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共垮台教训和启示

合集下载

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doc88888

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doc88888

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历史的车轮辗转过去,一页又一页的篇幅中有值得歌颂的凯歌,也有引人反思的乐章。

历史是最好的导师,是我们前进的指南针。

借鉴历史,是我们成就未来的最好途径。

苏联解体事件便是这篇章中的一抹墨迹。

通过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应该对其原因和教训有个深刻的认识。

20年岁月,回顾苏联解体的那一幕,究其原因对于我们真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有着深远的意义。

那么苏联解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依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矛盾都有两面性。

苏联解体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

这一点,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最本质的问题所在。

发展社会主义,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矛盾是需要合理抑制的。

这就以为着了解矛盾本身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让人民分享胜利的果实,利用一切力量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通过苏联解体事件,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时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信条。

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指导思想的最明显特征是背叛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一时期也有“教条主义”,主要表现在戈尔巴乔夫等人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

由于不能始终贯彻把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苏联在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推进世界革命等重大理论上的僵化问题始终没能有大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但同样更应当清楚苏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群众是支持一个政党的强大力量。

由于这种背叛,加上苏联共产党不重视自身建设,导致其严重脱离群众,使国家呈现一盘散沙的景象。

因此,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永葆共产党的青春活力,亲民爱民,一切为民是共产党实现终极理想的保障。

其次,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尺。

苏联社会主义之所以会如此不堪一击,究其原因是其经济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

苏联共产党垮台启示

苏联共产党垮台启示

十几年来,中国依旧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勇 往直前,所谓前车之鉴,研究苏联衰败的原 因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 意义。
苏联解体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
• 第一,必须正确评价党的历史和党的领 袖的历史地位。联系苏共对待斯大林态度 的教训来思考,深深感到我们党对待党的 历史和党的领袖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
T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ND
苏联共产党垮台 启示
•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 林宫上空降落,帝俄时代的白蓝红三色旗 冉冉升起。至此,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 国家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伴随着苏联的解 体,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了剧变, 社会主义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苏联解体的原因
• 首先,苏共垮台、苏联亡国乃是其制度性缺陷 导致的。 • 其次,封建主义的危害。 第三,苏共没有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没有让人民 群众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 • 第四,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上逐渐堕入了教条 主义。 • 第五,苏共没有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 党的先进性,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 • 第六,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 第二,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永 远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 第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把经济搞上去,让人民 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惠。
• 第四,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加强和改进党 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 性。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始终抓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丌放松, 积极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有效地保持了党 员队伍的先进性,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 斗力,应当继续坚持下去。 • 第五,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加强各 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 力。

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1000字

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1000字

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1000字1989年,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体制的崩溃,东欧发生了一系列剧变,以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东德等国家为代表的诸多国家,经历了从共产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巨大转型。

这场历史上的剧变留下了丰富的教训,也为当今不同的社会制度提供了启示。

第一,经济和政治改革需要相互协调。

苏联东欧国家的倒塌,与其长期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不适合的现实形势息息相关。

如今,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经济现实,一些人在赞扬其有效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需要警惕当下经济与政治改革的不协调性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二,民主改革只有在社会背景合适时才能实现。

苏联东欧国家的倒塌,不仅是民主体制进路的扩张,也与当地社会因素变化、国际局势演变密不可分。

笔者认为,今日中国社会亦依然面临诸多民主改革方面诸多挑战,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习惯都需要逐步适应这一漫长的进程。

第三,革命和改革最终只是为了人民利益。

无论是所谓的“民主转型”,还是官方主导下的路径选择,最终的出路都是要为人民利益考虑。

当今中国社会同样需要放眼基层,深入考察国情、社情,聆听人民呼声,才能真正找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第四,任何国家的社会进步都需要国际合作。

在苏联东欧国家发生剧变之时,其国际地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是,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互助,需要的是一种积极的、真正有信心的态度。

当今中国依旧面临着中国与国际接轨的复杂局面。

希望中国各界能够相互协作、携手共进,争取互惠互利的结果。

第五,历史无法重来,但是历史可以借鉴。

过去苏联东欧国家的社会改革失败,依然可以为当下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奠定一些基本经验和警示。

