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联动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联动营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蒋赓舜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复杂性不断增加和居民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商业银行不断拓宽经营范围,产品创新也日益活跃,银行集团内部的资源分布也日益分散化、多层次化和复杂化。而在目前“以块为主,条块分割”的管理架构下,银行内部的各种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合和高效共享,“多头营销”、“重复研发”等问题屡见不鲜,不仅难以充分发挥整体运营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也不利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体验。为此,构建跨业务条线、跨机构的联动营销制度体系,已成为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联动营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架构与联动营销的要求不太适应。从区域架构上看,目前实行的“总分行制”三级组织架构,汇报路线长,传导环节多,管理效率易打折扣。从客户管理上看,大部分基层行采取条线管理体制,行内各种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合和高效共享,导致多头营销、重复研发、低效营销现象发生,不利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体验。从产品管理上看,目前对客户经理实行条线分类考核,客户经理对于各自范围内的产品服务基本做到“轻车熟路”,但对于跨条线的产品知之甚少,对各产品设计的背景、资金运用渠道也不甚了解,其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难以适应日益专业化、复杂化的联动产品营销要求,不利于产品的营销。
二是现行考核激励机制对联动营销存在导向偏差。我行现有综合经营计划及KPI考核指标按分支行、分条线考核。在指标下达上,联动指标基本下达在建信租赁、建信基金、建信信托、建信人寿、建银国际和建行亚洲等子公司联动方面,对于二级分支行之间推荐客户、任务分配并未设定相应的联动考核指标,难免有争客户、争项目、争利益,相互封锁客户、项目资源信息的行为,难免有在多方联动尤其是跨区域联动时难以高效地组织协调的现象,导致整体优势和营销效率大打折扣。在绩效考核上,由于对公、对私条线购买差价较大,且受业绩取数技术制约,无法将联动业绩考核至个人,无法有效测算和区分公私联动营销的贡献度,造成基层行在联动销售方面仍然存在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等问题。
三是客户信息管理有待改善。受条线管理制约,各业务条线拥有不同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即使在同一条线内部也存在这一现象,譬如个人条线内部,个人客户信息存在OCRM、ACRM、CMISSII、个贷A+P系统、管理信息平台等多个系统平台之中,个人客户中关于存款、个人信贷、投资理财等信息就分属于个金部、房金部、电银部、卡部管理,并未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影响了客户资源综合价值的开发。另外,对客户信息的收集、使用、管理也亟待完善,客户经理营销客户的过程记录、成效总结、成功的营销案例介绍、客户信息、联系人方式等信息仅限于手工记录,没有系统支持。各级行内部各专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合作,营销过程中往往是一个业务部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营销整体,缺乏联动效应,难以通过产品交叉销售实现经营效益,也不利于制定统一的业务发展规划,影响了整体营销的效果,间接增加了银行营销成本。
强化联动营销的建议
首先,联动营销的目的在于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在全行合理调度和配置人员、产品,又好又快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销售成本,提高营销效率。目前要有意识地加强组织推动,以鲜活的实践活动、典型的成功案例为示范,引导和激励员工加强联动营销。
其次,构建适应联动营销的组织架构,建立区域、客户、产品三个条线维度的架构设置及协调机制。在区域维度上,要设计两条以上的汇报路线:一条是向本机构内上一级负责人汇报,一条是直接向行领导等区域负责人汇报,缩短汇报路线。在客户维度上,要承担全行
产品与业务的营销职能,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体类型设置不同的营销部门,自上而下形成客户维度的汇报路线。在产品维度上,要承担全行产品与业务创新职责,根据不同的产品与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产品部门/业务条线,自上而下形成产品维度的汇报路线。
第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相关制度设计(如双边记账制度、增加二级分支行之间绩效联动考核机制),刺激联动营销主体业务联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任一客户与当地分支机构发生业务往来产生的收入,同时反映在当地客户经理团队和主办行客户经理团队的业绩中,根据具体的分工确定不同的业绩系数,并体现在各自最终绩效中。如果一方只推荐项目但未实际参与,在考核中不会直接体现为团队收入的增加,而会给推荐人员在考核时加分。另外,在绩效考核体系中,增加二级分支行联动考核加减分项。
第四,加强系统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内部沟通平台。理顺客户营销部门和产品研发部门的关系,构建统一的客户关系视图。加强系统信息的集中,统一数据标准,实现内部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和业绩记录公开。(作者单位:广东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