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善终服务
安宁疗护的发展及意义
安宁疗护的发展及意义什么是安宁疗护?现代死亡的特征:死亡过程延长死亡制度化死亡世俗化由此,善终服务出现,它基于一个信念,就是人在有生之年,其生命应备受尊重,富有意义及值得他人所怀念。
安宁疗护即为善终服务的引申,它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
WHO:安宁疗护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病患所进行的积极而非消极的照顾,对疼痛及其他症状的控制,是为了尽可能提升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品质到最好的程度。
安宁疗护(姑息治疗)的理念是通过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理疗师及心理师等人员组成的团队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在减少患者身体上疼痛的同时,更关注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患者“灵性照护”(该词源自台湾)。
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安宁疗护的起源与发展安宁疗护的开创者是英国人桑德丝( Dame Cicely Saunders )。
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福安宁医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美国安宁疗护的发展:1971年在英国圣克里斯托夫临终关怀院的帮助下建立美国官方认可的康耐狄哥临终关怀院1980年临终关怀院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法案1996年美国因癌症死亡患者中,43.4%接受临终关怀服务1999年50个州中有43个人州纳入医疗援助计划2012年至2019年期间,参议院和众议院先后10次商议通过及修订了《安宁缓和医疗教育和培训法案》日本安宁疗护的发展:1951年成立日本安乐死协会,1983年改为日本尊严死协会1981年圣立三方医院成立,日本最早的临终关怀医院1996年日本姑息医疗学会成立2007年姑息照护医生培养方案出台,颁布癌症对策基本法2010年方案培养了20124名医生,成立姑息照护团队,在397个设施中运行现在主要关注于居家姑息照护和姑息照护区域性网络建构国内安宁疗护的应用港台地区安宁疗护发展:1982年香港九龙圣母医院首先提出善终服机构1983年中国台湾地区开始安宁疗护工作1986年香港成立善终服务会1990年在马偕纪念医院成立了台湾地区第一家临终关怀住院机构1992年第一个独立的安宁疗护机构--白普理宁养院1996年安宁缓和居家护理纳入全民健康保险1998年马偕纪念医院安宁疗护教育示范中心成立2000年5月台湾地区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国内安宁疗护的应用2016年4月全国政协第4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由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自主持,主题“推进安宁疗护工作”2017年2月9日国家卫计委连发三个安宁疗护工作相关文件,《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和《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为我国安宁疗护专科发展提出了方向,是我国安宁疗护专科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人文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
人文关怀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要的实施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时,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
方法:将2018年7月-2020年7月中我院中收入的晚期癌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Excel表格中,按照系统随机法进行两组均分,在各组内均设置41名患者,系统随机对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选择人文关怀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状况更为良好,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而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开展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其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了解关于晚期癌症的基本知识,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较高的可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晚期癌症;护理方式;早期应用;护理引言:癌症是目前我国乃至社会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世界上每年大约会有500万左右的癌症患者离世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并且会对患者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2]。
癌症已经成为了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其中面对的不仅仅是患者在生命终末期出现的焦虑和痛苦情绪,也包含着患者家属对生命流逝和失落的恐惧[3],这些因素均会对患者造成难以忍受的痛苦。
癌症终末期护理是医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型护理体系,其主要目的是为患者在生命的终末期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4],其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痛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肿瘤生命终末期患者的护理感受,使患者在最终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医疗支持。
