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

艺术概论王宏建重点笔记摘要:一、艺术定义与分类二、艺术发展概述三、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四、艺术鉴赏与批评五、艺术家与艺术流派六、艺术与社会文化正文:一、艺术定义与分类艺术是一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它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手段,表现人们对自然、社会、内心的感悟。

艺术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和审美价值。

根据表现形式和媒介,艺术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摄影等。

二、艺术发展概述艺术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均有其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从古代到现代,艺术不断发展演变,成为反映人类历史、文化、思想的镜子。

艺术发展的驱动力包括社会变革、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

三、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主观能动性,将现实生活、内心情感和审美观念融合的过程。

艺术家需具备丰富的想象力、敏感的心灵和扎实的技术功底。

审美心理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心理反应,包括共鸣、愉悦、思考等。

四、艺术鉴赏与批评艺术鉴赏是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鉴赏能力需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创作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推动艺术发展和社会认知。

五、艺术家与艺术流派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他们以独特的才华和视角展现世界。

艺术流派是具有共同理念和风格的艺术群体的集合。

不同流派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六、艺术与社会文化艺术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它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

艺术作品反映了社会风貌、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

同时,艺术对个体和社会具有教育、陶冶和启示作用。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全

艺术概论重点整理资料全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课堂专用复习资料艺术概论孙美兰版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艺术的定义?(需记忆的标识)★★★★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什么是艺术?答:何为艺术?国内外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与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席勒的游戏论等,本教材认为,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思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与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映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

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所以艺术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

1、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2、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只需了解的标识)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

具有审美价值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

具有使用价值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是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需记忆的标识)艺术形态的特点有哪些?★★(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特点之一,是它要求生产主体把强烈的主体意识、强烈的主观因素(二)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二,就是它要求生产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从而获得艺术生产对象化的、现实的、(三)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突出特点之三,是它要求生产者主体将自己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物化”到产品之中。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考试重点

艺术概论重点: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Ⅰ、关于艺术的本质有哪几种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Ⅱ、艺术的三个特征①形象性(如何理解)
②主体性(如何理解)
③审美性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主要有哪几种管带你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Ⅰ、艺术教育的概念,根本目标及其具体任务
Ⅱ、艺术的功能:①审美认知(概念)
②审美教育(概念,原因,特点)
③审美娱乐(概念)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及区别
Ⅱ、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及区别
Ⅲ、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区别
Ⅳ、艺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及区别
第五章: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的种类: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Ⅰ、建筑艺术的三个设计原则:实用,美观,坚固(其中美观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Ⅱ、园林艺术的三个特征:建筑没,自然美,文化没;其中文化美是核心和精华。

Ⅲ、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实用性和审美性,变现性和形式美,民族性和时代性)
Ⅳ、这一张书后面一些典型例子
第六章:造型艺术
Ⅰ、造型艺术的种类
Ⅱ、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Ⅲ、这一章书后面的例子
第十章:艺术创作
Ⅰ、艺术创作主题——艺术家
Ⅱ、艺术创作过程
Ⅲ、艺术创作心理
Ⅳ、艺术流派的形成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层次,典型和意境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概论整理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整理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整理知识点总结一、艺术的定义1. 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通过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来实现创造性活动。

它是一种语言,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达思想和情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可以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特征。

2. 艺术的分类- 形式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形式和结构的美感为主。

- 表现艺术:包括舞蹈、音乐、戏剧等,重在表现情感和意境。

- 应用艺术:包括工艺品、设计等,以实用性和美感兼备为主。

二、艺术的发展历程1. 古代艺术- 古埃及艺术: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墓室壁画和金字塔雕像等为代表。

- 古希腊罗马艺术:以人物雕塑和建筑为代表,追求美的完美和和谐。

2. 中世纪艺术- 以宗教为主题,建立了大量的教堂和修道院,绘画和雕塑刻画了宗教故事和圣徒形象。

3. 文艺复兴- 15世纪至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启发了欧洲艺术的新风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4. 近现代艺术- 工业革命以后,艺术逐渐向非传统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新的艺术形式,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也相继兴起。

三、艺术的要素1. 艺术的形式- 线条、色彩、形状、结构等视觉元素,以及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听觉元素都是艺术的形式要素。