展望未来,不同国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引领,扫清挑战,走向胜利。

最后,各位读者可以从苏联东欧国家的历史显要教训、提示中深化对人性、对社会、对未来发展的认识,更加充分认识到人民利益为前提的改革、开放、创新是中国今天有时尚和有数据量、有自信心的大国走向更加光明未来的关键和支撑所在。

论苏共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论苏共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论苏共失败原因及其经验教训本文主要从当时苏共和苏联自身的原因出发,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几个层面分析苏共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标签:苏共;失败原因;经验教训一、苏共失败的原因1、经济苏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苏共在斯大林上台后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取缔商业贸易和资本主义经济,大力发展重工业,甚至通过“剪刀差”的方式压榨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高足够多的资金和原材料,使得苏联经济在两个五年计划内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为卫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但是重工业长期压榨轻工业、农业使得轻工业、农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而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没有继续向前发展,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再加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市场的调节作用,这就造成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不是按照经济规律运行,而是按照一个指挥中心的指令运行。

因此,也就必然会出现两种消极的后果,一种是指挥中心不可能把千变万化的经济生活纳入统一的轨道,从而使指挥者对经济生活管不好也管不了,最终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另一种是把社会经济统的过死,窒息经济发展的活力,抑制地方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整个经济发展处于畸形状态,结果导致经济的萎缩和失衡,出现经济危机甚至崩溃,从而引发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

2、政治苏共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导致各种不正之风盛行,使得了党内广大干部与苏共离心离德。

苏共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在党和政府内部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抛弃了列宁时期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党内外缺乏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容易导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个人专制独裁即“一言堂”和个人崇拜,滋生权力滥用以及贪污腐败行为,破坏党和国家的政治民主和人民民主。

这样的政治体制使得当时相当多的人入党不是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在仕途上有所进步,能够攫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

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启示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在苍茫暮色中悄然降下。

这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终结从此不复存在了。

苏联的演变、解体是多种因素相互促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课题。

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原因1.政治因素。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造成了党政不分,缺乏民主,高度集中,以党代政以及权力过于集中等弊端给苏联的政局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而长期改革不力也最终败坏了苏联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2.经济因素。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在不发达国家里高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虽然它在执政时期经济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并未探索出在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规律。

这导致苏联经济建设一直没有搞好,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西方,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提高,导致人民对苏共产生信任危机,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地位。

3.民族因素。

斯大林执政后长期实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如不切实际地推行的“一体化”、“民族融合”等政策),为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4.领袖人物的个人因素。

苏联是在戈尔巴乔夫任期内解体的,作为当时苏联党政最高领导人,他自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政治信仰的丧失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一个深层原因。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

纵览社会主义苏联的政治历史,起初,人民对社会主义和苏共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他们不仅击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而且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

但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矛盾也在积聚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僵化,一些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政治信仰体系不断瓦解,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开始失去信任,对苏共失去信心。

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促使了民众政治信仰的丧失: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所造成的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丧失对政治信仰构成了直接威胁。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

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苏联解体已近十五年了,但是关于“苏联解体经验教训”这个问题的讨论仍不失现实意义,特别是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

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找到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才能真正汲取其教训,否则或者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或者是“缘木求鱼”。

只有从苏联解体中汲取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有借鉴意义,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此,我认为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和借鉴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希望同仁们指正。

一、社会主义必须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指导思想的最明显特征是背叛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苏共28大制定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修改苏联宪法、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这一时期当然也有“教条主义”,主要表现在戈尔巴乔夫等人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当然要吸收全人类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有益的经验成果。

但如果不假思索对资本主义的一切顶礼膜拜,甚至把其糟粕当成精华,后果必然是毁灭性的。

由于不能始终贯彻把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苏联在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推进世界革命等重大理论上的僵化问题始终没能有大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但同样更应当清楚苏共垮台的真正思想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

由于苏联共产党背叛了马克思主义,不注重自身建设,导致它严重脱离群众,甚至在苏联国旗降下之时群众也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出来捍卫自己的国家”。

