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药物代谢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8fe7f35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a.png)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有两种:
1.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
这是最常见的药物吸收方式。
2.非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
射)、皮肤贴剂、气雾剂等方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过程。
二、药物的代谢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通过肝脏和其他器官的代谢酶进行代谢转化,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泄出体外的形式,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毒性。
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
1.氧化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氧化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氧化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2.还原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还原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羰基、硝基等)还原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3.水解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酯键、酰胺键等水解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4.结合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转移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与
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盐、谷胱甘肽等)结合,形成极性更大的复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药物代谢的产物通常比原始药物更极性,更容易通过肾脏或胆道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方式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结构、给药途径、剂量、个体差异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活性,甚至比原始药物更强的活性,这可能导致药物的药效延长或产生不良反应。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按章节辅导题4第四章试题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按章节辅导题4第四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a0f4b4fb90d6c85ec3ac699.png)
第四章药物代谢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药物代谢的细胞部分的是:()A. 微粒体B. 溶酶体C. 线粒体D. 肠内细菌2.以下药物代谢可以使活性失去或降低的是:()A. 保泰松B. 尼群地平C. 硝酸异山梨酯D. 氢溴酸美沙芬3.肝硬化病人服用氯霉素后,其半衰期可增加4倍,是因为:()A. 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抑制了肝糖元的合成B. 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身体排泄能力下降C. 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食物消化遇到障碍D. 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药物代谢能力出现下降4.能够降低局部用药的效果和持续时间,或对全身作用的药物产生首过效应的肝外代谢途径是:()A. 消化道代谢B. 肺部代谢C. 皮肤代谢D. 肠内细菌代谢5.N-脱烷基化反应所属的药物体内代谢途径是:()A. 氧化反应B. 水解反应C. 还原反应D.结合反应6.以下不属于在肝微粒体中发生的氧化反应的是:()A. 烷基不饱和化B. 去乙酰化C. 烷基羟基化D. N-脱烷基化7.以下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属于强酶促进剂的是:()A. 苯巴比妥B. 异烟肼C. 氯霉素D. 利福平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对动物而言,动物种类不同,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大同小异B. 某些特定药物在动物体内即使缺乏某种代谢能,药物代谢也能进行C. 新生儿药酶活性比成年人低得多,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高D. 一般肝功能障碍时,药物的代谢都能增强9.对氯丙嗪而言,下列不属于其体内代谢反应的是:()A. N-脱甲基化B. Cl-原子氧化C. N-原子氧化D. S-原子氧化10.下列体内代谢过程中,需要NADPH参与的是:()A. 氧化反应B. 水解反应C. 乙酰化反应D. 甲基结合11.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烷基不饱和化所属的代谢反应类型为:()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结合反应D. 水解反应12.磺胺类药物中最常见的体内结合反应类型是:()A. 葡醛糖醛酸结合B. 硫酸结合C. 醋酸结合D. 甲基结合13.以下不属于尼群地平体内代谢途径的是:()A. 烷基羟基化B. 吡啶环氧化C. 酯键水解D. 硝基还原14.药物代谢最主要的部位是:()A. 消化道B. 肝脏C. 肺D. 肾脏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被机体所摄取的药物经代谢以后,易于排泄B. 有的药物本身虽没有活性作用,但在体内代谢后,其代谢产物可具有活性C. 被机体所摄取的药物都需要经过代谢才能发挥药效D. 具有活性的药物,经体内代谢代谢以后,代谢产物都会失去活性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肝功能障碍时,药物代谢活性异常升高B. 食物中的蛋白质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蛋白质含量高,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也高C.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胆红素和硫酸结合的不充分而引起的D. 老年人药物代谢活性个体差异显著,但是老年同龄人间并无差异17.雌二醇可因体内代谢的结合反应而失去活性,其可能的代谢反应为:()A. 硫酸结合B. 氨基酸结合C. 甲基结合D. 醋酸结合18.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微粒体酶的诱发C.药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统发育不全19.结合反应中可以增加具有毒性或致癌性代谢物的排泄,对机体是一种主要的防御机制的是:()A. 谷胱甘肽结合B. 氨基酸结合C. 甲基结合D. 醋酸结合20.老年人药物代谢活性个体差异显著,以下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 肾机能降低B. 药物代谢能降低C. 药物敏感性大D. 循环血流量降低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被机体所摄取的药物都需要经过代谢才能发挥药效B. 有的药物本身虽没有活性作用,但在体内代谢后,其代谢产物可具有活性C. 具有活性的药物,经体内代谢代谢以后,代谢产物都会失去活性D. 