2. 艺术的内容- 人物、风景、静物等主题内容,主要表现在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上。

3. 艺术的风格- 在艺术的发展中,艺术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梵高的后印象派风格、毕加索的立体派风格等。

四、艺术的审美1. 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作品通过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引发人们审美情感,让人产生美的享受和赏识。

2. 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作为审美的媒介,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思想和灵感,给人以美的满足和精神抚慰。

3. 艺术的审美标准- 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是主观的,而且因人而异,但也有一些普遍的标准,比如情感真挚、形式美观、内涵丰富等。

(完整版)艺术概论第一章重点

(完整版)艺术概论第一章重点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

3.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物质方面的生产力之外,还提出“精神方面的”生产力。

4.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5.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6.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7.生产者主体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中。

8.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独创、没有个性、没有差异就没有艺术生产力,也就没有艺术本身。

9.古琴曲高山流水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不可重复性。

10.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11.昆腔是一种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戏曲声腔。

第二节艺术的形态划分1.时间艺术首推音乐,包括文学(诗词)与音乐的综合形式。

2.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

3.时间艺术二文学4.李叔同《送别》5.空间艺术一绘画6.巡回画派犹太血统的画家列维坦。

7.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8.美国当代“乡土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9.空间艺术二雕塑10.意大利米开朗基罗的雕刻作品,以超凡的人体美,传达一种永恒性主题。

11.美第奇家庙的四个坐像:《晨》《暮》《昼》《夜》12.时空艺术舞蹈13.舞蹈的三要素是:姿势(形象的情态),结构(作为与空间相关联的形象),动作(在空间中形象从一种姿势转变到另一种姿势所体现的节奏和能量的审美特质)14.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15.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视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静态的。

16.非造型艺术,一般来说斥诸听觉感官。

符号体系是动态的。

17.综合艺术一文学音乐18.综合艺术二戏剧表演19.综合艺术三建筑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1.第一种方式: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

2.第二种方式: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展示外在世界。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一、填空复习重点1. 艺术具有狭义(包括视、听艺术及综合艺术)、广义(狭义艺术+文学)、泛化(包括一切美的实用制品即实用艺术)等多种理解。

2. 艾布拉姆斯曾经将艺术活动的要素归结为艺术品、艺术家、宇宙、观赏者四个方面。

3. 中西古典艺术真实观的基本差异在于前者重神似,后者重形似;前者以主体真实为坐标系,后者以客观真实为坐标系。

当然,不要误以为西方艺术只追求现象的真实。

4. 审美有两种主要形态,即现实美(包括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

比较而言,现实美带有分散性,艺术美具有集中性;现实美带有芜杂性,艺术美具有纯粹性;现实美带有易逝性,艺术美具有永久性;5. 勃兰兑斯认为,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6. 康德将美分为纯粹美(自由美)、依存美(附庸美);鲍桑葵将美分为浅易美(流畅美)、艰奥美。

7. 针对艺术作品来说,我们要注意区分三种不同层次的美:第一,作品所描绘的对象之美(可简称为“象之美”);第二,作者表现对象的技艺之美(可简称为“技之美”);第三,表现之美(道之美、内容之美)。

8. 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形象性、情感性。

9. 克莱夫·贝尔把艺术称为有意味的形式。

10. 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艺术的形式美悦耳悦目;艺术的内容美悦心悦神。

11. 《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陆机《文赋》云:“诗缘情而绮靡”。

12. 人所获得的身心愉悦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为:快感与美感;实践性满足与象征性满足;补偿性满足与宣泄性满足。

13. 艺术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三种:审美认识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

14. 《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迩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 对艺术功能的不同强调形成了艺术价值的不同取向,一种是自律论,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一种是工具论,强调艺术的认识与教化功能。

16. 对自律论与工具论造成的艺术价值差异,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对待。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名词名词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指出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恶搞”。

