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合集下载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一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现代市场经济都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而且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因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这是客观的必然要求。

第一、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客观上要求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由于盲目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损失。

这也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程度越来越大的要求。

第二、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

这就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例如,调控涉及总量问题,象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问题、结构协调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第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具体分析,一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靠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国家对促进经济发挥作用,发挥社会主义优势。

三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立足点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更多,这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应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服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⑴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并产生消极影响。

⑵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制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⑴经济手段
①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②内容: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购销,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③作用:运用经济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⑵法律手段
①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②作用: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

注: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直接、高效,缺点在于易出现滥用权力行为,因此须必要时采用之。

国家宏观调控,应当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宏观调控手段

宏观调控手段

宏观调控手段一、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目标1、必要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2、重要性: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它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我国的宏观调控仍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宏观调控业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投资增幅仍然偏高,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还比较明显。

二是基本建设贷款继续增加,贷款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是煤电油运供求关系依然相当紧张,电力迎峰度夏的形势严峻。

四是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五是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粮食库存下降较快。

上述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之所以反复出现,是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的。

这些“深层原因”归纳起来,就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体制不完善,机制转换滞后,增长方式粗放。

不真正解决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投资盲目扩张的冲动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就不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就随时可能再度出现。

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这次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要放在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

从这个要求来看,目前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刻,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弱,工作不能松懈,必须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下更大的功夫来促进结构调整,推进各项改革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国民经济真正转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轨道。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要想挤进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几乎无不是依靠国家的主导力量实现的。我国作为 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有力的宏观 调控手段。 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搞好宏观调控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 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 此,国家就必须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这一方针前提 下,要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还要对公有制的国有企业以及国家控股和参股的股份制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进行必 要的指导和干预。当然,在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情况下,国家政府发挥这一职能 不是直接去搞资产经营,更不是直接插手经营管理企业,而是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和 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从总体上加以指导和控制,例如制定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针和 国有企业的进退政策等。只能通过国家这种必要的指导和干预,才能巩固和维护公 有制主体地位,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体利益结合起采,促 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必须搞好宏观调控 .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缺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调 节作用,即在价值规律指导下有效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用什么方 式生产等问题。但市场先天具有的一些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难以避免,如在 利益推动下,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像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公共 卫生等公共事业可能就无人去管。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等外部性 问题。同时,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短视性。这一切都 需要由政府通过宏观管理、宏观调控来加以纠正和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微 观经济基础的企业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 的平衡以及由总供求失衡引发的经济危机、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不愿考虑,也无 法顾及。这也需要国家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解决。

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三、 ★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国家计划 ②财政政策 ③货币政策
1、计划(规划)手段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 ②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 ③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经济建设
“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的重大项目
2、财政政策
①含义:
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 政策
财政支出 政策
税收政策 财政支出
②种类
③宏观调控的主要领域——对经 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 和调整。
④宏观调控的目的——保证国民 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 展。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作用)
①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 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 后调节。
②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 资源配置问题
所谓特殊领域:国防、治安、 基础教育、良好的生态环境等 被称为公共服务.
第七课 市场调节 宏观调控 第三框 国家的宏观调控
一、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什么是宏观调控?
简单地说,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 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 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 和调整,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 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① 宏观调控实施的主体——国家
②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计划、 法规 、政策等手段。
银行利息率:最直接、最 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下调 利 率
上调
存款减少 贷款增加
存款增加 贷款减少
货币流通量 增加
货币流通量 减少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①存款准备金 ②存款准备金率
③作用的实现
供求关系
供大于求 (需求不足)
供小于求 (需求过热)
扩张的货币 政策
紧缩的货币 政策
下调利率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

