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冀教版201812171114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合欢树》教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合欢树》教案 冀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我最崇敬的中国作家史铁生于2010年最后一日辞世,两个月前我曾就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合欢树》开过一节公开课,就让我以语文教师特有的方式来表示追念——借用他的文字来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合欢树》教案及设计说明[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平淡文字背后饱含的深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重点和难点]1、品读文段,学会欣赏作者内敛又充满张力的文字,真切感受到作者含蓄又深沉的情感。

2、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

说明:教学目标与重点最终这样确定,是源于我对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不够满意以及对有些设计者的解读重心始终心存怀疑。

有些设计秉持的“怀念”、“歌颂”说固然不错但我以为失之宽泛,有隔靴搔痒之感;有的力主“愧疚”、“懊悔”说,也无可厚非,但我又觉得似乎失之单薄,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憾。

在慎重考虑了多种意见、结合了作者本人相关作品中的若干提示后,我这样概括《合欢树》:文章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还原再现了母亲的苦难与坚忍以及她对儿子“毫不张扬”的爱;作者在独自咀嚼命运多年之后,借“合欢树”这一由实入虚的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歉疚,更在岁月流转中获得了对母亲、母爱乃至生命的深刻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合欢树》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合欢树》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冀教版

《合欢树》教学反思及说课稿《合欢树》这篇文章是高一新教材下半学期《短文两篇》中的其中之一。

另一篇文章是《记住我》,英国作家泰斯特的作品。

在选课的时候,我顾忌到是公开课的缘故,所以主观上希望短文整教,力求一堂课完成。

于是着眼于此文,而因为性格的原因,个体情感上比较容易回避《记住我》的阴沉,而主动投入《合欢树》的温情,所以就有了今天的这一堂课。

细想起来,选择《合欢树》的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喜欢,它打动人。

但问题也同时产生,越是感性的东西,越难以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诠释、解读和把握。

其实母爱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感受;感恩、珍惜也是不用教的,它只需要提醒,那么我究竟要教什么?但是我想既然已经决定了,改变不是应该有的积极的态度。

我不但要教,而且要游刃有余地教。

于是我就借着《合欢树》这件煽情的外衣,讲述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和角度,时而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时而拉远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但无论如何都围绕在“合欢树”的周围,回到了语文的本分上。

当然在准备这堂课的同时,我考虑的外在于文本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如何上好《合欢树》;如何把《合欢树》上成好的公开课;如何把《合欢树》上成是“有效课堂教学”课题下的好的公开课……想的东西太多,反而无所适从,放不开手脚。

有时我想,从很多的目的出发,让语文课承载太多的使命和功能不是不可以,但未必就是成功与有效的语文课堂。

总于有一天,当我抛开所有的杂念,静静地自我诵读《合欢树》时,我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真正属于语文的感觉,属于《合欢树》的感觉。

我常记得我父母那个时代有一句话: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我们中国人始终以不变应万变。

我不恰当地化用它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中,这个“不变”就是——从学生自身出发,从文本出发。

“从学生自身出发”——课堂的导入。

当然这个导入如果说还有可取之处的话,要感谢三附中的“有效德育”,是他们的工作给了我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

“从文本出发”——8分钟的教师全文配乐朗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合欢树》教案2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合欢树》教案2 冀教版
教学关键
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课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一、导入语
1)以FLASH“烛光里的妈妈”导入
2)走进“合欢树”(展示合欢树的图片)
让同学简单发掘其中的特点:
3)走进文本进行控讨:
阅读、
请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地方?(品读母子交融的浓浓深情及写作手法的运用)
预设答案:
(1)给“我”治病: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4)鼓励“我”好好写作:
交流总结:母子间相互பைடு நூலகம்关爱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的?
母亲的情感体现:
我的情感变化:
分析讨论:联系实际生活: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自由发言)
结合本次作文“两代之间”,你的母亲是从哪些方面展现她对你们的爱的?
结合本次作文“两代之间”,你的母亲是从哪些方面展现她对你们的爱的?
六、作业:
阅读史铁生其他作品,写一篇随笔。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合欢树
给“我”治病为“我”借书
推“我”去看电影鼓励“我”好好写作
课后记事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合欢树》
课题
合欢树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2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2冀教版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与自然和生命相关的文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合欢树》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合欢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合欢树》的重点,强调文章的重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4.《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描绘了小石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进一步理解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的联系。
(二)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和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阅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合欢树》的教学目标和《合欢树》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合欢树》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合欢树》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合欢树》学习状态。
强调《合欢树》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合欢树》文章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合欢树》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合欢树》这篇文章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他们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冀教版

