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阳明病:脉证并治总结思维导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阳明病:脉证并治总结思维导图
一、阳明病简单明了总结
1.阳明热证邪热炽盛,表里俱热:白虎汤(清气泻热,生津润燥)热结在里,热盛津伤: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阳明津伤,水热互结:猪苓汤(育阴润燥,清热利水)
2.阳明实证阳明内实,热郁心烦: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润燥软坚)多汗津伤致便硬谵语:小承气汤(泻热去实,行气破滞除满)阳明腑实,燥屎内结:大承气汤(泻热通腑,峻下热结)脾约证:麻子仁丸(清热润肠,滋阴通便)津伤便硬自欲大便:蜜煎方(补中润燥解毒)
3.阳明寒证阳明中寒,浊阴上逆:吴茱萸汤(温中散寒,降逆止呕)
4.发黄证阳明湿热郁结发黄证: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通腑退
黄)阳黄热重于湿:栀子柏皮汤(清泻里热为主,兼以祛湿)湿热内蕴,表邪未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清热利湿,兼以解表)5.血热证阳明蓄血:抵当汤(破血逐瘀)
二、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1、胃中虚冷其人本虚,是其人本为脾胃气虚,虚则不能消化饮食,饮食停于胃中,则胃中满闷,故不能食。若攻其热则伤其胃,其胃益虚,其寒益甚,胃中虚寒则胃气不降而反上逆,故哕逆。
阳明病,不能食,应是中寒。如:
191条曰:“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中寒者是胃中虚冷,如
226条曰:“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122条曰:“……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经文反复提示,不能食,是胃中虚冷。胃中虚冷与太阴病证之“脏有寒”是一样的性质。太阴病证之“腹满而吐,食不下”是因为“脏有寒”,这与阳明病“胃中虚冷不能食,饮水则哕”、“胃中虚
冷故吐”实际上是一样的性质。不同的是太阴虚寒的典型表现为下利,阳明病胃中虚冷的典型表现为大便初硬后溏。故其治法基本相同,以理中汤温里扶阳为代表方。
2、饥而不欲食饥而不欲食,为有虚热,热消饮食故饥,热伤胃阴则不欲食。用什么方,要看具体病证情况。
如:120条:“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
228条:“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355条:“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3、“中寒”与“久寒”有何不同?阳明中寒,是指胃中寒冷,也就是腹中寒冷,如理中丸服法“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再如《金匮要略》曰:“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阳明中寒之寒是脾胃阳气虚寒,其寒的感觉在腹中。
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是指当归四逆汤证“手足厥寒”且内有久寒。“内有久寒者”是平素就有手足寒,其“内”不是胃中。
4、理中汤治疗胃虚多饮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克【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胃中虚冷,水停发热,法当温胃消水,水寒去则发热自解。
195.“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5、脉迟脉迟主寒,亦主血虚、血瘀。此脉迟系血瘀化为湿热。血瘀不能运化水湿,湿停中焦,则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故食难用饱,饱则加重郁滞,郁而生热,热则生烦。此烦为湿郁化热,湿热上冲影响脑部供血则头眩;湿热下流影响膀胱气化则小便难。头眩和小便难是肝脾湿郁化热所造成的。
此条与《金匮要略》谷疸条互看,则更清楚。如《金匮要略》曰:“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谷疸脉数。此条脉迟为欲作谷疸,其表现为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难,其病机为肝脾湿热,其治法可与茵陈五苓散。脉迟为血虚如桂枝新加汤证之脉迟。脉迟为血瘀如143条热入血室之脉迟,还有《金匮要略》肠痈者之脉迟。6、去湿之法当通利小便而不当攻下大便。虽下之,腹满如故,是下之虽然热去但是湿不去,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这是脉迟的缘故。7、谷瘅谷瘅是因湿郁不化,谷气不行,郁而生热,不得宣泄,热熏肌肤而身发黄色。虽下之,腹满如故,是因为其人脉迟血瘀并太阴湿滞。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8、茵陈五苓散【来源】《金匮要略》卷中【药物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五苓散计48g,茵陈比例则应为96g。【功用】利湿退黄。
9、虚寒、虚热如何影响脾胃虚寒者不知饥。虚热者知饥,饥而不欲食。
10、概念:
1、谷疸【黄疸一】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2、酒疸【黄疸二】因酒食不节,以致脾胃受伤,运化失常,湿浊内郁生热,湿热交蒸而成。主要症状有身目发黄、胸中烦闷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小便赤涩、脉沉弦而数等。
3、女劳疸【黄疸三】证见身黄、额上微黑、膀胱急、少腹满、小
便通利、大便色黑、傍晚手足心发热而反觉恶寒。
4、谷瘅【瘅:通'疸'。黄疸病】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
区别:
1、黄疸病特征---身目发黄,不能食。
2、酒客与桂枝汤的区别,有呕吐症状;
3、谷瘅头眩有小便难,区别67条文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196.“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11、阳明病无汗久虚故也阳明里热,法当迫汗外出,因阳明本为多气多血,所以热结阳明者,法当多汗。反无汗者,此以血气久虚之故。血气久虚之人,若病阳明,则津血不足,皮肤失养,故无汗而皮肤发麻有如虫行皮中状的感觉。此证以血气不足为因,燥热为果,当以调胃承气汤加芍药麻仁为法,或以芍药甘草汤加麻仁。阳明里热,法当攻下。久虚者不禁攻,故当与芍药补血泄热,麻仁润肠通便。杂病久秘久虚属热者,也适用此法。
12、调胃承气汤方加芍药麻仁大黄(去皮,清酒洗)36g、炙甘草18g、芒硝24g,麻仁9---15g、芍药18g。
13、芍药甘草汤方:芍药18g、炙甘草18g、麻仁9---15g
14、久虚大肠燥热属阳明此所谓“久虚”,应为津液久虚,皮肤干燥,故“其人如虫行皮中状”。皮肤久虚,必然“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此久虚大肠燥热者,不能属太阴,只能属阳明。
而脾胃俱实,表现为邪气实,其性质是血热津液虚,如经曰:汗出多者,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197.“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