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透视英国家庭教育

透视英国家庭教育

透视英国家庭教育摘要:家庭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领域,对人的各方面品质的形成起着启蒙和孕育式的作用。

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对家庭教育有着很浓厚的情感。

英国特殊的家庭教育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社会精英。

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对我们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字:英国;家庭教育;公民教育【中图分类号】{g5}在英国,家庭是很重要的非正式教育场所。

早期英国的公民教育主要是通过家庭和宗教来渗透,在公民课程成为国家课程之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减反增,家庭教育已经成为英国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英国家庭教育概况在英国,由于长期受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英国的反政治思想十分普遍。

由于英国的公民教育长期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以及英国皇室独特的影响,使得英国的公民教育迟迟未能成为国家课程。

在这种背景下,家庭很自然地承担起了这种责任。

英国的家庭教育经历了一个由特殊向普遍的过程。

早期英国的家庭教育并不像现在一样普遍,家庭教育被视为英国皇室贵族及上层社会子女的一项特殊权利,因为只有这些家庭才有能力聘请家庭教师。

随着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民众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再加上教育事业的发展,受教育者人数越来越多,因此普遍地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就成为可能。

家庭教育由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转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家庭教育的教育者的角色也由家庭教师转变到祖父母、父母身上。

英国教育与技能部门的调查结果表明:许多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都比接受学校教育的同龄人更自信,亲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为密切,同时孩子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各种技能水平与同龄人相差无几,有些甚至超过同龄人。

二、英国家庭教育方式及内容由于每个个体都是特别的,家庭教育针对个体的特殊性而采取适合个体成长的身心发展方式,而并非像学校教育或其他机构的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

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亲子之间的关系能够起到“润雨细无声”的作用,直接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效果。

总体而言,家庭教育的方式及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家庭阅读家庭阅读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

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案例(3篇)

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

西方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念。

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其家庭教育案例,以期对我国家庭教育提供借鉴。

二、美国家庭教育特点1. 独立自主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父母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学会承担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给孩子提供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2. 尊重个性美国家庭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父母会关注孩子的兴趣,支持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3. 激励创新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父母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敢于冒险。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注重实践美国家庭教育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父母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美国家庭教育案例1. 案例一:独立自主小明(化名)是一名美国小学生,他的父母非常注重培养他的独立自主能力。

每天放学后,小明都会自己完成作业,然后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周末,小明会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的老人。

在父母的引导下,小明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成长为一名独立自主的孩子。

2. 案例二:尊重个性小丽(化名)是一名美国初中生,她热爱音乐,尤其擅长钢琴。

父母发现小丽的兴趣后,全力支持她学习钢琴,并鼓励她参加各种音乐比赛。

在父母的关爱下,小丽在音乐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3. 案例三:激励创新小强(化名)是一名美国高中生,他热爱科技创新。

在学校的科技社团中,小强积极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他的父母非常支持他的兴趣爱好,鼓励他参加科技竞赛。

在父母的激励下,小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技人才。

4. 案例四:注重实践小李(化名)是一名美国大学生,他热爱社会实践。

英国幼儿园教育方法

英国幼儿园教育方法

英国幼儿园教育方法英国幼儿园教育方法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国际化人才”,一些幼儿园也以此为包装,请几位外教,用一些高档玩具,挂几面外国国旗,打造“在本土留学”的概念。

会说几句外语就是国际化人才了吗?下面是一位家长在英国感受到的幼儿教育,异国的教育方法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首重人格塑造和自信心的培养英国的幼儿园老师努力创造有利于儿童建立自尊和自信的环境。

上课第一天,老师就要叫出全部学生的名字,以此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

老师还经常鼓励孩子们站到舞台中心表演,介绍自己及自己的家庭、祖国,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我的女儿刚到英国上幼儿园时,我曾想给她起个英文名,但老师马上说,名字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符号,改名会让孩子对新环境产生怀疑。

她让女儿教全班同学读她的名字,帮助她在陌生环境中建立自信。

在英国的幼儿园里,老师会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做好记录,及时对学生好的表现作出表扬,并鼓励学生突破性格局限。

老师从不在孩子间作横向比较,而是将孩子与他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以体现孩子的点滴进步。

