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

合集下载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篇一:高一音乐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内容:《阳关三叠》二课时安排:20分钟三课型:单一课型渗透式欣赏教学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五教学目标: 1 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 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区别。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七教学难点:对歌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的理解,对诗词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八教学方法:设疑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九教学过程:一导入背景音乐《送别》师: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生:《送别》师: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一些关于古人送友离别的诗句?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诗,下面请同学们朗诵这首千古绝句,看谁的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

出示课件。

朗诵《阳关三叠》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听完你们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下乐曲《阳关三叠》二欣赏歌曲师:欣赏完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境?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深沉、惆怅、师:〈〈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一、教材、年级及单元教材:《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必修)·歌唱》(人音版音乐教材)年级:高一单元:第五单元“天长地久”二、课型音乐唱歌课三、教材分析(一)作品背景:《阳关三叠》原为琴歌,又名《渭城曲》或《阳关曲》唱词原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的友人完二,名元常,因家中排行老二,故称元二。

原诗为七言绝句,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情感深厚,生动地描绘了王维于渭城(今西安市西北)送元二赴安西都护府(今新疆库车附近)赴任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据传,王维在完成诗作后,又专门为诗文谱写了琴歌曲谱,可惜原谱在宋朝已失传,不过后世却流传有三十余种不同版本,尽管诸多版本的词、曲、曲体结构有些许不同,但旋律却基本相近。

本教材使用的是根据近代琴家夏一峰的演奏谱改编的版本。

(二)音乐要素:交替拍子,曲式“三叠结构”,美声,古代歌曲(三)作品解读:《阳关三叠》可分为三段,因每段的旋律、节奏和唱词结构相同,从而构成了变化重复的曲式特点,“三叠”指结构相同的三个段落。

然而,若从音乐结构角度分析术,每一叠均为二段体结构,其中前四句为A乐段,均以王维原诗为唱词。

诗文构思精巧,诗人通过时空的对置,营造离愁别绪的氛围,使场景和心境浑然一体。

作品现采用独唱形式。

在伴奏音乐风格上适当借鉴了琴曲的风格。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音乐基础不一,多数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还处于一个低层次的欣赏阶段。

要通过本课音乐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不同音乐要素的学习,根据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风格美、意境美等方面进一步感知、分析、理解音乐是如何通过对特定的音乐语汇和形式要素进行不断变化发展,从而推动音乐情感表达和创作思想的抒发,对诗词歌曲中文化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五、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对经典作品《阳关三叠》的聆听与演唱,感受并探究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特点。

体验音乐情绪,感受音乐的意境和风格,了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

《阳关三叠》教案3篇

《阳关三叠》教案3篇

《阳关三叠》教案《阳关三叠》教案3篇《阳关三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聆听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阳关三叠》和自己亲身哼唱其中的音乐片断,充分体验艺术歌曲诗词、旋律、伴奏完美结合的魅力,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音乐。

三、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地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它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民族器乐曲,学生进入课堂。

苏轼的词———离别(送别)的艺术作品———齐唱《送别》导词: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亮的阴晴圆缺乃是一种自然规律,而人的悲欢离合则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作者借这两句词来抒发自己和胞弟苏辙的离别之情。

“人生自古伤离别,执手看泪眼”,漫漫人类历史,人们演绎了无数个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古今中外用来表现离愁别绪的艺术作品也是屡见不鲜。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和离别的话题有关系。

下面请大家共同演唱《送别》。

二、进行新课。

刚才大家演唱的《送别》是由近代李叔同先生填词而成的着名学堂乐歌。

其实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类似题材的艺术作品。

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一首唐诗。

1、播放、朗诵《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作背景音乐播放。

不知道这古朴淡雅的音乐是否帮助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勾起我们对巍巍唐朝文学艺术大家们的回想。

2、让学生自主简介这首诗的产生背景和王维的生平。

教师简单小结: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不仅会写诗,而且对佛经有研究,所以后人推尊他为“诗佛”。

他还擅长绘画,苏轼赞美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课件中的王维山水古画)。

他自己也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除此之外,王维还特别精通音乐。

阳关三叠歌唱课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歌唱课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歌唱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阳关三叠》的歌曲知识,在欣赏中感受该歌曲的情感表达;2、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了解简谱的基本表达和作用,能够通过简谱知晓歌曲曲调、旋律等内容;3、理解并掌握该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意义,通过唱歌练习,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和勇气,增强自信。

