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个体差异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第11章 能力

普通心理学第11章 能力

能力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 不同个体在同一任务或活动上表
现出的能力水平可能不同。
能力的分类与特点
认知能力
操作能力
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是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 、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括运动能力、实验能力等,是人们完成 具体任务和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社交能力
创造能力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是人们 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有效 互动的能力。
力。
婴儿期
婴儿开始学会抓握、听觉、视觉等基 本技能,并逐渐形成感知和运动能力 。
学龄前期
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习各种知 识和技能,并逐渐形成学习能力、思 维能力和创造力。
个体差异的表现与原因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的不同会导致个 体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 如智力、身高、体型等。
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因素也会对个体的能力发 展产生影响,如教育背景 、文化背景等。
优点
行为观察法能够直接观察个体 的实际表现,提供直观的能力 评估结果。
缺点
行为观察法可能受到主观因素 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标准
化和客观化的操作程序。
自我报告法及其应用
定义
自我报告法是通过让个体自我报告其 能力水平和特点的方法。
应用
在能力测量中,自我报告法被广泛应 用于了解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
情绪智力的测量与评估
测量工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自我报告法、行为观察法、实验法等。
评估标准
包括情绪的认知、理解、表达、调节和动机等方面。
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情绪智力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高情绪智力的人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 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11中用药失误类型

11中用药失误类型

11中用药失误类型
1. 用药途径错误:患者将药物用于错误的途径,例如将口服药物误用为注射药物。

2. 剂量错误:患者使用了错误的药物剂量,包括用药过量或用药不足。

3. 用药时间错误:患者未按照医嘱规定的时间间隔使用药物,或将药物使用时间与其他药物冲突。

4. 药物选择错误:医生或患者选择了不适合的药物,或未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 药物配伍错误:在给予多个药物时,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未被考虑,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6. 贮存不当:药物未被储存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能导致药物的降解或失效。

7. 用药时机错误:患者未在正确的时间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

8. 用药频率错误:患者未按照医嘱规定的频率使用药物,可能导致疗效不佳。

9. 用药期限错误:患者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使用药物,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副作用或药物依赖性的发展。

10. 用药目的错误:患者未正确理解医嘱的用药目的,导致药物的错误使用。

11. 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出现了不良药物反应,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 引言现今的高中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学生个体差异是高中教育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而,许多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存在不足,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学生潜力的未能充分发挥。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文将探讨高中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2. 学生个体差异认识不足的问题2.1 教师对学生认知差异的不了解许多高中教师缺乏深入了解学生认知差异的专业知识,对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以及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教师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他们恰当的指导和支持。

2.2 教师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忽视高中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在兴趣爱好的多样性上。

然而,许多高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课程内容的简单传授和应试结果的追求。

这种忽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和兴趣,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2.3 教师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忽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丰富的心理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尊重感等。

然而,许多高中教师未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忽视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

3. 整改措施3.1 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针对教师对学生认知差异的不了解问题,学校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学生认知差异的认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认知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风格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学生个体差异。

3.2 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领导能力。

此外,应建立学生兴趣爱好的记录档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咨询。

3.3 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和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家长的密切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支持和帮助。

个体差异成因与表现

个体差异成因与表现

个体差异成因与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有的人天生聪明,有的人擅长运动,有的人具备创造力,而有的人则善于社交。

这些差异之所以存在,是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成因所导致的。

本文将探讨个体差异的成因与表现,并分析其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个体差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基因、环境因素以及个体努力等。

首先,遗传基因在个体差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特定基因与个体的认知、智力、性格等方面存在着相关性,进而影响其在社会中的成就。

而且,遗传基因还决定了个体的身体特征,如身高、体重等,这些特征也会对个体的发展和表现产生影响。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个体差异的重要成因之一。

环境包括家庭、社交圈、学校等个体所处的具体情境。

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有助于个体的情感发展和积极心态的形成,从而促进其在社会中的成长和成功。

相比之下,一个贫困、紧张的家庭环境则可能阻碍个体的发展和表现。

同时,学校教育也对个体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不同,学校给予个体的资源和机会也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对个体差异产生影响。

此外,个体差异还受到个体自身努力的影响。

努力和勤奋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重要方式。

一个勤奋努力的个体,不论其天赋如何,往往能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并取得更为显著的成绩。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个体的努力不仅是提升自身能力的途径,也是实现个体差异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个体差异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个体差异促进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

