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共32页

合集下载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句1解释说明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

如:1、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一说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2、我叫他去。

“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3、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4、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另外还有许多:很搞笑!1、“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读“bèi”可以理解为他做不让爱人知道的事;读“bēi”就是说明他的媳妇是残疾人。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

开刀的是他父亲。

鸡不吃了。

鸟不打了。

总之,歧义句就是一个句子没有固定的意思,有两种或多种理解和意思。

2歧义句:“在蒋王庙前一站下车”乘某路公交车访友新居,称“在蒋王庙前一站下车”,本人在未到达蒋王庙的前一站(蒋王庙-1)下车,结果错了,该人说的是过蒋王庙后的一站(蒋王庙+1)下车。

更正是有一定困难,但如果对一些常见的歧义,进行一些约定,应该还是有好处的。

这种约定,也许本身没有太多绝对的理由,但它可以诱导人们渐渐地统一认识,形成新的语义习惯,从而重理解上消除语义。

若干年后,大家就很自然地只接受一种理解,排斥另一种边缘的理解法。

上述关于“前后”的词语,有些是时间、空间双表的,容易产生歧义,针对他们就需要约定,如:“前头、前面、往前”。

有些词语则只表示时间,或空间,一般就没有歧义问题。

表时间的如:“之前”、“先前”、“前期”等。

表空间的如:“前方”、“前进”。

他们没有歧义,不需要特别约定。

约定可以是类似这样:1)“往前翻”:指时间顺序,不指空间顺序,即时间退后(-)的意思,因为我们一般说“往后翻”都是指向后面的、未来的方向(+),又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后面的更精彩”等等。

句子的歧义类型

句子的歧义类型

句子的歧义类型
1. 听到雷声时,我看到了闪电。

语义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我的眼睛看到了闪电,也可以理解成雷声让我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眼前有闪电。

2. 她给了我一杯喜欢的咖啡。

结构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她给了我一杯我喜欢的咖啡,也可以理解成她给了我一杯她自己喜欢的咖啡。

3. 我看到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小猫。

语词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我看到了一只大老虎和一只小猫,也可以理解成我看到了一只体型很大的老虎和一只体型较小的猫。

4. 昨天发生了一场车祸。

指称歧义:这句话无法确定是“车祸”发生在昨天,还是“发生了一场”昨天的车祸。

5. 昨天他告诉了我好消息。

语用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昨天他告诉了我一则好消息,也可以理解成我昨天得知了他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我。

6. 请你尽快和我联系。

赋格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请你尽快和我联系,或者请你尽快和另一个人联系。

7. 她穿着一身红色的裙子站在门口。

语义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她穿着一身红色的裙子站在门口,也可以理解成她站在门口,红色的裙子是她身上穿的。

8. 请取出你的银行卡。

指令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请你取出你自己的银行卡,也可以理解成请你帮我取出我的银行卡。

9. 她喜欢读书和写作。

结构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她喜欢读书,并且也喜欢写作,也可以理解成她喜欢读书的同时也喜欢写作。

10. 请帮我把那本书借给他。

指令歧义: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请你帮我把那本书借给他,也可以理解成请你帮我把那本书借给他别人。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

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迁移练习) 迁移练习)
我们三个人一组。 ①我们三个人一组。 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 我们三个人/ 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 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 写不好(能力有限)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 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 份等因素) 份等因素)”。
歧 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 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 表意不明” 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 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 一项的重要内容;歧义,又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 这一项要求。歧义的类型较复杂,这是一个难点。 这一项要求。歧义的类型较复杂,这是一个难点。辨 析并消除歧义, 析并消除歧义,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 节。
⒄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 本市市长、 仪式。 仪式。 其他”后停顿,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领导; 在“其他”后停顿,表示本市的另外一些领导;在 其他市”后停顿, “其他市”后停顿,表示除本市外还有另外市的领 导参加。 导参加。 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⒅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不认识其他人, 许多人”还不认得他。 “他”不认识其他人,“许多人”还不认得他。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⒆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在屋顶上”的是他,还是我? “在屋顶上”的是他,还是我? 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⒇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 可理解为老李不高兴,也可理解为他不高兴。

歧义句式类型

歧义句式类型

高考专题复习指导系列语言的简明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语言表达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

简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的语言要尽可能少,不用可有可无的字词,不重复罗嗦。

明白,意思清楚明白,不致产生误解。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罗嗦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

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

“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表达简明”的基本要求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

这就要求写作者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co, “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cO 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 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 15 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 、“鉴定和运用史料” 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 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 6 人 6 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病句中的歧义句

病句中的歧义句

病句中的歧义句(整理)病句中的歧义句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读q l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 ;读qi lai ,表示“我想到了” 。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n 时,表示“看守” ;读kn 时,表示“阅览” 。

)4、不同停顿造成歧义,一句话,说或读停顿位置不同,语意和结构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5、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6、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因为还有“不输不赢” ,即和局。

)7、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8、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

(A.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 B.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这辆车没有锁。

(A.名词,没有“配锁” ,B.作动词。

没有“上锁”。

)9、多义词产生歧义。

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

(“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可理解为“行走” 、“离开”。

)10、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1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1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常见的歧义类型

常见的歧义类型
常见的歧义类型
一、语音歧义 例: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hǎo 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也可读 hào,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词汇歧义
例: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行: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三、语法歧义 例: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动宾结构: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偏正结构: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四、修饰不明 例:局长吩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 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可以修饰学校,又可以修饰领导)
五、施受不明 是指词语在句子中做施事者还是受事者不明 确 例:王老师去师范学校上课了。 (既可以说“王老师去师范学校听课”,也 可以说“王老师去师范学校给同学讲 课。”)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1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该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指代不明。

2、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该句中“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没条件看”。

3、词语兼类造成歧义。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该句中,警察愤慨的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语意不明。

5、句子结构不清造成歧义。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该句的停顿停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由于停顿不同,引起结构不清,产生了歧义。

6、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能还包括“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等。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考题解析:答案A。

上述备选项句子中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种语病。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