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弹棉花的声音
古代笑话选译
古代笑话选译古代笑话1古代笑话一:钻刺老鼠和黄蜂结拜为兄弟,邀请一个秀才去做证,秀才不得已去了,只被排在第三位。
朋友问他:“老兄为何甘心居于鼠辈之下?”秀才回答说:“他们两个一个会钻,一个会刺,我只得让着他们些了。
”【点评】:宁得罪君子,也绝不得罪小人。
小人善于钻营,在官场上很容易爬到高位,然后就喜欢动用手里的权力给人穿小鞋。
遇到阻碍自己获取利益的人,就会不择手段,群起刺之。
得罪君子,君子有气度,君子有容人之量,所以君子会一笑而过。
得罪小人,小人会一直纠缠不止,明里暗里的使绊子,处心积虑的构陷。
加上本为小人,也就毫无底线,行为之卑劣让人发指。
所以,秀才甘居鼠辈之下,也就情有可原了。
古代笑话二:谒孔庙有个用钱买通入学的人,拜谒孔庙,孔子从神座上走下来答谢。
那个人说:“今天是您的弟子拜您,您应该坐在神座上接受礼拜。
”孔子说:“不敢,你是我‘孔方兄’(铜钱内圆孔外方形)的弟子,我绝对不能受拜。
”【点评】“孔方兄”是古人对金钱的戏称。
花钱买学历这样的事,古今都不罕见。
今天许多的成功人士都是成功之后,再到名牌大学去贴牌。
花钱买学历,买面子,买人脉,独独不是买知识。
古代笑话三:搬是非寺庙里塑有三教的圣像:先是儒教圣像,次是佛教圣像,后是道教圣像。
道士见了,马上将老君移到中位;和尚见了,又将释迦移到中位;读书人见了,又将孔子移到中位。
三位圣人自相说道:“我们原是好好的,却被这些小人搬来搬去,搬坏了。
”【点评】《周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各种思想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而不是谁主谁次的地位之争。
古代笑话四:相称有个庸俗的人建造了一见精美的居室,室中罗列古玩书画,精美绝伦。
客人来了,主人问道:“室中如有不相称的,请你指教,以便去掉。
”客人说:“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以去掉。
”主人说:“是什么东西?”客人说:“就是你。
”【点评】金玉其外,抵不过败絮其中。
古代笑话五:烦恼有个人问:“樊迟之名是谁给取的?”另一人回答说:“孔子取的。
弹棉花的声音心情随笔
弹棉花的声音心情随笔中午,参加亲戚女儿的婚宴。
看到宏大的场面,宾朋满座,喜庆热闹,我十分的高兴。
这时,手机里突然蹦出一个关于弹棉花的小文章,我立刻就想到了电影《巧奔妙逃》里那首弹棉花的歌谣:“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我们老家烔炀街上就有弹棉花的。
小时候,我从棉花房门前过,特别喜欢听弹花师傅弹弓“绷嚓嚓”的声音,弓弦经师傅手拉肩背,在棉花絮上“弹奏”,那种忘我的神态,像一个音乐家在指挥交响乐队演奏最美妙的乐曲。
每年临近冬季,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张罗着,把家里的旧棉絮拿出来,交到棉花师傅那儿,加工成新棉絮。
新棉絮加工好后,放在日头底下一晒,晚上睡觉,大家一定能闻到太阳的香味。
家中有女儿要出嫁的,那可是早早就要准备新棉花弹新棉絮,成家立业,一切都要从新的开始。
家里有孩子上大学的,父母更是要准备棉花弹棉絮,好让孩子在外面不能受冻。
我上大学那会儿,妈妈就请人为我弹了一床重重的新棉被给我带上。
我女儿上大学的时候,还是她的奶奶在乡下为她弹了小一点的新棉被。
三十年前,大批温州弹棉郎远离家乡,外出闯荡,摆摊设点,把弹棉花工艺带到了全国,我们本地的弹棉花师傅还是按照老工艺我行我素地干着老本行。
城里人经常会托乡下的亲戚朋友,到街上去弹新棉絮,乡下人也会送新弹的棉被给城里的亲戚,因为有需求,弹棉花的手艺是断不得的。
弹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
弹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以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
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
听老年人说过,所用的纱,一般都用白色。
但用作嫁妆的棉絮必须以红绿两色纱,以示吉利。
旧棉重弹的,须先除掉表面的旧纱,然后卷成捆,用双手捧住在布满钉头的铲头上撕松,再用弓弹。
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这样的手工弹棉让人惊叹不已。
七下课外文言原文及翻译
【原文】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
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
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
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患:担心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①尝:曾经②为:是③不若:不如,比不上;若,比得上,如④既:已经⑤俟:等到⑥已:停止⑦及:等,等到⑨或:有时;时常⑩患:担心【翻译】司马光,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
