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元的教育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习行”教学法
强调“习行”教学法,这是颜元在学术思想 转变后关于教学方法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 主张。他35岁时,“觉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 便将家塾之名由“思古斋”改为“习斋”。 颜元认为,要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必须通过 自己亲身的“习行”,“躬行而实践之”,求诸 客观的实际事物。因而他所说的“习行”教学法, 就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要坚持练习 和躬行实践,惟有如此,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 用的,否则,不和自己的躬行实践相结合的知识 是无用的。
颜元重视“习行”教学法,一方面同他朴素的唯 物主义认识论有密切关系,他主张“见理于事, 因行得知”认为“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只 有接触事物,躬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知 识。另一方面,他重视“习行”教学法的直接原 因是为了反对理学家静坐读书、空谈心性的教学 方法。在他看来,“从静坐讲书中讨来识见议 论”,一是由于脱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终日兀坐书房中,影响健康。为了改变理学 家这种把道全看在书上,把学全看在读和讲上的 教学方法,颜元大力提倡“习行”教学法。
颜元托言经典强调“六艺之学”,并非真 是要回复到尧舜周孔时代,而是托古改制, “以复古求解放”,在古圣昔贤“六艺” 教育的旗帜下,宣扬自己的主张。晚年, 他曾规划漳南书院,陈设六斋,并规定了 各斋的具体教育内容,这是对他“真学”, “实学”内容的最明确、也是最有力的说 明。漳南书院的六斋及各斋教育内容为:
颜元的教育思想
颜元(1635~1704)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李 学派创始人。原字易直,更字浑然,号习斋,直 隶博野县北杨村(今属河北省)人。一生以行医、 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 “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 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 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材,猛烈抨击宋明 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其 主要著述为《四存编》、《习斋记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颜元不仅重视人才,而且进一步指出人才主要依 靠学校教育培养,在他看来,“朝廷,政之本也; 学校,人才之本也,无人才则无政事矣”,“人 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 所以, 从人才的角度来分析,颜元的上述见解确有道理, 它正确地揭示了学校、人才、治国三者之间的关 系,突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它对于当前我 们正确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 战略地位,不无意义。
(五)劳动教育思想
重视农业知识的传授,注重劳动在培育人才中的作用, 这是颜元教育思想的又一个重要特点。 颜元长期生活在农村,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后 来虽从事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但从未脱离劳动。像他 这样一生不脱离农业生产劳动的著名教育家,在中国古 代教育史上是不多见的。 正因为他自己一生长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 使他能够冲破自孔丘以来儒家轻视农业生产劳动的传统 思想束缚,对劳动有一个新的认识,不仅认为人人应该 劳动,而且还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这种劳动教育 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三)“慎学”、“实学”的教 育内容
颜元关于教育内容的主张,是以反传统、反教条、反程朱理学脱离 实际的书本文字教育的战斗姿态出现的。因而,为培养“实才实德 之士”,在教育内容上,颜元提出了“真学”、“实学”的主张。 它的特点是崇“实”而卑“虚”,与传统教育,特别是与程朱理学 教育,针锋相对,“彼以其虚,我以其实”,以“实”代“虚”, 以有用代无用。颜元认为尧舜周孔时代的学术便是“真学”、“实 学”,所以大力提倡当时的“六府”、“三事”、“三物”。这里 所说的“六府”、“三事”,即《尚书·大禹漠》所云的“水,火, 金,木、土、谷”和“正德、利用、厚生”;“三物”即《周礼·地 官》所云的“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 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颜元看来,“三物”与“三事”是异名同实。“三物”之中。又 以“六艺”为根本,“六德”、“六行”分别是“六艺”的作用和 体现。所以,颜元提倡“六府”、“三事”、“三物”。其核心是 在于强调“六艺”教育。
