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
1、梁辰鱼创作的传奇《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2、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包括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和《荆钗记》、《南柯记》。

3、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徐渭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

而王骥德的《曲律》则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著作。

沈璟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则为创作提供了一本可依赖的工具书。

4、清初传奇创作非常繁荣,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了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传奇《牡丹亭》中的曲词。

6、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李开先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沈璟的《义侠记》演英雄武松的故事。

7、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以戏曲来反映现实政治和平民生活,李玉、朱素臣等合作的《清忠谱》是其代表作之一,剧中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8、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马致远创作的《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

9、“三言”的全称分别是《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0、侯方域、魏禧、汪琬,号称“清初三大家。

11、清初戏曲有三个流派: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作者身分和作品都具较强的市民色彩。

李玉早期《一
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被称为“一人永占”)以吴伟业、
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案头化倾向。

吴伟业的《秣陵春》、《通天台》、《临春阁》是多抒发亡国之
悲)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讲究戏曲的形式技巧,以戏曲的娱乐功能为最高目标)
12、《红楼梦》的版本主要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甲辰本。

13、明思想家王守仁发展宋陆九渊的心学,成为王学,其中泰州学派也叫王学左派。

14、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15、徐渭作杂剧《四声猿》,即由《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凤得凰》四剧组成的合集。

(为明曲之第一)
16、明中叶三大传奇:《宝剑记》。

取材于《水浒传》小说中的林冲故事。

《浣纱记》。

传奇《浣纱记》四十五出,写越国败于吴国之后,越王勾践身为俘虏,与臣子们忍辱负重,得以重归越国;又用范蠡之计,向吴王夫差进献浣纱美女西施,使离间吴国君臣;后越国反攻获胜,夫差自杀;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五湖。

《鸣凤记》。

该剧描写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独断专权,结党营私,把持朝政、误国害民的丑恶嘴脸和无耻行经。

17、明歌专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枝二弄.山歌》冯梦龙编辑,代表明歌创作的主要成就。

18、遗民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与陈恭尹、梁佩兰号称“岭南三大家”)
19、诗人王士禛、朱彝尊、施闰章、宋琬、赵执信、查慎行等人,人称“国朝六家”。

施闰章与宋琬并称“南施北宋”;王士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

但最负盛明的是王士禛。

20、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21、作家主体的转变: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近代第一代作家还基本未脱传统的士大夫类型。

以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为代表的近代第二代作家,便已是新旧学的混合型了。

以柳亚子、秋瑾等为代表的近代第三代作家,不少已经是洋学堂或留学生出身,具有现代气息的知识分子了。

逐渐出现半专业化的作家,主要是小说家和小说翻译家,如林纾、李伯元、吴趼人等。

22、近代前期的小说一、侠义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儿女英雄转》、《荡寇志》、《施公案》)二、人情世态小说(《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
23、近代后期散文大体有三派:一是“新文体”派,以梁启超为代表。

二是古文派,包括桐城派余劲严复、林纾和尊崇魏晋文的章炳麟,他们虽坚持古文格调,思想却不再是封建的那一套。

三是白话文派,以全新的形式宣传新思想。

24、戏剧改良运动勃然兴起,成为晚清文学革新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诞生了新的剧种——话剧。

25、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小说,莫过于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四部作品。

民国以后,小说创作步入低谷,由开启民智滑向循世媚俗,形成了以消闲、趣味为创作宗旨的鸳鸯蝴蝶派。

名词解释
1、“台阁体”。

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

三杨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迭掌文柄,影响甚大。

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凭证典丽。

“茶陵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陆釴、邵宝、鲁铎、石瑶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

2、前后七子。

前七子是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他们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他们先后中进士,在京任职,不时聚会,开始诗酒酬和,研讨艺文,倡导复古,意气激奋。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重寻文学出路的意味,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
革的目的。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大旗,声势赫然,为众人所瞩目。

3、唐宋派。

明代嘉清年间出现的散文流派,以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等为代表,将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驳的对象,提倡唐宋古文。

在创作主张上,唐宋派注重文以明道的做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的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以归有光成就最突出。

4、铁崖体。

元末诗人杨维桢开创的一种诗风,杨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作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5“公安派”、“竟陵派”
公安派的作者,主要是公安袁氏兄弟,即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

袁氏兄弟为湖北公安县人,故世称公安派。

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的理论主张。

“性灵说”便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

所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情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继公安派之后,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并产生较大影响。

锺、谭均为湖北竟陵人,故世称竟陵派。

在文学观念上,竟陵派受到过公安派的影响,提出重“真诗”,重“性灵”。

6“吴江派”“临川派”。

明代后期,在沈璟的周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戏曲流派,即吴江派,主要作家有顾大典、卜世臣、吕天成、王骥德、叶宪祖、袁于令、沈自晋等。

