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农业60年大事记

合集下载

9亿农民走上增收路——寿光 撑起富裕的大棚

9亿农民走上增收路——寿光 撑起富裕的大棚

“ 通过 对 当地 品种 的提 纯、 复种 ,对 国外品种 的优化 ,三 至
五年时 间,寿 光会 有 自己 的优 良
蔬菜 品种 。那时 ,国内和 国外 品
种 将 进 入 一 个 竞 争 加 融 合 的 阶
寿光 撑起富裕的大棚
文 口 何长青 陈建君
段 ,寿 光蔬 菜也可 能培育 出贵过 铂 金的 良种 。 ”中国衣业大 学寿 光蔬菜研究院苗锦山博士说。
书 。1 O 8 多名衣 民成为 “ 民科技 衣
专 家 ”.3 0 项 衣 业 新技 术 、 新 0多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0 0 元。 3
从 《齐 民 要 术 》 算 起 . 到 寿光 “ 衣药残 留放心 菜 ”专 营 无 现 在 全 国 闻名 的 蔬 菜 之 乡 , 寿 光 区 : 面 对 国 际 市 场 , 寿 光 开 通 了
现 “ 南部菜、 中部粮、北 部盐和 棉 ”的发 展格局 ,蔬菜更是 寿光
“ 营店” 专
的头号 招牌。在寿 光南 部有8 万 良种 研发 : 4 亩 的 蔬菜 ,4 万 个 冬暖 式 蔬 菜 可持续发晨的 “ 0 芯片”
大 棚 ,形 成 了万 亩 辣 椒 、 万 亩 韭 自 1 8 年 三 元 朱 村 诞 生 第 9 9
成果得到推广 。衣业先进技术和 良 种覆盖率达 ̄9 %和9 %,科技进 J5 J 8 步对衣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 %。 7
的衣耕文化源 远流长。 作为传统 衣 产 品 海 上 蓝 色 通 道 、 网 上 通
的衣 业 大 市 , 寿 光 目前 的 衣 业 呈 道 . 在 周 边 国 家 和 地 区 都 设 立 了
维普资讯
农 民走上 增收路
农 民面 朝黄 土 背朝 天 和耕 牛 起 劳作 从 土 地 里 讨 生活 那 时 他们想要成 为社会 上 富足 的 群 人 很难 后 农 民们 边 打工 边 种地 和 收割机 起 从 土 地 里 讨 生活 很 多年 这时 他们 想 要成为社会 上 富足 的 群 人 依 然很 难 只 是 相较 以前 他们有 了更 多的选择 生 活也 因此 有 了 更 多的可 能 很 多年前

寿光设施农业发展历史背景

寿光设施农业发展历史背景

寿光设施农业发展历史背景1.以设施农业为先导拉开了中国农业隐性革命的序幕当前中国农业经济正处于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点,食物消费革命所导致的更多的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生育率的下降和非农就业的扩增所导致的劳均耕地面积的扩大,从而引发了农业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6%的中国农业隐性革命。

作为“资本和劳动双密集”的新农业,寿光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正是中国农业隐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率先拉开了中国农业隐性革命的序幕。

19xx年“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王乐义发明创造了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为寿光市乃至全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示范”和“产业示范”,深入挖掘了农业自身的发展潜力,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以此为逻辑起点,寿光市开启了一场农业的隐性革命:蔬菜大棚个数由19xx年的5000多个猛增到目前的30多万个,面积80多万亩,年产量达40多亿斤,产值130多亿元,有效地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已经成为全国设施农业发展的龙头、先驱和引领者。

2.以设施农业为载体推动农业总部经济的发展当前,寿光蔬菜在核心技术和市场营销方面已经拥有了巨大的竞争优势,一个具有强集聚、强带动的农业总部已开始成形。

一是寿光蔬菜产业基地遍布全国。

农业总部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蔬菜产业基地”与“农业总部”地域空间上的分离。

当前寿光市已经在北京、天津、安徽、四川、宁夏、云南、山西、青海等省份建立很多规模较大的蔬菜产业基地,在外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37万亩。

二是进行技术输出和标准输出。

凭借30多年蔬菜种植的经验积累,寿光市已经占据了蔬菜产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拥有全国科研水平最高、规模最为庞大、综合实力最强的蔬菜研发平台,向外地输出寿光蔬菜的种植、田间管理、防虫植保、种子研发等技术。

据统计,多达五六千名寿光蔬菜技术员常驻外地指导蔬菜生产。

三是建设蔬菜批发市场,实现全国范围内蔬菜配送营销。

目前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占地600亩,年交易蔬菜15亿公斤,成交额28亿元,辐射范围达20多个省市和韩日俄等10多个国家,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寿光地区农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象征。

作为中国农业大县之一,寿光地区一直以来都重视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这片土地上,农圣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为当地人民注入了深厚的乡土情怀和精神力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社会。

相传,古代的农民们常常在田间地头焚香祭祀,以求五谷丰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一种崇拜和尊敬自然的传统观念,逐渐形成了对农圣的崇拜。

据史料记载,寿光地区周边的村落中,常有人们在田间的土坎上立起简陋的祭坛,供奉着农神。

这些祭祀活动,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一种表达,更是对农人对自然的尊敬和敬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寿光地区特有的农圣文化。

在古代,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特别是唐代以后,随着宗教信仰的传入,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和传统祭祀活动逐渐融合了道教、儒家和佛教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活动。

在当时,农民们会在每年的春耕和秋收的时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感谢神灵的庇佑和自然的恩赐。