重视传统农业知识。颜元始终把向学生传授农业知识置 于其教育活动的重要地位。他曾说:“以礼、乐、兵、 农,心意身世,一致加功,是为正学” 在亲自制订的 “习斋教条”中,规定“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 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 注重劳动对于育才的作用。颜元认为,劳动不仅可 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强盛,而且对人 也有教育作用。首先劳动具有德育的意义。它不仅能使 人“正心 ”、“修身”,去除邪念,还有使人勤劳,克 服怠惰、疲沓。其次,劳动还具有体育的意义。劳动可 以增强体魄,是重要的养生之道。
(二)、学校为“人才之本”
颜元十分重视人才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作 用,指出:“人才者,政事之本也”, “无人才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平,无 民命。” 把人才视为是治国安民的根本。 因而,他在“九字安天下”的方针中,把 “举人才”列为首位。他说:“如天不废 予,则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 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 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五子兵法, 并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射御、技击等科;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 奏、诗文等科; 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 学; 帖括斋:课八股举业。
漳南书院之所以暂还设立“理学斋”和“帖括斋 ”,只 是为了“应时制”,“俟积习正”,则关闭这两斋。因 此,颜元“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不仅同理学 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无论是广度上,还是在深度 上,都大大超越了“六艺”教育。它除了经史礼乐等知 识以外,还把诸多门类的自然科技知识,各种军事知识 和技能正式列进教学内容,并且实行分科设教,这在当 时确实是别开生面的,已经蕴含着近代课程设置的萌芽, 将中国古代关于教育内容的理论推进到了一崭新的发展 阶段,这是颜元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值 得人们重视。
一、主要思想
(一)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二)、学校为“人才之本” (三)“慎学”、“实学”的教育内容 (四)“习行”教学法 (五)劳动教育思想
(一)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他极力批判自汉以来二千年的重文轻实的教育传统,包括玄学、佛 学、道学以及宋明理学。他提倡实学,亦有其历史依据。他认为尧 舜周孔就是实学教育的代表者,如孔子之实学注重考习实际活动, 其弟子或习礼,或鼓瑟、或学舞、或问仁孝、或谈商兵政事,于己 于世皆有益,而宋儒理学教育却相反,主静主敬,手持书本闭目呆 坐有如泥塑,在讲堂上侧重于讲解和静坐、读书或顿悟, 其害有三: 一是“坏人才”。即理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柔弱如妇人女子,无经 天纬地之才,他指出,如果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即使读 书万卷,也是毫无用处的。这种教育不仅害己,而且害国。 二是“灭圣学”。他认为理学家只从章句训诂、注解讲读上用功, 从而陷入了一种文墨世界,国家取士、教师授课、父兄提示、朋友 切磋,皆以文字为准,这就丢弃了尧舜周孔的实学精神。尤其是倡 行八股取士后,为害更大。 三是“厄世运”。汉儒宋儒之学败坏了学术与社会风气。
需要指出的是,颜元虽重视对学生进行劳 动教育,但他的思想仍没有越出劳心者治 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藩篱,这是颜元教育 思想的消极面,是他无法克服的历史和阶 级的局限。
简要评价
颜元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深刻揭露和猛烈抨击了传统 教育,尤其是程朱理学教育,并在批判中创立了以“实 学”为特征的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学校为“人才之 本”,必须培养“实才实德之士”,提出应该传授包括 诸多门类的自然科技知识,各种军事知识和技能在内的 “真学”、“实学”强调接触实际,从躬行获得知识的 “习行”教学法,重视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等,颜元的 这些见解在当时独放异彩,别具一格,对中国近代教育 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颜元在中国古代 教育史上,有着光辉的贡献。
