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认识和理解
我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活的灵魂。
这一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1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四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因而生产方式的客观物质性与自然物的客观物质性完全一样。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必修4第三讲『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点+考点汇总~
必修4第三讲『时代精神的精华』知识点+考点汇总~小政老师了解到许多学校高二的同学,现在没有学习必修3,而是直接学的必修4,所以小政老师这几天会多发一些哲学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考点一: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时代包括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文化等,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
2.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1)从哲学的内容来源于时代看: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真正的哲学能够正确地反映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从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看: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推动力量。
2022版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训练18时代精神的精华含解析新人教版
时代精神的精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黑格尔曾这样评价苏格拉底:“他的生活和他的哲学是一回事,但他的哲学活动绝不是脱离现实而退避到自由纯粹的思想领域中去。
”由此可以看出( )A.哲学是照进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B.哲学不是悬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哲学并非凭空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哲学都要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C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是对现实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写照;B不符合题意,该选项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与题意无关;C符合题意,材料说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D说法错误,真正的哲学要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2.一根甘蔗拿在手里,乐观者先从梢部吃起,越吃越甜,觉得人生前景肯定幸福美好。
悲观者先从根部吃起,越吃越淡,觉得人生前途必定黯淡无光。
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因人而异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自我感知D.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不止一个A解析:一根甘蔗,从梢部吃起的人,越吃越甜,从而感觉人生前景幸福美好,而从根部吃起的人,越吃越淡,从而觉得人生前途黯淡无光,从哲学角度来看,说明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因人而异,A正确。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错误。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C错误。
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D错误。
3.近年来,各地竞相建造地区或世界“第一高楼”,有人认为,“第一高楼”是城市的地标建筑,可以改善城市形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也有人认为,脱离本地实际热衷于盖“第一高楼”,暴露了追求“政绩工程”的思维陋习,是地方经济的隐患。
2020年4月27日,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文对此作出了回应。
从哲学角度看,材料说明( )A.认识总要经历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影响人们的行动D.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存在不同的正确认识C解析:人们对高楼的不同认识导致不同的做法,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影响人们的行动,C符合题意;人们的认识未必一定经历错误阶段,A错误;科学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排除B;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D错误。
高中政治(人教版)课堂新坐标必修4配套单元归纳提升: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的理论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国的社 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观点整合】 1.哲学的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 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 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 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 础。
【教材综合探究提示】
1.这些故事中包含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的 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
【提示】 (1)“田忌赛马”——量变引起质变,“围魏 救赵”——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塞翁失马”——看问题要 一分为二,“刻舟求剑”——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 的 , “ 郑 人 买 履 ” 、 “ 邯 郸 学 步 ” ——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 “拔苗助长”——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求学生回答具体的 哲学原理,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会逐渐加深对这些道理的 认识。)
2.人们经过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 主要体现了( )
A.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 D.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才能指 导社会变革
(2)一方面,实践课题的解决离不开理论思维,理论思 维只有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课题,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 值;另一方面,在解决实践课题的过程中,理论思维的正 确性得到检验,并在新的实践水平上总结新经验,获得新 内容,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2021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第三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堂练习含解析部编
第三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细胞学说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生物进化论D.德国古典哲学答案:D2.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哲学,它具有的基本特征。
( )A.时代性B.客观性C.有用性D.实践性答案:D3.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 )A.它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它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它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答案:C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它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
这体现了(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顶峰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5.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发展的理论,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②为人类的解放事业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③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④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6.任何哲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理论来源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大学哲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大学哲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哲学知识点总结1、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依据——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题(一)1、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革命性即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以及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科学性指它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并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以及它的深刻性,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实践性即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并在实践中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特征。
科学性和革命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2、运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答:内因和外因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3)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4)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大胆地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要靠内因,要靠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把中国事情办好。
因此,处理国际国内事情,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按照自己的情况制定政策。
(2)当今世界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我们对外开放中,在开放中扩大市场,在开放中吸收外国的资金、经验和科技。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辩证的统一。
对外开放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前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以对外开放为条件。
把两者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实践证明,我国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把握它们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区别。
①共性是对同类事物矛盾的共同本质和特点的概括,都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个性是指矛盾的性质、地位、解决方式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贡献:(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科学性: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它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革命性: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
①科学的实践观促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统一:以往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是相分离的。
A、一种观点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唯物主义),但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认识世界;B、一种观点是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认识世界,但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唯心主义)。
C、实践观一方面,使得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并认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发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倾向;另一方面,科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从而克服了唯心主义的缺陷。
(4)三个统一的基础——科学的实践观。
②科学的实践观促使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p.20)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主要贡献: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精髓:实事求是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主要贡献: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主要贡献: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党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教学设计1: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目标】1.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2.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区分;(难点)3.识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具体内容。
