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习题重点讲义资料

合集下载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研读《论语》,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也可以汲取智慧和道德的指导。

本文将以《论语》中的八则习题为主题,探讨每个习题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习题一:知己篇“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八佾》)孔子在这句话中告诫人们,虽然口才和外表可以打动人心,但真正的仁德却不应该只是表面功夫。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应该注重内涵和品德,而不是只追求虚荣和世俗的眼光。

习题二:君子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子罕》)这个习题告诫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坦荡荡,心胸开阔,而小人则会常常处于苦闷和痛苦之中。

通过这个习题,我们被提醒要成为坦荡的人,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习题三:学习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孔子在这个习题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并将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习题四:孝道篇“孝子不仕不让于人”(《论语·颜渊》)这个习题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一个真正的孝子应该体现在行动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他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尊敬父母,不图私利,不让于他人。

通过这个习题,我们被提醒要牢记孝道的精神,尊敬父母并为他们带来荣光。

习题五:友谊篇“友,友也。

”(《论语·子路》)孔子在这个习题中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

真正的友谊是无私的,不求回报。

通过这个习题,我们被提醒要珍惜真正的友谊,相互帮助,相互理解,以共同成长。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一、实词解释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⑵人不知而不愠怒愤⑶三省吾身反省⑷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⑸传不习乎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⑹温故而知新旧的或旧的知识⑺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⑻思而不学则骀疑惑⑼诲女知之乎同“汝”,你⑽是知也这,同“智”聪明⑾见贤思齐焉看齐焉,相当于“于之”,意思是这里。

⑿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喜爱⒀有朋自远方来同门(师)为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⒁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⒂不患人之不已知担心不已知:即:“不知已”,不了解自己。

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之为乐⒄不亦君子乎指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⒅曾子名参(shen)字子舆,孔子弟子。

2.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及本字并解释其含。

⑴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⑵女通汝,意思是你。

⑶知通智,意思是聪明。

二、文学常识。

1.《论语八则》选自《论语》。

《论语》是用来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文中的“子”是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2.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归纳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见贤思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用原文语句问答下列问题。

1.曾子教育学生要以诚信为本,不断反省自己的语录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录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告诫弟子要老实求知,要实事,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的语录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暗含取长补短意思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6.《论语八则》中告诉人们,只要虚心好学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及练题《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XXX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XXX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XXX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XXX,名丘,字XXX,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研究,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XXX,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得仁心就很少了。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与》)翻译:伶俐的人快乐喜爱水,有仁心的人快乐喜爱山;伶俐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伶俐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命。

6、XXX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XXX问XXX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XXX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XXX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翻译:子XXX如何治理政事。

XXX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七年级语文《论语八则》学习要点

七年级语文《论语八则》学习要点

《论语八则》学习要点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每则语录的意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独到的感受。

3.掌握文中实词的意义,初步了解虚词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下降为平民。

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得很出色。

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50岁以前,他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聚徒讲学,也从事政治活动,去过齐国。

50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

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

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为时14年,终不见用。

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他的弟子相传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

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关资料《论(lún)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论语》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时事等方面。

全书共20篇,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做篇名;每一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句话,长的达数百字,如《季氏将伐颛臾》),前后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联系,有些章还有重出现象,可见它是一个片断的集合体,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上有四种体式:(1)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可称格言体,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2)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可称答问体,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八则 课件

论语八则  课件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 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真知啊。” ——这也是学习态度问题。
(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 (什么)以(凭)谓(称为)之(他) ‘文’也?‛子曰:‚敏而(表顺接, 可不译)好学,不耻(以…为耻)下 问,是(这样)以(因为)谓之‘文’ 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称他“文”呢?”
孔子说:“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从不满 足,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 些呢?”
——“默而识之”中讲的学习方法,“学而不厌”,讲的是 学习态度。“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
(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值得学习的人)焉(于此,在里面); 择其善者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 “就”。 )从之,其(他们)不善者而 改之。‛
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 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 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 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 丰,精练传神。 亲近《论语》,亲近传统文 化,能把我们的民族之根扎得更 深。
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不 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他‘文’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 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也是讲的学习态度。
(六)子曰:‚默(不说话)而 (表修饰,可不译)识(记住)之(代所 学的东西),学而(表顺接,可不译) 不厌(满足),诲(教)人不倦(厌 倦),何(什么)有于(对)我哉!‛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类:
表示修饰关系 默而识之 敏而好学 表示承接关系 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表示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

论语八则习题一、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当今教育的联系与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被整理在《论语》中。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教育,也对当今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八则习题的角度出发,探讨孔子的教育理念与当今教育的联系与启示。

