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审计内容与方法
审计项目在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方面的经验做法
审计项目在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方面的经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统筹实施审计项目:坚持审计全覆盖,科学编制审计项目年度计划,加强项目计划管理,增强审计项目安排的整体性。
例如,通过制定整体化的审计工作方案,灵活启动“一拖N”审计模式,对重点建设项目征收补偿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
2. 科学调配审计资源:在实施审计项目时,科学调配审计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共享和线索移送办理,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
3. 靶向发力审计重点:关注重大征收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重点领域,通过核阅征收项目档案、资金支付、财务账单等相关资料,实现“重点核查”。
4. 创新审计技术方法: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技术方法,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5. 加强与其他审计项目的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项目之间存在联系,应注重与其他审计项目的结合。
例如,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以及与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效益审计等其他审计项目的结合。
6. 充分利用审计结果:通过充分利用和落实财务收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审计结果,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总之,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审计需求。
审计工作方法创新
审计工作方法创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职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传统审计工作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往往依赖于大量的手工操作和抽样检查,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人为失误。
在处理大量数据和文件时,审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抽样检查存在风险。
由于抽样的样本量有限,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的重要事项,从而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
再者,传统方法在应对复杂的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企业业务的多元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传统审计方法难以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二、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的必要性为了克服传统审计工作方法的局限性,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创新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能够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更全面、准确地发现问题,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
另一方面,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不断变化,审计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
此外,创新有助于提升审计的职业形象和公信力。
采用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能够增强公众对审计工作的信任和认可。
三、创新审计工作方法的途径(一)运用大数据审计技术大数据时代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收集、整合和分析企业内外部的海量数据,包括财务数据、业务数据、市场数据等。
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和数据分析模型,能够实现全样本审计,发现传统抽样审计难以察觉的规律和问题。
同时,大数据分析还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重点和范围。
审计人员在审计前,先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的高低来分配审计资源。
审计中的研发投入与创新审计
审计中的研发投入与创新审计审计是一种对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确认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准确,并评估企业的风险情况。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日益重视创新,审计人员也需要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
研发投入是企业为实现创新所投入的资源。
通常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设备的购置、科研项目的开展等。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确认研发投入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并评估其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影响。
创新审计是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估。
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
审计人员需要了解企业的创新战略、创新资源的配置以及创新绩效的评估。
他们需要评估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否足够强大,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创新优势。
为了准确审计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审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文件审查:审计人员可以审查企业的研发投入报告、研发项目计划书等文件,以了解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和创新活动的进展。
他们可以核实这些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
2.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和研发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的有效性和成果。
例如,他们可以分析企业的研发费用与研发产出之间的关系,评估企业的研发投入的回报率。
3.访谈和调查:审计人员可以与企业的管理层、研发人员和市场部门进行访谈和调查,了解企业的研发战略和创新管理。
他们可以通过与企业员工的交流,获取更直观的信息,并确认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的合规性。
在进行研发投入和创新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充分:审计人员需要了解研发和创新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他们还需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创新战略,以便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活动。
2.充分沟通:审计人员需要与企业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保持充分的沟通,获取准确的信息。
他们应该解释审计的目的和流程,并与企业共同制定审计计划和时间表。
审计 专题 方式方法创新
审计专题方式方法创新
审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它能够帮助企业监督和管理自己的运营情况,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然而,审计也可能会变得单调乏味,甚至有些过时。
为了让审计更加有效和有趣,我们需要创新审计的方式和方法。
创新审计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例子:
1.使用新的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有很多新的工具和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计。
例如,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异常和潜在的风险,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
2.采用新的方法:审计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创新。
例如,使用“敏捷审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审计,而使用“设计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户需求和体验。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审计可以不仅仅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与企业合作的过程。
例如,与企业合作,建立一个共同的风险管理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风险和问题,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这些问题。
4.专注于价值创造:审计不仅仅是寻找问题和风险,还应该专注于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例如,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一些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和机会,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总之,创新审计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风险和问题,从而使企业更
加健康和成功。
创新审计方法 345
