCH2CH2N(CH3)3 OH氢氧化羟乙基三甲基铵
14
二、物理性质 脂肪胺:低级胺是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有特 殊气味;高级胺为固体, 一般无气味。6C以下的 胺通常都溶于水。 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有特殊 气味;一般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大多具有毒 性,某些芳香胺具有致癌作用。 三、化学性质 胺分子中氮原子上具有的孤电子对使胺具有碱性和 亲核性。由于p-π供电子共轭效应,芳香胺具有较高的 亲电取代反应活性。
含α-氢的硝基化合物可发生羟醛缩合、酯缩合反 应等。 2. 硝基对芳环上邻、对位取代基的影响 芳环上的亲核取代 ① 卤原子
Cl + NaOH
350~400C 20MPa
ONa
HCl
OH
Cl NO2
Na2CO3/H2O/ H
OH NO2
NO2
NO2
也可被烃氧基、氰基所取代。
3
卤原子活性:Cl > Br > I
NH2 + NaNO2 + 2HCl
0~5C
N NCl + NaCl + 2H2O
+
氯化重氮苯(芳香重氮盐)
机理:亚硝酰正离子的亲电反应。
HO N O
H
H2O
N O
N O + H2O
-H
H
NH2
N N O H
N O
N N O H
28
N N OH
H
N N OH2 -H2O
N N
(CH3CH2)2NH
二乙胺
CH3 N CH2CH3
N-甲基-N-乙基苯胺
13
较复杂的胺以烃或其它优先官能团为母体名称。
NHCH3 CH3CH2CH2CHCHCH3 CH2NH2
3-氨甲基-2-甲氨基己烷
HOCH2CH2NH2
2-氨基乙醇
季铵盐(或胺的盐)和季铵碱的命名与 NH4+Cl-、 NH4+OH-的命名相似。
X + CH3ONa NO2 NO2 OCH3
X 相对 速率
Cl 1
Br 0.74
I 0.38
机理:加成-消除过程。
CH3O X
X
OCH3
OCH3
NO2
NO2
NO2
原因:硝基的电性效应使芳环的芳香性降低。
4
②羟基 增强酸性 ③甲基 增强氢活性,可提供活性氢而发生缩合反应。
CH3 O2N NO2 + NO2 CH3CHO
N pm N 77pm m N 44147p 11
HH H
m N m 7pm N N 47p147p 1 CH3 14 CH3CH3 H3C 3C 108° H 108° 108°
CHCH CH33 3
如果胺分子中的N原子上连有3个不同的基团, 则成 为手性分子, 理论上应该存在一对对映体。
C2H5
O R N+ O
还原反应
1. α-氢的反应 1)酸性
CH3 NO2
CH3 NO2
OH
NaOH
CH2 NO2 · Na
CH2
O N O
CH2
O N O
H2O -OH
ONa CH2 N
OH
O
NaOH -H2O
CH2 N O 假酸式
化学反应可证实烯醇结构的存在。
2
2)缩合反应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一般是指硝基、胺类、重氮及偶氮化合物
Ⅰ.硝基化合物
NO (Ar)R H 2
一、结构和命名
O R N O
O R N O
122p m
O
O N O
R
N O
R
硝基化合物与亚硝酸酯(R-ONO)为同分异构体。 命名:硝基永远作为取代基
1
二、化学反应
硝基的吸电性引起 的烃基上的反应
29
3)叔胺 脂肪叔胺与HNO2作用生成不稳定易水解的盐,若 以强碱处理,则重新游离析出叔胺。
R3N + HNO2
R3NH NO2- NaOH R3N + NaNO2 + H2O
+
(一种弱酸弱碱盐) 芳香叔胺与HNO2作用生成 对-亚硝基胺。
N(CH3)2
NaNO2 HCl
+
NH(CH3)2
N(CH3)2
OH
HC O2N
H C
CH3 NO2
NO2
3. 还原反应 分单分子还原和双分子还原;还原产物取决于还原剂、 反应条件及反应介质的不同。
NO2 NO
NH OH
NH2
5
酸性还原:
NO2
Fe/HCl
NH2
中性还原: 碱性还原:
Zn/NaOH
NO2
Zn/NH4Cl H2O/
NH OH
Ph NH NH Ph
胺
分类: 按氮原子上取代基的数目分
RNH2
伯胺
R2NH
仲胺
R 3N
叔胺
R 4N +
季铵
7
伯、仲、叔胺的区别与伯、仲、叔醇或卤代烃不同。
CH3 CH3—C—OH CH3
叔丁醇 (叔醇)
CH3 CH3—C—Cl CH3
叔丁基氯 (叔卤代烃)
+
CH3 CH3—C—NH2 CH3
叔丁基胺
?
