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夏课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_OK

2021/6/7
27
2021/6/7
7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质疑或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先 在小组解决,然后全班交流。
2021/6/7
8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 示例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 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 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021/6/7
5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021/6/7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6
2021/6/7
25
诵读诗歌,拓展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你面对人生选择时 应怎么做? 2.运用象征手法,学写一节诗。
2021/6/7
26
小结
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 而其他许多条路由于人生的短暂而只能放弃。所以我们在 选择时必须慎重,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独立自立的选择;人生的道路可能布满荆棘,困难重 重,但只要不懈努力、奋斗、拼搏,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 之路的;人生路上有无数次的跌倒、失败,不要悲伤,不 要心急,心儿永远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以一颗平常心对待 生活中的一切;人生路上充满挑战和机遇,应把握机遇, 随时迎接挑战。愿我们都能选择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好 自己的人生之路。
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内容,思想感情)
2021/6/7
19
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 片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04页 0163页 0190页 0217页 0268页 0326页 0328页 0512页 0554页 0575页 0641页 0689页 0713页 0809页 0863页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 孙权劝学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8 木兰诗 第三单元 10 老王 12 卖油翁 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逢入京使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 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 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7 谁是最可爱的人

如在松骨峰战斗中,表现战士与敌人拼死相搏的动词 “抱”“掐”“摁”等准确生动,并且和前后词语搭配贴切: “腰”用“抱”,“脖子”用“掐”。这些动词有鲜明的感情色 彩,“掐”“摁”“扣”等词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恨。 准确、鲜明的词语与其余描写一并描绘出一幅壮烈的场景,感人 至深。
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用反问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 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即为问话的反面。本文 用设问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助读者加 强认识,促进感情升华。
课文精读
1.朗读第5自然段(松骨峰战斗),复述故事。
【小贴士】 复述注意事项:①必须把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时
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讲清楚。②叙述战斗的过程时,注意通过 人数、装备的对比表现战士的英勇无畏,特别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 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地讲出来。③重点复述两个场面: 直接叙述描写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战场 上壮烈的场景。④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多音字
( zǎi
载 ( zài
)记载 )载歌载
( shén 什
( shí
)什么 )什物
舞
【巧记多音字】 (1)文章里记载(zǎi)了古代人们载(zài)歌载(zài)舞的盛况。 (2)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 (shén)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 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 这劳什(shí)子了!”。
2.本文中的志愿军战士的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请用 原文中的语句总结。
具有纯洁、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 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 宽广的胸怀。
3.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故事表现出来的? 各体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用反问来加强语气。设问是作者自问 自答,答案在下文;反问无需回答,答案即为问话的反面。本文 用设问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引导读者思考;用反问帮助读者加 强认识,促进感情升华。
课文精读
1.朗读第5自然段(松骨峰战斗),复述故事。
【小贴士】 复述注意事项:①必须把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时
间紧迫、任务艰险的状况讲清楚。②叙述战斗的过程时,注意通过 人数、装备的对比表现战士的英勇无畏,特别要把志愿军战士与敌 人展开肉搏的壮烈情景具体形象地讲出来。③重点复述两个场面: 直接叙述描写战士搏杀的场面;引述营长的话,间接描写战后战场 上壮烈的场景。④讲故事时声调要缓慢,感情要深沉。
多音字
( zǎi
载 ( zài
)记载 )载歌载
( shén 什
( shí
)什么 )什物
舞
【巧记多音字】 (1)文章里记载(zǎi)了古代人们载(zài)歌载(zài)舞的盛况。 (2)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 (shén)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 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 这劳什(shí)子了!”。
2.本文中的志愿军战士的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请用 原文中的语句总结。
具有纯洁、高尚的品质,坚韧、刚强 的意志,淳朴、谦逊的气质,美丽、 宽广的胸怀。
3.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故事表现出来的? 各体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课件 (共18张PPT)优秀课件

