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学实录
《黄鹤楼》教案7篇
《黄鹤楼》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致辞讲话、条据文书、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思想汇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documen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ought repor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鹤楼》教案7篇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黄鹤楼》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第一课时师: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况?生:了解到你是校长。
师:少了一个字。
“副”生:你在上海,姓徐。
徐副校长,教语文的。
教语文的副校长。
特级老师。
师:都会听。
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你们:善是善良的善,俊是漂亮的俊,喊一下。
生:齐喊“徐善俊”。
师:有一个没有做到,哪个字?生:俊师:俊不俊?生:俊。
师:说俊是对老师的尊敬。
代表老师对你们感谢。
改名字“徐善丑”?大街上叫什么?生:徐老师。
师:扬州的小朋友,这个叫什么?(翘起大拇指)生:very good!师:你觉得老师怎样?生:非常和蔼。
师:成了朋友。
师:背古诗,非常亲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广陵就是你们~生:扬州。
师: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
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生:齐读师:诗的韵味还没有完全读出来。
提问不懂的地方。
会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生:提问。
师:有个好办法。
不要我讲,用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
板书课题,书空懂不懂?也要认认真真的写。
生:书空。
师:边板书边指导,“鹤要紧凑”,“捺”,“走之”。
徐老师的字写的不大好,但是态度认真,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在描红仿影。
读好它,不仅可以理解意思,还可以学到好多好词好句。
这叫“一举”,“一箭~ ”,“一石~ ”生:“两得”,“双雕”,“二鸟”。
师:自己读课文,一句句的读,尽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刚才提的问题初步的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刚才有同学问我这个字“伫立”,领读。
生:跟读两边“伫立”。
师:出示“饯、脍、炙、捺”生:齐读两遍。
师:解释“脍炙人口”现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换词就明白了。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生:指名读。
师:好不好?好得表示一下。
生:掌声。
师:请你读第三自然段,这里有个长句子,比较难读,“年轻的李白~ ”没有标点,不喘气不行,要停顿一下。
黄鹤楼教学实录 王金兰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份深情一起穿越时空,去见证一个难忘的送别之旅——黄鹤楼送别(课前板书课题)师:来,一起读一下课题。
生:黄鹤楼送别师:嗯,有点送别的味道,再读一读。
师: 课文讲的是谁送谁?一起说。
生:李白送孟浩然师板书:李白孟浩然师边板书边提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生:师:不错,把书读薄是一种本领,是一种概括的能力。
师:李白目送友人,心情非常激动,随口吟出了这样一首(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实施活动一。
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名诗,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懂、读好呢?出示:来,根据活动要求,诗文对照,明诗意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
师:这篇文章是一种文包诗的结构,只要你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从中找出诗句的意思)3.全班展示。
一组展示。
(你是怎么找到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诗文对照:这些诗句的意思,我们从课文中隐隐约约能读到。
你们找得准,读得也好!老师和你们找的一样的。
出示:(出示诗文对应的幻灯片)男生读诗句,女生读文句。
师:你们看,课文写的很美,诗句也很美,谁一个人来读读前面的诗句,其余同学一齐读后面的诗意。
练读古诗:师:读懂了诗的意思,你们一定能把古诗读得更好。
谁再来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
师:读古诗要能读出诗的韵律,读出诗的节奏。
第4个字和第5个字之间停顿稍微长一些。
师:谁读读看,读得声情并茂。
师:摇头晃脑的,非常棒。
师:李白目送友人一直消失在天边,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啊,谁再把3、4两句读一读。
师: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
三、实施活动二:师:读着这首诗,想着这首诗的意思,一股浓浓的情感在胸中涌动,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种情感吗?说说看。
生:依依惜别师板书:依依惜别(跟老师一起写)师: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吧!出示:来,根据活动要求,细节品读,悟友情。
《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别》课堂实录关键信息项:1、课程名称:《黄鹤楼送别》2、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授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学生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教学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讲述黄鹤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入课文《黄鹤楼送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1 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让学生感受黄鹤楼的壮丽和文化底蕴。
112 提问学生对送别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送别的情感。
12 课文讲解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文中的人物、情节和情感。
121 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语调。
122 解释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23 分析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在送别时的心情。
1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31 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李白和孟浩然的深厚情谊?132 李白在送别时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133 你认为送别时应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4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41 对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42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5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意义。
151 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送别场景,分享当时的感受。
152 教育学生要珍惜身边的朋友,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16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情感体验。