主张主要有两点:一是剧本创作必须在音乐上“协律”,即所谓“合律依腔”。

二是强调语言必须本色。

一般认为属于临川派的作家有吴炳、孟称舜、阮大鋮等人。

实际上作为一个戏曲流派,临川派是相当松散的,除了题材上多写才子佳人故事,语言风格上以清丽秀美为主外,临川派的作家几乎各人有各人的创作风格。

主张:十分注重文词的典丽,词藻的华美,并大量使用典故。

7“桐城派”
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櫆、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与其异趣的是袁枚、郑燮等桐城之外的散文。

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主张为文以“精、气、神”为主,“言有物”为“立言之道”,提倡“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

”他铺石开路,为桐城派理论的发轫。

方苞的主要论点是“义法”论,即所谓“言有物”,“言有序”。

刘大櫆,他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的先导。

此外,刘大櫆还提出“神为气之主”,这就为探寻“义法”奥妙揭示出门径和方法,也使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姚鼐也是桐城理论的奠基者。

他的基本主张是“明道义,维风俗”,和方苞、刘大櫆同一宗旨。

8、“虞山派”“梅村体”
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的建设,对明代复古派和反复古派进行尖锐的批判,也各有所取。

受钱谦益的影响,在其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主要成员有冯舒、冯班、钱曾、钱陆灿等人。

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声律妍秀、华艳动人。

而他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

他是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

10、“诗界革命”“新文体”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先进的文人意识到,继续死守传统诗歌的规矩套子,不利于诗歌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也没有好处。

为了让诗歌能为维新改良运动服务,一批资产阶级改良派诗人提出“诗界革命”。

代表人物有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

•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则是黄遵宪。

梁启超所创作的“新文体”散文,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使他成为“新思想之陈涉”。

他的这种“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文章也形成浩大的声势,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简答题
1、明初诗文的代表作家有哪些?有哪些代表作品?
明代开国之初,宋濂、刘基、高启三家,都是易代之际的作者。

宋濂为世传诵的文有《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写的一些人物传记也有特点,如《王冕传》。

刘基的文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积极用世之言。

另一类是揭露时弊,多所讽喻。

其传世名篇《卖柑者言》以及《郁离子》。

高启,生活在元明交替之际,其作品烙上了某些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当时战乱生活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明对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高度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二、清晰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三、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3、汤显祖《临川四梦》主要内容?
汤显祖的传奇创作,有著名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以唐人蒋访的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为题材,创作了《紫箫记》传奇,只写到三十四出,未能完成。

万历十五年(1587),37岁的汤显祖在南京太常博士任上,将未完成的《紫箫记》改写成《紫钗记》全剧53出。

《南柯记》共四十四出,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

《邯郸记》共三十出,取材于唐人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

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中的主角是杜丽娘与小丫头春香和书生柳梦梅。

传奇着力表现的
就是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

4、《牡丹亭》的艺术特色:
(1)《牡丹亭》不仅写了外在事件的矛盾扭结,而且写活了人物,刻画出了不断发展的性格,并使隐性的戏剧冲突逐渐升级。

(2)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都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漫注意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

(3)《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闹剧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复合剧。

5、《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1)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3)在商业价值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的新形式下,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牡丹亭》的主题
经过汤显祖的改造,传统的故事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情”与“理”的激烈冲突。

首先,与小说中二人的门当户对不同,《牡丹亭》中二人的身份悬殊,这就使得它具有了冲破封建门第观念的意义;其次,与小说中杜宝基本没有干涉二人不同,《牡丹亭》中的杜宝积极反对二人恋爱,这就使得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再次,作者还着意突出自由结合之难。

这些,都使得《牡丹亭》具有非常激动人心的力量。

6、《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意义?(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陈经济等人物)
(1)第一部文人独立撰写的长篇小说。

在《金瓶梅》之前,所有的长篇小说都经历过一个比较漫长的时代累积然后由文人加工写定的过程,《金瓶梅》的出现打破了这个传统,开创了文人独立创作长篇小说的新局面。

(2)第一部世情小说。

在《金瓶梅》问世之前,小说的主人公或者是神仙鬼怪,或者是帝王将相,或者是英雄豪杰。

它的出现,打破了旧有的传统。

这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从远离人间的神走向了人,从而体现了文学向人的复归。

(3)其最重要的影响,还不在于有几部续书,也不在于为后世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提供了素材,而是为以后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占压倒优势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两个阶段。

7、《长生殿》艺术成就如何?
第一,强烈的对比艺术。

整个作品的情节氛围、人物命运,于《惊变》之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比使《惊变》前的宫廷欢乐和《惊变》后的离别凄苦得到强烈的表现,突出了“驰了朝纲,占了情场”的思想和兴亡的感叹。