创新审计方法 345
创新审计方法345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采用一些新的、不同于传统的
方法和思路,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具体的345种创新审计方法:
1. 3种审计思维:
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或对立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
系统思维:将审计对象放入其所在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全面、系统地分
析问题。
发散性思维:从一个点出发,多方向、多角度地进行思考。
2. 4种审计方法:
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先评估审计对象的风险,根据风险程度确定审计范围
和重点。
数据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异常和规律。
内部控制审计方法: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确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从而确定审计重点。
专家评审法:在涉及专业领域的问题时,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3. 5种审计技术:
抽样技术:通过抽样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审计,以推断整体的情况。
审阅技术:对书面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审查,寻找线索和证据。
函证技术:通过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核实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观察技术:实地观察审计对象的操作、流程等,获取第一手资料。
分析性程序:通过比较、分析数据,寻找异常和趋势。
以上仅是简单的介绍,具体的方法和技术可能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目的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
审计工作创新具体做法
审计工作创新具体做法引言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和改进组织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审计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审计工作的创新具体做法,旨在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和实用性。
1. 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数据分析技术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创新。
通过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审计人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组织的运营状况,并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分析技术:•数据挖掘:通过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模式、关联和异常,帮助审计人员发现潜在问题。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图形和仪表盘等方式,将复杂的数据呈现出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分析和解释数据。
•预测建模:利用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或趋势,以指导审计工作。
2. 自动化工具的应用自动化工具的应用是审计工作创新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通过使用自动化工具,审计人员可以减少繁琐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自动化工具:•数据采集工具:通过自动从各种数据源中收集数据,减少了手工输入和提取数据的时间和错误。
•流程自动化工具:通过自动执行审计程序和流程,减少了手动操作的风险,并提高了审计的一致性。
•数据分析软件:通过提供丰富的数据分析功能和预置模板,帮助审计人员更轻松地进行数据分析。
3. 远程审计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审计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创新。
远程审计技术允许审计人员在不同地点进行审计工作,大大提高了审计的灵活性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远程审计技术:•远程访问软件:通过使用远程访问软件,审计人员可以在不同地点远程访问组织的系统和数据库,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
•视频会议软件:通过使用视频会议软件,审计人员可以与组织的相关人员进行实时交流和讨论,提高审计工作的协作效率。
•云存储和共享平台:通过使用云存储和共享平台,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地共享和访问审计文件和资料,促进审计工作的协同。
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是啥
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是啥引言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企业,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由于其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和风险特征,高新企业在企业审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针对高新企业的特殊需求,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应运而生。
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的定义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是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审计后,审计师根据审计调查和评估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相关规范,依法制定的专项报告。
这份报告是高新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的文件。
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的内容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审计审计师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指标进行审计,以验证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保证高新企业对政府和市场的合规性,同时也展现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实力和竞争优势。
财务报表审计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还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这是审计报告中的核心内容。
审计师会仔细核对企业的财务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同时,审计师还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研发投入审计研发投入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其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
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会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行审计,包括研发费用的核算是否准确、科研人员的成本是否合理等方面。
通过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审计,可以评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审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在于研发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否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会对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审计,包括专利申请、技术转让、产品推广等指标的评估。
通过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审计,可以评估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盈利能力。
其他重要事项审计除了上述内容,高新企业专项审计报告还可能涉及其他重要事项的审计,比如企业的合规性、知识产权保护、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等。
审计工作方法创新
审计工作方法创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审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履行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创新审计工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审计的需求。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的日益复杂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手工审计、抽样审计等方法存在着审计范围有限、审计风险较高、审计效率低下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审计工作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大数据审计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新审计方法。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业务数据,审计人员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