他小时候,担心自己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在屋子里学习,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他自己说:“(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可以终身不忘。
”等到(司马光)年龄大了,(司马光)读遍了所有的古籍,知识渊博,记忆牢固。
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原文]戴安道就范宣学,视范所为:范读书亦读书,范抄书亦抄书。
惟独好画,范以为无用,不宜劳思于此。
戴乃画《南都赋图》,范看毕咨嗟,甚以为有益,始重画。
【翻译】戴安道登门向范宣学习,处处模仿范宣的做法,范宣读书,他也读书,范宣抄书,他也抄书。
唯独喜欢绘画,范宣认为没有用处,不应该在这方面费心劳神。
戴安道于是画了《南都赋图》,范宣看了,赞叹不已,认为很有好处,这才重视绘画。
【原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翻译】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
《口技》整理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①会宾客大宴会:②群响毕绝绝:7.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D.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9.本文描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口技。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精彩的民间技艺和健康的民风民俗,请你仿照示例,选择熟悉的一种加以描述。
(4分) [示例]五月五日端午节赛龙船。
龙船形如柳叶,船头船尾刻有彩色的龙头和龙尾。
水手们穿红着绿,一人击鼓,一人举旗,阵容整齐。
比赛开始,锣鼓齐鸣,但见水手们和着鼓声,桨起桨落,动作刚劲。
龙船如飞,争先恐后,紧张激烈。
岸上的人也拼命地呐喊助威。
场面蔚为壮观。
6.①会:适逢,正赶上。
②绝:消失,停止。
(各1分,共2分)7.C(解释为“比”,其余解释为“在”)8.①宾客们心情稍稍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得分点“意”、“稍稍”)(2分)②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
(得分点“虽”、“不能指”、“端”)(2分) 9.要有民间技艺或民风民俗的名称,(1分)还要有具体生动的描述。
(3分)描述不准确、不完整或不生动酌情扣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3分)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⑵不能名其一处也名:⑶几欲先走走:9、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3分)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7、(每词1分,共3分)⑴夹杂⑵说出⑶跑9、(3分)B【乙】乔山人善琴清徐珂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
《乔山人善琴》与《口技》阅读对比原文及译文
《乔山人善琴》与《口技》阅读对比乔山人善琴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⑧得异人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款扉⑤扣⑥之。
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⑨为业。
今客鼓⑦此,酷类⑩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⑥扣:问,询问⑦鼓:弹琴⑧尝:曾经⑩类:像⑨絮:棉花译文在开国的时候,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
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鸟都为之悲鸣。
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弹奏洞庭曲。
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
曲子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以弹棉花当作职业的。
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百分网表达主旨表达两种意思1、对牛弹琴2、知音难觅3、同时也表现出知音难觅,高超的技艺难被人欣赏。