二、教学内容1、教学过程:(1)学生观看《阳关三叠》MV,了解该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感受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2)老师讲解简谱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简谱的表达方法,理解简谱所表示的音符和节奏;(3)老师演唱《阳关三叠》,引导学生跟唱;(4)老师指导同学们进行合唱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融合声音,增强团队协作;(5)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对合唱表现的细节进行指导和调整,提高表演技巧和发音清晰度;(6)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勇气;(7)总结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对所学的曲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掌握。

2、教学要点:(1)认识学习《阳关三叠》的歌曲内容,理解其情感表达意义;(2)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方法,能够通过简谱了解歌曲的曲调和节奏;(3)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团队协作和发音表现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勇气。

三、教学方法1、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欣赏、演唱《阳关三叠》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2、合作学习法:通过对学生的合唱练习,鼓励同学们互相协助,相互支持,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3、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演唱、指导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4、练习实践法:教师通过反复练习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歌曲的表演技巧,增强自信和自我表现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评价标准:(1)掌握《阳关三叠》的曲调和歌词;(2)理解该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3)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方法;(4)能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个人表演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第一篇: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阳关三叠》2.讲述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学唱,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同学朋友见的友情,和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乐曲《阳关三叠》的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2)以看、听、想、说的实践活动形式,感受并表现音乐,学生自创情景剧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绪。

2)认识民族乐器——古琴3)了解并复述《知音》的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欣赏《阳关三叠》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体验音乐的情绪和内涵2.掌握“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在音乐中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新课1、课堂开始时,展开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古代离别时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假如老师给你两首诗,你将会选择哪首诗作为对此画面的写照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那么我们常说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现在这个场景大家说还需要什么?(音乐)同学们太棒了,下面老师同样给你两段音乐让你选择,并说出理由。

4、以音乐为背景共同朗诵古诗,让学生体会音乐。

二、新课1、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阳关三叠》,(听后问学生听后感)2、领学生分析歌曲:《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所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原诗中有渭城(今陕西渭水)、阳关(今玉门关)两个地名,又叫《渭城曲》和《阳关曲》,又因当时王维反复咏唱三次,故称“三叠”。

目前我们所见的《阳关三叠》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

琴歌是随古琴边弹边吟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阳关三叠》教学设计11、本课的引入部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并成功地引入到课题;确实激发了学生想对古琴做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在感受与体验这一部分,两次对比鉴赏层层深入:通过吟唱上阕,对琴歌中上阕与下阕的音乐要素对比,学生可以感受到歌曲情感的递进,深刻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比如:课堂上学生讨论到八度大跳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反复吟唱所表达的无限眷恋与依依不舍之情等;接下来是合唱版与琴歌版的对比,通过对音色、速度、力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对比鉴赏,学生能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由此关注现代的合唱作品是如何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

3、在创造与活动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被调动,参与面也很广,几乎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部分都积极参与,场面活跃。

辩论赛上,两组学生都能很准确地阐述自己对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认识,并很具说服力。

在创造性的改编活动中,学生结合所学,新的创意层出不穷,让人大吃一惊。

整个后面的环节,可以说课堂里学生妙语连珠,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4、不足之处在于对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的背景等介绍还不够。

还有吟唱的部分还可再加强一点。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2《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编的歌曲。

为了让“友情”这根主线贯穿于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环节:一、激情导入二、诵读古诗通过对古诗的讲与诵读,去了解、体会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三、释疑、解决难点1、讲解“阳关三叠”的含义。

2、同音相连、八度大跳、切分音、强音记号。

四、新歌教学1、通过视唱、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

2、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词,来体会诗人对元二那种伤感、悲凉、惜别、期待的内心世界。

3、通过齐唱、接龙唱、同桌深情对唱等形式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同时,引导他们珍惜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3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苏少版)九年级音乐《阳关三叠》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乐器图片:编钟古琴古筝埙等二、教学课题《阳关三叠》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灯三、教材分析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唐朝流行歌曲《阳关三叠》。

这首歌曲在唐宋时期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传唱至今。

它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留恋之情,是一首充满真挚情感的经典音乐作品。

二、研究1.学生阅读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的关爱。

导言: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下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通过阅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爱之情。