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优势与特长,在社会分工和合作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艺术领域,有的人擅长绘画,有的人擅长音乐,他们的个体差异促进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

其次,个体差异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有些个体具备非凡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们能够提出新的理论、思想和观点,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再者,个体差异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学第十章

第十章1、人际交往:动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静态的角度来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2、人际交往的条件:交往双方共同理解并使用的符号系统、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信息接受者有适宜的心理准备。

3、交往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

4、信息的转换有两个基本操作:编码和译码。

5、根据社会个体人际反应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伪装者。

按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分为:血缘型、地缘型、业缘型。

根据对需要的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把人际关系需求分为:包含的需求、控制的需求、情感的需求。

依据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将人际关系分为:谦让型、进取型、分离型。

根据人们交往的相互关系,可将人际关系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分离型。

根据人际关系的维系程度,人际反应方式分为:稳固型、松散型、偶发型。

6、简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及意义?答: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动机是人际交往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交往手段。

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及行为等心理因素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交往不同的思想基础,动作特征、感情色彩、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包括低层次(低水平人际关系)、中等层次(一般水平的人际关系)、高层次(高水平的人际关系)。

7、人际交往的意义: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促进个体心理发展、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8、论述人际认识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人际认识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是从感知、识别、理解开始的,彼此之间不相认识,毫无所知,就不可能有人际交往,也不能建立人际关系。

大班个体差异记录10篇幼儿个体差异记录及解决方法

大班个体差异记录10篇幼儿个体差异记录及解决方法

大班个体差异记录10篇幼儿个体差异记录及解决方法幼儿个体差异记录及解决方法观察对象:颖颖性别:女年龄:6周岁时间;xx年3月11日——5月6日观察记录:颖颖是一个转园的新生,虽然属于大班年龄段,但是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每天来园总是不停的哭闹,尽管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友好耐心的接触帮助她,但是她对我们的帮助很是抵触,拒绝参加班级的任何活动,每逢此时时她总会大声哭泣,边哭边喊找奶奶。

特别在开展布置一些亲自活动需要爸妈共同参与的时候,颖颖的情绪反应更为强烈。

平时她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呆在那里,只有傍晚见到奶奶来接的时候脸上才露出一丝的笑容,也从来没有见过其父母来接送。

她的这种情况持续将近两个月,是以前孩子所没有过的现象。

根据她的变化我们及时与她奶奶联系交流得知:颖颖在六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把她留给了老人,每年只有在春节的时候才能回家见孩子一面,而且时间也是很短暂,只有几天的功夫。

但是颖颖对爸妈很依赖,每次走的时候总是搂着妈妈的腿不放,哭着说再让妈妈多住几天陪陪她,可见孩子内心对父母的渴望。

平时颖颖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由于忙于生活,所以奶奶走到哪就带到哪,与他人的接触也很少,因此颖颖来到幼儿园对所有的一切都不适应,都很抵触。

指导策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幼儿园的生活中有意识的安排更多小朋友跟她一起玩,一起参与任何活动,当她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帮助。

作为老师也给与更多的关爱,找时间陪她聊聊天,一起和她制作亲子作品……,并根据我们现有的方便条,利用班级电脑在放学后与妈妈进行短暂视频,减少她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要求她奶奶多一些时间带孩子与其他小伙伴相互交往效果:经过一段时间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现在的颖颖有了一定的进步。

爱哭的现象几乎没有,每天都很高兴,能和小伙伴快乐相处,主动和老师交谈。

特别是傍晚和妈妈进行短暂的视频成了她一天的动力,急切盼望着傍晚的到来。

反思:看着孩子急切的心情,心中隐隐作痛,又是一个留守儿童。

11个体差异

11个体差异

第十一章个体差异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都存在差异,而心理学研究主要关心的是个体在能力方面和人格方面的差异。

比起人与人之间的共性来说,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关注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相对于它的重要性,个体差异的研究受到了实验心理学家的冷落,因为实验心理学家首先感兴趣的是发现和解释行为的一般规律。

而且由于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变量往往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实验研究的自变量选择、因变量测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中独有独特的困难。

