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自然灾害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习题(附答案)5 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课题应对自然灾害课时安排 2 课时1.进一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与习惯。
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教、自护能力。
2.知道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缘由,了解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教自护能力。
教学3.运用读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增强防灾减灾的的意识,提高目标自数自护的能力。
4.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灾避险的意识。
1.感知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灾害及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
教学2.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招施。
重点3.学习不屈的抗灾精神,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教学 1 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难点 2 培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第一课时设计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汶川地震2.谈话引入,启发思考2008 年5 月12 日14 时28 分,中国四川汶川遭遇八级地震大家仍记忆犹新。
导入短短的三钟,无数家园瞬成废墟,无数亲人生离死别,无数孩子成为孤儿,直接经济损失8451 亿元人民币。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地震外,还有哪些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呢?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将如何应对呢?3.揭示课题:《5 应对自然灾害》二、活动一运用读图分析我国自然知识知多少1.出示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图这是一张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1、种类多、分布广2、对我国影响最广的自然灾害是滑坡、泥石流、洪涝、旱灾和病虫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洪灾主要发生在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北部。
3、在沿海地区都有台风发生,而地震主要发生在中西部活动二看统计图,分析自然灾害的危害性1.出示统计图新课认真阅读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教学小结:1、旱涝灾害和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最大的。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第5 课应对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感知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灾害及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
2.学习不屈的抗灾精神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3.感知保护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树立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加强防灾避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感知防御自然灾害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灾害及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
2.学习不屈的抗灾精神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教学难点1.学会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用行动共同保护地球预防、减少自然灾害。
2培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思辨探究等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校园平面图;学生课前调查校园人员分布资料查找关于汶川地震时抗灾救灾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出示上节课的调查表。
季节自然灾害春夏秋冬 2.第小组汇报。
3.全班交流汇报。
4.师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频发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如何抵御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5.揭示课题5.应对自然灾害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抵御自然灾害 (一)增强避险意识 1.思考如果遇到下列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办雷电、地震、山洪、泥石流等2.说一说下面同学的避险方法正确吗为什么 (1)雷电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
(2)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撒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4)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3.师小结第(1)和(2)是不正确的雷电天气在大树下避雨有触电的风险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谷扎营有被泥石流冲走的风险。
4.选一选。
(1)在教学楼上遇到地震下列做法对不对 A.不顾他人抢先一步冲向门口 B.躲到卫生间或楼梯附近 C.蹲到教室中央 D.跳窗而下 E.躲到墙角 F.大声呼喊 G.地震停了原地不动等别人消息 (2)如果在野外遭遇泥石流语怎么样逃生呢 A.赶紧躲进山谷小屋子关好门 B.爬到小树上 C.挽起袒角做好涉水准备D顺山谷快向下跑 E.坚守原地等待救援 F向垂直于流动方向的坡顶跑 G.找块大石头站在上面 5.小结掌握正确的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的关键。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5 课 《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5 课《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面对具体自然灾害时,可能还存在恐慌、紧张的情绪,缺乏科学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2.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家人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增强团结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应对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保持冷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经验和感悟。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自然灾害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并学会应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模拟演练道具和场地,用于实践活动。
3.制作课件,展示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应对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它们有哪些种类?为什么我们要学会应对自然灾害?2.呈现(10分钟)呈现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应对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并学会应对自然灾害。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自然灾害经历,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2.讲解地震、洪水、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预防知识和方法,如:地震时如何逃生、洪水来临时如何避险、台风来临前要做好哪些准备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明白预防自然灾害是每个人的责任。