《合欢树》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2、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珍惜3、把握本文朴实的文风中蕴藏着的深厚感情,以及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学习重点把握文中塑造的母亲形象学习难点理解合欢树所包涵的情感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收集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

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另外,余华的短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各三万元)获二等银奖。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有条件的话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2、你对合欢树了解多少?这种树名字很多,为何本文取“合欢树”?(出示合欢树图片)合欢又叫绒花树、马缨花,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豆科树木。

合欢树可长到16米高,叶为偶数两面羽状复叶,如同含羞草,昼开夜合,而名合欢。

它的美在于它的花,许多小花簇生成头状花序,然后许多头状花序排列成伞一样的形状,也像红缨。

花序远远望去为粉红色,远望像绿浪上浮动的粉红色祥云。

合欢树常被认为是一种吉祥树。

纪念主人公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3、给下列加重字注音够呛虔诚热敷炙晒惊惶侍弄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①找出各段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概括文章,把握时间线索(学生自主完成)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②找出描写母亲的词句,并指出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5、第六自然段中,为什么“我”不想回家?悲痛悔恨之情二、学习研讨1、深入把握,探讨关于母亲形象的两个细节问题(1)、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母亲两次提到我获奖的作文,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要点:十岁时,为了防止“我”骄傲,所以“抑”,二十岁时,为了给残疾的我信心,所以“扬”警戒勉励尽心尽力用心良苦(2)、思考母亲为何惊惶和担忧?不希望“我”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又怕我出意外过渡: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在朴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涓涓的母爱,流淌着儿子不尽的思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冀教版

《合欢树》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2、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珍惜3、把握本文朴实的文风中蕴藏着的深厚感情,以及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学习重点把握文中塑造的母亲形象学习难点理解合欢树所包涵的情感和所具有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收集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1年到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五万元)。

小说记述他在初残后工作于街道小厂时的经历。

有人称誉它:“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充满寓意。

”另外,余华的短篇小说《我的故事》与陈军的中篇小说《禹风》、苏童的短篇小说《棚车》(各三万元)获二等银奖。

《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

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副主席。

有条件的话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2、你对合欢树了解多少?这种树名字很多,为何本文取“合欢树”?(出示合欢树图片) 合欢又叫绒花树、马缨花,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豆科树木。

合欢树可长到16米高,叶为偶数两面羽状复叶,如同含羞草,昼开夜合,而名合欢。

它的美在于它的花,许多小花簇生成头状花序,然后许多头状花序排列成伞一样的形状,也像红缨。

花序远远望去为粉红色,远望像绿浪上浮动的粉红色祥云。

合欢树常被认为是一种吉祥树。

纪念主人公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

3、给下列加重字注音够呛虔诚热敷炙晒惊惶侍弄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①找出各段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概括文章,把握时间线索(学生自主完成)年龄“我”母亲十岁作文获奖做裙子二十岁双腿残废做各种事情三十岁小说发表不在人世三十多岁聊起合欢树已死多年②找出描写母亲的词句,并指出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5、第六自然段中,为什么“我”不想回家?悲痛悔恨之情二、学习研讨1、深入把握,探讨关于母亲形象的两个细节问题(1)、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母亲两次提到我获奖的作文,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要点:十岁时,为了防止“我”骄傲,所以“抑”,二十岁时,为了给残疾的我信心,所以“扬”警戒勉励尽心尽力用心良苦(2)、思考母亲为何惊惶和担忧?不希望“我”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又怕我出意外过渡: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在朴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涓涓的母爱,流淌着儿子不尽的思念。

冀教版语文七上《合欢树》word教案

冀教版语文七上《合欢树》word教案

《合欢树》教案教学目标:1、体验并感悟参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人世间赐予自己的一切平凡普通的恩泽,并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将美德芳泽造福于他人。

2、悼念亡母,是威信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而普遍的主题之一。

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精美的构思,以及巧妙的象征手法等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讨和品味教学重点:合欢树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并示沉默地描写合欢树,只是轻描淡写地通过邻人的话语和初生小孩的目光引出合欢树,此为其构思立意所在。

教学方法:研讨、争论。

作业布置:课课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享受母爱的滋润,却很少有人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我们的母爱真的不如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崇高,那样伟大吗?请用心感受,用心体验。

残疾作家史铁生以平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母爱,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 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

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教读新课:(1)、你觉得本文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讨论明确:浓浓的母子情感人至深。

