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交通流体理论
《交通流理论 》课件
数值模拟法
定义:通过计 算机程序模拟 交通流现象的
方法
优点:可以模拟 复杂的交通流现 象,包括车辆之 间的相互作用、
道路条件等
缺点:需要较 高的计算能力 和技术水平, 且可能存在误
差
应用:用于研 究交通流的基 本规律、优化 交通设计和控
制等方面
交通流分析与评价方法
交通流流量分析
交通流量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交通流量分类:基本流量、设计流量、实际流量 交通流量调查方法:路边调查、断面调查、连续调查
交通信号优化:通过调整交通 信号的配时方案,减少车辆在 路口的等待时间和延误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利用智能 交通系统技术,实时监测交通
状况,调整交通流分配
交通流控制策略
交通信号控制:通过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优化交通流分配,减少 拥堵和事故发生率。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车速等参数, 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交通流优化与控制。
交通流分析与评价方法在交 通安全与控制中的应用
交通流分析与评价方法介绍
交通流分析与评价方法在环境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交通流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交通流分析与评价方法的发 展趋势与挑战
交通流优化与控制策略
交通流优化方法
道路设计优化:优化道路布局 和设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 安全性
交通管理优化:加强交通管理,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交通组织优化: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络、优化交通标志标线等措施,提高 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交通冲突。
公共交通优先: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等措施,鼓励市 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从而优化交通流。
《交通流理论》课件
3 神经网络与系统动力
学模型
发掘交通流背后的规律与 数据。
常用的交通流模型
绿波
通过交通灯间绿灯时间调整, 实现路口道路上车辆优化通行。
无控制交通
一些道路没有交通标志或交通 灯控制,全靠驾驶者自行协调 给对方的机会和道路行驶的权 限。
公路服务交通
通过引导车辆运行于同一车行 道,降低车辆混乱程度,提高 道路通行及吞吐能力。
2
城市道路交通流
以城市道路为主的交通流。由于道路等级较低,更容易发生道路障碍和拥堵现象。
3
公共交通流
由公共交通工具构成的交通,包括地铁、公交、轻轨等。
微观交通流理论
车辆行驶过程的数学理论
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往往涉及到加 速、减速、换道等复杂问题。数 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各种数 据,更好地理解车辆的行为。
主要国内外研究案例介绍
佛罗里达州因交通而 发生的经济灾难
对佛罗里达州交通拥堵进行了 研究,并呼吁提高城市公共交 通的质量。
北京市搭乘出租车的 人群出行行为分析
搭乘出租车的人群出行行为分 析,结合城市交通,为出租车 行业提供决策依据。
道路自由拥堵模型
对交通系统反应的宏观建模, 从而预测特定情况下交通拥堵 的机制和规律。
1 减少拥堵
相互通信的车辆可以确定最短路径且快速调整,降低交通拥堵。
2 降低性能损失
车辆可以通过感知和响应方式,使驾驶效率大幅提高。
3 提高安全性
车辆自主驾驶减少了驾驶员对车辆控制的干扰,更加安全。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分析
提供公共交通
政府应该投资构建高效、舒适、 高品质的公共交通系统,以提 高市民出行的质量。
交通流理论
欢迎来到交通流理论PPT课件!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讨交通流基本概念、常 用的交通流模型以及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等主题。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是研究交通流动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交通流的运动规律和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通系统的运行机理,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中,我们将交通流看作是一种流体,交通参与者(如车辆、行人等)相当于流体粒子,而道路网络则相当于容器。
通过对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运用,可以对交通流的运动进行建模和仿真,从而揭示交通流的行为模式和规律。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
宏观模型主要关注整体交通流的运动特性和性能,通过对交通流的密度、速度和流量等宏观指标的研究,来描述交通流的整体行为。
而微观模型则更加注重个体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通过对车辆运动的微观规则和交互行为的建模,来模拟交通流的微观行为。
在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中,我们可以使用诸如流量-密度关系、速度-密度关系和流量-速度关系等基本规律来描述交通流的运动特性。
例如,根据流量-密度关系,当道路上的车辆密度增加时,流量也会增加,但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流量会出现饱和现象,即流量不再增加。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实测数据和统计分析得到,并用数学模型进行描述。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还可以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和因素的影响,如交通信号灯、交叉口的影响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建模和分析,可以预测交通流的运动状态,并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可以通过模型来优化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的研究对于交通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交通流动的建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通系统的运行机理,为交通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同时,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也可以用来评估交通政策和措施的效果,从而指导交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交通流流体力学模型是研究交通流动的重要工具和方法,通过对交通流的运动规律和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通系统的运行机理,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交通流理论 - 课件
������ሷ ������+������ ������ + ������ = ������������ ������ሶ ������ ������ − ������ሶ ������+������ ������ + ������
2/39
第三节 稳态流分析
一、何为稳态流?