所以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由关心实践和应用的心理学家们用非实验的方法进行的。

但尽管如此,个体差异的一些重要规律的得出还是得归功于实验方法的介入。

本章将会在介绍个体差异实验研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介绍能力和人格个体差异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旨在解决如下问题:1.个体差异研究中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各有何任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2.个体差异研究的自变量分为哪两类?这两类自变量构成了个体差异研究的哪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这两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因变量是什么,为何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定义?4.个体差异研究的两类自变量在能力和人格研究中的具体体现为什么?5.能力研究与人格研究中因变量各有哪些,各因变量相应的具体测量手段都有哪些?第一节个体差异的研究变量个体差异的研究方法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

由于能力和人格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变量难以操作等特点,实证和两方面的研究并未完全结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仍是十分紧密的。

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旨在通过任何可用的手段测量个体差异来进行预测,并尽力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经常要根据一个人特定的能力和个性来做出一些关于个人的重要决策。

例如,根据个体特定的个性来选择工作,或根据能力的测量结果来进行选拨。

个体差异及管理

个体差异及管理

值观和优先级的认识和选择。
03 个体差异的管理策略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个体的特点,制定个 性化的教学或工作方案,以满 足其独特的需求和潜力。
了解每个个体的兴趣、能力、 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好 地指导其发展。
鼓励个体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 势,同时帮助其克服不足和弱 点。
多元化管理
01
尊重个体的多样性,包括性别、年龄、文化背景、 职业经验等方面的差异。
情绪稳定性
个体在情绪稳定性上存在 差异,包括情绪反应、自 我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开放性
个体在开放性上存在差异, 表现为想象力、创造力和 对新事物接受程度的不同。
兴趣爱好差异
爱好类型
个体在兴趣爱好类型上存在差异,如运动、音乐、阅读、旅游等。
兴趣程度
个体在兴趣爱好程度上存在差异,表现为对特定活动的投入时间和 精力不同。
认知能力差异
智力水平
个体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包括逻辑推理、记 忆力、观察力等方面的表现。
学习风格
不同个体在学习风格上有所差异,如听觉学习者、 视觉学习者、动手实践学习者等。
信息处理速度
个体在信息处理速度上存在差异,包括对信息的 接收、处理和反应速度。
性格差异
外向与内向
个体在性格上存在外向与 内向的差异,表现为社交 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驱 动力的不同。
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组织绩效
组织中的个体差异可以激 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 从而提高组织绩效。
促进个人发展
个体差异可以帮助个人发 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 而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计 划。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个体差异可以帮助个人更 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增强 社会适应能力。

《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 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在教授完《11~20 各数的认识》这一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成功之处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激发学生兴趣直观教学法:利用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认识 11~20 各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

小棒的直观展示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数的组成,如 11 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学生能亲身体验数的构成。

计数器的使用则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数位的含义,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代表一个十,个位上的一个珠子代表一个一。

演示法:教师通过演示用小棒表示数和在计数器上拨数的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和数位概念。

例如,在演示 15 的组成时,先在计数器上拨出 15,让学生观察十位上有一个珠子,个位上有五个珠子,然后用小棒摆出 15,即一个十和五个一,这样的演示让学生对 15 的组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索11~20 各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游戏教学法:“猜数字”和“找朋友”等游戏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巩固了对 11~20 各数的认识和理解。

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从认识数到理解数的组成,再到认识数位和读写数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 11~20 各数的知识。

例如,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场景认识11~20 各数,然后用小棒摆数理解数的组成,接着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最后学习读写数。

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关注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进行了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认识数位时,有些学生对十位和个位的概念理解起来有困难,我就通过反复演示和个别辅导的方式,让他们理解数位的含义。

实用卫生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实用卫生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医学统计方法概述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2.概率P=0,则表示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3.抽签的方法属于D单纯随机抽样4.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的原始资料叫:B计量资料5.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该资料的类型是:D有序分类资料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治疗人数8236316.样本是总体的C有代表性的部分7.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not;&not;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C整理资料8.统计工作的步骤正确的是C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9.良好的实验设计,能减少人力、物力,提高实验效率;还有助于消除或减少:B系统误差10.以下何者不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D交叉的原则11.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B几何均数12.某计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宜选择CM13.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14.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C615.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变异系数16.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医学95%正常值范围A X±1.96S17.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18.正态分布是以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19.确定正常人的某项指标的正常范围时,调查对象是B排除影响研究指标的疾病和因素的人20.均数与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是E标准差越小,均数代表性越大21.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22.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