利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能够快速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和异常情况,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例如,在对一家大型企业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可以获取其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等多个数据源的数据,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以往难以察觉的财务舞弊和经营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方法。
它强调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
在审计前,对被审计单位的内外部环境、经营战略、内部控制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审计计划。
这样可以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在高风险领域,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效率。
比如,对于一家处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审计人员可能会重点关注其市场份额变化、新产品研发投入等方面的风险。
智能化审计工具的应用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审计软件、自动化审计脚本等工具可以实现审计数据的自动采集、整理和分析,大大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可以对审计文档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提高审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的审计报告进行学习,可以自动生成审计意见和建议,为审计人员提供参考。
此外,审计工作方法的创新还体现在审计组织方式和团队协作方面。
采用跨部门、跨专业的审计团队,整合财务、法律、信息技术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审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点_概述及解释说明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点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旨在提供独立、客观的评估和建议,以增强组织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商业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和工作方式已经遇到了一些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内部审计工作,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点的概述、解释说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简要介绍内部审计的定义、目标、重要性和挑战,以便读者对其背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三个创新点:数据分析和科技应用创新、远程审核和虚拟团队合作创新、风险导向和价值增效创新,并解释它们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创新点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点的意义和必要性,并解释这些创新点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对于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和效能的重要作用,同时为未来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以便给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有针对性的论述。
2.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点概述:2.1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目标: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对其运营、控制和治理过程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估,并提供改进建议的一种活动。
它旨在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包括风险管理、内控体系有效性评估以及经济高效性等方面。
2.2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挑战:内部审计在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内部审计可以加强公司治理结构,提升透明度和公信力。
然而,内部审计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与组织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完成工作。
2.3 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的必要性:随着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如何保持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相关性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审计效能研究
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升审计效能研究一、介绍审计是保障公司财务稳健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而审计效能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审计方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审计需求,需要通过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来提升审计效能。
本文将从审计方式和方法的创新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提升审计效能,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传统审计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审计方式方法主要包括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两种,这两种方式在进行审计时,存在一些问题:1.财务审计依赖性强,只是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实和审计,忽视了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审计,导致审计盲点。
2.内部审计重点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生产和管理情况,缺乏对外部市场环境和行业动态的审计,难以全面把握企业的风险和发展方向。
3.审计方法单一,主要使用人工抽样和检查的方式进行审计,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数据审计和风险控制的需要。
4.审计结果分析和报告方式单一,缺乏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深度剖析和预警,对风险控制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以上问题表明传统审计方式方法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创新审计方式和方法来提升审计效能。
三、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的提出1.整合审计资源,建立综合审计模式综合审计模式是指整合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通过审计部门的整合和统一管理,建立综合审计模式。
在综合审计模式下,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核实和审计,还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审计,从而实现对企业全方位的审计。
通过综合审计模式,可以提高审计的全面性和深度,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审计意见。
2.应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驱动审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审计的效率和准确度,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企业的全面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实现数据驱动审计。
在数据驱动审计下,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生产数据和市场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从而发现企业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为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创新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能6篇
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能6篇第1篇示例:创新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和多元的经营环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管理者们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责任。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承担着保障企业利益和发现问题的职责。
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效能,创新工作思路,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创新审计方式,实现内部审计效果最大化传统的审计方式主要依靠手工抽样和依次审计的方式,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利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来辅助审计工作,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建立审计风险评估模型,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计对象,可以使审计工作更加精准和有效。
二、深化内部审计内容,提高审计深度和广度传统审计主要围绕财务和内部控制展开,但是随着企业经营范围和业务形式的不断扩大,传统审计内容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内部审计需要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需要,深化审计内容,拓展审计深度和广度。