如果我不残疾的话,而像我十岁时的光景,母亲完全可以像绝大多数的母亲一样,爱美,爱生活,可以和子女弄点小别扭,增加一些生活的情趣。

可是,二十岁时,我残疾了,对于母亲来说,这简直是要命的事情。

母亲一下子改变了她原有的生活。

她已经不在年轻,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她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同步练习冀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同步练习冀教版(含答案)

《合欢树》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B、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摊换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C、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我整整七年了。

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2.朗读下列句子,说说把重音放在哪几个词上,才能充分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加“·”)⑴(母亲)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⑵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哪!”3.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由没心思照顾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4.“我”对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第二部分:(一)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她提醒我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1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1冀教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合欢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和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能够感受和欣赏自然景观的美丽和诗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初步的语文阅读和分析能力,对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有所了解。他们可能已经掌握了如何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通过分析文章的句子结构来理解作者的意图。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准确、流畅地运用汉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思维品质: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针对性的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作业质量,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3.学生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设计评价表格或评价标准,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学生互评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3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3冀教版

《合欢树》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具体深入理解文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探讨合欢树丰厚的象征意义,解读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2、品读淡然的叙述背后的情感张力。

教学方法:以朗读带动理解;师生共同研究、探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与过程:导语:双腿瘫痪史铁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

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圈点,思考:哪一处细节最让你感动?默读文章之后,母亲的神态、行为、语言来理解那种竭尽全力给儿子治病、激励鼓舞儿子生活的勇气和自信的深沉的母爱1) 给“我”治病:v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v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动作描写)v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2) 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3) 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4) 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4)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v 无私无怨、v 坚强执着、v 宽厚仁慈、v 牺牲自我的爱。

思考下面的几个问题:1、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2、为什么课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3、史铁生为什么没看成合欢树?4、“她心里太苦了”,母亲到底苦在哪里?5、作者多次写到那个刚来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树影儿”的孩子,有什么作用?6、由题目“合欢树”的“合欢”二字,我们首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比如:合家欢、合家欢聚、合家团聚等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1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教案1冀教版

《合欢树》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

【新版】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合欢树》学案1

【新版】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合欢树》学案1

【新版】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合欢树》学案1(本文档为word格式。

下载后可以修改,直接打印!)《合欢树》学习案例课前热身老朋友新说你收集了一句赞美母亲的名言学习目标是1,阐明文章的思想,分析具体事件,体验各种描述对角色表现的影响(关键)2。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难点)3,体会和感受母亲和孩子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引导学生学会去爱、去感激、去珍惜(难点)钓鱼指导师生互动方法涉及考试网站网络母亲关爱他们的儿子|合欢树的儿子通过人和树记住并为他的母亲道歉:象征手法(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描绘和母爱的具体体现)树想安静,但风不停;孩子们想被抚养,但父母不会留下来未雨绸缪。

预习阅读课文并记住这节课的新单词。

了解作者和作品收集赞美母爱的名言2.查阅复习资料,在网上查3。

准备用小型试验手术刀进行检查。

(2分钟)1)下面的象形注音和单词窒息()发炎()购物()享受()汹涌()火热()欺骗()亨()2)填空这篇文章摘自,作者是来自北京的一位现代作家他是一位残疾作家,并因他的短篇小说集《我遥远的清平湾》而出名二级调查1。

自主学习(8分钟)以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思考以下问题。

(1)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写了一个我小时候儿子和母亲之间的小冲突。

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特殊效果?(2)关于“我”在作文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我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的时候表现得非常不同,为什么?文本(3)描述了母亲在治疗我的过程中的哪些细节?肖像描述:动作描述:语言描述:(4)母亲如何鼓励我写作?2。

合作探究(士兵教士兵)(10分钟)快速自读课文,深入理解意思问题:(1)当母亲写相思树时,从不关心它到“不愿意扔掉它”到“经常照料它”,课文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变化?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2)“我”不敢看合欢树,想看它。

我感觉如何?(3)你如何理解“悲伤也是享受”这句话的含义?3。

结果显示4。

质疑与质疑5。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合欢树》高效作业(无答案)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合欢树》高效作业(无答案) 冀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合欢树第一课时课前预习积累整合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呛()炎()逛()享()沧()炙()诓()亨()2、汉语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比如谈到某些事物最好或达到顶点的时候总有一些成语与之对应。

如: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最为危险的游戏----玩火自焚。

请仿照上例,用相应成语回答下列问题。

(1)最宝贵的话——(2)最远的地方——(3)最大的效益——(4)最吝啬的人——课堂练习思考与探究1、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有心思照顾到“不丢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2、“我”对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3、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你能谈谈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课后作业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B、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摊换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C、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我整整七年了。