P愈小则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23.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C924.t检验结果,P>0.05,可以认为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着性25.下列哪项不是t检验的注意事项D分母不宜过小26.在一项抽样研究中,当样本量逐渐增大时B标准误逐渐减少27.t<t0.05(v),统计上可认为C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着性28.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中,检验假设(H0)是Bμ1=μ229.同一总体的两个样本中,以下哪种指标值小的其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更可靠?A.Sx 30.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是:C前者大于后者31在同一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含量为n的样本,理论上有95%的总体均数在何者范围内C均数加减1.96倍的标准误32.同一自由度下,P值增大Ct值减小33.两样本作均数差别的t检验,要求资料分布近似正态,还要求D两样本总体方差相等34.构成比的重要特点是各组成部分的百分比之和C一定等于135.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C为了便于比较36.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B构成比37.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0.01(3),可以认为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38.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D(行数-1)(列数-1)39.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E1<T<540.若X2≥X20.05(ν)则AP≤0.0541.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42.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D率43.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A构成比44.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45.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Cπ1=π246.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D两对实测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47.比较某地1990~1997年肝炎发病率宜绘制C普通线图48.关于统计资料的列表原则,错误的是B线条主要有顶线,底线及纵标目下面的横线,分析指标后有斜线和竖线49.比较甲、乙、丙三地区某年度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情况,可用A直条图50.描述某地某地210名健康成人发汞含量的分布,宜绘制B直方图l、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教育心理学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的个体差异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和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因而制定出针对不同个体的教育策略。

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个体特点和差异。

本文将讨论教育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并探讨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 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习惯。

根据学习风格的不同,人们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型等。

这些差异导致了每个学生对于教育资源和内容的接受和理解方式不同。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图示化教学、听力训练和实践操作,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是个体在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学生在智力方面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擅长逻辑推理,有些学生注重空间思维,还有些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具备突出优势。

因此,教育者在设计教学任务和评估方法时,应注意考虑学生的智力特点,注重发展多种智力,以便激发学生的潜能。

3. 学习动机的个体差异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目标导向。

每个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程度都存在差异。

有些学生对于某些学科有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对于其他学科则缺乏热情。

教育者应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通过引导和激励,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4. 性格特质的个体差异性格特质是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不同学生的性格特质会对学习和教育产生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具有外向、开放和合作的性格,更容易与他人合作和学习;而其他学生可能更为内向、谨慎和独立,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质,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合作,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5. 教育背景的个体差异教育背景是指学生在教育方面的经历和所受教育的机会。

不同的教育背景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学生来自良好的教育背景,接受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有较高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来自较差的教育背景,面临较大的学习差距。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工作计划——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一、引言在教育工作中,学生个体差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1.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生则更擅长形象思维。

有些学生在数学方面表现优秀,有些学生在语言方面更胜一筹。

这种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1.兴趣爱好差异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有的学生对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更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

1.学习态度和习惯差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三、如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了解学生个体差异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和需求。

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和评估,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供依据。

1.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学习难度,激发他们的挑战精神;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验或实践活动;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进行教学,如用音乐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等。

这样的教学计划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教育如何关注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如何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兴趣爱好: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针对不同学习风格:尊重孩子的学习风格,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听觉、视觉、动手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
针对不同发展水平:采用分层教学和个性化辅导等方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和发展。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及时调整教育计划,以满足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
提供适应个体需求的支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孩子的兴趣和能力。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和尝试,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幼儿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其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自己设计游戏情节和角色。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材料,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
幼儿园教育如何关注个体差异
XX,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4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3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5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6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01
了解个体差异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特长。

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也会出现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现象。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学习上的差异。

有些学生可能在数学方面很擅长,但在语文上却稍显逊色;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是语文方面的天才,但对数学一窍不通。

这种个体差异是正常的,学校评价体系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全面的评价方式。

学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综合评价、项目评分、学科竞赛等,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评价结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指导,引导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体优势。

其次,个性发展是指每个学生个性特点的形成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潜能。

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比如,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艺术类的竞赛和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对于对体育感兴趣的学生,学校可以开设更多的体育选修课,鼓励他们参加体育比赛。

通过这样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要想实现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学校和家庭都有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培养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团和活动,开展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积极性。