第二,突出的性格特征
《长生殿》成功地塑造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性格特征,李隆基最为典型。

作为一个风流天子,他既有钟情专一的一面,又有用情不专的一面。

特别是当马嵬之变的关键时刻,作为帝王的性格特征,就更为明显。

因为身为帝王,他不可能像一般痴情男子那样殉情;而作为风流天子,他又不可能像某些天子那样真正忘情。

第三,浓郁的抒情气氛
《长生殿》是一部抒情性的诗剧,无论是赞美爱情或感叹兴亡,都是作者内心情绪的抒发。

第四,神话色彩。

《长生殿》下卷主要内容是写杨玉环、李隆基先后升入仙界。

这显然是作者的幻笔。

说明李隆基与杨玉环“天长地久”的爱情,只能在神话中得到实现。

8、《桃花扇》的主题?
《桃花扇》是借用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全剧以清流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李侯之情为线索,展示弘光小王朝兴亡的历史面目,从它建立的历史背景,福王朱由崧被拥立的情况,到建立后朱由崧的昏庸荒佚,马士英、阮大鋮结党营私、倒行逆施,江北四镇跋扈不驯、互相倾轧,左良玉以救粮为名挥兵东进,最后史可法孤掌难鸣,无力回天,小王朝迅速覆灭,基本上是“实人实事,有根有据”,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9、《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第一,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桃花扇》作为一部历史剧,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第二,新颖的构思。

《桃花扇》把一代兴亡的素材组织在侯李爱情的情节线索之中,而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又具化为一柄以血痕点染而成的桃花扇。

第三,悲剧的语言。

10、李玉有何剧作?
李玉一生写传奇40种左右(或言60种),今存《一捧雪》等18种,另有三种残文传世。

李玉《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园》、《占花魁》四种传奇于崇祯年间合刊为《一笠庵四种曲》,简称“一人永占”。

甲申之后,李玉创作了一系列以历史和明代政治斗争为题材的作品,其代表作是《清忠谱》。

11、李渔有何剧作和戏曲理论著作?戏曲理论著作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渔一生创作传奇10余种,流传至今的是《笠翁十种曲》,即《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蜃中楼》、《奈何天》、《玉搔头》、《比目鱼》、《凰求凤》、《巧团圆》、《慎鸾交》。

李渔关于戏曲理论的论述主要见于其杂著《闲情偶寄》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后人辑为《李笠翁曲话》。

他指出,戏剧文学的创作,首先要考虑“结构”,即一部作品的总体构思,而词采、音律等都是为“结构”服务的。

在进行总体构思过程中,李渔强调,首先要“立主脑”。

“立主脑”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作者立言之本意”,即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二是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李渔还指出,创作剧本,必须做到“密针线”,即精心细密地安排、撰写每一环节。

李渔非常强调戏曲语言的通俗化和形象化。

他反复论述了戏曲语言“贵浅不贵深”的道理。

戏曲是综合艺术,李渔认为,在多种艺术成分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剧本。

12、《聊斋志异》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聊斋志异》最突出的特点是写了大量的鬼狐花妖,而且一般而言,对他们都表示了赞美。

王士禛在为《聊斋志异》题辞中云:“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这就告诉读者,蒲松龄之所以“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
时”,则是因为“人间”充满了丑恶与黑暗,而被人们视为“异类”的鬼狐花妖却比满口仁义道德的“人”要善良得多,美好得多。

在蒲松龄的笔下,很多狐女形象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往往具有纯洁、善良、多智、果敢的人格。

如《婴宁》中的婴宁、《娇娜》中的娇娜。

作者对这些美丽、纯洁、善良而有才干的狐女形象,倾注了极深的感情。

对他们的赞美,也正是对人类社会种种丑恶的否定,而这个否定,也就是对作者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批判,这是贯串《聊斋志异》全书的主导思想。

13、.简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1)政治批判
《聊斋志异》中有很多作品直接或曲折地揭露和嘲讽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以及帝王官绅的罪恶,如《席方平》、《促织》、《梦狼》、《红玉》等,而以《席方平》揭露官府之黑暗最为典型,最有深度。

2)对科举制度的讽刺
蒲松龄穷困潦倒的一生,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有直接的关系,他本人就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牺牲者,受害者。

因此,对科场积弊他有透彻的了解;科举失意者的切肤之痛,他有深刻的体验;科举对士子的腐蚀、毒害,他更是所知甚深。

这一切使他能够写出《聊斋志异》中那些揭露科举腐败的奇文妙笔,如《考弊司》、《司文郎》、《叶生》、《于去恶》、《贾奉稚》、《王子安》等。

3)对纯洁爱情的赞美
《聊斋志异》中还有多篇作品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歌颂纯真爱情的主题,如《香玉》、《婴宁》、《莲香》、《鸦头》、《细侯》、《连成》、《小翠》、《小谢》等。