运用手法“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出乔山人技艺之高超,表达对民间艺术的赞叹,和口-技都从侧面和正面进行描述的,侧面更能突出乔山人琴技超群。
口-技原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笑林广记·古艳部(2)原文
笑林广记·古艳部(2)原文笑林广记·古艳部(2) 先后【原文】有人剃头于铺,其人剃发极草率,既毕,特倍与之钱而行。
异日复往,其人竭力为主剃发,加倍工夫,事事周到,既已,乃少给其资。
其人不服曰:前次剃头草率,尚蒙厚赐,此番格外用心,何可如此?此人谓曰:今之资,前已给过。
今日所给乃前次之资也。
【译文】有个人到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剃头很粗糙,等到理完了,这个人却故意付了加倍的钱就走了。
过了些日子,他又到那个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尽力为他理发,而且下了加倍的工夫,样样都服务得很周到。
等到理完了,竟少付工钱。
理发师不服气地说:上次理得粗糙,还得到您的赏赐,这次给您理得格外细心,怎么反倒少付钱呢?这个人说:今日的工钱,上次已经给过了。
今天给的钱,是上次的工钱哪!狗父【原文】陆某,善说话,有邻妇性不好笑,其友谓之曰:汝能说一字令彼妇笑,又说一字令彼妇骂,则吾愿以酒菜享汝。
一日,妇立门前,适门前卧一犬,陆向之长跪曰:爷!妇见之不觉好笑,陆复仰首向妇曰:娘!妇闻之大骂。
【译文】有个姓陆的人,很擅长说笑话。
他家隔壁有个妇女不苟言笑,他的朋友告诉他说:你能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笑,又说一个字让那个妇女骂,我就愿意招待你一顿酒饭。
一天,那个妇女在门前站着,正好门前躺着一只狗,陆某人就向那狗长跪说:爷!那妇女看了,不由得笑了起来,陆某人又抬起头向那妇女叫了声:娘!那妇女一听,非常生气,破口大骂。
应先备酒【原文】妻好吃酒,屡索①夫不与,叱之曰: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何曾见个酒字?妻曰:酒是不曾开门就要用的,须是隔夜先买,如何放得在开门里面?【注释】①索:讨取,要。
【译文】妻子喜欢喝酒,几次要酒,丈夫都不给,而且叱责她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时候见过有酒这个字?妻子说:酒是不用开门就要用的,必须是头一夜先买好,怎么能够放在开门的事情里面呢?偶遇知音【原文】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
古文注释
古文注释原文(孙叔敖遇狐丘丈人)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译文: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说:‚我听说,有三利必有三害,你知道吗?‛孙叔敖惊讶地改变脸色说:‚我不聪明,怎么知道?请问什么叫三利,什么叫三害?”狐丘丈人说:‚爵位高的,人们会嫉妒他;官大的,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厚的,怨恨会集中于他。
这就是三利三害。
‛孙叔敖说:‚不是这样的。
我的爵位越高,心志越在于下层;我的官越是大,我的心越小,只想着黎明百姓;我的俸禄越是多,布施越加广泛。
这样可以幸免于害吗?‛狐丘丈人说:‚说得好啊!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呢!‛单字解释:遇:遇见,遇到仆闻之:我听说。
仆,谦称。
患:灾难子:你易:改变容:神色,脸色敏:聪明谓:叫做,称作施:布施益:越乎:吗恶:怨恨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归:归结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感到患苦呢!病:患苦。
诸:‚之乎‛的和音。
启示:告诉我们世人在名誉、地位、金钱面前要冷静小心。
原文(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
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
’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译文:皇上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朕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更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朕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朕才想到熟悉的东西却也不能达到分辨好坏。
笑林广记(古艳部)原文及译文 笑话集古代版
笑林广记中国有笑话书的历史由来已久,但集大成者可说非《笑林广记》莫属。
此书作者「游戏主人」编成,游戏主人并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清代的一批文人一起编写而成的《笑林广记》可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笑话集,语言风趣,文字简练隽秀,表现手法也十分成熟。