3.培养学生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冷静和团结互助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学习。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关爱生命、团结互助的情感态度。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掌握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学会查找和利用身边资源,了解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政策和措施。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掌握预防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学会查找和利用身边资源,了解我国应对自然灾害的政策和措施。
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习题(附答案)教案
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习题(附答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2. 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4. 如何在自然灾害中保护自己和他人5. 自然灾害后的心理调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自然灾害中保护自己和他人,自然灾害后的心理调适。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模拟自然灾害发生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学会应对。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应对方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自然灾害中保护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视频教学:播放自然灾害应对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让学生掌握应对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在自然灾害中保护自己和他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自然灾害中保护自己和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视频教学:播放自然灾害应对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附答案:1. 自然灾害的种类及特点: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
气象灾害包括洪水、干旱、台风、冰雹等;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生物灾害包括蝗虫、鼠灾等。
2. 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掌握预警信号的含义,学会紧急避险、急救知识和技能,如地震时的“三步走”原则(低头、蹲下、抓稳)、洪水时的“逃生三原则”(高处、干燥、安全)等。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2020年春季5.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部编版
课题:第二单元爱护地球共同责任5.应对自然灾害(2)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在遇到雷电、山洪、地震和泥石流这几种常见自然灾害时,应该如何安全应对。
知道国家层面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防灾减灾工程、科技、法律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学会避险自救。
教学难点:灾害面前,要有镇定自若的态度和不畏艰险的勇气。
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复习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地区,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带来的危害,清楚引起灾害的原因。
了解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那如果我们遇到万一遇到自然灾害,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应对自然灾害》的课堂。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本课学习,同学们要知道在遇到雷电、山洪、地震和泥石流这几种常见自然灾害时,应该如何安全应对。
知道国家层面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防灾减灾工程、科技、法律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活动一:防御自然灾害。
(一)避险意识小测试1.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
2.你有避险意识吗?仔细阅读39页“活动园”中的内容,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3.学生读图文,讨论交流。
4.指名回答。
(二)自救自护能力待提高自然灾害不可避免,在遇到雷电、山洪、地震和泥石流时我们该如何应对?1.防避雷电要细心:A.室内预防雷击。
关好门窗,不用电器并拔掉电源插头,不打电话,不靠近金属设备。
另外,不穿潮湿的衣服,不靠近潮湿的墙壁。
B.室外预防雷击。
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线,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大树等,躲避在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中。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打印版)
、救火“机器人”
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也是约束人的
思考并回答 交流回答
害的影响和 成 因,深刻认识到 自然灾害所带来 的严重后果,以 及人类一些不当 行为对于自然灾 害的影响,从而 引导学生树立环 保意识,防范自 然灾害的发生。
增强自救自护意 识,掌握自救方 法
课堂小结 板书
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 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 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材料:王某、游某、许某三人破坏防汛设施已分别 被依法行政拘留 10 天 小调查:如果外出旅游,入住外地的宾馆,你经常 做的第一件事是? 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守住生命,我们才能感受 四季的冷暖,体验生活的千姿百态,追求人生幸福 的种种可能。了解自然灾害,防御自然灾害对于我 们国家、我们每个人都十分重要。 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1、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2、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二、御自然灾害 1、防灾避险小知识 2、国家防御自然灾害的举措
材料: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
奇迹的原因 见课件
总结: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
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我们的伤害。
第二框 防御自然灾害
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 见课件
掌握自救小方法:地震 洪水
过渡: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危害,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
流出的水的颜色不一样?如果人们大规模开垦草
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实验的启示:虽然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可避
免的灾害,但是同样,大自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应对自然灾害》示范公开课教案
《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种类及分布特点。
