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人格结构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路遥

路遥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

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

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路遥著作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

《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且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艺术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艺术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艺术路遥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作家之一,他的长篇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备受赞誉。

自他于198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问世以来,他的作品一直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内心。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而且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情感追寻了人类生活的真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艺术。

首先,路遥的小说创作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他广泛涉猎中国古代文化,融入了众多传统文化符号和象征,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通过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智慧,路遥成功地将古老的智慧和现代社会的问题相结合,展现出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中国社会形象。

其次,路遥的叙事手法非常自由和灵活。

他善于运用多种叙事视角和时间结构,通过多角度的叙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

通过这种多层面的叙事方式,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共鸣。

此外,路遥的小说作品以塑造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为特色。

他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和塑造,展现了人们不同的命运和生活道路。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路遥都能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人物形象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鲜明的个性特点,使得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与之产生共鸣,并感受到他们的人性之美和悲凉。

另外,路遥的小说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情感渗透力。

他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使作品充满了深情和厚意。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爱恨情感,表现出了人类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种情感深度不仅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还能够引发读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最后,路遥长篇小说的叙事脉络和结构架构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叙述,让读者沉浸其中,体验到作品所带来的情感冲击。

而且,他的作品常常以复杂的剧情线索和错综的人物关系为基础,既展现了社会的多元性,又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对路遥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探讨各人物特点,剖析人物命运,解析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阶层,并对作者的人物创作手法进行评析。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人物分析路遥孙少平孙少安一、绪论(一)路遥的生平与创作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文坛“陕军”的领袖人物,1949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7岁时父亲将其过继给家境稍好的大伯。

路遥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当地最好的延川中学,但因伯父已无力供养而险些辍学。

后来他硬是凭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同学接济完成学业。

文革时,他曾以群众代表身份进入延川县革命委员会任副主任,并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主要是诗歌。

文革后期他退出革委会,种过地,当过民办教师。

由于其作品不断发表,引起当地文坛名宿的注意,并被推荐至延安大学文学系深造,由此,他逐渐舍弃诗歌,开始写小说。

1980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标志着路遥在中国文坛有了一席之地。

1982年《人生》的发表,更是将其推向事业的顶峰。

1988年,路遥沥血之作《平凡的世界》问世,在全社会激起强烈的反响,该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也是路遥所获的最重的文学奖项。

之所以要简要地介绍路遥的生平与创作历程,是因为像路遥这样的本色作家,其作品几乎从未脱离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和他几十年生存的土地——陕北,尤其是他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脱胎于他本身的经历。

因此,只有了解路遥本身,才能对他小说中的人物作出客观深刻的剖析。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路遥是一个有着深切的人文情怀和深厚文字功底的作家,他以前所未有的悲壮情怀和献身精神创作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在全国引起强烈、持久影响的作品。

他的作品以深邃的目光解析着我们所处的时代,剖析人物命运,作品中的人物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在他的作品中,以普通农民、工人、知识青年、基层干部为主角,他以现实主义作家特有的历史使命感和对普通人物身份的认同感,将他们塑造成了英雄,使他的作品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论路遥笔下不平凡的人生及其影响

论路遥笔下不平凡的人生及其影响

论路遥笔下不平凡的人生及其影响论路遥笔下不平凡的人生及其影响【内容摘要】:路遥是一位真正的农民作家,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源农村的真实生活。

他笔下那些不平凡的人生是定格在那片让人痴情的黄土地上,他们或固守家园,亦或追逐青春梦想,塑造了一批活灵活现赋予现实启迪意义的人物形象,其实那就是陕北一代人《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影响着世代黄土地的儿女们追求那不平凡。

不管是固守家园的“孙少安”们,还是追逐梦想的“孙少平”们,他们始终走不出农村,也不能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始终处于城乡交叉地带。

本文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写了不同人在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人生、作者创作的影响因素、后人对作品的评价及其影响。

【关键词】:路遥不平凡人生固守着开拓者第一章引言路遥(1949—1992)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一向被视为一种奇特的现象。

虽然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没有获得多少风光,但却在普通读者群中拥有广泛的声誉,特别是像我一样的青年读者中赢得喜爱。

