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PPT课件
合集下载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4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祭孔大典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
1、孔子的形象
①荀子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蒙倛(qī) ”是上古时代人
们避邪驱鬼和送葬时所用的神像, 所以……果然吓人!
传顾恺之所画《孔子为鲁司寇 像》中,孔子着官服、戴官帽,一 副官员气派,体现了孔子较高的政 治地位,但也是面容和蔼,一副 “为政以德”之态。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周礼调整统 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 者。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 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等。
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 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以义作为自己
的行为标准;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参照,以利来衡量。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 “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拓展: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 “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 否认同上述观点。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也。”(《里仁》) ②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 吾所好。”(《述而》)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④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 也。”(《泰伯》) ⑤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为成人矣。”(《宪问》)
5.1《论语》课件(共56张PPT)
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
让我实践这些话吧。 颜渊:颜回,为人谦逊好学,素以德行著称, 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 事 之 ,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 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子贡问曰:“有一 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③归:称赞,赞许 ④由:依靠。 ⑤请:请允许我 ⑥目:条 目,细则 ⑦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 ⑧敏:聪敏 ⑨事:
实践,从事
古今异义:一日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 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
实行仁德依靠的是自己,难道要依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
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
6-1.如何理解“文”与“质”的辩证关系?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仁 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问仁。子曰:“克 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 矣。”(《颜渊》)
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
②君子取义(第四章)
梳 ③君子文质彬彬,合 理 乎中庸(第六章)
主
要 思
4.修己与待人
①见贤思齐,善于借
想 鉴(第五章)
观 ②君子忠恕,己所不
点
欲,勿施于人(第十 一 章)
2.论“仁”
①仁是礼和乐的基础 (第二章)
②君子弘毅,仁为己 任(第七章)
③君子不惑不忧不惧 (第九章)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完美版
提出“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构建 了儒家思想体系。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03 教育理念
倡导“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 思考相结合。
章节概述
章节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了《论语》中的 部分章节,涵盖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教育理念等多个方面。
结构安排
重点与难点
重点阐述孔子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难 点在于对古文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 的把握。
邻里关系的和谐
里仁也体现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的美好关系, 这种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01
贫穷的困境
贫穷使人生活困顿,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因此是人们所厌恶的。
02
卑贱的地位
卑贱的地位使人失去尊严和自由,受到他人的轻 视和侮辱,因此也是人们所厌恶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公冶长篇
公冶长可妻也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 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 嫁给他为妻,他虽然有过牢狱之灾, 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于是,孔子 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解读
本章是孔子对公冶长的评价和对其人 品的肯定。孔子认为公冶长虽然曾经 遭受过牢狱之灾,但那是冤枉,并非 他的罪过,因此孔子并不轻视他,而 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表明孔 子在看待一个人时,重视的是其品德 和才能,而不是其过去的经历。
把握度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把握度,避免过 度或不足的行为。比如,在饮食方面 ,过度追求美食可能会导致肥胖和健 康问题;在工作方面,过度劳累可能 会导致身心疲惫和效率下降。
小人的狭隘
小人则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个人得失,缺乏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品 德。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PPT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何如:怎么样 贫而乐:贫而乐道。 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分别进行切磋 琢磨加工,否则不能成器。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 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 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 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 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仁之本: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 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 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 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啊!”