2.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3.知道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不合理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三、教学过程(四)人类行为与自然灾害(12分钟)活动四:小小辩论会1.导语: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然灾害是天灾还是人祸?2.教师引导:自然灾害的形成,既可能是天灾,也有人为的因素。
例如有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就可能导致洪涝灾害,而人类的滥砍滥伐,围湖造田,则会诱发或者加重洪涝灾害。
3.播放视频:水土流失小实验。
4.提问:如果人们大规模开垦草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什么影响?5.过渡:同学们刚才说得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6.展示课件:周凡的家乡原本有成片的森林,近十年来人们为了获得更多耕地而乱砍滥伐。
周凡和同学们收集了许多信息,发现最近几年家乡频发的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与乱砍滥伐密切相关。
7.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加重自然灾害的行为?8.展示课件:人类的一些行为诱发或加重了自然灾害。
活动五:畅所欲言1.展示课件:自由辩论观看视频分享身边的破坏自然的行为。
通过观点碰撞,找出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在对比中领悟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的发生。
通过分享,让学生知道这些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要从身边做起。
焚烧秸秆、排放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会引发或加重雾霾。
过度放牧,会破坏生态,造成沙尘暴。
2.提问:人类还有哪些不合理行为可能或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3.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让学生更深入思考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合理的,是会破坏自然的,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升华:同学们,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的家。
请大家携手同行,共创和谐幸福的家园!课堂练习:(3分钟)(一)填空题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自然灾害知多少》第2课时教案
第5课《防御自然灾害》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主题:爱护地球共同责任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们的国家”里的第5条,了解我国曾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互护与互助。
“我们共同的世界”中的第6条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加、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等内容。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而言,了解必要的安全自救的方法时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救的意识,同时了解一些常见的灾害预警信息。
教学目标1.增强避险意识,学习一些常见的自救自护知识2.知道依靠科技和法律手段可以减少伤害评价任务1.能够分辨避险行为的正确与否,并说一说如何正确避险(完成目标一)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预警信息(完成目标一)时撤离,我们就要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当泥石流发生时,我们要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解释为什么,出示一个视频】图1、图2是错误的,雷电天气在大树下避雨,有触电的风险,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谷扎营有被泥石流冲走的风险。
这位同学说得很正确。
与雷电交加时,我们应该远离树木,尽量降低身体高度,双脚并拢。
在山区露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
3.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时刻要有避险的意识,当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首先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冷静清醒的头脑,才能保护好我们自己。
4. 可能有同学会说,这些泥石流啊,雷电什么的离我们太遥远了,那出现火灾怎么办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校园平面图,你们知道这种平面图的作用是什么吗?5. 请大家仔细观察、思考,你觉得这两幅校园逃生图哪一幅绘制的对?哪一幅绘制得是错的?为什么?(学生交流)6. 到底哪幅图对哪幅图错呢?现在老师就来揭晓答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优秀教学案例
3.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应对自然灾害》,阐述学习本节课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危害
a.介绍地震、洪水、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
b.分析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生产带来的危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及危害,掌握基本的自然灾害知识。
2.培养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如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洪水来临前的防范措施等。
3.使学生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法治意识。
4.培养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取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虚拟情境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这种情境创设使得学生对自然灾害产生敬畏之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你认为我们身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b.面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
c.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防范自然灾害的经验和做法。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进行梳理,强化学生记忆。
(二)问题导向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第五条“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
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研究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本单元围绕“共同的世界地球环境”这一研究主题,设计了《地球--我们的家园》和《应对自然灾害》两课内容。
《应对自然灾害》有三个话题,分别是“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防御自然灾害”、“不屈的抗灾精神”,本课先从我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入手,让学生感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及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缘由,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本课时聚焦的是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了解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培养顽强不屈的抗灾精神。
三、学情分析我国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发生,新闻中也经常会报道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虽然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面对自然灾害,如果人们具备防灾避险意识,自救自护知识和能力,则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这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感受还是不深。
