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认识方程》教案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案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认识方程》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同学们的参与度很高,也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方程概念的引入,我意识到单纯依靠天平游戏可能不足以让所有同学都能深刻理解方程的意义。今后,我应考虑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方程的存在和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概念。
3.简单方程的求解: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如加法方程、减法方程、乘法方程和除法方程,并学会检验解的正确性。
4.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决问题,体会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解方程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计算器验证方程解的正确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举例:在解方程3x - 5 = 7时,学生可能会直接将5加到等号右边,而忘记将3x也加到等号右边,导致错误。
(3)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是难点,学生需要学会从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举例:在“两个数的和是10,其中一个数是3,求另一个数”的问题中,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方程x + 3 = 10,其中x表示未知的另一个数。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方程的意义》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属于概念教学。

对于概念的学习来说,如何理解定义是重要的,方程的意义不在于方程概念本身,而是方程更为丰富的内涵。

就本节课反思如下:1.埋新知伏笔等式的认识是学习方程的一个前概念,因此,在认识方程之前,我先安排了一个关于“等号”意义话题的讨论。

出示如:2+3=57+2=4+5,这两个题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3=5这个题中“=”表示计算结果,而7+2=4+5表示是一种关系,让学生对等号的认识实现一种转变,从而为建立方程埋下伏笔,也体现了思考问题着眼点的变化。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临时改变思路,根据课件天平左盘放着20千克和50千克的物体,右盘放着70千克的物体,学生列出算式20+50=70,我就问这个等号表示什么意思?由于这个算式有了天平具体的直观形象,学生一下子过渡到等号表示一种关系。

我想让学生体会等号从表示一种过程过渡到表示一种关系,但课后我反思没有必要,以前学生已经知道等号表示一种过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等号还表示一种关系,为建立方程打下基础,所以,当学生已经在天平直观形象中认识到等号表示一种关系,就可以往下进行。

所以,这个环节浪费了时间,同时我认识到课前每个环节都要慎思。

2.导概念实质。

新授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我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讲解每幅图的意思,让学生经历认识方程的过程,力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深刻的思考中,体验方程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

从而列出方程并认识方程。

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还要对方程的内涵和外延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于是我安排了以下4道习题:第1题:下面这些式子是方程吗?X×2-5=100y-2=35()+3=5苹果+50=300通过这些习题的训练,让学生明白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是任何字母,可以是图形,也可以是物体或者画括号等。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方程,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使学生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式子,掌握方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2. 方程的性质:使学生理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仍然成立。

3. 解方程:使学生学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掌握等式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性质及解法。

2.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仍然成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方程的概念、性质及解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性质及解法。

2. 解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基本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提高题: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方程的其他性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概念、性质及解法,提高了解题能力。

2.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方程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认识方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方程》。

我将引导学生学习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以及方程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组成。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方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将以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小明有苹果5个,小红比小明多2个苹果,请问小红有几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并解答。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将向学生们讲解方程的概念,解释方程的组成,让学生们理解方程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5分钟)我将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如“x + 3 = 7”,来讲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我会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将方程化简,如何求解未知数。

4. 随堂练习(10分钟)我会给出几个类似的方程题目,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5. 方程应用(10分钟)我将提供一个实际问题:“一家商店进价10元一件商品,售价15元,请问商店每件商品能赚多少钱?”让学生们运用方程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方程的概念、方程的组成、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际问题的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列出至少5个方程,并求解。

2. 请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方程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于拓展延伸,我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尝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方程教学反思15篇

方程教学反思15篇

方程教学反思15篇方程教学反思11.认知基础的“顽固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熟练地掌握某种法则以后,往往就很难从另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也就不容易顺利地实现由“过程”向“对象”的转变。

在一至四年级,学生都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做计算的,它既是学生十分熟悉的运算规律,同时又为新知的学习提供了合适的基础。

方程是把已知和未知看作同等的地位,一样参与运算,从这个角度去看,当然也可以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做。

而且,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先入为主、根深蒂固的`,具有相对的“顽固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斥新学的等式的性质,导致思维的“过早封闭”。