被机体所摄取的药物经代谢以后,易于排泄22.以下属于药物体内代谢第二相反应的是:()A. 氧化反应B. 水解反应C. 乙酰化反应D. 还原反应23.以下不属于氯丙嗪体内药物代谢途径的是:()A. N-去甲基化B. N-原子氧化C. S-原子氧化D. S-原子甲基化24.以下药物代谢可以使代谢物具有药理活性或活性增强的是:()A. 氢溴酸美沙芬B. 尼群地平C. 萘普生D.氯丙嗪25.对乙酰氨基苯乙醚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的代谢途径是:()A. 脱烷基化B. 脱乙酰化C. N-原子氧化D. 烷基氧化26.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都是属于:()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酶系统催化反应D. 结合反应27.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的物质是:()A.尼群地平B.对乙酰氨基苯乙醚C. 氯丙嗪D. 对乙酰氨基酚28.以下属于贝诺酯体内代谢反应途径的是:()A. 去乙酰基B. 烷基化C. 羟基化D. N-原子氧化29.以下属于右美沙芬内药物代谢途径的是:()A. N-去甲基化B. N-原子氧化C. O-原子氧化D. 烷基羟基化30.肝外代谢最主要的部位是:()A. 消化道B. 肺C. 皮肤D. 肠内细菌二、填空题1. 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的同时,伴随着药物在化学上的转化,称为。
药理学第4章整理
![药理学第4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4a910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c.png)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第一节药物因素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一)药物剂型(影响吸收)1.口服液>片剂>胶囊2.注射水溶液>油溶剂混悬剂3.不同厂家的同一制剂(二)剂量(三)给药途径:硫酸镁: 口服用于导泻,利胆;注射用于降压、镇静、抗惊厥;外用用于消炎止痛庆大霉素:口服用于胃肠道感染;注射用于全身感染(四)给药间隔和疗程二、药物相互作用(一)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改变1.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包括相加作用和增强作用。
例如硝苯地平、β受体阻断药、利尿药;青霉素和链霉素2.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两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1.影响药物吸收2.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阿司匹林+香豆素类→血浆蛋白结合→出血)3.影响肝药酶活性4.对药物在肾脏排泄的影响第二节机体因素一、年龄(一)婴幼儿药理学特点1.药动学(1)新生儿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低,(2)婴儿血脑屏障的功能较差,(3)药物t1/2明显延长。
2.药效学(1)婴儿对某些药物反应有不同的特点,如四环素、氯霉素、吗啡。
(二)老年药理学特点1.药动学(1)血浆蛋白含量降低;(2)肝功能下降;(3)排泄是影响老年人药动学的最重要因素。
2.药效学(1)个体差异较大 ,易引起药物毒副作用;(2)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也较差;(3)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年人剂量的3/4左右二、性别妇女受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影响,选择药物要注意。
1.如在妊娠的最初三个月内,禁用抗代谢药、激素等能引起致畸的药物;2.临产前禁用吗啡等镇痛药,因可抑制胎儿呼吸。
3.哺乳期用药避免用影响婴儿的药物。
因有些药物可进人乳汁。
三、遗传因素(一)遗传多态性药物转运蛋白、药物代谢酶、受体的遗传多态性是导致药物反应个体和群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二)种族差异遗传、环境(三)个体差异人群中即使各方面条件都相同,还有少数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称为个体差异。
药剂学知识点高一上册总结
![药剂学知识点高一上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c80c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9.png)
药剂学知识点高一上册总结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药用物质的性质和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的学科。
作为学习药剂学的一年级高中生,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药剂学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并回顾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章:药物分类与性质1.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化学结构、药理作用、来源等。
我们学习了按照化学结构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药物、无机化合物药物和生物药物。
2. 药物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生理活性、毒性、物理性质等。
我们了解到药物的生理活性是指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能力,而毒性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此外,药物的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稳定性等,对药物的贮存和使用都非常重要。
第二章:药物的制剂和配制1. 制剂的分类:制剂是指将药物配制成适合使用的形式,常见的制剂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等。
这些制剂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我们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剂。
2. 配制药物的方法:配制药物的方法包括调剂法、溶解法、煎煮法等。
我们学习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并通过实验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章:药物分析与质量控制1. 药物分析的方法: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理化性质测定、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生物试验等多种手段。
我们了解到不同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因此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质量检查的方法。
我们学习了药物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国家规定,并了解了重要的质量检查方法,如纯度测定、含量测定等。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药效学1. 药物代谢:药物在人体内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我们重点学习了药物代谢这一环节。
药物代谢对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要了解药物代谢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我们学习了药物的作用方式、作用速度和有效浓度等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帮助我们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副作用。
