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第一次系统提出潜意识理论;主张人格结构的三层次;主张性欲论。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一个犹太大家庭中,父亲雅科布是犹太毛皮商人。他在和弗洛伊德的母亲阿玛利·内桑森结婚前,曾结过一次婚。弗洛伊德诞生时,其父40岁,似乎是一个不亲近人而自居权威的人物,而母亲则给他较多的抚育和感情。弗洛伊德虽然有两个异母哥哥,但他和比他大一岁的侄子约翰的关系似乎更为密切,两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既是亲密的朋友又是互相痛恨的对手这样的两歧模式,在弗洛伊德的后期著作中时常再现这种模式。

1859年,由于经济原因,弗洛伊德全家迁到莱比锡。一年后又到维也纳。到纳粹并吞奥地利为止,弗洛伊德在此居住78年。弗洛伊德不喜欢这个帝国城市,部分是由于市民们经常反对犹太人。尽管如此,精神分析在一些重要方面反映了它由之产生的这个都市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例如,在哈布斯堡帝国,弗洛伊德的父辈常常是有自由倾向的理性主义者,他们所遭受的权力衰落可能促使弗洛伊德后来产生精神内部父亲权威易受伤害的感触。他对女孩们被诱奸这个主题的兴趣,同样也可追溯到维也纳入对妇女性生活的态度。

1865年,弗洛伊德九岁,提前一年以有一点成绩考进所在区的斯佩尔中学,一度醉心于人文学科。17岁中学毕业他最终选择了医学。弗洛伊德曾在不同的场合几次诉说他并不喜好医学:“不论是彼时,还是此后,我从未对医生这一职业产生过什么特别的兴趣。”

1873年,17岁的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开始他的学医生涯。在维也纳大学,他和当时有名的生理学家之一布吕克一起工作过。1882年,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总医院,作为临床助教,受到精神病学家T.梅纳特及内科教授H.诺特纳格尔的教导。1885年,弗洛伊德完成了他对脑髓的重要研究,被任命为神经病学讲师。这时他对可卡因的药理作用发生兴趣,对此研究了数年。虽然后来发现可卡因在眼外科学上有某些良好效果(现这个荣誉被归于弗洛伊德的朋友

C.科勒),但总的结果是不幸的。弗洛伊德的这一倡导不仅使他的另一位密友马克索夫染上致命的药瘾,而且他的名誉在一个时期内也受到玷污。不管在解释这段插曲时是否要怀疑弗洛伊德具有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审慎,但这和他终生总在尝试采用大胆的方法来减轻人类痛苦的做法是一致的。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他的科学训练依然起了最重要的作用,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在他的《科学心理学设计》(1895,1950年出版)一书中,他承认他是想要为他的心灵学说找一个生理学的和唯物主义的基础。在这本书中,可见到一个机械论的神经生理学模式和一个有机的种系发生学模式在互相竞争,这在许多方面显示出弗洛伊德受到他那个时代科学的复杂影响。

1885年末,弗洛伊德离开维也纳到巴黎萨尔佩特里埃尔诊所,在J.-M.夏尔科指导下工作,继续他的神经病理学研究。在法国首都的19个星期是他事业上的转折点,夏尔科当时正在研究“歇斯底里病人”,他的工作使弗洛伊德认识到心理障碍的根源可能存在于心灵中而不是在脑中。夏尔科证明歇斯底里症状如肢体瘫痪和催眠暗示之间有一定联系,这意味歇斯底里的病因是精神状态的力量而不是神经。虽然不久他就放弃对催眠术的信心,但他在1886年2月回到维也纳时心中已孕育着他的革命性的心理疗法。

1882年4月的一天弗洛伊德偶遇一位美丽的犹太姑娘玛莎·伯奈斯。玛莎1861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世家,有良好的教养。两人相识两个月便定下了秦晋之好。1883年6月,玛莎举家搬迁至汉堡附近的万自兹贝克居住。弗洛伊德与玛莎开始了三年的分离生活。在三年间弗洛伊德写了900多封情书。他在信中写道:“别忘了,‘美貌'只能驻留几年,而我们将共度终生。一旦青春的的娇美流逝,则修饰容貌的便惟有善良、理解之美,而这正是你的长处。”1886年9月14日,两人结婚,弗洛伊德30岁。

1886年4月25日,弗洛伊德的私人诊所开业,主要诊治以癔病患者为主的精神神经症患者。

弗洛伊德由巴黎回来后开始和J.布罗伊尔合作并从中受到影响,这一点较少引起争议。这时弗洛伊德转向神经心理学的临床工作,而设在伯格街19号的办公室作为他的诊室几乎持续了半个世纪。19世纪80年代早期,在布罗伊尔和弗洛伊德合作以前,布罗伊尔曾治疗过一个病人,名叫B.帕彭海姆——但在文

献中一直以安娜·欧为名,她表现出各种歇斯底里症状。布罗伊尔没有像夏尔科那样施用催眠暗示,而让她进入一种类似自我催眠的状态。在此状态中,她可以讲出症状的最初表现。使布罗伊尔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口头谈话的做法似乎使她延续多时的症状得到某些缓解(虽然后来的学者们曾怀疑其持久性)。布罗伊尔称它是“谈话疗法”,安娜·欧自称它是“扫烟筒疗法”。这好像产生了宣泄作用,把在病痛行为根部压抑的情绪堵塞物都排放了出来。