习题一: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论语·述而》中,孔子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一观点与当今教育理念中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

现代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题二: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你认为学习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习题反映了孔子对学习的重视。

学习对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个人而言,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帮助个人实现自身价值。

对社会而言,学习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多可能性和机会。

习题三: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在《论语·为政》中,孔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进行教育的方法。

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说明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探索。

当今教育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习题四:孔子对教育师资的要求是什么?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反映了孔子对教育师资的要求。

孔子认为教育师资应具备全面的知识和品德,能够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当今教育中,教师的素质对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专业的知识,注重自我提升和成长。

习题五:孔子如何看待家庭教育的作用?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提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家庭教育是仁爱教育的基础。

论语八则ppt课件

论语八则ppt课件

CHAPTER 02
论语八则解读
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总结词
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学习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人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 解,从而获得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则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总结词
友情与交往的喜悦
详细描述
这一则表达了与远方朋友相聚的 喜悦。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 友情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与朋友 的相聚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学思结合
论语八则强调学与思的结合,教导我 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思考、总结,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事求是
孔子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诫我们 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主观臆断、 不轻信盲从。
创新思维
论语八则鼓励创新思维,要求我们要 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提出新观点 、新方法。
终身学习
孔子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导我们 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世界。
坚韧不拔
论语八则强调自我反省,要求我们经常审 视自己的言行,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以 达到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
孔子提倡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导我们要有 毅力、有恒心,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以 实现个人目标。
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启示
尊重他人
论语八则强调尊重他人,教导 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尊重 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建立和谐
则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总结词
心态平和与自我修养
详细描述
这一则强调了保持心态平和的重要性。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 ,不应当心生怨气,而是应该以君子的风度处世,保持内心 的平静和冷静。这种自我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
则四:吾日三省吾身
总结词

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复习

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复习

七年级《<论语>八则》一、复习目标:1. 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

2. 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实践,获得独到的感受。

3. 掌握‚说‛‚知‛‚诲‛‚女‛‚为‛‚罔‛‚殆‛‚敏‛等实词的意义。

4. 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5. 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二.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三. 复习过程: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复习《<论语>八则》。

(一)作者、《论语》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

还特别强调‚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并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点。

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要有个限度。

他的目的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但客观上还是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开创的私人学堂,弟子达三千人。

各阶层的人都可以到他那里学习。

改变了过去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可以受教育的情况。

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教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经验。

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

论语八则课件

论语八则课件

论语八则课件篇一:《论语八则》教案篇二:è_oèˉ-__a___一、知识要点填空:1.《论语》是记录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论语》是我国古代(体裁)的典范。

2.孔子,名,字,(朝代)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他是学派的创始人。

3.、、、统称为“四书”。

4.《<论语>八则》主要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其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成语,如:、、、、、、、。

二、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A.学而时之 ( 温习) B.不说乎(也 )C.人不知而不(愤怒) D.不亦乎(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A.温而知新 (旧的知识) B.以为师矣(能够)C.学而不思则(迷惑而无所得) D.思而不学则(精神疲倦而无所得)3.A.孔文子何以之文也(称为) B.不下问 (可耻 )C.默而之 ( 记住) D.学而不 (满足 )4.A.女知之乎! ( 教导) B.知也 ( 此,这 ) C.不愤不启发,开导) D.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回)5. A.学时习之(表顺承关系) B.人不知不愠( 表转折关系)C.默识之(表修饰关系) D.学而不思则罔 (表并列关系 )6. A.孔文子何谓之文也( 用) B.是谓之文也( 因为)C.可为师矣 ( 凭 ) D.举一隅不三隅反 ( 由) 7.A何有我哉( 对) B.学而不思罔 (就 ) C.不亦君子( 吗 ) D.必有我师(啊)8. A.默而识 (它,学习所得的东西 ) B.学而时习( 助词,无实义 )C.孔文子何以谓文也(他,代孔文子) D.诲汝知乎(代孔子的训言) 三、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 2 () 3. () 4( ) 5. ( ) 6.( ) 7. )四、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知之为之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按原文填空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篇三:长春版教材备课-精品课件可以拓展比较一下送别诗与此诗的异同点:《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

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

四书五经是古代的必读书目。

编辑本段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孔子被尊为“至圣”,汉族人,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编辑本段关于修养的名句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的学习习惯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732-论语八则

732-论语八则

论语八则【学习要求】1.理解这八则语录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见解。

2.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在端正学习态度、增进学业及人格道德修养两方面给学生以教育和启示。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这八则语录所反映的孔子的思想见解。

学习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在端正学习态度、增进学业及人格道德修养两方面给学生以教育和启示。