161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162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第一篇: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全诗;(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主题;(3)了解黄鹤楼的背景知识,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图片展示和地理信息系统,培养学生对景点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和文化意义;2. 诗文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黄鹤楼》全诗;3. 关键词语解析:解释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等;4. 意境与主题探讨:引导学生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主题,理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第二篇:教学过程与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黄鹤楼产生兴趣和好奇心;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查找相关资料;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4. 诗文讲解:对诗文进行逐句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黄鹤楼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独立学习能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展示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背景;5. 朗读与背诵: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第三篇:教学评价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 朗读与背诵: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包括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3. 阅读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诗文解析和景点介绍;5.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黄鹤楼》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黄鹤楼》优秀教案(精选12篇)《黄鹤楼》优秀教案(精选12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黄鹤楼》优秀教案篇1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解题。
黄鹤楼在哪里?(位于湖北武汉长江江畔,名胜之一。
)谁送别谁?(李白送别孟浩然。
)教师板书:李白孟浩然3、教师介绍背景。
李白年轻的时候住在湖北一代,和同住在那里的大诗人孟浩然结成了忘年交。
【教师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理解:什么是“忘年交”,并板书该词,目的有二:一,与课文表达的情感呼应;二,让学生多了解点儿知识。
】出示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教师解释。
有一天,孟浩然决定“顺江东下,前往扬州”,李白就在黄鹤楼上为他“饯行”,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出示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的用意与上面的相同。
王恒老师上课就是这样,常常在不经意间向学生“灌输”点儿东西,以丰富学生的内存。
我是很喜欢的。
】4、出示诗句,请学生质疑,并提醒学生:这篇课文是“文包诗”,大多数问题都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这就是告诉学生文包诗的特点,也是告诉学习的方法】二、初读。
1、提出要求。
大声朗读,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2、检查。
出示容易读错的词:饯行伫立凌空远眺按捺不住脍炙人口指名读,齐读。
请学生选择难读的句子互相读,互相纠正。
三、再读课文,质疑解答。
1、提出要求。
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提出来。
2、指名逐节朗读,学生质疑,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指导理解,相机进行朗读,加深理解。
重点指导:“饯行”,提醒学生注意形旁理解;【从字形,汉字的独有的特点出发,教学生理解】“俯临”,比较黄鹤楼和长江的高低理解;【结合实际,理解关键字“俯”】“飞檐”,看图理解;【看图理解,既形象有快捷。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第一篇: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诗歌;(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领会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通过诗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描绘出相应的画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和《黄鹤楼》的创作背景;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黄鹤楼》诗歌;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情感;4. 画面描绘: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描写,想象和联想出相应的画面;5.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
第二篇: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杜甫和《黄鹤楼》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黄鹤楼》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手法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4. 画面描绘:引导学生通过诗文中的描写,想象和联想出相应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5.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阅读和思考。
四、课后作业1. 抄写《黄鹤楼》诗歌,加强记忆;2. 收集有关杜甫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3. 结合诗文内容,想象和描绘出《黄鹤楼》的画面;4.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背诵表现;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黄鹤楼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3、师范读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1、投影生字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四、作业1、完成习字册2、朗读全文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
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article/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
《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
《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全诗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黄鹤楼》语文优质教学教案1学习目标一重要实词和虚词二翻译重要语句三背诵课文学习方法: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
学习时数:2课时黄鹤楼历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
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
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