《平凡的世界》以全景式的方式描写了改革开放前后发生在一个封闭落后的陕北小山村的故事,以一系列富有艺术生命力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示了人们生存社会背景下的的苦难状态、苦难下对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浓浓的人间真情,谱写了一曲“平凡世界里不平凡人生”的生命赞歌,在这幅社会全景图中展现出来的奋斗精神美、苦难精神美、人性精神美,激励着当时的甚至是现代的年轻人。

本文主要从乡村生活的固守者和交叉地带的开拓者的角度来写平凡世界里的不平凡人生、作者创作的影响因素、后人对路遥作品的评价及影响。

第二章、乡村生活的固守者2、1 乡村世代的普通百姓生活于陕北黄土地上的我,对黄土地有着和路遥一样的感情,无比热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黄土高原沟壑圪崂都有着我至亲的回忆。

不管是高家村、双水村,还是原西城,那里每一个鲜活的人物,那一点一滴的民俗风情,读来都是那么亲切,似乎那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的村庄甚至自己家,都已经司空见惯。

演讲稿描述路遥

演讲稿描述路遥

演讲稿描述路遥路遥,原名杨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以其作品《平凡的世界》而闻名于世。

他生于山西省,成长于乡村,深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路遥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路遥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描绘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乡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农村的风土人情,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人生的坎坷与憧憬。

在《平凡的世界》中,他通过对农民家庭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苦难与希望,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小说创作,路遥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评论家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简洁、真挚感人,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文学评论作品则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厚造诣,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路遥的影响不仅停留在文学创作上,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民生问题,呼吁社会关爱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路遥的文学成就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璀璨的一笔,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好评,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总的来说,路遥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和卓越艺术创造力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

他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影响,将会长久地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毕业设计 浅论路遥生平与创作的关系

毕业设计 浅论路遥生平与创作的关系

浅论路遥生平与创作的关系摘要:路遥作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与坎坷,其作品更是离不开他的人生经历,作品中的很多都有着他自身的影子,可以说他的作品就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路遥的作品都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他那个年代的农村生活,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系列的生存在农村与城市交界处的艰苦奋斗的青年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对当代人仍产生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两部作品。

但对于路遥的研究很少有系统地结合作品谈其生平与创作的关系,本文就这方面结合文本加以研究。

关键词:路遥、生平、创作引言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路遥一直以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在进行创作,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其实并不被人看好,但他一直坚持己见,以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着他所生活的年代社会和时代的变迁,给文学史添了一道独特的写作风格,同时,也为当代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路遥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对于他的研究仍然进行着。

在国内,关于路遥的创作活动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马一夫、厚夫收集整理了较为详细的路遥研究评论文章,把这些收录进《路遥研究资料汇编》中,从而为路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此外,梁向阳教授在《路遥研究述评》一文中,全面地介绍、梳理和评价了目前国内对路遥的研究状况。

当下,对路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研究、比较研究、作家研究和创作心理研究这四个领域。

其中,对于路遥生平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有着大量的回忆类,纪念类的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立体化的解读了路遥的情感世界。

陈忠实的《告别路遥》、白描《写给远去的路遥》、王安忆《黄土的儿子》,共同展现了一个情感炽热、热爱生活、行走在“城市交叉地带”的路遥。

高歌《困难的日子纪事一一上大学前的路遥》、黄卫平《一名真正的矿矿工》、白正明《路遥的在大学生活》、邢小利《从夏天到秋天一路遥最后的岁月》、航宇《路遥在最后的日子》等,对路遥在困难时期、在大学里、在矿区以至于在生命的最后日子,进行了如实的记录,使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路遥、一个有血有肉的路遥。

解读路遥及作品

解读路遥及作品
曾以“樱依红”的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 《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 两首诗歌。初试牛刀,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此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仅1972年一年中,他就创 作诗歌50余首,其中有6首在报刊上发表,知名度越 来越高。 1980年,他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创作风格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 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 带着‘城市味’的人”,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 农村生活; 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 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 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 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 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
2019/1/8
这种反差让高加林很是纠结。他的那种难以言说 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 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 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 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 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 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她脸 上刷刷地淌着。 回到土地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 作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 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
《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 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 会。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 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 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 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创作生涯
内容简介:
回到土地 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 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 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 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 ,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 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 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 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 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 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 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

路遥小说人物形象摭谈

路遥小说人物形象摭谈

路遥小说人物形象摭谈路遥是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位杰出代表,在他创作的小说中塑造了大量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既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又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路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摭谈,希望能为读者深入了解路遥的创作提供一些帮助。

