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2)

合集下载

2013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精粹试卷二

2013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精粹试卷二

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真题精粹试卷二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西方教育史上,首倡“在做中学”的是( )。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4.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 )。

A.学校校园文化B.学校教师文化C.学校制度文化D.学校物质文化5.“四有、两爱、两精神”是在( )中提出的。

A.《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教育法》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6.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违反了学生的( )。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7.每年9月10日被定为“教师节”始于( )。

A.1985年B.1989年C.1993年D.1995年8.“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A.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根舍因9.有计划、有目的、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是( )。

A.制定课程标准B.制定教学计划C.课程设计D.明确培养目标1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11.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12.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3.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菲尔D.班杜拉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2013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上半年中学教育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上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一、单选题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答案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考点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分值2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夸美纽斯将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斯大林最初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

2,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答案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考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儿童身心发展的每个阶段均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其面临的主要矛盾也不尽相同。

教学要根据相应的阶段性特征采用对应的教学方法,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答案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考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分值2分正确答案A文字解析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生动活泼、充满乐趣的课程。

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答案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考点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分值2分正确答案B文字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具有不同性质和任务的学校为主体而形成的体系,这个体系通过教育行政机构来制定学历与学位相关规范与标准,并且统筹、规划、监督、落实统一的教育政策。

简称学制。

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答案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考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分值2分正确答案C文字解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命题预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孟母三迁”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教育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2.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是在()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A.学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4.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反映了人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A.关键期B.依恋期C.混沌期 D.最近发展期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B.生产发展水平C.政治需要D.产业革命6.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是()。

A.他律B.自律C.内省D.慎独7.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8.瞬时记忆又被称为()。

A.知觉记忆B.工作记忆C.感觉记忆D.声像记忆9.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10.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模式再认策略D.组织策略11.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尊感;当作出负向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或内疚感。

这属于()。

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12.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这种心理现象是()反应。

A.压力B.挫折C.焦虑D.愤怒13.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试卷( — )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试卷( — )答案及解析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终极模拟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他开创性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必须适应人的自然(天性)发展,彰显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思想。

A项正确。

B项:苏格拉底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数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柏拉图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的理解情况。

孟母三迁,即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现在常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环境因素的教育意义,B选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包括: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其中,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库姆斯等人主张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和伊里奇所主张的非学校化观念都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同时,现在所提倡的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题干中“将学和游结合”这种形式表明教育不再是限于学校内,在学校以外进行参观游览也是学习的方式。

游学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的特征。

C项正确。

A项: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教育,到奴隶社会后逐渐出现了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教学机构。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及答案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及答案

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及答案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和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每年春季、秋季各有一次受理资格认定时间。

考试课程及时间非师范毕业生包括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卷三(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我国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以及欧洲的“政教合一”体现了教育的( )。

A.文化功能B.政治功能C.个性发展功能D.教育功能2.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A.教师备课B.课的种类C.学生的学习过程D.教学的阶段性3.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

A.教育B.骑士教育C.教会教育D.城市教育4.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主张“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教育家是( )。

A.斯宾塞B.杜威C.卢梭D.赫尔巴特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B.有了国家C.学校的产生D.创造了文字6.为了让幼儿认识蜻蜓,教师出示了蜻蜓的标本,这采用的是( )教学方法。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7.根据奥苏贝尔对有意义学习的分类,如果儿童听到“鸟”或看到文字的“鸟”,就知道它代表实际的鸟,即使此时并未见到真实的鸟,儿童也能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在大脑中形成关于鸟的形象。

这属于( )。

A.概念学习B.命题学习C.发现学习D.抽象符号学习8.小刚一到数学考试就特别紧张,一发下试卷就手心出汗,甚至胃疼,觉得考不好就证明自己无能,今后一辈子就完了,也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刚的这种表现最有可能是( )。

A.焦虑症状B.恐怖症状C.强迫症状D.抑郁症状9.低年级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忽略了他们,转而表扬那些保持不动的学生,离座率会下降。

这是因为离座的学生受到了( )。

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间隔强化10.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 )。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除了当老师要用到,还能怎么用? 大学期间,相信你身边有很多同学都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然而这些人真打算未来当老师吗?其实未必,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考取教师资格证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一、单选题1.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论著是( )。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选项A,柏拉图的《理想国》,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选项B,《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化民为俗、其必由学”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体现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出自《学记》。