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真正丧失群众支持。

由于苏共一系列的错误路线,造成国内经济状况恶化、民族矛盾尖锐,使人民丧失对苏共的信任。

首先是大批苏共党员退党。

如苏联最大的乌拉尔汽车制造厂,在1989年还有9072个党员,到1991年1月,只剩1646个党员,其中还有300个人不交党费。

苏共亡党的历史经验教训

苏共亡党的历史经验教训

经过学到了看了认识到了。

从中我体会到了苏共亡党的历史经验教训。

导致苏联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按照历史发展是多种因素的合力共同作用的理论。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发现既有外国资本主义社会企图利用和平演变瓦解苏共的原因,也有苏共本身经济政治,对外安全及意识形态上的原因。

重点分析经济政治上导致苏共亡党的深刻教训。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无产阶级政党,创建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转折时期。

列宁是这一新型革命政党的主要缔造者。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在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领导下,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至1991年,“8·19”事件以失败而告终。

苏共中央在戈尔巴乔夫的逼迫下自行解散。

苏共的4228座办公大楼、180个社会政治中心、16个社会政治研究所等设施都被俄罗斯当局查封和没收。

苏共经过74年的执政发展去走上了不归路。

亡党必然亡国。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总统的最后一天,也是苏联存在的最后一天。

上午10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精心”准备他将于当晚宣读的辞职书。

1991年12月26日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会场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主席台上只有共和国院主席阿利姆扎诺夫一人。

代表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一项宣言,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从此,苏联共产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两个曾经辉煌了几十年的名字,就这样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经济上来看,自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了52%,而1941年至1945年战争期间仅仅下降了22%;同期工业生产减少了64.5%,农业生产减少了60.4%,卢布贬值,物价飞涨五千多倍。

从1992年起,俄罗斯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

1990年全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为69.2岁,而2001年为65.3岁,几乎下降了4岁,甚至一些地区男性人均寿命降低了整整10岁。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新)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新)

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新)第一篇: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新)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内外因主要有三类:一是外因,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和对其军事威胁与争霸。

二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弊端。

三是自赫鲁晓夫始对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脱离、背离乃至戈尔巴乔夫的最终背叛。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同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勇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在不断出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情势中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

第二,必然始终坚持党的鲜明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各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歪风邪气和错误潮流,群众在一定条件下、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无能为力,显得风平浪静,但在特定条件下,就有可能掀起巨浪,翻江倒海。

第三,把发展放在执政第一位,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并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两者不可偏废,更不能分离或对立,并应始终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只有不断在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才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改革开放确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巩固与自我完善,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高。

因此,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

让人民能充分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而不是一昧地把改革成本推向社会,改革成果被少数人享有。

第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亡我之心不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改变了以往的显性的方式,利用改革过程中所伴随着的矛盾激化,以民主、科技等方式为诱惑、以金融操纵、意识操纵、非政府组织渗透、信息干扰等新武器,试图西化,分化中国。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有合作、有竞争,同时有激烈的较量。

苏共腐败导致垮台的成因及其启示

苏共腐败导致垮台的成因及其启示
“ ‘ 反腐 败关系人心 向背和党的 生死存亡 ’ , 因此 , 反腐败工作 必须 到过度集权 的领导体制的严 重弊端 , 在干部 工作 上就表现为 自上 而下 得 到有力与 具体的执行与 落实 。反腐 败工作的成效 , 就是为 了让我们 的单一委任制 。然而 ,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 开始推行频繁的干部更替制
委 员、 政治局候补 委员、 中央书记 、 中央委员 、 人 民委 员、 总 局的首长等 权力商品化就是把权力作为捞取金钱的手段 。在 2 0 世纪 7 0 年代 等 。每~ 级都有自己 的一 套特权 。 无产 阶级政 党本该是代表最厂 兴起 的改革浪潮 中, 公开和秘密 的权钱交易蔓 延开来 。一部 分手中握 大人 民根本利益的 , 不该 为本党 党员 特别是本党 内的任何 集团和个人 有支 配物资 、 产 品大 权的国家官 员, 利用手 中便利条件 , 在流 通领 域中 谋 取任 何特殊利益 的。然 而 , 苏共就是 这样 一个领导班 子从思想开始 倒卖 生产 资料和 消费品 , 甚至走 私战咯物 资, 包括金属 、 石 油、 核原料 , 堕落腐化 , 社会建设 的方 向开始歪 曲, 党风开始滋生腐败和脱离群众习 大发横财 。贪污受贿之风也愈 演愈烈 , 如在 乌兹别克贪污大案中 , 从共 气 , 它 已由一个代表人 民利益的工人 阶级政党逐渐蜕变 为一个 为少数 和 国的党中央书记 、 部长会议主 席、 内务部长 到基 层党的数名 书记、 企 人谋利益的权贵集团 。 业领导 , 贪污总金额达 2 O 多亿卢布 。 三、 反思苏共垮台。 启 示我 国反腐建设
苏共腐败导致垮台的 成因 及其启示
政 治 与 法 律
苏共腐败 导致垮台 的成 因及其启示
孙 超
( 西安政 治学院研 究生管理 大队