“天下儿女”形象路遥的小说中主要是以普通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其中最经典的作品就是《人生》。

在这部小说中,路遥刻画了一批“天下儿女”的形象。

在这些形象中,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自我价值感,同时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理解。

其中最经典的是主人公李家同。

他和他的同伴、女友一道,为了改变命运而奋斗不停。

这些人物形象虽然一直在为梦想而努力,但是却始终无法真正摆脱现实的束缚,仍然深陷于生活的困境之中。

这里可以看出,路遥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心理作用等等,都有着深刻地思考和认识。

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形象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路遥的小说中自然也有着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形象。

在笔者看来,这些形象不仅深刻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刻画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家族的形象。

这个家族虽然很贫困,但是却充满着亲情、友情和爱情。

路遥通过对这个家族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和激情的中国乡村社会,这种社会在许多方面都独具中国特色。

同样,在《春天里》中,路遥的主要人物也是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

比如,小林、小李、吕四娘等等,都是典型的中国人物形象,他们的性格、思想及生活方式,都代表了中国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风韵。

对于女性形象的关注路遥的小说中往往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既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又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在《平凡的世界》中,站在整个人物群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女性形象:比如付小芹和孙少安的爱情、苏叶重拾自尊、李桂贞在集合队中的追求等等。

她们展现出了独立的思想、真挚的情感和坚韧的精神,自觉地面对着种种不公和困境。

浅析路遥小说创作的特点

浅析路遥小说创作的特点

浅析路遥小说创作的特点浅析路遥小说创作的特点路遥,这个颇受人们欢迎的作家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但他的作品却不曾被人忘记,还在激荡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阅读路遥的小说会让你有一种亲切地感受,感染每一个人并让人留下很多思考。

路遥充满积极生活态度和理想主义激情的小说,确实影响了许多人的精神生活,下面就路遥的小说的创作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苦难"这个词说起来让人颇感沉重,但不能算是个坏东西,相反,苦难曾造就了众多的伟大人物。

中国有许多作家就是从苦难中走出的,路遥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们说苦难造就了路遥,没有苦难就没有路遥,没有路遥的那些震撼心灵的作品,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苦难为何这样垂青于我们的作家。

路遥的苦难意识来自哪里?1、生存困境,路遥的苦难意识他的生存困境,形成了路遥的苦难意识。

路遥生长在陕西的山村,父亲是一个农民,一字不识,家庭生活极端贫困,没有吃,没有穿的。

全家只有一床被子,家里没有办法养活他,父亲在他7岁时把它过继给了伯父。

可伯父家里也很穷,勉强供完了小学,初中是小学几个要好的同学凑合着浜路遥上完的。

困窘、屈辱的苦难生活经历给路遥留下深刻的情感记忆,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储满了对于人生苦难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形成路遥作品所独有的苦难情结。

2、塑造了具有自信、自强、勇敢、顽强的人物形象路遥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在苦难中具有自信、自强、勇敢、顽强的人物形象。

如果说生存的苦难在与命运的安排,我们无法选择,无法设定,但是精神求索中的苦难我们却可以避免,只要我们放弃精神追求和探索瞬间可以搞定。

当生存的苦难已远去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崇高的精神追求,路遥由主观的寻找苦难,拥抱苦难,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一部部作品,这是路遥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地方。

例如,《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走向苦难,挑战自我的作品。

他欣赏陕北农民的善良、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为了弟妹的前程,不惜自己辍学,与父亲一起,挑起家庭里的重担,生活的沉重并没有使孙少安只顾自己的痛苦,而不去关心他的前辈和晚辈,为此少安不惜与新婚的妻子反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怀体贴成为他们人生感情的重要支柱。

路遥作品的审美灵魂和当代意义

路遥作品的审美灵魂和当代意义

路遥作品的审美灵魂和当代意义《平凡的世界》显示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谜。

有时候我们无法知道,这个看起来面貌过于朴素的作品,为什么会受到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从多年来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看,《平凡的世界》的借阅量始终居于高位。

虽然80后90后年轻人中也有人说“这部书太遥远”了,甚至说它“过时了”,但总体看来,无论是书还是电视剧,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收视率和销售量。