癌症是目前世界较为严重的一个公共问题,我国目前在医疗环境中的癌症发病率大约为300/10万左右,而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6个人被确诊为恶性肿瘤[5],癌症是对现代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造成影响的一个主要病症,会对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癌症呈现总体增长趋势[6]。
聚焦肿瘤安宁疗护,坚守生命尊严谢幕
聚焦肿瘤安宁疗护,坚守生命尊严谢幕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一种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相关数据信息显示,全球范围内每年有800万人死于癌症。
我国癌症发病率约为285.91/10万,平均每6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癌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较为沉重的负担,最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癌症负担呈现出逐渐上涨的发展趋势。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由于长时间受到失眠、便秘和疼痛等相关症状的困扰,患者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因此针对安宁疗护具有更高的需求。
安宁疗护是一种系统且科学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身体、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护理,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助力肿瘤患者可以安详平静且具有尊严的离开人世。
一、安宁疗护的概念关于安宁疗护,源自于英国的临终关怀,国际临终关怀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临终关怀源自西西里·桑德斯博士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所创建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
这是现代临终关怀事业起始的重要标志,主要是为了保证因患有重症而无法有效治愈的患者可以安宁且有尊严的面对死亡。
在我国,针对患者进行死亡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种禁忌,而临终关怀中的“临终”二字所指向的正是死亡,所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此的接受程度,相应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在香港,将临终关怀称之为“善终服务”。
在台湾,将临终关怀称之为“安宁疗护”。
而后,众多专业人士从公众接受程度方面进行考虑,统一将其称之为“安宁疗护”。
二、安宁疗护在肿瘤疾病患者中应用的重要意义首先,安宁疗护的意义体现于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核心理念为对人的价值予以尊重。
对于安宁疗护,指的是针对临终前及其治疗无希望的晚期癌症患者不对痛苦且无效的治疗方法予以依赖,而是将主要工作集中于合理的心理关怀等相关护理措施,以最大化减轻患者所承受的身心痛苦,使得患者能够以更为平静的心态面对死亡,确保患者没有遗憾,家属无愧于心。
其次,安宁疗护与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相应的要求相符合。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系译自英文的HOSPICECARE。
我国大陆与港台的汉译略有差异,香港译文为“善终服务”,台湾译文“安宁照顾”。
但其内涵都同出一辙,均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使用权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午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
做好临终关怀,既要考虑临终者的感受,还要做好在世人的心理安慰工作:1、对工作着的要求:深具慈心悲愿与牺牲奉献之人,临终关怀不是谈生意,更不是拉保险,而是无私无为付出。
没有慈心悲愿就没有同理心,也就无法作最恳切的导引。
没有牺牲奉献的精神,就无法随传随到,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的为临终者叮咛观想与嘱咐家属真诚祈祷。
可以准备临终之人平时较喜欢的佛经或轻音乐,轻声的播放,千万要避免吵杂。
2、如何安慰家属:家属该如何面对痛失亲人的伤感,“一世因缘情万千”,在家属面临痛失亲人的失落感时,不是一般节哀顺变,及人死不能复生等安慰话语即能化解的开的,应当随顺因缘如何让家属接受亲人归空往生的事实a. 一切随缘,千万不要作不必要及无谓的急救措施,尤其是年纪稍长或体质不堪者,亦不要太听信一般江湖术士言论,免强留一口气的说法,,一切随顺因缘才能让亲人最安祥。
b. 亲人在世间阶段性的辛劳已圆满,子女都已成家立业或能独立自主该让老人家好好休息,无须再为子孙操烦c. 老人家平时与某位仙佛菩萨或哪一位神佛特别有缘,在这个时候诸神菩萨绝对能护庇老人家上天堂d. 今生今世有缘结下善缘也种下善因,在未来是还是能够再相逢3、家属应该如何做:家属该协助临终者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家属面临亲人即将归空往生弥留之时,难免有悲伤之情绪,此时家属应尽量在床沿细语,例如:a. 您辛苦一辈子了…不要再操烦子孙…..应该好好休息……子孙都陪在您身边不要挂心……好好的睡觉,睡不着就观想仙佛或念佛号就能睡着。
b. 您平时都有拜仙佛,这时候仙佛都在旁边陪您老人家睡觉,只要您睡着了就会梦见仙佛,看见观世音菩萨……………c. 我们要回家了(住院或外地者)您好好休息,不要怕…要坐车回去……我们都陪在您身边………病好了,我们要出院了………病好了,我们陪您去XXX地方玩玩…...4、临终之人该怎样做心理建设:临终之人概括为:年老器官衰竭、久病卧床、意外将故或手术病危而言,一般上述之人,对生命的结束都有着一份的执着与恐惧。
林权锋(权忠):用心服务引领潮流 弘扬孝道业界典范
林权锋(权忠):用心服务引领潮流弘扬孝道业界典范作者:杨舒霞邓丽云来源:《华人经济》2013年第12期人物简介林权锋(权忠)先生,港炜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天国之旅有限公司董事、港炜顾问有限公司董事、灏林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入行二十多年,提供专业的殡仪服务、灵灰龛位专业代理服务,担任香港童军总会将军澳区名誉会长、九龙福群会名誉会长、一一社会长、香港长者文化福群会公关、锦丰旅遊有限公司推广部经理等职。