15
16
12
例5:(1999年· 广东)
下列关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 观点是(BCD) A.加强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 提 B.加强宏观调控才能避免单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 陷 C.两者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不能 割裂和对立 D.宏观调控应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
国家的宏观调控
常德市一中 钟华兴
内容提要: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 (2)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①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1)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 (2)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 (3)行政手段
9
例2:(1998年· 全国)
1993年至1997年,我国政府对经济运行 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由”高增长, 高通胀”转变为”高增长,低通胀”,世界舆 论认为我国成功地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软着 陆”.这充分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 B A.市场经济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B.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内容 C.低通胀以高增长为必要条件 D.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相辅相成的
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 保证。 好的社会环境。
4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 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 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 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 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 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5
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 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 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 手段的总体功能 行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1)经济调节。 (2)市场监管。 (3)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4)管理国有资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 (2)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的 需要。
(3)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有哪些?
3.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
段。 4.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5.结合我国体制转轨期的实际,分析如何综合运 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 平衡和结构优化。
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第一,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 第二,深化金融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 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综合运用计划、财政、金融 等手段,发挥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机制的 作用,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系。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1)要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 场化改革; (2)要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 策传导机制; (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4)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
(5)继续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加快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 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着力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明晰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规范财政转移支 付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 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 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财政保障能力,注 意防范财政风险; 严格财政管理,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的公共财政框架。
2 、经济计划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

宏观调控通俗理解1. 什么是宏观调控?在经济领域,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总量,来影响和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手段。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并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物价稳定等宏观经济目标。

2. 宏观调控的背景和必要性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出现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失衡。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显得十分必要。

只有通过及时调整经济政策,才能调整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促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3.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3.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收入、支出、债务等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收入调节、公共财政支出调节、税收政策调控等。

通过加大或减少财政支出、税收制度改革等措施,来调节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3.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调节和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方式,来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从而影响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

3.3 地方政府政策地方政府政策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区域开发、产业引导、项目扶持等手段,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调节当地经济结构的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政策举措,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调整。

3.4 外贸政策外贸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对外贸易的政策,包括减免关税、扩大出口、促进进口等措施。

通过调整外贸政策,可以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调整国际收支的平衡。

4. 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效果宏观调控的实践表明,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有效地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关系,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维持和稳定经济发展。

通过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可以提高国内投资、消费等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调整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维护货币稳定;通过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导,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外贸政策的调整,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

经济师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知识资料

经济师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知识资料

2.外部性失灵
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由此带来的对 他人或环境的构成损害就叫“外部性”。市场经 济下,“损人利己”是经济人在所难免的弊害。
如工厂排放污染物而使附近居民受损失。有些产品 的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互相冲突,如麻醉品、武器、 黄色书籍等,经营者可以大获其利,但公民的健康、 社会治安和社会风尚则受到损害。
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 家宏观调控方式也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 调控为主。建立既有国家对微观经济活动进 行间接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 础性作用,又有国家计划对宏观经济总量进 行直接调控的宏观调控机制。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间接调控
国家对市场的间接调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 计划和商品供求状况,向市场输入经济参数 的调控。
第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理论 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从1776年到20世纪20年代,以亚当·斯 密的《国富论》为代表的古典学派信奉的是自由企 业制度、自由市场机制的经济自由主义。
他们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以达到资源的优化 配置,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活动。
经济学家的视角转向“政府失灵”,主张还是 把自由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作为资源配置 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工具,并把政府身上过多的 职能一一卸了下来。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有效政府理论
有效政府意指这样一种 政府,它既能最大限度 地校正市场失灵,又能 避免自身失灵和自身非 效率。学术界已基本形 成的共识: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 责是弥补市场缺陷 。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四)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情况 下,发展宏观调控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功能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了公共物品和危险品的供给问题。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2)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也要求政府推进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与作用之一。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府要自觉遵循市场规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克服“市场失灵”现象。