这些祭祀活动,不仅是祈求五谷丰登,更是对农业文明的一种礼赞和传统的弘扬。

这些传统的祭祀活动,也为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注入了更加深厚的宗教内涵和文化底蕴。

在当代社会,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承。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成为了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一大亮点。

每年春节和重大节庆期间,当地不仅会举行盛大的农圣庙会和祭祀活动,还会举办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文艺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也加大了对农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设立了一系列的农文化研究机构和文化保护基地,致力于挖掘和传承当地的农圣文化资源,推动当地农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这些举措不仅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源流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发展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和积淀。

寿光地区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称,种植业是该地区的支柱产业,而农圣文化是其文化特色的核心所在。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古人民祖先依靠打猎、捕鱼、采集食物生活。

后来,随着精耕细作和手工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全面发展农业。

此时,农民依靠野草野菜、沼泽植物和山地果实为生,掌握了一系列跟种植、饲养、渔业等相关的技术。

明朝时期,寿光地区的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而且民间文化趋于兴盛。

当时,寿光地区的农民、客家人士和普通百姓经常集结在村社、书院、祠堂里进行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民文化,不仅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还包括信仰、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此时,农民颇有一种“自有其本,富于民间”的意识,贯穿着寿光地区的农民文化。

到了清朝时期,寿光地区的农业和民间文化更加繁荣。

当时,满汉民族文化也渐渐深入到寿光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

此时借鉴了各种民间信仰和文化,大量的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诞生于此。

此外,清朝时期也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全盛时期,从而使得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近现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加速了其发展。

当时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替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寿光地区的农民逐步掌握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技能。

同时,农圣文化也受到了国内外各种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标志。

总之,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源流悠久,发展历程曲折,但始终在传承与创新中保持着独特的特色。

寿光地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顺应时代潮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技术的融合,才能让这一独特的农圣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寿光农业60年大事记

寿光农业60年大事记

寿光农业60年大事记时间:2010-1-16 作者:来源:1949年10月,寿光县阴雨连绵,暴雨成灾,加之弥河多处决口,全县有66.8万亩作物被淹,占全县总耕地的68%,秋粮总产4.7万斤,群众生活用粮缺口较大。

1953年1月12日,寿光、寿南两县制定了《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计划》。

2月,寿南县在城关镇徐家村进行试点,建立起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赵寿昌合作社;4月,寿光县在望海区建立起七里庄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6年农业战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各村开始平坟、建公墓。

1978年6月,县委向全县推广曹家大队增肥改土培养地力的经验。

1980年农业生产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组织形式逐步解体。

1983年全县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发展各类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

1984年全县有84户农民交售粮食过万斤,县委召开大会表彰奖励。

1985年10月20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在寿光召开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会议,确定寿光为水产、果品、畜牧、蔬菜综合基地县。

全县人均占有粮食过千斤。

1987年10月,为搞好寿北开发,34处乡镇20万人开进北大洼。

这次工程规模之大,上阵劳力之多,范围之广,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高在全县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1988年10月,县委、县政府组织13万劳力上阵治理弥河,共用工日238万个,完成土方347.6万立方米,培堤127.3公里。

经过治理,提高了弥河防洪防灾能力。

1990年2月,全县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新技术。

1993年2月,全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粮田和经济田比例由6:4逐步调整49:51.4月5日,县委作出《关于建设“海上寿光”,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994年6月,寿光通过小麦“双千市”省级验收。

12月19日,无公害蔬菜进京直供直销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举行。

1995年4月,由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经济日报社、中国特产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评比活动中,寿光以蔬菜生产历史悠久,面积之大、质量之优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之显著,荣获“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寿光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农业区域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农业发展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寿光地区有着丰富的农圣文化,这一文化源流悠远,发展至今,仍然在寿光农民的生活、信仰和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农圣文化的源流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源自古代农耕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寿光地区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农业生产,也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生产的先贤。

他们在农耕技术、种植技术、农事经验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被人们敬仰为“农圣”。

宋代后,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

当时,寿光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农耕、种植、栽培等方面的技术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提炼。

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也开始渗透到当地的民间信仰、宗教习俗和社会风气当中。

二、农圣文化的发展历程在这一时期,不少寿光地区的村庄都会建立农圣庙宇,供奉农圣,祈求五谷丰登。

还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民间庙会等,以此来弘扬农圣文化、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农圣文化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成为了当地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传承。

农圣文化被纳入到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相关史料、古籍等陆续被整理出版,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

农圣文化也成为了寿光地区农业旅游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每到重要的农事时节,寿光地区都会举办各种农圣文化节庆活动,吸引着大量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

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农圣文化的当代价值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农圣文化是寿光地区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这片土地的灵魂和根基,对于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农圣文化是一种比较完整的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经验总结,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农耕、耕作、种植、栽培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和方法,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和提升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寿光地区农圣文化是一种伴随着农业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它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实践和农民对大自然的崇拜。

在寿光地区,农圣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农圣文化的源流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统农耕文化。

在中国古代,农耕是人们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也是维持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基础。

农圣文化便是源于对农耕生活的推崇和尊重。

人们视农耕为一种神圣的活动,把从事农耕的农民视为圣人,他们被称为“农圣”。

寿光地区作为农业大县,农圣文化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寿光的农业历史悠久,种植技术也相对成熟。

在这片土地上,农民们世代种植作物,历经磨难和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

这些经验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农圣文化。

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表现在多个方面。

是对农民的尊重和礼仪。

寿光地区的农民被视为土地的主人,他们享受着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无论是在节日还是庆典上,农民们都是受到热烈欢迎的。

是对农耕技术的重视。

寿光地区的农民们注重创新与实践,他们不断改良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是对农耕精神的崇拜。