请学生们阅读诗歌,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了解《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导言: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请看屏幕上的课件,我会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阳关三叠》的曲调、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3.演唱《阳关三叠》。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经典音乐作品。

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表现歌曲中的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师演示如何演唱,学生跟唱。

)三、总结1.学生自我评价。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了《阳关三叠》这首经典音乐作品,你们觉得自己掌握了多少呢?请你们自我评价一下。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课堂小结。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一首唐朝流行歌曲《阳关三叠》,通过欣赏和演唱,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希望你们能够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更多的艺术歌曲,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阳关三叠》这首经典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达到了拓展学生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师小节:同学们介绍得非常好,感谢你们!大家还记得吗?刚才有同学介绍了唐代音乐创作中使用唐诗入歌的手法,其中《阳关三叠》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这首歌以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表达了离别和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与作者。

2.理解《阳关三叠》中的意象与意义。

3.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阳关三叠》的背景与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阳关三叠》中的意象与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杨洪基的歌曲《阳关三叠》。

2.观看杨洪基现场演唱该歌曲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兴趣。

二、讲解背景1.介绍《阳关三叠》的作者王之涣,讲解他是唐代文学家,曾任长安宰相。

2.简要介绍《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即贞观时期的边塞战争。

三、品味意象1.学生们分组进行课文解读,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归纳《阳关三叠》中的意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四、探讨意义1.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阳关三叠》的意义。

2.提问学生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五、拓展讨论1.引导学生对比《阳关三叠》与其他具有边塞题材的文学作品。

2.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于边塞题材的感悟与思考。

【教学反馈】1.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表观点。

2.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于《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悟。

3.书面反馈: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拓展】1.播放其他以边塞为题材的音乐或影视作品,开展相关艺术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真实的边塞风貌。

3.鼓励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拓宽对边塞题材的理解。

【板书设计】《阳关三叠》教学内容:导入-《阳关三叠》介绍-背景讲解-意象品味-意义探讨-拓展讨论-反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音乐视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启发学生对于《阳关三叠》的兴趣。

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象,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小组展示和书面反馈,检测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在拓展讨论中,拓宽了学生对边塞题材的认识和了解。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阳关三叠音乐,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演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阳关三叠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阳关三叠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合奏演奏阳关三叠音乐。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音乐器材:古筝、二胡、笛子等。

3. 音乐录音资料:阳关三叠音乐的演奏录音。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音乐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音乐的乐器组合和演奏技巧。

2. 分别介绍古筝、二胡、笛子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

示范演奏:1. 教师示范古筝、二胡、笛子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每个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演奏风格。

2. 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奏演奏阳关三叠音乐的片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奏的乐趣和挑战。

分组合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古筝、二胡、笛子的演奏。

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奏排练,注意协调和配合。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奏演奏,展示他们的成果。

总结活动:1. 回顾阳关三叠音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合奏过程中的困难和成就。

3.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的完整演奏录音,让学生欣赏并回味他们的合奏表演。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中国传统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奏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理解和满意程度。

教学延伸:1. 在音乐课堂中增加更多的合奏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讲解,学生将能够:1. 了解阳关三叠的来源和背景;2. 熟悉阳关三叠的内容;3. 掌握阳关三叠的演唱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阳关三叠的副歌部分;2. 理解阳关三叠中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3. 掌握阳关三叠的呼吸和发声技巧。

三、教学准备1. 电子音箱;2. 播放音频的设备;3. 学生合唱表演视频。

四、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老师播放阳关三叠的演唱视频,为学生带来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背景知识讲解老师向学生讲解阳关三叠的来源和背景。

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民歌,最早流传于西域地区,后来发展成为一首有四个不同版本的合唱曲。

这首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Step 3:学习副歌部分老师分发阳关三叠的歌词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副歌的歌词和旋律。

老师可以逐句教唱,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Step 4:演唱技巧训练老师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并进行训练。

重点关注呼吸和发声技巧,让学生意识到这对演唱的影响。

Step 5:合唱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每个小组中可以有不同的声部,让学生互相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声音。

Step 6:合唱表演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合唱表演,并录制视频。

老师可以在结束时播放学生的表演视频,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果。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阳关三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学生不仅学会了阳关三叠的副歌部分,还掌握了演唱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阳关三叠合唱表演视频;阳关三叠歌词。