苏共失败的原因

苏共失败的原因

苏共失败的原因与教训一、原因1.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的长期积累,是苏共衰败的历史原因1936年,用苏联宪法的形式确立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在特殊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确立下来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联合各个加盟共和国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对奠定反法谣斯战争的胜利的精神和物质基础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一模式所隐含的缺陷,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迸一步暴露出来,这对苏共本身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 改革的失误是导致苏共衰败、丧失执政地位的直接原因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苏联模式的积弊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历史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严重失误,诱发了苏联社会潜伏的种种矛盾,使苏联社会陷入全面的危机,最终导致苏联丧失执政地位和苏联的解体,则是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现实、直接原因。

3. 西方的和平演变是苏共衰败的外部原因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内因。

但是,外因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西方对苏联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以及东欧剧变对苏联的冲击是苏联丧失执政地位的外部原因。

和平演变战略,是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以经济、科技、军事优势为后盾,扩大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接触和交流,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演变,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的全局性的战略任务。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剧变是苏共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只注重两种制度和平相处的一面,而不抓阶级斗争,最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加速和平演变的结果。

4. 苏共自身的蜕化变质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执政党——苏共蜕化变质、理论僵化、政治堕落,从本质上讲,苏共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和目的、严重脱离人民群众、造成社会生产力严重落后于当代发展水平所致。

这一切都反映在苏联背离时代潮流、背离社会主义本质的保守落后的社会体制甚至对外战略上。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苏联的对外战略成了左右国内发展战略的杠杆,严重地危害了苏联的国家利益。

苏共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苏共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启示之四
努力推进党自身的现代化
苏共在整个执政过程中长期停留在领导革命暴动时期的 模式,用“革命——斗争”的在野党思维看待整个社会。 这种跟不上时代步伐,其地位发生动摇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情。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苏共的失败是一个悲剧,如这 个民族也常常为人类历史提供悲剧 一样。是这个民族为世界,为政党 政治提供的又一个重要的教训。
启示一
一个国家必须跳出党政不分的怪圈。
苏共从最初执政, 直到20世纪80年代,没有把执政 党和政府区分开来,党的机关未经授权而行使立法,行政 和司法的权力;政府的名义上接受人民授权而实际上听从 党的机关的命令;官员行使人民授予的权力而只向任命他 们的党机关负责;人民是主人而不是有主人的参与权,选 举权等。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避免官僚主义,脱离人民 群众,效率低下,贪污腐败。


斯大林的实践在许多方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这是他最终建立一个变形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思想上缺乏活力,理论上缺乏 创新的趋势进一步发展。由于客观上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 主义两大对立的阵营,苏共强调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对资产
阶级,修正主义观点的斗争,实际上采取的是对思想领域 严格控制的政策,把许多不同观点和意见当作“帝国主义 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看待, 加以镇压和压制,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给苏共带来严重的 后果。
启示之二
从机制上保证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苏共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苏共的党群 众联系和沟通机制难以充分反映它所要代表的那些阶级和 集团的利益。第二,没有从制度上支持和保证人民的民主 权利,保证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地位。

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与启示

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与启示

孟什 维克 和社会革命 党人认 为 ,新
经 济 政 策 的 发 展 必 然 伴 随 着 政 治 制
度 的 民 主 化 ,他 们 批 评 布 尔 什 维 克
但 人们 还是 有 共识 的 ,都不 愿 回到 原
对 权力 的垄断 。
苏联 的体制 中去了。苏共丧失政权有 其必然 性 ,其教训 主要在 以下几 方
面 :