在传统观念中,寿光地区的农民被认为是有着高尚品德和聪明智慧的人,被尊奉为农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也在不断变迁和更新。

如今,寿光地区的农民不仅注重传统的农耕技术,更加注重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他们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质量,推动了寿光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圣文化也逐渐融入了现代社会,成为寿光地区的一张文化名片。

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源自中国古代的传统农耕文化,是对农业和农民的崇尚和推崇。

它以寿光地区丰富的农耕历史和传统农村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农民的尊重、对农耕技术的重视以及对农耕精神的崇拜,展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农圣文化也在不断变迁和更新,成为寿光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寿光洛城农业产业发展新闻稿

寿光洛城农业产业发展新闻稿

寿光洛城农业产业发展新闻稿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

X月XX日上午,在潍坊市寿光洛城街道东张家村的的樱桃大棚里,白色的樱花里已育出青色的果实。

十几位果农围绕着市果树站站长,听李老师讲解疏果、温湿度控制、水肥管理等技术,有的果农用手机现场录像,认真学习樱桃管理技术。

东张家村现有大棚樱桃种植户18户,樱桃大棚40个,面积248亩。

樱桃从露天种植到扣棚要经过4-5年时间,前期投入成本高。

扣棚后,果农对管理、修剪、授粉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成为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提升品质增加收入的关键。

为了提升村民大棚樱桃管理技术,最大程度增加群众收入,洛城街道由农安办牵头,和村“两委”一道,邀请市果树站长深入田间地头“零距离”现场指导,解决群众的技术难题。

XX月XX日,洛城街道首个大棚樱桃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在东张家村举行,市果树站长从树形、品种、施肥等方面,对樱桃种植技术进行培训,并到樱桃大棚内进行技术指导。

X月XX日,市果树站长再次来到东张村的樱桃大棚。

“樱桃花期授粉最为关键,坐果多少,直接关系着全年的产量,当前管理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戴着口罩讲技术,成为这个春天里独有的风景。

X月XX日,市果树站长在大棚里讲解完管理要点,带着大家提出的新问题,又来到了东张家露天樱桃种植基地,对修剪和早春管理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大家围着李老师问计取经,如饥似渴。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通过这一次次培训,我学会了授粉、防治病虫害、预防倒春害寒等方法……”连续多次参加现场指导的XXX对大棚樱桃管理信心满满。

“群众利益无小事,下一步,洛城街道将突出农业品牌创建,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电商销售推介等多种方式,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品牌彰显的农业产业样板基地,最大化增加群众收入。

”洛城街道办事处主任说。

寿光近30年的变化

寿光近30年的变化

寿光近30年的变化第一篇:寿光近30年的变化很高兴来到这为大家讲述我的家乡这30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作为一名寿光人,我感到更多的是荣幸,谢谢老师和同学给我的这次机会我的家乡是有蔬菜之乡的寿光,说起寿光,大家想到的就是蔬菜,迄今为止,寿光已经成功的举办了13届蔬菜博览会,而且,我们的菜博也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性蔬菜品牌展会,所以才被称之为中国农展会的第一品牌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地方被称为什么什么之乡,一定是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汉字的鼻祖仓颉也是在这里创造了象形文字,更重要的是1500多年前,也就是北魏时期,贾思勰在这里著书《齐民要术》,这是世界农学的第一部专注,这是古代的事再跟大家说说寿光现在的事,改革开放后,寿光首先,率先创建了冬暖式的蔬菜大棚,名副其实的成为中国蔬菜的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

2000年还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牌,那就是我们的菜博会,一直延续到现在,引起来全国乃至世界朋友的关注,让我们寿光人为之骄傲,让我们山东人为之骄傲,让我们中国人为之骄傲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5年,我们寿光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市贫穷落后,发展缓慢,在潍坊12个县市区中处于末位,在山东县域经济中也处于靠后位置。

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下,北部一些村庄甚至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寿光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次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到14%,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到53%和33%,城镇化水平超过50%,以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已经形成;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村村通客车、户户通自来水和有线电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全面快速发展使寿光市在山东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

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寿光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5年名列第四十一位;2003年以来在潍坊市组织的历次县市区现场观摩点评考核中,寿光市连续9次位居首位;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寿光市被确定为胡锦涛总书记的联系点;2007年,寿光市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25项,夺得潍坊市年度综合考核一等奖。

寿光蔬菜的辉煌历史

寿光蔬菜的辉煌历史

寿光蔬菜的辉煌历史
寿光种菜历史悠久,寿光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

明清时代,早春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成为朝廷贡品。

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

建国后,寿光蔬菜种植虽有扩展,但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到80年代中期,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菜和少量的土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

l989年,三元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冒着极大的风险,砍掉了将要成熟的35亩玉米,对寿光的“土温室”进行了科学改造,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当年17个大棚生产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公斤20元不落价,一茬收下来,每个棚收入两万多元,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展开。

寿光蔬菜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

1990年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l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7.5万个。

2004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30万个,年产量40亿公斤,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

如今,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自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近几年来,寿光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

寿光为什么成为蔬菜之乡?(一)

寿光为什么成为蔬菜之乡?(一)

寿光为什么成为蔬菜之乡?(⼀)⼀、洪灾之前的寿光:以“蔬菜之乡”闻名全国尽管寿光在这场肆虐的洪⽔中差⼀点点被完全⽆视,但极少有⼈知道,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美誉的寿光,在整个北⽅(乃⾄全国)蔬菜市场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让我们⼼存关爱、放下愤怒,⼀起深⼊了解⼀下寿光,以及寿光在蔬菜⽅⾯是如何取得巨⼤成就的:寿光市地处⼭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

