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散文之我见

“先秦散文之我见”是我所选的语文课外测试题。先秦散文吸引了我许许多多的注意力。先秦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奠基石之一。下面是我对先秦散文的认识和了解: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的是公元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之前的历史时期,它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而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先秦文学中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而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之后,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它们都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从这以后,我国的散文便慢慢发展起来。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宣传哲学或政治主张的诸子散文;一种是记载历史兴废之迹的历史散文。

在这两种类型的先秦散文中,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它约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末至战国初年,其代表作为《老子》、《论语》、《墨子》;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其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最后的第三阶段战国后期,其代表作为《荀子》、《韩非子》。而历史散文则是在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它的发展大体上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而孔子编著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而《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在诸子散文中,我最熟悉的就是《论语》和《孟子》,还稍稍涉猎过《庄子》。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我花了许多的精力来学习《论语》和《孟子》。在学习中,我懂得《论语》是孔门后学记录孔子及其门人言语行事的语录散文集。我觉得《论语》的文字简括,明白晓畅,虽然深刻却又平实,且含蓄隽永。我想《论语》就凭着它的简练含蓄的语言风格而成受到大家的广泛推崇。我觉得《论语》中总是包含着深远的社会和道德含义,就像这句话: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既是表达了孔子对松柏的礼赞,有时对人们坚强人格的一种称颂。而对于《孟子》,它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情感强烈,笔端锋芒显露。我记得他的文章中还经常用到比喻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的强烈的情感得以表达,就比如,“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中就有许多的比喻;在《孟子`梁惠王下》中孟子和齐宣王的对话让“王顾左右而言他”则表现出他言辞的犀利和雄辩的锋芒,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而《庄子》的散文,我了解的不多,只是知道他的散文想象丰富,寓意深刻,具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常常让我们不明白他表达的是什么。例如“是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这一句,让我纳闷了许久。然而对于诸子散文中的《墨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我了解的就更少了。只知道能从那些介绍它们的书上了解:《墨子》一书,语言质朴,但有很强的逻辑性,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又经常从具体问题的争论中作出概括性的总结;《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

本特色。先秦诸子散文的风格是多样,有的气势磅礴,有的雄辩锐利,有的又浪漫奇幻,它们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着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历史散文中,我们近期学习过《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和《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这三篇就包括了历史散文三个发展阶段中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代表作,而第一阶段没有涉及。因为以前很少接触历史散文,所以我的历史散文的知识大概就只有《左传》、《国语》和《战国策》中的一小部分知识,而关于《春秋》的知识就了解的少之又少。

从平常阅读的书籍中,我了解到:

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春秋》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不同于《尚书》语言的“佶屈聱牙”,意味着史家之文的发展和进步。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体文典范。其文,无论叙事、写人、记言,都有不少新的成就。其叙事简明生动、工巧严谨,还善于描写人物,特别是语言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它的散文艺术已趋于成熟、完善,达到了它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所学的《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左传》中的一篇叙事性的散文。《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而《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线索就很清晰。本文记叙的是春秋时期发生在郑国的一次争权之争,斗争的焦点是王位继承问题。事情的起因,是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因厌恶庄公,偏爱小儿子共叔段,于是帮助共叔段谋取王位。事情发展的过程是共叔段暗中积蓄力量,阴谋发动叛乱,夺取君位。郑庄公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等待时机,而结果则是郑庄公最后一举打败共叔段,共叔段逃离郑国。而且在叙述事件经过时,作者以叙述庄公的一方为主,省去了许多笔墨,使得文章不但线索清晰,而且文字简洁。

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它虽以记言为主,但也注意写人;且能于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构和想象,文章结构也有所创新。其语言风格虽不尽一致,但大体平实畅达。这些特点,体现了史家之文的新发展。在《邵公谏厉王弭谤》中就体现出它的这些特点。《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除了记叙周厉王暴虐无道,用高压手段乃至杀戮来镇压人民的批评,他不听召公的劝谏,结果被人民放逐,遭到灭亡的下场外,还描述了人物,通过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的描述了邵公、厉王和国人,其中详细描述了韶公,而厉王与国人是略写的。

4、在这个学期的最后,我们学习的先秦散文是《战国策》,它不仅是战国之史,而且是纵横家言;既是一部历史著作,又是杰出的散文汇编。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家之文的发展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与《国语》、《左传》相较,无论在叙事的生动,描写的细密,人物形象刻画的成功,语言艺术的圆熟等方面,《战国策》都显示出不少新的突破。《战国策》的思想特色是体现纵横家的思想、人生观。纵横家们是新的士阶层,他们主张战争中的谋略和审时度势,积极追求功名利禄多朝秦暮楚。如我们所学习的《苏秦始将连横》中的苏秦就是这样的代表。他积极追求功名,也不坚持士不贰其君的理念能够审时度势,在说秦王失败后转而想向六国。《苏秦始将连横》这一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十分的成功。文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苏秦得势前后,他的家人对他的归来表现出的不同态度,从侧面烘托出了苏秦的人物形象;还运用了描写的写作手法,如描写到苏秦说秦王不行时落魄而归时的形容神态,“羸滕履蹶,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写苏秦刻苦攻读,引锥刺股的细节,“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写其嫂听闻他风光归来时奉承的丑态,“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这两种手法使得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深刻,文章的内容丰富起来。

先秦散文是我国散文的开端,从殷商时期产生以来,与历史一起前进,在历史长河中流下了深刻的足迹,它的不断成熟使得我国先秦之后的历代以至现代散文有着深厚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