除财务审计外,还可以加强绩效审计、合规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内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及时的信息支持。
三、强化内部审计团队建设,培养核心审计人才内部审计团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力量,团队的专业素质和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企业需要加大对内部审计团队的投入,培养核心审计人才,提高审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机制,激励审计人员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加强内部审计与业务部门沟通,促进内外部协同发展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业务部门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
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特点,还要与业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业务运作情况,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专业和及时的建议。
对于业务部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内部审计人员也应积极予以跟进和解决,促进内外部协同发展,推动企业整体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
机遇与挑战, 分 创 新能力评 价体系在实 际应用 中, 应 综合评判应从最 低层 次开始 。在仅 考
。
析 建 立企 业 自 结合环境 与条 件 的要 求 , 充分 考虑 到 虑两个 因素层次的情 况下,一级模糊
主创 新能 力 评 各种外在 因素变化 的影响 , 具有足够 综合 评判应按 第二层次诸 因素进行 。 价 体 系 的原 则 的灵活性 和可操作性 , 于 中小企业 ④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在 中小企业 自 易
国 小 业 主 新 力; 价 巾企自创能{ 体 : 评
术 或管 理 领 域 创 新能力评 价体系 的建立 , 必须遵 循 能力 的有效方法 。 的突破 , 攻克相 客观经济规 律的要 求 , 系 中各指标 体 应的难关 , 并在 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相 模糊综合评判是应用模糊变换原 此 基 础上 依 靠 互联系 。但 是 , 如果设计 的评价体 系 理 和最大隶属度原则 ,考虑与被评 价 自身 的 能力 推 层次和 指标过多 , 评价 过程就 比较复 事物相 关的各个 因素 ,对其所 作出的 动 创 新 的 后续 杂 , 计算也繁琐 , 不仅评价结果的精确 综 合评 判, 其着眼点是各个相 关因素。 环节 , 从而完成 程度 很难把握 , 而且 不易于企业 进行 应用这一方法对 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能 技术 的商品化 , 操 作。 因此 , 企业 自主 创新评价 体系 力进行评价分析 , 应把握两个方面 : 获 得 相 应 的商 在科学 的前提下 , 其结构应尽量简明, 业 利润 , 达到预 选 取符合评 价内容要求 的指标 , 以减 型 期 目标 的 创 新 少评价过程 的工作量 , 提高工作效率。 中小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 ( 1 )建立多 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模
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及原则是什么
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及原则是什么一、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1.文书审计方法:通过审查企业的财务会计文书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业绩、成本与效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审核和评价,以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2.现场核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和检查,对企业的流程、操作规范、信息系统等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和弱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3.访谈方法:与企业的管理层、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了解企业管理相关信息,对企业的策略、目标、政策、规章制度、流程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4.数据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和风险点,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对比分析方法:将企业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是否达到行业水平,发现差距并提出改进建议。
6.风险识别方法: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等方法,识别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应独立于被审计对象,不受其他部门的指令和干预,以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全面性原则: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审计,包括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不只是关注部分问题。
4.持续性原则:内部审计应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不断的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保密性原则: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计的企业信息应严守保密,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或机构,保障企业的商业秘密。
6.合规性原则:内部审计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合法、合规的审计工作,不得超越审计职能。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的方法和原则是相辅相成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客观、公正、持续的审计工作,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方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方式创新与实践探索目录1. 研究背景 (3)1.1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定义与发展 (4)1.2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其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意义 (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6)2.1 探讨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方式的创新点 (7)2.2 分析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探索路径 (8)2.3 预期成果与贡献 (10)3. 创新框架与思路 (11)3.1 目标与原则的确立 (12)3.2 创新方向的具体阐述 (13)4. 具体审计方式及实施要点 (14)4.1 结合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 (16)4.1.1 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6)4.1.2 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 (18)4.2 数据式审计技术 (19)4.2.1 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 (21)4.2.2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巧 (22)4.3 智能化与自动化审计系统 (23)4.3.1 审计系统的架构设计 (24)4.3.2 智能算法在审计中的集成 (26)5. 创新效果与影响分析 (27)5.1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28)5.2 对审计效率与质量的作用 (30)5.3 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31)6. 实践背景与现状 (31)6.1 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概述 (33)6.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4)7. 典型案例分析 (35)7.1 创新审计方式的成功案例 (36)7.1.1 案例背景与过程描述 (37)7.1.2 采取的创新措施及成效 (39)7.2 改进与优化建议的提出 (40)8. 实践策略与经验总结 (41)8.1 组织架构与人员配置优化 (42)8.2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策略 (44)8.3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途径 (45)9.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46)9.1 技术融合与创新发展方向 (47)9.2 政策环境与制度保障需求 (48)10. 研究结论 (49)10.1 创新成果的总结 (50)10.2 存在问题的分析 (51)11. 对策与建议 (52)11.1 企业层面的改进措施 (54)11.2 政策与制度的改进建议 (55)11.3 行业或领域的未来发展倡议 (56)12. 研究限制与未来展望 (57)12.1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 (58)12.2 未来研究方向的设想 (59)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混合所有制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浅谈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浅谈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对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浅谈,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1. 面向风险的审计在新时代,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多样,不仅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还包括信息安全风险、供应链风险等。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转变思路,从关注过程和程序的合规性转向关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企业的关键风险点,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数据驱动的审计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可以更多地依托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挖掘企业内部的问题点和潜在风险,提高审计的精准度和效率。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灵活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从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提供支持。