选项C,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在《政治学》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选项D,《大学》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B。

【难度系数】【知识点】教育学-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发展历程2.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称为( )。

A.知觉B.记忆C.注意D.思维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含义。

选项A,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选项B,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

)选项C,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选项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题干中,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作注意,故本题选C。

【难度系数】【知识点】心理学-认知过程-注意-注意的概述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精编

教师资格证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精编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C】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所【答案解析】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 —1952)的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2、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答案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C】。

A、赫尔巴特B、杜威D、洛克【答案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

4、【B】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答案解析】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强调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5、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D】A、场依存型教师资格考试B、发散型C、冲动型D、沉思型6、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D、生活方式【答案解析】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故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

7、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答案解析】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能搞“一刀切”8、【C】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A、直接强化B、外部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9、以下不属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是【C】A、教学认知能力B、教学操作能力C、自我反省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答案解析】教师的自我反省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检讨的过程,不属于教师的能力10、迁移的实质是【A】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B、新旧知识的同化C、新旧知识的顺应D、新旧经验重组【答案解析】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是迁移的实质。

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3下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这体现了教育的()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幼儿阶级B.青少年阶级C.成年阶级D.老年阶级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8.“西邻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跛,一子偻,乃使朴者衣,敏者贾,盲者卜,跛者纺,偻者绩”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三套真题五套模拟及答案解析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三套真题五套模拟及答案解析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模拟题目录1.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2.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3.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4.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一)5.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二)6.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三)7.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四)8.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五)参考答案1.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答案解析2.201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答案解析3.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答案解析4.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一)答案解析5.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二)答案解析6.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三)答案解析7.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四)答案解析8.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模拟题(五)答案解析201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试题(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误、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2.高一(2)班班主任王老师在班主任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来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阶段性B.连续性C.差异性D.顺序性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消除其不良因素。

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A.选择功能B.发展功能C.传递功能D.保护功能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A.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7.在影响教育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A.人口分布B.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D.生产力水平8.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A.学科课程B.拓展性学科课程C.辅助性学科课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9.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已”,荀子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个人修养法12.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富余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QQ交流群:29148244中公教师考试网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汇总一、选择题1.【答案】C.《学记》。

2.【答案】A.经济功能。

3.【答案】D.康德。

4.【答案】B.青少年阶段。

5.【答案】B.长期性。

6.【答案】B.斯宾塞。

7.【答案】A.连带学习。

8.【答案】B.因材施教原则。

9.【答案】D.特朗普制。

10.【答案】B.疏导性原则。

11.【答案】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12.【答案】A.注意分配。

13.【答案】C.外在近景动机。

14.【答案】A.复述策略。

15.【答案】D.形式运算。

16.【答案】D.场依存型。

17.【答案】D.两极性。

18.【答案】C.遵守法规。

19.【答案】A.强化法。

20.【答案】D.强迫症。

21.【答案】B.人际纪律。

二、辨析题22.【答案】该说法错误。

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23.【答案】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24.【答案】该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2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 )。

A. 《普通教育学》B. 《大教学论》C. 《教育过程》D.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2. 如果让六个月大的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

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

这说明( )。

A.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B.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C.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D.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发展的最终结果3.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 素质教育理论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 创新教育理论D. 生活教育理论4. 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

这种学制属于( )。

A. 双轨学制B. 单轨学制C. 中间型学制D. 分支型学制5. 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一特性?( )A. 生产性B. 永恒性C. 相对独立性D. 工具性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A. 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 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 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 初中一年级至高中7. 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显性课程D. 隐性课程8. 王老师在化学课上讲到元素周期表中的“镭”元素时,向同学们介绍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事迹,同学们深受教育。

这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 )A.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发展性原则9. 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口头提问、课堂作业和书面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及时测评与反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个体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10.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凯洛夫11.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

A.弦琴学校B.鸿都门学C.国子监D.航海学校12.在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13.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礼记》C.《史记》D.《左传》14.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