以上是关于阳关三叠教案的简要内容。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传统民歌阳关三叠的背景、内容及演唱技巧。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合唱练习和表演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演绎阳关三叠这首美妙的合唱曲目。

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

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第一篇: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第四单元华夏音乐之光《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

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

(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

二、听赏部分:(一)《扬州慢》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2、听赏《扬州慢》。

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

4、教师小结(二)《阳关三叠》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

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

阳关三叠新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新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

2、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

4、认识古琴,感受琴歌的魅力。

5、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难点:对歌曲《阳关三叠》的理解,对诗词的和音乐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设疑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导入背景音乐:马友友大提琴独奏《天鹅》,图片(出示课件)师:这幅图大家是否记忆犹新,谁能告诉我这幅图的故事?生:……..师: 这是2016年新年的第一对“网红”,两只青梅竹马的大鹅。

母鹅被放在摩托车上准备送人,公鹅站在摩托车下,两只鹅嘴对嘴,恋恋不舍。

从情人节那天开始,这两只在“别离”前亲吻的大鹅,瞬间刷屏朋友圈。

感动了无数人,一些网友看完直接泪崩了。

动物尚有情,何况人乎?离别,一个沉重又伤感的话题,却每天都在上演,每个人都会经历。

亲人间的,朋友间的,恋人间的…….。

现代科技发达,人们可以通过打电话,QQ,微信、视频等方式很快的了解对方。

而在古代,一分别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生都不能见面。

那种离愁别绪便可想而知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人送友离别的歌曲。

我们一同来体验,同时留心三个问题:出示课件,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中演唱了谁的哪首诗作?3、这首诗共出现了几次?二、新授1、播放合唱版《阳关三叠》师:歌曲咱们欣赏完了,请同学们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生:……2、简介歌曲(1)生简介诗作师: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下歌曲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出示课件)生:.......(2)师补充介绍歌名的由来师:《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

安西,是唐代设的安西都护府,在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库车县内。

教案阳关三叠

教案阳关三叠

教案阳关三叠教案标题:教案阳关三叠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习阳关三叠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3. 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阳关三叠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阳关三叠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3. 阳关三叠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讲解PPT或教学课件。

2. 阳关三叠的实物或图片。

3. 视频资源或实地观摩机会。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阳关三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阳关三叠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探究:1. 分组让学生自主探究阳关三叠的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

2. 学生观看阳关三叠的表演视频,分析其艺术特点和表演形式。

3.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学习阳关三叠的动作和技巧。

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阳关三叠的小组表演,展示所学习的技巧和动作。

2. 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3.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阳关三叠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拓展:1. 邀请专业阳关三叠表演团队到校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传统文化项目进行探究和学习,拓宽文化视野。

评价:1. 通过观摩和点评,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技巧运用、团队合作等方面。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行阳关三叠的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可以参加阳关三叠的比赛或演出,展示自己的成果。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掌握其基本技巧和动作要领,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表演展示来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引言:《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词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曲作者为南宋时期有名音乐家杨洪基。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英烈的敬仰之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阳关三叠》这首曲目展开音乐鉴赏的教学设计,通过深入了解曲目的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曲目背景介绍《阳关三叠》是一首写给在征战中英勇牺牲的蒙古将士的挽歌。

他们英勇的壮举和无数的牺牲,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慨。

此曲亦分别在明代、清代作为帝王弟妹婚嫁时的娱乐音乐演出之一。

二、曲调结构分析《阳关三叠》的曲调结构分为序幕、首尾小间、主幕、中间白板、末尾等几个部分。

其中,序幕以浑厚豪放的乐音描绘壮烈的战场,首尾小间则以婉转的乐音烘托战士们的忠诚与牺牲,主幕则通过激昂慷慨的旋律表现了对英烈的敬仰和赞美。

中间白板则起到了平缓曲调的作用,帮助听众缓解紧张的情绪,最后以慢板的方式展示了对逝去的英烈的怀念之情。

三、文学内涵解读辛弃疾以洒脱的笔触写出了发表词。

词中表达了痛惜逝去英雄的悼念之情和对国家境况的不满之情,描绘了当时战乱纷争的动荡时代。

词中的阳关更是成了一种意象,象征着战场与伤亡。

同时,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对英烈的敬仰和对自己走向荣誉的追求。

四、音乐形象解读《阳关三叠》中的旋律扣人心弦,韵味深厚,以表达作者对英烈的敬仰之情。

乐器的运用也富有特色,如曲起处,锣、鼓铿锵有力地打击,营造出浑厚激情的氛围;而曲终处,则逐渐淡去乐声,以慢板和弦将情感引领到高潮,使听众为之动容。

曲中的高潮部分则以高亢激昂、骤然提升的音调,增强了曲目的震撼力。

五、教学设计1.了解曲目背景: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了解曲目的背景信息,介绍辛弃疾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曲目的内涵。