3. 系统化、持续化的审计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建立起一套系统化、持续化的审计模式,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次性的点检。
这就需要审计团队和企业管理层一起共同打造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升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运营效率。
二、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1. 落实风险导向在审计工作中,应当以风险为导向,将审计资源集中用于关键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点。
首先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确定审计的重点和方向;其次要灵活调整审计计划,保证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审计效益。
2. 加强内部协同新时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线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与协同。
审计人员需要积极沟通、协调各方资源,获取关键信息、了解真实情况,同时主动分享审计成果,提供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的建议,提高审计成果的落地和实施效果。
创新审计方式方法
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创新审计是为了保证创新过程的可持续性,确认组织是否达到了创新目标,减少风险并管理知识产权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审计的整体流程,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一、创新审计的整体流程1. 创新审计前准备在进行创新审计之前,需要准备相关的文件和资料,这包括组织的创新目标、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复杂问题、创新过程中涉及的各方,以及组织知识产权情况等。
需要对审计的范围、时间、人员安排等进行明确。
2. 创新审计计划编制在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编制创新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方法、时间表和人员安排等,确保审核的全面、详实、连续、一致性和有效性,最终保证创新过程的可持续性。
3. 创新审计实施在审计计划编制完成后,就可以正式开始创新审计了。
审计员需要按照计划和方法开展审计工作,对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产出、工作流程、风险管理等进行审计。
4. 创新审计报告编制确定创新审计的结果后,需要编制审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审计结论、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及可能的后果等。
还需要对创新过程进行总体评价,确定是否达到了创新目标,并对产生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价和管理。
二、创新审计环节详细描述1. 创新审计前准备在创新审计前准备环节,需要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文件和资料,同时也需要进行会前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审计范围和时间、确定审计人员,以及制定审计目标等。
在此过程中,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审计范围:明确审计范围的划分,确定要审计的创新主体、创新目标、创新过程和创新管理。
(2)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目标是什么,比如确定创新过程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范等。
(3)审计流程:确定审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活动和工作方法,明确每个审计员的责任和任务。
(4)审计标准:确定创新审计的标准,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创新审计计划编制创新审计计划编制是整个创新审计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将确定审计的具体内容和进行顺序、确认审计人员的人员选择,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审计工作中的创新思维与方法
审计工作中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审计作为一种核心的企业治理工具,已经成为保障财务透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需求和风险挑战。
因此,审计工作必须借助创新思维和方法来提升效果与质量。
本文将探讨在审计工作中如何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
一、批判性思维审计工作需要审计师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够客观分析问题、独立思考并形成有根据的判断的能力。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必须能够研究复杂的商业运作模式、财务数据和内部控制,进一步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和漏洞。
通过批判性思维,审计师可以避免盲目附和,并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
二、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审计师可以通过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庞大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挖掘,并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这不仅提高了审计师的审计效率,同时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隐藏的异常和风险,提升审计质量。
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审计师应该学会并善于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
三、远程审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审计成为了一种应对审计难题的重要方法。
远程审计通过利用移动设备、远程办公工具和云计算技术等,使审计师可以脱离传统的办公环境,随时随地开展审计工作。
这不仅增加了审计的灵活性和效率,还降低了成本和对环境的依赖。
在远程审计中,审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风险导向的审计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注重识别和评估企业风险,并针对性地进行审计。
而不再简单地以往的流程导向审计。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特定风险,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来获取更有意义的审计证据。
审计师应该学会将风险导向的审计与传统的流程导向审计相结合,以便在审计过程中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五、持续审计传统的审计方法通常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进行,然而,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风险的逐渐增加,持续审计成为了一种更加实用和有效的审计方法。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的想法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的想法随着建筑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管理挑战和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创新已成必然。
内部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扮演着监督、评价和改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效能的重要角色。
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有助于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管理需求,有助于提升审计效率、精准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数据分析和挖掘、审计科技化、风险导向审计、持续审计、整合资源、审计报告可视化等6个方面探讨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
一、数据分析和挖掘数据分析和挖掘对于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提升审计效率和精准性至关重要。
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市场风险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竞争对手等关键信息数据进行挖掘,评估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合同管理分析:通过数据分析技术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合同签约、履约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点,实现合同管理的精细化。