在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课余活动和兴趣选修课程,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家庭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尊重他们的选择,并给予支持和鼓励。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监督他们的学习进度,同时也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个性。

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指南中指出个体差异的话

指南中指出个体差异的话

指南中指出个体差异的话1. 指南里说个体差异就像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亮法呢。

比如说小明和小红一起学画画,小明对色彩特别敏感,画出来的颜色搭配超美,小红呢,她的线条感特别强,勾勒出的形状特别生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那一点,这就是个体差异啦。

2. 指南提到个体差异啊,这就好像不同品种的花。

像玫瑰娇艳欲滴,百合清新淡雅。

我认识的小张和小李也是这样,小张性格外向开朗得像阳光,能迅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小李则比较内向含蓄,像月光下静静盛开的小花,可一旦熟悉了,也有独特的魅力呢。

3. 个体差异这事儿,指南讲得真对。

就好比一群小动物,有的像小兔子蹦蹦跳跳充满活力,有的像小猫咪安安静静。

像我的邻居家两个孩子,大孩子爱运动,整天在外面跑跳玩耍,小的那个就喜欢安静地看书,这差异大得很呢。

4. 指南指出个体差异可不是瞎说。

这就如同不同口味的冰淇淋,香草味的香甜,巧克力味的浓郁。

我朋友小王和小赵,小王是个急性子,做事情风风火火像一阵龙卷风;小赵却是慢性子,稳稳当当的像一艘大船。

5. 个体差异,指南里强调得好啊。

就像森林里的树木,有高有矮,有粗有细。

我班上的同学,有的数学成绩好得像开了挂,像学霸小林,解题速度超快;有的语文成绩突出,像小美的作文总是写得感人肺腑,各有千秋啊。

6. 指南说个体差异就像音乐中的音符,各有各的音高和音色。

你看那街头艺人阿强和阿华,阿强唱歌嗓音高亢嘹亮像一只翱翔的雄鹰;阿华则是低沉婉转,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7. 个体差异这个事儿,指南说得透彻。

它就像一盒彩色铅笔,每一支颜色都不一样。

我家亲戚家的两个小孩,大的动手能力超强,做手工精致得像艺术品;小的语言天赋极佳,说起话来像个小演说家。

8. 指南指出个体差异如同不同的天气。

晴天阳光灿烂,雨天淅淅沥沥。

就像我同事,老张精力充沛得像永远不会累的超人,每天工作热情高涨;老李则容易疲惫,像电量不足的手机,需要更多休息。

9. 个体差异啊,指南里这么一讲就很明白。

线上教学如何因材施教照顾个体差异

线上教学如何因材施教照顾个体差异

线上教学如何因材施教照顾个体差异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与计划制定明确个体差异考量因素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与资源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3、学习评估与反馈机制定制评估标准及时有效反馈方式4、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掌握因材施教技能定期更新教学理念5、学生参与与自主学习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11 教学目标与计划制定111 明确个体差异考量因素在制定线上教学目标和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因素。

通过前期的学情调查、在线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为后续的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112 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根据个体差异的考量,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等不同层次。

基础目标确保所有学生能够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提高目标鼓励中等水平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拓展目标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12 教学方法与资源选择121 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在线上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直播授课、录播课程、在线讨论、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22 个性化学习资源推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在线课程、学习网站等。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13 学习评估与反馈机制131 定制评估标准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评估标准,不仅仅依赖于考试成绩,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成果、学习进步等方面。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和要求的评估任务,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努力程度。

132 及时有效反馈方式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学习反馈,通过在线评语、私信交流、视频会议等方式,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反馈过程,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需求,以便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指南中指出个体差异的话

指南中指出个体差异的话

指南中指出个体差异的话1. 指南里提到啊,个体差异就像那树上的叶子,没两片是完全一样的。

比如说我和我兄弟,同样是学数学,我对几何图形那是一看就懂,他呢,就老是在那些弯弯绕绕的图形里迷糊。

这就是个体差异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同得很呢!2. 指南指出个体差异是个很奇妙的事儿。