殡仪业,在外界看来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特殊行业,各种拜祭仪式、肃穆场所以及恸哭哀伤的场景,给人留下敬而远之的印象,而在香港殡仪业资深从业人士林权锋先生看来,这个散发着沉静内敛、庄重神秘的东方文化的行业,其真谛在於:对生命的尊重,对先人和逝者的尊重。
秉承着“协富济贫、阴顺阳安”的执业理念,他不断创新,注重细节,首推香薰殡仪服务,工作过程中要求员工一律穿西装,打领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並提供二十四小时的贴心服务,为行业树立了模范!改革创新,引领业界潮流众所周知,与时俱进的创新,是一个行业进步的源泉,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立足於香港殡葬业二十多年的林权锋先生,以专业的态度,创新的服务,屹立业界多年,成为了一名领航者!香港红磡的老龙坑街,被称为香港殡葬一条街,在这里集中着香港绝大部分的长生店、花店、纸扎店,拥有二十多年经验的林权锋先生,对於这裏十分熟悉,他介绍道,“香港殡仪业已发展得十分成熟,目前全香港有七间殡仪馆,从业人员大约一万多。
”香港殡仪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至今简单而隆重的丧礼已成为主流,林权锋先生认为,简化後的丧礼应要保持中国传统风俗及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透过悉心安排的殡葬仪式,与亲人告别,能减低生者的哀伤。
”他想到了通过香薰的香味来舒缓家人在灵堂内哀伤的感觉,亦可净化空气,令人对殡仪馆感觉一新,不再畏惧。
因而首创了香薰殡仪。
同时,本着对往生者的尊重,林权锋先生要求公司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之时必须穿着整齐,以一个整洁专业的形象去提供服务,另外,还设有“礼生”的职位,来协助“堂官”招呼客人,引导亲友们顺利完成仪式等一切事务。
临终关怀国内外状
临终关怀国内外状况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和对卫生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不仅希望优生,期望健康,长寿,也开始关注死亡问题,重视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如何护理处于临终阶段的病人,让他们活得舒适、安详、尊严和无憾,在充满人间温情,生命价值的温馨气氛中,回归大自然。
这就是临终关怀——一门充分展示人类真诚情感,显示生命之意义,死亡之价值的新兴学科。
一、临终关怀溯源临终关怀源自英文“Hospice”一词,始于中世纪。
原意指旅行者中途休息的地方;现代医学上引申为对临终患者关怀照护的场所;具体指制定一套有组织的医护方案,以帮助那些暂停于人生旅途最后一站的人,陪伴他们渡过这段珍贵而又有限的时光。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出版的《医学主题词表》解释Hospice 为“对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
二、现代临终关怀的创立世界上第一所健全的临终关怀机构建立于1967年7月,为英国伦敦东南方希登汉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创始人是西希里·桑德斯博士,她被誉为临终关怀运动的奠基人。
1.国外临终关怀状况在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影响下,临终关怀在英国首先得到发展。
由于其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在世界引起较大反响,随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和研究。
主要杂志有:美国的“死亡教育杂志”;日本的“临终与临床杂志”;加拿大的“安息护理杂志”等。
较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有: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1967年);美国新港临终关怀院(1974年);加拿大皇家维多利亚安息护理病区(1975年);日本淀川基督教医院附设临终关怀机构(1984年)等。
2.国内临终关怀状况1988年7月,在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的支持和天津医学院崔以泰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努力下,天津医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并于1990年建立了临终关怀病房。
香港生死教育初探
香港生死教育初探香港的善终运动早在八十年代初崛起,至现在善终服务和有关的专业训练虽已有长足的发展,小区教育却远远落后,生死教育一词对一般学校来说颇陌生,少数学校自觉地透过宗教科或伦理科探讨有关生死教育或处理情绪的题材,内容及方法要靠自己摸索及发展。
实行情况显得零星落索。
香港教育署在1996年向各学校提供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当中只有极少篇幅提到个人层面的普遍性核心价值,例如:生命神圣、人性尊严等,有关的教材或具体指引则欠奉。
虽然近年教署已鼓励各学校将公民教育由过去零碎的跨科目纳入正规科如伦理、公民及德育科等,然而一般学校在紧迫的课程进度、考试成绩指针为重的情况下,加上极度欠缺有系统的死亡教育概念、教材,很多学校都会忽略这方面的教育,待校内有死亡事件发生时才以补救方式处理,例如进行辅导及教导,欠缺前瞻性的教育对策及具体规划。
另一方面,香港青少年自残或自杀事件频仍,其轻率处理生命的态度实在教人担心,传媒对死亡事件的夸大化、凄美化和虚拟化固然影响了青少年对生命真象的了解,导致他们对生命不懂珍惜,然而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制度亦欠缺对生命与死亡意义之探索。
香港中文大学早于数年前开办死亡与不朽的通识课程,讲者陶国璋博士,更推广至校外的小区哲学课程,岭南大学亦推出类似课程,唯教育当局对于中小学及师训学院尚未正视及关注这方面的需求。
近年带动香港生死教育的倡导者/推动者倒是一些小区善终服务机构,例如赆明会和香港善终服务会(现称善宁会),推行的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和体验式服务计划,亦有个别提供善终服务的医院与小区服务团体合作,使小区人士有机会服务末期病人,又同时学习到生死教育。
赆明会自1996年起不断举办体验式善终教育计划,每逢暑假让中学生有机会透过服务末期病人以体验生死的意义,该计划为参加者带来正面的影响和宝贵回忆。
赆明会在1999年曾对66位当年年龄介乎17至25岁的参予学生进行有关计划对他们生死态度之影响的调查。
有关死亡的知识及教育来源,调查反映青年人多从传媒、漫画及书籍等来源获得死亡的知识,从正规的学校课程则相对地少,部份受访者更提议将生死教育纳入正式的伦理课程。
香港养老护理制度
10.参考文献
❖ 1仝利民.老龄化与城市老年护理体系建构的原则及目标定位——以上海城市社 区为例.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 2徐勤、原野 .关于养老与老年照护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五届中国健康产业论坛暨第