纵长60公⾥,横宽48公⾥,海岸线长56公⾥,⾯积2072平⽅公⾥,辖14处镇街道、1处双王城⽣态经济园区,⼈⼝113.94万。

如果抛却现实,寿光的历史可谓辉煌:汉字⿐祖仓颉在这⾥创造了象形⽂字;世界上第⼀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就诞⽣于此;夙沙⽒在此开创了“煮海为盐”的先河。

简单说,寿光是⽂圣、农圣、盐圣“三圣”故⾥。

根据寿光官⽅资料,2017年以来,寿光全年预计完成地区⽣产总值92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6.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133.5亿元,其中⼀般公共预算收⼊90.3亿元;⾦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25亿元、734亿元。

寿光南部沃野平畴,⽔源丰沛,是国家确定的蔬菜、粮⾷、果品等产品⽣产基地;北部⽯油、天然⽓资源丰富,储量分别达到1亿吨和800万⽴⽅⽶,地下卤⽔储量达40亿⽴⽅⽶,年产原盐420万吨,溴素产量占全国的⼀半,是全国三⼤重点盐业产区之⼀和重要的盐化⼯基地。

寿光是全国冬暖式⼤棚蔬菜的发祥地。

1980年代末,寿光市三元朱村党⽀部书记王乐义发明了冬暖式蔬菜⼤棚,在冰天雪地⾥种出了反季节蔬菜。

这次中国蔬菜⽣产⽅式的⾰命,使绝⼤多数的中国⽼百姓告别了冬天只有⽩菜、萝⼘可吃的状况。

这项技术迅速传遍全国农村,并⼀举确定了寿光的全国蔬菜购销中⼼地位。

⽬前,寿光有60万亩蔬菜⽣产基地,寿光市蔬菜⼤棚已发展到15万个,⽠菜种植⾯积达到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586个品种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标志,成功发布了“寿光蔬菜指数”,连续成功举办⼗⼋届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寿光地区农圣文化源流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农圣文化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发展,首先要从农圣公孙尼说起。

公孙尼是中国古代农学家,也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春秋战国时期活动于山东地区,被后人尊称为农圣。

公孙尼将自己的农业经验总结成《公孙大益》,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耕作、施肥、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对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公孙尼的思想和经验传承到寿光地区后,在当地农民中广泛传播。

寿光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发达地区,农民们对于农耕知识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在寿光地区广泛传播的公孙尼农业经验,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重要借鉴和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寿光地区农圣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寿光农民不仅在耕作上借鉴了公孙尼的经验,还在农业技术上做出了许多创新。

他们发现了寿光地区独特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例如葱、蒜、橡皮柿子等,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寿光农民还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开展了海洋养殖业,使寿光成为中国重要的水产品产地。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不仅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影响。

寿光农民坚持勤劳致富、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在社会层面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农民创业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寿光农民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捐资助学、修路造桥等活动得到了广泛赞誉。

目前,寿光地区农圣文化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精神财富,得到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和传承。

寿光政府也将农圣文化作为当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和传承。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农圣文化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寿光农圣文化的价值,为农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山东寿光设施农业发展对我县的启示

山东寿光设施农业发展对我县的启示

山东寿光设施农业发展对我县的启示1 寿光市设施农业发展概况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畔,面积2 180 km2,耕地10.41万hm2。

1989年日光温室生产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之后,寿光蔬菜大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

至1996年寿光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60万hm2,占到了全市耕地面积的60 %以上,集中连片有机蔬菜面积达到4.73万hm2,温室总数已达40多万个。

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西红柿、万亩香瓜、万亩韭菜和200多hm2无土栽培蔬菜等十几个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布局。

寿光成为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村587个。

在发展蔬菜产业的同时,重视扩大流通渠道,建立了中心蔬菜批发市场和产地交易市场,形成了产、购、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2 主要做法和经验2.1 抓科技、创品牌、提升产业水平寿光市在蔬菜生产落实五项措施(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测仪器、统一审批制度、统一产品抽检制度、统一注册商标、统一标识销售),狠抓标准化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部每年农产品质量抽检中,产品合格率一直名列前茅。

2008年寿光蔬菜检测合格率为99.25 %,2009年农业部两次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寿光蔬菜成为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

寿光市现有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种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0.36万hm2,注册了农产品商标专利128件,其中蔬菜近50件,涌现出了“欧亚特菜”、“王婆牌”洋香瓜、“圣珠牌”西红柿、“独根红”韭菜、“三江”牌胡萝卜、“乐义”牌无公害蔬菜等全国知名品牌,特别是“乐义”牌商标的无形价值就达210亿元。

目前,寿光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20家,带动基地2.67万hm2,年加工农产品200万t以上。

寿光,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寿光,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寿光,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之路서우광(壽光), 농업 현대화를 탐색하는 길허웨이(何为) 허옌하이(何延海)파란만장한 70년·분투하는 신시대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6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른 곳에 비해 더욱 편리하고 유리하지 않지만 서우광의 농업은 일찍 특색을 살려 브랜드를 만들었다.30년 전, 겨울식 비닐하우스가 이끄는‘녹색 혁명’이 산둥성 서우광시에서 시작하여 북방의 겨울 채소 종류가 단일한 난제를 해결하였다. 사진은 서우광 비닐하우스의 공중촬영 장면이다.30年前,一场由冬暖式蔬菜大棚引领的“绿色革命”从山东寿光市发起,解决了北方冬天蔬菜种类单一的难题。