《论语》学而篇ppt课件
3
首先,我们应该把《论语》看作是资料,是研究孔 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论语》一书有 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其再传弟子的笔墨,这些作者的 时代,相去不止三五十年。但据学者认定,《论语》的 编定可能在战国初已完成,定州汉简本《论语》的出土 也向世人证明了约在公元前55年,《论语》一书已完全 定型。中国古迹往往真伪混杂,在流传过程中羼入许多 后人的东西,不能作为信史。而《论语》早在汉代就已 获得了超乎众学的地位,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任何对《论语》的增删篡改都是非法的,这就大 大增强了《论语》所存资料的可信度。
2
这种状况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有所改变。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猛力抨击孔子和儒 学。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是格格不入的, “儒者三纲之说”实际上是一种“奴隶道德”。胡适、鲁迅 吴虞等人也猛力抨击儒家的孝道、贞节观念,提出要“打 倒孔家店”,“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法制都挂着 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 牌——不能不拿下,槌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 序》),其实,封建统治者的尊孔自有它的用心,新文 化运动的反孔,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一种历史的 选择。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读者,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 《论语》呢?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 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6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①出:外出,出门。一说,离开自己住 的房屋。弟:同“悌”。尊敬兄长。
4
无论是儒家学说还是孔子本人,由于统治意识的 介入,早已笼罩上层层迷雾,胡适所谓“冒牌”即指后 人有意无意的曲解,读了《论语》,我们就可以从头 脑里抛开被封建统治者神圣化的,高不可及的“先圣”, 也抛开在外来文明冲击下被打倒在地,背负一身罪状 的“孔老二”,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孔子,理解孔 子。
首先,我们应该把《论语》看作是资料,是研究孔 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论语》一书有 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其再传弟子的笔墨,这些作者的 时代,相去不止三五十年。但据学者认定,《论语》的 编定可能在战国初已完成,定州汉简本《论语》的出土 也向世人证明了约在公元前55年,《论语》一书已完全 定型。中国古迹往往真伪混杂,在流传过程中羼入许多 后人的东西,不能作为信史。而《论语》早在汉代就已 获得了超乎众学的地位,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任何对《论语》的增删篡改都是非法的,这就大 大增强了《论语》所存资料的可信度。
2
这种状况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有所改变。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猛力抨击孔子和儒 学。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是格格不入的, “儒者三纲之说”实际上是一种“奴隶道德”。胡适、鲁迅 吴虞等人也猛力抨击儒家的孝道、贞节观念,提出要“打 倒孔家店”,“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法制都挂着 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 牌——不能不拿下,槌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 序》),其实,封建统治者的尊孔自有它的用心,新文 化运动的反孔,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一种历史的 选择。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读者,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 《论语》呢?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 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6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释】①出:外出,出门。一说,离开自己住 的房屋。弟:同“悌”。尊敬兄长。
4
无论是儒家学说还是孔子本人,由于统治意识的 介入,早已笼罩上层层迷雾,胡适所谓“冒牌”即指后 人有意无意的曲解,读了《论语》,我们就可以从头 脑里抛开被封建统治者神圣化的,高不可及的“先圣”, 也抛开在外来文明冲击下被打倒在地,背负一身罪状 的“孔老二”,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孔子,理解孔 子。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PPT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姓曾(音zēng)名参(音shēn)
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多次反省。
忠:对人尽心竭力。
信:诚实可信
传:传授
习:温习、实习、演习等。
敬事: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时:指农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 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 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 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 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 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mò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谨:寡言少语
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姓曾(音zēng)名参(音shēn)
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多次反省。
忠:对人尽心竭力。
信:诚实可信
传:传授
习:温习、实习、演习等。
敬事: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时:指农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 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 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 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 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 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mò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谨:寡言少语
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论语》ppt课件
社会责任
论语提倡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论语》ppt课件
• 《论语》简介 • 《论语》的核心思想 • 《论语》的名言警句 • 《论语》的现代意义
01
《论语》简介
《论语》的作者与成书背景
总结词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论语》中重要的哲学思想 之一,主张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事物时要 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避免过度或不
及。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人生态 度和处事原则,通过保持中正、平和的 态度,可以避免偏颇和极端,达到和谐
与平衡的状态。
中庸之道还强调了适度原则,认为在追 求个人利益和社会进步时,要保持适度 和平衡,避免过度追求或过于保守的态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一种 观点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另 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孔子的作品。成书背景方面,《 论语》主要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活 跃的背景。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 动荡不安。同时,诸子百家兴起,各种思想流派涌现 ,为《论语》等经典著作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土壤。
该以平和的态度进行交流。
总结词
0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
详细描述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注重道义和仁慈,不要只看重利益和金钱。
总结词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详细描述
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心胸开阔和坦荡,而小人则常常心胸狭窄、 忧虑不安。
论语学而注释翻译课件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
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 足,提高修养。这种人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格的培养;是无比快乐
也
快乐
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圣贤也是人,身处无边的
寂寞中,多么期望能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千秋大业,
有 朋 / 自 远 方 来 , 不 亦 / 乐 乎 ?与他谈论道德学问,和他有着强烈共鸣,能够与 其砥砺互进,那是何等的欣慰和快乐呀!于是孔
● ”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吗?