启示: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孩子塑造自身特点。

中国老师和家长总喜欢向孩子灌输伟大理想和崇高志向,英国的老师却只是鼓励孩子发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培养其为此努力的精神。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拓宽孩子的视野英国的幼儿园通常设有室外活动空间,那里有沙坑、游乐设施、花圃、草坪等,每个班级都要打理自己的自留地。

在天气晴朗时,幼儿园会组织孩子们到公园开展活动,享受明媚阳光,亲近大自然。

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幼教中心的老师还在班上孵小鸡,让孩子们了解鸡蛋是如何变成小鸡的。

幼儿园还养了一只兔子,孩子们轮流和老师一起照顾它。

幼儿园还不定时组织孩子们到附近的图书馆借阅图书、观看展览,请消防队、警察局、交通局等单位到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知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和对社会生活的兴趣。

英国幼儿园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除知识课外,每周都安排有绘画、音乐、电脑游戏、做饭、手工等课程。

不同国家家庭教育的特征

不同国家家庭教育的特征

不同国家家庭教育的特征01-14A美国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民主、开放为特征曲,父母是教育的承担者。

美国不象英国那样注重传统教育和家长制作风但十分讲究礼节。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宗教为基础酌,乐于助人和为公众服务将受到奖励,同时教育孩子从小就应对身心残缺者给予同情和帮助,并广泛提倡要爱护/J、动物。

B英国被称为“城塞”的英国其家庭与家庭之间有警密切的交往。

人所皆知,英国人习愤每渔星期六下午进行相互间的家庭访问。

英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家长制,井强调与近邻国家和社会的友好关系。

他们信奉宗教,提倡服务于社会和道纪守法的精神,而这种招神正是在和腔的家庭中自然培植起来的。

C西德西德的家庭教育主要由母亲承担。

德国母亲的重任是在这三方面作出努力:孩子(K5nd)、教会(K5feke)和烹调(Kohe),即所谓的三K义务,这是驰名于世界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德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于是出现了许多“挂钥匙孩子”这一现实问题。

近年来,政府开始对这个问题加以宜视,突出地表现在施行了新的住宅政策,以提供给公民宽杨舒适的住宅来为家庭生活创造良好的环6,从而为发掘更大的教育潜力而不断作出努力。

D法国法国的教育法令规色家庭作为一个施于儿童正规教育的场所是与学校相并行队法国的家庭生活中充分体现了推祟智慧,遵循合理思想的这一法国民族精神。

他们重视儿童对语言的正确使用,约有20%的两岁的儿童在“母亲学校”学习。

虽然在家庭中常使用“反对理性”这一用汛但法国并不否定理性教育。

与英国一样,法国家庭教育除了提倡培养清、守积序、礼貌诗人的习惯以外,还十分重视审美情操的培育。

苏联的家庭教育其最大特征是重视为儿童树立楷模——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奋斗的模范父母的形象。

主张要让儿童体会什么是集体感,什么是羞耻感和荣誉感以及什么是劳动的喜悦。

集体感的培养主要是建立在家庭成员的团结和统一的基础上,然后使这种感俏逐渐义升为对故乡和祖国的爱。

而羞耻感的培育是以自尊心为基础的。

国外家庭教育研究现状

国外家庭教育研究现状

国外家庭教育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探索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家庭教育的研究虽然开始得到关注,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而在国外,家庭教育的研究领域则已经相当成熟,许多成果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作为西方国家中家庭教育最普遍的国家之一,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家庭教育研究体系。

美国家庭教育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教育心理和教育社会学。

教育心理主要关注家庭教育对儿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而教育社会学则更着重于家庭教育与社会背景、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在欧洲国家,家庭教育同样受到重视。

英国近年来更是把家庭教育列为“国家战略”,致力于落实家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培训服务。

而在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家庭教育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学者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了种种有价值的经验和策略,如家庭教育和社会学习、家庭教育和情感交流、家庭教育与性别意识等等。

除此之外,亚洲国家对家庭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家庭教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影响,但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例如,日本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更加注重父母的儿童教育意识,而在韩国,则更关注家庭教育与韩国传统文化素养的融合问题。