主要体现在人类面临的环境灾害在某个区域,我们衡水—1—处在平原地区,自然灾害较少,大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
因此,学生的防灾避险意识比较淡薄,防灾避险能力比较弱。
但他们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等活动进行这部分研究。
还可以通过采访、调查的方式,了解我国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军民同心抗灾救灾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发生时自救自护的方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助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关注身边的人们、政府部门国家为防灾减灾做的努力,了解科技减灾的新成果,增强依法应对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2课时)》精品教案
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目标1.具有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2.初步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灾害来临时保护措施。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
教学难点:形成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法、探究式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自然灾害的视频,生认真观看。
师:自然灾害,大家都有所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灾害有哪些?有什么危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
2.板书课题:应对自然灾害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一)读图,查找灾害分布情况。
1.读“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图”。
2.查找,说一说:从图中我看到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从图中我看到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从图中我看到……3.说说:你的家乡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二)说一说,议一议。
1.说说:你的家乡经受了哪些自然灾害?2.议一议,交流:这些灾害造成了什么危害?(三)读图感悟。
1.读p37的统计图。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3.从阅读中你感悟到什么?(四)阅读感悟,说一说。
1.生阅读教材p40“阅读角”:常见的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2.说说,交流: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触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如何做的?3.读p41图片:这些图片反映了我国采取了哪些自然灾害预防措施?(五)小调查。
1.调查:我们去调查一下,将了解到的预防灾害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
2.交流: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3.阅读p41“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37条。
4.谈感受。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师总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 5 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5 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抗灾精神,培养坚韧意志。
学习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对抗灾的了解和分析,感悟其中的抗灾精神。
目标3、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人民在历次抗灾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
重点了解中国人民在历次抗灾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
难点学习中国人民在历次抗灾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2019 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2、我国自然灾害概况: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繁发生3、中国防灾减灾取得瞩目成就。
4、过渡语: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的国家,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组织人民大力防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够顺利地挺过一次又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把损失减轻到最低呢?(依靠不屈不挠的抗灾精神)讲授新课1、小组合作: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大自然灾害为任务主题,搜索相关的资料,了解这次自然灾害的概况、危害以及抗灾救灾的故事,并从故事中感受背后的抗灾精神。
2、小组展示台:(1)第一小组: 1998 年抗洪1998 大洪水受灾概况。
1998 年抗洪小镜头——生命铸起的堤坝98抗洪纪念影像。
98抗洪纪念金曲:《为了谁》总结: 98 抗洪精神。
(2)第二小组: 5· 12 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受灾概况。
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把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小组合作后进行分享,让学生在分享中感悟。
如果学生程度不高,操作困难,建议老师可以先任 98 抗洪或汶川地震汶川地震小镜头(官兵、志愿者、医疗队各方支援)中的一个事例先讲讲汶川地震救灾小故事讲述,让学生初汶川地震各省的捐款明细步感受抗灾精神总结:汶川精神3、小小分享会:在你的记忆中,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抗灾救灾镜头?从这些画面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抗灾精神?4、总结: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5 课 《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案
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5 课《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应对自然灾害》是2020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本节课是第2课时,重点讲解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但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了解还不够系统。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基本应对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危害。
2.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自然灾害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应对方法。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发生的自然灾害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
2.道具:准备一些模拟自然灾害的道具,如地震报警器、急救包等。
3.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自然灾害?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危害?”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自然灾害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灾害的严重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
每组选一个自然灾害,讨论该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道德修养: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
3.责任意识:学习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由生活中的预警信息引发对灾害危害的重视,增强防灾避险意识。