这就不能不让人深加探究。

一《平凡的世界》有一个总的特点,那就是把历史命运个人化,把个人命运历史化,由此形成一个横纵交错的骨架,使之带有全景性、史诗性和开放性。

所谓历史命运个人化,个人命运历史化,真做到可不容易;而《平凡的世界》却能化而为一,溶为一体,在人物身上闪现时代生活的剧烈变化,让时代变化在一个个偏僻山村的微不足道的农民的心灵激起波澜,它们不是两层皮,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人物的动机不仅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而主要是从历史的潮流中浮起来的。

小说讲述的是1975到1985这10年间,陕北高原双水村三家人,孙家、田家、金家及其相关的一大群人的生活史,突出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人生奋斗经历,实际上作者写的远不止这些,他把笔伸向乡村、中等城市、省城、煤矿、学校等非常广阔的画面。

卷首语说,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说明它不仅要表现历史交替时期具体的变动和是非,而且要大力表现在古老大地上和沧桑岁月中,普通劳动者们的一贯的真诚与勤劳,坚韧与追求。

这就使一代代的读者,既可看多年前的日常生活场景,同时不断地把自己加入进来,在作品里找到自己,敲响心灵追求的鼓点。

小说在视角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把焦点聚结在普通人,小人物身上,所以才叫“平凡的世界”。

路遥是新时期底层叙事的自觉的先行者。

路遥多次跟我谈过,他认为,在最平凡的生活里面,隐藏着动人的诗意和丰沛的社会内容。

他并不否认帝王将相或英雄伟人的意义,但他更看重“平凡”,认为它的概率更大,意味无穷。

路遥小说人物形象摭谈

路遥小说人物形象摭谈

路遥小说人物形象摭谈路遥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具影响力的重要作家,在其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是极为关键的构建元素。

其作品广泛涉及到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中的角色形象直接影响到小说的叙事魅力、情感共鸣等方面。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路遥小说人物形象摭谈。

一、社会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和人物形象路遥的小说大都聚焦于中国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境遇和心理状况,以及一些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下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在这方面,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常常代表着中国底层人民基层生活的真实面貌。

如《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安,他是一个农村贫苦农民家庭的儿子,受到了生活的重重打击,他的人物形象既具有“受害者”的形象特质,也具有“拼搏”以及“奋斗”、“追求”的鲜明个性。

而在《一只狗的使命》中,作者则从一条狗的视角出发,详细描绘了这只狗在底层人民中的命运和处境,以及其忠诚和勇敢的品质塑造。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描绘了中国社会底层群体现实的困境,同时也展现出这些人们在困境下的坚韧、寻求自我价值的执着与努力。

二、女性形象的呈现在路遥的小说中,女性形象细致、深刻而多样化。

这些女性形象大都饱含人性的丰富性,传达出作品中的情感主题,也独具艺术价值。

例如,《李自成》中的薛妻,她是一个家庭主妇,但是她坚强有力的性格在丈夫遇到了危难时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母亲张桂兰是一个典型的新农村女性形象,她不但具有传统女性的“柔婉”,更具有强烈的斗争性和生存性,这些性格都是她经历过的生活所赋予的,正是这种塑造,使得张桂兰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总的来说,在路遥小说中,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细致入微,让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真实。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深刻的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底层生活,更采用多种角度、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凸显了作品情感主题。

这一点,也是许多读者所喜欢、所追捧和被影响的原因之一。

路遥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其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路遥的人格结构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路遥的人格结构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射 ,有 着 路 遥 作 品本 身 的 因 素 ,但 更 应 引 起 人 们 注 意 的是 ,它 或 许 是 唤 起 了 当 代 复 杂 的 社 会 心 理 结 构
世 界》 曾在全 国引起 了持 久而 强烈 的反 响 , “ 加 高 林 ” 刘 巧珍 ” “ 少 平 ” 等人 物 形 象 曾深 深地 、“ 、 孙 感 动 了一 代人 ,甚 至 成 为 青 年 们 的偶 像 和 人 生楷 模 。《 凡 的世 界》 使 路 遥 步入 了人生 的巅 峰 ,给 平 他 带来 了 的殊 荣 ,他 因此 而成 为西北 地 区第 一位茅
S ONG i Je
( e at e t f C ie a a e& Lt aue,C l g u c eg D p r n hn s L n u g m o e i rtr e o e eo Y n h n l f
A b t a t L o’ e s nai ly n i p ra tr l n t tl fh sltr t r r a in.Th r fr s r c : u Ya Sp ro l y p a sa m ot n o ei he sye o i i a u e c e t t e o e eo e,
Ya S p r o lt n f u s e t o’ e s na i i o r a p c s,t a s c ns i u n s f ti u a i n,h r o y h t i , o c o s e s o rb l to e o c mp e l x,p l i a o o i c l c mp e t lx a d c n co s e s o o n o s i u n s f c mmo e p e n p o l.
盾 文 学 奖 获 得 者 ,其 作 品还 被 译 介 到 不 少 国家 和 地