项目成本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其他成本等,以发现成本控制不当、超支等问题,为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客商评估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供应商履约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供货数量、供货质量、货物价格、付款条件、交货时间等方面的数据挖掘,以发现潜在的供应商风险。
工程进度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项目的进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工程延误的原因,并评估延误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质量管理分析:对施工项目中的质量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质量问题的分布规律、原因及趋势,为质量管理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风险识别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施工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挖掘,识别出可能影响项目进展和成本控制的风险,提供数据支持和预警提示。
报告数据支持: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为审计报告、存在问题、风险提示等审计关键点提供数据支持,增强报告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以上8个方面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好地把握施工企业内部情况,从而对审计对象关键领域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创新审计的基本内涵分析
心技术。( )研发基础条件较强 。( )具有行业带 动性和 自 2 3 主品牌。 ( )具有较 强 的市场拓展 能力和 良好 的财 务状 况。 4 ( )具有创新发展 战略 和文化 。( )企业 有优秀 的技术 领军 5 6 人 物与 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 可见政 府确定的创新型试 点企业 主要是在 技术创新 、管 理创新 、制 度创新三 个方面成 效突 出的企业 ,其核 心是技术 创新 。从创新 型企业应 具备 的五个基本 条件看 ,创 新型企业 的外在表现特征是 有 自主产 权的技术 、自主 品牌 、较强的研 发资源配置 ( 人员 、资 金 ) 、较 高 的管 理水 平 、创 新 的管理
由于政府和企业代 表 了不同 的利 益主体 ,分别 扮演 了委 托人和受 托人的角色 ,两者存 在着信 息不对称 。政 府为 了 了 解这些扶持政 策所 产生的成 效,就需要对 受托人履 行 的受托 责任情况进行评 审 ,总结试点 企业创新 发展 的经 验 ,进 而 明 确支持企业 自主创新 的政策导 向 ,引导广 大企业走依 靠 自主 创新发 展 的道路 。在 国家 三 部委 实 施 试 点 工 作 的 两 年 后 , 20 0 8年 6月国家科技部 发布 了 《 于开展创新型 企业评价 工 关 作 的通知》,决定 在企业 自我评 估 的基础 上 由地方 或 部门 和 联合工作组进行评审。 2 O世纪 9 o年代前后 ,国外 已将 审计概 念 引入 到企 业创 新活动的评 估中 ,并利用 审计 的原理和方 法对企 业的创 新绩 效和创新过 程进行 审查和评价 。而 目前我 国 尚没有 公认 或权 威性 的创新 审计 准则 ,因此如何对创 新型 企业进行 审计是 我 们需要探讨 的论题 。文章 首先分 析创 新 型企业 的基 本 特 征 , 然后通过创新审 计与 财务 审计 的 比较 阐述 创新 审计 的内涵 , 最后探讨如何合理确定创新审计的 内容。
国家重点研发审计意见包括
国家重点研发审计意见包括
以下是国家重点研发审计意见常见的内容包括:
1. 拨款使用情况审计:审计机构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拨款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按照批准用途和计划执行。
2. 研发成果与创新能力评估:审计机构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研发成果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检查项目的技术水平、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等情况,以评估项目的效果和价值。
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审计: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科研人员结构和培养等方面,以评估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财务管理和项目执行审计:审计机构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财务管理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项目预算管理、资金使用和绩效评估等方面,确保项目的财务管理和执行符合要求。
5. 资源配置和管理审计:审计机构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包括人力资源、物资采购、设备管理等方面,以评估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6. 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审计:审计机构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情况进行审计,检查项目的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措施是否完备,以及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上述内容是国家重点研发审计常见的意见,具体的审计内容可能会根据具体项目和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审计内容与方法
【摘要】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国家实现全面振兴的基础。
作为政府审计机关,服从服务于国家宏观决策,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免疫系统”功能,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并广泛应用于企业审计、专项审计及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等诸多领域,分析、评价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全国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所取得的成效,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已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中之重。
以此为出发点,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问题切入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提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审计内容与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旨。
本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范围进行了届定,阐述了其基本特征;结合审计实践论证了开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审计的目标、内容与方法;提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审计中要注意的相关问题等。
初探之作,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自主创新核心能力审计内容审计方式
自主创新是当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国家实现全面振兴的基础。
今年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提出再用10年时间实现科技创新整体跨越。
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是非常英明之举。
作为政府审计机关,服从服务于国家宏观决策,以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免疫系统”功能,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并广泛应用于企业审计、专项审计及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等诸多领域,分析、评价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全国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所取得的成效,揭露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已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中之重。
以此为出发点,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问题切入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角度探索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审计内容与方法,抛砖引玉,以期达到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审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升华。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范围届定与特征
关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定义与范畴届定,笔者主要采用了经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
计的切入点,发挥传统的企业审计的优势,促进企业审计的转型升级。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审计的目标。
本文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审计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审计或审计调查,旨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决策依据,从宏观层面上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政策、体制、机制的完善。