因此,大多数学生这样做也就可以理解了。

2.两种方法形式上的相似引发学生思维的惰性第一种方法书写较少,形式简单。

第二种方法从表面看,显得烦琐、麻烦,而且方程左边的“40x÷40”可以直接简写成“x”,这样从表面上看就和第一种方法一样了。

根据已有的经验已经能够正确地解方程了,何必又多此一举,再去理解、掌握等式的性质呢?学生形成思维惰性,就不会再去深究思路和观念的不同,更不会创新解法。

方程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学生深刻认识到: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看似麻烦,实则简单,不须思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时,教师再适时介绍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是为了中小学方程解法的衔接,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必要性,观念得以更新、深化。

方程教学反思21、教材的编排上难度下降。

有意避开了,形如:7.8—X=2.6,12÷X=1.2等类型的题目。

把用等式解决的方法单一化了,这和提倡算法多样化又有了矛盾。

尽管老师一再强调用等式的性质解,还是有多数学生用原来的方法解答。

2、强调书写格式得有层次。

告诉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熟练以后特别快。

同时强调书写格式。

通过教学,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学生能解决简单的方程,如果有过程,方程中的等号不易上下对齐,这点问题不大。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数学教学反思
1. 明确目标: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明确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你需要清楚地知道你想要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并且通过教学活动和材料来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

2. 创建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一个积极支持的环境中更容易学习。

确保你的教室环境鼓励学生互动和参与,并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材料。

3. 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演示、小组合作等,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 提供实际应用的例子:数学的概念往往抽象而难以理解。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

5. 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数学不仅仅是记忆和应用公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6. 反馈和评估:及时提供反馈和评估是帮助学生进步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希望这些提示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更多的指导,请随时告诉我。

第 1 页共 1 页。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执教:青阳晓聪中心小学李伟明一、教材分析:《方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

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方程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经历从具体生活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再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的过程;(4)使学生获得数学是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仍采用平时建立的“小组评优和红花奖励”的班级评价方法)★课前谈话(出示跷跷板图)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呢?(跷跷板)师:我们学校有吗?生:操场上有。

师:嗯,老师发现我们的同学一下课就都往跷跷板那边跑,都很喜欢玩,是吧?师:玩跷跷板时,要怎样的2个人才能玩起来呢?生:两个人的体重要差不多。

师:当两个人的体重差不多时,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也才能玩得尽兴。

★组织上课(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对跷跷板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有一种仪器,它和跷跷板很相似,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天平)师:对,在科学课上我们已经使用过天平了,关于天平,你知道些什么?生:可以看出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反思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决心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2.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师生问好.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法1:(4+2)÷(3-1)=3.答:某数为3.(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解之,得x=3.答:某数为3.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例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 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师生共同分析: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x-15%x=42 500,所以 x=50 000.答:原来有 50 000千克面粉.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3x+9=5x-(5-4),解这个方程:2x=10,所以 x=5.其苹果数为3×5+9=24.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三、课堂练习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2.我国城乡居民 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 3 802亿元,比 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 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四、师生共同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择变数;找出相等关系;布列方程求解;检验书写答案.其中第三步是关键;(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五、作业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3.某厂去年10月份生产电视机2 050台,这比前年10月产量的 2倍还多 150台.这家工厂前年10月生产电视机多少台4.大箱子装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装在4个同样大小的小箱里,装满后还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个小箱子里装有洗衣粉多少千克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能一.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思维方法活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精选2篇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精选2篇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精选两篇(-)2 页例1、例2、“练一练"以及练习一的1、2 题。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现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一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例1 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例2 继续教学等式,先让学生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者不等式。

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学生进一步体味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教材在揭示方程的概念之后接着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理解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程,体味式子、等式和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第2 题要求学生将每一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让学生体味到图形也可以表示未知数,并不只是含有字母的等式才是方程,只是我们习惯于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练习一第1 题是根据线段图列方程,匡助学生进一步体味方程的思想,理解方程的含义。

第2 题用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味方程的实际价值。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味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根据简单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2.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多媒体课件。

《认识方程》学习材料师:听说我们五()的孩子见多识广,我来考考大家,(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天平)干什么用的?(天平是用来称物品质量的),天平的摆布各有一个托盘,中间有指针。

指针指着中间说明天平是平衡的。

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木块,猜猜天平会怎样?(向左边倾斜),再在右边放一个同样质量的不去码,天平又会怎样?为什么又会平衡呢?(因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

方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方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方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方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方程教学反思1前两天讲解了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觉得孩子们接受的不错,一节课下来练习了好多题,每个孩子都能得心应手,自己还有点窃喜。