路遥研究报告

路遥研究报告

路遥研究报告路遥是中国近现代作家,作品以真实、细腻、饱满的风格而闻名。

本研究报告旨在介绍路遥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分析他的文学风格和主题,并探讨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生平:路遥,原名周大新,1959年生于中国山西省临汾市。

他在农村长大,后来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大学期间,他开始写作,并于1978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人生》。

随后,他以《平凡的世界》成名,这部作品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乡村题材的经典之作。

主要作品:除了《平凡的世界》,路遥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和散文。

其中包括《一颗红心上》、《母亲的背影》和《南方的傍晚》等。

他的作品以真实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流露出对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

他的小说描写了普通人的命运和努力,反映了社会变革对农村的冲击和影响。

文学风格和主题:路遥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真实感十足。

他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赋予作品强烈的感染力。

他不仅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观察,同时也关注哲学、人性和人生价值等问题。

他的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的风格,也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情怀,独具一格。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路遥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许多语言,赢得了国内外读者的高度评价。

他的作品具有时代感和普遍性,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变迁,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力量,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路遥是中国近现代作家中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他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命运,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

论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

论路遥小说中的苦难意识路遥作为一位“土著”作家,对土地寄予了深厚的感情,作者坚定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更加关注农民的命运,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描写来反映人生的苦难及人生的意义。

本文试图分析路遥作品中浓郁的“苦难情结”,并通过与余华小说苦难意识的比较来揭示路遥小说中“苦难意识”深刻内涵和局限性。

关键词:路遥;苦难意识;苦难情结;原因;局限在学习现当代文学时,我最难忘的作家是路遥。

他是一位令人难以忘却的作家。

他是一个内心世界充满激情的诗人。

他离开这个他深爱着的世界将近十四个年头。

可是时至今日,路遥的小说,尤其是《平凡的世界》,却仍然是当代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之一。

[1]人们对路遥作品及路遥进行的研究也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看重路遥的价值。

他沉重而充满力量的文字,有时还会受到某些人的嘲笑和攻击。

但是路遥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坚定。

特别是其小说中苦难意识的构建,在路遥的文学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苦难意识的表现路遥的小说之所以感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浓郁的苦难意识。

这种浓郁的苦难意识深深地打动了千千万万个读者的心灵。

这种苦难意识是一种面对苦难时奋力抗争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浓郁的苦难意识是路遥小说创作中一个明显的特征。

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在作品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表现在小说题材的选择上和情节结构上。

路遥小说的写作素材基本上来自农村生活,取材于他所熟悉的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带的生活”。

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

作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生旅程上的沉重步履有一种敏感的发现和特别亲切的关注。

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对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和体验苦难.例如,《在困难的日子里》这部中篇小说实际上是作家个人生活和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其中渗透着路遥自身情感中许多苦难的回忆。

路遥在小说的情节结构的构建上也展现了浓郁的苦难意识。

《人生》路遥

《人生》路遥

《人生》路遥《人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之一,作者为路遥。

小说以主人公孙少平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他的父母、师长、朋友和情感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农村青年的成长、追求,以及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小说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致入微的描写,再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和人物形象,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农村青年的内心世界、人际关系和社会状况,提出了关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将从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三个方面分析《人生》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一、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成长在农村的少年,性格质朴、善良、努力上进,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书中反复强调的“少平的人品是纯洁的”,这种纯洁不是简单的单纯,而是一种真诚、清廉、正直,对于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故和金钱利益都做出了积极的抵制。