【学时安排】二学时。

第一学时:分析并理解前四则论语的含义。

第二学时:分析并理解后四则论语的含义。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课前尝试(一)学法指导本文为经典文言文,内容主要侧重于增进学业和人格道德修养两个方面。

请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联想等方法理解内涵,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起指导作用。

(二)尝试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輗()軏()不处()也恶()乎成名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尝——以思,无益——居无求安——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奚——不知其可——輗——軏——3.借助有关资料,完成下列填空本文选自。

孔子是时期国人。

他认为人性本来是的。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请学生介绍一下孔子,教师作补充。

二、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1.请同学朗读论语前四则。

教师纠错:2.请学生朗读第一则,梳理字词句。

提问思考: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还联想到其他的诗句吗?3.请学生朗读第二则,梳理字词句。

提问思考:本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生活中的人和事)4、请学生朗读第三则,梳理字词句。

提问思考:请谈谈学以致用的感受。

5、请学生朗读第四则,梳理字词句。

提问思考:你是一个诚信的人吗?你愿意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呢?(二)自我检测1、概括四则分别阐述的主要论点。

第一则:第二则:第三则:第四则:2、语句翻译(1)第一则(2)第二则(3)第三则(4)第四则第二学时一、课前尝试1.熟读八则语句乃至背诵。

2.熟读注释,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论语八则复习导纲及反馈训练题

论语八则复习导纲及反馈训练题

《<论语>八则》复习提纲一、简要提示1、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二、认知与探究:(一)知识性问题:1、诵读课文,注意反馈训练题2、3题中的字的读音2、熟练的背诵默写课文,重点练习反馈训练题6中强调的重要句子3、翻译课文,解释下列含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翻译下面句子: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七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知识点分析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论语八则》知识点分析长春版

七年级语文《论语八则》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论语八则》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语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文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三、课文知识分析(一)导入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相信这能成为同学们的共同理想。

有一部书可以随时在这方面帮助我们,它就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二)作者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著名的有72人。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认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三)《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四)诵读课文,注意读音:说、愠、罔、女(五)熟悉并掌握的重点字词1、习2、说3、朋4、知5、愠6、君子7、罔8、殆9、女10、好11、乐之12、省13、谋14、信15、传16、患17、不己知18、焉19、从之20、改之补充词语:1、“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这里指孔子。

《论语》里的“子曰”的“子”都指孔子。

2、是:代词,这。

3、三省:多次进行自我反省。

三,泛指多次,文言文中“三”、“九”不是确数,皆有“多”之意。

(六)语段的分析与理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三种为学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八则一、实词解释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⑵人不知而不愠怒愤⑶三省吾身反省⑷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⑸传不习乎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⑹温故而知新旧的或旧的知识⑺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⑻思而不学则骀疑惑⑼诲女知之乎同“汝”,你⑽是知也这,同“智”聪明⑾见贤思齐焉看齐焉,相当于“于之”,意思是这里。

⑿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喜爱⒀有朋自远方来同门(师)为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⒁为人谋而不忠乎策划,考虑⒂不患人之不已知担心不已知:即:“不知已”,不了解自己。

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之为乐⒄不亦君子乎指品德高尚、追求完善人格的人。

⒅曾子名参(shen)字子舆,孔子弟子。

2.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及本字并解释其含。

⑴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⑵女通汝,意思是你。

⑶知通智,意思是聪明。

二、文学常识。

1.《论语八则》选自《论语》。

《论语》是用来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文中的“子”是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2.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归纳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见贤思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用原文语句问答下列问题。

1.曾子教育学生要以诚信为本,不断反省自己的语录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录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告诫弟子要老实求知,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的语录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暗含取长补短意思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论语八则》中告诉人们,只要虚心好学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告诫人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且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五、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第一则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中的“朋”指的是什么样的人?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在孔子看来,有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更有利于完善并实现自己的“仁”的学说,更有利于增长自己的知识的见识,表现了他虚心好学的思想。

2.“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告诉人们“人无完人”的道理,人们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失误的地方,要避免这种缺漏、失误,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以便完善自己。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述了学习上谦虚求实的必要性,结合你的实际谈一谈。

学习上必须实事求是,绝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而不质疑,老师认为你都会了,他就不会再给你解答,你的疑难问题就不能得到解答,就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4.学习了《论语八则》后,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一则谈谈启示。

开放性试题,答案需要结合语录内容,言之成理。

5.学习了《论语八则》后,你一定对《论语》一书有了较多的了解,你还知道《论语》中的哪条语录?请列举并写出你的理解。

6.学习本文后,你觉得孔子的言行对于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请用自己的话谈一谈。