古艳部原不识字有延师教其子者,师至,主人曰:“家贫,多失礼于先生,奈何!”师曰:“何言之谦,仆固无不可者。
”主人曰:“蔬食,可乎?”曰:“可。
”主人曰:“家无臧获,凡洒扫庭除,启闭门户,劳先生为之,可乎?”曰:“可。
”主人曰:“或家人妇子欲买零星杂物,屈先生一行,可乎?”曰:“可。
”主人曰:“如此,幸甚!”师曰:“仆亦有一言,愿主人勿讶焉。
”主人问何言?师曰:“自愧幼时不学耳!”主人曰:“何言之谦。
”师曰:“不敢欺,仆实不识一字。
”译文:有个人要请一位先生教育自己的孩子。
有一天,一个人来应聘,主人说:“我们家贫穷,可能有很多对先生失礼的地方,您看怎么样啊?”这位先生说:“不用这么客气,我本来就没什么计较的。
”主人说:“吃蔬菜,可以吗?”答:“可以。
”主人说:“家里没有奴仆,凡是打扫庭院,开门关门,有劳先生做,可以吗?”答:“行。
”主人说:“有时家里人,妇女孩子想买零星杂物,委屈先生去跑一趟,可以吗?”答:“可以。
”主人说:“如果是这样,就太好了!”之后,先生也说:“我也有一句话,希望主人不要惊讶。
”主人问他什么话?先生说:“我自愧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主人说:“何必说这样谦虚的话。
”先生说:“不敢欺骗你,我其实一字不识呀!”小恭五两讹诈得财,蜀人谓之敲钉锤。
一广文善敲钉锤,见一生员在泮池旁出小恭,上前扭住吓之曰:“尔身列学门,擅在泮池解手,无礼已极。
”饬门斗:“押至明伦堂重惩,为大不敬者戒。
”生员央之曰:“生员一时错误,情愿认罚。
”广文云:“好在是出小恭,若是出大恭,定罚银十两。
小恭五两可也。
”生员曰:“我这身边带银一块,重十两,愿分一半奉送。
”广文云:“何必分,全给了我就是了。
古代幽默笑话小故事
古代幽默笑话小故事古代幽默笑话小故事1古代民间笑话故事篇一:头嫩原文:一待诏替人剃头,才举手,便所伤甚多。
乃停刀辞主人曰:“此头尚嫩,下不得刀。
且过几时,姑俟其老了再剃罢。
”译文:一个理发的给人剃头,才开始剃了几下,就伤了几处头皮。
于是,他就放下刀子不剃了,并对主人说:“你的头太嫩,下不了刀。
等过些时,让它长老点,再给你剃吧。
”点评:把事情弄砸了又不愿承担责任的人,会把责任推给不相干的人或者客观因素,要警惕那些“睡不着觉怨床歪”的人!古代民间笑话故事篇二:偶遇知音原文: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
一日无事,抚琴消遣,忽闻隔邻,有叹息声,大喜,以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邻媪曰:“无他,亡儿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音,闻之,不觉悲从中耳。
”译文:某先生平时喜欢弹琴,曾经说世上没有他的知音,总是怏快不乐。
一天闲着没事。
他又弹琴消遣,忽然听到隔壁家有叹息的声音,以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门问是怎么回事。
隔壁的老妇人说:“没有什么,死去的儿子生前以弹棉花为生,今天您弹琴的声音特别像他弹棉花的声音,听了,不觉悲从中来。
”点评:过于自信,自负的人往往会闹笑话,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
古代民间笑话故事篇三:哭麟原文:孔子见死麟,哭之不置。
弟子谋所以慰之者,乃编钱挂牛体,告曰:“麟已活矣。
”孔子观之曰:“这明明是一只村牛,不过多得几个钱耳。
”译文:孔子看见死麒麟,大哭不止。
其学生为了安慰孔子,把铜钱串起来,挂满牛身,告诉孔子说:“麒麟已经复活了。
”孔子看了假麒麟之后说:“这明明是一只蠢牛,只不过多了几个钱罢了。
”点评:今日之“土豪”,暴发户也许就是“多了几个钱罢了”,满地的奢华也掩盖不了奇缺的教养,有的人穷得就只剩下钱了!古代民间笑话故事篇四:不愿富原文:一鬼托生,冥王判作富人。
鬼曰:“不愿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无是无非,烧清香,吃苦茶,安闲过日足矣。
”冥王曰:“要银子便再与你几万,这样安闲清福,却不许你享。
文言文《乔山人善琴》原文及翻译
⽂⾔⽂《乔⼭⼈善琴》原⽂及翻译⽂⾔⽂《乔⼭⼈善琴》原⽂及翻译 作者是徐珂,创作于光绪年间作品的出处是《清稗类钞》。
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乔⼭⼈善琴》原⽂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乔⼭⼈善琴》原⽂: 《乔⼭⼈善琴》原⽂: 国初,有乔⼭⼈者善弹琴。
精于指法,尝得异⼈传授。
每于断林荒荆间,⼀再⿎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
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
邻媪闻之,咨嗟惋叹。
既阕,⽈:“吾抱此半⽣,不谓遇知⾳于此地。
”款扉扣之。
媪⽈:“吾夫存⽇,以弹絮为业。
今客⿎此,酷类其声⽿。
”⼭⼈默然⽽反。
《乔⼭⼈善琴》注释:《乔⼭⼈善琴》注释: 1、尝:曾经 2、鹘(gǔ):⼀种凶猛的鸟。