满足局部稳定性和渐进稳定性要求,即不发生恒幅和增幅波动的交 通流为稳态流。 本节将利用单车道车辆跟驰模型讨论稳态流的特性,针对不同的交通 流状态对跟驰模型进行必要的扩充和修正,并由此推导相应的速度— 间距(或速度—密度)、流量—密度关系式。
3/39
一、线性跟驰模型分析
15/39
积分常数的确定依赖于具体的m和l值(l≥0,m≥0),而且与两个边界 条件(1)������ → ∞时,������ → ������������;(2)s=L时,u=0的满足情况有关(各参数含 义同前),下面分几种情况进行讨论。
(1)������ > 1,0 ≤ ������ < 1的情况,两边界条件均满足,积分常数a、b的值可 由下式求得:
两边进行积分得:
−������ ������ሶ������+1 ������ = ������������ ������ − ������������+1 (������) + ������
因为有: ������ሶ������+1 ������ =v, ������������ ������ − ������������+1 ������ = 1Τ������
《交通流理论 》课件
研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群体行为和相互作用,揭示交通流 的内在机制。
交通流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适用范围
根据研究目的和场景选择合适的交通流模型,宏观模型适用于整体交通状况分析和预测,微观模型适用于个体车辆行 为研究和模拟,介观模型适用于揭示交通流内在机制和规律。
精度与计算成本
不同模型的精度和计算成本各不相同,需根据研究需求进行权衡和选择。
交通安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02
交通流模型
宏观交通流模型
80%
平均速度-流量模型
描述交通流中车辆的平均速度与 流量之间的关系。
100%
交通流密度-流量模型
研究交通流密度与流量之间的关 系,用于描述交通流的拥堵状况 。
80%
宏观交通流模拟模型
通过模拟整个交通网络的运行情 况,预测交通流的变化趋势。
数据需求
不同模型所需的数据类型和数据量也不同,需根据可获取的数据情况进行选择。
03
交通流特性分析
交通流的流量特性
流量定义
交通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 车辆数。
流量变化
交通流量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道路条件下会有所 变化,通常呈现早晚高峰现象。
流量影响因素
交通流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道路状况、交 通规则、车辆类型、驾驶员行为等。
微观交通流模型
车辆跟驰模型
描述单个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 前车的跟随行为。
车辆换道模型
研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换道的 决策过程和换道行为对交通流 的影响。
微观交通流模拟模型
模拟单个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 行为,用于评估交通设施和交 通管理措施的效果。
介观交通流模型
流体动力学模型
将交通流视为流体,通过流体动力学理论描述交通流的运动 特性。
6.交通流理论
一、交通流概述 二、交通流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三、交通流统计分析特性 四、排队论及其应用 五、跟驰理论简介 六、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一 交通流理论概述
交通流理论是使用物理学和数学的定律来描述交通特 性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性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概率论数理统计理论——微观的研究对各个车辆行驶 微观的研究对各个车辆行驶 概率论数理统计理论 微观 规律,找出交通流变化规律。 规律,找出交通流变化规律。 流体力学方法——宏观的研究整个交通流体的演变过 宏观的研究整个交通流体的演变过 流体力学方法 宏观 求出交通流拥挤状态的变化规律。 程,求出交通流拥挤状态的变化规律。 动力学跟踪理论——建立道路上行驶车辆流动线性微 动力学跟踪理论 建立道路上行驶车辆流动线性微 分方程式来分析跟驰车辆行驶情况和变化规律。 跟驰车辆行驶情况和变化规律 分方程式来分析跟驰车辆行驶情况和变化规律。
损失时间
启动损失时间:当信号灯变为绿灯时,车辆由停止状态开始运动, 启动损失时间:当信号灯变为绿灯时,车辆由停止状态开始运动,前几 辆车的车头时距是大于h 对于前几辆车,应增加其车头时距, 辆车的车头时距是大于ht 的,对于前几辆车,应增加其车头时距,从 而得到一个增量值,称为启动损失时间, 而得到一个增量值,称为启动损失时间,记为 l1
K=0 →V=Vf K=Kj→V=0 K=Km→V=Vm Q→Qmax
二、交通流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1959年,格林柏(Greenberg)提出了用于密度很大时对数模 年 格林柏( ) 型:
V = Vm ln(
Kj K
)
格林柏模型 的适用范围
二、交通流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1961年安德伍德(Underwood)提出了用于密度很小时的指数 年安德伍德( 年安德伍德 ) 模型: 模型:
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理论1. 引言交通流理论是研究交通流动特性和交通流量的理论体系,是交通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交通流理论的研究旨在提供对交通流动过程的深入了解,以便进一步优化交通系统设计和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交通流理论的基本概念、流量参数和交通流模型。
2. 交通流的基本概念2.1 交通流定义交通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交通线路或交通节点的车辆数量。
由于道路容量和车辆需求之间的差异,交通流不断变化。
为了研究交通流的特性,人们引入了一些概念和参数。
2.2 交通密度和车头时距交通密度指单位长度上通过的车辆数,常以辆/km表示。
车头时距是指相邻车辆之间的时间间隔,常以秒表示。
交通密度和车头时距是交通流理论中重要的参数。
3. 流量参数3.1 交通流量和实际容量交通流量是指通过某一断面的单位时间内的车辆数量。
实际容量是指在现实条件下通过断面所能容纳的交通流量。
实际容量受到道路几何条件、交通信号控制和车辆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3.2 具备流量具备流量是指交叉口或道路中单位面积内通过的车辆数目。
具备流量与交通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是进行交通流计算和交通规划的重要参数。
4. 交通流模型4.1 简单线性模型简单线性模型是最基本的交通流模型之一,假设速度和车头时距成正比。
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车辆平均速度、车头时距和交通流量之间的关系。
4.2 瓶颈模型瓶颈模型是一种描述交通拥塞现象的模型,可以用来研究交通流在瓶颈区域的行为。
通过分析瓶颈模型,可以找到减少交通拥堵的措施,提高交通流动效率。
4.3 非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是对交通流动过程更为细致的描述,考虑了交通流量对车速和车头时距的影响。
非线性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交通流的行为,并为交通系统优化提供更实用的建议。
5. 结论交通流理论是研究交通流动特性和优化交通系统的重要理论体系。
通过研究交通流的基本概念、流量参数和交通流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交通系统设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交通流理论
将以上关系代入回波的基本方程中得到的回波速度为:
K1V f (1 1 ) K 2V f (1 2 ) VW K1 K 2
简化上式可得到回波速度,用 V f 1 (1 2 )
(1)密度接近相等的波 如图所示,如果断面S两 侧标准化密度大致相等, 若一侧密度η1=η时,另一 侧密度η2=η+Δη,则
车流波动理论
道路与铁道工程 苑广友
引言: 1.流体力学建立
1995年,英国学者把交通流比拟为一种流体,对一条很长的 公路隧道,研究了高密度车流情况下的交通流规律,提出了流 体动力学模拟理论。
把车流密度的变化,比拟成水波的起伏而抽象为车流波。 当车流因道路或者交通状况的改变而引起密度的改变时, 在车流中产生车流的传播,通过分析车流的传播速度,以 寻求车流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并描述车流拥挤 —消散过程。该理论又可称为车流波动理论。
基本方程的推广应用
根据格林息尔兹的模型,停车产生的波和发车产生的波等回波的 特性如下: K Vi V f (1 i ) 当 Kj 假设
i
Ki Kj
则
Vi V f (1 i ) V1 V f (1 1 ) V2 V f (1 2 )
式中:ηi --相对于堵塞密度的密度值,称为标准化密度 η1 、η2 -- 密度变化的分界断面两侧的标准化密度值
(V1 VW ) K1t (V2 VW ) K 2t (V1 VW ) K1 (V2 VW ) K 2
整理得
VW
V1 K1 V2 K 2 K1 K 2
将q1=K1V1,q1=K1V1 代入上式得
VW
q1 q2 K1 K 2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优秀课件
车速调查
① 地点车速
人工量测法 测速雷达仪
测速雷达枪
② 区间车速(行驶车速) 汽车牌照法、流动车测定法
四、交通流理论
研究方法
概率论方法 交通跟驰理论 流体力学方法
概率论方法——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
通过道路某一点的车 辆数常服从泊松分布。
p(x) mx em x!