可是今天却让我大跌眼镜。

昨天上课讲解了例4和例5,孩子们对了复杂的方程有了初步认识,但在每一步的分析之下孩子们也觉得很熟悉,原来是简单的方程结合在一起变成复杂的,只要掌握运算顺序就不难,结合例题的图示,分彩笔的例子,先分什么再分什么,让学生明白在具体算式中也是结合着实物图来做,先把3x看做一个整体,把剩下的4根彩笔减掉,要想得到一整盒x根的彩笔,就得把3整盒再平均分配,这样下来孩子们能够明白每一步的意思,他们能够知道先处理多余的彩笔,再考虑整盒的彩笔。

这样下来理解也不是问题,又练了几道同类的题,也很顺手。

例5的讲解上有些难度,孩子始终不太理解把括号看做一个整体,但在讲解和练习下也能做上了。

今天我想验收一下昨天学的怎么样,结果让我很头疼,为什么过了一宿好多同学又没了思绪,留了6道题,少数几个好同学能够顺利的做上,大部分同学还在思索着,课下辅导了几个差生,原来他们又把前面学的简单的方程解法又忘了,自己思考了一下,得给孩子们消化时间,课上会了不代表他们一直不忘,还得多加练习啊!方程教学反思2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式子和方程的知识体系,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掌握方程的有关知识。

在课前通过解读式与方程的知识,虽然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学知识,但仍可对某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通过举例等的引入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进行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整理的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复习内容,突出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复习效果。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认识方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并体会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 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方程的建模过程,积累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经验,感受方程思想方法及价值。

3. 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实现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飞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出示天平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放在天平上的这些叫什么?(生:天平。

砝码。

)玩过天平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天平。

二、借助天平,感受关系1.观察天平,描述关系。

师出示天平图①:如果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200g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么样?(生:向左倾斜)师出示天平图②:如果左边换成一个50g的砝码呢?(生:向右倾斜)师:如果想让天平平衡的话,可以怎么做?指名回答(略)师:天平左右两边放的是砝码,砝码的质量都是已知的,也就是已知数。

如果在天平上放一个不知道质量的物体,会怎样呢?教师逐步出示图下面四幅图。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操作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在描述的时候都关注到了天平的状态。

天平有哪些状态?(生: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倾斜。

或平衡,不平衡)师:哪几幅图天平是平衡的?哪几幅天平是不平衡的?师追问:天平平衡的时候,左右两边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当天平不平衡的时候,左右两边的质量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生:橘子的质量+50g >100g。

橘子的质量+50g <200g。

师指出:数量关系中橘子的质量是不知道的,也就是未知数,(出示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可以怎么表示?指名回答。

教师点评学生答案,并选x来表示橘子的质量。

随后学生独立尝试用简洁的数学式子把这些数量关系分别表示出来。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通用6篇)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通用6篇)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通用6篇)《认识方程》教学反思(通用6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方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1《认识方程》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科学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上的材料:而是通过猜想笑笑买学习用品的情境。

学生通过猜想,可以列出各种各样的式子,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且这样设计也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通过猜想得出了30+10×2=50、30+10=40、х+10×2=50、30+х=50、10+х﹤50、30×2=60、10+30+2х﹥50、2×30+2х﹥50等8个式子,接着教师提出能否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8个式子进行整理和分类。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随后再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在班级里汇报,选择一种有未知数的、没有未知数的这一类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把х+10×2=50、30+х=50、10+х﹤50、10+30+2х﹥50、2×30+2х﹥50这5个式子进行再次分类,最终得出方程的一类,其他的一类。

从而总结出方程的意义。

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方程》引起的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方程》引起的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方程》引起的教学反思•相关推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方程》引起的教学反思《认识方程》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

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

《认识方程》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介于以上认识我对本课进行了一些设计,通过教学感觉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巩固复习,铺垫新知”这一部分通过填空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等式、不等式、代数式”等概念,为后面区分方程和等式做一个铺垫。

1、填空: 3.6+2.1○7.7-21.6×5○5×1.638.4×0.2○38.45.9÷0.1○5.9t与8的和:b除42的商:2、进行分类,出示名称(等式、不等式、代数式)二、在认识方程之前就让学生辨认方程,了解学生对方程的认识程度,也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欲望。

(你们能判断哪些是方程吗?① 6+x=14② 3×42=126③ 60 +23 ﹥70④ 8+x学生有争议没有关系,带着疑问学习新知。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让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吧!”)三、列方程最困难的就是找出等量关系式,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等量关系,在教学三个例题中我都按照一个步骤去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

