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0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中英《虎门条约》 给英国
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赔 赔款2100万银元 赔给英400万两、法 对英、法赔款各
款 (加重人民负担)20片0万面两最白惠银国待遇
增至800万两白银
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开 埠 五口通商
中美开《十望口厦通条商约》 增开天津为商埠
侵犯中国领海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内容
危害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本息合计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
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 “使馆界”是“国中之国”,成
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经过 1.开端:丰岛海战 2.平壤战役:清军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辽东半岛战役:占领旅顺、大连(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
内容
危害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澎湖列岛给日本
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口号:“扶清灭洋”
灭洋: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但盲目排外,仇视一 切外来事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扶清:缺乏对清政府正确的清醒的认识。 性质:一农民为主体的自发的反帝爱国活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根本: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
主要经过: 1.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奥匈帝国)发动战争; 2.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廊坊大捷); 3.大沽口登陆,天津陷落; 4.北京陷落。
结局
1.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 清朝灭亡。 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结局
1.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宣统帝退位, 清朝灭亡。 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辛亥革命的评价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直接反封建) 2.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间接反侵略) 3,未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未能改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农民阶级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爆发原因: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主要原因) 2.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3.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洪秀全创办拜上帝教(组织) ①理论来源:西方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 均主义。
农民阶级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发展 阶段
全盛:北伐和西征 (1853-1856年)
定都天京 (1853年)
转折:天京变乱 (1856年)
发展:永安建制 (1852年)
兴起:金田起义 1851
《资政新篇》 后期防御战
失败:天京陷落
18 64
时间
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时间:1853年 内容: 1.土地分配: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平均主义) 方法: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 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清政府 的控制
总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
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后期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性质: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
后期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背景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新:外来侵略激化矛盾 3.形式新:外来基督教思想的利用、 4.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 5.任务新:反封建反侵略 6.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7.所属范围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民报》,“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 林肯:民有、民享、民治→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 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 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 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 (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 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赔偿日本军费2亿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商埠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 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 地税
拓展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途径,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义和团运动
原因 (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重; (2)十九世纪末,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发展; (3)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利用。
国际 1.一战期间和结束后,美日加紧侵华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线) 2.俄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指明了方向
五四运动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作用 主要事件
5.4 第一 到 阶段 6.3
北 学生 先锋 京
5、4集会、 游行、惩贼 5、5总罢课
→生产资料(土地)的私有
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2.产品分配:“圣库制度”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分配方式的公有
性质: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革命纲领。
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生产关系不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空想
评价: 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能够调动 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几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 想结晶;(革命性) 2.绝对平均主义,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严重脱离实际。(空想性) 3.仍未能脱离小农经济的范畴,本质上具有落后性。
常识回顾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阶段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本质,谁发动的找谁):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寻找 原料产地与产品倾销地。 主要原因(诸多原因中最主要的):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政治、经济、思想、外交) 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硝烟
后期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目的:重振朝纲,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内容: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教育:开设新式学堂; 资本主义的方案 农民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 →不能反映农民的利益与需求,没有经济基础与群众基础
后期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2.清政府迫于形势的改革:清末“新政”与
政 治
“预备立宪”→反而激化矛盾;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
4.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阶 级
5.历史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6.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以及与保皇派的一系列 思
论战(要不要革命,民主、共和、平等)
想
辛亥革命
7.组织基础: ①1894年,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②1905年,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
7.组织基础: ①1894年,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
团体: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②1905年,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
其 他 权
协定关税 (破坏关税主权)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允 游 外中五许历国口法外、军《建国经舰教黄人商和堂埔至、商、条内传船自约地教可由》;在传教准许华英工国出招国募
益
长(江破各坏口文岸化通宗航教权益)
对中国的影响
1.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2.中国的应对与反抗 政治: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思想:“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
甲午中日战争
世界背景 1.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日本明治维新后,经济军事实力增加,走上对外 扩张的道路。(根本原因) 3.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原因 1.明治维新,日本对市场、原料的缺乏,大陆政策、 武士道精神、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中国 3.直接:朝鲜东学党起义 4.国际:默许、纵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的进一步扩大)
原因 根本(同第一次):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寻找原料 产地与产品倾销地。 主要原因(同第一次): 直接原因(导火线):“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修约遭拒。
《南京条约》 1842
割 割香港岛 地 破坏领土主权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南京1条85约8》附件:
“平均地权”即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主张核定全 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此社会进步所增 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平均地权”是土地纲领。
辛亥革命
8.军事:前期起义活动、对清政府高官的暗杀活动、在 新军中的革命宣传。 9.历史机遇: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调集湖北 新军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
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资产阶级软弱性与妥协性 不敢直接反侵略 未能触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未能满足农民对土 地的要求 有产阶级,不敢放手发动群众,群众基础薄弱
五四运动
国内 1.北洋军阀黑暗统治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工业的发展(经济)→工人阶级壮大(阶级)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思想)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 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辛wenku.baidu.com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封建统治,把斗 争矛头直指清王朝,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侵略势力。
“创立民国”,即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就是要进 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 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 下述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评价: 1.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否定了封建制度,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 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革命性、进步性) 2.不具备实施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的利益与需求, 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战争环境不具备实行这一 革新的客观条件。(空想性)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 度的进步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 内容: 1.主权在民 2.民主权利 3.三权分立 4.责任内阁制 (1)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2)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3)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 度的进步意义
必修一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单元线索
1.侵华史:历次侵华战争 2.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 (1)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3)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4)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3.中国的近代化道路:
器物—制度—思想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成立湖北军政府 都督:黎元洪 旗帜:铁血十八星旗
中华民国的成立
建立民国 时间:1912年1月1日 国都:南京 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 内容: 1.主权在民 2.民主权利 3.三权分立 4.责任内阁制 (1)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2)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 (3)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