泊松分布
x——时间段t内通过的车辆数 p(x)——时间段t内通过x辆车的概率 m——时间段t内通过车辆数的平均值。
设计通行能力: N 设计 N 可能 c
道路分类 αc
道路分类系数αc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0.75
0.80
0.85
支路 0.90
城市道路路段及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标准
服务水平
A
B
C
D
E
F
V/C
<0.4
0.4~0.6 0.6~0.75 0.75~0.9 0.9~1.0
>1.0
交通影响评价时,负荷度(V/C)处于B级或C级水平,说明交通影响 区路段及交叉口对其项目开发所产生的交通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C——车头间最小间隔(1~1.5s); T——平均车头间隔(s)。
例7
在一处不设信号灯管制的交叉口,次要道路上的车辆为能横穿主要道
路上的车流,需要主要道路上的车流中出现大于或等于6s的车头时距,
如果主要道路上的流量为1200(veh/h),问车头时距大于或等于6s的
交通量的时间变化规律
时变 日变 月变 年变
某市五一路客车流量时变图
交通量的空间变化规律
路段分布 车道分布
车道序号 α3
车道序修正系数
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PPT课件
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 1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
高峰小时交通量 12 5分钟最高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 4 15分钟最高交通量
14
第14页/共37页
(2)周内日交通量的变化 (3)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
15
第15页/共37页
2.交通量的空间 变化规律 (1)路段分布
16
第16页/共37页
(2) 车道分布 中间车道流量大,两侧小
Qi
i 1
月平均日交通量 周平均日交通量
MADT
1 30
30 i1
Qi
W
ADT
1 7
7
Qi
i1
7
第7页/共37页
(2)最高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PHT):一天24小时内交通量
最大的某一个小时的交通量。 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30th-HV):将一年中所
有8760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顺序从大到小排列, 并按此排列绘出一年交通量变化曲线时,从第1 到第30位左右的小时交通量变化(减少)比较 明显,即曲线斜率大;而从第30位以后,小时 交通量减少得很缓慢,即曲线斜率小。
Qmax
1 4
V
f
K
j
31
第31页/共37页
(4)Q —V关系
由
K
K
j
(1
V V
f
)
得
Q K j (V V 2 ) Vf
Q K V
Vf V0
0
第32页/共37页
Qm
32
Qm
0
K0
Kj
Vf
Vf
V0
V0
0
0
K0
Kj
第33页/共37页
交通流理论
用样本的均值m代替M、样本的方差S2代替D,即可算出负指数分布
的参数λ。 此外,也可用概率密度函数来计算。负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P(t )
d d P(h t ) [1 P(h t )] e t dt dt
P(h t ) p(t )dt et dt et
跟驰条件(车速条件、间距条件)
2. 延迟性 (也称滞后性)
3. 传递性
二. 线性跟驰模型
s(t ) d1 d2 L - d3
假定d2=d3,要使在时刻t两车的间距能 保证在突然剥车事件中不发生幢碰,则应 有:
对于跟驰车辆的反应,一般指加速、减速,因此,将 上式微分,得到 :
. . ( t T ) X ( t ) X ( t ) n n 1 X n1 ..