201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目录一、单项选择题 (1)二、辨析题 (5)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合计40分) (7)三、材料分析题 (10)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答案】B。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7.【答案】A。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8.【答案】B。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

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9.【答案】D。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10.【答案】B。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模拟试卷二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模拟试卷二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模拟试卷二[单选题]1.学校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江南博哥)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B.是否有活动场地C.是否有具体活动内容D.是否有活动工具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也是教育区别于其他活动的根本所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单选题]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体现的师生关系是()A.民主平等B.尊师爱生C.教学相长D.心理相容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内涵。

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进步的。

[单选题]3.教育相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无关B.教育具有自身规律,不会受政治制度的影响C.教育不受生产关系的制约D.教育要先行,可以超前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体现为教育既有质的规定性.有继承关系,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不平衡的,教育可以超前,也可落后于政治.经济.文化。

[单选题]4.以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为主要原则的教育学理论被称为()。

A.全面和谐教育理论B.掌握学习理论C.发现法D.发展性教学理论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单选题]5.法国的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由此可见,卢梭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2013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 .《论语》B .《大学》C .《学记》D .《孟子》【答案】C【解析】我国战国时期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

全书1229个字,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教育经验,论述了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作用等。

比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答案】A【解析】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教育将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创造、保存并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③教育通过自身的运营,直接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社会生产技术、手段和方式的飞速发展,教育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增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稳步提高。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答案】D【解析】德国哲学家康德是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之一,他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康德被认为是“教育科学”的始祖。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A .幼儿阶段B .青少年阶段C .成年阶段D .老年阶段【答案】B转折时期。

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

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

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2013教师资格试题及答案2

2013教师资格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3.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次日起( )内作出处理。

A.15日B.20日C.30日D.60日5.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 )。

A.全面发展B.均衡发展C.能力为重D.德育为先6.法的要素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法律规则B.法律原则C.法律概念D.法律制定9.教育法规的基础和灵魂是指( )A.教育计划B.教育发展C.教育政策D.教育惩罚15.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小学教师资格的最低学历要求是( )A.高中B.中专C.本科D.中师16.关于教育政策功能具有的两个特点,正确的是( )A.强制性和惩罚性B.稳定性和强制性C.易变性和惩罚性D.易变性和稳定性二、填空题(每小题l分,共20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确定的。

2.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__________制定的。

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__________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4.确定教育政策的四个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给予批评教育,责令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6.《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__________小时,小学不超过——小时。

7.我国学校语言文字教育政策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

8.《教师法》明确规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奠定了教师任用与管理的新机制,构成了教师管理法律制度的核心。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__________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统考)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统考)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统考)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目录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 (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 (2)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

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7)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40分) (8)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8)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答案 (9)一、单项选择题 (9)二、辨析题 (10)三、简答题 (11)四、材料分析题 (13)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B.心灵的建筑师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D.辛勤的园丁2.对童年期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浅显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A.稳定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3.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体育课B.课外体育锻炼C.体育竞赛D.运动队训练4.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分类学校的总体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管理体制D.学校教育结构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B.动力作用C.主导作用D.基础作用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茨基【答案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答案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B】。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答案解析】根据学校教育制度常识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5、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B】。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教师资格考试C、冲动型D、沉思型6、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答案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

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B】的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B】。

A、兴趣B、认知内驱力C、求知欲D、成功感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C】。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10、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C】。

A、夸美纽斯B、亚里士多德C、赫尔巴特D、卢梭【答案解析】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

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练习法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答案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13、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A】提出的。

A、德鲁克B、马卡连柯C、杜威D、布鲁纳【答案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

14、掌握学习是由【C】提出的。

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艾里斯【答案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5、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

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答案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此说法是正确的。

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知识直观是领会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此说法是错误的。

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

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3、国家课程在实施上具有可选择性。

此说法是错误的。

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素质。

在实施上具有强制性。

4、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此说法是正确的。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

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

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答案解析】(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教师应如何备课?【答案解析】(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2)了解学生。

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包括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其作用表现在: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培养规格。

其主要内容有四点:(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解析】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能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

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

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落实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标,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差生”的成绩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

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

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

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

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答案解析】(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

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

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答案解析】(1)学生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

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

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

体验敏感,多疑。

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

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应该争取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同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

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