(1)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3)列出方程四、注意了细节的引导。

例如未知数不要单独放一边;未知数最好放在左边,便于计算;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等。

这些内容在新课中一一解决,学生掌握较好。

当然一节课总有不足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

方程教学反思优质8篇

方程教学反思优质8篇

方程教学反思优质8篇写好相关的教学反思,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写好详细的教学反思,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方程教学反思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方程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寻找新旧知识点衔接点。

决定打破教材的教学程序。

分以下四个层次展示探究过程:(一)我先出示一架天平,让学生观察,天平处于平衡状态,然后,在天平的左边加两个砝码(例:10克、20克)右边加一个30克的砝码,让学生再次观察天平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让学生初步感知天平左边的质量10+20是30(克)和天平右边的30克是相等的。

然后在平衡的天平左边仍然放两个砝码(例:20克、?克)右边放一个砝码(60克)这时天平仍然处于平衡状态,学生再次感知天平左右两边所放砝码的质量是相等的。

不同的是,由具体的数量过渡到了未知数量的参与,这在孩子认知思维上又加深了一步。

(二)着重启发学生根据信息表达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正确列出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逐个出示课本信息窗的主题图,首先让学生仔细阅读信息,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再鼓励学生任意用一个未知数表示题中的问题,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在这个环节,速度一定放慢,鼓励每个学生都要参与。

(三)师点拨,像这样左右两边表示的意义一样,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像这样的式子,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等式,而后让学生举出几个等式的例子。

(注意:学生举例时,要鼓励学生呈现不同的形式。

纯数字的等式和含有字母的等式)引导让学生对以上等式进行分类,学生很容易把等式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纯数字的等式,另一类是含有字母的等式。

通过读课本学生明白了:含有字母的等式就叫方程,为了加深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让每人举出3个方程,同桌判断对否。

这样由直观到抽象,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得轻松,积极性很高、效果也很理想。

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16篇)

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16篇)

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用16篇)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篇1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不仅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还要会判断哪些是方程。

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的后继学习与思考,注重知识的渗透。

如后面学习的等式的性质、用方程解应用题等等。

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几乎提不出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都是些求未知数的问题。

这时教师就直接出示要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式,我发现只有极少数孩子能找到等量关系。

由于找等量关系式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不知道从哪入手。

学生思考讨论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也没有结果,我就引导着学生进行分析信息,找到了等量关系。

找到了等量关系式,再列含有字母的式子就简单多了。

课下我分析,主要是我在备课时,高估了学生,如何引导还需要多研究。

这也是我下一步训练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我通过天平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学生很容易根据天平列出算式。

然后教师指出,我们刚才列出的这些式子都叫等式,在这些等式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两种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一种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判断哪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最后,让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教材中没有出现这个内容,但我补充进去了,我觉得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清晰,会表述,但也有部分学生表述不清,发言不够积极。

看来,课堂教学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还要多想些办法。

“自主合作探究”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如何有效地实施?我认为,“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实现自主发展。

“合作探究”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学生则没有自己的主见,交流则会流于形式,没有深度。

有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当学生展示交流时,不同的思路与方法就会发生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结果,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果与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梳理概括知识的的能力。

方程教学反思(集锦17篇)

方程教学反思(集锦17篇)

方程教学反思(集锦17篇)篇1:方程教学反思一、引入了天平,理解等式的性质。

新教材的突出之处从直观的天平入手,天平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重量,仍然保持平衡,这样就引入了等式的性质1,利用这个性质,可以解决a+某=b,或a-某=b的方程,接着又从天平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非零的数,天平仍然平衡,可以解决a某=b或某÷a=b的.方程。

从长远角度看,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对于七年级以后的后续学习减少了障碍,很好地做好了衔接。

二、两条脚走路,解决不便的问题。

教材中有意避免了形如-某或÷某的方程的出现,可是在实际中,出现这种方程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出现了,我们教者如何解释呢?学生又应如何解答呢?当然还可以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进行左右两边的化解,使得左边或右边变为形如某的情况,学生对于其中的减数与除数为未知数还可以启发他运用四则运算的内部的关系来解决。

不要怕给了学生又一种选择的机会,这样在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不方便时,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三、抓住其本质,简化方程的过程。