道路上一辆跟踪另一辆车的追随现象是很多的, 前一辆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影响后一辆车行驶,后 一辆车为了与前车保持具有最小安全间隔距离。需 要调整车速,这种前后车辆运动过程可以应用动力 学跟踪理论,建立道路上行驶车辆流动线性微分方 程式来分析车辆行驶情况和变化规律。这种研究方 法称为交通跟驰理论。
(3)应用条件
1 N 1 g 2 2 S ( k m ) ( k m ) fj i j N 1 i 1 N 1 j 1
2
2. 二项分布
(1)基本公式
k P ( k ) Cn (
t
n
) k (1
t
n
) nk ,
k 0,1,2, , n
式中:P(k)——在计数间隔t内到达k辆车或k个人的概率; λ——平均到达率(辆/s或人/s); t——每个计数间隔持续的时间(s)或距离(m);
第六讲 交通流体理论
交通流回波现象
7
2、集散波的定义
列队行驶的车辆在信号灯交叉口遇到红灯后, 即陆续停车排队而集结成密度高的队列;绿灯启 亮后,排队的车辆又陆续起动而疏散成一列具有 适当密度的车队。
车流中密度经过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两 个过程,车流中两种不同密度部分的分界面经过 一辆辆车向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称为车流的波 动。车流波动沿道路移动的速度,称为波速。
2
物理特性 连续体 离散元素
变量
动量 状态方程 连续性方程
运动方程
交通流与流体流的比拟
流体动力学系统
交通流系统
单向不可压缩流体 单车道不可压缩车流
分子
车辆
质量m 速度v 压力p
密度k 速度u 流量q
mv
ku
P=cmt
m (mv) 0 t x dv c2 m 0 dt m x
q=ku
k (ku) 0 t x
或 qk22
q1 k1
0 0
qk22
q1 k1
0 0
前一种情况交通流从高流量、低密度、较高速度
进入低流量、高密度、较低速度状态。由于此时
交通波向后运动,所以上游交通流状态将受到影
响而变差。
后一种情况交通流从高密度、低流量、低速度状 态进入到低密度、高流量、高速度状态。由于交 通波向后运动,将对上游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如 前方阻碍解除时会出现这种状况。
[q (q q)]t [k (k k)]x
或: k q 0
t x
取极限可得: k q 0 t x
又: q ku
故:
k (ku) 0 t x
上式表明,当车流量随距离而降低时,车流密度则随 时间而增大。
5
如果路段上有交通的产生或离去,那么守 恒方程采用如下更一般的形式:
流体力学教案第6章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势流
第六章 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势流§6-1 有势流动的速度势函数一、速度势函数ϕ对于无旋流动,有⎪⎪⎪⎭⎪⎪⎪⎬⎫∂∂=∂∂∂∂=∂∂∂∂=∂∂y u x x w z u z y w υυ (1)根据数学分析可知:上式成立是z w y x u d d d ++υ成为某一函数),,,(t z y x ϕ的全微分的充要条件。
ϕ称为速度势函数,简称速度势。
即:z w y x u d d d d ++=υϕ 又有:z z y y x x d d d d ∂∂+∂∂+∂∂=ϕϕϕϕx u ∂∂=∴ϕ,y ∂∂=ϕυ,z w ∂∂=ϕ又由矢量分析:kz i y i x k w i i u V∂∂+∂∂+∂∂=++=ϕϕϕυϕϕ∇==grad (2) 即速度势的梯度等于流场的速度。
在柱坐标中:径向速度:r r ∂∂=ϕυ切向速度:θϕϕυθ∂∂=∂∂=r s 轴向速度:z z ∂∂=ϕυ由此可见,ϕ对任意方向的偏导数,就是速度V在该方向的投影,这是ϕ的一个重要性质。
函数),,,(t z y x ϕ称为速度势函数,简称速度势,对无旋流动)0rot (=V,总有速度势存在,所以,无旋流动也称为有势流动。
在有势流动中,Γ和ϕ的关系为:()⎰⎰++=⋅=B AB AAB z w y x u s V Γd d d d υAB B Aϕϕϕ-==⎰d (3)即在有势流动中,沿AB 曲线的切向速度线积分(速度环量)等于终点B 与起点A 的速度势之差。
又:在有势流动中,沿任一封闭周线K 的速度环量()⎰⎰++=⋅=K K z w y x u s V Γd d d d υ⎰K ϕd = 若ϕ是单值或由斯托克斯定理,则0d =⎰Kϕ二、势函数方程将x u ∂∂=ϕ,y ∂∂=ϕυ,z w ∂∂=ϕ代入不可压流体连续方程:0=∂∂+∂∂+∂∂z w y x u υ则有:02222222=∇=∂∂+∂∂+∂∂ϕϕϕϕz y x (4) (其中2222222z y x ∂∂+∂∂+∂∂=∆=∇称为拉普拉斯算子) 即在不可压流体的有势流动中,速度势ϕ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流体力学第六章 边界层理论 (附面层理论)
流体力学第六章
1921年起,层流边界层的近似算法大量出现,这些算 法大多数以流体力学中的一般积分原理为基础:如卡门-波 尔豪森积分、列宾森的能量积分等.
整理ppt
流体力学第六章
整理ppt
流体力学第六章
第一节 普朗特边界层微分方程式 6.1.1普朗特理论
整理ppt
流体力学第六章
一、普朗特关于对边界层的定义:
整理ppt
6.2.3附加边界条件
流体力学第六章
以下三个方程均只有两个未知量: u(y),(x)
U(x),p(x)为已知 一.哥氏积分
k1x0uk2dyU kk11 x0udypx0ukdyk0uk1uy2dy
二.卡氏积分
x
0
u2dy
U
x
0
udy
p x
u y
0.
