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动机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动机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分为和。

2、根据动机的意义,可把动机区分为和。

3、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不同,可把动机区分为、和非动机。

4、根据自主性水平由低到高,可以把外在动机分为外在规则动机、和。

5、根据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作用的大小,可把动机区分为

和。

6、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把动机区分为和。

7、一般说来,动机的产生和发生作用是和共同作用的结

果。

8、动机系统的动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和三个

方面。

9、从表现形式上看,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和理想。

10、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1、根据对需要的意识程度,可以把需要分为和。

12、维纳的归因理论,从、和原因源三个维度归纳了人们对

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

13、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结果主要通过和自我效能感两条途径对个体行

为动机产生影响。

14、斯金纳将能起到强化作用的刺激物分为和两类。

15、自我效能感是由提出的一个动机概念。

16、阿特金森认为,个体行为动力为和的乘积。

二、单向选择题

1、动机属于心理现象的方面。

A、心理过程

B、个性倾向

C、个性特征

D、个性调控

2、下列动机种类中,自主性水平最高的是。

A、内在动机

B、外在规则动机

C、内转规则动机

D、认同规则动机

3、是动机产生最根本的心理基础。

A、内驱力

B、诱因

C、需要

D、认知

4、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A、马斯洛

B、华生

C、斯金纳

D、罗杰斯

5、是能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

A、正诱因

B、负诱因

C、正强化物

D、负强化物

6、是由于其撤除而增强某种行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

A、正诱因

B、负诱因

C、正强化物

D、负强化物

7、下列选项中,不能产生或增强个体行为动机的是。

A、诱因

B、强化物

C、惩罚

D、目标

8、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认知失调动机理论代表性人物的是。

A、霍尔

B、费斯廷格

C、维纳

D、班杜拉

9、自我效能感与自信的不同点表现在。

A、对自己能否完成任务的判断

B、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C、对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

D、对自己完成任务能力的主观评价

10、能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

A、正诱因

B、负诱因

C、正强化物

D、负强化物

11、是由于其呈现而增强某种行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

A、正诱因

B、负诱因

C、正强化物

D、负强化物

三、多向选择题

1、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功能

2、影响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A、价值观因素

B、情感因素

C、认知因素

D、行为因素

3、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兴趣

B、信念

C、理想

D、目标

4、动机冲突的情境有以下几类:。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5、青少年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有:。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亲和内驱力

D、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6、男女青少年学习动机水平存在着差异,女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高于男生。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有。

A、身心发展水平

B、学校教育环境

C、社会环境

D、家庭教育

7、目标意识对行为动力的影响表现在:。

A、目标的明确性

B、目标的适当性

C、目标的价值性

D、目标的自觉性

四、判断题

1、依恋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社会性需要。()

2、高度的外在动机会削弱内在动机。()

3、目标或诱因的效价越高,越能激起个体的行为。()

4、自我效能感具有动机作用。()

5、情感具有动机作用。()

6、自我效能感和自信都是建立在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评价基础之上的,因此二者是相同的。()

7、认知失调具有动机作用。()

8、诱因、目标和强化物都属于引发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

9、诱因和强化物都能增强个体的行为反应,因此二者是相同的。()

10、正强化能使个体行为反应频率上升;负强化则使个体行为反应频率下降。()

11、男女青少年学习动机水平存在着差异,男生的学习动机水平高于女生。()

五、名词解释

1、动机

2、需要

3、内驱力

4、诱因

5、价值观

6、兴趣

7、信念

8、理想9、自我效能感10、强化

六、现象解释

1、不少家长为刺激子女学习,采取“高分换物质”的做法,然而结果却是物质越多,分数

越少。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