总的来说,国外各国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既有各国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寻找到我们自己家庭教育的优势和短板。

同时,在家庭教育探索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根据国内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策略,为孩子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更好地发挥天赋和潜力。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论文】

中西方家庭教育对比研究一、西方各国家庭教育的特点(一)节约自强的美国家庭教育许多美国的父母在孩子十八岁以后将会不再负担其生活费,他们会注重如何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何才能够尽快使孩子获得自食其力的本领。

这些美国家庭教育观点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市场经济的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什么是有偿工作,以便于将来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氛围,那里的孩子们也随之崇尚自己挣自己花。

而美国社会相对宽厚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令父母们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安全感,他们不需要过于向孩子施加奋斗的压力,而是让他们能随着自己的天性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

长大成为独立的个人是美国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们会鼓舞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

根据调查,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拿零用钱的,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获得零用钱,大约68%的受访青少年学生以打零工赚取零用钱。

[3]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这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大富翁,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十分紧巴巴。

他家账本扉页上记录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

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记清每一分花销的来龙去脉,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者,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则更少。

洛克菲勒解释说,“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这句蕴含着他人生经验的话,就像他的财富,引发人们的思考。

(二)磨练吃苦的英国家庭教育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语又是全世界使用频率极高的语言,总的来说,英国人性格恪守传统,他们的象征动物是约翰牛,即严谨而且爱独居,为了自己获得独立自由而愿意吃苦耐劳来换取理想生活。

英国的青少年,从小就体验送报、打工等劳动的辛苦,这本身就是磨炼吃苦精神的绝佳途径。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撒娇,赖床时要父母三请四催说尽好话,英国的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英国学校德育综述

英国学校德育综述

英国学校德育综述
近几十年来,英国学校德育有相当大的进步,它们不仅特色鲜明,而且日益重视人们的道德教育。

英国学校德育的理念和内容也比过去更为成熟和全面。

本文将从学校的每日德育活动、德育课程、家庭教育和社会活动几个方面来综述英国学校德育的发展状况。

一是每日德育活动。

英国学校每天都有德育活动,包括宗教课程、志愿者活动、校园礼仪、道德实践等。

有些学校还会举办定期的课外沟通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会公益活动,提升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德育课程。

英国学校从基础阶段就开设了德育课程,尤其是从小学开始,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多使用德育课本,教育学生有礼貌、关心他人、友爱、尊重等人生道德准则。

三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影响英国学校德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长们努力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做仁义之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增强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真正融入学校的德育体系。

最后是社会活动。

英国学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发展中发挥自身的作用。

学校和社会机构经常制定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环保、艺术等活动,形成良性的社会循环,实现学校德育的成效。

从上面可以看出,英国学校德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从理念、内容到活动、实践,都在取得新的成绩,为未来的道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英国学校能够持续发挥德育作用,不断完善德育体系,让更多孩
子得到人文素质的培养,实现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可以总结出英国学校德育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全面、统一的德育理念;二是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这两个特点是英国学校德育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支柱。

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英国父母教育孩子跟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样,区别也很大。

你想知道英国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吗?请看下文。

英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道德不靠教导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

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我们小时候背毛泽东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

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

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

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

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家庭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家庭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家庭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做法和传统。

家庭教育的国际比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他国家的教育文化,还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目标、方法和挑战三个方面进行国际比较,并探讨如何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提升我国家庭教育水平。

一、家庭教育目标的国际比较不同国家对于家庭教育的目标有着不同的强调。

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和英国,个人能力培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些国家,父母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相比之下,亚洲国家,如中国和日本,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在这些国家,父母往往会给孩子施加较大的学习压力,以期望他们取得更好的学术成绩。

二、家庭教育方法的国际比较不同国家在家庭教育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北欧国家,如瑞典和丹麦,家庭教育强调的是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

父母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在决策中给与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与此不同,东亚国家,如韩国和中国台湾,更加重视孩子的纪律和服从性。

在这些国家,家长通常会强调孩子对于长辈的尊敬和遵循家规。

三、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虽然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存在不同的特点,但也面临一些共同的挑战。

首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减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因此受到影响。

其次,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家庭教育受到了来自外部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如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消费至上观念。