三.列氏积分
流体力学第六章
[u
v x
v
v y
]
(
p y
)
2v x2
2v y 2
U
(U L
)
1 L
(U
L
)2
1
(
p ) y
(U
L
)
1
2
U U 1 (U )2 1 ( p ) (U )2
LL L
y
L
p y
U2 L2
U2 U
L
2
整理ppt
流体力学第六章
比较
p x
U2 L
0
u
kdy
k
0
u
k 1
u y
2
dy
(6-2-3)
x
u 2dy
0
交通流理论PPT(讲课)
向旭 2009年11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向旭 2009年11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交通流理论
二、车流连续性方程
设车流顺次通过断面Ⅰ和Ⅱ的时间间隔为△t,两断面得间 距为△x。车流在断面Ⅰ的流入量为Q、密度为K;同时,车 流在断面Ⅱ得流出量为:(Q+△q), (K-△K),其中: △K 的前面加一负号,表示在拥挤状态,车流密度随车流量增加 而减小。 △x Q (K-△K,Q+△Q ) △t Q K Q+△Q K-△K (K,Q)
(K1,Q1)
K
向旭 2009年11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交通流理论
三、车流波动状态
•当Q2>Q1 、K2>K1时,产生一个集结波, w为正值,集结波在 波动产生的那一点,沿着与车流相同的方向,以相对路面为w 波动产生的那一点,沿着与车流相同的方向,以相对路面为w 的速度移动。 Q (K1,Q1)
(K2,Q2)
Q
(K2,Q2)
(K1,Q1)
K
向旭 2009年11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交通流理论
四、停车波和起动波
1、模型变化 通过速度— 通过速度源自密度模型分析交通模型ui = u f (1 − Ki / K j )
设标准化密度
ηi = Ki / K j
则, u1 = u f (1 −η1 ) u2 = u f (1 −η2 ) uf为自由流速度,将上两式带入下式 uf为自由流速度,将上两式带入下式
uw = u f [1 − (η1 + 1)] = −u f η1
向旭 2009年11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交通流理论
四、停车波和起动波
2、起动波 当车辆起动时,k1为阻塞密度,则 当车辆起动时,k1为阻塞密度,则
交通流理论
交通流理论交通流理论提要交通工程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中占有战略性的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
而交通流理论是交通工程学的基础。
作者从世界发达国家的交通研究状况分析,认为交通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交通工程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力学等学科相互渗透、集合的产物。
文中简要的叙述了现有的交通流动力学理论,流体力学理论、排队论、概率论和统计分布理论的研究内容,指出,交通流理论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很不成熟的初级阶段,今后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数学力学模型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交通流理论轮的科学工作与努力的方向。
背景交通堵塞、车速下降。
事故频繁已经成为我过交通中十分普遍,十分尖锐的问题,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体,那么,交通就相当于人体血液的流动,“血液”流动不畅,事故频生,轻者造成短期瘫痪,重者则是长期流动不畅而形成“死体城市”,给国家和人民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交流工程学的研究,严肃地摆到了我们科技工作者的面前。
为了解决车辆拥挤,交通堵塞,事故增多的弊端,必须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合理地组织交通,把道路上观测到的交通流资料,经过整理分析,上升为严密的理论,这无疑是交通工程的主要任务,而交通流理论又是交通工程的基础理论。
一.概述1.交通流理论:研究交通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的模型和方法体系。
2.为了描述交通流而采用的一些数学或物理的方法,是一门边缘科学,它用分析的方法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通现象及其本质。