(伯胺)
CH3
CH3
酰卤、酸酐作酰化剂需加碱以中和产生的酸。叔胺 不发生酰化反应。
吡啶
(CH2)2NH2 + Cl C O
O (CH2)2NH C 89%~98%
24
胺酰化反应的应用: (1)增加化合物的脂溶性。
HO NH2 + (CH3CO)2O HO O N C CH 3 H
(2)分离、鉴定 (3)保护氨基
CH3
氨 氨基 甲氨基 二甲氨基
胺:表示NH3的烃基衍生物
12
铵:表示季铵及氨、胺的盐 N与4个原子或基团相连,N原子带正 电荷。
简单的胺是以胺为母体,烃基为取代基。
CH3CH2NH2
乙胺
NH2 CH3CHCHCH3 CH3
3-甲基-2-丁胺
CH3
NH2
3-甲基苯胺
NH2 H2N
顺-1,3-环己二胺
R3N > R2NH > R→NH2 > NH3 >> 芳香胺
pKb 3~5 4.75 >9
18
水的溶剂化效应 溶剂化程度越大,銨正离子越稳定,其碱性越强(OH浓度越高)
RNH2 + H2O
H O H
RNH3+ + OHH O H
H R N H H
+
H O H O H H
R R
N H
O H H
+
H
类胺的碱性强弱大致表现出如下顺序:
脂肪仲胺 > 脂肪 伯胺 > 芳香伯胺 > 芳香仲胺 >芳香叔胺 叔胺
20
季铵化合物分子中的氮原子已连接四个烃基并带 正电荷,再也不能接受质子,这类化合物的碱性由与 季铵正离子结合的负离子来决定。 季铵碱的碱性即为OH-的碱性, 为有机强碱。 季铵碱与酸作用生成季铵盐:
CH3CH2-N-CH(CH3)2 ClCH3
季铵盐
CH3-N-CH2CH2OH OH CH3
胆碱 (季铵碱)
8
+
按氮原子所连烃基的类型分
脂肪胺:
CH3NH2 CH2NHCH3 CH2CH3 CH3-N CH2CH3
芳香胺:H2N 伯胺
NH2
NH
CH3
N(CH3)2
仲胺
叔胺
注意:只有N原子直接与芳环相连才属于芳香胺.
(CH3)3N + H2O2 CH3 H3C NO CH3
O
K2CrO7/H
NH2
O
22
3.烃基化
C2H5NH2 + CH3CH2 Br
(C2H5)2NH2Br- + C2H5NH2
(C2H5)2NH2+BrC2H5NH3 + (C2H5)2NH
仲胺
(C2H5)2NH +
(C2H5)3NH+Br(C2H5)3N
1)伯胺
HO-N=O + NaCl
亚硝酸
脂肪伯胺与HNO2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的脂肪重氮盐。
R-NH2
NaNO2 HCl
R N N Cl脂肪重氮盐
+
N2 ↑ + R+ + Cl醇、烯、卤烃等混合物
27
芳香伯胺与HNO2在低温(一般<5℃)及过量强酸水溶 液中反应生成芳香重氮盐,这个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diazotization)。
OH
+
N(CH3)2
NO
N OH
橘黄色
NO
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