最后,经济的压力和工作的忙碌使得父母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

四、借鉴国际经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针对上述挑战,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来提升我国家庭教育水平。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北欧国家的家庭教育理念,注重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自主性。

其次,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父母参与教育的经验,提高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日本的教育模式,注重家庭纪律和孩子对长辈的尊敬,加强家庭教育的规范性。

英国家庭教育中的制度

英国家庭教育中的制度

是制度而不是管制英国家庭教育的制度化是非常深入的。

英国人从孩子出生起就会建立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有着一致而重复的章程。

比如婴幼儿睡前章程包括洗澡、刷牙、讲故事、自主入睡等。

当孩子长大一些,有关孩子的行为教育,比如,就吃饭这件事,就有严格的主餐与零食时间,饮食控制等,保证孩子饮食的健康,如果孩子闹情绪没有好好吃饭,只能挨饿等到下一顿。

家长还会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例如贴画勋章累计奖励法和设立淘气角的惩罚方法等。

有些家庭在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还会加入礼仪教育,例如吃饭礼仪,待人接物的礼仪,保护环境的责任等。

种种家庭教育制度都具有约束力、系统性、规律性、重复性和一致性。

英国家庭教育制度不但体现在实施率高,而且也反映在方法上的统一。

生活作息的规律性不用说了,即使是行为教育选用的奖惩方法,幼儿园、学校及家庭都具有一致性。

有些制度的实施,幼儿园、学校及家庭俨然是一个整体。

制度一旦建立,就是制度在管孩子,家长只负责督促与实施。

孩子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制度中,摸清规律,建立了是非观,懂得了自我管理。

我的两个儿子奥利和查理不到2岁的时候,每次洗完澡就会唱刷牙歌,意思是该刷牙了。

相反,单纯的管制则是家长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情绪督促孩子,怎么又吃甜食了?怎么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吃饭前怎么不洗手?真贪玩,怎么还不去做作业?想到了就说说,管不过来时就随孩子去。

这样的管制有一定的随意性,父母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想法强加于孩子。

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家长在一定时期根据家庭与孩子的成长情况花功夫学习制定,制度一旦制定就要严格实施。

特别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顺利时,家长要做到坚守底线。

而且,家庭教育是需要权威的,如果大家各执己见,各有各的制度,就等于没有制度,到头来孩子得到的也只能是“管制”。

[英国]大卫吉娜英国家庭教育中的制度32父母孩子2017.1、2父母孩子2017.1、2制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研究表明,婴幼儿非常喜欢重复的作息时间表,因为规律性、重复性与一致性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法。

英国教育理念

英国教育理念

英国教育理念英国教育理念和中国有些不同。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英国教育理念和中国有些不同。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不淡泊输赢,但更要享受过程老师并不是教学生去学老庄的超脱,淡泊输赢结果;相反,英国学校里,“输赢”二字总被挂在嘴上,因为各种比赛名目繁多,充满学生的学校生活,但正因为比赛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领略到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你会赢,但不会每次都是你赢,每个人都有赢的时候,也有输的时候,要紧的是享受参与的过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少移居英国的中国移民感触最深的是,英国人对人生的选择往往是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使这事儿不合潮流,也不时髦。

不要妨碍别人英国的社会道德教育,还有一点令人印象至深,那就是从小教育小孩子要学会照顾自己,同时注意不要妨碍他人。

这其实就是公德与私德的分水岭,也有人称为“对陌生人的道德要求”。

英国小学很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个人清洁卫生、学习用具收拾整齐等都在道德教育范围之内。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西方其实有很相似但也许更为积极的说法: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照这样对待别人。

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到处渗透这一思维方式。

就拿交规来说,为什么可见度良好时不能打开车尾雾灯?别人超车时为什么要把远光灯改成近光灯?开车时如果考虑别人的处境,考虑可能会给别的道路使用者带来的危险,也就意味着考虑自己行车的安全。

一部英国交规,处处体现着这个并没有明说的道理。

国外教育孩子理念

国外教育孩子理念

国外教育孩子理念国外教育孩子的理念如果您不想让孩子整天沉迷于手机、ipad游戏,就为孩子换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吧。