23届国际健康评估与促进学术会议 2009年11月 ❖ 3田北海著.香港与内地老年社会福利模式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 4林婷,黄俊山.介绍香港老年护理.护理学杂志 ,2003年2月第18卷第2期 ❖ 5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
❖ 围绕上述理念与宗旨,香港分别建立了老年社区支援服务、 安老院舍服务和长者医疗服务三大安老服务体系。
❖ 社会福利署于2000年开始推行“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 采用国际间认可的评估工具,评估长者在护理方面的需要, 并编配合适的长期护理服务。
4香港老年福利服务体系
老年 社区 支援 服务
长者中心服务 长者社区照顾服务
❖ 3医护专业人员:社康护士、医务化验师、职业治疗师、视 光师、物理治疗师、放射技师等。在执业前必须向有关管理 局或委员会注册。例如:辅助医疗业管理局,《辅助医疗业 条例》。
9香港养老制度:筹资模式
❖ 1老年福利服务筹资模式,主要指相关福利服务机构的筹资 渠道及其方式。
❖ 2香港老年福利服务机构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服务 收费与社会筹集三个渠道。
❖ “照护”(Holistic care):也称全面或者全方位照料和护理。它是一个综 合概念,指对因高龄、患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或只能半自理甚至生活不便 的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医疗护理。广义的“照护”概念不仅指因生理疾病 所需要的照护,而且还包括因健康所引起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各方面疾患 和受损所需要的照护。 (徐勤、原野 ,2009)
香港殡仪
1、香港殡葬概况香港的殡仪馆是专门从事殡葬服务的民营机构,它们向逝者及丧属提供收殓、礼仪、化妆整容、防腐修复等服务,但不能进行火化,因为火化都是由政府管制的。
现在,全香港有七个殡仪馆,一百余家长生店(殡葬用品及中介服务商店),20余家殡仪服务公司。
每年死亡人数大概在四万人左右。
香港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市民花在丧葬上的费用也相对较高,最奢华的葬礼有达到一千五百万港币的(约合一千四百万RMB),最低的就是由政府全额支助的所谓“综援”,也有一万一千四百元,平均消费在三万元以上,但这只包括了花在殡仪馆的钱。
2、九龙殡仪馆九龙殡仪馆位于九龙西枫树街一号,离旺角地铁站、弥敦道很近,地处繁华的闹市地段,是九龙半岛上唯一的殡仪馆,创办于1958年。
它曾经为国际影视巨星李小龙举办过葬礼,在香港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殡葬企业。
我们抵达九龙馆时,首先第一感觉是:处于街道中心的殡仪馆很有点突兀!这是一座高三层的建筑,外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显得有点老。
但当你进入其中,会感觉与外面完全是两回事:干净、整洁、舒适,有点像是宾馆。
馆内的色调采用白色,包括地板和墙面都是一尘不染,墙角、走廊、电梯、礼厅、办公室等处,不时点缀绿叶婆娑的盆栽植物。
每层有13000平方英尺,即1200多平方米。
第一层是车库兼丧葬用品陈列室。
车库里有收殓车,也有员工用的私家车,多是宝马、奔驰——在香港开宝马和奔驰的并不认为自己很有钱,但如果拥有一个私家车位,甚至是一个私家游艇泊位,那才是有钱人的标志,因为停车场或泊位的收费是非常昂贵的,停车场每小时收费在20到25元港币,如果停一天就是四五百,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
陈列室内摆放着很多棺木,有纸棺、原木棺,还有金属棺,适用各种不同葬式的棺材一应俱全。
价格也有梯级,最便宜的两到四千,最贵的一副原木棺,高达一百万港币,令人不能不感到此中的奢华。
第二层为礼厅,专门设计为举行佛、道以及儒家丧礼之场所。
第三层设计为天主教礼厅。
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简介
临终关怀的起源:“临终关怀”在我国是一个新概念,这个词回溯到几百年以前,那时用于描述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
在现有的汉语词典中包括《辞海》和《辞源》中均查不到这个条目。
它在中文文献中的广泛使用,是从 1988 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开始的,迄今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历史。
临终关怀( Hospice )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福医院。
50 年代,英国桑德斯女士( Dame Cicely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
1967 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 —— 圣克里斯多福安宁医院( ST. Christopher ' s 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从而开启了一门专门研究和从事临终关怀的医学新分科 —— 安宁疗护( Hospice care) 。
临终关怀发展简介:1982 年香港在天主教医院首先开始了临终服务 。
1987 年7 月,香港创立了善终服务会。
据 1997 年统计,香港临终关怀中90% 为癌症病人, 45% 死于癌症的病人获得善终服务 。
1986 年台湾马偕医院成立了安宁照顾筹划小组。
1990 年2月台北马偕医院建立了第一个临终关怀安宁病房。
台湾并且专门为临终关怀立法 --- “安宁缓和医疗条例” 。
1988 年 7 月国际临终关怀医师学会(AHP)正式成立,首任会长由英国籍临终关怀专家担任,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
1988 年 7 月 15 日,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建立。
1993 年我国成立全国性临终关怀学术组织---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
在临床实践方面,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各地都纷纷因地制宜地创办了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目前我国大约有100 多家临终关怀机构,几千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