(4)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科学地进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 经济周期的含义(business cycle):也称 经济循环,它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 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 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 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boom)、衰 退(recession)、萧条(depression)、复苏 (recovery)
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
①自发性
原因: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 追求自身的利益。 后果:产生不正当的经济行为,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原因:分散经营、信息不全 ② 盲目性 后果: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90年代中期VCD生产--有利可图-- 一哄而上(扩大生产)
经济波动 资源浪费
进入21世纪VCD生产--无利可图-- 一哄而下(缩小生产)
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 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有助于社会稳定
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重要保证
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主权与 独立有积极作用
• 上述目标就决定了国家宏观调控的 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避 免大的经济波动。经济波动往往通 过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表现出来。 • 二者的表现及危害:
在安徽阜阳的农村,有一件 怪事。从去年开始,那里的100 多名婴儿,陆续患上了一种怪 病。本来健康出生的孩子,在 喂养期间,开始变得四肢短小, 身体瘦弱,尤其是婴儿的脑袋 显得偏大。当地人称这些孩子 为大头娃娃。这些孩子都有共 同的特点,就是高度缺乏营养, 身体浮肿,年龄集中在一周岁 左右
• 1998年春节前后发生在山西省朔州、吕梁 地区等地的假酒中毒案,震惊全国,共造 成2000多人中毒,30多人死亡。3月9日 , 制售假酒的王青华等人被判死刑,立即执 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政府的各种干预职能,主要是 经济和法律手段,弥补市场机制失效所造成的缺陷,为 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其主要任务是尽 力减少经济周期震荡带来的负效应,确保经济总量平衡 ,维持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 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进而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 生活。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宏观调控 的总体目 标是保持 社会总供 给和总需 求的基本 平衡
1 2 结构平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生产相对过剩 商品挤压滞销 厂商难觅投资热点 工人失业加剧 社会经济衰退 商品短缺 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降低生活水平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 手段和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手段 (一)经济调控手段 (二)法律调控手段 (三)计划调控手段 (四)行政调控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是指一国政府在 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宏观调控 的目标所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 针、政策、法规条例、措施的综 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 手段和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
财 政 收 入财 政 支 出
1、税收收入 2、公债收入 3、国有资产经营收入 4、收费收入
1、购买性支出 2、转移性支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 手段和经济政策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项目
2010年 2009年 2010年 2009年 比重% 比重%
项目 教育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 农林水事务支出 交通运输支出 环境保护支出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 科学技术支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国债付息支出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

宏观经济调控论述

宏观经济调控论述

1、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一项长期任务。

有市场机制,就要有宏观调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

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如果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

必须充分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把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作为2005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决心不能动摇,工作不能放松,力度不能减弱。

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方式,更加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切实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巩固宏观调控成果,防止出现反复。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10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是,这些成效还是阶段性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任重道远。

这主要是因为:1、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有缓解,但基础还不稳固。

一、是粮食进一步增产和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加大。

2010年粮食增产较多,是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等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恢复性质。

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变,特别是今年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财力支持、价格上升四方面空间有限和气候条件不确定性的制约,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任务相当艰巨。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很大。

虽然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有所回落,但目前投资总规模仍然偏大,特别是新上项目较多,各方面投资冲动还很强烈。

投资结构也不合理,一些停产半停产的小钢铁企业再度恢复生产,有些地方城市建设规模偏大、标准偏高。

三、是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仍然突出。

我国资源保障程度和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但长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经营方式又带来了对资源的大量需求,2010年煤电油运紧张的问题仍很突出。

四、是物价上涨压力较大。

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4.2%;生产要素价格趋升;公用事业和服务价格上涨压力大;国际市场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仍处高位,输入型成本推动的压力加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概述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手段,对经济全局进行调整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宏观调控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必要性,可以在经济运行中起到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探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经济稳定经济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也是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宏观调控可以在经济波动时对经济进行调整,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抑制过热,防止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形成。

而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采取减税、降息等措施来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复苏。

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平衡经济的供求关系,稳定市场预期,维护经济的良性发展。

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引导资金和人才向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经济转型和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保障宏观调控还可以发挥重要的社会保障作用。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和措施来保障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福利的一种方式。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社会保险制度等手段来实现社会保障的目的。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中小微企业税负等方式来减轻个人和企业的负担,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实现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的目标。

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提供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结论综上所述,宏观调控在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方面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国家政府是宏观调控的主体,而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及其结 果(即市场经济总量)则是宏观调控的对象和客体;保证整个国 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并取得较好的宏观效益是宏观调 控的目的;主要运用间接手段进行引导和调节是宏观调控所采取 的主要方式和发挥的作用。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实行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其必要 性,主要原因如下: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含义
宏观经济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与 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 上的现代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经济范畴。
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经济规律的要求, 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运用各种政 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运行活动从总量上和结 构上进行监督、调节和控制,为微观经济活动创 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以促进整个国民 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
(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会从两个方面要求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
宏观调控 。 1.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要求通过国家的调控来保持各企
业、各部门之间按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 2.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要求通过国家的调控来为经济
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
(二)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
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它的调节具有一些不可 避免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解决不了总量问题 2.市场不能有效处理外部不经济问题 3.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4.市场无法自动地消除垄断 5.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 6.市场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会 造成社会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பைடு நூலகம்
(三)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
1.国内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充 分发挥
2.对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职能的充 分发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2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21.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①经济调节。