水产养殖 药理学 4 第四章 药动学
![水产养殖 药理学 4 第四章 药动学](https://img.taocdn.com/s3/m/40568c76b307e87101f696af.png)
4)体液pH与药物的理化性质
• 生理情况下,胞内pH=7.0,胞外pH=7.4 • 弱酸性药在胞外稍高,弱碱性药胞内稍多 • 弱酸性药中毒时,碱化血液解毒,反之亦然。 • 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中毒:口服碱性碳酸氢钠可使
血浆及尿液碱化,即可促进巴比妥类由脑组织向血 浆转运,也可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加速药物自尿 排出。 •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解离度、脂溶性等。脂溶性或水 溶性的小分子易进入细胞。
主动转运
• 可逆浓度差转运 • 消耗能量ATP • 需载体,有饱和性 • 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例:丙磺舒与青霉素,利尿 酸与尿酸)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体液pH对药物简单扩散的影 响
体液pH 弱酸性药 弱碱性药
酸性 碱性
分子状态多 分子状态少
脂溶性高 脂溶性低
扩散易
扩散难
分子状态少 分子状态多
脂溶性低 脂溶性高
基底膜
• 物质转运以主动转运为主 • 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可易化扩散 • 分子量大、极性高、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易通过BBB • 炎症可改变通透性
胎盘屏障: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
• 脂溶性高的药物如巴比妥类可进入胎儿血液 • 脂溶性低,解离型或大分子药物如右旋糖酐,不易通过胎盘 • 有些药物通过胎盘,引起畸胎或对胎儿有毒性,故孕妇禁用
的迟早,受渔药本身的理化性质、浓度、 给药途径、吸收面积以及局部血流量和 血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渔药代谢动力学
1)渔药的理化性质 • 通常情况下,晶体、液体类渔药比胶体类易吸收,
脂溶性的比水溶性的易吸收。 2)溶媒 • 一般混悬液和胶体液比水溶液的吸收慢,若使易溶
于水的渔药吸收速度减慢时,可加入其他物质使其 成混悬液和胶体液。 3)局部组织的血流量 • 当水生动物患病出血时,因其机体周围循环衰竭, 使得吸收速度大大减慢。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c63c611c866fb84ae45c8d50.png)
1. 芳环的氧化
R
氧化过程
重排 R R H2O O HO M R R OH M SG M:生物大分子 GSH: 谷胱甘肽 OH S GSH R OH HO3 SO OH R H2SO4 OH R
OH NHAc COOH 硫醚氨酸结合物
一、氧化反应(Oxidation)
1. 芳环的氧化
NH NH N H NH2
二、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前药(Prodrug)
O N H OH OH O S O OH O
N
2-O-丁酰林可霉素
第二节 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的定义,说明什么问题? p65
一、葡萄糖醛酸结合(Glucuronic Acid Conjugation) OH
HN COOH O OH HO OH OH HO OH OH O O O P P O O H O HO H OH OH COOH O O N OH COOH O XR
二、还原反应
羰基的还原
Cl3C CH(OH)2
水合氯醛
Cl3C CH2OH
O
N
OH
N
6S-美沙酮
(3S,6S)-a-(-)-美沙醇
二、还原反应
硝基和偶氮化合物的还原
R-NO RNHOH RNH2
R-NO2
氯霉素 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是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 反应
二、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Hydrolysis)
+ ATP + CoA 乙酰合成酶 RCOSCoA + AMP
RCOOH
RCOSCoA + R'NH2
R'=-CH2COOH
N- 酰基转移酶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1fac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9.png)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第一章:引言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一门学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药物代谢动力学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中。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知识药物代谢动力学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
药物吸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取决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特性、给药方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等因素。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对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特性、血流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等因素。
药物分布的不均匀会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为两个阶段:一阶段代谢和二阶段代谢。
一阶段代谢主要是将药物代谢成更容易被排泄的物质,而二阶段代谢主要是将药物代谢产生的物质与其他化合物结合,使其更容易被排泄。
药物排泄:药物的排泄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
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和药物的代谢速度。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
体内方法:体内方法主要是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来研究药物的代谢动力学。
其中,人体试验是最可靠的研究方法,但由于伦理原因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人体试验需要谨慎进行。
体外方法:体外方法主要包括药物代谢酶系统的体外研究以及体外模型的建立。
药物代谢酶系统的体外研究是通过化学分析和活性测定等手段来研究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和药物代谢过程。
而体外模型的建立是通过体外实验模拟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排泄过程。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应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药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药物代谢酶的筛选:药物代谢酶对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筛选出对于某种药物代谢具有重要影响的代谢酶。
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预测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并提供改变药物代谢途径的策略,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89510a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0.png)