随着临终关怀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一领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的概念有哪些?1、临终关怀临终关怀(hospitalpice)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灵性关怀,并辅以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临终关怀病房开放的主要对象:1.恶性肿瘤晚期患者(较多)2.病重危重患者3.植物人4.家属放弃治疗的疾病晚期患者。
临终关怀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
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
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
所以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
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
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
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
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
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
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四、临终关怀内容:2、安宁疗护(Hospide)的概念所谓安宁疗护即指一种组织化的医护方案,注重团队精神照顾,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
安宁疗法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提法,如中国内地称之为“临终关怀”,美、英称之为“缓和医疗”,台湾称之为“安宁照顾”、“安宁疗护”,香港称之为“善终服务”、“宁善服务”、“姑息照顾”等。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临终关怀(Hospice)运动始于英国的圣克里斯多费医院。
50年年代,英国护士桑德斯(CicellSaunders)在她长期从事的晚期肿瘤医院中,目睹垂危病人的痛苦,决心改变这一状况。
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ST.Christophers'Hospice),使垂危病人在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过程得到需要的满足和舒适的照顾,“点燃了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最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70年代后期,临终关怀传入美国,8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
“临终关怀”一词的正式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
此前,许多学者对Hospice和HospiceCare的翻译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其内涵和外延。
Hospice曾被译为“济病院”或“死亡医院”。
HospiceCare则被译为“安息护理”或“终末护理”等。
香港的学者称之为“善终服务”,在台湾被称为“安宁照顾。
1988年7月15日,美籍华人黄天中博士与天津医学院院长吴咸中教授以崔以泰副院长合作,共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黄博士先后资助人民币10万元,天津医学院也拿出相应的经费,天津护理学会理事长王桂英个人资助1000元,护理专家甘兰君任该机构的副主任(1991年5月改任顾问),共同开展临终关怀研究工作。
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临终关怀研究与实践的行列。
由于是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机构,新闻媒介颇感兴趣,通过各报刊宣传,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上海、北京、安徽、西安、宁夏、成都、浙江、广州等城市也相继建立了临终关怀医院、病区或护理院。
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的同时,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着手筹建临终关怀病房。
1990年10月,该病房开始收治病人。
各大报予以报道,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投资10多万元摄制题为《临终关怀》的科教影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
安宁疗护
理论建构1.安宁疗护(Hospide)的概念所谓安宁疗护即指一种组织化的医护方案,注重团队精神照顾,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
安宁疗法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提法,如中国内地称之为“临终关怀”,美、英称之为“缓和医疗”,台湾称之为“安宁照顾”、“安宁疗护”,香港称之为“善终服务”、“宁善服务”、“姑息照顾”等。
安宁疗法在工作范围结构和组织形式方式各地多有不同,唯其总目标都是:(1)强调老年患者和家庭是一个基本的医疗照顾单位;(2)帮助他们选择一种比较充实、舒服的生活;(3)解除患者躯体痛苦和心理症状;(4)保证一个星期7天、一天24h的医护服务,并强调医疗照顾的连续性,不论患者是住院或是在家中;(5)组织一个多学科的训练有素的为患者和家庭服务的医护小组;(6)培养和训练照顾老年患者的卫生专业人员和普通人员;(7)进行老年患者医疗照顾的科学研究;(8)为患者家庭制定一个沮丧计划。
2.安宁疗护、安乐死、一般医院照顾的比较(1)安宁疗护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根据医学人道主义核心,尊重人的价值,安宁疗护就是对临终前和无治疗希望的晚期病人不依赖于痛苦的无效治疗方法,而是致力于科学的心理关怀和精湛的护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使病人平静地离开人间,使病人死而无憾,生者(家属)问心无愧。
(2)安宁疗护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的要求死亡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是必然的过程,科学技术可以延长人的生命,但无法使人永生。