他身世贫寒,但并不因此自卑,反而在自主取得了学识的同时,不断地努力拼搏,尝试借助机会和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同时,他也是一个感性少年,处女座的他对待人生问题抱着一种崇高的梦想和追求,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理性思考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孙少平的父母分别代表了上一代和新一代的中国农村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老一代农民,对于劳动和生活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但他也具有明显的文盲和保守的思维模式,对于改革和新生活形态采取了较为抵触的态度。

母亲则是一个精力充沛、有着过人智慧的新农村妇女,她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对于自身的命运追求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和谐发展的倾向。

她对生活和儿子都具有深沉的感情,但她也因家庭琐事和大环境的压力而感到疲惫和焦虑,表现出了一定的生活困窘。

除了家人,孙少平的老师郝淑雯和朋友侯长林也是小说的重要人物形象。

郝淑雯是一个崇高的教育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孙少平的人生态度和思维模式,而侯长林则是一个身世贫苦,有着不小野心和自由思考能力的青年,他在小说中代表了城市青年的自由思考和进取精神。

从《人生》看路遥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从《人生》看路遥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从《人生》看路遥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摘要: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出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人生》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他的作品以传统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手法为主,单线索,重故事,情节上又带有较强的浪漫主义因素,本文仅以通过小说《人生》来窥探路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关键词:路遥《人生》高加林当代文学史一、路遥生平及《人生》简介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

文革开始后受影响直到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

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也相继获奖。

1991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

他的作品《人生》被改编成电影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平凡的世界》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更是让人看到了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了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二、从路遥写作阶段看《人生》从时间上划分,路遥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惊心动魄的一幕》发表到《人生》产生“轰动”时期,主要集中在对作品的评论;第二阶段是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出版到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时期,评论家们一方面重点关注路遥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丰富与贡献,另一方面研究其创作心理,形成了路遥研究的高潮,出现了一系列有深度的评论文章;第三阶段是路遥逝世至今,是路遥研究的系统化阶段,出现了一些学术专著。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

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作品广受赞誉,深受读者喜爱。

他的创作思路独特而深入,充满了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思路。

一、社会背景与人性思考路遥的长篇小说创作常常紧密联系着中国的社会背景,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角度,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他通过对农村家庭的描写,深入探讨了封建社会的束缚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冲突。

他通过对主人公孙少安的塑造,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和成长,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善良与丑陋。

二、个体命运与历史背景路遥的小说常常以个体命运为切入点,通过对个体经历的描写,展示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例如,在《人生》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王二的一生的追踪,勾勒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起伏。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让读者对历史事件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同时也让人们对个体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三、女性形象与性别角色在路遥的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常常占据重要的位置。

他通过对女性的描写,呈现了不同性别角色在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和挣扎。

例如,在《兄弟》中,他通过对杨丽丽的塑造,展现了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反抗。

他对女性角色的关注和描写,让读者对性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考。

四、自然与人文关怀路遥的小说中常常融入了对自然的描写和人文关怀。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同时,他对人文关怀的表达,让读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在《天路》中,他通过对西藏的描写,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信仰和追求的执着。

五、人生哲理与社会思考路遥的小说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通过对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例如,在《湘行散记》中,他通过对旅行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无奈。