《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文字,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隅:角落。
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
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图经》云:“费讳登仙,尝兰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
迹存《述异》之志。
]《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
《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费讳三国蜀汉大将军。
登仙,成仙。
驾:乘、骑。
憩:休息。
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
之,指代黄鹤。
名,动词,命名。
《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
《黄鹤楼》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黄鹤楼》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教案主题:《黄鹤楼》教学实录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熟悉《黄鹤楼》这首古诗;2.能正确诵读和理解《黄鹤楼》的意境和感情;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诵读《黄鹤楼》;2.学生能理解并感受《黄鹤楼》的意境和感情;3.学生能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写作。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粉笔;2.诗歌《黄鹤楼》的复印件或投影片;3.相关古诗的背景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黄鹤楼》的投影或复印件,向学生展示黄鹤楼的图片,并询问学生有关黄鹤楼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黄鹤楼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云锦堂”?Step 2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黄鹤楼》的全文,并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诵读,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Step 3 分析韵律和节奏(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鹤楼》的诗句,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句中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
Step 4 理解诗歌意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黄鹤楼》的意境和感情。
Step 5 诗歌赏析(10分钟)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感受诗歌的美。
Step 6 写作训练(20分钟)教师以《黄鹤楼》为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短文。
教师提供一定的写作指导和范例,帮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Step 7 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询问学生对《黄鹤楼》的认识和感悟。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评价和修改。
Step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写一篇关于《黄鹤楼》的读后感或者自己对黄鹤楼的联想和想象。
作业要求语言简洁准确,表达真实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黄鹤楼》的诵读和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感受到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初中语文《黄鹤楼》教案两篇
教案一:初中语文《黄鹤楼》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翻译课文。
(3)了解唐代文学家崔颢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理解。
教学难点:1. 课文翻译和内容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文《黄鹤楼》全文。
2. 崔颢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崔颢及其作品《黄鹤楼》。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唐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句式的理解。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句翻译,解释生词和句式。
2.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
四、小组讨论(10分钟)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二:初中语文《黄鹤楼》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鹤楼》。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式,翻译课文。
(3)了解唐代文学家崔颢的相关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结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3篇(优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堂教学实录篇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的〔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络、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的。
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的是:读准字音。
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
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考虑;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教师。
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诗的意思。
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
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稳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2、为什么喜欢它?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
《黄鹤楼》教学实录
生10: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
得那地方很美吗?
生分组讨论,力求每人都能谈出自己的见解。每组推举一个作中心发言。
生11:连用黄鹤”三字,我们组认为是在强调黄鹤楼的得名,还可
引人想象鹤的翩然身姿,仔细品去,回味无穷呢!
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朗读:
师范读,生齐读.
强调注意节奏(音韵兼顾意义),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
(如:读空”应低沉婉转,声音略为延长;晴川”句可读得恬淡自
然。)
三.师生探究:
A。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幺?
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因为它对仗工
生1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鸟归巢了,在和自己的家人团聚,那嘻嘻的笑声多幺认人羡慕!日暮降
临,一切都模糊起来,阴沉沉的天空中夹着一道道红霞,如长江之浪一涌而
来,又如烈火在燃烧。不远的江面上,雾气渐浓,我不知不觉沉醉其中,突
然心中又豁然而生思乡之念。美丽温柔的故乡在我眼前闪过,在我脑中停
(求异思维,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