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 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做好,该
如何改进。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 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
称“子”,
弟(tì):同 “悌”、 敬爱兄长
鲜(xiǎn): 少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执政 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 本点。 这句话,意在告诉大家从政应该遵循的三大原则。对于一个执政者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和 手段,才能让下属心甘情愿地跟着自己,在本章中都有提及。而且,这几个观点全都围绕着同一个对象,那就是“人”。 只要执政者以“人”为本,有效团结和控制社会或组织中的人员,那他就是一个好的领导者。敬事,按照现代话来说就 是敬业,小心谨慎地处理自己负责的事情。若想争取下属或民众的信任,最重要的是信守诺言,及时兑现诺言。 “节用”就是指一国之君应当节约财政开支,不要乱搞铺张浪费。节用的目的就是“爱人”,对自己的下属有着足够的爱 护和体恤,时常带给他们一些安慰和鼓励。作为领导者,在用人的时候,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 用什么人才是最合适的。
《论语》学而篇PPT课件
【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 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28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注释】①曾(zēng增)子:姓曾,名参(shēn身), 字子舆。曾皙之子。鲁国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附近)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 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5年。其弟子也尊称 曾参为“子”。②省(xǐng醒):检查反省自己。 ③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孔子教学,有“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16
这种状况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有所改变。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猛力抨击孔子和儒 学。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是格格不入的, “儒者三纲之说”实际上是一种“奴隶道德”。胡适、鲁迅 吴虞等人也猛力抨击儒家的孝道、贞节观念,提出要“打 倒孔家店”,“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法制都挂着 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 牌——不能不拿下,槌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 序》),其实,封建统治者的尊孔自有它的用心,新文 化运动的反孔,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一种历史的 选择。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读者,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 《论语》呢?
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所有这些,如今
已成为多数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
21
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 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要勤政、节用、有信、不 烦政扰民。他尖锐得指出“苛政猛于虎”,鲁国遭遇灾 害,国库空虚,鲁哀公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说可以 减税。哀公不解,孔子说:“百姓足,君熟与不足?百 姓不足,君熟与足?”(《颜渊》)他还要求最高统治 者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强调无论什么法律法规,统治者都要 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行”。抛开具体的政治措施,这些施政原则,时值今 日不是仍为人们所奉行吗?
.
28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
【注释】①曾(zēng增)子:姓曾,名参(shēn身), 字子舆。曾皙之子。鲁国南武城(在今山东省枣庄市 附近)人。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六岁,生于公 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5年。其弟子也尊称 曾参为“子”。②省(xǐng醒):检查反省自己。 ③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学问。孔子教学,有“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16
这种状况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才有所改变。五 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猛力抨击孔子和儒 学。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与民主和科学是格格不入的, “儒者三纲之说”实际上是一种“奴隶道德”。胡适、鲁迅 吴虞等人也猛力抨击儒家的孝道、贞节观念,提出要“打 倒孔家店”,“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封建礼教法制都挂着 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 牌——不能不拿下,槌碎,烧去,”(胡适《吴虞文录 序》),其实,封建统治者的尊孔自有它的用心,新文 化运动的反孔,也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是一种历史的 选择。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读者,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 《论语》呢?