回归与再创_试论路遥的童年经验及对其创作的影响

回归与再创_试论路遥的童年经验及对其创作的影响
是每一位伟大作家巨大而珍贵 的创作源泉。因为童年生活深深地镌刻在作家的 头脑中 , 成为一种永恒的回忆。我们完全可以将个 体童年体悟到的生机勃勃的诗意世界, 比作文学上 的 希腊 , 这里既 有奥林匹斯诸神健康快乐的 形 象 , 也有普罗米修斯充满同情和博爱的善良明澈的 心灵; 这里既飞扬着缪斯女神轻盈飘逸的长发 , 也 奔腾着特洛依城下凝聚着力与美的千军万马; 这里 既是狂欢、 奔放、 迷醉的戴奥尼撒斯式酒神精神的 初现, 也是和谐、 高雅、 宁静的阿波罗式日神精神的 源头。一个个体童年对外在世界和生命自身的第 一次发现, 引发出来自生命本体的原初之力 , 形成 情感和智慧无法遏止的释放。童真的质朴、 诚实和 现世人生的浑浊污秽 , 人类原初的好奇想象与社会 文化固有的强行规定 , 来自人类天性的自由开放与 苍茫人间的封闭困囿 , 这一切, 都构成了强烈的对 立和抗拒, 使人类童年经验与后天的社会化经验划 开了泾渭分明的界限 , 体现出一种无法重复而又最 具独立个性和诗意光彩的审美风范。笔者试图以 作家的童年经验作为切入点 , 解析出在社会环境和 70
二、 童年经验作为创作 动力源而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 , 童年经验按其类型可分为两种: 一 种是丰富性经验 , 一种是缺失性经验。所谓丰富性 经验 , 即他的童年生活很幸福 , 物质、 精神两方面都 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所谓缺失性经验, 即他的 童年生活很不幸, 或是物质匮乏, 或是精神遭受摧 残、 压抑, 生活极端沉重。相对于丰富性经验而言, 缺失性经验更易于转化为强大的创作动机, 更包含 着深刻的人生况味, 更能激发作家的想象力, 鼓舞 作家的创作激情。缺少、 不幸、 苦难使人长久地沉 思, 沉思人的命运何以如此不公平。为什么有人那 样幸运, 而有人则如此坎坷。缺失、 不幸、 苦难的经 验促使人们从对象的外表中解脱出来 , 去关注与追 寻对象内部的真实而深刻的人生意味。对于路遥 而言 , 当他呱呱落地时 , 迎接他的既不是五彩缤纷 的鲜花, 也不是灯红酒绿和喧声笑语, 而是一个山 71

《平凡的世界》:路遥小说创作的总结——兼及路遥创作的外来影响

《平凡的世界》:路遥小说创作的总结——兼及路遥创作的外来影响

《平凡的世界》:路遥小说创作的总结——兼及路遥创作的外来影响○王永奇摘要:在路遥前、中期的中短篇小说中,作者就使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描写了不同形式的爱情,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平凡世界中的抗争者形象;而到了其创作后期,现实主义方法更加成熟,爱情之花更加绚烂多姿,抗争者形象更加丰满。

《平凡的世界》是其前、中期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是路遥一生创作的总结。

关键词:路遥《平凡的世界》现实主义爱情抗争者陕西作家路遥以其一系列独具个性的作品享誉当代文坛。

在其创作的前期和中期,基本上是中短篇小说;后期的代表作则是史诗性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其前、中期创作的进一步发展,是路遥一生创作的总结,也是一次质的飞跃。

在前、中期中短篇小说中,作者使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陕北城乡交叉地带的社会生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反映,而在《平凡的世界》中,现实主义的方法使用得更加娴熟,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更加广阔、全面和深刻,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成熟;在前、中期的中短篇小说中已经得到多次描写的爱情,在《平凡的世界》中得到了更加多样化的描述,爱情之花更加灿烂,芳香扑鼻;在前、中期的中短篇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平凡的世界中的抗争者形象,在《平凡的世界》中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结队向我们走来,给我们展示了一组平凡世界当中的英雄群像。

一、日渐成熟的现实主义路遥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明显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从其前期创作开始就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主义特点,而且越到后期,其现实主义倾向越明显。

谈到现实主义,路遥曾指出:在其后期“阅读的长篇长卷小说中,外国作品占了绝大部分”[1](P265),也因此,“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司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对我的影响要更深一些”[2](P262)。