颜元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具体主张。他认为, “令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德之士,则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 济臣”,若“令天下之学校皆无才无德之士,则他日列 之朝廷者皆庸碌臣”。(8)可见,他主张学校应培养 “实才实德之士”,即是品得高尚,有真才实学的经世 致用人才。颜元的这种主张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 治,即他说的“他日列之朝廷者皆经济臣”,能够“佐 王治,以辅扶天地”,这是颜元思想的局限性。然而, 他重视人才对于治国的重要作用,强调人才主要依靠学 校教育培养,这些都是正确的。同时,他提出的“实才 实德之士”的培养目标,显然已冲破了理学教育的桎梏, 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的特性,反映了要求发展社会生产 的新兴市民阶层对于人才的新要求,在当时无疑是具有 进步意义的。
汉儒宋儒之学败坏了学术与社会风气。学术完全 成了一种文字游戏,统治者更是利用科举八股把 士人囿于文字之中,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社会道 德、经济、人才的腐败与衰竭,皆与此有关。结 论:以实学代理学。 批判传统教育,尤其是批判宋明理学教育, 这是实学教育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颜元是这一 思潮中的重要代表。他的批判主要有三个方面。
颜元所说的“习行”,虽然讲的是个人行动,忽 视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看轻了理论思 维的重要性,因而没有社会实践的意义。但他强 调接触实际,重视练习,从亲身躬行实践中获得 知识,这可说是中国古代教学法发展上一次手足 解放的运动,它一反脱离实际的、注入式的、背 诵教条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学法理论和实践 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这在当时以读书为穷理功夫, 讲说著述为穷理事业,脱离实际的“文墨世界” 中,无疑是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令人耳目一新, 具有进步意义。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颜元强调“习行”,并 非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他认为书本记 载的“原是穷理之文,处事之道,岂可全不读 书”。因而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乃致知中一 事”。但“将学全看在读上”,“专为之则浮 学”,而且书读得愈多,愈缺乏实际办事能力。 同样,讲说也不能废除,但不可脱离实际空讲。 因而他主张读书、讲说必须与“习行”相结合, 而且要在“习行”上下更多的功夫,化更大的精 力。
1、揭露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弊 端
颜元指出,传统教育一个最突出的弊病就是脱离 实际,把读书求学误以为是训诂,或是清谈,或 是佛老,而程朱理学更是兼而有之,故其脱离实 际更为严重。传统教育培养出的人既不能担荷圣 道,又不能济世救民。所以他认为,这种教育 “中于心则害心,中于身则害身,中于家国则害 家国”。他指出:“误人才,败天下事者,宋人 之学也”(2) 这表示了他对传统教育,尤其是 程朱理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深恶痛绝。
2、批判传统教育的义、利对立观
传统教育的另一个弊病,就是在伦理道德教育方 面,把“义”和“利”、“理”和“欲”对立起 来。颜元针对这种偏见,继承和发展了南宋事功 学派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正其谊(义)以谋其 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他认为 “利”和 “义”两者并非绝然对立,而是能够统一起来的, 其中,“利”是“义”的基础,“正谊”,“明 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利”和“计功”。同 时,“利”也不能离开“义”,而且“利”必须 符合“义”。颜元的这种思想,冲破了传统的禁 锢,使中国古代对于义、利关问题的认识近乎科 学。
(3)反对八股取士制度
颜元深刻揭露了八股取士制度对于学校教育的危害,对八股取士制 度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认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正当途径,而那种传统 的科举制度,以时文(八股文)取士,是用八股文代替实学,不仅 不能选拔真才,反而会引学者入歧途,贻误人才。所以他指出: “天下尽八股,中何用乎!故八股行而天下无学术,无学术则无政 事,无政事则无治功,无治功则无升平矣。故八股之害,甚于焚 坑”。 诚然,颜元是打着古人的旗号批判传统教育的,即所谓“必破 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然而,在当时“非朱子之传义不 敢言,非朱子之家礼不敢行”的社会条件下,他无惧“身命之虞”, 而敢于猛烈批判传统教育,尤其把抨击的矛头集中指向程朱理学, 这是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这在当时的思想界起了巨大震动。梁 启超说颜元是当时思想界的大炸弹,这是颇有见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