3、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4、媪(ǎo):⽼妇⼈。
5、阕:⽌息,终了。
6、款扉:款,真诚;扉,门。
7、扣:问,询问。
8、絮:棉花。
9、⿎:弹奏。
10、类:像。
11、旅:旅店 12、款扉:敲门。
款,敲;扉,门。
《乔⼭⼈善琴》翻译:《乔⼭⼈善琴》翻译: 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善于弹琴。
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传授。
他常常在荒⼭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
后来(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弹奏洞庭曲。
隔壁的`⼀位⽼妇⼈听了琴⾳,⾮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
(曲⼦)已经弹奏完了,(乔⼭⼈)叹息道:“我弹琴⼤半辈⼦,没想到在这⾥遇见了知⾳!”(乔⼭⼈)敲门问她,⽼妇⼈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
现在听见你在这⾥弹的琴声,极像我⽼伴弹棉花的声⾳罢了!"乔⼭⼈⼀句话都没说地⾛开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徐珂(1869年-1928年),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学家。
光绪年间(1889年)举⼈。
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参加南社。
曾担任袁世凯在天津⼩站练兵时的幕僚,不久离去。
弹棉花·弹棉郎
宣传片:“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老人们对弹棉花工匠手艺的形象诠释。
在外行人看来,弹棉花仿佛变魔术,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舞动的棉絮变成了一床床蓬蓬松松、整整齐齐的被褥。
就让我们重拾往昔,一起走进这门的老手艺——弹棉花。
弹棉花·弹棉郎文稿一:主持人:说起弹棉花这个行当,可能电视机前的年轻人不太熟悉,不过对于上了岁数的观众来说,弹棉花却并不陌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的崛起和机制棉絮的普及,使古老传统的手工弹棉花这门手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蹦、蹦、蹦”的声音也慢慢成为人们的记忆。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去探访手工弹棉花这一项民间技艺。
解说词:青衣江畔的西河古镇,始建于明朝,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都是皖南地区竹木柴炭的中转集散码头,也是商贾云集的重镇,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漫步古镇,沿街还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就在老街巷的古宅里,至今还留有在“做生活”的老手艺作坊四十多家。
每到秋冬季节,人们就会把当年收获的新棉送到棉花铺,打成被子,或为自家留用,或是为女儿出嫁做嫁妆用,或为老人百年而用。
也有的是因为盖得久了,汗渍堆积、失去了弹性、不暖不松,被送到这里,让被子舒活一下筋骨。
师傅在开工前,先得套上一身行头,记忆中他们好象穿的是蓝布大褂,像从前城里人的工作服。
尤其重要的是得戴上一大口罩,整个脸只露一双眼睛。
未打籽的新棉堆了一地,白色的夹杂着霉斑,像是一幅抽象的水墨画。
弹棉花的第一道工序是什么?就是打籽,要把这“抽象的水墨画”变成“白云”。
自从通了电,打籽的速度也就快了起来。
伴着皮带啪嗒啪嗒声,棉籽从这边蹦出,洒满一地;棉花则从这边落下,优雅的汇成一条条。
稍后棉籽被收拾装袋,卖了榨油,而棉花被送到另外的一道工序——轧棉。
弹棉花之前的最后工序是什么呢?就是轧棉。
打好的棉花被这样的散在棉花机的铁板上。
瞬间,刚才还是成条的棉花,到这头已经平平整整。
就着弹花机的风力,以竹竿为轴,卷起轧好的棉花,卷成大团,似儿时吃的棉花糖,区别只是大小而已。
《乡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乡音》,完成下列小题。
乡音耿立①父亲终于肯来城里住些日子,春夜,朦胧中,听到他折身起来,听他念叨,惊蛰了,有雷响。
我揉着惺忪的眼,见窗外还黑乎乎的,侧耳听去,只有死寂的静,哪里有什么声音?父亲笑了,你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吗?你能听到虫子从地里爬的声音吗?你呀心不静,自然就听不到!②第二天起来,果然觉得窗外的鸟叫声清楚了许多,也许是城里的噪音把我的耳朵磨钝了。
③童年在乡下,耳朵是有福的,捣衣声、牲口嘶鸣声、草虫鸣叫声、落雪声……这些声音衬出了静,而静又给那些声音镶上了金色的边。
那种静不是无声,而是一种乡间的寥廓。
④那时的声音该热烈就热烈,该清净就清净,总是那么和谐恰切。