形成 了布尔什维克一党执政 的局面。 在 11— 12 9 8 9 0年布尔什维克试 图按 照没有 商品货 币关系 的模 式建立起
实行新经济政策后 ,俄共 ( ) 布 本应与经济上的改革相适应 ,加强社 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 , 俄共 ( )十 布
大 也 通 过 了实 行 工 人 民 主 制 和 加 强 党 内 民主 的决议 ,但 实践 上并 没 有落
争。 ”…在革命 时期 ,布 尔什维克党
无 疑是 工 人 阶级 的政 党 ,它与 代 表农 民利 益 的政 党 —— 左 派 社 会 革 命 党
国家解 体 带来 的骨 肉分离 、交 往不 便
而痛苦。当然也有人为此而高兴 ,许
多 俄 罗斯 民族 主 义者认 为甩 掉 了 “ 包
结成联盟 ,夺取了政权 。但是 ,由于 双方 在对待农 民和签 订布列斯 特和
民、 手工业者 、 私商走上了富裕之路 , 对 生产力 的发展起 着很 大的促进作 用, 但是 ,他们始终被作 为社会主义 的异类看 待。新经 济政策 时期通 过
的 两 个 党 章 都 是 以 阶级 出 身 来 判 定 人 是 否 先 进 ,入 党 者 被划 分 为 三类 : 第 一 类 是 工 人 和 工 农 出身 的 红 军 战
约 等 问题 上存 在严 重 分歧 ,11 98年 3 月左 派 社会 革命 党 退 出 了政 府 ,11 98 年 7 双方 的联 盟 彻底 破裂 。实 际上 月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
苏共的经验教训包括:
1. 统治集团脱离群众:苏共在斯大林时期的高层领导集团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出现了巨大的隔阂,导致统治集团脱离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是苏共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2. 独裁的政治体制:苏共采取了极权主义的政治体制,压制了政治多元化和民主制度的发展,导致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制衡和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严重。

3. 经济计划的失误:苏共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计划失误和资源浪费问题,导致经济效率低下、贫富差距悬殊、物质短缺等问题。

4. 对外扩张的代价:苏共在冷战时期采取了强硬的对外政策,导致军备竞赛和军事干预的代价巨大,同时也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内经济实力。

5. 对民族问题的处理不当:苏共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存在着偏见和错误,导致了民族矛盾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加剧了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吸取。

苏共政党权威崩溃的警示

苏共政党权威崩溃的警示

警 示
!
刘 斌 张 红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博 士
治现代化 “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能够调整 新集团参与政治的有效政党体系” , 因为强 大、有效的政党体系是社会政治稳定的根 本保证。 依靠政党组织, 建立政治权威几乎 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共同历程。 政治权威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政治体 系权威的确立,而执政党权威是政治体系 中公共权威的集中体现。 一般意义上, 执政 党权威的确立主要依靠两个方面: ( 一) 政 治合法性, 也即大众认同性。 作为深层政治 意识的一种体现,大众民主认同性对于政 治权威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获得丰富 的大众民主认同资源是确立政治权威的根 本。 ( 二) 执政党的有效性。 有效性作为衡量 政党效能的重要标准,在维持或者强化政 治合法性上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这主要 体现在执政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上, 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党必然会在公众的心目 中有着难以替代的威望。 任何执政党都需要为自己执政的合法 性辩解,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权威确立自然 也需要政治合法性的诠释。无产阶级政党 大都是在与资产阶级或者旧政权的革命斗 争中,带领人民群众历经血与火的洗礼逐 步取得政权, 成为执政党的。此时, 无产阶 级执政党的权威是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 命斗争最终取得胜利的艰难过程中形成 的,是获取新生活的人民群众对无产阶级
苏共的垮台原因很多,其中苏共权威 崩溃的历史悲剧发人深省。苏共权威的崩 溃实际上也是苏共面对政治合法性渐失, 却无力获取新的合法性资源来巩固执政之 基的必然结果。
政党的发自内心的高度认同,是无产阶级 政党革命绩效的自然体现。 毋庸质疑, 在无 产阶级执政党执政的初期 ! 政治合法性基 础相当深厚,但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大多从 历史的角度为自己的执政地位进行辩护, 这并没有真正解决无产阶级执政党政治合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苏联兴亡的经验与教训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引言:苏联,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立起来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兴盛与衰亡深刻影响了近百年来的世界历史,并将继续作为他国学习的榜样与示警的红灯影响更长远的时间。