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的过程,其本质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当学生经过思考发现这样的过程就是把方程的一边变为只剩下未知数的过程,因而可以简化一些不必要的多余过程,典型的如某+5=20,某+5-5=20+5,让学生通过计算体验这样的第二步过程实际即为某=20+5,因而可以使方程的解答变得简便。

学生觉得当然还是简便的过程值得效仿,积极性显得非常之高。

四、确保正确率,及时进行检验。

原来的检验过程需要完整地写出左边与右边相等的过程,小学生在这个方面就会显得不耐烦,在经历了一个详细的检验过程之后,然后教给学生一个简便的检验方法,学生都很兴奋,积极性也很高涨,而且主动性也很好,这样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也提高了。

同时,在这部分的教学期间,也有一些问题引发了个人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规范性,方程的解答是一种规范的过程,它有一些固定的格式,例如必须写“解:”,必须“=”上下对齐,要正确必须进行检验等,而这些都必须让学生多进行训练,多强化练习,理解各种题型的结构。

初中数学方程的认识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方程的认识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方程的认识教学反思引言在初中数学的研究中,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研究方程,学生不仅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数学素养。

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方程的认识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教学经验在教授初中数学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以下教学经验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1. 例题导入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而具体的例子引入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例如,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用方程进行求解。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

2. 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方程的解题过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列方程、逆运算、代入法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本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灵活思维能力。

3. 实际问题与数学方程的结合为了增加学生对方程的兴趣和理解,我们可以将方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将数学方程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4. 反复练与复方程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和巩固的内容。

我们应该安排足够的练和复时间,让学生不断巩固和强化方程的解题技巧。

通过让学生多做一些典型例题和难题的练,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在进行初中数学方程的认识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和对应的改进方法:1. 学生理解难度大方程的概念和解题方法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和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多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方程的含义和步骤;同时,可以提前预和复,让学生提前接触和熟悉方程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应用能力不足方程的应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将方程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引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方程》教学反思
劳村小学何佩华第16周的星期三上午,镇组织了本学期最后一次“青年教师”的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我与另外一名青年教师在荷村小学借班上课,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我选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方程第一课时(P97-99)。

这一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方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大部分学生习惯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这也是学生长期养成的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具体谈谈我上课后的感受。

一、钻研教材,共同探讨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一节好课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这其中倾注了上课老师和科组成员的心血和智慧。

接到上课任务,我精心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并利用周三的教研时间进行说课,科组内各成员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等环节的设计与组合进行讨论,我虚心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对教案进行多次修改,再经过多次试教。

第一次备课时,设想利用天平图的平衡关系作为整节课的主线,突破重难点,而书中的月饼图、水壶图当作相应练习。

通过试教,学生能很快找出天平里的等量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找等量关系时我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导致练习时间不多。

根据多次试教的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使我能更好的摸清一般学生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想好引导的方法。

二、轻松课堂,自主学习
一堂公开课的好坏,课前谈话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正式上课前,我利用两三分钟,与班上学生聊上几句,以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同学的表现最好。

学生的好胜心一下子被激发了,还能放松彼此之间的紧张心情。

在与学生共同探究方程概念时,我由天平到生活
情境的学习,都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等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然后独立尝试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各个等量关系,最后总结出方程的意义。

这一过程,我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身份,指引学生的思维向哪一方向发散。

如果学生答错了,也不急着否定,而是让其他同学补充回答,达到以生教生的效果。

三、练习生活化,激发兴趣
成功起步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以往的教学都是设计闯关题来巩固练习,但学生过了一关又一关之后,只得到了攻关的成功感,和对学习知识的盲目性。

这次,我一改以往的教学习惯,设计练习时从人类最普遍的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这四大方面入手,把课本后的练习题套上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四、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听课结束后,我们集中在荷村小学会议室进行评课活动。

在评课交流中,大家都道出了自己想法,老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解决了我们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了教学的思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平时上课会觉得为什么我提出的问题,学生总是不积极回答,是学生不够聪明吗?不是的。

这次借班上课,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课堂语方不够精练。

如在讲解月饼图时,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后,我提问“四个月饼的质量换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由于提出的问题针对性不强,连续提问了几名学生都说不出我预设的答案。

课堂的提问要讲究艺术,要有针对性。

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那精彩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通过磨课、上课、评课等一系列的活动,我在课堂中得到了磨练,并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与其他青年教师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受益非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