2.欣赏曲目:播放《阳关三叠》音乐,让学生聆听曲目,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曲目的曲调、旋律和乐器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一、课题:阳关三叠
二、教学内容
本课时我们将学习阳关三叠,阳关三叠素有“中国第一曲”之称,是中国最负盛
名的传统古典曲目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传统技艺的精华。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阳关三叠的内容:介绍阳关的历史背景,演奏场景,变奏形式,以及古典音
乐特点。

2. 掌握阳关三叠的演奏技巧:学习各项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理解乐曲的构成,掌
握竹笛的演奏技法,并练习演奏。

四、教学准备
本课时准备古筝、笛子、板弦、丝弦等乐器,另外还有音乐厅、变奏谱、练习谱等。

五、教学过程
1. 了解阳关背景:
介绍阳关的历史背景,描述元代司马相如与原部将唐高祖刘邦的故事,形象地展现阳
关的景色。

2. 演奏场景:
演奏场景安排在大厅,让学生使用乐器模拟故事发生的地点,穿插介绍阳关三叠的特点:主旋律、副旋律、变奏等。

3. 变奏形式:
学习各项古典乐器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体验阳关三叠技巧性强,所使用的音乐元素多
样多彩,采用不同种类古典乐器的演奏技法制作出多种变奏形式。

4.理解古典音乐:
理解古典音乐的核心概念,对比古代古典音乐的特点,例如节奏的抑扬、服从谱乐等,让学生深刻体会艺术的意义。

六、检测
本课时主要结合视听、讨论、练习等形式,学生可以认真练习乐曲,通过练习竹笛、古筝、古箏等乐器,学会阳关三叠的演奏技巧,明白古典音乐的特点。

把握乐曲的情感变化,以及演奏古典音乐时的注意事项。

最终提交曲谱,由老师根据每位学生的演奏情况,判定给予不同的成绩。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教案标题:阳关三叠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习阳关三叠的基本技巧和表演要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阳关三叠的基本形式和表演技巧,以及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阳关三叠的基本技巧和表演要领;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的背景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乐理基础讲解(10分钟)解释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并通过音乐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有初步了解。

3.教学练习(15分钟)教师示范阳关三叠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鼓励学生模仿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阳关三叠的基本要领。

4.合作演练(2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阳关三叠的合作演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表演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6.讨论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阳关三叠表演中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

7.激发兴趣(10分钟)通过播放阳关三叠的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相关活动的热情。

8.延伸拓展(15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传统音乐或舞蹈,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并组织他们进行小型展示。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2.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和讨论交流的表现,对他们进行评价和反馈;3.学生互评,相互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六、教学资源准备:1.阳关三叠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2.阳关三叠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乐器和音乐播放器;4.学生的评价表和反馈表。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阳关三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阳关三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阳关三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课程背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学习和鉴赏音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审美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全面而科学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阳关三叠》,旨在通过学习音乐鉴赏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阳关三叠》这首经典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演唱情况等方面的知识;2.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价《阳关三叠》这首音乐作品,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演绎方法;3.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阳关三叠》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演绎方法,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全面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鉴赏的演绎方法,能够快速判断音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客观评价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含义。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环节,重点讲解《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演唱情况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具体例子解释音乐鉴赏的基本演绎方法;在实践环节,通过听音乐、分析音乐和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鉴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这首音乐作品,并简要谈论其历史背景、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鉴赏环节1. 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反复听《阳关三叠》这首音乐作品,要求学生注重音乐对于感情、情感的表达,通过这种感官方式从心理上接受音乐,以掌握音乐的情感内涵。

2. 分析音乐的音乐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韵律、节奏、主旋律、和声、音乐构成和情感表达等音乐特征,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视角和角度看待和分析音乐作品。