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2.朗读下列句子,说说把重音放在哪几个词上,才能充分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加“·”)⑴(母亲)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⑵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哪!”3、课外拓展生日(1) 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有及准备。

”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火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

冀教版七上《合欢树》导学案(含答案)

冀教版七上《合欢树》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13《合欢树》学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说一说你搜集到的有歌颂母亲的名言。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重点)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难点)3、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难点)指点迷津授之以渔师生互动法涉及考点形成络母亲关爱儿子合欢树儿子怀念、歉疚母亲由人及树:象征手法(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体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一未雨绸缪1.预习读熟课文,记住本课的生字生词。

了解作者、作品。

搜集有关歌颂母爱的名言。

2.参考复习资料上查阅3.小试牛刀预习检测, (2分钟)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呛()炎()逛()享()沧()炙()诓()亨()2)填空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北京人,现代作家。

他是一位残疾作家,因为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而一举成名。

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8分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小的冲突。

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2)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表现截然不同,为什么?,(3)课文描述了给“我”治病过程中母亲的哪些细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4)母亲是怎样鼓励“我”写作的?2.合作探究(兵教兵) (10分钟)快速自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

问题:(1)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由没有心思照顾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理解合欢树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2)“我”对合欢树又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3)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义?3.成果展示4.质疑解疑5.平行训练(10分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高效作业无答案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合欢树高效作业无答案冀教版

合欢树第一课时课前预习积累整合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呛()炎()逛()享()沧()炙()诓()亨()2、汉语总是那么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比如谈到某些事物最好或达到顶点的时候总有一些成语与之对应。

如:最有学问的人----博古通今,最为危险的游戏----玩火自焚。

请仿照上例,用相应成语回答下列问题。

(1)最宝贵的话——(2)最远的地方——(3)最大的效益——(4)最吝啬的人——课堂练习思考与探究1、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有心思照顾到“不丢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2、“我”对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3、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你能谈谈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母亲?————————————————————————————————课后作业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B、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摊换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C、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我整整七年了。

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2.朗读下列句子,说说把重音放在哪几个词上,才能充分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加“·”)⑴(母亲)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

⑵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哪!”3、课外拓展生日(1) 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有及准备。

”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火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欢树第二课时课前预习.☆(人人必做)一、选择题1.下列红色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ān熏xūn晃动huàngB.胯上kuà灸jiǔ偏方piānC.够戗chuāng逛guàng含羞草xiūD.茂盛miè瞪dèng偶尔ǒu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念叨: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惊惶:惊慌。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虔诚:恭敬而又诚意。

)D.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抖:哆嗦,晃动。

)3.本文的体裁是()。

A.记叙文B.文学评论C.回忆性散文D.小说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喜欢它的美丽的花。

B.“我”对合欢树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

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C.我一直喜欢看合欢树,因为它是母亲栽种的。

D.我一直不喜欢看合欢树,因为母亲去世了,它却活着。

二、判断题1.“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会,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从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能看出是她照顾“我”的写照。

()2.通过分析品读,我们发现这棵合欢树并不是一棵平常的树,它牵系着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深情。

()3.课文写母亲对“我”的爱,应该以“我的母亲”为标题。

()三、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儿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去。

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1.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很少偶尔推说B.没有一次说C.很少一次推说D.很少偶尔就说2.为什么“我的心得到一点儿安慰”()A.母亲的死总算有了一点理由。

B.“我”也就是需要安慰一下自己而已。

C.我在做梦。

D.母亲为“我”付出太多,她终于解脱了。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感。

☆☆(部分学生选做)(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想,我死的时候穿的什么就是什么,不要特意弄一身装囊,然后找一块最为贫瘠的土地,挖一个以我的肩宽为直径的深坑,把我垂直着埋进去,在那上面种一棵合欢树。

我喜欢合欢树。

我想这是个好办法。

人死了,烧了,未免太无所作为,不如让他去滋养一棵树,给正在灰暗下去的地球增添绿色。

我想为什么不能人人如此呢?沙漠的扩展、河流的暴虐无常、恶劣气候的频繁,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而这,都是因为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与日俱减。

要是每个人死了都意味着在荒贫的裸土上长成一棵树,中国有十一亿人世界有五十亿人,一百年后中国便多出十几亿棵树,世界便多出五十亿棵树,那会是一片片多么大的森林!那时侯土地会变得肥沃,河流会变得驯顺而且慷慨,气候会更动秩序,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当然不是都种合欢树,谁喜欢什么树就种什么树,树都是平等的。