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并制定和实行各项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市场监管。

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是指政府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④管理国有资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符。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a.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b.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第一章:宏观调控的基本概念1.1 宏观调控的定义1.2 宏观调控的目标1.3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意义第二章: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2.1 经济稳定增长2.2 价格稳定2.3 就业与失业2.4 金融市场调控第三章: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3.1 财政政策3.2 货币政策3.3 产业政策3.4 区域政策第四章: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与成效4.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4.2 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4.3 我国宏观调控的现状与挑战第五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5.1 经济结构调整5.2 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5.3 环境与资源约束5.4 金融风险防范第六章:国际经验与宏观调控6.1 发达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践6.2 发展中国家的宏观调控挑战6.3 国际宏观调控政策的启示与借鉴第七章: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7.1 市场机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7.2 宏观调控对市场机制的影响7.3 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第八章:宏观调控中的政策协调8.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8.2 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8.3 宏观调控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协调第九章:宏观调控中的数据分析与预测9.1 宏观经济数据的收集与处理9.2 宏观经济分析方法9.3 宏观经济预测与模型建立第十章:宏观调控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宏观调控的影响10.2 科技创新与宏观调控10.3 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策略第十一章:宏观调控中的政策评估与优化11.1 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11.2 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与调整11.3 宏观调控政策的优化与创新第十二章:宏观调控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12.1 政府、企业与市场的关系12.2 宏观调控政策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12.3 协调宏观调控与利益相关者的策略第十三章:宏观调控中的法律与制度建设13.1 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13.2 宏观调控政策执行的法治保障13.3 完善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重要性第十四章:宏观调控中的危机管理与应对14.1 宏观调控面临的危机类型及影响14.2 宏观调控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14.3 案例分析:宏观调控危机应对的成功经验第十五章:宏观调控的教育与人才培养15.1 宏观调控教育的重要性15.2 宏观调控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15.3 宏观调控教育的未来发展至此,整个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教案编写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第三节国家的宏观调控第一框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任务和手段。

理解: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对国家的大事的关心程度及更好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等问题。

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教学重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及调控手段中的行政手段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举例、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环节。

市场是通过价值规律这支无形的指挥棒来调节资源的配置,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才能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所以我们把价值规律称做“看不见的手”,而市场主要通过价值规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所以我们也把“市场调节”称做“看不见的手”。

但是如果仅仅靠市场来调节资源,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银杏的特殊医疗保健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外商高价从山东省购银杏叶,价格最高时达到每公斤16元。

受此利益的诱惑银杏叶采叶园快速发展。

市场无情,风云突变。

近几年,银杏叶价格直线下滑,降至每公斤3元。

大量的银杏叶因无人收购,无奈地飘落在田野里。

曾一度被农民视为“摇钱树”的银杏叶,如今却变成了“苦菜花”。

请大家想一想: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这个例子说明了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自发的,人们追求自身利益也是自发的,所以可能造成一些不正当竞争和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

如假冒伪劣,走私,非法传销等屡禁不止的问题,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收入差距的拉大;由于生产者和经营者分散经营,对市场供求关系不能完整把握,也不能控制,所以生产经营带有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如资本主义初期自由竞争阶段,无政府状态下的自由竞争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也是这样,盲目的竞争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前面两种缺点,也造成市场调节的滞后,由于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当价格发生变化后人们才做出反映,其实已经晚了。

(让学生围绕以上银杏叶的例子说明市场调节的缺陷:)在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作用下,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人们在不知道当时全省银杏树的产量是多少,市场容量有多少,也不知道全省新种了多少银杏树,几年以后的产量又是多少,市场容量将是多少,只知道盲目的种植,当银杏的价值由16元跌到3元后,才知道种晚了。

这种分散经营和信息传递的滞后,使农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结论: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服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这就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要求国家宏观调控(板书)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国家的宏观调控(板书)1、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多媒介体演示)国家(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的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

2、主要目标(多媒体演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因为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治理通货膨胀,由于供给少,需求多。

根本要大力发展生产,再就是减少货币流通次数,通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使货币回笼,在货币政策上实行适当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银根,减少一些大型项目的开支;治理通货紧缩,由于供大于需,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扩大内需。

当前我国通过刺激消费,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来调节。

另外加入世贸后,将进一步扩大出口。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另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在经济总量平衡的基础上,还要求经济内部结构平衡和优化。