图为寿光蔬菜大棚航拍图。

농업을 중시하고 농업을 튼튼히 다지는 것은 예로부터 백성을 안정시키는 요지다.70년 동안, 중국 각지의 현(縣), 구(区) 가 분발하여 추구하는 발전의 길은 바로 농업이 큰 비중을 차지하는 배경에서 어떻게 발전을 도모하는가 하는 것이다.서우광(壽光)은 지리적 위치, 재배 전통 등의 측면에서 다른 곳에 비해 편리하고 유리하지 않지만 현지 농업의 특색을 일찍 살려 브랜드를 만들었다. 1992년에 서우광시는 3년 연속‘중국 농촌 종합실력 100 강의 현’에 진입했다. 1993년, 현지 현에서 시로 비뀌었고‘중국 채소의 고장’으로 명명됐다. 2018년, 서우광은 개혁개방 40주년 전국 50개 신시대문명실천센터 시범현 중의 하나가 되었다.69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그렇다면, 널리 알려진‘서우광 모델’은 과연 어떻게 만들어졌을까?채소로 인해 발전하다산둥성 서우광시는 예로부터 농사기술의 발전을 중시하는 전통이 있었고‘농성(农圣)’가사협(贾思勰)도 여기서 태어나 자랐다. 하지만 비닐하우스 보급 이전에도 서우광은 가난함으로 유명한 마을이었고 산위안주(三元朱)촌은‘거지 마을’로 불렸다.곤경에서 벗어나기 위해 왕러이(王乐义) 산위안주촌 당지부(黨支部) 서기는 장기적으로 비닐하우스의 채소 재배 기술을 모색하였지만, 기술적인 제한을 받아 겨울철 비닐하우스에 석탄을 태워 난방을 하는 식으로 했는데 원가가 높고 오염이 심하며, 게다가 잎채소만 재배할 수 있었다. 다행스럽게도 랴오닝(遼寧)성 다롄(大連) 북쪽의 와팡뎬(瓦房店) 타오촌(陶村)의 농민 한융산(韓永山)이 해빛으로 온도를 높이는 겨울식 비닐하우스를 발명하였는데 이는 왕러이에게 영감을 주었다.1989년, 왕러이는 와팡뎬시에 찾아가서 한융산에게 비닐하우스의 재배기술을 배웠고 그에게 산위안주촌에 와서 기술지도를 맡도록 초청하였다. 같은 해 비닐하우스가 산위안주촌에서 실험에 성공하였다.산위안주촌의 겨울 비닐하우스의 성공 덕으로 당시 서우광현 당위원회 서기였던 왕보샹(王伯詳)은 전 현에 보급할 생각을 하게 되었다. 1990년말, 서우광현의 비닐하우스는 원래의 17개로부터 5,130개로 비약적으로 발전하였다. 이 도시는‘채소 한 광주리’로 살아났다.린훙위(林紅玉) 위팡시위부서기이자 서우광시위서기의 소개에 따르면, 현재 수광시 는 비닐하우스 채소 재배 면적이 60만 묘(畝)에 달하고 연간 450만 톤의 채소를 생산하고 있다. 2018년, 서우광시 농촌주민 1인당 가처분소득은 2.0627만 위안이었다.채소로 인해 유명해지다“서우광에서는 구할 수 없는 채소가 없고, 못 팔리는 채소느 더더욱 없다.”서우광농산물물류단지의 채소 거래품목만 해도 300여 가지, 연간 거래량은 30여억kg에 이르는 것으로 파악되었다. 그러나 30년 전에 왕보샹은 채소의 판매를 걱정하였다. 채소산업을 발전시키려면 채소만 심어서는 안 되며 시장을 건설하고 유통을 활성화시켜야 한다. 서우광농산물물류단지의 전신인 지우샹(九巷)채소도매시장은 바로 그때 건설되였다.서우광 채소시장 발전의 수혜자인 도매상 지전난(紀振南)은 비결은 외상을 하지 않는 것이라고 생각한다. 서우광농산물물류단지와 같은 대형 현대화 물류센터든 여기저기 있는 마을시장이든 대부분 현금결산을 견지해왔다.외상을 안 하는 배후에 역대 당·정·청의 지속적인 경영 환경 개선 노력이 있다. 당시 지우샹야채도매시장 공상소(工商所) 소장인 쑨위샹(孙玉祥)은“1990년대 시장 경제가 막 시작되어, 동업자를 괴롭히며 시장을 독점하거나 눈금을 속이고 파는 현상이 종종 있었다”며“그때 우리는 하루에 100여 건의 분쟁을 처리해야 하였다”고 말하였다.시장 환경이 좋아지고 좋은 소문이 나면서 외지의 채소 장사꾼들이 잇달아 몰려왔다. 서우광은 더는 채소 산지만이 아니라 전국에서 가장 큰 채소 도매 센터 중의 하나로 발전되었다.하지만 서우광을 국내외에 알리고 세계의 주목을 받게 된 것은 중국 (서우광) 국제야채과학기술박람회 (이하‘야채박람회’로 함)의 성공적인 개최 덕분이었다.매년 4월 20일부터 5월 30일까지 서우광시 채소첨단기술시범단지에서 개최하는 야채박람회는 2000년 설립부터 지금까지 19년이 지났다. 중요한 영향력을 가지고 있는 국제적인 야채산업 전시회로서 야채박람회는 농민과 농업 첨단기술, 농산물과 국내외시장을 연결하는 다리를 건설하였다. 서우광의 농업 개방의 창구와 현지 특색을 보여주는 명함이 되어 현지 채소의 지명도와 호감도를 크게 높였다.“박람회은 서우광이 전국 채소산업의‘풍향계(風向標, 발전 추세)’로 변신시켰다”고 장샤오성(張曉升) 베이징시 보서우(博收)종자업체 서우광연구개발기지의 책임자는 이렇게 말하였다.채소로 인해 자랑스럽다종자는 농업의‘칩’이나 마찬가지이다. 그러나 아쉽게도 중국 채소 종자 시장에서 외국 우량품종이 절반 이상을 차지하고 있고 독자적인 지식재산권을 가진 채소 우량품종이 부족하기 때문에 중국 채소산업 발전의 핵심이 장기적으로 제약을 받아왔다.최근에는 서우광은‘전국 채소 산업의 실리콘밸리’를 목표로 과학연구70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기관과의 협력을 추진하고 종자산업의 연구개발 자원을 통합적으로 계획하여 육성, 번식과 보급의 일체화 종자산업 시스템을 서둘러 구축하고 있다. 현재 서우광 현지의 육종과 연구개발 주체가 나날이 다원화되고 있으며, 독자적인 지식재산권을 보유한 신품종이 잇달아 나타나여 국제사회에서‘중국 특유한’종자의 경쟁력이 현저하게 향상되었다.중국의 식량을 위해‘중국의 칩’을 만드는 목표를 달성하도록 왕린(旺林)농업발전유한회사는 2012년부터 매년 50만 위안 이상의 과학연구 경비를 투입하여 2017년에‘다이애나’라는 토마토 신품종을 개발하는 데 성공했고 현재 농업부에 품종보호권을 신청하였다. 2018년, 전국 여러 지역의 채소 재배단지는 왕린에‘다이애나’토마토 10만여 그루를 주문하였는데, 판매가는 그루당 1.2위안으로 일반 종묘의 2배 정도이다.보서우종자업체가 자체 개발한 주력 제품인‘싱윈(星雲)’이라는 과일 파프리카는 감도가 높을 뿐만 아니라 같은 질량에서 비타민C의 함량도 키위에 못지않게 높다. 최근 몇년 간 회사는 독자적인 지식재산권으로 육종을 혁신해왔고 작년에 5,000만 위안을 들여 현대 분자마커(分子標記, molecular markers) 실험실 등을 비롯한 일련의 시설을 건설하였고 현대 분자마커를 통해 육종을 보조하는 방법으로 육종의 주기를 줄이고 육종의 효률을 높였다.‘일대일로(一带一路)’에 힘입어 서우광의 채소 종자 역시‘해외진출’에 박차를 가하고 있다. 현재 서우광야채산업홀딩스그룹은 네덜란드의 가장 중요한 농업기지인 란싱어란드(Lansingerland)시에서 지사를 열고 3.5만m²규모의 현대화 온실을 지어 산업화 생산 패턴으로 토마토와 피망을 재배한 것으로 알려졌다. 유럽의‘채소 바구니’인 네덜란드에서는 수많은 중국 채소가‘현지 생산과 현지 소비’를 실현하였다. 하지만 서우광의 목표는 장사에 그치지 않고, 더욱 중요한 것은 협력을 통해 과학연구를 하여 종자 개발의 첨단 분야에서 더욱 깊은 협력을 도모하는 것이다.오늘날까지 서우광은 더 이상 단순한 도시가 아니었다. 이 곳은 거의 모든 중국인들의 삼시 세끼와 밀접하게 관련되어있을 뿐만 아니라 나날이 두드러지는 국제 영향력으로 세계의 주목도 받고 있다. 어떻게 홍수와 침수 및 태풍 등의 재해 예방 및 퇴치 능력을 향상시켜 서우광의 현대화 농업을 더욱 잘 발전시키는가 하는 것은 특히 중요한 과제가 된다.山东寿光自古就有重视发展农作技术的传统,“农圣”贾思勰就生于斯、长于斯。