你看,就像花园里的花,各有各的美。

拿我班上的同学来说,有的同学记忆力超强,一篇课文读几遍就能背下来,可有的同学就得花好长时间。

哎,这就体现出个体差异喽。

3. 指南告诉我们,个体差异如同天上的星星,各有各的光芒。

我认识的两个一个特别擅长在人群里高谈阔论,那口才,就像开了闸的洪水。

另一个却喜欢默默做事,在角落里安静地钻研。

这就是个体差异,差别大着呢!4. 嘿,指南里说到个体差异啦。

这就好比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人是什么味道。

我家邻居,有的早睡早起身体倍儿棒,有的却是夜猫子,晚上精神得很,白天没精打采的。

个体差异真的很有趣。

5. 指南指出个体差异可不得了。

它就像不同的画笔,画出不同的色彩。

我和我的室友,面对压力的时候,我会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却能沉着冷静,像一座山一样稳。

这就是个体差异的表现呀。

6. 指南里提到个体差异了。

这就像海里的鱼,有的游得快,有的游得慢。

我有两个同事,一个学新东西像火箭一样快,另一个就像小蜗牛,得慢慢来。

个体差异在生活里到处都是呢。

7. 指南说个体差异就像音乐里的音符,各有各的音调。

我见过两个孩子,一个对音乐超级敏感,听到旋律就能跟着跳舞,另一个对音乐就没什么感觉,反而对画画痴迷。

这就是个体差异的魔力。

8. 你知道吗?指南指出个体差异像森林里的动物,习性各不同。

我朋友和她姐姐,一个特别爱干净,家里一尘不染,另一个就比较随性,东西乱放。

这就是个体差异,多奇妙啊。

9. 指南提到个体差异是个很重要的事儿。

这就好比不同的汽车,速度和性能都不一样。

我在健身房看到的两个人,一个锻炼起来像永动机,力量大得惊人,另一个做几个动作就气喘吁吁。

烟叶的性味功能主治

烟叶的性味功能主治

烟叶的性味功能主治烟叶的性味特点烟叶有苦、辛、温的性味,具有以下特点:1.苦味:烟叶含有苦味成分,具有较强的苦味感。

2.辛味:烟叶含有辛味成分,具有辛辣的味道。

3.温性:烟叶具有温热的性质。

烟叶的功能主治烟叶作为一种中药,在中医传统中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1.利咽开音:烟叶可以刺激咽喉部位,舒展喉咙,改善声音沙哑等症状。

2.温肺止咳:烟叶温热的特性对于肺部寒冷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尤其对于寒痰阻肺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疗效。

3.增进食欲:烟叶具有辛味和苦味,对于胃口不佳的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以增进食欲。

4.安神助眠:适量的烟叶可以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和焦虑等症状。

5.支气管扩张:烟叶中的成分可以刺激支气管扩张,对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促进血液循环:烟叶中的辛味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微循环问题。

注意事项尽管烟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用量控制:使用烟叶时需要注意用量,避免过量使用造成不良反应。

2.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烟叶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对烟叶过敏或者出现不适,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谨慎使用。

3.慎重搭配:对于正在使用其他药物的人群,需要注意烟叶与其他药物的搭配问题,避免产生相互作用。

4.禁烟人群:因为烟叶本身具有尼古丁等成分,所以禁烟人群以及过敏症人群应避免使用烟叶。

总结烟叶作为一种中药,具有苦、辛、温的性味特点,主要功能包括利咽开音、温肺止咳、增进食欲、安神助眠、支气管扩张以及促进血液循环等。

但是在使用烟叶时需要注意用量控制,个体差异,慎重搭配以及禁烟人群等问题。

在使用烟叶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烟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个体差异第十一章个体差异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 )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都存在差异,而心理学研究主要关心的是个体在能力方面和人格方面的差异。

比起人与人之间的共性来说,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关注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是相对于它的重要性,个体差异的研究受到了实验心理学家的冷落,因为实验心理学家首先感兴趣的是发现和解释行为的一般规律。

而且由于能力和人格方面的变量往往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在实验研究的自变量选择、因变量测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中独有独特的困难。

所以以往的研究大多是由关心实践和应用的心理学家们用非实验的方法进行的。

但尽管如此,个体差异的一些重要规律的得出还是得归功于实验方法的介入。

本章将会在介绍个体差异实验研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介绍能力和人格个体差异领域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旨在解决如下问题:1.个体差异研究中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各有何任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2.个体差异研究的自变量分为哪两类?这两类自变量构成了个体差异研究的哪两个重要研究领域?这两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因变量是什么,为何要进行严格的操作定义?4.个体差异研究的两类自变量在能力和人格研究中的具体体现为什么?5.能力研究与人格研究中因变量各有哪些,各因变量相应的具体测量手段都有哪些?第一节个体差异的研究变量个体差异的研究方法分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两个方面。