(重点)2.通过安全自护大闯关,实际锻炼并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难点)3.了解我国从科技创新、综合治理、法律保障等方面筑起安全防线,感受人们正在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避险意识不可少1.一条短信引发的避险思考(1)导入:老师的手机里经常会收到各种短信,有的是家人发来的信息,有的是广告,还有一条这样特别的短信,我们一起来看看。
(2)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短信截屏图片或短信录音)今天有暴雨,气象局温馨短信提醒你:雨天路湿滑,行车小心驾。
雨天多雷电,出门要躲闪。
雨天天阴沉,心情别烦躁。
(3)提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短信?预设:这是一条天气预警短信。
追问:通常你们家人收到类似的天气预警短信,会怎样做呢?预设1:我妈妈会提醒我带好雨具。
预设2:没事就会不出门。
预设3:当作普通短信,看过就过去了,不怎么在意。
点评:收到这类短信,有的同学的家人很重视,并作出了相应的准备,有的同学的家人并不重视。
对这类短信的重视程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避险意识。
2.重视不够引发的安全隐患提示:生活中,类似天气预警短信这类的自然灾害预警提示有不少。
谁能举例说一说?预设1:容易滑坡的地方,往往会有安全警示牌在提醒我们。
预设2:每当台风来临前,电台电视台会连续播放相关信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预防台风危害。
点评:大家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不同形式的提示,都是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5 应对自然灾害 第2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2.活动:实践小达人如果遇到下面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这么做?(1)雷电(2)地震(3)山洪(4)泥石流(1)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认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小结:在雷暴多发的日子,不能去垂钓,不能接打手机,不要发短信使用电话线上网,尽量避免到空旷的地方去。
(2)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小结: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一旦发生山洪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山谷扎营的人就会来不及撤离而遇到不测。
3.知识窗:常见灾害避险小常识——地震4.画一幅校园逃生图让我们来画一幅校园逃生图。
5. 你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监测预警系统?当你接收到这些预警信息时,你和家人是怎样做的?新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个等级(Ⅳ、Ⅳ、Ⅳ、Ⅳ级),分别代表一般、较严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
6.议一议:为了防御自然灾害,国家有哪些举措?示例:“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1.法律链接运用法律防灾减灾《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目标导学二:不屈的抗灾精神1.面对疫情,谁在同它战斗?你有何感受?是医护工作者,是志愿者,是人民军队,是每一个防疫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是每一个普通....万众一心,共同战“疫”,让我国的疫情得到了控制!这就是一不屈的抗灾精神。
5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 教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5应对自然灾害(第2课时) 教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涉及内容: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第二课时《应对自然灾害》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应对措施,并了解国家、政府和人民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学会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增进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灾害的分类。
2. 学生能够了解国家、政府和人民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学会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四、教学方法讲授、互动式讨论、情境模拟等。
五、教学步骤1.引入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自然灾害”,请同学们说出自己所知道的自然灾害的种类,来让学生们建立信心,并激起尝试了解更多、了解更深入的热情。
2.讲授教师扩展学生对于不同的自然灾害的了解,并讲述不同类别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如八一广场地震),让同学们更了解需要采取措施应对不同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3.互动式讨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或“当”面对特定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之后,让学生们自己想出应急措施,然后让他们在组里分享,汇总其他组的反馈,最后全班总结。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果你们在一次地震中被困在废墟下,你们将怎么办?”学生们可以提出很多的应对方法,如:(1)大声呼救并用手机向紧急服务拨打电话;(2)咳嗽来引起救援者的注意;(3)收集可口可乐、巧克力等零食给自己增加体力。
4.情境模拟教师可以安排一个类似于模拟自然灾害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模拟环境中实际进行自救。
例如,教师可以写下下面这张纸条,然后把它作为模拟活动的主题。
:现在是晚上,你正好在家,突然地震开始了,你感到无法逃脱,该怎么办?在这个情境模拟中,教师可以请学生勾勒一下自己可能的应对方式,例如:(1)竖直墙壁角落或其他可以掩护身体的固定物体,协助身体蜷缩;(2)用一张桌子来掩护震动;(3)从地震中逃脱。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应对自然灾害》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中的一课《应对自然灾害》。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以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家长、老师合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应对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应对方法。
2.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地演练,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灾害案例,制作PPT或黑板报。
2.准备实地演练场地和器材。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和目标。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报,呈现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
例如,进行地震逃生演练、火灾逃生演练等。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自然灾害应对方法的掌握情况。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提问:观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讲述:人类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破坏已经达到了灾难性的临界点,毫无节制的碳排放,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塑料危机,两极冰川融化,由此而引发的温室效应直接导致了灾难的频发。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园,虽然现在我们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我们依旧可以尝试着改变,节约每一度,节约每一滴水。倡导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尽量不使用塑料袋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防御自然灾害。
4、议一议:我们当地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造成了什么危害?我们怎么应对的?