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希望对你有帮助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家长干脆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

比如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

美国:"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

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加拿大:"让孩子学会玩。

"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让孩子能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意志力等,其经验值得借鉴。

外国对于孩子早期教育的观念1、英国社区儿童中心免费提供多样服务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加入各个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妈妈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如果3岁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儿园,就要自己付费,一个月大约1000多英镑。

2、法国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

而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和激发课程。

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在英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在英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在英国,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是如何处理的?一、家庭对于英国学生教育的重要性英国的文化中尊重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家庭对于英国学生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系统,家长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塑造学生的性格和价值观。

1.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例如,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2.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家庭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家长可以传授学生正面积极的态度,让孩子学会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做一个勇敢的人。

二、英国学校与家庭的协作关系英国的学校十分注重家校合作,希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

1. 学校将家长视为重要的庇护人英国的学校将孩子的家长视为一个重要的庇护人。

学校在学习之外,也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包括学生对于学校、社会、以及自己的认识。

学校会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家长,供家长以后参考。

2. 学校和家长共同解决问题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应着眼于解决学生问题。

学校会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异同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例如,都希望孩子可以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能力的人。

然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是不同的。

1. 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同的,因此,教育方式也相应地是不同的。

由于家庭的不同,每个孩子的性格、思想、习惯等都各不相同。

2. 学校教育是统一标准的,学生需要在同一标准下接受相同的教育。

不同的学校之间的教育标准也是相似,以保证最终达成统一教育目的。

总结:在英国,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教育可以为学生的性格和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英国家庭教育

英国家庭教育

英国家庭教育本文旨在探讨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观察,本文发现英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和自主性,同时也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

这些特点有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孩子的性格、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英国家庭教育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其他国家的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二、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1、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英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从小就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

家长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整理房间、洗碗等,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同时,家长也会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英国家庭教育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家长会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同时,学校也会邀请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目标,以实现家庭与学校的有效合作。

3、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英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和团体活动。

家长会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志愿者服务、运动俱乐部等,以拓展孩子的社交圈子,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英国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1、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英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英国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发展的能力英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能力。

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以及各种社交活动和团体活动的参与,英国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英国的家庭教育独具特色,相信能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一起来看看英国家庭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吧。

英国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老人不是孩子的保姆英国老人更主张年轻的父母必须自己带孩子。

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结婚之后,一般都要辞去工作,在家做全职母亲,直到孩子都长大(超过12岁)才重新工作。

老人退休后,为何不帮儿女带孩子呢?首先老人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其次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再者老人不要剥夺孩子的母爱,让他/她有更多时间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世间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母爱和父爱。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老人总是认为退休后没事干,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争着带孩子,结果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过段时间再去看孩子老人不与孙儿孙女在一起是不是就不爱他们,不关心他们。

非也。

虽然老人与孙儿孙女不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有时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日或孩子生日就寄/送礼物给他们,路近的过些日子就去看望他们。

作为Grandpa/ma,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其实过段时间见次面,孩子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让他/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出现一些惊喜。

可中国的老人喜欢与孩子整天泡在一起,认为是天伦之乐。

安排时间带孩子看风景安排适当的时间领孩子到外面看看。

一般是在周末或节假日,有时开车带孩子一起去山地,看山川河流、茂密树林和飞禽走兽;有时开车去海岛,看汪洋大海、汹涌波涛和热闹海港。

这种方式既加深了老人与孩子的感情,又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看见什么都想知道,于是他/她问什么,老人就答什么,并且启发诱导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可中国老人认为孩子小,关在家里最安全。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为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孩子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没有老人的依赖指望,孩子就得迫使自己记住大人的做法,训练自己面对的问题,所以一般孩子长大后独立处事能力比较强。

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英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英国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教育形式,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有自主选择权
家长在英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孩子是否接受学校教育,也可以选择自己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这种选择权主要体现在法律上,英国法律规定家长有义务确保孩子接受教育,但并未规定孩子必须在学校接受教育。

二、家庭教育受到法律保护
英国的家庭教育受到法律保护,家长可以通过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通知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在此之后,教育部门会对家庭进行审核,确保孩子能够接受有效的教育。