于质疑。)
四、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这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每一句都可说是为我
们描绘了一幅画,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
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请同学们也模仿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充分发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
《黄鹤楼送别》——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况生:了解到你是校长。
师:少了一个字。
副生:你在上海,姓徐。
徐副校长,教语文的。
教语文的副校长。
特级老师。
师:都会听。
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你们:善是善良的善,俊是漂亮的俊,喊一下。
生:齐喊徐善俊。
师:有一个没有做到,哪个字生:俊师:俊不俊生:俊。
师:说俊是对老师的尊敬。
代表老师对你们感谢。
改名字徐善丑大街上叫什么生:徐老师。
师:扬州的小朋友,这个叫什么(翘起大拇指)生:verygood!师:你觉得老师怎样生:非常和蔼。
师:成了朋友。
师:背古诗,非常亲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广陵就是你们~生:扬州。
师: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
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生:齐读师:诗的韵味还没有完全读出来。
提问不懂的地方。
会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生:提问。
师:有个好办法。
不要我讲,用一篇课文,《黄鹤楼送别》。
板书课题,书空懂不懂也要认认真真的写。
生:书空。
师:边板书边指导,鹤要紧凑,捺,走之。
徐老师的字写的不大好,但是态度认真,现在我每天晚上都在描红仿影。
读好它,不仅可以理解意思,还可以学到好多好词好句。
这叫一举,一箭~,一石~生:两得,双雕,二鸟。
师:自己读课文,一句句的读,尽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两遍,刚才提的问题初步的想一想。
生:自由读。
师:刚才有同学问我这个字伫立,领读。
生:跟读两边伫立。
师:出示饯、脍、炙、捺生:齐读两遍。
师:解释脍炙人口现在指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欢读,捺是按的意思,按捺不住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换词就明白了。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生:指名读。
师:好不好好得表示一下。
生:掌声。
师:请你读第三自然段,这里有个长句子,比较难读,年轻的李白~没有标点,不喘气不行,要停顿一下。
生:齐读。
师:这里有饯行这个词,再跟徐老师书空。
饯行是什么意思生:送行。
师:为什么不用送行呢看看偏旁,分析分析。
生:是个酒仙,喝了点东西。
黄鹤楼课堂教学实录
黄鹤楼课堂教学实录板书课题老师: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书写课题。
老师边写边说:鹤字要写紧凑一些。
老师:来,一起读一下课题。
同学读课题老师:嗯,还真有点送别的味道。
老师:再读一遍老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同学自由读课文老师:读完了吗?大家读书的样子最好看,读完以后能不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同学:课文说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
老师:你特别会抓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
又一同学回答老师:有没有同学能把他们两个的回答完整地说一遍?同学回答老师:你可以当领导擅长总结。
大家读了课文,字音读准了吗?老师想检查一下。
上面有十个词语,自由读读。
课件出示词语。
烟雾迷茫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依依惜别按捺不住浩浩荡荡永世不绝同学自由读。
老师:有谁情愿读一下同学读老师:一字一顿有板有眼。
字音不光要读准,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
又点一生读。
老师:听大家读词语的感觉,就像读饮料的感觉,有滋有味。
课件出示的部分词语变了颜色。
老师:我请同学读,一个读红色一个读蓝色,让我们听出故事来。
两个同学站起来读。
老师:我是听出了故事看到了画面,就是没听到掌声。
同学鼓掌。
老师: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
同学读诗歌老师:摇头晃脑的,特别棒,谁情愿来读这首诗?老师:节奏感特别明快,谁情愿再读?同学读老师: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具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
老师: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同学逐句谈了自己的理解。
老师:这些句子的意思我隐朦拢约都能在课文中找到,请大家默读课文,把文中相对应的地方画下来。
同学在书上勾画,老师巡察。
老师:前两句诗相对应的地方谁找出来了?同学: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茫,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对应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师:火眼金睛,找得准也读得好。
同学: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友人登上了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鹤楼》教学实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A.提问: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B.讲故事: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二.朗读:
师范读,生齐读.
强调注意节奏(音韵兼顾意义),及声调的抑扬、速度的急缓
(如:读“空”应低沉婉转,声音略为延长;“晴川”句可读得恬淡自然。
)
三.师生探究:
A。
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1:我喜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因为它对仗工整,用词优美,我眼前好像能出现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生2:我也喜欢这一句。
“历历”“萋萋”两个叠词读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起来流畅、舒缓。
感觉非常宁静。
生3:我喜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它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生4:我喜欢“白云千载空悠悠”句。
给人一种悠闲适意的感觉。
生5:不。
这句我感觉到的不是悠闲,而好像是孤独寂寞。
因为“空悠悠”显得空空荡荡,使人顿时心生惆怅。
生6:我喜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句。
江上烟雾迷朦,真仿佛人间仙境。
生7:我读来烟波浩渺,却又联想到前途的迷茫,想诗人也因此而生离愁别绪吧。
师:(赞赏地)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解读这首诗,从各个角度品析了诗的韵味,意境。
它确实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表现诗人的思乡愁绪,这从最后一句可分明地看出。
刚才同学们争论“空”字的意味,很好。
就是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有自己的见解。
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漂渺无依的浮云,理解为“清廖孤寂”是不是更有道理些呢?(生点头)千年已逝,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在这种清廖孤寂中诗人自然生发岁月悠悠,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世事茫茫之感!(生点头)。
(品味与争论使同学们觉得自已是课堂的主人。
)
B.那么,你对这首诗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
生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句,写草木茂盛,景物分明,给人清新可人的感觉,为何下句却突然转写“愁”?