他首先确实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确实了“恶搞”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艺术所具备的这种“恶搞”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恶搞”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就是生活”的论点启程,指出艺术就是对生活的“重现”,就是对客观现实的“重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艺术批评更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的意义。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影响艺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方向,效果,也可以协调艺术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参与艺术市场的调节和社会文化建设,艺术在传播过程中,还能建构某种国家形象,让接受者通过艺术塑造的国家形象与传达的价值观念来认知国家、民族和社会、时代。好的艺术批评,还能营造良好和谐的文明鉴赏环境,提升国民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精神素质。
1时代风格,是指在特定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浓郁时代风貌和人文内涵的艺术风格。人类艺术发展的每一步进程均会在不同时代形成鲜明的特征,它不仅体现出特定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心理世界,还会折射出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景观,深刻地昭显出时代精神和社会理想。
2民族风格是指在每个民族艺术发展进程中所呈现出的艺术风格。每个民族的艺术均与自身的历史衍变和社会发展相伴随,并在大量人文、自然、心理、情感等因素的渗入下,逐渐形成了属于自身民族的艺术特色。
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人们对艺术的基本问题的思考的统称,主要回答艺术是什么?来自何处?以及为什么人等问题,构成关于艺术的性质、属性或特征的基本看法系统。艺术观念问题历来是艺术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何为艺术是一个核心问题,艺术观念不是恒定不变的,不同历史时期,民族国家或文化传统中的人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观念,艺术观念是随着时代条件和文化思想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游戏说
核心观点是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这一学说首先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文学家希勒明确提出。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对此学说家与发展。猫玩线团,还有女孩子玩芭比娃娃。
表现说
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情感的需要。牡丹亭表达对情的追求。
巫术说
生产力低下,力量比较小。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另外一位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著作金枝一书中也提出了,关于各原始部落的风俗,神话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的理论。
3艺术作品风格,是指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的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体裁的驾驭,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艺术家风格具体落实到艺术作品上,艺术作品的风格也直接根源于艺术家的风格。
二、依据艺术活动及其作品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呈现的特色来划分:
艺术的主要功能
1审美认识功能指的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可以独特而又影响至深地认识人、社会、自然与历史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生动地展现了12世纪中国都市生活的风貌。通过美术,我们可以回溯广泛的文化和历史,这就是强调的艺术的认知意义。
2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接受者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领略其中展示的真善美,从而潜移默化的接近、认同,甚至激赏这种真善美所汇成的价值与力量,进而得到人生观,世界观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和跃迁。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戏剧,会令人回肠荡气,久久不能忘怀。
一、依据艺术风格的表现主体及其载体来划分
1艺术家风格是指在艺术家审美精神,创造意识和艺术特色等方面体现出的特点。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艺术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由于艺术家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艺术才能,审美情趣的不同,因而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形成各不相同的艺术风格。
2艺术传播的物质材料媒介
包括石碑,竹简,岩壁等
二、艺术语言媒介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而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被称为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表情达意作用的一种艺术媒介。
第三种是实践精神的方式,这种方式以现实物质世界为对象,通过种种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并使主体的精神和存在也得到改造,
第四种就是艺术的方式,不同于其他三种方式,艺术通过人的审美能力与对象世界直接沟通,而获得一种对世界的整体与细节、内容与形式、表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相统一的把握。艺术可以为人们提供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途径,是一种高级的智性活动,而非单纯娱乐。艺术的掌握,是凭借情感形象、形式和直观,而非依靠概念和逻辑。艺术作为一种掌握世界的独特方式,这一个论断是马克思对艺术特性和价值的准确概括,马克思将艺术看作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一论断再次强调了艺术和世界的关系,所谓的掌握世界,也不仅仅是认识世界,而是人与对象世界之间更全面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来认识世界,体验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实现对人的本性的真正占有。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想象性,典型性和形式性。