新药研发中的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第一章:引言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是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药物代谢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了解药物的药效以及不良反应,可为新药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因此,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在新药研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二章:药物代谢的基本概念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生物体中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也可能发生在肺、肾等器官。
药物代谢通常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相位I和相位II代谢。
相位I代谢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使药物发生结构上的变化,而相位II代谢则主要是将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与内源性物质结合形成水溶性的代谢产物,便于体内排泄。
第三章: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的重要性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命运,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对于药物的作用时间、药动学、药效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药物的代谢途径可能产生有效的药物代谢产物,也可能产生具有毒性的代谢产物。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药物的潜在毒性,并作为药物设计和筛选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的研究方法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的研究通常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体外实验主要包括体外酶反应、体外细胞模型等,用于评估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
体内实验则包括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用于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物效应。
第五章: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的应用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
首先,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可以为新药分子的设计和合成提供方向。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出更稳定、更具活性的药物分子。
其次,药物代谢与药效关系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评估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
通过了解药物代谢途径,科学家可以预测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潜在毒性代谢产物,从而避免开发具有严重毒性的药物。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1
![药物化学第四章-药物代谢-1](https://img.taocdn.com/s3/m/4c26bfe2aef8941ea76e053e.png)
(2) 胆汁排泄:有些药物在肝脏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胆汁 排到小肠后被水解酶水解为游 离药物,游离药物被重吸收, 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 环称为肝肠循环。
肝
胆管 门静脉
肠道 (3) 乳汁排泄:由于乳汁略呈酸性又富含脂质, 所以脂溶性高的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如吗啡、阿托 品等在乳汁中浓度高。 (4) 其他:肺 (吸入性药物主要排泄途径)
(1) 非载体转运(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脂溶性扩散)
又称为下山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 散。 脂溶性物质直接溶于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特点
顺浓度差转运 不消耗能量 无需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性
简单扩散规律及临床意义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易于扩散 弱碱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易于扩散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侧 (细胞内pH=7.0)浓度低于碱性 侧(细胞外pH=7.4)
(1) 口服 口服给药最简便、安全和最常用,常用于门诊病人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胃吸收少,以简单扩散方式 吸收 易被胃酸或肠液破坏的药物不能口服,如青霉素、 胰岛素等
影响口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和解离度 胃排空和肠蠕动 血流量 首过效应(第一次代谢)
首过效应
特点
需要载体,载体对药物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消耗能量 受载体转运药物的最大能力限制,有饱和现象 同一载体同时转运不同药物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当膜一侧药物转运完毕后,转运即停止
主动转运的特点
逆差转运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饱和性 竞争性
(2) 载体转运
易化扩散
不耗能、顺浓度差的载体转运。
是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 体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被水带到低压侧的过程。 小分子药物可直接通过生物膜的膜孔(水性通道)而扩散。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1d0a8dafab069dc502201db.png)
第一章第二章绪论(1学时)1、掌握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2、了解药理学发展概况,近代药理学的分支及长期以来我国药理学工作者在药理学方面的贡献。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2学时)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和作用方式;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选择性、二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等;受体与配体的概念。
2、熟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概念;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定义。