寿光历史沿革

寿光历史沿革

寿光历史沿革沿革北辛文化时期(元前 5400年~前 4400 年)所谓北辛文化,1962年国家考古研究所在薛河两岸考古时,于兰陵县北辛一带发现了众多石器、骨器、陶器,经碳14测定,距今约7300多年。

于是,考古界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北辛文化”。

与薛河一样,弥河成为寿光之母亲河。

同时,邑境依山傍海,境内多河,肥田沃野、鱼盐之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

边线王(西)遗址 1988年11月,在羊益公路拓宽工程施工中,于边线王村西2公里处,发现了先民聚落遗址。

东西300米,南北200米,文化层厚为2-2.5米,分北辛和大汶口两个文化层次。

主要考古发现有:石刀一件,半圆状,外形粗糙,因使用久刃已严重残缺(见图1-1)。

陶片若干,破碎严重,其中两件可复原,一件为陶鼎,一件为陶罐(图1-2)。

陶罐约高28厘米,腹径21厘米,胫下部有二系鼻。

经有关专家论证,这些遗物为北辛文化时期。

北辛文化时期,是一个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开始形成,一夫一妻制婚姻形态开始出现,以男系为世系的父系继承权和对父系祖先的崇拜,使部落更具凝聚力。

传说,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是“三皇”之首伏羲,为中原部落联盟首领,最大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教人作网以渔猎,驯养野兽。

《尚书序》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开启了中华民族之文化之源大汶口文化时期(公元前4100~前2600年)大汶口于泰山脚下,泰安西南,最早于1952年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人类遗址,并有大批遗物出土。