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所有这些,如今
已成为多数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
21
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 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要勤政、节用、有信、不 烦政扰民。他尖锐得指出“苛政猛于虎”,鲁国遭遇灾 害,国库空虚,鲁哀公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说可以 减税。哀公不解,孔子说:“百姓足,君熟与不足?百 姓不足,君熟与足?”(《颜渊》)他还要求最高统治 者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强调无论什么法律法规,统治者都要 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 不行”。抛开具体的政治措施,这些施政原则,时值今 日不是仍为人们所奉行吗?
《论语》导读完整PPT课件
——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 的宣言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一、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 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其人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 仁者远矣。”
为政治国
•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則民服;举 枉错诸直,則民不服。”
•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時。”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原因
(四)《论语》思想
➢1、仁礼思想 ➢2、为人处世 ➢3、为政治国 ➢4、好学深思
1、仁礼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三、《论语》其书
(一)《论语》简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十则PPT
纯正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 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论语·里仁》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 26 章, 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 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 子与小人的区别。
早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真理、道理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 死去也心甘。” 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 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
或者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等候
译文: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 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 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 等君子来施行了。”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或者 司仪
译文: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 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 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 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孔子
并且 经常
也 通“悦”,高兴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不了解 (yùn)生气
有德行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 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 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急切、赶紧
夹处、迫于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
等到
饥荒 勇敢善战
且知方也。
方向
译文: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 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 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 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 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论语·里仁》
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 26 章, 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 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 子与小人的区别。
早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真理、道理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 死去也心甘。” 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 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
或者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子。 等候
译文: 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 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 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 等君子来施行了。”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
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或者 司仪
译文: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 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 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 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孔子
并且 经常
也 通“悦”,高兴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不了解 (yùn)生气
有德行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 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 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 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急切、赶紧
夹处、迫于
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
等到
饥荒 勇敢善战
且知方也。
方向
译文: 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 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 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 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
名著导读《论语》ppt课件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56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7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 国也属于世界。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8
【 颁 奖 辞 】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论语》和《_孟_子
_》《_中_庸_》
《_大_学_》合称为
“四书”。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2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 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 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 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 子的话为主。 另: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56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7
1、对中国的影响 2、对全世界的影响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 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个东方 文化的基石,并影响着全世界各地。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 国也属于世界。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58
【 颁 奖 辞 】
2020/7/11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论语学而篇优秀PPT
①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弟子。比孔子 小三十三岁,生于公元前518年,卒年不详。另说,比孔子 小十三岁。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②弟(tì替):同“悌”。弟弟善事兄长,称“悌”。 ③鲜(xiǎn显):少。④与:同“欤”。语气词。
【今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 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4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官吏臣僚和人民;按照 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2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今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 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4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官吏臣僚和人民;按照 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2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十二章完美版ppt课件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 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 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我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学习
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做,成为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 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 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 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我
自己 替
泛指多次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 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 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走 一定 在其中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好的方
那
面,优 点
学习
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 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 短处就要改正。”
论语学而篇(课堂PPT)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
8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 仁。”
【注释】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
【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 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4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 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 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10
曾 子
.
11
【1·5】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①道:同“导”。领导,治理。 乘(shèng胜):古代称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车上有身 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 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 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拉着一辆车。按规定, “八百家出车一乘”。古代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 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兵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
4.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了解孔子思想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 “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 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 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的精神。 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文 化 常 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 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 ①而:表假设,如果 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会如何对待乐制呢?
文本探究
【思考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了解《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内容上 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 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 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 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 《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 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 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译文: •有子说:“那些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很少有喜欢冒 犯尊长的;不喜欢冒犯尊长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德行)的修养,根本(德行)修立 •好了,自然就会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爱的根本啊。”
.
6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
入:在家。
谨而信:做人谨慎守信用。
泛爱众:泛,广泛。对人友好,有博爱的意思。
而亲仁:亲,亲近、接近。仁,仁德,这里指有仁德的君 子。
行:做,这些都做好了。
余力:多余的精力。
.