(二)开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审计的意义
开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审计,其意义有以下五方面:
1、有利于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这是从宏观层面,从审计机关上下联动,通过对全国或其一区域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联动审计,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从机制上、制度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平台的建设。
从操作层面上对政府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进行剖析,对平台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揭示各个环节在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平台建设中要素配置的合理性与规范性。
3、有利于增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与能力。
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的审计或审计调查,可以及时剖析企业自主创新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及时解决企业家创新精神不足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培育企业创新动力、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4、有利于理顺和解决企业自主创新环节的衔接与协调。
通过审计理顺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政府各部门在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沟通与协调,促进建立全社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5、有利于拓宽审计的视野。
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纳入到审计视野,可以更好在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通过审计实践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审计理论的完善与升华。
三、实践层面对地方自主创新体系情况的剖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提高我国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国有企业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审计实践对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
(一)、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创新是企业应对市场的本能,创新能力不足是表象,本质在于创新动力的缺失。
由于短期行为意识的存在,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同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认识不清,没有意识到科技开发、自主创新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没有深刻认识到,在国际竞争中,谁拥有自主创新优势,谁就拥有未来,谁就能掌握竞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
2.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
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当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表面文章多、形式主义多,开展创新活动,是评奖导向而不是市场导向。
科研项目陷入“立项目一要资金一出成果一搞鉴定一评奖项一调职称一立新项”这样一个闭循环,这个闭循环无法与市场接轨,从而浪费了大量的自主创新资源。
3.自主创新的投入不够。
企业的科技人才和财力保证是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提,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依然比较薄弱,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核心技术的能力,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
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用于技术创新的费用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标准。
4.自主创新基础和能力薄弱。
我国企业创新基础和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就是研发(r&d)经费投入不足。
在政府层面上,国家财政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低,且偏重于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
此外,企业创新基础薄弱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r&d人才相对不足,一方面r&d人才大量集中到高等院校等机构,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导致科技人员流失严重。
5.企业创新机制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其实是科技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但国有企业人才机制仍然比较僵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全社会尚没有形成鼓励、支持企业创新的浓厚氛围,缺乏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文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国有企业自主创新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的有关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的制定部门不同,制定的时期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政策问题的演变情况不同,使得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有重复,有空白,也有相互矛盾,政策信号不一致,政策设计不科学,号召性的多,可操作性较差。
2.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创新能力薄弱。
国有企业改制不到位,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不健全,没有形成有效的集聚人才的激励机制。
同时,运行机制不合理也使技术创新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结合得不紧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没有与市场需求相衔接,使技术创新成果难以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大量创新成果闲置和浪费。
3.与技术创新活动相匹配的现代企业制度尚不完善。
技术创新需要现代企业制度为其提供制度保证。
国有企业改制的不彻底,使企业发展的思路、办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运行轨道上,其结果是难以形成企业内部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和激励机制。
4.技术创新利益分配不明确与技术创新决策主体缺失,导致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首先,国企由于技术创新利益分配不明确导致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技术创新决策主体缺失。
技术创新是出资人的战略选择,但由于国企出资人没有真实到位,致使企业重大技术创新活动找不到真正的决策主体。
5.长期行为倾向不足导致研发投入不足。
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主要在于长期行为倾向不足。
首先,国有产权制度不利于强化长期行为,增加短期投入而产生的长期收益并没有明确的享有者,没有人会鼎力支持长期行为。
其次,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使得管理层有一种不稳定感,而这种不稳定感会严重妨害长期行为。
再次,对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激励制度也存在缺陷。
6.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交易秩序混乱。
在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处于被动地位。
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国有企业资金自我积累能力下降,对技术创新投资的减弱是显而易见的。
(三)、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对策。
1、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1).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
由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政府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2).建立健全法律保护制度。
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品技术实行法律保护,健全专利制度并减少申请专利手续和费用,使创新者在国家的法律保护下,合法地拥有自己创新成果的权利,以取得应有的利益。
(3).搭建产学研平台。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体系的主体,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源;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场所。
产学研联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1).加强主体创新意识。
企业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式,树立危机意识,认识自己就是区域自主创新的主体,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愿望,提高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建立创新激励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