往往在春夜的某个时分,先是一两声,似乎在试探;过不了几天,蛙声便如万箭齐发,整个乡村都被蛙鸣包围着,就连牛的哞哞、羊的咩咩,也都与蛙声产生了共鸣……⑤辛弃疾说蛙声是成片的。
我说是成吨的,如果窃窃私语的蛙鸣可以论斤论两,那晒着白肚皮鼓腹而鸣,不给乡村留下一丝空余、一点闲暇的集体大合唱,无疑有万吨的分量。
⑥秋虫呢,好一些,懂节制、有韵律。
蟋蟀、蝈蝈、秋蝉,它们似乎被乡间的乐师调教过,总是各谋其位,有的上半夜,有的下半夜;有的星月下,有的阳光里;有的黄昏,有的黎明;独奏也好,合奏也罢,高处和低处,疾徐和宏细,莫不合工尺谱①。
⑦乡音里还包括人声,文人陈继儒②说“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因为远超“溪声、涧声、竹声、松声”这些天籁之音。
⑧卖花声第一?乡间的父老是不认可的。
早晨卖豆芽、卖香油的声音,冬季里弹棉花的木梆声,唯这样的声音才属于乡间。
到了春天,乡人的耳朵里,会传来“小鸡苗,赊小鸡”的声音。
那时卖小鸡的把雏鸡装在两只竹筐里,用扁担挑着走村串庄地叫卖。
叫卖声拉得很长,那不是吆喝,是合乎梆子的唱腔:卖小——鸡苗——卖小——鸡!明明赊小鸡,他吆喝的却是卖小鸡。
到了秋天,他来村里大街上只一喊:“收小鸡子账的来啦,都来交钱喽!”赊鸡的人家便纷纷过来按账交钱,还春天的债。
乔山人善琴译文
乔山人善琴译文从前有个乔山人,琴弹得那叫一个棒。
他就像那种身怀绝技的大侠,不过他的绝技是弹琴。
他觉得自己琴艺这么厉害,得出去让更多人听听,也让自己的名声传得更远。
于是他就离开自己的小天地,开始了他的“琴艺巡演之旅”。
他跑到一个很偏远的小村子里。
这个村子可安静啦,大家都过着那种平平淡淡的小日子。
乔山人到了那儿,就找了个地方,把琴摆好,开始弹奏。
他弹的时候那可投入了,手指在琴弦上就像跳舞一样,弹出的曲子那叫一个悠扬动听。
他心里想着,自己弹得这么好,肯定能把这些村民给惊到,说不定大家都会对他崇拜得不行呢。
可是啊,那些村民呢,就像没听到一样。
他们该干啥还干啥,有的在唠家常,有的在忙着手里的活儿,就没几个人正眼瞧他弹琴。
乔山人可就纳了闷儿了,心里想:“我弹得这么好,你们咋都不懂得欣赏呢?”他就像一个满心期待被夸奖的小孩子,结果却被大家无视了,那股子失落感啊,就别提了。
不过这村子里有个老妇人呢,倒是听到了乔山人的琴声。
她就慢慢走过来,看到乔山人在弹琴。
等乔山人弹完了,这老妇人就笑着说:“哎呀,你的琴弹得真不错,就像我丈夫弹棉花的声音呢。
”乔山人一听,差点没晕过去。
他心里肯定在想:“我这高雅的琴音,怎么就和弹棉花的声音一个样了呢?”这乔山人啊,他在这小村子里可算是受了打击了。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琴艺能够征服所有人,可没想到在这儿却碰了一鼻子灰。
他可能开始反思了,也许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的琴音。
就像有的东西,在一些人眼里是宝贝,在另一些人眼里却啥也不是。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呢,这也不能怪村民们。
他们每天忙活着生活里的各种事儿,没怎么接触过这种高雅的琴艺,所以才不懂得欣赏。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也不懂别人的一些爱好一样。
乔山人可能最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虽然他在这个村子里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那种赞扬和崇拜,但他也从中学到了点啥,比如说这世界很大,人的见识和喜好也是各种各样的。
传统工艺—弹棉花,作文
传统工艺—弹棉花,作文
在老街深处,每次走过都能听到“砰砰砰”的声音,特别有意思!那就是弹棉花的声音,感觉这声音都能穿越好几个世纪了。
那
些弹棉花的手艺人,手法可真是绝了,一槌子下去,棉花就变得跟
云朵似的,软绵绵的。
你知道吗?弹棉花真的不只是弹棉花那么简单。
看那些棉花纤维,在槌子下飘飘然,感觉每一根都像有了生命一样。
这手艺人啊,把自己的心血都融进去了,让棉花变得更加温暖,更加有意义。
弹棉花啊,其实还是一种艺术呢!那些手艺人,真的就是魔法
师一样,能把普通的棉花变成各种形状,圆的、方的、长的、短的,每一件都像是艺术品。
而且啊,这些作品不仅好看,还特别实用,
真的很有价值。
不过啊,现在弹棉花的手艺越来越少了。
大家都用机器做棉花
制品,效率确实高,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少了那种手艺人亲手做
的温度,少了那种情感。
说真的,我觉得这才是弹棉花最宝贵的地方。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真应该多关注一下这些被遗忘的传统手艺。
弹棉花不只是个手艺,它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种文化的传承。
有时候停下来看看这些手艺,真的能给人带来一丝宁静和温暖,让人重新认识到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四年级写弹棉花的作文
四年级写弹棉花的作文《弹棉花趣事》嘿,你知道弹棉花不?这可是个超有趣的事儿呢!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奶奶去了一个很老的小作坊。