既然人必然要死,就应与优生一样要优死,这是人类文明和时代进步的标志。
临床实践从病房管理来说,如果对老年终末期患者与普通病人的要求一样来管理,将会产生护患之间的矛盾和不愉快。
终末期患者从感情上讲,全天 24 h 需要家人陪伴,同时患者家属也有这样的愿望。
陪客多不仅影响医院对病房管理规范的要求,而且在患者之间形成一种不公正的现象。
面对濒临死亡的患者,护士主要是提供其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这就要求护士对患者真正充满关怀,只有发自内心地帮助、鼓励、支持患者,自觉自愿地对患者予以关怀,而并不是由工作职责所迫,才能帮助患者在身体上、思想上、精神上、社会存在上达到最大限度的积极改观。
临终关怀
1、香港香港九龙圣母医院于1982年首先提出“善终服务”。
1986年成立了“善终服务会”,积极进行宣传教育,为疾病末期患者提供咨询辅导,努力推广善终服务。
1992年,第一个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白普理宁养院在香港沙田落成,设26张床。
该院除照顾临终患者住院服务外,还开展了居家临终关怀服务。
至今香港地区还有9家综合性医院开设临终关怀166张病床。
1994年10月,香港医管局制定了《安老院条例》对安老院分类管理。
1995年4月又制定《安老院实务守则》对混合式安老院作出了具体规定。
2、我国台湾地区我国台湾地区于1983年,天主教康泰医疗基金会成立癌症末期患者居家照顾及服务,开创了台湾地区临终关怀居家服务之先。
1990年2月,在马偕纪念医院淡水分院成立台湾地区第一家共有18张病床的临终关怀住院机构,该地区成为世界上第18个拥有临终关怀病房的地区。
1999年,台湾地区成立安宁缓和医学会,2000年,制订了《安宁缓和医学专科医师制度》,2000年5月23日,台湾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地方立法并于2002年11月修法,从此台湾地区临终关怀服务中DNR(不做心肺复苏术)正式合法。
2009年3月3日,台湾卫生署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临终关怀定义,放宽临终关怀服务收治对象为末期癌症患者延伸为多器官衰竭的慢性疾病进入末期状态者,由原先纳入全民健康保险给付试办计划中住院日数16天放宽到30天。
台湾地区每年约有3万人左右死于癌症(与上海癌症死亡人数相等),但是2008年台湾地区有临终关怀机构65家,占全台湾医疗机构总数的48%,共有480名临终关怀专科医师。
台湾地区认为成功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应采取“三路并进”方针,即临终关怀优质服务、生死教育和临终关怀政策。
其中临终关怀优质服务是关键,推动临终关怀发展依靠政策和措施,而着眼于生死教育的基础。
此外,所能形成的临终关怀服务“四全”照顾模式即全人照顾、全家照顾、全程照顾和全队照顾也对我们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工作很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香港葬礼流程
香港葬礼流程
香港的葬礼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家属通知:当某人去世后,家属会通知亲朋好友和相关机构。
2. 遗体处理:根据个人及家属对逝者的信仰,可以选择进行火葬或土葬。
也有少数宗教或信仰群体选择将尸体保存。
3. 出殡仪式:在葬礼举办前,会举行一场出殡仪式。
家人和亲朋好友会聚集在殡仪馆或灵堂,送别逝者。
4. 葬礼仪式:葬礼仪式通常会在殡仪馆或宗教场所举行,持续一到两个小时。
仪式中会有主持人主持,亲友可以发表挽词、致辞,或朗诵佛经或经文。
5. 告别仪式:葬礼仪式结束后,家属和亲友通常会前往墓地或骨灰安放处,在告别仪式中进行失敬。
6. 家属寄托:家属会寄托逝者的骨灰或遗体到墓地、骨灰安放处,进行安葬或妥善保存。
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葬礼流程,实际安排可能因宗教、文化和个人信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此外,香港也有一些定制化的殡葬服务,家属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进
行个别安排。
乐观精神 服务社会
乐观精神服务社会作者:昊辉张素娟来源:《荣誉杂志》2013年第01期伍炳耀先生“既有生,焉有不灭。
”这是日本古代舞蹈《幸若舞》名篇《敦盛》的其中一句,从中便可知道,关於生存与死亡,一直是人们永恒的话题。
有人对此避而不谈,有人深入探讨其中。
伍炳耀先生曾进行过善终服务,对生死的认识也深有感触,更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因此,在今日的工作中,敬畏生命、爱护世人,是他服务的愿望。
【伍炳耀先生,香港特别行政区西贡区议会民选议员,自1999年至今,他连任三届议员,负责将军澳、欣英选区,服务欣明苑、英明苑、新都城二期三个选区共两三万位市民,以服务区内居民为重任。
其中,他曾进行近三年的善终服务。
其名片上印着“群策群力创和谐,全心全意建友谊”、“荣幸认识你、拨冗联络我”等服务标语,可见其为深入民间、收集民意的真诚心意。
】逝者善终服务以安抚乐观面对人生的伍炳耀先生是一个喜欢笑的人,他以乐观的情绪投入社会工作中、感染服务的对象。
曾经的善终服务,加强了他对生命的认识,生於世上、活在当下,就是很大的福分。
所以,他希望人们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笑着度过人生的每段岁月。
伍炳耀先生祖籍台山、生长於香港。
小学毕业後,由於家境困难,不得不停止升学的步伐,到製衣厂打工谋生。
但他对学习的热情没有因此卻步。
当时,爱好看书的他白天跟师傅学习手艺,晚上进修英语。
这样半工半读两年後,伍炳耀先生获得一年时间学习无线电、收音机技术的机会,从此进入了电器行业:“学成毕业,我做电视销售、上门做售後服务、修理电器等工作,做了半年老闆就升我为营业部经理。
”工作十多年後,伍炳耀先生开始自主创业,设厂进行服装加工。
同一时间,他完成了婚姻大事,在不惑之年前成家立业。
又过了五六年,由於做生意需要早出晚归比较辛苦,伍炳耀先生结束生意,成为一名医院的高级技工:“小时候开始,我就对事物内部的系统感兴趣,现在经历这些工作,从电器线路的系统到人体的系统,我都有研究了……人体很奇妙、很神秘……”因为有医院的工作经验,也有熟悉病人心理的培训,因此,在医院工作期间,伍炳耀先生当上西贡区议会民选议员,每天下班後,他除了要像其他议员一样参加社区工作、为民服务,还要进行一项特殊的服务——善终服务。
安宁疗护
理论建构1.安宁疗护(Hospide)的概念所谓安宁疗护即指一种组织化的医护方案,注重团队精神照顾,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
安宁疗法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提法,如中国内地称之为“临终关怀”,美、英称之为“缓和医疗”,台湾称之为“安宁照顾”、“安宁疗护”,香港称之为“善终服务”、“宁善服务”、“姑息照顾”等。