并使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发挥最大的功效。
3.最早采用的数学方法是概率论方法,分析交通量不大的交通流是可行的,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交通阻塞现象越来越严重,交通流中车辆的独立性越来越小,概率论方法逐渐难以适应,于是相继出现了跟驰理论、排队理论、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等,这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一些具体方面的问题,但还不是很完善,交通流理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4.交通流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研究交通密度低, 各车之间的车头间距较大, 车辆处于自由行驶状态的自由流理论第二类是交通密度比较高, 各车之间相距很近, 车辆的行驶受头车行驶限制的非自由流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 信号交叉口交通波分析
状态A、B和D持续到t2时刻, 信号又变为绿色,等候在停 车线处的车队开始启动并通 过交叉口。于是又形成了一 个新的流量状态C。当停车 线处的交通流从零增加到饱 和流时,静止波ωDB终止了, 但却形成了两种新的交通波 ωDC和ωBC。
图2 信号交叉口的波型时距
12
uw<0,意味着:
q2 q1 0 k2 k1 0
或
q2 q1 0 k 2 k1 0
前一种情况交通流从高流量、低密度、较高速度 进入低流量、高密度、较低速度状态。由于此时 交通波向后运动,所以上游交通流状态将受到影 响而变差。 后一种情况交通流从高密度、低流量、低速度状 态进入到低密度、高流量、高速度状态。由于交 通波向后运动,将对上游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如 前方阻碍解除时会出现这种状况。 13
第六讲 交通流体理论
1
第一节 概述
1955年,英国学者莱特希尔(Lighthill) 和惠特汉(Whitham)将交通流比拟为一 种流体,研究了在车流密度高的情况下的 交通流规律,提出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
Richads也提出了类似的交通流理论。
这种描述交通流的一阶连续介质模型,被 称为LW理论或LWR理论。
16
交通流从高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进入到低流 量、高密度、低速度区, 波速为负,为后退波。 交通流从低流量、高密度、低速度区进入到高流 量、低密度、高速度区, 波速为正,为前进波。 停车波或启动波都是后退波 。
交通波动理论可用于分析车流拥挤-消散过程。
17
第四节交通波理论应用
——信号交叉口车辆集结与消散分析
交叉口排队长度: 排队车辆数:
26
绿灯信号亮时,等候车辆开始启动,车流量由零增加到设施 的最大流量(通行能力)qm,其相应的密度为k,速度为v。此 时形成一启动波(后退波),其波速为:
假定在t3-t2时间内(图2),波ωBC与ωAC均不发生变化,且 qm>qA,则波ωBC追上波ωAB后产生新的前进波ωAC,其大 小为:
[q (q q)]t [k (k k )]x
或:
k q 0 t x
取极限可得:
又: 故:
k q 0 t x
上式表明,当车流量随距离而降低时,车 流密度则随时间而增大。
5
如果路段上有交通的产生或离去,那么守恒方程 采用如下更一般的形式:
24
图2 信号交叉口的波型时距
图3 流量-密度(q-k)曲线
25
3 信号交叉口车辆的集结与消散
设一邻近交通信号的单车道,入口交通量为qA,密度为kA, 红灯信号时间为tr,绿灯时间为tg。
遇红色信号灯时,车辆开始在停车线前停止,车流密度达到 最大密度(即阻塞密度kj),一后退波向尾部传播,其波速:
13.3
20.0 30.0 46.7 80.0 180 -
20.0
30.0 45.0 70.0 120 270 -
26.7
40.0 60.0 93.0 160 360 33
0.8
0.9 1.0
6.2
4.6 2.7
讨论
从表2可看到,随着入口车辆到达率的增加,交叉口排队长度也随之增加, 消散时间也就变长,且递增的速度很快,这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2
交通流与流体流的比拟
物理特性 连续体
离散元素 变 动 量 量 质量m 速度v 压力p mv P=cmt
流体动力学系统 单向不可压缩流体
分子
交通流系统 单车道不可压缩车流
车辆 密度k 速度u 流量q ku q=ku
状态方程 连续性方程 运动方程
m (mv) 0 t x dv c 2 m 0 dt m x
4、停车波和启动波
应用格林希尔治线性模型分析 交通波模型。
已知格林希尔治线性模型的表达式为:
ui u f (1 ki / k j )
为了便于推导,密度标准化,令:
i ki / k j
uw [k1u f (1 1 ) k2u f (1 2 )] k1 k2
uw u f [1 (1 2 )]
18
1 交通波的生成
wAB
qB qA q kB k A k
图1 交通流状态
若ωAB>0,则为前进波;若ωAB=0,则为静止波;若ωAB<0,则为后退波。
19
2 信号交叉口交通波分析
从时间t0到t1时刻,信号为 绿色,其交通流状态如图2 中A域。在t1时刻,信号变 为红色,到达车辆将在停车 线前停止,并集结成一密集 的车队。状态A一分为三, 变成了状态A、D和B,并 在停车线处形成了3个交通 波,即前进波ωAD、静止波 ωDB和后退波ωAB。
q k g ( x, t ) x t
其中,g ( x, t ) 是指车辆的产生(离去)率(每单位 长度、每单位时间内车辆的产生或离去数)。
6
第三节交通波动理论
1、交通流回波现象
交通车流和一般的流体一样,当道路具有瓶颈形 式路段,车流发生紊乱拥挤现象,会产生一种与车流 方向相反的波,好像声波碰到障碍物时的反射一样, 阻止车流前进,降低车速。
后一种情况表示交通流从高流量、高密度、低速度区进入 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下游交通状态变好,但因交 通波向前运动,并不改善上游交通状态,如当交通流从一 条6车道的主干道分入两条4车道的支路时会出现这种状况。
11
uw=0的情形,此时只有q2-q1=0 。 这是一种流量相同、速度和密度不同的两种交通 流状态的转换。 当交通流量不大,道路由多车道变为少车道或反 之,都会出现这种状态。或者交通流停止运行状 态,如信号交叉口遇红灯时。 此时的交通波发生在瓶颈处,既不前移,也不后 退。
上式关于k取微分求极值,得:
28
令x=kJ/kA,x≥1,于是有kA=kJ/x, 因此有:
令 则有
29
车队消散的时间:
车队消散时间与 波速无关,仅与红 灯时间及车辆到 达率有关。当p=1 时,T为无穷大,将 造成堵车现象。
30
算例:
假定车辆平均长度d=6.0m,交通阻塞时单车道车辆间的平 均距离y=2.04m,通过交叉口时车辆间的最小平均车头时 距hm=2.0s, 则平均车头间距ha及阻塞密度kj为:
10
uw>0,意味着:
q2 q1 0 k 2 k1 0
或
q2 q1 0 k2 k1 0
前一种情况表示交通流从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进入 到高流量、高密度、低速度区,但两种交通流界面向下游 运动,即高密度区并未向上游扩展。例如,当两条4车道 支路汇集到一条6车道主路时会出现这种状况。
图2 信号交叉口的波型时距
23
2 信号交叉口交通波分析
在t5时刻,红色信号灯亮, 第二个信号周期开始,交叉 口上游的交通波模式又周而 复始,而下游产生的交通波 ωAD在t6时刻与波ωAC相交, 形成了新的交通波ωCD,波 ωAC和ωAD则终止了。如此 下去,只要交通需求和信号 时间规律保持不变,交通波 模式将在每个信号周期中周 而复始地运行。
ha=d+y=6.0+2.04=8.04m; kj=1000/ha=1000/8.04=124veh/km
最大流量为: q=3600/hm=3600/2.0=1800veh/h 取∆p=0.1,在0<p≤1范围内,由牛顿迭代法解算式可得x的数 值解(x有两个解,取其大值),再代入上述相应计算式可得红 灯时间分别为20s、30s和40s时的相应解,参见表1和表2。
p
0.1 0.2 0.3
x
kA
L(m)
20
8.1 16.4 25.0
N(veh)
20
1 2 3
Td(s)
20
2.2 5.0 8.6
30
12.2 24.6 37.5
40
16.2 32.9 50.0
30
2 3 5
40
2 4 6
30
3.3 7.5 12.8
40
4.4 10.0 17.1
132. 0.93 54.3 2.28 31.2 3.98 20.5 6.04 14.6 8.52 10.8 11.5 8.1 15.2 20.0 26.8 45.6
8
3、车流波速方程
假设一条路上有两个相邻的不同交通流密度区域, 由交通流量守恒可知,在时间t内通过界面S的车 数N可以表示如下:
N ur1k1t ur 2k2t
(u1 uw )k1 (u2 uw )k2
其中 u u u r1 1 w 因此
ur 2 u2 uw
15
起动波
当车辆起动时, k1= kj ,即η1 =1
u2 u f (1 2 )
u2 2 1 ( ) uf
uw u f [1 (2 1)] u f 2 (u f u2 )
由于刚刚起动车速u2很小,同uf相比可忽略不记。 因此,排队等待车辆从一开始起动,就产生了 起动波,该波以接近uf 的速度向后传播。
du du 2 k k( ) 0 dt dk x 3
k (ku) 0 t x
第二节 车流连续性方程
假设车辆顺次通过断面1和断面2的时间间 隔为Δt,间距为Δx。车流在断面1的流入量 为q,密度为k。车流在断面2的流出量为 q+Δq,密度为k-Δ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