此外,家庭教育也需要与学校教育一样接受监管。

三、教学内容多样化
由于家庭教育的灵活性,教学内容可以多样化,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孩子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同时,家长也可以选择教
授一些学校教育中不包含的内容,如宗教、哲学等。

四、教育方式多元化
由于家庭教育的灵活性,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如自主学习、网课学习、组团学习等。

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英国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教育形式,家长具有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同时,这种教育形式需要家长认真对待,确保孩子能够接受有效的教育。

中英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

中英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

中国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自明的,不少家长从孩子刚上小学就开始大费周章,想尽办法找尽人脉让孩子进入到口碑高的小学;考高中时愿意出一大笔择校费让孩子进入市重点、省重点,而到了高二高三时,还有很多家长宁愿将工作辞掉,在学校附近租房直接陪读,直到高考结束。

除了学校的学业,不少孩子从小都是在补习班度过的周末和各种节假日,各种兴趣班也排的满满当当。

相比之下,英国的家长远远没有这么多的安排。

无论是补习班还是兴趣班,都没有在中国那么盛行;而家长为了孩子一个考试而把自己工作辞掉的事情更是鲜有。

有孩子高中毕业后学手艺或技术直接工作,这在中国家长看来是”下下选“,在英国却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这些现象却并不能说明,中国家长比英国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相反,英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在一些方面更加多元化、长远化。

英国家长只要能够负担就会送孩子进私立学校,而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还有例如生活技能、启发教育、挫折教育、甚至两性教育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英国的孩子来说,A-Level(英国高考)结束后,人生才刚刚开始。

是非和独立性教育在英国的家庭中,家长往往会选择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较为严厉的行为管束。

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不仅明白什么是错什么是对,更明白他们是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的,幼稚和弱小不能作为任意妄为的借口。

这样可以帮助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公共汽车上,英国人主动给老人和女士让座是出于爱护和绅士的态度,而不主张给孩子让座,是出于对孩子的独立人格的尊重。

只要有条件,孩子从小就会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

家长不会对他们的饮食起居过度照顾,不让孩子吃得过饱、穿得过暖。

学生们经常组团进行登山、野炊等夏令营活动,都是没有家长照顾的独立活动。

英国家长还会特别注重教育孩子学会忍耐。

这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看到的更加长远,不只是学校的考试,还有将来到的成人社会,那里有太多需要忍耐、克制、不如人意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英国家庭这个概念很笼统,没有谁能把他解释得很大众化。

因为不同的地方的人强调他们自己语言的不同。

斯哥特的粗喉音,威尔士深沉的辅音,快而难的伦敦腔。

社会阶层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

上层社会(即使数量很少)有他们自己的社会能干活方式。

中产阶级(包括商人,专职人员等)的生活方式和上层社会有所不同,工薪阶级(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和无技术工人)也是。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英国社会是建立在家庭生活基础上的。

家庭是又父亲母亲孩子组成,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自己的经济收入,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

因此婚姻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立的家庭的开始。

1`,婚姻英国规定16岁以下的儿童不可以结婚,无论他们的父母是否同意。

在16岁到18岁的孩子想要结婚必须得到父母的同意。

如果在18岁以上得到父母的同意就不是必要事项了。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在18岁以上结婚。

婚姻意味着一种新的独立的的生活的开始,意味着男孩女孩们开始离开自己的父母开始他们自己的生活。

他们彼此很忠诚,这是他们是义务。

男人出去赚钱养家,女人则打理他们的新家。

现如今,妻子工作,丈夫帮助照顾家庭。

他们的亲戚,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不会插手他们的日常琐事,因此他们是自己的主人。