弗洛伊德当时还受着夏尔科催眠术的影响,并没有领会布罗伊尔经验的充分含义。直到10年以后他发展了自由联想技术时才有所理解。自由联想这个革命性的方法发表在1895年和布罗伊尔共同出版的《歇斯底里研究》一书中。一部分可说是一个世纪以前德国犹太作家L.伯尔内所提倡的自动写作法的引伸,一部分是出于他自己对其他歇斯底里病人的临床经验。鼓励病人把到达心中的任何随便的联想都说出来,此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精神区域里尚未表达出的内容,弗洛伊德按照当时的传统把这个精神区域叫做无意识。因为这些内容和意识中的思想相矛盾或和其他无意识思想相冲突,在正常情况下,它是被掩蔽、被遗忘,或不容易反映到意识中。自由联想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突然沉默不语、口吃等——提示给弗洛伊德,有些重要内容拒绝被说出来,也提示有一种反抗说出来的力量,此力量弗洛伊德称之为病人的防御倾向。弗洛伊德称这种联想的阻塞现象为阻抗(resistance),这种阻抗必须被打破才能暴露出隐藏的冲突。有一点与夏尔科和布罗伊尔不同,弗洛伊德根据治疗女性歇斯底里病人的经验得出结论说,被阻抗内容的最常见的来源在性质上属于性的范畴。甚至更重要的是,弗洛伊德认为神经症症状的病因也是来自性感或称性驱力和反抗性感的精神防御之间的斗争。他推论说,如果通过自由联想能把这个冲突带进意识并从而探察它的含意,就是在解除症状的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神经症状最好理解为是愿望和防御之间的不自觉妥协。

然而弗洛伊德起初不能肯定在他的精神动力学概念中性成分的确切地位。他的病人好像都能回忆起早年被诱奸的实际经验,这种诱奸常是乱伦性质的。弗洛伊德最初接受这些说法,认为诱奸确实发生过。但不久,于1897年9月2日在他写给弗利斯一封有名的信中,他得出结论说,这些令人惊异的回忆不是对实际事件的记忆,而是幼儿式的冲动和向往被成年人诱奸的念头的残余。所回忆出的

经历不是真实的记忆而是后来他称之为掩蔽性记忆或说是幻想,它掩盖了原始的欲望,即在神经症的病因中,不是成年人的不道德的主动行为,而是儿童的幻想和渴望才成为后来冲突的根源。

弗洛伊德这种看法的改变对以后心理分析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怀疑的。

弗洛伊德关于歇斯底里的著作集中讨论女性性欲及其表现为神经症的可能性。要具有充分的普遍性,精神分析——1896年弗洛伊德创用的名词——也应在所谓正常的情况下检查男性的精神。它必须成为不仅仅是个心理疗法,还要发展成为一个关于心灵的完整学说。为此,弗洛伊德冒了巨大的风险,仅仅从他最了解的经验即他自己的经验出发来进行概括。有意义的是,他的自我分析在他发起的这一运动的历史中既是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所有未来的心理分析家都要经历一次由其他人对他进行训练性分析,而这一切最后都可追溯到弗洛伊德对他的门徒们的分析。

使弗洛伊德能以做自我探索的,是由他生活中一个烦恼事件引起的。1896年10月,弗洛伊德的父亲在81岁生日以前不久去世。一些弗洛伊德认为曾经长期被潜抑的情绪在他身上宣泄出来了,这些情绪来自他最早年的家庭经验及感情。从1897年7月开始,弗洛伊德试着利用一个曾用了几千年的技巧——释梦——来揭示这些经验和感情的意义。弗洛伊德对分析梦的传统的贡献,是开辟了一条新路。他强调“释梦是认识无意识的捷径”。他提供了一个不寻常的详细文章说明梦为什么产生和功能是怎样的。

1899年,《梦的解析》出版。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本质是:梦即欲望的满足。梦往往不是欲望直截了当的、完全的满足,而是一种遭受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以后的、扭曲变形的满足。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梦是睡眠时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将梦的内容分为“显梦”和“隐梦”两个概念。“显梦”即梦者在梦中见到的一切,“隐梦”是指梦的深层含义,是梦的内在意念,即显梦背后所隐藏的梦的实质,亦即梦者遭受压抑的无意识中的欲望。它们之间的关系宛如猜谜时谜面与谜底的关系。将二者结合起来,透过表层显梦的现象破译深层隐意的密码就是精神分析的任务。《梦的解析》初版只印了600本,却整整卖了8年。直到10年之后才为人们所认识,在弗洛伊德有生之年公发行了8版,最后一版是1929年问

世的。与世人长期的漠然相向形成对比,弗洛伊德则对此书信心十足,始终抱有很高的期望,这不仅因此书是他几年呕心沥血之结晶,更因为这也是他灵感处于巅峰时的闪烁。

此后,弗洛伊德还出版了《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4)、《对性学说的三个贡献》(1905)、《图腾与禁忌》(1913)、《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1923)、《摩西和一神教》(1938)等书。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去世。他的死并没有阻碍他的思想被人接受和传播,出现了许多弗洛伊德学派,沿着不同的方向来发展精神分析。事实上,不管涌现出多么无情的、常常是强制性的挑战来反对弗洛伊德思想,弗洛伊德依然是20世纪知识界最有权威的人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