苏联的建立与急速发展,为20世纪浴血追求独立的受压迫民族指明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强道路;实践了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了马列思想的先进性与正确性,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壮举。

苏共的垮台与苏联的最终解体,是苏联社会各种问题总爆发的结果,也是苏共执政能力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政权的结果;苏联的解体,有许多外部原因,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苏共的内部原因。

我国作为仅存的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一,面临全新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汲取苏联及苏共的经验教训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显得必要且紧迫。

一、苏联兴盛的经验1.国家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是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的捷径苏联成立之前,沙俄工业基础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经济薄弱,且科学技术远远落后美国。

综合国力孱弱,虽有数百万陆军,但枪支都不能配发完全,一战及日俄战争的失败最终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变革。

也许正是这些惨败促使苏联人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与重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的制度下,集中全国物力,使用国家力量,史无前例地大规模规划国家发展前景,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短短十年,就使苏联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为击败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工业基础。

苏联初期的计划经济取得空前成功,与同期欧美自由经济的大萧条对比鲜明,使欧美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甚至有美国记者回国后宣称在苏联看到了行得通的未来。

苏联的发展之路,是将国家力量充分运用到经济建设之中,正确地干预、参与经济建设。

这种方法为我国所用,在建国初期完成了从没有重工业到初步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建立起了日后改革开放依靠的工业基础。

美国罗斯福新政,也是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国家力量监管、干预经济生活,使美国率先走出了席卷欧美的经济大萧条。

可以说,国家干预、参与经济已经成了发达国家拯救危机的法宝了。

浅析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其对中共的启示

浅析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其对中共的启示

学法教法研究浅析苏共垮台的原因及其对中共的启示周静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郑州451150)【摘要】二十世纪初苏共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十世纪末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

解读苏共惨败的答案有很多,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即苏联共产党自己搞垮了自己。

主要表现为:思想混乱,产生了信仰危机;形成官僚特权阶层,腐败问题严重;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关键词】苏共垮台原因教训【中图分类号】D3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45-01二十世纪初苏联共产党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十世纪末发生了苏共垮台和苏联解体这个历史悲剧。

在苏共垮台20周年之际,曾作为执政党领导苏联70多年,拥有党员1800多万人的苏共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警示。

在历史上,内战和帝国主义武装包围未能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法西斯主义没能摧毁社会主义制度,冷战时期西方帝国主义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也长期未能奏效,然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一个强大的苏联在外无战争、内无抵抗的情况下“一夜之间”骤然倒塌和解体,从一种社会制度演变为另一种社会制度。

解读苏共惨败的答案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即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是苏联共产党自己搞垮了自己。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苏东问题“首先出自内部”。

“内部”指的就是苏联共产党。

以下通过分析苏共内部存在的问题来解读苏共垮台这一历史悲剧。

一、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严重失误1.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上,从“僵化”到“多元化”、“自由化”,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

苏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盛行,多任领导人都把马克思主义个别结论公式化、绝对化、神圣化,不问时间地点和条件生搬硬套,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封闭的僵化的终极体系,窒息了马克思主义生机与活力。

戈尔巴乔夫执政后,借口反对教条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作了篡改,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致使广大党员的思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动摇,甚至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引言在20世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共)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党,对社会主义国家及其自治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苏共在其执政期间也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

本文将探讨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教训。

苏共的执政经验苏共在其执政期间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例如推动工业化以及战胜纳粹德国。

然而,苏共也犯下了一些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苏共执政经验的几个方面:1. 集权主义倾向苏共在执政时展现了明显的集权主义倾向,将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政治领导人手中。

这种集权导致了严重的腐败、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

同时,缺乏权力制衡机制也使得苏共无法有效应对问题和进行改革。

这一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政体需要充分保障权力分立和制衡,以避免权力集中和滥用。