3、了解受体学说及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2学时)1、掌握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时量曲线、肠肝循环、血浆半衰期等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2、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形式;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间隔、剂量对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和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1学时)1、了解影响药物效应机体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1学时)1、掌握传出神经的受体分类及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其生物合成、储存、释放、再摄取、灭活及与受体结合等环节。
3、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突触的结构及化学传递的概念。
第七章拟胆碱药(1学时)1.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新斯的明的作用、作用机理、主要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乙酰胆碱的作用。
第八章有机磷酸酯类及胆碱酯酶复活药(1学时)1.掌握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机制,中毒症状及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解救原则。
2.熟悉碘解磷定复活胆碱酯酶的作用机制、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第九章抗胆碱药(2学时)1、掌握阿托品的作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的症状及解救措施、禁忌症;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N2受体阻断药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特点。
3、了解N1受体的作用、不良反应。
药理学各章重点总结
![药理学各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11a344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e.png)
药理学各章重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药理学的各个章节进行重点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一章:药理学概述
- 药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 药物的种类与分类
-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第二章:药物的作用机制
-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 药物的激动作用和抑制作用
- 药物的调节作用和替代作用
第三章:药物动力学
- 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
- 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
- 药物的分布与脱散
第四章:药物代谢与排泄-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
- 药物在体内的消除方式
- 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药物的药效学- 药物的活性和选择性
- 药物的剂量和效应关系
- 药物的时效和持续时间
第六章:免疫药理学
- 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
- 免疫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免疫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七章:神经药理学
-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神经递质和神经传递的机制- 神经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方式
第八章:心血管药理学
-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心血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心血管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九章:消化系统药理学
-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消化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十章:呼吸系统药理学
-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 呼吸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
以上是药理学各章的重点总结,希望能为您对药理学的学习提供帮助。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按章节辅导题4第四章试题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按章节辅导题4第四章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1ca7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1.png)
第四章药物代谢一、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药物代谢的细胞部分的是:()A. 微粒体B. 溶酶体C. 线粒体D. 肠内细菌2.以下药物代谢可以使活性失去或降低的是:()A. 保泰松B. 尼群地平C. 硝酸异山梨酯D. 氢溴酸美沙芬3.肝硬化病人服用氯霉素后,其半衰期可增加4倍,是因为:()A. 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抑制了肝糖元的合成B. 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身体排泄能力下降C. 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食物消化遇到障碍D. 肝硬化病人由于肝功能障碍,使得药物代谢能力出现下降4.能够降低局部用药的效果和持续时间,或对全身作用的药物产生首过效应的肝外代谢途径是:()A. 消化道代谢B. 肺部代谢C. 皮肤代谢D. 肠内细菌代谢5.N-脱烷基化反应所属的药物体内代谢途径是:()A. 氧化反应B. 水解反应C. 还原反应D.结合反应6.以下不属于在肝微粒体中发生的氧化反应的是:()A. 烷基不饱和化B. 去乙酰化C. 烷基羟基化D. N-脱烷基化7.以下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属于强酶促进剂的是:()A. 苯巴比妥B. 异烟肼C. 氯霉素D. 利福平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对动物而言,动物种类不同,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大同小异B. 某些特定药物在动物体内即使缺乏某种代谢能,药物代谢也能进行C. 新生儿药酶活性比成年人低得多,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高D. 一般肝功能障碍时,药物的代谢都能增强9.对氯丙嗪而言,下列不属于其体内代谢反应的是:()A. N-脱甲基化B. Cl-原子氧化C. N-原子氧化D. S-原子氧化10.下列体内代谢过程中,需要NADPH参与的是:()A. 氧化反应B. 水解反应C. 乙酰化反应D. 甲基结合11.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烷基不饱和化所属的代谢反应类型为:()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结合反应D. 水解反应12.磺胺类药物中最常见的体内结合反应类型是:()A. 葡醛糖醛酸结合B. 硫酸结合C. 醋酸结合D. 甲基结合13.以下不属于尼群地平体内代谢途径的是:()A. 