安宁疗法在工作范围结构和组织形式方式各地多有不同,唯其总目标都是:(1)强调老年患者和家庭是一个基本的医疗照顾单位;(2)帮助他们选择一种比较充实、舒服的生活;(3)解除患者躯体痛苦和心理症状;(4)保证一个星期7天、一天24h的医护服务,并强调医疗照顾的连续性,不论患者是住院或是在家中;(5)组织一个多学科的训练有素的为患者和家庭服务的医护小组;(6)培养和训练照顾老年患者的卫生专业人员和普通人员;(7)进行老年患者医疗照顾的科学研究;(8)为患者家庭制定一个沮丧计划。
2.安宁疗护、安乐死、一般医院照顾的比较(1)安宁疗护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根据医学人道主义核心,尊重人的价值,安宁疗护就是对临终前和无治疗希望的晚期病人不依赖于痛苦的无效治疗方法,而是致力于科学的心理关怀和精湛的护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使病人平静地离开人间,使病人死而无憾,生者(家属)问心无愧。
(2)安宁疗护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的要求死亡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是必然的过程,科学技术可以延长人的生命,但无法使人永生。
既然人必然要死,就应与优生一样要优死,这是人类文明和时代进步的标志。
临床实践从病房管理来说,如果对老年终末期患者与普通病人的要求一样来管理,将会产生护患之间的矛盾和不愉快。
终末期患者从感情上讲,全天 24 h 需要家人陪伴,同时患者家属也有这样的愿望。
陪客多不仅影响医院对病房管理规范的要求,而且在患者之间形成一种不公正的现象。
面对濒临死亡的患者,护士主要是提供其缓解性及支持性的照顾,这就要求护士对患者真正充满关怀,只有发自内心地帮助、鼓励、支持患者,自觉自愿地对患者予以关怀,而并不是由工作职责所迫,才能帮助患者在身体上、思想上、精神上、社会存在上达到最大限度的积极改观。
香港火化流程
香港火化流程
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因此在宗教信仰和葬礼习俗方面
也呈现出多样性。
火化是香港主要的葬礼方式之一,它在香港有着
一套完整的流程和规定。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香港火化的具体流程。
首先,当有人去世后,家属需要尽快联系殡仪馆或宗教团体,
预约火化时间。
在香港,通常会选择在逝者去世后的第三至第七天
进行火化。
在预约火化时间的同时,家属还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文件,包括逝者的身份证明、医生的死因证明、火化许可证等。
其次,当火化当天到来时,家属需要将逝者的遗体送至殡仪馆。
在香港,大部分殡仪馆都设有专门的火化设施,可以为逝者提供专
业的火化服务。
在送达殡仪馆后,家属需要与殡仪馆工作人员确认
火化手续,并将逝者的遗体交由殡仪馆工作人员进行接收和处理。
接下来,殡仪馆工作人员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为逝
者更衣、进行遗体消毒和防腐处理等。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逝者的
遗体将被送入火化炉进行火化。
在火化过程中,家属可以选择在场
观礼,也可以选择在另外的地方祈祷悼念。
最后,当火化完成后,家属需要前往殡仪馆领取逝者的骨灰。
在香港,家属可以选择将骨灰安放在公墓、骨灰堂或者海洋公墓等地方。
此外,根据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个人意愿,家属还可以选择进行骨灰撒海仪式或者骨灰安放仪式。
总的来说,香港火化流程包括预约火化、送达殡仪馆、火化过程和领取骨灰等环节。
在这一过程中,殡仪馆和宗教团体会为家属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以确保逝者得到尊重和合适的安置。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加了解香港火化的流程和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 2 343 2 5 641 2 7 634386/0
9:;<=>? , ’$$! @<A ( !) 2 9 ( )
・ &$. ・
・ 香港护理 ・
香港善终服务
在香港的 !" # 中, 我们参观访问了 !$ 所医院, 对香港的护 理教育、 护理行政管理、 临床护理、 社区护理、 老人护理、 善终服 务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其中 !$ 所医院提供善终服务。善 香港有 %% 所公立医院, 终服务作为一种为晚期癌症病人及家属提供的全面关怀与照料 的综合性的、 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在医院服务体系中已得到了充 分扩展。现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介绍。 ! 善终服务宗旨 善终服务, 即当疾病无法治愈、 死亡为不可避免的末期阶段 时, 由一群多层面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为病人提供 的服务。善终服务作为医院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 & 个服务宗旨: !帮助病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生活的安详; "使 为家属提供心理、 社会援助。 病人平静地走完人生旅途; # 善终服务与内地 “临终关怀” 提法不同, 香港的提法为 “善终 服务” “ 、宁养服务” “ 、舒缓治疗服务” 、 “ 安宁照护” 等, 为减轻病 人及家属对 “临终” 字眼产生的心理压力, 这种提法体现了以病 人为中心的实实在在的服务内涵。 ’ 善终服务形式 香港医院善终服务形式多样。服务对象不仅限于病人, 还 照顾到家人; 不仅提供住院服务, 还为病人提供家居、 门诊服务; 不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还通过社会工作者、 义工、 临床心理学 家等团队工作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援助。 ’ ( ! 家居宁养护理 不愿住院的病人可在家中得到医院的宁 养服务。医护人员通过评估病人生理、 心理、 社会方面的需求, 定期做家居探访, 帮助病人控制痛楚及不适病症, 并指导家属更 好地照顾病人, 使病人能够安详地享受家居生活。 可到 ’ ( ’ 专科门诊 已出院或在家居宁养中需要就医的病人, 医院专科门诊就诊, 方便、 快捷地享受专业服务。 病人可住院得 ’ ( & 住院服务 通过主治医生或家居护士介绍, 到住院医护人员的照顾服务。 活动室设 ’ ( % 日间宁养服务 医院设有日间宁养中心活动室, 有善终服务书刊、 视听资料、 娱乐器具 (如琴、 棋、 书、 画、 艺术拼 图) 等等娱乐资源。日间宁养服务工作人员根据病人申请有计 划地安排、 组织住院病人、 家居病人及家人来到活动室或到户外 参加病友聚会、 病友互助、 联谊、 出游、 插花、 园艺、 健康教育讲座 等娱乐、 社交活动, 使病人在回归社会、 回归家庭、 回归自然的氛 围中获得专业心理辅导及病人彼此间的支持, 获得为生命赋予 意义的生命价值体验, 使病人在生命最后阶段生活得丰富、 安 详。 除住院服务外, 日间宁养服务、 家居宁养服务根据病人需求 而设, 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内涵。 家属是 ’ ( ) 哀伤辅导 善终服务宗旨重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持者, 善终服务不仅关注为病人的服务, 还注重对家属的心理援助。家属对于亲人的去世承受着哀伤、 不知所措的心理压力, 团队成员如医护人员、 心理学家、 社工、 义 工等可给予家属安慰, 帮助家人渡过哀伤日子。 & 善终服务成员及其工作任务 提供以上各项服务的成员除医护人员外, 还有医务社会工