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抓住其中一点谈意思对即可。

7.请结合《论语八则》的内容或给你的启示,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虚心求教学习长,三省吾身修为深。

只想不做是空想,惟做不思为蛮行。

(答案不唯一)《陋室铭》一.解释下列实词。

名:出名、著名灵:灵异斯:这惟:只德馨:这里指品德高尚,馨:香气上:爬上,长到入:映入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案牍:公文、文书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的诗经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乱:扰乱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二.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朝文学家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2.铭,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主要是歌颂功德、记录行为,有时也用来警戒和勉励。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往……2.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苔……,草……4.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西……5.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6.点明文章主旨的是哪一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文中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四、理解文章,回答问题。

1.本文虽题为“陋室铭”,但极力表现的却是“陋室不陋”,说说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陋室“不陋”?居室本身确是陋室,但在作者心中,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之人有品味,生活有情趣,自己的品德高尚,陋室自然就不陋了。

2.文章开头写山、写水,这与陋室有什么关系?这是运用比兴的手法,用山、水的成名或是灵异来引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同时,这也是作类比的论证,前后文气贯通,一气呵成。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致?表达了作者高雅,超凡脱俗的情致。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现了作者不受世俗羁绊,安闲适意的情怀。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居室环境的怎样的特点?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一景物描写的句子加以简要赏析?(围绕“清幽、雅致、怡情”回答)“上”字写出了苔痕蔓上台阶的状态,“入”字则形象地写出草色有情,映入帘中的可爱形象。

两个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

同时与青绿色搭配,显得陋室环境生机盎然。

6.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眼中的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一个才华横溢有着广阔胸襟的人,他虽身居陋室,却视荣华如粪土,高雅淡泊,安贫乐道,节操高尚。

8你是如何评价他的人生态度的?他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保持自身的高洁,难能可贵,在如今物欲橫流的时代,更值得学习和效仿。

当然,他的消极避世不可取。

9.本文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10.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高尚的精神生活"公报作答即可。

11.结合本文内容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叹世人鸢飞戾天,赞君子雅致淡泊居有仙之山德馨,临存龙之水志远诸葛亮身居草庐智勇双全,扬子云简住云亭诗文远扬12.作者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目的?作者以古代明贤自况,说明作者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

小石潭记一、解释下列词语。

1.篁竹:丛生的竹子2.伐:砍伐3.取:开辟4.尤:格外5.清冽:清凉6.坻:水中高低7.嵁:高低不平的岩石8.蒙络摇缀:(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9.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0.可:大约11.许:表约数 12.依:依傍13.布:映在14.俶尔:忽然15.翕忽:迅速 16.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17.蛇行:像蛇那样蜿蜒爬行18.明灭可见:忽明忽暗19.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20.源:源头21.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悄怆:忧伤的样子。

22.以:因为 23.居:停留24.隶:跟随25.小生:年轻人二、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柳东河集》,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他为柳河东,又因他官终柳州刺史,又称为柳柳州。

2.他曾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史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第四篇。

3.本文作者因与朝代的韩愈(作家姓名)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并称“韩柳”。

4.记,是古代的一种不定体。

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三、归纳文章思路及写作手法。

四、.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小石潭的景色的?游览顺序: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作者对潭中游鱼自由快乐的状态进行描写,其中有何深意?鱼儿自由快乐的游来游去,与作者此时的境遇恰恰相反,表达了人选对自由快乐的生活的向往。

3、你认为最能形象地写出水清的是哪一句?你认为这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侧面描写。

用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贴切地写出潭水的清澈透明,更加具体生动。

4.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写出了小溪的曲折蜿蜒,岸势高高低低、犬牙相错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势,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的逼真。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了“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

因而,悲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

但这种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在这里乐是忧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所以不矛盾。

6.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怎样的心情,浏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前后不同的两种心情?A.观鱼时写鱼“似与游人相乐”也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心情,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身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忧伤、抑郁心情的反应。

B.同57.请结合第二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8.请结合本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创作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爱连说一、解释下列实词。

甚:很蕃:多盛:多予:我独:唯独淤泥:污泥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蔓:牵连枝:长出枝节亵:轻慢隐逸:指隐居的人,这些人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亵玩:轻慢而随便地玩弄。

鲜:少宜:应当亭亭:耸立的样子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植:树立二、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北宋<朝代>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

2.说:和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也可以用来议论,本文是一篇抒发感情,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

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的语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的正直、芬芳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从风度方面,写莲清高的句子: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5.人们甚爱牡丹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6.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主旨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7.慨叹世上知音甚少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