如今,16岁左右的女孩和男朋友交往是很正常的事了。

亲吻和拥抱在年轻人眼中是在正常不过了。

如果他们在一起很长时间并且互相非常了解,女孩将会邀请男孩去自己的家见家长,因为她非常喜欢他。

男孩也会这么做如果男孩认为他们的关系已经趋于稳定。

他们会去见他们的家长传达这一喜讯,希望得到家长的同意,祝贺以及鼓励。

实际上,做出结婚这已决定的是这对年轻情侣,和家长没太大关系。

结婚典礼前男方要送给女方订婚戒指并举行仪式,这种习俗遍及整个英国。

订婚戒指戴在女孩左手的第三个手指上。

乃还给女孩的这个订婚戒指就是一个公共装饰物,意思是告诉其他的男生不要在打这个女孩的主意了。

婚礼会在订婚后的几个月或一两年内举行。

如果在此期间男生或者女生改主意了,女孩通常会把戒指还给男生。

如果再次期间什么也没有发生,戴在左手第三个手指的订婚戒指将会被纯金的婚戒取代。

结婚或定婚戒指是许多民族的传统习俗,英格兰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仪式时,新郎给新娘戴戒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们甚至认为不戴戒指的婚姻是无效的;当神父询问一对新人是否愿意做对方的妻子或丈夫、能否相互尊重、白头偕老后,新郎给新娘的无名指上戴上一枚戒指。

它象征着丈夫对妻子的纯真爱情,同时妻子也表示接受并忠实于这种爱情。

金戒指象征爱情的纯真,银戒指意味情感温柔,英国人同西方各国一样,定婚戒指是金制的而不镶嵌任何宝石,结婚戒指应加装饰物,至于戒指的质量则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定婚、结婚戒指可戴在同一无名指上,也可以由结婚戒指取代定婚戒指。

英国在16世纪时,结婚戒指的内侧经常刻是家族的图案或箴言,诸如"上帝使我成为某某的妻子,"某位主教的妻子的戒指上刻上一只手、一颗心、一顶主教冠和一个骷髅,铭文是:"前三个我赐予你,第四个使我超脱。

"今天戒指上的铭文大多只刻上新郎和新娘名字的开头字母。

英格兰人的婚俗丰富多采,从求婚到度蜜月均按自已的传统方式进行。

在英格兰北部约克市求婚方式颇为奇特,继承了古代民间遗风,女孩子成熟以后,需要出嫁了,便穿上不同颜色的紧身服饰,向男性示意;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意思,恰恰和交通信号灯一致。

绿色的表示:"来吧!我愿意恋爱,大胆地追求吧!"黄色表示:"机遇是有的,如果合我的意还是有成功的机会。

"红色表示:"目前我还不想谈情说爱,不要追求我。

"勇敢的小伙子会根据对方的服色,根据自已的选择去大胆地追求,决不会被扣上行为不端的帽子。

在英国,大多年轻情侣都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无论他们是否有宗教信仰。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纱,手持白色花束。

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

而戴头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

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仅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品的头纱,而且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

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

尔后,发展成为白色头纱,并且尺码日益延长,并遍及欧洲各地。

一旦举行完婚,新郎新娘从教堂里出来的时候,人们要向新人祝贺,这种祝贺不是亲吻、拥抱和握手,而是向他们撒五彩缤纷的纸屑,撒纸屑的习俗起源于撒麦粒。

1491年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携王后到布里斯托尔旅行;旅行途中,被一位面包师的妻子看到,于是她从窗子里向他们撒麦粒,并高呼:"欢迎你们,陛下!祝你们幸福、长寿;"这成为一段佳话,到16世纪时,这一习俗已广为流传,人们向新郎、新娘撒麦粒,有时还染各种颜色,麦粒象征着丰收和生活富裕,同时也祝贺新婚夫妇幸福长寿,子孙满堂。

度蜜月也是英国各地青年结婚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把积蓄下来的钱用于旅游,而结婚后去旅游便称作度蜜月;这原是古代的习俗,在新婚之时一定要饮用一种用蜂蜜特制的饮料,用来象征家庭美满、爱情甜蜜和生活幸福,而这种饮料从结婚开始要喝30天,因此就把新婚第一个月称作蜜月了。

在英国对于结婚纪念日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庆祝并有不同的称谓。

第一年是纸婚,第二年是棉婚,第三年为皮革婚,第四年为毅婚,第五年称木婚,第六年称铁婚,第七年叫铜婚,第八年叫陶器婚,第九年为柳婚,第十年是锡婚,以后是钢婚、绕仁婚、花边婚、象牙婚、水晶婚。