一进去,就听到“嘭嘭嘭”的声音,可响啦!那声音就像在放鞭炮似的。
我好奇地东张西望,只见一个老爷爷正坐在一个大大的像机器一样的东西前面。
那个机器可奇怪了,上面有好多根弦一样的东西。
老爷爷拿着一个大木槌,不停地敲打着那些弦。
每敲一下,就会发出“嘭”的一声,还会有一些白白的棉花飞起来,就像下雪一样。
我看得眼睛都直了,心里想:这也太好玩了吧!我凑到老爷爷身边,看着他熟练地弹着棉花。
他的手一上一下,木槌就像听话的小狗一样,乖乖地敲打着棉花。
那些棉花在他的手下,变得越来越蓬松,越来越柔软。
老爷爷一边弹棉花,一边还跟我们聊天。
他说他弹棉花已经好多年了,这门手艺可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呢。
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那些棉花,哇,好软啊!就像云朵一样。
我还发现,弹过的棉花和没弹过的棉花可不一样。
没弹过的棉花有点硬,还有点结块。
但是弹过的棉花呢,就像棉花糖一样,松松软软的。
看着老爷爷弹棉花,我突然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个小被子。
那个被子就是用弹好的棉花做的,盖在身上可暖和了。
每次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就像被云朵包围着一样,舒服极了。
不知不觉,老爷爷就把一大团棉花弹好了。
他把棉花装进一个袋子里,递给奶奶。
奶奶笑着说:“这下可以做一床新被子了。
”我也开心地笑了,心里想着:等新被子做好了,我一定要第一个盖。
从那个小作坊出来,我还一直想着弹棉花的场景。
那“嘭嘭嘭”的声音,那白白的棉花,还有老爷爷熟练的动作,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弹棉花,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啊!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老爷爷弹棉花。
弹棉花作文一波三折
弹棉花作文一波三折
哎呀,你看这老街上的王婆婆,黄昏时候还在那儿弹棉花呢。
青石板路都被余晖照得金灿灿的,王婆婆就像画里的人儿似的,一
下下弹着那棉花,弹得那棉花跟云朵似的,蓬松又洁白。
手法可熟
练了,看得人都入迷了。
城市里的霓虹灯都亮起来了,可那小巷深处的弹棉花铺还亮着灯。
王婆婆的眼睛虽然有了岁月的痕迹,但你看她那眼神,犀利得很!棉花在她手里翻飞,弓弦跳动的声音跟外面的喧嚣完全不一样,感觉像是在说,“我还在这儿,坚守着呢。
”。
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声音,老街上这弹棉花的声音也成了个特色。
你说神奇不神奇?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王婆婆又在忙活了,这老
街上的风情,就靠这些小细节来衬托了。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答案-洪忠佩
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答案-洪忠佩(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一座古城的新气象阅读答案-洪忠佩一座古城的新气象洪忠佩蚺城山与儒学山牵手,向着锦屏山蜿蜒,环抱着的星江生发出无尽的气象。
宋代福建植棉、纺织业的发展及其社会经济影响
宋代福建植棉、纺织业的发展及其社会经济影响蓝兆雄(一)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棉,古称古贝、吉贝、白叠、帛、古终藤,也叫木棉或木绵。
福建的植棉纺织历史悠久。
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崇安武夷山的崖洞中出土了一具商周时期的悬棺,随葬物品里有一小块青灰色的棉织品碎块。
(1)此后孟康为《汉书》注作中亦有闽人以棉花为“吉贝”的记载。
东吴万震的《南州异物志》也记述了闽、广一带的棉纺织过程:“五色斑布,似丝布,吉贝木所作。
……人将用之,则治出其核,但纺不织,任意上轴牵引,无有断绝。
”(2)但总的说来,宋以前福建的棉花种植地域狭小,产量不多,棉纺织技术发展缓慢。
入宋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福建的棉花种植不仅区域扩大,而且产量倍增,形成了突出的特点。
据史料记载全省地区的情况有:“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竞植之,有至数千株者,采其花为布,号吉贝布。
”(3)“嘉树种木绵,天何厚八闽?……木绵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4)在建州,有:“建安西关邻女善搔木棉,日可成一、二缕。
”(5)在南剑州,有:“……驼褐阻关河,吉贝亦可裘。
投种望着花,期以三春秋。
茸茸鹅毳(音脆)净,一一野茧抽。
”(6)在兴化军,有:“家家馀岁计,吉贝与蒸纱,”(7)在泉州,有:“玉腕竹弓弹吉贝。
”弹棉花的声音,村村可闻。
(8)在漳州,有“木棉庵”。
庵在漳州城南二十里南宋奸臣贾似道被押送他的郑虎臣“拉杀”于此。
(9)庵以木棉为名,说明该地棉花种植的广泛。