2. 经济中央计划的局限性苏共实行了经济中央计划的模式,由国家集中决定资源配置和生产计划。

然而,这种经济模式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很多局限性。

中央计划经济无法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创新,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这一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需要充分尊重市场的作用,给予私营部门更大的自主权。

3. 缺乏民主和言论自由苏共在执政期间严重压制民主和言论自由,限制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它对异议人士采取了极端手段,包括政治迫害和大规模镇压。

这种威权主义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创伤,严重破坏了人民的信任和社会稳定。

这一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言论自由,以促进民主和法治。

从苏共得出的经验教训从苏共的执政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经验教训:1. 权力制衡和政治透明度苏共集中的权力导致了腐败和官僚主义的滋生。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确保权力制衡机制的存在,以及政治决策的透明度和监督机制的建立。

2. 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创新的重要性经济中央计划模式的失败表明,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市场的作用,给予私营部门更大的自主权。

如何正确认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如何正确认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

如何正确认识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苏共之所以垮台并导致苏联解体,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发展过程,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苏共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及其领导人。

苏共不能正确对待党的历史和过去的领导人,是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这一举动对苏共的打击最大,既否定了斯大林个人,同时也否定了党在该时期的成绩,否定了列宁主义,这一行为的消极影响存在了几十年。

二、苏共在思想建设中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及没有始终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保持党内的先进性。

苏共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党在理论上背离了“马列主义”,失去了正确理论指导。

自赫鲁晓夫上台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科技革命迅速兴起,但苏共领导人却视而不见,不但党的理论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且党的组织建设薄弱,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不能发挥先锋作用。

到后期,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党员失去了先进性,迷失了前进方向,入党不是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而是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发展和捞取个人好处。

党的领导干部言行不一,搞特殊、搞腐败;马克思理论无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怀疑马克思主义和对苏共的不信任。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人民的这种情绪被敌对势力所利用,因此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苏共所选的改革之路出了问题。

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快的。

在该时期,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也正是由于那个时期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才有力量打败希特勒,取得二战的胜利。

但后来,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虽然整体经济发展较快,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

四、苏共没有把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使领导权落入反苏亲美分子手中。

苏共没有解决好领导层的新老交替问题,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党的核心领导层出了问题,领导干部各种享特权的行为使其盲目的认为社会已经到达了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摘要: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由此而导致了苏共最后的垮台。

苏共的历史证明: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正当的先进性是必须体现在实践上,真正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树立起先进性。

关键字:苏共垮台、历史教训、启示
1991年苏联8.19事件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8月23日签署了“关于暂停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活动的命令”。

8月24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发表声明,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共和国共产党和地方党组织的命运由它们自己决定”。

同日,他还发布命令,停止各政党和政治运动在苏联武装力量、内务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其他护法机关、铁道部队、其他军事单位和国家机关中的活动。

8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暂停苏联共产党在苏联全境的活动”。

在此情况下,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或被中止,或禁止活动,或被迫自动解散,或在共产党的基础上改建新党,有的共产党甚至被宣布为非法。

这样,统一的苏联共产党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一、苏共垮台给我们的教训
1. 苏联共产党未能代表最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未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争取福祉。

由于苏共在后期丢掉了列宁开创的密切联系千百万工农群众的优良传统, 在政治上和道德上背离了苏联人民的根本利益,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一,苏共各级领导人搞特殊化和以权谋私之类腐败现象由来已久,到后期愈演愈烈。

比如建立了一整套内部特供商店、餐厅、医院、免费别墅, 在正式工资之外向干部分发不公开金钱数额的“大信封”。

第二,在组织建设上30年代的“大清洗”断送了党内民主,使民主集中制名存实亡。

苏共逐渐形成最高领导不受任何监督,党内没有真正的民主氛围,普通党员政治人格分裂的局面。

“大清洗”的首要目的:是打击和消灭党内的所谓反对派。

这些反对派主要是与斯大林在如何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方针方法上持不同见解,其中不少人忠实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就“大清洗”的性质而言,这是一次采取激烈的阶级斗争方式进行的清党整党运动。