从第十五年以后,每五年各有一个称谓,依次为搪瓷婚、银婚(第二十五年是个大典)、珠婚、珊瑚婚、红宝石婚、蓝宝石婚、金婚(五十年是第二大典)、翡翠婚、钻石婚。

这最后一个是第三大庆典,但很少有人能够庆祝这个庆典。

2,变化在中国也出现了英国的这中变化,不过多解释,提出几点。

1,过去,英国人结婚并保持婚姻。

在英国离婚很困难,需要高额的费用,花费很多时间。

现在的英国人婚姻观发生变化了,他们很多,尤其在20到30之间的英国人,都是同居,其中只有60%的情侣结婚。

2,过去,他们婚后生子,现在40%的孩子属于未婚有子的行列。

3,人们选择晚婚。

现在很多女人不打算在结婚后立刻有孩子,他妈希望能够继续工作。

4,单亲家庭逐年增加。

一日三餐早餐传统的英式早餐有煎培根、香肠和煎土司。

这叫做“ 煎食” 。

但现在多数人都很忙,没办法每天都吃这种丰盛的早餐,所以现在最流行的早餐种类有:一碗玉米片加牛奶;一些优格加新鲜水果或;吐司涂果酱通常在早餐时喝茶、咖啡、或果汁。

英国人仍在周末享用传统的英式早餐。

各个旅馆或饭店,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家庭式旅馆( B & B's ) 皆有供应传统的英式早餐。

午餐英国人中餐很快就解决,不像义大利人。

通常午餐只需三十到四十分钟-许多英国人吃三明治,或许是因为三明治是英国发明的。

通常人们早上在家做好三明治,然后在午餐时间食用-三明治是英国人的便当。

同样受欢迎的午餐为烤马铃薯。

点心在英国相当普遍,特别是巧克力,且特别在早上约十一点和下午约三点。

英国儿童是世界上吃甜食最甚者,这使得英国牙医非常忙碌。

晚餐晚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且通常有两道菜-肉或鱼加蔬菜,之后有甜点(也就是布丁)。

英国小孩都知道在吃布丁前要把肉和蔬菜吃光光。

冷冻熟食在英国相当普遍,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微波炉,且通常英国人(尤其是学生(会买一份冷冻熟食,放进微波炉,边看电视边吃-这叫做吃“ 电视晚餐” 。

外国食物也相当受英国欢迎。

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印式、中式、义式、希腊式、和日式食物-事实上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

晚餐后通常要来上一杯茶(当然要加牛奶!英国的服装书上有的我就不讲了,下面讲讲英国著名的服装品牌。

1. 登喜路(Dunhill)是以男性服饰为主导的国际品牌。

强调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带着浓浓绅士味的登喜路时装的确令人赏心悦目。

从艾尔弗雷德·登喜路一百多年前开设他的第一家汽车配饰产品专卖店开始,到21世纪初所赞助的国际汽车赛事,这种无畏的冒险精神贯穿了登喜路发展历史的全程,并成为登喜路的风格和特点。

这份冒险精神加上对奢华独到的理解造就了登喜路辉煌的今天。

2.Paul Smith于一九七零年于英国Nottingham与当时还是时装系学生的女朋友(现任太太)Pauline Denyer开设了第一间店铺,并于当时开始学习裁剪。

一九七六年Paul于巴黎发表了其首个以Paul Smith命名的系列后,便正式展开其七彩时装之旅。

3.Peter Jensen是一位来自丹麦的设计师,流著斯堪地那维亚酷寒的血液,让jensen’有著相同的酷劲,即便是在龙蛇混杂的伦敦。

Peter Jensen新鲜出炉的作品,风格错综交杂如意识流一般的作品难免使人觉得飘忽莫测,但深究起来,其实应该是设计师思维中美国文化的元素在发生作用。

以夏威夷风格的海滩装束作为开场献礼,再次用应景的题材拉拢人心,诸如棕榈树一类的植物图案在浅色的底子上充分散发迷人的热带风情,加上手编的挂搭配件以及缀满细碎草绳的手提包,就在火奴鲁鲁这个浪漫的岛屿上来一次入乡随俗的尝试吧。

英国人对孩子的教育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

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

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我们小时候背毛泽东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

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

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拉丁文,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

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