后人像爱护先人的坟墓那样爱护着这些树,每逢祭日,培土还是培土,酹酒改为浇灌,献花改为剪枝,死亡不单意味着悲痛,更不意味着浪费,而是意味着建设,意味着对一片乐土的祈祷和展望。

森林逐日地大起来,所有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植物都繁荣昌盛。

那样,墓地不仅是人类历史的祭坛,不仅是人类平等的象征,还是万灵万物的圣殿,还是人与自然和解的象征与实证。

我想,为了记住这一棵树下埋的是谁,也可以做一面小小的铜牌挂在树上,写下死者的名字。

比如说我,那铜牌上不要写史铁生之墓,写:史铁生之树。

或者把树的名字也写上:史铁生之合欢树。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试给这段文字概括一个标题。

课堂练习.☆(人人必做)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

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

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她提醒我说。

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

5.关于母亲,选文写了两件事,请分别加以概括。

⑴⑵6.选文按顺序组织材料。

7.揣摩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⑴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⑵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⑶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七年了。

☆☆(部分学生选做)8.从选文可以看出母亲对“我”怎样的感情?课后作业☆(人人必做)懂你①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和信,有几分意外。

因为我春节刚从老家回来,父亲也从未写信给我。

②匆忙展开信笺:“小振,春节让你带的干酸菜、腊肠、咸肉你怎么忘了带上呢?丢三落四的毛病怎么还没改,看你以后怎么办呀?一个人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近来从电视上得知北方沙尘暴厉害,我和你妈十分担心……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有时间往家里多写信。

”信虽不长,却似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我几乎是不近人情的。

③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我高考的第一天,我以为父亲会送我去考场,可是他说了一句:“我有事先走了,考好点儿。

”就走了。

当时我委屈极了:为什么别的父亲都送自己的孩子去,他就不能?!④结果高考我落榜了。

百无聊赖中,我选择了南下打工。

然而当我把自的想法很不情愿地告诉父亲时,得到的却不是安慰和鼓励,他尖刻的语言,把我仅剩的一点自尊也击得粉碎,伤痛的滋味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⑤出门那天,我还是特别希望家人来送我,可是不仅他没送,家人都没来送行。

我知道,这肯定是父亲的阻挠。

我对父亲的怨又多了一分。

⑥转眼工作好几年了,父亲也退休多年,可时间并没有冲淡我对他的憎恨。

直到这次回家,母亲说出事情的真相,我才恍然大悟。

她说:“小振,你这样做太伤你父亲的心了。

过去他是做过伤害你的事,可都是为了你好——怕你在家总有优越感。

他不是怕你不能成材,担心的是你不能成人!于是有意激励你奋发图强。

为此我不知道和他吵过多少次。

你走那天,他不让我们送你,可又担心你承受不了,好几天坐卧不安,闷着头抽了十几盒烟。

你现在每封写给我的信他比我看得还仔细,这次知道你要回家过年,早早地准备好了许多你喜欢吃的于酸菜、腊肠、咸肉。

上次为了晒腊肠,踩着凳子一不小心摔了下来,在医院住了好几个星期……”⑦这次春节回家,父亲满以为我会多住几天,然而我却只有七天假。

我走的时候,父亲把晾在竹竿上的干酸菜、腊肠、咸肉取下来帮我装了好几袋,说是以后一个人在外很难吃到老家的东西了。

最后我嫌行李多不方便,心想这些东西超市或许也有卖的,于是走的时候就偷偷地拿掉了。

⑧想不到父亲却把它寄过来了。

这就是父爱!可我却恨了父亲这么多年,现在想想,我是多么的不应该。

其实,父亲一直是爱我的,只是方式特殊罢了。

⑨铺好纸,提起笔,我提笔写下——⑩敬爱的爸爸、妈妈……1.本文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事?以什么为线索来叙事的?2.第2自然段中写“我”收到父亲的来信后,“似一股暖流涌上心田”,可为什么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对我几乎是不近人情的”?3.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做过哪些伤害过“我”的事?4.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请举两例说明。

⑴⑵5.本文第8自然段说“想不到父亲却把它寄过来了。

这就是父爱!”难道这些干酸菜、腊肠、咸肉就是父爱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开放题(部分学生选做)能力拓展母亲去世了,作者非常思念母亲,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无微不致的关怀,想起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和爱戴……请你替作者抒发此时此刻的心情,并给作者写几句话,来安慰他。

(不少于5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