第三,还有许多党员干部利用职权非法侵吞社会财富, 从中繁衍出大批蚕食社会主义的蛀虫,导致苏联人民对党的不满情绪不断发展。

第四,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进行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不是着眼于苏联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是着眼于适应极少数政治野心家和经济暴发户的需要, 使苏共从根本上脱离了苏联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同时也造成了党内思想和组织的严重涣散。

苏联解体前两年, 就有三、四百万党员离开党的组织。

在1991 年决定苏联命运的“8.19”事件中, 成千上万的群众站到了苏共的对立面, 成为苏共垮台的决定性因素。

2.苏联共产党背离了其国家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的力量,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进步性取决于这个政党制订的方针和政策是不是促进生产里的发展。

从二战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的生产力的发展一直快于其他各国,但是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出现僵化,逐渐显露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端。

斯大林时期,伴随着激烈的党内斗争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凝固化和教条化的思想方法日益盛行。

这一时期提出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虽然有增强党和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信心的政治现实意义,但是建成这种社会主义突出的和占中心地位的标准,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而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又提出了用超经济的手段迅速实现工业化的思想,以及用牺牲个体农民利益超越阶段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思想。

结果,苏联追求的是生产力低水平上的工业和农业的统一,在生产力低水平上实现的农业集体化和公有制。

这种不是把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上的社会主义模式,带来了国民经济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等严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上的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时期,迈出了破除迷信,进行改革的最初步伐,思想上的“解冻”给苏联社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这时期的改革,在农业和工业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以及党的组织原则和结构上的变动,明显出现了政策上的摇摆和反复,反映出苏共领导人理论上的苍白和指导思想上的混乱,也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到迷惑和无所适从,党的先进性自然无法体现。

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表面上看,他抓住了发展经济这个“要害”,但具体做法还是首先加速机器制造业发展,没有改变重工业的发展速度高于轻工业和农业的局面,仍然没有跳出苏联传统模式的误区。

3.苏联共产党逐渐失去了思想理论的先进性和文化上的创新。

首先是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僵化的理解和教条化的运用开始的。

斯大林时期,伴随着激烈的党内斗争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凝固化和教条化的思想方法日益盛行。

其次,戈尔巴乔夫上台不久就抛出了他的所谓“改革新思维”,自称“改革新思维”有三大革命性倡议“民主化、公开性、多元论”。

他所主张的民主化, 是放弃无产阶级专政、不要集中的所谓“无条件的民主”。

他所主张的公开性, 是完全放弃国家利益和琢严, 为任意丑化和否定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大开绿灯的公开性。

他所主张的多元论, 是在思想上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指导作用, 听任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自由泛滥的多元论。

在此基础上, 戈尔巴乔夫进一步提出了与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所谓“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理论。

这种理论, 把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说成是“不民主”、“不人道”的社会制度, 全面否定苏共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其成就, 提出“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面对实行议会制、多党制的新情况,苏共中央提不出什么可以吸引人的先进思想和理论主张,造成了广大党员思想混乱。

一部分党员,特别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无所适从,很快丧失了政治威信。

在1989年3月举行的苏联人民代表选举中,参选的党的中高级干部有,20%落选。

1990年退党人数从上一年的12万人,猛增到,180多万人,另有58万人被开除出党"仅此两项就占了苏共党员总人数的12%。

这样,作为党的基本组织细胞的党员个体也迅速丧失了其先进性,难以避免整个党的垮台。

二、苏共垮台给我们的启示
1.必须始终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执政党的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家才能长治久安。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强化监督,才能有效地遏制和根除腐败,使党永葆先进性。

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一要充分发展民主,调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必须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公平正义、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党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永葆先进性。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经济搞上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处理好改革开放与稳定的关系。

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都要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而不能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那样,今天搞经济硬着陆,明天搞政治多元化,结果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一片混乱。

这是我们必须记取的深刻教训。

3.必须妥善解决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兴衰存亡。

对此,执政党必须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并要制定出正确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妥善解决。

在各民族真正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让人民积极参与改革发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发展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论执政党的先进性与执政能力——由苏共垮台的历史教训想到的》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作者:吴伟
《斯大林评价的历史与现实》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者:刘书林蔡文鹏张小川
资本论》第3卷第七篇马克思
《七一讲话》江泽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