生9:头三句每句中都有“黄鹤”二字,好像显得重复罗嗦?
生10: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
生分组讨论,力求每人都能谈出自己的见解。
每组推举一个作中心发言。
生11:连用“黄鹤”三字,我们组认为是在强调黄鹤楼的得名,还可引人想象鹤的翩然身姿,仔细品去,回味无穷呢!
生12:仙人骑鹤西去的传说让人神往,三个“黄鹤”不仅读来不觉累赘,反而不断强化了传说给人带来的飘逸之感,当然更有仙人骑鹤而去的无限怅惘……
生1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有同学认为宁静,舒畅,是没有将全诗统一起来读,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看“白云千载空悠悠”,心中就有岁月悠悠,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世事苍茫之感,那么再研究“晴川历历汉阳树”句,我们认为应看作是一种凄美。
生14:我们在研究这一句时,揣测作者是不是一种反衬——景美也掩不住人在旅途的深深孤寂?
师(感叹):是啊,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生15:刚才有同学提出“诗人说‘昔人已乘黄鹤去’,要是用‘来’就好了,不就显得那地方很美吗?”这个问题,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诗人写作此诗并不是为了表现黄鹤楼的美景,而是表现诗人的怅惘,思乡之情。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讨论的结果并不在于对错,同学们只要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了品味,解读,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脱离诗意去信马由缰,而应在了解诗人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尽情去想象,去发挥。
(求异思维,摒除凡名家名篇就盲目崇拜的思想,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
)
四、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这首诗不仅写景,还充分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每一句都可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画,老师选择了其中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请同学们也模仿着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充分发挥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想象,缀珠成文。
师示范:“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金碧辉煌的黄鹤楼在阳光的照射下愈发显得宏伟与壮丽。
登临此楼,仰望长空,一碧如洗,唯有白云千朵,悬浮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丝杂色,就是那样不沾烟火气地洁白,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悠悠地飘荡。
胸中的一切仿佛都被荡涤而去,怎么不令人油然而生清寥孤寂之感。
生16:“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黄鹤楼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在风的吹动下,那披着绿衣的生灵也会慢慢地跳起舞来,显得那样快乐活泼。
再向黄鹤楼的东北角望一望,那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
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让人情不自禁想伸出手去抚摸,闻着它,似乎也正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生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渐渐向西方坠落,远处辛勤工作的人,已收好农具准备回家。
想想自己,还在遥远的旅途之中,江上的雾气波涛,更使人感到路途的的迷茫,真不知何时才可走完这迷茫的路途啊。
看看天,看看地,哪儿是我的家,我的家又在哪儿?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心中的归思,怎一个愁字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了得?
生1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小鸟归巢了,在和自己的家人团聚,那嘻嘻的笑声多么认人羡慕!日暮降临,一切都模糊起来,阴沉沉的天空中夹着一道道红霞,如长江之浪一涌而来,又如烈火在燃烧。
不远的江面上,雾气渐浓,我不知不觉沉醉其中,突然心中又豁然而生思乡之念。
美丽温柔的故乡在我眼前闪过,在我脑中停伫。
我,想回家,回到那充满笑声的家,回到那能洗净我脑中胸中愁丝的家!
…………
(片断写作,虽有些描写与诗的意境不十分相符,但只要能想象,并能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就要充分肯定。
)
五、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诗,理解了一位诗人,讨论了两个话题,写了一段文字,收获可谓大矣!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