烷基羟基化B. 吡啶环氧化C. 酯键水解D. 硝基还原14.药物代谢最主要的部位是:()A. 消化道B. 肝脏C. 肺D. 肾脏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被机体所摄取的药物经代谢以后,易于排泄B. 有的药物本身虽没有活性作用,但在体内代谢后,其代谢产物可具有活性C. 被机体所摄取的药物都需要经过代谢才能发挥药效D. 具有活性的药物,经体内代谢代谢以后,代谢产物都会失去活性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肝功能障碍时,药物代谢活性异常升高B. 食物中的蛋白质影响药物代谢酶的活性,蛋白质含量高,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也高C.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胆红素和硫酸结合的不充分而引起的D. 老年人药物代谢活性个体差异显著,但是老年同龄人间并无差异17.雌二醇可因体内代谢的结合反应而失去活性,其可能的代谢反应为:()A. 硫酸结合B. 氨基酸结合C. 甲基结合D. 醋酸结合18.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因为:()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微粒体酶的诱发C.药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统发育不全19.结合反应中可以增加具有毒性或致癌性代谢物的排泄,对机体是一种主要的防御机制的是:()A. 谷胱甘肽结合B. 氨基酸结合C. 甲基结合D. 醋酸结合20.老年人药物代谢活性个体差异显著,以下不属于其原因的是:()A. 肾机能降低B. 药物代谢能降低C. 药物敏感性大D. 循环血流量降低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被机体所摄取的药物都需要经过代谢才能发挥药效B. 有的药物本身虽没有活性作用,但在体内代谢后,其代谢产物可具有活性C. 具有活性的药物,经体内代谢代谢以后,代谢产物都会失去活性D. 被机体所摄取的药物经代谢以后,易于排泄22.以下属于药物体内代谢第二相反应的是:()A. 氧化反应B. 水解反应C. 乙酰化反应D. 还原反应23.以下不属于氯丙嗪体内药物代谢途径的是:()A. N-去甲基化B. N-原子氧化C. S-原子氧化D. S-原子甲基化24.以下药物代谢可以使代谢物具有药理活性或活性增强的是:()A. 氢溴酸美沙芬B. 尼群地平C. 萘普生D.氯丙嗪25.对乙酰氨基苯乙醚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的代谢途径是:()A. 脱烷基化B. 脱乙酰化C. N-原子氧化D. 烷基氧化26.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都是属于:()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酶系统催化反应D. 结合反应27.在体内代谢时会产生有毒代谢产物(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的物质是:()A.尼群地平B.对乙酰氨基苯乙醚C. 氯丙嗪D. 对乙酰氨基酚28.以下属于贝诺酯体内代谢反应途径的是:()A. 去乙酰基B. 烷基化C. 羟基化D. N-原子氧化29.以下属于右美沙芬内药物代谢途径的是:()A. N-去甲基化B. N-原子氧化C. O-原子氧化D. 烷基羟基化30.肝外代谢最主要的部位是:()A. 消化道B. 肺C. 皮肤D. 肠内细菌二、填空题1. 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的同时,伴随着药物在化学上的转化,称为。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b1734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b.png)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另一方面研究药物在体内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 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3. 代谢:药物在体内被代谢酶转化为活性或非活性代谢产物的过程。
4. 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肝脏、肠道等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于合理用药、新药研发、药物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可以了解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药物的代谢途径、药物的毒性等信息,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同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也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药物代谢特征
![药物代谢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d80677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17.png)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多种药物代谢酶,尤其是肝药酶的作用下,结构发生改变,又称为生物转化或药物代谢。
药物的生物转化与排泄,称为消除。
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以后结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失活,成为没有药理活性的药物。
另外一种是活化,由没有药理活性成为有药理活性的代谢物,或产生有毒的代谢物。
药物代谢经历了吸收和相互作用、分布及其相互影响,药物的代谢和相互的作用最后是排泄互相的影响,有两种方式,包括肝脏的代谢和肠壁的代谢。
药物代谢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二个是结合反应。
有些因素会影响药物代谢,比如给药的途径和给药的剂量,对药物代谢都有影响。
使用酶的促进剂,或酶的抑制剂都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酶的功效。
如果某些生理的因素,比如性别、年龄、个体疾病,甚至饮食也可以造成药物代谢受影响。
4药物代谢
![4药物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ceec08c4aa00b52acfc7ca22.png)
第二、三章复习思考题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A.前药进入体内后需转化为原药再发挥作用B.软药是易于被代谢和排泄的药物C.生物电子等排体置换可产生相似或相反的生物活性D.先导化合物是经各种途径获得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合成前体2.以下哪个说法是不合理的A.根据在体内的作用方式,药物可分为结构非特异性药物和结构特异性药物B.结构非特异性药物的活性主要取决于药物分子的各种理化性质C.结构特异性药物的活性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D.结构特异性药物的活性与药物的各种理化性质有关Drug Metabolism第四章药物代谢什么是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后,在机体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再通过人体的正常系统排除体外。
第Ⅰ相生物转化(Phase I):官能团化反应 第Ⅱ相生物转化(Phase Ⅱ):结合反应两个连续的阶段2、药物代谢主要场所Extrahepatic microsomal enzymes (oxidation, conjugation)Hepatic microsomal enzymes(oxidation, conjugation)Hepatic non-microsomal enzymes (acetylation, sulfation,GSH,alcohol/aldehyde dehydrogenase, hydrolysis, ox/red)二、官能团反应Functionalization Reaction 1、氧化作用(Oxidation)2、还原作用(Reduction)3、水解作用(Hydrolysis)(一)、氧化作用大多数药物都能被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催化。