任何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审美价值,艺术的主要功能需要用审美这一核心将所有的功能整体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欣赏艺术。
艺术构思
指艺术家在创作动因的驱使下,依据自我秉承的创作观念,运用不同艺术类别各自拥有的创作方法、技法,营造审美意象,酝酿、谋划新作品的思维过程。
艺术媒介
是指在艺术活动的总体过程中,艺术家将内在艺术构思外化为艺术作品并对其进行展示、传播的具有独特性的承载物质、材料以及符号体系。
3意境是一种有有限到无限的超越美。北宋宋徽宗时以命题画方式来招考画师,考察的就是运用意境的能力,其中踏花归去马蹄香的画是以奔驰的马蹄后,一群蝴蝶正翻飞追逐的画面,唤起了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意境就是从有限窥见无限,从瞬间体味永恒,要依据联想和想象,意境追求的是一种韵外之致。
4意境是一种不设不施的自然美。李白认为,诗贵自然,清真,提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劳动说
制作工具
本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结合当代最新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艺术起源于以劳动为内动力的人类整体文化创的实践活动。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主要是指艺术家的创作个性与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风格是艺术家创造个性成熟的标志,也是作品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标志。风格既包括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也包括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等。
期待视野
是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业已具备的一套具有定向性的心理结构图式,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预先估盼,期待视野来源于接受者个人的审美趣味,接受经验等,其中既有个人经验因素,又有社会影响因素,是历史形成的一套个人思维定向与观念结构,它决定了审美期待的广度与深度。
艺术鉴赏的过程
审美注意,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理解
3审美娱乐功能,艺术与娱乐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联系,艺术可以给予人们娱乐感和幸福感。
4审美体验功能,艺术接受者可以进入艺术家的语言的形式状态中,仿佛自己也经历了艺术家体会的从不确定,压抑到充分表达后的轻松自如的解救状态。无论是创作或者是欣赏,都是与情维系在一起的,在艺术欣赏中的情感过程,就是一种体验。
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
1综合性,戏曲作为一种歌舞化的剧诗,将音乐舞蹈,戏剧文学融为一体,更具综合性,这种高度的综合性是戏曲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2虚拟性,虚拟性是指戏曲艺术通过虚实相生,以形写神,使演员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戏曲舞台有限的时空,集中的表达思想感情。
3程式化也是戏曲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在戏曲舞台上,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等都具有一定的程式。比如生旦净丑,上下场的方式,唱念做打等。
数字技术对绘画的影响
1,由像素组成的数字图像,将所有的视觉信号分解成1和0组成的像素数字编码,改变了获得图像和输出图像的方式和眼见为实的信念,进一步消弭了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真实与虚幻,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
艺术类型划分原则
一、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原则,可以区分为时间艺术,包括音乐和文学,空间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和时空艺术,包括戏剧和影视
二、以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为原则,可以分为听觉艺术,如音乐,视觉艺术,如绘画,和视听艺术,如戏剧
三,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原则,分为动态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
其他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多维度特征的批评方法
1神话原型批评方法
该方法认为,许多优秀艺术作品,感人的深层动因在于其叙述结构或人物命运中所隐含着的原型,正是原型引发观众深深的共鸣。
2意识形态批评方法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会、人生的矛盾做出的想象性的解决,艺术的意识形态批评,旨在通过文本所指来研究其能指结构以及决定这种能指的社会文化语境,并进而在这种关系中探讨作为主体的人的位置。
中国艺术观念的演变,一、儒家礼乐合一的艺术观念,
……西方艺术观念的演变……马克思提出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理论的方式,这种方式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方法,对感性世界进行概念化,从具体上升为抽象,提炼出各种科学、哲学等理论范畴和体系,以此在认识上来掌握世界,
第二种是宗教的方式,这种方式以超越的彼岸世界为对象,采用幻想的方式,将世界把握为各种宗教形象、教义和故事
意境
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特点
1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生活的境,情和境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2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在中国传统艺术境界里,更多的是将其分为虚和实两个部分。南宋的马远的画惯取一角之景,并善用空白,因此常被戏称为马一角,他的寒江独钓图更是运用大片空白,突出了寒和独的意境。
艺术批评的功能或意义
一、通过把阐释、解读及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影响并指导、提升艺术家的创作。
二、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美学特性、艺术价值,介入艺术接受活动,从而影响并引导接受者的艺术接受活动,帮助受众更好的鉴赏艺术作品,也能在引导艺术市场及受众艺术消费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艺术批评还能指导受众规避不良艺术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受众形成警惕意识和批判思考的精神。
书体
篆,隶,楷,行,草
绘画艺术
指的是以线条,色彩和形体等造型手段,在平面空间里塑造出艺术形象的静态视觉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