经过广泛的种植实践,人们逐渐掌握了棉花生长特点和栽培技术。
“木绵,二三月下种,秋生黄花。
”(10)“闽广多木棉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绽露,白绵茸然,……当以花多为胜,横数百二十花,此最上品。
”(11)这种培植高大粗壮的棉株以力求多结棉铃的高产方法,得到不断完善。
南宋后期,棉花的种植更跨闽峤而北上,顺海岸而东行,“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咸获其利。
”(12)福建成为推广棉花栽培技术和手工棉纺织技术的重要地区,它对后来我国南方植棉区的形成和两浙地区“衣被天下”局面的出现,影响至巨。
11 关雎
11 关雎一、趣文导读偶遇知音某生素善琴,尝谓世无知音,抑抑不乐。
一日无事,抚琴消遣,忽闻隔邻,有叹息声,大喜,以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邻媪曰:“无他,亡儿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音,闻之,不觉悲从中耳。
”【译文】某先生平时喜欢弹琴,曾经说世上没有他的知音,总是怏怏不乐。
一天闲着没事,他又弹琴消遣。
忽然听到隔壁家有叹息的声音,以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门问是怎么回事。
隔壁的老妇人说:“没有什么,死去的儿子生前以弹棉花为生,今天您弹琴的声音特别像他弹棉花的声音,听了,不觉悲从中来。
”二、美诗精读【作品卡片】《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古今对碰】【作品赏析】这首诗采用“兴”的表现手法,先是以物起兴,然后又以事起兴。
以物以事起兴,是以鱼鹰的鸣叫,引出作者对淑女的追求。
鱼鹰捕鱼与男性求偶,作为同类事象而相继出现。
用水鸟的捕鱼来暗示两性的结合。
三、强化训练(共20分)1. 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分)2.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2分)3. 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4. 诗中写因思恋而痛苦失眠的诗句是:。
(2分)5. 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6.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7.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_______ 和_______,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弹棉花的声音
作者:白略
来源:《中华手工》2016年第02期
立冬已过,住在乡下,一到这个时节就想着:该去弹床新棉被了。
只是,弹花匠已经很久不见。
除了在黄道婆纪念馆看到过弹花弓和弹花锤,并没见过现场操作。
恰好邻居要去邻村的手工弹花作坊做褥子,我便跟去看了看。
弹花的老爷爷姓吴,今年82岁,14岁开始弹棉花,真正一个行业做一辈子。
恰逢冬至,本地风俗这日不做工,吴爷爷一开始不太愿意演示。
我们到的时候,他正在作坊里午睡。
好一番请求,他才换上工作服——一件单衣夹克衫,束起腰带,背上弹花弓开始操作。
为何要换工作服,吴爷爷说因为弹花需要很大的力气,一床被褥弹下来已满身是汗,所以即便在寒冷的冬日,吴爷爷也只穿薄薄的单衣。
棉絮已事先用轧花机轧过,故而十分松软,手摸上去的感觉是“柔若无物”,像摸了一片云。
轧出的棉絮约1.2米宽,作为吴爷爷的助手,老伴帮他把这些棉絮一层层横竖交叉地铺在操作台上,大概铺了三四层。
待全部铺好,吴爷爷便开始弹花。
他左手持弓,右手握弹花锤。
弓很长,约2米,弓上绑着尼龙线,弹花锤击打这根线发出声响,同时见棉絮纷飞,快速起落,但一点都没有粘到尼龙线上。
爷爷说一般初学者都会在线上沾满棉花絮,需要练习几天才能摸到一点门道。
而以前使用的也不是尼龙线,是羊肠线,选取羊身上最细的一根肠子。
弹好的棉花十分蓬松,差不多比原来高出一半。
吴爷爷拿出一根细细的竹竿,挑着棉线上下穿梭,纵横交错地将整个棉絮轻轻绑住。
再拉开一张大纱布,将绑好的棉絮整个包住。
最后用像锅盖一样圆木,按在棉絮上,转来转去地压。
直到将整个棉絮压平整,一床棉被才算完成。
一看表,用了3小时。
吴爷爷拿出一个小号的弹花锤,说有80年历史,难怪色泽泛黄。
那个弹花锤是配小的弹花弓,给妇女用的。
从前老太太们是坐着弹花的,弹好之后搓条子才好纺纱。
而大号的弓和弹花锤是用来弹被褥的。
见我们看得津津有味,吴爷爷说手艺靠看是看不会的,得做,还得天天做。
他之前带过一个徒弟,15年没有弹花,上次去他那里弹了一下。
手完全生了,弓上沾满花絮。
手艺丢不得,一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
只是,这弓太长,这锤太大,我们根本举不起来,亲自弹花的想法只能作罢。
20多年前,吴爷爷还收徒弟,徒弟们大都不做这行,他也就不再收徒了。
刚学小提琴的人,总容易被嘲讽,你在弹棉花吗?
不如,来听一听弹棉花的声音。
枯燥、乏味,却又如此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