阳关三叠古琴曲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古琴曲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古琴曲阳关三叠教案歌曲《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1、欣赏埙、中阮重奏曲《阳关三叠》;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1、欣赏古曲《阳关三叠》,了解埙的相关知识;2、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讲音乐故事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补充。

(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听了知音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

二、欣赏埙曲《阳关三叠》1、介绍歌曲背景。

2、让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体会歌词内涵。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

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

诗中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

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初听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全曲意境。

4、分段欣赏、分析,感受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艺术效果。

5、音乐知识:认识吹奏乐器--埙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传统的埙多为卵形埙,现在则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等多种,样式美观,工艺精细。

三、唱歌1.先听歌曲范唱或录音《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古琴与琴歌《阳关三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琴的历史、音色、基本构造、各种形制;欣赏《阳关三叠》了解它的段落、创作初衷与情感。

情感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

拓展目标:通过解析《阳关三叠》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了解评价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不仅是音乐,还有它更深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重点与难点:1初步了解古代诗词歌曲;了解古琴的特征。

2 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学习音乐,帮助体会音乐内在感情。

教学教具:多媒体古琴教学过程:一、创设课堂情境,导入新课【老师静坐抚琴】有人可以告诉我,我所演奏的乐器叫什么吗?二、进行新课【古琴部分】(与前面延伸认知进行衔接导入,进入古琴部分)1:介绍古琴【播放琴曲〈梅花三弄〉】①历史;②材质;③弦数;④各种音色;⑤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⑥造型各异的古琴与故事。

2:琴歌《阳关三叠》老师弹唱《阳关三叠》【〈阳关三叠〉赏析】1:播放琴歌《阳关三叠》【播放一到两遍】2:学生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老师将对学生的背诵进行点评,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朗诵。

请同学们听完后分组讨论:你觉得它应该被分成几段?这首《阳关》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综合讨论组分析,老师介绍《阳关三叠》中的情感、段落以及延伸知识。

3:介绍原诗作者字号(可延伸出王维的信仰)诗人画家音乐家4:师弹唱,学生闭口哼。

问:哪一句歌词最能打动你?谈谈你的感受。

三、总结与作业1: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的分类都有哪些?2:古琴和古筝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阳关三叠》
二课时安排:20分钟
三课型:单一课型渗透式欣赏教学
四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五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2 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 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表现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上,《阳关三叠》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有什么区别。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七教学难点:对歌曲《阳关三叠》创作背景的理解,对诗词的理解,音乐
的内涵
八教学方法:设疑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景音乐《送别》
师:同学们,谁知道课前听的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生:《送别》
师:这是一首三十年代的电影歌曲,它描写了现代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情绪。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那古代人在送友离别时,是怎样来抒发和表达感情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一些关于古人送友离别的诗句?
生: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古代人送友离别的诗,下面请同学们朗诵这首千古绝句,看谁的感情表达的最真切,最富有音乐感。

出示课件。

朗诵《阳关三叠》后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听完你们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下乐曲《阳关三叠》
二欣赏歌曲
师:欣赏完这首乐曲请同学们说说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境?
生: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深沉、惆怅、
师:〈〈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目前所见的是一首琴歌,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诗中安西----指今天的新疆乌鲁木齐一带,渭城----指今天的陕西渭水北岸,阳关----指今天的玉门关一带。

因原诗中有这两个地名,所以也叫《阳关曲》或《渭城曲》又因当时在演唱时将王维的这首诗反复咏唱了三次,故称《阳关三叠》。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

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感人至深。

下面让我们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里再欣赏一遍这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也深深体会下作者与其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

师:刚刚我们有说到,《阳关三叠》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

哪位同学了解古琴或见过古琴?出示课件古琴:请看古琴,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三千多年,从古至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

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古琴的音色。

生:(师启发学生)古琴: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
师:欣赏完这首感人的《阳关三叠》,有哪位同学还知道王维的其他作品
生:使至塞上
师:由于他曾出使塞外,到过居延(今甘肃凉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的是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这样极富塞外特色的诗句。

后来他的朋友元二要去更远的西安,他便写了今天所欣赏的《送元二使安西》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十激发练习
1、填空:〈〈阳关三叠〉〉根据唐代诗人----的------而谱成的琴歌,在曲中共反复了-----次。

2、《阳关三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讨论)
十一教学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