由于能力和人格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变量难以操作等特点,实证和两方面的研究并未完全结合在一起,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仍是十分紧密的。

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者旨在通过任何可用的手段测量个体差异来进行预测,并尽力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经常要根据一个人特定的能力和个性来做出一些关于个人的重要决策。

例如,根据个体特定的个性来选择工作,或根据能力的测量结果来进行选拨。

那么,如果对个体差异的测量能提供越高的预测力,这种决策的可靠程度也会越高。

因此实证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制定和实施有预测力的心理测量,这也是心理测量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从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开创个体差异的研究开始,心理学家对个体差异的研究推动了心理测量的发展,而心理测量的发展又为个体差异的研究提供了客观而可靠的方法。

智力测验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就是该领域实证研究的一个范例。

而理论分析试图探明某种能力或人格的成分和结构,以及它如何运作。

就智力来说,对智力成分和结构以及运作方式的分析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

早在十九世纪,高尔顿就曾对智力的组成成分进行过分析。

后来,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吉尔福德(Guilford )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等理论对智力的组成要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虽然对智力组成成分的理解始终未达成一致,但是这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

当代的研究者在寻找智力的组成要素方面已经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例如加德纳(Gardner )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但是,这些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智力测验得到结论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因此,最好把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杰出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 )在试图理解智力发展的方式时就是这么做的。

皮亚杰(1932)首先遵循实证的原则和方法来观察儿童的认知的和社会的发展。

然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后来,这个理论又反过来为发展心理学方面的大量研究提供了指导。

虽然我们在研究某一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一种方法,但是,把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起来将最有利于科学的进步。

因此,虽然接下来的讨论都是在实证研究的框架下展开,主要涉及个体差异的实验研究中变量问题;但是相应的理论分析也穿插其中。

一、自变量个体差异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由研究者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决定的,原则上影响和决定个体差异的任何变量都可以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

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大多数自变量都是被试变量,对于这些变量,研究者通常只能挑选而无法操纵,因此严格来说,个体差异方面的很多实验研究都是准实验研究。

在个体差异的实验研究中,有两类自变量是很常见的。

一类是个体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具体地说就是个体差异是由遗传的因素决定的还是由后天的环境因素决定的。

另一类自变量则是年龄,这类研究关心的是个体差异如何随年龄发展而变化。

(一)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个体差异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就是关于导致个体差异产生的变量是什么。

一部分研究者支持个体差异的遗传决定论,即认为先天的基因或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差异的主要方面。

比如:赫恩斯坦和默里(Hernstein, R. J., & Murray, C., 1994)的研究——钟形曲线,便证明了智力的遗传理论。

另一部分研究者则支持环境决定论,他们认为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经验才是决定个体差异的变量。

所以个体差异的环境决定论着重探讨影响机体发展的经验因素。

例如,埃里克森、克兰普和特斯奇-罗默(Ericsson, K. A., Krampe, R., & Tesch-Rommer, C., 1993)提出了许多证据证明了音乐才能是练习的数量和质量的函数,他们认为至少10年的大量练习是产生音乐才能的主要原因。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争论是心理学的古老话题之一,而且这个争论现在仍在延续。

事实上,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不可能单独正确地揭示事件的规律。

因为遗传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非常复杂的交互作用。

一方面,遗传效应的发生离不开某种环境,即从来都不能单独起作用;另一方面,经验总是需要有某一基因背景的机体,因此基因和环境都不能单独起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赫布(Hebb, D.)提出应该以一种更加综合的方式来看待个体发展中的遗传和环境变量(Hebb 和Donderi ,1987)。

他建议我们应该考虑六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它们是:基因、出生前的营养环境、出生后的营养、文化学习、个体学习、身体的损伤。

实证研究证明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个体差异的因素。

例如,一个患有麻疹的母亲可能会生出一个认知发展迟滞的孩子,而母亲在妊娠期摄入一定量的酒精可能会损害孩子的空间视觉推理能力(Hunt, Streissguth, Kerr & Olson,1995),这就是出生前营养造成的个体差异。