此酶系含有三种功能成分:黄素蛋白类的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血红蛋白类的细胞色素P450及脂质其中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酶最为重要。
其催化羟基化反应的过程可用下式表示:RH + NADPH + H+ + O2P450ROH + NADP+ + H2O按药物的结构可将氧化反应分为以下几类:1、芳环的氧化2、烯烃和炔烃的氧化3、烃基的氧化4、脂环的氧化5、胺的氧化6、醚及硫醚的氧化1、芳环的氧化含芳环的药物经氧化代谢大都引入羟基,得相应的酚类。
第四章 药物代谢
![第四章 药物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174ef00aba1aa8114431d9a7.png)
第四章药物代谢1.研究药物的代谢有何重要意义?答: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转化,把外源性的物质(包括药物和毒物)进行化学处理,使之易于使排出体外。
以避免受到这些物质的危害。
这是机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保护功能。
药物代谢的任务是研究代谢的方式,代谢的速率,代谢产物,药物对代谢酶的影响等。
药物代谢研究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毒性、给药剂量、给药方式,药物作用时间、药物的相互作用、对现有药物的合理应用、新药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物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2.药物代谢反应的分类、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代谢反应?答:药物代谢反应分为两类:官能团化反应I相反应和结合反应Ⅱ相反应。
(1)官能团化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使药物分子在酶的催化下引入或转化成一些极性较大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和巯基等,代谢产物的极性增大。
①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药物代谢中最常见的反应,大多数药物都可能被氧化,碳原子上形成羟基、或羧基;氮、氧、硫原子上脱烃基或生成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如地西泮、普萘洛尔芳环的羟基化、西咪替丁的S-氧化物等。
②还原反应:分子中引入羟基、氨基等易代谢结合的基团,如羰基还原成醇,进一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苷或与硫酸结合成酯而排泄;硝基和偶氮化合物还原成伯胺代谢物,如氯霉素的还原代谢。
③水解反应:含酯和酰胺结构易被肝、血液或肾等器官中的水解酶水解成羧酸、醇(酚)和胺等也可在体内的酸催化下进行水解,产物的极性较其母体药物强。
如:阿托品空间位阻较大,60%以原型排泄;普鲁卡因在体内很快水解,普鲁卡因胺相对稳定,60%以原型排泄。
(2)结合反应–Ⅱ相反应是指药物原型或经官能团化反应后的代谢产物的极性基团与内源性的水溶性的小分子如萄糖醛酸、硫酸盐、某些氨基酸等在酶的催化下,以酯、酰胺或苷的方式结合,形成极好的水溶性化合物,通过肾脏经尿排出体外。
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葡萄糖醛酸的活化形式:尿苷-5-二磷酸-α-D-葡醛酸(UDPGA),在肝微粒体中在UDPGA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结合物。
新药开发中的药物代谢研究
![新药开发中的药物代谢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9e235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4.png)
新药开发中的药物代谢研究第一章引言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转化过程,最终被排泄出体外的过程。
药物代谢研究在新药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药物的安全性、疗效和副作用,优化药物的设计和剂型制备。
本文将介绍新药开发中药物代谢研究的重要性,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药物代谢的基本过程药物在体内通常经历两个阶段的代谢过程:相位Ⅰ和相位Ⅱ代谢。
相位Ⅰ代谢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等反应,通过细胞内的酶系统进行催化。
相位Ⅱ代谢则涉及到药物与内源化合物结合,形成活性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或者具有活性,或者更易于排出体外。
了解药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可以为药物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第三章药物代谢研究方法3.1 体外实验方法体外实验方法是最早用于药物代谢研究的方法之一。
常用的体外实验方法包括体外肝酶代谢实验、体外酶抑制实验和体外代谢酶诱导实验。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模拟体内的代谢过程,评估药物与酶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3.2 动物实验方法动物实验方法是药物代谢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大鼠、猴子等。
通过给动物口服、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药物,收集样本进行代谢分析,可以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代谢产物的信息。
3.3 体外-体内转化模型体外-体内转化模型集合了体外实验方法和动物实验方法的优势,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人体内的药物代谢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体外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体内模拟,减少动物实验规模和成本。
3.4 体内成像和分析方法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体内成像和分析方法在药物代谢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核医学、磁共振和光学成像等技术可以为科学家提供非侵入性的代谢信息。
第四章药物代谢研究的应用药物代谢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广泛,包括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活性代谢产物的筛选等。
药物代谢研究的结果可以为药物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4.1 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药物代谢
1.研究药物的代谢有何重要意义?
答: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分子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化学转化,把外源性的物质(包括药物和毒物)进行化学处理,使之易于使排出体外。
以避免受到这些物质的危害。
这是机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保护功能。
药物代谢的任务是研究代谢的方式,代谢的速率,代谢产物,药物对代谢酶的影响等。
药物代谢研究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毒性、给药剂量、给药方式,药物作用时间、药物的相互作用、对现有药物的合理应用、新药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物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2.药物代谢反应的分类、举例说明各种类型的代谢反应?