12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 人要谨慎守信用,与大家友好相处,多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些都做好了还有精力就多读文化典籍。”
样子。(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 人。)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 这
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旁白:这种人一般都有求于人,喜欢利用人。这里可以帮 助我们如何去认识人。
.
7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学生。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检点。三,表示多次。(我每 天都要多次检点自己的行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给人办事、出主意。(给人办事是 不是忠诚,有没有出格。) 信:诚信。 传不习乎?:习,练习,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艺)
.
8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检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办事、 出主意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 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都练习过了?
.
9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道千乘之国:道,通“导”,领导、治理。乘,音sheng 第四声,古代兵车的计算单位,一乘100人(其中车上甲 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25人)。 敬事而信:敬,恭敬,谨慎。事,政事、政务。信,取信 于民。 节用而爱人:节,节省开支(经费)。爱人,这里指爱护 下属,与下文的‘民’相对。 使民以时:使,征用。时,适当的时候
.
18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追远:慎,慎重。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寿终。 追,追念,祭祀。远:祖先。 •民德归厚矣:民德,民众的德行,民风。归,归向,日 益。厚,淳厚。
•译文:曾子说:“慎重操办丧事,祭祀祖先,民风就会越 来越淳厚了。” •旁白:尊宗敬祖不忘本。
.
19
•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传说孔子学生。
愠:(音yun第四声),怨恨,恼怒,不高兴的意思。
.
2
•译文: •孔子说:“学到的知识和技艺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练习,不 是件很开心的事情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 •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埋怨,这不就是君子吗?”
.
3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 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 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
.
10
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恭敬办事守信 用,
要节约费用爱护下属,征用民力要在适当的时间(不能耽 误老百姓的农业生产时间)。”
旁白: 孔子这是对一个君主(统治者)提出要求,要明白国家政 事不是自家私事,要有敬畏心,要懂得节约、爱护百姓。
.
11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
论语
学而第一
.
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子: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学:指的是学习《五经》、《六艺》。
时:经常,适当的时候。
习:温习,练习。
说:(音yue第四声),通“悦”,愉悦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信,爱学习就不会古 板,坚持忠诚、诚信。不结交品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 有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
17
旁白: 1、对君子提出一些要求,作为君子要谨言慎行,不能轻
佻、放荡,同时指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侧重能力。“无友不如己 者”,侧 重品行。所以,应该译为“不要结交品行不如自己的人做 朋 友。
旁白:孔子这里对年轻人提出要求。
.
13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贤贤易色:贤(以...为榜样),易(改变、提高),色 (成色,这里指品德)。向有贤德的人学习来提高自己
的品德修养。
• 事父母,能竭其力:竭,完,尽。侍奉父母,能竭尽全 力。
•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有辩才,善经 商,孔子得意门生。
• 事君,能致其身:致,奉献,牺牲。辅佐国君,能勇于 奉献自己。
• 学:学习。
学:学养、修养。
.
14
译文: 子夏说:“向贤人学习,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孝敬父母 能
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勇于奉献自己,说话守信用。这样
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一定会说他有学问了。
旁白:1、子夏这里说的是实际发生的的事情,孝敬父母
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人名,姓有,名若,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学生。 其为人也孝悌:其,助词。弟,通“悌”,ti第四声,敬 爱 兄长。 而好犯上者,鲜矣:犯,冒犯。鲜,xian第三声,很少。 作乱:作奸犯科、造反。
.,致力,从事。本, 根本、根基。 本立而道生:道,做人的道理,或者说治理国家的理念 生,领悟,懂得。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仁爱。与,通“欤”,语 气 助词。
能竭尽全力,这里“能”不宜换“要”,“能”表示做到, “要”表
示要求做到。
系,
2、子夏这里提出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关
.
15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 忠信,无(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
改。”
.
16
•过则勿惮改:过,过错。惮,音dan第四声,担心,害怕。 •(有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旁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