如社会总供给包括生产资料的供给和消费资料的供给。

这两部分如比例是5:5,但是社会总需求中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是6:4,那么生产资料就不足,而消费资料就要积压。

所以二者内部也要优化。

“十五”计划的总体思路就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包括地区、城乡和所有制的优化。

这也不是单靠市场就能调节的。

如西部大开发战略。

就是一个“双赢”战略,不仅可以维护经济总量的平衡,而且有利于地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对西部是发展机遇,对东部也可弥补资源的紧缺,更快地发展。

西部集中了全国82‰的水能资源,39‰的煤炭资源,而对力量最渴求的是东部,因为它正在快速地向前奔跑。

所以为了实现双赢,有了西部大开发的四个标志性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西部开发的认识,也可教师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3、宏观调控手段(1)、经济手段(多媒体演示提纲)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A、经济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政策、产业政策等(例子学生举。

)B、经济计划:如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年度计划、西部大开发(刚才我们讲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属于经济政策,通过一些税收、利率、信贷政策倾斜影响人们的利益来开发西部,而不是国家直接投资。

)这个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的“计划”,我们现在的计划不再是以前命令指令式的,而是指导,预测性的。

如“十五”计划,坚持了以市场为导向。

不只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资本主义也有,如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欧洲的尤里卡计划,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

计划对经济有一定的规范和调整,使之沿高速发展。

2)、法律手段(多媒体演示提纲)A、含义: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B、宏观调控手段具法律手段的原因:因为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的一般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我国立法部门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龙永图说过:入世后我们最大的改变是法制环境的变化,在法律上要与国际法接轨,尤其是经济法这一块。

那么当前我们有许多经济法规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它有序健康的运行。

C、法律作用: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3)、行政手段:A、含义: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通过行政机构,哪些是行政机构呢?大到国务院、小到各级政府、工商行政部门、税务局、质量检查部门、统计、审计等部门。

假冒伪劣、地方保护、走私贩私、金融证券黑市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4)、宏观调控手段组成的关系是:A、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宏观调控手段的体系。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2003年全国电荒:电荒——火电建设迅速发展——煤炭需求大增——煤矿承包热兴起。

【思考】:(1)为何会出现“炒煤热”?【生】:由于“电荒”,煤炭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吸引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煤炭行业的分配,出现“炒煤热”现象。

【师】:如何看待“炒煤热”现象?【生】:“炒煤热”说明煤炭资源通过市场调节,可以实现供求平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方面个人赚钱,另一方面国家得利,何乐而不为呢?【生】:“炒煤热”有利于缓解国家用电紧张局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师】:可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无形手),但是市场调节是万能的吗?《关井令下》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生】:体现了市场调节具有弱点和缺陷,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问题严重。

【生】:国家有关部门管理的对,否则资源被破坏严重,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

1、市场的弱点和缺陷:自发性——利益驱动;盲目性——信息不灵;滞后性——事后调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市场调节具有其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要克服市场的这些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形手)。

那么上述材料中国家通过哪些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呢?【生】:行政手段【师】:运用行政手段,关停小煤矿会有什么结果?【生】:导致一些资金和技术的浪费,影响市场作用的发挥。

一些投资者倾家荡产,影响社会的稳定。

【师】:行政手段有何特点?【生】:直接、迅速【师】:行政手段如过多使用,会有什么后果?【生】: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甚至产生消极的后果。

【师】:国家应主要运用何种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才有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呢?【生】: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如通过价格政策的调整,让小煤矿与国有大煤矿的煤价同质同价,避免小煤矿的不正当竞争,达到公平竞争的目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生】: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如国家依《安全生产法》加强对小煤矿的安全检查,安全措施不到位不许上马,出了事故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师】:三种手段关系如何?【生】:国家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师】: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让学生明确我国宏观调控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师】:你能举出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例子吗?【生】:抑制通货膨胀、西部大开发、东北大开发、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等【总结】:结合上述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既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二者可形象地概括为“有形手,无形手,手拉手,向前走”,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育人价值实践】宏观调控距离学生的认知范围太远,所以在讲解过程中,必须注意将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以事例的形式先让学生有所认识。

然后再总结归纳。

也可以借机培养学生对宏观经济的认识和逻辑思维。

本课由于素材选取学生较感兴趣,效果不错,可惜不够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