5、任务一:根据老师出示的常见自然灾害的几组应急行为进行分组辨析。
.地震发生时,没有及时撤离,选择躲在卫生间墙角,并用毛巾护住头部或者教室桌子下。( )
.雷电交加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大树下躲雨。( )
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选择在山谷扎营。( )
(四)活动三:科学防护保家园
教师讲述: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
1.出示“风云四号”讲述其科学作用。
2.了解防洪堤坝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五)活动四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1.出示抗灾中的感人画面,老师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关注到在抗洪抗震抗灾的现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们的奉献牺牲精神。
二、新课学习
(一)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1、学生看图回答
第39页上面两幅是错误的,下面两幅图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并讲解原因。
2、你还知道哪些防灾避险自救知识?鼓励学生对已有的避险知识进行汇总。
3、教师讲述:我们从小就应该有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有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发生后带来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观看资料、图片后思考
通过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的伤亡程度及相应的应灾避险方法。
了解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掌握避险知识非屈的抗灾精神
1、播放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涌现出的勇士
一场突如其来的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打破了鼠年春节的安宁祥和,搅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医务人员日夜奋战在扰击疫情的第一线;党员干部全员上岗,做义务志愿者,守护在大街小巷;我们不走亲访友,居家隔离,封村封城封路;自全国各个省市的驰援,包括捐款、医疗队、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新鲜蔬菜等迅速送往疫区;大量工人不分昼夜在十几天内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大型医院。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2、(1)、活动一: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a.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每小组认领其中一个自然灾害(每小组不重复认领),并在在组内交流你课下搜集的防灾避险自救知识及这样做的意义,在交流中分享经验。
b.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你所在小组搜集的成果。
教师展示:台风、地震、泥石流、山洪这些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防灾避险小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什么是抗灾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养成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重点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理解抗灾精神
难点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理解抗灾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北川中学和桑枣中学在汶川地震中不同的伤亡程度及相应的应灾避险方法。
点拨:预警信号及等级
b.防灾工程
为防御自然灾害,我国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图为为了防止河流泛滥,我国修建的防洪堤坝。
c.灾前准备
我国建设一大批救灾 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图为山 东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救灾物资。
d.灾时救援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我国政府能及时调动救灾人员,从而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图为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 官兵在废墟上搜救。
f.加强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
小结: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a、我国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检测、预警系统。
b、我国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引导学生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知道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与能力。
(2)、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
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3)、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
(4)、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小提示: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我们的伤害。
3、畅所欲言: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a.监测、预报
我国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图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成功发射,有助于提升国家对灾害天气的监控和预警能力。
北川中学位于北川县城边两里的一个小坳中,全校有师生2900多人。2007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北川中学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在这场巨变中,有1000多名学生仅仅含苞还未绽放就凋谢了!而在失去生命的学生中,80%是躲在桌子底下的,这是一种错误的地震避险方法,看着孩子们的遗体埋在废墟中一动不动,所有人为之动容,看一次掉一次眼泪,愿逝者安息。
c、我国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d、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及时调动救灾人员。
f、我国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4、活动二:抗灾技术知多少
1、为了防御自然灾害,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发明各种抗灾技术。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四人一小组),我们去调查一下,将了解到的技术、发明记录下来,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
请你说一说,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抗灾精神?
点拨:是一种不屈不挠、团结互助、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团结一心、患难与共、以人为本的抗灾精神。
与汶川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 桑枣中学的校舍决非“铜墙铁壁”,地震袭来时,该校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房。 可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都人挨人地撤到了操场上,无一伤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2005年起桑枣中学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演练时每个班级的疏散路线都是划定好的,在每个班级内,前四排学生走教室前门、后四排学生走后门也是规定好的。倘若桑枣中学的应急预案(疏散演练正系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只挂于墙壁、锁于抽屉,当灾难突然而至,何谈创造出一项桑枣奇迹,哪里能有那个闪耀着“责任光辉”的1分36秒?
1、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课本地39页活动园)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点拨:(1)、雷电交加,在大树下避雨。×
如雷雨时,特别要小心的是,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等)下站立,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电袭击,应选择低矮处、空旷处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