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必修)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
2018.11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家最切合时务,并直接指导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这一家是A. 道家B. 法家C. 儒家D. 墨家【答案】B【解析】秦朝利用法家思想,有益于国家统一,B正确;其他家不符合题意,排除。
2. 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A. 老子B. 墨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提出“兼爱”、“非攻” “节俭”、“节用”的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同时还提出了尚贤,尚同,非命、非乐等主张,所以B正确。
3.《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A. 启发诱导B. 循序渐进C. 因材施教D. 有教无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
”可见,孔子强调区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进行教育,所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孔子关于启发诱导的相关论断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它包括两层意思:一要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
二要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所以答案选C。
4.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选修)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选修)试卷★祝考试顺利★2019.1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为100分。
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出纳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相当独特的社会现象,如“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另外,燕太子丹曾为质于赵和秦、嬴政的父亲异人曾为质于赵等。
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东周王室共主地位下降B.血缘宗法体制日益衰败C.国家正由分裂走向统一D.诸侯国间极力谋求信任2.《晋书》中记载,博士张楫上《古今字诂》。
其《巾部》云:“纸,今帋也,其字从巾。
古之素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糸。
此形声也。
后汉和帝元兴(105)中,中常侍蔡伦以故布捣剉作纸,故字从巾。
是其音虽同,糸、巾为殊,不得言古纸为今纸。
”材料反映出()A.古纸是丝织物,蔡候纸以旧麻布为原料B.蔡伦制成的故布帋才是最早的纸C.蔡伦改进之前,书写材料只有素帛幡纸D.东汉时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C.选拔最优秀的官吏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4.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
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
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
”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阁臣权力等同于宰相 B.宦官通过票拟掌握事权C.政务决策服从于君主D.皇帝怠政削弱君主专制5.清代书法家宋曹在评论某字体时说:“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三选修第一学期1月阶段测试试卷及历史参考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测试试卷高三历史(选修) 2020.0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总分为120分。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余英时在《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一书中指出:“先秦最先出现的三学派——儒、墨、道——都是在礼乐传统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而它们之间的思想分歧也源于对待‘礼乐’的态度各不相同。
”这表明“三学派”A.均赞成传统礼乐B.推动礼乐传统产生C.有文化同源色彩D.思想传承没有共性2.有学者认为:“汉初除分封诸侯王与秦有别外,不过是由一批新的军事封君地主的统治代替秦朝的官僚勋贵和军功地主而已。
”对材料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A.汉初君臣共治比秦朝做的更好B.汉初统治者基本否定秦朝政制C.汉初统治者对宗法观念的恢复D.汉初政治与秦朝的历史一致性3.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说:“1400年到1800年,中国……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至少直到1800年为止,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在世界经济中居于支配地位。
”这一说法认为A.中国的经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B.中国的经济力量吸引白银流入C.中国长期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D.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4.在中国古代,折扇是文人墨客们的随身之物,在折扇上题诗作画是文人的一种雅好。
下图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一幅扇面。
其中A.突出了圆润挺拔的书法意趣 B.体现了浓墨重彩的工笔风格C.抒发了淡泊高雅的情怀追求 D.秉持了自然天成的写实主张5.一位外国学者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
这一“努力”A.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B. 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D. 产生了近代特征的洋务企业6.1913年,康有为在《不忍》杂志上刊文:“自秦、汉已废封建,人人平等,……一切皆听民之自由。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40题)和第Ⅱ卷(4题)共两部分,第Ⅰ卷为1页—7页,第Ⅱ卷为8页—12页。
第Ⅰ卷(共40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改革中消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威胁的是A.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B.废除严刑峻法 C.颁布解负令D.确立财产等级制度2.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参政权利的重大举措是A.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B.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C.废除平民的公私债务,土地归还平民D.建立“四百人会议”3.伯利克里时代,有人曾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雅典,你是一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
”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雅典A.经济富庶 B.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C.疆域辽阔 D.对外战争大获全胜4.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A.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B.公民阿萨德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C.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D.公民帕德玛因为邻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5.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6.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B.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C.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痛苦D.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7.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8.北魏的社会矛盾主要包括①阶级矛盾②民族矛盾③战乱④外来侵略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9.北魏改革中,推动了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恢复汉族礼乐制度B.按照门第高低任命官史C.实行均田制D.实行九品中正制1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1.“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历史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成为后世历代明君推崇的自我节制原则。