答:药物代谢反应分为两类:官能团化反应I相反应和结合反应Ⅱ相反应。
(1)官能团化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等化学反应–使药物分子在酶的催化下引入或转化成一些极性较大的官能团–如羟基、羧基、氨基和巯基等,代谢产物的极性增大。
①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药物代谢中最常见的反应,大多数药物都可能被氧化,碳原子上形成羟基、或羧基;氮、氧、硫原子上脱烃基或生成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如地西泮、普萘洛尔芳环的羟基化、西咪替丁的S-氧化物等。
②还原反应:分子中引入羟基、氨基等易代谢结合的基团,如羰基还原成醇,进一步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苷或与硫酸结合成酯而排泄;硝基和偶氮化合物还原成伯胺代谢物,如氯霉素的还原代谢。
③水解反应:含酯和酰胺结构易被肝、血液或肾等器官中的水解酶水解成羧酸、醇(酚)和胺等也可在体内的酸催化下进行水解,产物的极性较其母体药物强。
如:阿托品空间位阻较大,60%以原型排泄;普鲁卡因在体内很快水解,普鲁卡因胺相对稳定,60%以原型排泄。
(2)结合反应–Ⅱ相反应是指药物原型或经官能团化反应后的代谢产物的极性基团与内源性的水溶性的小分子如萄糖醛酸、硫酸盐、某些氨基酸等在酶的催化下,以酯、酰胺或苷的方式结合,形成极好的水溶性化合物,通过肾脏经尿排出体外。
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葡萄糖醛酸的活化形式:尿苷-5-二磷酸-α-D-葡醛酸(UDPGA),在肝微粒体中在UDPGA转移酶的作用下,生成结合物。
②硫酸结合:是含酚羟基的内源性化合物(代谢物)的一个重要的代谢途经(如甾类激素、儿茶酚、甲状腺素)。
③乙酰化结合:芳伯胺药物在代谢时大都被乙酰化结合,酰胺类药物在水解后,芳硝基类药物在还原后形成的氨基。
一般药物经N-乙酰化代谢后,生成无活性或毒性较小的产物。
④甲基化反应: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PNMT)可催化苯乙醇胺类如麻黄素甲基化。
⑤与氨基酸结合:含有羧基的药物(代谢物)可与体内氨基酸形成结合代谢物,如甘氨酸、谷氨酰胺等。
⑥谷胱甘肽或硫基尿酸结合:与带强亲电基团的结合对正常细胞中的亲核基团的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起保护作用。
3.试举两例药物经代谢后活化的例子。
4.简要说明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的两条氧化代谢途径。
5.从利多卡因的体内代谢出发,说明其生产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的原因。
6.简要说明地尔硫卓的主要代谢途径。
7.简要说明环磷酰胺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不同代谢途径。
8.从异烟肼的体内代谢角度说明其在使用过程中总伴有肝毒性的原因。
9.简要说明氯丙嗪的代谢途径。
10.举例说明药物的潜伏化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11.举例说明软药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12.简要说明药物代谢对药物研究的作用。
3-11参考答案
3.保泰松(Phenylbutazone)在体内经氧化代谢后生成羟基保泰松,抗炎作用比保泰松强而毒副作用较低,是药物经代谢后活化的例子。
地西泮(Diazepam)在体内N-脱甲基代谢后生成去甲西泮(Nordazepam),继而经氧化代谢生成奥沙西泮(Oxazepam),二者均为活性代谢物。
4.普萘洛尔的两条途径:
5.利多卡因(Lidocaine)的代谢:
N-脱乙基后,代谢产物极性加大,亲水性增加,难以扩散通过血脑屏障,从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
6.地尔硫卓(Diltiazem)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脱乙酰基、N-脱甲基、O-脱甲基化:
7.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的代谢途径:
8.异烟肼(Isoniazid)的代谢:
其中代谢产物乙酰肼被认为是微料体P450的底物,其结果可导致肝坏死的乙酰肝蛋白的合成。
这可能是异烟肼在治疗过程中总伴有肝毒性的原因。
9.氯丙嗪(Chloopromazine)的代谢途径:
代谢过程主要有硫原子氧化为亚砜、苯核羟基化、侧链N-脱甲基和侧链的氧化等。
10.药物的潜伏化:将有活性的药物转变非活性的化合物,后者在体内经酶或化学作用生成原药,发挥药理作用。
药物的潜伏化又包括前药(Prodrug)和生物前体(Bioprecursor)。
例如,匹氨西林(Pivampicillin)是将氨苄西林(Ampicillin)的羧酸酯化后的产物,在体内经水解后产生氨苄西林而发挥作用,口服吸收好。
11.软药是指一类本身具有治疗作用或生物活性的化学实体,在体内起作用后,经预料的和可控制的代谢作用,转变为无活性和无毒性的化合物。
例如,氯琥珀胆碱(Suxamethonium)在体内易被血浆中酯酶解生成琥珀和胆碱,从而缩短了作用时间,减少了副作用。
12.药物代谢的研究不仅可以指导药物化学设计和研究新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药物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研究,帮助人们设计适当的剂型,合理使用药物,认识药物的作用机制,解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和避免药物产生的毒副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