检查预习,积累字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惊惶( huáng ) 军阀( fá )
缴租( jiǎo )
蜷身( quán)
点缀( zhuì)
搀扶(chān)
呜咽( wū yè ) 咀嚼( jǔ jué)
澎湃( péng pài )
酣然入梦( hān )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 也说明了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 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 思想。
2、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 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 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一个坚强的意 志”具体指什么?)
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 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 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不矛盾,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分明很 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感觉很近,声响 洪大;有的声音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 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越传越远,越 变越细。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 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不可捉摸的声响,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 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 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 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
“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 红军的赞叹之情。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 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描写声音是否矛盾,说说你 的理解。) (从修辞角度赏析。)
惊惶( huáng ) 军阀( fá )
缴租( jiǎo )
蜷身( quán)
点缀( zhuì)
搀扶(chān)
呜咽( wū yè ) 咀嚼( jǔ jué)
澎湃( péng pài )
酣然入梦( hān )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 也说明了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 和播种机。从一个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 思想。
2、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 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 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一个坚强的意 志”具体指什么?)
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 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 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 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不矛盾,有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分明很 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感觉很近,声响 洪大;有的声音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 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越传越远,越 变越细。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 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不可捉摸的声响,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 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 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 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
“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 红军的赞叹之情。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 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描写声音是否矛盾,说说你 的理解。) (从修辞角度赏析。)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狼》教学课件

《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 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 庸俗倾向等,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 的。
朗读正音
jiǒng
zhuì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遇两狼,缀行 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对照图片 复述情节
疏通文意
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开端。——屠夫“遇狼”。 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 照样追赶。屠夫“惧狼”。第2、3段是故 事的发展。
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 立,准备搏斗。——屠夫“御狼”。
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 狼。——用屠夫“杀狼”。第4段是高潮和 结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似毙瞑之,。意方暇 欲甚 行就。 ,是屠转“视暴以积起骨薪,投后以刀,劈一狼狼首洞其,中又数,刀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之也)。”身,已把半骨入头,投止露尻尾。屠 自敌。后断其股,给亦狼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遇两 狼,缀行甚远。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 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遇两狼, 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其狼中得一骨只止狼,像一狗狼一仍样从。复 投之并之驱,如后故狼。止而前狼又至蹲。坐骨在已前尽面矣,而两狼
我就是----狼!
姓名: 年龄:
狼
12--15岁
家庭住址: 亚欧大陆,北美洲等地区
朗读正音
jiǒng
zhuì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遇两狼,缀行 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对照图片 复述情节
疏通文意
第1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的开端。——屠夫“遇狼”。 第2段,写屠夫投骨拒狼,而狼仍不罢休, 照样追赶。屠夫“惧狼”。第2、3段是故 事的发展。
第3段,写屠夫被迫倚在草堆前,持刀而 立,准备搏斗。——屠夫“御狼”。
第4段,写屠夫奋起劈狼,随后又劈一 狼。——用屠夫“杀狼”。第4段是高潮和 结局。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
似毙瞑之,。意方暇 欲甚 行就。 ,是屠转“视暴以积起骨薪,投后以刀,劈一狼狼首洞其,中又数,刀意 将隧入以攻其(后之也)。”身,已把半骨入头,投止露尻尾。屠 自敌。后断其股,给亦狼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遇两 狼,缀行甚远。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 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遇两狼, 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其狼中得一骨只止狼,像一狗狼一仍样从。复 投之并之驱,如后故狼。止而前狼又至蹲。坐骨在已前尽面矣,而两狼
我就是----狼!
姓名: 年龄:
狼
12--15岁
家庭住址: 亚欧大陆,北美洲等地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课9 木兰诗 课件(共29张PPT)

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千 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 的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坐坐。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 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插入修辞手法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概述谨慎、聪明、
离;双兔傍地走,安能勇敢、能力不逊于男
辨我是雄雌?
子的议论句是:
。
七嘴八舌谈收获
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哪个同学起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业:
必做: 快乐背一背《木兰诗》。
选做: 任选诗中的一个画面进行想象扩
展,写成300字左右的 小短文。
采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 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 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
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轻松听一听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 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千 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 的胜利归来。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坐坐。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 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插入修辞手法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概述谨慎、聪明、
离;双兔傍地走,安能勇敢、能力不逊于男
辨我是雄雌?
子的议论句是:
。
七嘴八舌谈收获
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哪个同学起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作业:
必做: 快乐背一背《木兰诗》。
选做: 任选诗中的一个画面进行想象扩
展,写成300字左右的 小短文。
采用了互文修辞手法的句子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 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 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
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轻松听一听
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 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未选择的路》赛教课件