受此影响,路遥认为在具体的创作中,“作者只是力图真实地记录特定社会历史环境中发生了什么……作者真诚地描绘了生活,并没有‘弄虚作假’,同时还率直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认识,这一切就足够了”[3](P2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的持续不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公允。20世纪80年代,路遥的《人生》、《平凡的 世界》曾在全国引起了持久而强烈的反响,“高加 林”、“刘巧珍”、“孙少平”等人物形象曾深深地 感动了一代人,甚至成为青年们的偶像和人生楷 模。《平凡的世界》使路遥步入了人生的巅峰,给 他带来了的殊荣,他因此而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位茅 盾文学奖获得者,其作品还被译介到不少国家和地 区,使他享有一定的世界声誉。即便是在文学处于 相对沉寂状态的今天,《平凡的世界》依然雄居畅 销书之列。堪称当代乡土文学的扛鼎之作。令评论
Chinese Language&Literature,College
of
Yuncheng,Yuncheng
044000,Shanxi,China)
Abstract:Lu Yao’S personality plays
it’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yle of his literature creation.Therefore,
315
理解他的作品。
予了其作品深刻、厚重之感。路遥对于人生苦难的 极度张扬已成为他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 分,有论者曾指出:“路遥的小说属于典型的人生 炼狱体验叙事。他是把人生的苦难体验当作小说的 主题内容的作家。但他并不怨天尤人地渲染苦难, 并不单纯地写苦难本身,而是通过苦难来写人格尊
严、道德激情,面对苦难的不屈的精神力量以及追 求美好生活的内在热情。在苦难面前始终强调人的
河南理工
Journal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01.1 l,No.3,Jul.2010
路遥的人格结构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运城学院中文系,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路遥的人格结构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研究其人格结构,有助于我们更 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本文从苦难意识、英雄情结、政治情结、平民意识四个方面对路遥的人格
helpful for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 his works by studying his personality.This paper analyzes Lu
Yao’S personality in four aspects,that is,consciousness of tribulation,hero complex,political complex and consciousness of common people. Key words:Lu Yao;personality;style of literature
就着自己的唾沫,将这半个黑白馒头吞下。……
学的献身精神上。路遥在文学创作中倾注了他的全 部激情,堪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心灵化写作。在写 作《人生》时,他整个人几乎就已进入了一种癫
狂状态:
班上有一个同学,家境好一点,口袋里时常有馍 吃,于是就用这馍逗路遥。他说:
“王卫国同学,
你学两声狗叫,我将这馍给你吃”。路遥于是学两 声狗叫。这同学又说:“我将馍掰咸蛋儿,往空里 扔。你用嘴接!”路遥又答应了。于是,在延川县 立中学的操场上,便演出了这一幕,一个人不停地 向空中扔着馍蛋儿,一个人用嘴去接,接一次学两 声狗叫‘31。 穷困、辛酸的童年生活成为路遥成年后摆脱不 掉的精神地狱,也使他形成了怯懦、自卑、压抑的
在当代文学史上,路遥似乎已渐渐淡出了评论 家们的视野,成为一个愈来愈模糊不清的背影。各 种版本的文学史都极少提及这位来自黄土高原的陕
北汉子,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这的确有失
界困惑不已的是:“路遥是位主流作家,其作品以 主旋律为基调,但却消解了概念化、理念化的通 病,这里的主要窍门是什么?”…这是研究路遥的 作品所遇到的核心问题,却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路 遥的价值所在。“对人生的创伤和屈辱感的刻骨铭 心,对身处困厄处境时生存意志的砥砺,对青春的 过失和迷茫,对黄土地的炽热眷恋,这一切都是路 遥给予人们的长久感动。阅读路遥作品的情感投 射,有着路遥作品本身的因素,但更应引起人们注 意的是,它或许是唤起了当代复杂的社会心理结构 中人们的某种情感诉求。”【2 o这段话也许为路遥作
将他笔下的人物对于苦难的反应贯彻落实到了自己 的生活实践之中,这一点最为典型地体现在他对文
延川求学的日子里,饥饿使路遥丧失了做人的尊 严。作家高建群曾谈及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路遥通常总没有吃的,看见谁手里有个馍
馍,于是一把夺过来,待那同学来抢时,路遥就给
馍上吐两15/唾沫,同学见状,放弃了,于是路遥便
性格特征。他发愤读书,渴望以优异的成绩来挽回
我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好的日子是写《人生》
结构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路遥;人格结构;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79(2010)03—0314—05
Lu Yao’S Personality and Its Influence
on
His Literature Creation
SONG Jie
(Department of
一、苦难意识
路遥来自陕北黄土高原,从自然地理环境来 看,这里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极为恶劣。1949年 12月2日,在陕北清涧一户贫困的农民家里,路 遥呱呱坠地,等待他的是不幸的童年和窘困的生 计。因为贫穷,七岁的路遥被过继给了伯父。他不
得不离开清涧到延川,开始了沉重的人生之旅。在
生存意志和乐观的生存态度,是路遥的人生炼狱体 验叙事的一个特点。由炼狱而顿悟、升华、获救, 构成了路遥小说的完整的情节构织模式。”卜。 路遥不仅为他的作品注入了一种苦难意识,更
收稿日期:2010—01一15
路遥的人格结构对他的文学创作风格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研究其人格结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
作者简介:宋沽(1969一)女.山西万荣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
E~mail:songjie0066@163.corn
万方数据
第3期

洁:路遥的人格结构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