邑境于1972年最先发现了呙宋台遗址,至今已发现大汶口文化遗址15处。

遗址集中在境南部孙集、胡营、纪台、田马一带,分布于三元王、朱家岭、火山埠、侯家庄、后胡营、达字刘、安家庄、赵家仕庄、赵旺铺、薛家庄、青田湖等村庄周围。

先后出土文物有石刀、石铲、骨镞、玉铲、玉环、陶鬶、陶鼎等上千件遗物,其中黑陶杯、弧形器和一件陶鬹,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寿光市农业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寿光市农业农村情况调查报告

寿光市农业农村情况调查报告市政府办公室春节前后,市政府办公室对部分镇街进行了集中调研,其中,重点调研了南部蔬菜生产区2个镇街的8个村,中部过渡带1个镇的3个村,北部3个镇区的9个村。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南部镇街情况寿光南部的孙家集街道、纪台镇2个镇街,土壤条件较好,是冬暖式大棚的聚集区,农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

孙家集街道共有78个村,村集体收入过50万元的1个、10万元到50万元的30个、5万元到10万元的24个、低于5万元的23个;纪台镇共有72个村,村集体收入过50万元的9个、10万元到50万元的31个、5万元到10万元的16个、低于5万元的16个。

我们随机选取了8个村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1、孙家集街道泽科村:现有农户300户,1150人,耕地面积1700亩。

80%以上的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年龄多在40岁以上,30岁以下种菜的仅占30%,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外出打工和搞经营的有30户,人均年收入1.8万元。

该村尚未进行旧村改造,有30户左右到镇上和城里买房。

2011年村流转土地800亩,承包给宏源集团建设高标准冬暖式大棚,是村集体收入的唯一来源,去年村集体收入15.6万元。

村民以每米150元的价格租赁使用(一个大棚100米,年租金1.5万元,一个大棚年纯收入5万元左右)。

2、孙家集街道营子村:现有农户360户,1310人,耕地面积1870亩。

350户种植大棚蔬菜,年龄集中在30岁-55岁之间,30岁以下种植的只有8%左右,人均年收入1.3万元左右。

该村流转土地130亩,建设了1个养鸭畜牧小区。

该村已经利用土地增减挂钩进行了旧村改造,节余复垦土地186亩,一期已建成12栋公寓楼,345户搬入新居,二期准备建设3栋共90户以及1栋老年房,社区道路硬化、排水、绿化全部完成。

该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旧村改造后的复垦土地,年收入20.8万元。

3、孙家集街道孙集村:现有农户362户,1366人,耕地面积937亩。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寿光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素有“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寿光”之称。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源远流长,是寿光地区深厚的农耕文化和传统的体现,也是当地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通过对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源流和发展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农圣文化的起源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深厚的农耕文化不无关系。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寿光地区就是“农耕之乡”,当时的居民就已经开始以种植和耕作为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农耕文化不断地发展壮大,慢慢地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传统,也让寿光地区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就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形成来看,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

寿光地区的农民们勤劳耕作,秉持着“天道酬勤”的理念,他们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耕种、播种,将他们的热情和勤劳与这片土地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种农耕文化也为农圣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寿光地区农圣文化丰富多彩,内涵深厚。

农圣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耕智慧:寿光地区自古就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农民们在长期的农作劳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农耕智慧。

他们深谙种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农作技术,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农耕体系和管理模式,这种农耕智慧也成为了寿光地区农圣文化的独特标志。

2. 尊师重教:寿光地区的农圣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都非常重要。

在寿光地区,农民们都尊崇农耕领域的专家,将他们尊为农圣,并将他们的经验智慧视为宝贵的财富,传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

3. 勤劳朴实:寿光地区农民们一直以勤劳朴实、勤俭持家、孝敬父母为美德。

他们勤劳耕作,恪尽职守,谦虚谨慎,勇于创新,这也成为了农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丰收喜乐:在寿光地区,农民们对于丰收都充满了喜乐之情。

每逢丰收季节,他们都会举行丰收仪式,感谢土地的恩赐,同时也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寿光农民的致富故事

寿光农民的致富故事

发亮 的大棚 ,就有一股 沁人 心脾的 清香 大棚杏投入低 ,费 时少 ,但收益非常高 , 扑面 而来 ,只见一棵棵 矮化 的大棚 杏树 最 多时光棚 杏一年 的收入 就能 买一 辆奥 枝繁叶茂 、 硕果累累。今年 是孙发亮夫妇 迪车呢 。 ”孙发亮介绍说 。 种植大棚杏的第 1 个年头 ,孙发亮告诉 3 套 袋 黄 瓜 卖 高 价 记者 ,1 3年来最好 的行情 一年 能挣 来一
一是用喹啉铜或噻菌铜加叶 病 、叶枯病 、 溃疡病 , 特别是细菌性髓 轻损 失。 枯 唑或中生菌 素或溴菌清 , 叶面植株 部坏死症 , 发生尤其严重 。 寿光地 区有
二是用注射器吸取 以上两种药 些棚大面积减产 。 以, 所 建议种植 西红 喷药 。 昆 三是 柿抗 T Y病 毒品种的菜农 , 在平 时病虫 剂 的} 配液往植株腔 内注射药 。 四是 害防治上 ,最好每 次打药都要加带 防 用 以上两种药剂 的混配液灌根 。 治 细菌性病害 的药剂 ,发现细菌性病 将植株用利刀割开涂抹以上两种药剂 害发生时应及 n ; 大用药防治 。特 别 的} -l ,O ] - 昆配液 。 注意抹药后用塑料薄膜包 是细菌性髓部坏死症 , 更要注意预防 , 好受伤植 株 ,同时防止灰霉病 、 菌核 文延年 林俊凤 寿光 市 因为细菌性髓部坏死症 ,发病初期症 病 的发生 。( 状 并不太明显 ,等到西红柿植株 出现 蔬 菜 办公 室 ) 分含量 。 李海新介绍 , ” 这样 , 黄瓜不但 口 今年 3 月初 , 这个 5 米长 、 米宽的 5 8
菜 博 会 展 厅 。由于 个 头 大 、品质 好 、口感 产 品质 量 安 全法 实 施 的第 2 , 想通 年 他 佳 ,他的展 位吸 引了无数参 观者驻 足观 过 套 袋 的方 式 生 产 出 绿 色 无 公 害 黄 瓜 。 看 。 后 , 南 省 新 乡市 领 导 和 2 个 乡 镇 会 河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光农业60年大事记
时间:2010-1-16 作者:来源:
1949年
10月,寿光县阴雨连绵,暴雨成灾,加之弥河多处决口,全县有66.8万亩作物被淹,占全县总耕地的68%,秋粮总产4.7万斤,群众生活用粮缺口较大。