背诵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鲁迅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朗读诗歌,读出感情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拖 长声音)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后两行稍缓,读出无奈的语气)
这种选择是理智的,它对后果 有清醒的预料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有了这样慎重的考虑,才会避免日 后的懊悔。
4.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 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而 有意义的。因此,“选择”除了需 要理智的放弃、睿智的选取,更需 要意志的延续。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描 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选择时的心 态,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而且 没有回头路可走,因此必须慎重,更不能 随波逐流,应独立思考,自主选择。
归纳《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
本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 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 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2.如何理解“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 路都未经脚步污染”?
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 遇到类似的麻烦。看起来两者都不错, 都很有魅力,正因为有了这种麻烦, 人类才会创造出“选择”这个颇有分 量的词语。
新部编版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谁是最可爱的人》赛教课件

工事。
【谷个子】 割下来的谷子,捆成一捆一捆的,叫“谷个 子”。
【覆灭】 全部被消灭。 【蜂拥】 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 【遗体】 死者的尸体(多用于所尊敬的人)。 【聚歼】 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解恨】 消除心中的愤恨。 【什物】 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豁亮】 宽敞明亮。 【溜达】 散步;闲走。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 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试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1.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 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松骨峰战斗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救朝鲜儿童
国文章的段落层次。
斗,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顽强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层(第 9~12 段),举第二个事例——马玉祥从 火海救出朝鲜儿童,充分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 精神。 ➢第三层(第13、14段),举第三个事例——防空洞谈 话,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问题探究
1.本文主要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 调换?为什么?
(2)写“马玉祥从火海中救出朝鲜儿童”,作者用自 己的语言介绍马玉祥,突出人物的淳朴可爱;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事情的起因,使情节清晰;用自己的语言描写 火场情景,突出环境的危险。第一次引用马玉祥的话, 突出马玉祥对敌人的痛恨;第二次引用马玉祥的话,真 实、清楚地交代马玉祥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及其从 火海救出朝鲜儿童的详细经过,从而形象地表现出马玉 祥奋不顾身的行为和纯洁、高尚的心灵。
背景材料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 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 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 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
【谷个子】 割下来的谷子,捆成一捆一捆的,叫“谷个 子”。
【覆灭】 全部被消灭。 【蜂拥】 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走)。 【遗体】 死者的尸体(多用于所尊敬的人)。 【聚歼】 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 【过瘾】 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解恨】 消除心中的愤恨。 【什物】 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豁亮】 宽敞明亮。 【溜达】 散步;闲走。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 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试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1.文中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哪些英雄事迹,分别表现 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松骨峰战斗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救朝鲜儿童
国文章的段落层次。
斗,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顽强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第二层(第 9~12 段),举第二个事例——马玉祥从 火海救出朝鲜儿童,充分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 精神。 ➢第三层(第13、14段),举第三个事例——防空洞谈 话,突出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问题探究
1.本文主要举了三个事例,这三个事例的顺序能否 调换?为什么?
(2)写“马玉祥从火海中救出朝鲜儿童”,作者用自 己的语言介绍马玉祥,突出人物的淳朴可爱;用自己的 语言描述事情的起因,使情节清晰;用自己的语言描写 火场情景,突出环境的危险。第一次引用马玉祥的话, 突出马玉祥对敌人的痛恨;第二次引用马玉祥的话,真 实、清楚地交代马玉祥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及其从 火海救出朝鲜儿童的详细经过,从而形象地表现出马玉 祥奋不顾身的行为和纯洁、高尚的心灵。
背景材料
1950年6月,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 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 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 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本文是作者随军采访后写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 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