所写内容,有鬼狐花妖与人相念,有青年男女相念。

而后者又多有死后魂魄相聚或死而复生之类的情节。

14、论述《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一、用“传奇法,而以志怪”: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委曲多变;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富有变化。

它不像以前的志怪小说那样,主要写神怪异行,而是以更多的笔墨写出鬼狐花魅与人的关系。

二、“花妖狐魅,多具人情”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究竟描写了多少个艺术形象,似难确指。

但那些“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则是共通的属性。

他(她)们大多既有人的思想感情,又有动物原型的自然特性。

三、“描写委曲,叙次井然”
委曲周详,而井然有序。

《聊斋志异》的叙事,一般都甚简洁,不作长语。

虽写长篇,亦无冗句。

有些短篇,不仅简洁,而且含蓄,似有不尽之意。

15、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最真实地描绘了一代儒林的真相,在冷静、如实的叙述中,使人物自身的言行构成了讽刺。

作品中的很多人物,都是史有原型的。

在科举毒害下的儒林士子,既有卑劣、猥琐、虚伪、变态的一面,也有值得同情,令人悲悯的另一面。

因此,《儒林外史》的讽刺风格,不是剑拔弩张的“犀利”,而是娓娓道来的深沉。

具体的写法,就是以含蓄、委婉的笔调叙述故事,描写人物。

16、《儒林外史》的艺术结构有何特点?
全书55回,作为长篇小说却没有贯串始终的人物与事件,而是以一回或几回写一个或几个人物故事,自成起讫,独成单元。

接下来,在后面的几回中,在这些人物退场的同时,又有新的人物故事,又形成一个新的单元。

全书就是这样把若干个完全可以独立的单元连接在一起。

从整体上来看,它是一部完整的长篇,分开来看,又是若干个独立的完整的短篇。

这种结构,使作品兼具短篇与长篇的特点。

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发展上来说,《儒林外史》的结构,既继承了话本、传奇的传统,又反映了文人独立完整的构思。

17、论述《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在艺术上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艺术发展的最高峰。

一、《红楼梦》的结构
《红楼梦》全书由五个大段组成:1-5回,为第一段;有如全书的序幕,囊括全书,提纲挈领;6-18回,为第二段,由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写出了秦可卿之死和元妃省亲两大盛举,表现贾府“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声势、气派;19-54回,为第三段,从若干侧面展示了贾府的生活画卷,在表现主子们享乐的同时,更集中的写出了宝玉、黛玉的爱情,以及叛逆者与卫道者的冲突,正是全书的高潮,贾府在“安富尊容”之中,已危机四伏;55-78回,为第四段,以若干个层次,一步步写出贾府危机的发展和表面化。

“抄检大观园”,以“自杀自灭”的逻辑,“预演”了贾府的崩溃,构成了又一个高潮;79-120,为第五段,以高鹗续作为主,写出了人物命运的结局,结束全书。

二、《红楼梦》的情节
它给读者提供的不是一个单纯的故事,而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生活画卷:一个贵族之家上上下下几百名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情趣乃至一颦一笑。

但这平凡的人物活动中,都有无限的烟波,构成跌宕多姿的情节。

贾府里,充满了各种矛盾,有时激化,有时徐缓。

激化时,就形成了较尖锐、较重大的冲突;徐缓时,又表现为一些生活琐事。

三、《红楼梦》的人物刻画
《红楼梦》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首先,《红楼梦》以精彩的人物出场艺术,给读者最强烈的第一印象。

《红楼梦》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往往把人物置于重大矛盾冲突之中或重大事件的发展过程之中。

《红楼梦》为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还成功地运用了比较的艺术手法。

除了从总体上形成对比,如黛玉与宝钗,晴雯与袭人,王熙凤与李纨,在细节描写中亦以比较手法突出各个人物的个性。

《红楼梦》为强调人物的某种重要性格特点,又往往采用有如中国绘画中的“皴法”,即在不同的条件下,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表现某种性格特点。

《红楼梦》还以各种形式的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

《红楼梦》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更富有民族风格。

它不像十八、十九世纪的外国小说那样,冗长地描述心理“过程”,而是以点染的手法,写出一个个精彩的心理“场面”,传达出特有的神韵。

四、《红楼梦》的语言艺术
《红楼梦》作为长篇通俗小说,其语言既通俗晓畅,又委婉细腻,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叙事的语言,一是写人的语言。

尤其时写人的语言,一向被誉为典范。

18、“格调说”、“性灵说”、“肌理说”、“童心说”各自的提倡者是谁?观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