1953年
1月12日,寿光、寿南两县制定了《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计划》。

2月,寿南县在城关镇徐家村进行试点,建立起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赵寿昌合作社;4月,寿光县在望海区建立起七里庄农业生产合作社。

1966年
农业战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各村开始平坟、建公墓。

1978年
6月,县委向全县推广曹家大队增肥改土培养地力的经验。

1980年
农业生产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组织形式逐步解体。

1983年
全县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发展各类专业户和经济联合体。

1984年
全县有84户农民交售粮食过万斤,县委召开大会表彰奖励。

1985年
10月20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在寿光召开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会议,确定寿光为水产、果品、畜牧、蔬菜综合基地县。

全县人均占有粮食过千斤。

1987年
10月,为搞好寿北开发,34处乡镇20万人开进北大洼。

这次工程规模之大,上阵劳力之多,范围之广,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高在全县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1988年
10月,县委、县政府组织13万劳力上阵治理弥河,共用工日238万个,完成土方347.6万立方米,培堤127.3公里。

经过治理,提高了弥河防洪防灾能力。

1990年
2月,全县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新技术。

1993年
2月,全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粮田和经济田比例由6:4逐步调整49:51.
4月5日,县委作出《关于建设“海上寿光”,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1994年
6月,寿光通过小麦“双千市”省级验收。

12月19日,无公害蔬菜进京直供直销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举行。

1995年
4月,由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经济日报社、中国特产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评比活动中,寿光以蔬菜生产历史悠久,面积之大、质量之优以及经济社会效益之显著,荣获“中国蔬菜之乡”的美誉。

6月,寿光至北京无公害蔬菜直供直销“绿色通道”建设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1996年
5月27日,由省科委主持的本市“小麦千斤市”建设通过验收。

本市71万亩小麦亩产量5056公斤。

10月,根据省政府规定,全市开征大棚蔬菜、韭菜特产税。

1997年
12月,由国家财政部、省、市、县四级财政投资100万元,农户投资64万元兴建的高标准、无公害“绿色食品示范园”在洛城镇屯西村建成并投入使用。

1998年
6月,寿光蔬菜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19日,寿光报送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20类100多个品种蔬菜产品一次性检验合格,被正式认定为“绿色食品”。

1999年
1月16日,寿光蔬菜专营区的牌子正式挂在了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的北京大钟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4月19日,寿光市被确定为潍坊市唯一的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市。

5月3日,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隆重奠基。

2000年
4月15日,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蔬菜高科技示范园举行。

4月20日,2000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隆重开幕。

2001年
3月,农业部、省政府在寿光举行“无农药残毒放心菜”授牌仪式。

4月——5月,寿光举办2001中国(寿光)蔬菜种子交易会。

4月20日至5月7日,2001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举办。

2002年
4月20日至5月7日,2002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召开。

10月16日,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农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

寿光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拥有工业、农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县级市。

2003年
4月20日,第四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

2004年
3月13日,农业部对37个大中城市蔬菜农药残留首次检测结果表明:寿光蔬菜质量
让人放心,全国名列第一。

4月20日至5月7日,第五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举办。

5月21日,根据上级精神,寿光决定开始取消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

2005年
4月20日,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
寿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10月,我市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王乐义被授予“全国农
业标准化示范区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6年
3月,农业部发布2006年第一次农产品质量信息,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判定,我市蔬菜合格率排名全国第二。

4月20日上午,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
会在寿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10月19日,我市举行引弥入尧丹桂一期工程竣工试闸仪式。

2007年
4月20日上午,以“绿色·科技·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
会在寿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4月26日,寿光市首个全国性学术研究会——中国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研究会成立。

2008年
2月5日,国家农业部公布的2008年第一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显示,蔬菜和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22个城市,我市排第9位,跨入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进行列。

4月,我市荣膺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示范市和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

4月20日,以“现代·科技·希望”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在
寿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同期举办首届潍坊现代农业成果博览会。

4月20日下午,山东省农科院“农产品有效供给科技助推行动”在我市正式启动。

4月21日,农业部在我市举行农业标准化助奥行暨中国名牌农产品授牌仪式,为“乐
义牌”黄瓜等10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授牌。

2009年
4月,三元朱村建起我省首家农业科技职业培训学校。

4月20日至5月20日,第十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举办。

来自50多个
国家和地区、国内30个省市区的近万户商家、171万人次参展参会,其中外地人员占到70%以上。

共展示菜果品种2000多个,新技术、新成果100多项。

11月5日,亚洲最大农产品物流航母——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开业。

中国·寿光农
产品物流园是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项目和山东省政府重点项目工程,由爱晚工程旗下香港
旺益集团投资建设,总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20亿元,可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
品交易量100亿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