再如,生长在蒙古苦寒之地的人们与那些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人就存在系统的个体差异,这可以归结于文化学习。

另外,一些疾病或意外事故也会造成人格或能力的改变,这就是身体损伤的影响。

这些交互作用的因素使对个体差异成因的分析复杂化了,单纯地选择基因或环境解释行为是徒劳无功的。

行为遗传学的研究对这种遗传和环境变量的交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双生子的人格自评量表评定及其他测量的结果表明人格有中等程度的遗传率(遗传率就是观测到的变异能被遗传变异解释的百分比);而养子女的研究也表明养父母与养子女人格的相关很低,共同的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家族相似性并没有多大作用。

研究一致表明,人格的家族相似性几乎完全起因于共同的遗传而不是共同的家庭环境。

环境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但它并未能被家庭成员所共享。

同一家庭中的每个儿童都有着独立的生活经历。

影响人格的多数环境因素都是非共享环境。

另外,更有趣的是,对环境的测量竟然发现了遗传的作用。

这是因为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部分起因于遗传,称为“基因型—环境相关”。

也就是说,不同基因的人倾向于选择环境中与他相适应的部分环境。

因此,环境造成的部分变异仍然被归因于遗传。

可见,造成个体差异的这两个因素是以复杂的形式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

(二)年龄个体差异实验研究中另一个常见的自变量是年龄。

在此类实验中,研究者们关心的是能力或人格变量随年龄发展变化的规律。

以年龄为自变量的实验可以采用两种基本的实验设计——横向设计、纵向设计。

横向设计是在相同的时间比较几个年龄组的同期群,它们提供的是年龄差异的数据。

所谓同期群就是同一年出生的人,横向设计的例子就是同时测量20岁、30岁、40岁的不同被试。

纵向设计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比较相同的同期群,它提供的是年龄变化的数据,例如连续10年每年都对同一批1970年同期群被试进行测量。

另外还有一种时间延迟设计,这种设计是在不同的时间点上比较相同年龄的被试,因此所观察到的任何变化都可以被归结为测试对象所处的不同年代。

由于时间延迟设计无法观察年龄变化,因此在个体差异研究中较少单独出现。

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各有优缺点。

横向设计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数据。

但是横向设计易于混淆年龄影响和同期群影响。

例如,20岁、50岁的被试个体差异己可能是年龄差异造成的,也可能他们在其他许多重要方面存在不同:与年轻的被试相比,年长被试可能被养育的方式不同或者受的教育不同。

这种混淆被称为同辈效应,是指与不同年龄的人一起长大的人(同辈)的不同种类的效应。

纵向设计非常耗时,它会受到被试流失、时间影响和影响行为的历史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美国的研究者在911事件发生前测量人们对增加军费开支的态度,和在911之后进行这一测量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是可能是911事件导致了这种变化,这就是历史因素带来的混淆。

但是它有被试内设计的一些优点,可以避免横向设计中固有的混淆。

连续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横向设计或纵向设计的缺点。

连续设计是简单的横向或纵向设计的综合:一个横向连续包括在不同时点上两个或多个横向设计;一个纵向连续包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期群的同期研究。

为了结合两种设计的长处,沙尔(Schaie )还提出一种最有效设计,这种设计中既包括纵向设计又包括横向设计,主要是通过在新的横向设计中,测量新被试的同时对上次横向设计的被试进行再测。

对最有效设计的结果数据可以进行同期群连续分析、横向连续分析或时间连续分析。

同期群连续分析可以比较几个不同的同期群在随年龄变化时的表现,它可以排除年龄变化的影响,来比较同期群的影响;横向连续分析则可以排除测量时间影响,来比较同期群的影响;而时间连续分析则是排除测量时间影响而比较年龄变化的影响。

二、因变量在个体差异的研究中,涉及能力和人格的概念通常都是非常复杂的,例如,人格、智力等这些概念内涵丰富,边界模糊,因此在实验中必须给所要测量的因变量下操作定义。

当变量有了操作定义之后,就可以用依据一定操作定义编制的测验来检验操纵自变量导致的结果了。

因此,通常实验中的因变量就是被试在测验中所获得的成绩。

可见,个体差异实验的因变量测量中最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如何下操作定义。

由于能力和人格方面的概念往往非常复杂,因此下操作定义是一个难题——对人格或能力的定义其实也构成了个体差异研究中的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