下列与此观点不一致的是A. “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
”B.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C.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D. “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修身正己、自我节制的主张和要求,“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体现了君子正己的思想,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也体现了修身正己的思想,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观点,没有反映修身正己的主张,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也体现了君子正己才能使百姓跟从的思想,故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
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A. 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 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 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 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张载这四句话的理解,以及对宋代历史的了解情况。
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
为天地立心,是宋代学者希望通过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使天地生化万物的心显立起来,故A正确;为生民立命,是学者们希望通过潜移默化,加上伦常政教,使生民的生活有所依循,从而得以护持生命,说明不了政府重视市民阶层,故B项不正确;为往圣继绝学,指的是学者们要续先秦儒家的学脉,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没有联系,故C项不正确;为万世开太平,是宋代学者“开出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并不是一种现实存在,故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选修)[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子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其少矣。
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据法而应立为太子的是A. 微子启B. 仲衍C. 受德D. 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三个儿子中以受德出身最为尊贵,依法应立受德为太子,C项正确;其他两个儿子出生时,其母尚为妾,不当立,AB两项错误,因为有宗法制,所以并非无法确定,D项错误。
2.唐代科举是一年一考,对于非长安考生来说,每年必须经过初考,然后进长安参加终考,如果没考上,需回原籍准备来年考试,古代交通不便,这样大部分时间都耽误在路上了。
根据唐代法律,如有高官推荐,则考生不用参加初考。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的翻版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 制度不太完善,难言公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代科举的初考和终考规定,会受到居住地、财产和交通等因素影响,并且高官推荐的考生可以不用参加初考等人为因素也会影响考试的公平,可知其制度尚需完善,D项符合题意;科举制创立适应了士族没落和庶族兴起的现实,不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立,A项不符合史实;按照考试成绩选官的科举制与凭借出身的九品中正制不同,可以扩大人才的选拔范围,BC两项错误。
3.《元史·百官志三》载:“朝廷立总制院,管领佛教僧徒及吐蕃境内事务。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故更名。
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 2023.1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第Ⅰ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写在答题卡上并贴上条形码。
2.将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使用机读卡的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填涂),非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卡交监考人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1.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情况不复存在。
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因为A.宗法制度的衰落B.官僚统治的完善C.分封制度的推行D.血缘政治的打破2.西汉政权刚一建立,刘邦便立即恢复了秦的上计制度,并启用“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的张苍为计相。
张苍以列侯的身份居于相府,主持全国的上计工作。
由此可知,张苍当时主要负责A.协助宰相,制约君主专制B.审核各地计薄,考核官员政绩C.抑制王侯,加强中央集权D.贯彻秦制汉承,完善监察体系3.隋朝开皇十年,番禺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
冼夫人得知广州被困,立刻派孙子冯暄带兵援救。
之后,冼夫人不顾花甲高龄,又亲自披甲胄护卫朝廷使者裴矩巡抚当地诸州,各路豪强被慑服,接受隋朝官爵。
这表明隋朝A.加强了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B.设置了羁縻府州缓和民族关系C.建立了完备的武装巡查制度D.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认同4.“十恶不赦”的罪名经过《唐律疏议》修订,最终确定: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这表明唐朝法律A.开启礼法结合先例B.集封建礼制之大成C.遵循轻罪重罚原则D.重在维护社会稳定5.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放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有答案)(精选)

高二年级期中试卷历史试题(必修)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总分值为100分。
第Ⅰ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李贽D.王阳明3、“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
”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A.朱熹B.程颐C.王阳明D.黄宗羲4、“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
”为此,毛泽东提出了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统一战线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5、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这段论述出自A.《论持久战》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十大关系》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6、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
”为此,他主张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7、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12分)答案要点:
(1)原则:保护公民权利和地位;维护城邦利益;实行法治;
责任适度,倡导公正;注重人道主义。
(任意四点得4分)
(2)目的:控制民众,强化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2分)
举措:严刑峻法;什伍连坐;实行小家庭制;奖励耕战。
(4分)
(3)取向:梭伦改革中城邦重视保护公民权利和地位,视城邦与公民为一体;
商鞅变法中国家控制民众,民众只是政府实现富国强兵的工具。
(2分)
29.(12分)答案要点:
(1)措施:农奴制改革,农民获得人身解放并可以赎买份地;(2分)
在地方自治、司法制度及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限的自由主义改革。
(2分)(2)变化:社会结构重组,贵族地主、农民、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并存;
经济结构转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俄国工业企业数量增长;
政治结构变化,政府采取有限的自由主义,出现地方自治机构;
社会性质转型,从封建农奴制社会逐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6分)(3)局限: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未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以村社限制农民自由;
改革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政治改革迟缓并走向停滞。
(2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