(重点)【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科学精神:理解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2.公共参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法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主探究】要求:先自主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做好标注,然后同学相互交流,矫正、补充、完善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历史使命?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地位?意义?【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2.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具有什么样的缺陷?(1)马哲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朴素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辩证法,最大的缺陷:与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第一次在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教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其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它使哲学在对象、内容、作用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在哲学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为对象,否定了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其次,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再次,在哲学的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与旧哲学有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性,认为哲学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而以往旧哲学只是解释和说明世界,而不懂得改造客观世界,即实践的作用。
实践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在其哲学变革、创立和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中,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片面性,充分肯定了它们的合理之处,吸收了各自的积极成果,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综合。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是把实践引入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施如何统一的?客观的实践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
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基础,来自于实践又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
严格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是科学的,是具有科学联系的。
它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通过自然和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革命性: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现实除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根源于它在时间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作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性。
哲学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区别在于:1)哲学物质范畴是对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的概括,而自然科学的理论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关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属性、结构的一定层次的认识。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哲学物质范畴关于物质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而自然科学理论是可变的,是不断发展的。
联系:指导与基础的关系哲学的物质范畴对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属性的理论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而自然科学理论为哲学物质范畴的概括提供了材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旧哲学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万物的“始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士:水赫拉克利特:火阿拉克西曼德、阿拉克西美尼:气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和“元气说”与辩证法思想相结合;能做到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但具有原始性、直观性和猜测性。
马哲常考客观题
(一)1、1847年7月的马克思《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3、实践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5、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7、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9、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P47)10、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会展现出和谐状态11、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2、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13、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14、偶然性和必然性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15、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6、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17、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体现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8、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9、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诞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
从《提纲》的总体内容来看,马克思突出强调的是实践的观点,这是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标志。
然而,由于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实践”概念,理论界对马克思实践观就形成了不同的解读模式。
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文本出发,从方法论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点及其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方法论意义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作为一种哲学学说的方法论,从实践的角度理解,它关注的是主体与客体实践的对立统一的关系,目的是能够为主体提供出一种正确处理关于实践的方法的观点和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的实践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表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了人类哲学思维把握存在的新境界。
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法和逻辑方法,有一个逐渐孕育成熟的过程。
在同青年黑格尔派决裂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哲学信仰发生了转变。
随后,在接受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同时,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了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在这些著作中以人本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否定思辨思维方式和逻辑方式,从而与思辨哲学决裂,转变为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思维。
在1845年春,马克思在《提纲》这个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对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论、旧哲学做了一次彻底的清算,确立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B。
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
康德的《自然史和天体论》D。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
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
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3。
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A.哲学具有时代性B。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C。
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4.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首先表现在( )A.哲学可以提供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B.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C.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D。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十九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
据此回答5—6题。
5。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
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6。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
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
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C.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D。
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新民主主义文化B。
毛泽东思想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是()①艰苦奋斗②解放思想③实事求是④群众路线⑤独立自主⑥自强不息A。
马原章末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题参考【绪论】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
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思想渊源和主观条件。
经济社会根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它还引发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实践基础:劳资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
19世纪30至40年代发生在法、英、德的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工人起义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就迫切需要形成科学理论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且他们首先是革命家,他们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他们毕生的使命都是和争取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密切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总之,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创立新的科学理论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这种理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就在于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2、重要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怎样做到: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七、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八、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实践提供更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
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
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4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九、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