引用本文格式:康凤英.商临萍 香港善终服务[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1(5)
作者简介: 康凤英 (!.,.—) , 女, 山西省太原人, 护士长, 护师, 本科, 从事心外科护理、 护理管理及护理教学研究。工作单位: 山西医 $&$$$!, 科大学第一医院。商临萍工作单位同第一作者。 (收稿日期: ’$$! $, !! 修回日期: ’$$! $$,) (本文编辑 范秋霞)
万方数据
引证文献(4条) 1.王鸿纪.石贞仙.徐建萍.吴变梅 香港护理见闻[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2(2) 2.陈香芝.陈静.白琴 护士安宁护理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现代临床护理 2012(2) 3.秦伟.邱菁菁 护理管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现状及举措[期刊论文]-华北国防医药 2008(4) 4.刘瑛.袁长蓉.徐燕 我国姑息照护实践的现状和发展[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6)
香港善终服务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康凤英, 商临萍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护理研究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2001,15(5) 4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凌敏 香港白普理宁养中心的宁养服务[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3) 2. 席淑华.周立 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4) 3. 李红梅 体验香港死亡教育的沟通技巧[期刊论文]-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 4. 金英花.刘辉 临终关怀与护理[期刊论文]-实用全科医学2004,2(5) 5. 王斌全.赵晓云 临终关怀的发展史[期刊论文]-护理研究2007,21(26) 6. 赵洁 培养保健护士的迫切性及其课程设置[期刊论文]-中国医院管理2001,21(7) 7. 程玉莲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 8. 辛英伟.亓卫东.杨芬.许长红 临终关怀的护理进展[期刊论文]-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5) 9. 吴清爱.张慧清 论在医学院校中如何开展学生义工服务工作活动[期刊论文]-大众科技2010(8) 10. 大井伸子.江幡芳枝 对早产儿母亲的援助--30例早产儿母亲身心状况和需要的调查[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05,40(3)
康凤英 商临萍 !!!!!!!!!!!!!!!!!!!!!!!!
作者、 临床心理学家、 物理治疗师、 职业治疗师、 营养师等。以上 成员组成一个善终服务团队, 成员间相互沟通、 相互协作, 共同 完成对病人及家属的服务计划。 护士 医生、 护士是团队的主力成员, 为病人解决如 & ( ! 医生、 下需求: 减轻身体不适; !舒缓病人痛楚, "预防及医治并发症; 日间、 住院护理服务。 #提供全面的家居、 “社工部” , 其工作人员为 “社 & ( ’ 医务社会工作者 医院设有 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专门的职业, 解决病人及家属 的社会问题, 如评估、 鉴别申请援助的病人家庭状况, 协助病人 向社区社工部或志愿团体申请财物资助, 以解决病人家庭的经 济问题、 安排出院计划、 家务助理等等。 临床 & ( & 临床心理学家 由医护人员介绍及病人或家属申请, 心理学家可通过个案或小组辅导服务, 协助病人及家属面对心 理、 情绪及家庭问题, 提供心理支持; 分担病人内心孤寂、 恐惧, 并促进病人、 家庭、 医护人员沟通; 对去世病人家属提供哀伤辅 导。 & ( % 物理治疗师 * 职业治疗师 香港的职业治疗与物理治疗由 护理服务分支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已近 %$ + 历史。医院设有 职业治疗与物理治疗部。物理治疗师主要训练病人身体某一部 分肌肉的运动, 以完成某项物理功能的恢复。职业治疗师通过 治疗活动、 辅助技巧、 改善环境、 健康教育, 改善病人自我照顾能 力。物理治疗师、 职业治疗师均帮助病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使病人摆脱病床束缚, 如起床、 梳洗、 沐浴、 活动等, 以重新投入 家庭生活角色, 提高生命质量。 主要协助解决晚 & ( ) 营养师 营养师作为善终服务团队成员, 期癌症病人的营养不良问题。 & ( , 义工 即义务工作者。医管局注册的义工有 - $$$ 余人, 其中多为无后顾之忧的退休老人, 其次为学生。特别值得一提 的是, 一些曾经倍受癌症煎熬的病友要积极应对自知癌痛也加 入到义工行列, 他们一方面安慰病友, 一方面要积极应对自身癌 痛。今年是香港的 “义工年” , 香港提倡 “一人一义工, 融入社会 倍轻松” 。 “义工” , 作为医院为病人服务的 “爱心” 群体, 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善终服务团队中的义工可以参与病人的家访、 理发、 陪诊、 社交、 娱乐、 出游等活动。医院定期举办义工培训课程, 以推动 社会人士投身义工服务。 香港善终服务体系完善, 并延伸到社区护理当中。其服务 不仅重视对病人的照顾, 还注重对家属的关怀; 不仅可解决医 疗、 护理问题, 还给予心理、 社会的援助; 病人不仅可以住院、 看 门诊, 还可以参加有组织的社交、 娱乐活动。善终服务充分体现 了现代医学模式之内涵。 现内地有些医院虽已建立了临终关怀病房, 但临终关怀体 系尚未健全, 临终病人仍是医院服务中被忽略的人群。随着科 学技术、 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 以病人为中心、 全人关怀理 念的深入, 根据病人需求而设的善终服务体系也将建立并逐步 完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