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古韵》学习感悟教学设计
春之韵教案
春之韵活动目标:1、了解春天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生活特点,了解春季卫生保健常识,会用绘画、音乐、朗诵诗文等方式表现春天。
2、学习收集、调查、归纳信息,会写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勇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
活动过程:第一阶段:确定主题一、谈话导入。
日上小学的学生知道我要来和大赵小学的你们共同上一节课,特意做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
(PPT展示)二、提出问题并筛选。
1、谁来说一说这是什么季节?(根据回答板书“春”)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综合实践课就围绕“春”来开展。
2、视频中的图片都是我们日上小学的学生拍的,不知道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也注意到这些呢?(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植物”、“动物”)3、如果你是一个成语爱好者,你最喜欢用哪个词来赞美春天?(板书:成语);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会用哪句诗来赞美春天?(板书:诗);如果你是一位作家,你会怎么来赞美春天?(板书:文);如果你是一位画家?如果你是一位歌唱家?如果你是一位书法家?如果你是一位舞蹈家?如果你是······4、同学们,你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人们都赞美春天?因为春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春天来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根据回答板书:天气、保健、节日、节气等)三、小组确定子课题这么多的内容,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呢?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并自由结组。
四、制定小组研究计划1、为了更好的完成研究任务,发放小组研究计划表,给三分钟的时间来研究表格内容,提出不明白的地方?2、教师讲解学生提出的问题。
3、规定具体时间内完成表格,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4、分组汇报。
师生共同完善。
五、教师总结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小学语文《春之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春之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设计说明】其一,春天,一年的开端。
童年,一生的起点。
激发学生关注春天、热爱春天、珍惜春天,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童年、热爱童年、珍惜童年,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其二,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浓浓的文化味、浓浓的人间情,让学生主动地、真实地走进春天,走近春天,意在让学生知生活之乐,乐生活所知。
其三,语文课程旨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实践是最有效、最重要的提高之道。
故设计本活动的目的还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促进学生提高认识,掌握方法,丰富情感世界,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在搜集查找、应用资料的过程中养成初步的能力。
2、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近民族民俗文化,培育亲近自然、热爱民族文化的情结。
3、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实践、合作实践、文明实践的好习惯。
【活动步骤】活动动员:一课时,在寒假放假前夕组织进行。
实践活动:一个月,各小组利用寒假时间各项实践活动。
成果交流;二个课时,在第二个学期开学初完成。
【活动方案】一、活动动员:1、阐明活动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1)、走进大自然的春天: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一切欣欣然、陶陶然,一切充满生机,一切充满希望,一切如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赶快迈开的步子,架起你的相机,打开你的智慧之门,把春色唤醒,把春光留住,把春天的自己扮靓,把春天的自己珍藏吧!(2)、走进生活中的春天:春天,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更是一个吉祥的季节,团圆的日子,奋起的时刻,赶快回老家看看,奔亲戚走走,找朋友叙叙,你会发现,在春天里,人人都笑逐颜开,个个都欢乐开怀。
2、安排活动要点,明确活动任务。
①读春:借助资料或请教父母、他人,找出赞美春天的诗词、美文,摘抄并熟读成诵,在诵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与可爱。
②探春:留心发现身边的春天从哪里开始,或写下日记,或拍成照片。
③迎春:积极参与春节中健康的迎春活动:购年货、贴春联、放烟花、贺新年、走亲戚、闹元宵等,完成写春联,记日记,拍照片,集祝辞,唱曲儿等任务。
《春之韵》教案范文
《春之韵》教案范文教案标题:《春之韵》教案
教学内容:短篇小说《春之韵》阅读与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短篇小说《春之韵》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分析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技巧。
3.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短篇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1.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2.人物形象和描写技巧的分析
3.解读短篇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的把握和描写技巧的理解。
2.对短篇小说意义和价值的多角度解读。
教学准备:
1.课文材料《春之韵》
2.针对教学目标编写的教学大纲
3.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春季的特点和特色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融入
故事情境。
Step 2 阅读和理解(20分钟)
Step 3 分析人物形象和描写技巧(20分钟)
Step 4 解读小说意义和价值(20分钟)
教师帮助学生从多角度解读短篇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从情感、社会和人生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帮助学生通过解读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增
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Step 5 提问和讨论(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就短篇小说《春之韵》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意
义和价值展开提问和讨论。
通过互动式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故事的
理解和对文学作品的感受。
Step 6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此次教学进行总结,概括学生在教学中的收获和学习成果,展
示学生对短篇小说《春之韵》的理解和思考。
《春之古韵》学习感悟
《春之古韵》学习感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诗作者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任工部员外郎而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区别于晚唐李商隐与杜牧又称“老李杜”。
这首诗,大约是作者于公元761年春天,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杜甫率家人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成都。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部的浣花溪建了一座草堂。
这样一家人终于有了安身之处。
他在这里春种秋收,与当地的农民来往,生活变得平和而宁静。
这使他饱经忧患、历经战乱的心,终于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祈求风调雨顺、希望生活美好的心愿,反映了喜雨降临时极为愉快的情绪。
“喜”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首联,作者起句就大力赞美这场春雨。
一个“知”把雨写得充满了灵性。
诗的第二句,一个“乃”字用得贴切,突出是适时的好雨。
以雨的“当春乃发生”赞其好。
颈联,赞雨之所以“好”,是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这联运用拟人手法,把雨写得有情有意。
这两句诗成了历代传诵的名句,常被用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风细雨般的教诲。
颔联,写放眼远望,田野小路均被黑沉沉的乌云遮掩,天地间是怎一个“黑”字了得!平时波光粼粼的江面,此时只有船家渔火一点通明。
此联,一“黑”一“明”,以“明”衬“黑”,说明这好雨还有得下呢,喜雨之情得以延展。
尾联,说这样的好雨,明天早上一定要到锦官城去看一看,那儿一定是花团锦簇,红花带雨,别有韵致。
这就巧妙地将喜雨与春天联系起来,自然而不露痕迹。
全诗表现了诗人“盼雨——爱雨”的喜悦情怀,所以虽然全诗无一处提到“喜”字,而“喜”字早已充溢诗人的心头。
思维训练:1.《春夜喜雨》中最能体现春雨的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润物细无声。
)2.《春夜喜雨》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雨到来的春雨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春夜喜雨》的体裁是什么?韵脚是哪几个字?五言律诗。
《春之古韵》教案3
四、春之古韵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想象与联想及对比等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春景的美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3、、情感价值与态度: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说明: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新教材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六年级学生活跃好动,加上诗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采取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走进春的世界,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
二、学习三首古诗1、读诗(注意节奏和重音)利用多媒体展现诗句说对应的图景,快乐地学习2、解诗[1]、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2]、诗歌的大意[3]、根据诗歌所绘景物寻找作者的游踪(或者寻找作者的情感思路)(学生讨论完成)举例:《春夜喜雨》盼雨-听雨-看雨-想雨3、悟诗提问:“诗中有没有感情?(学生自由诵读,融入诗情)举例:《春夜喜雨》表达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师提示: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大家各抒己见,以诵读作为手段将这一个环节与前面几个衔接起来,在书声里对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让学生悟情,口脑并用,学生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上大胆发挥。
)三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都抒发了诗人对春景的赞美之情)《春夜喜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祈求风调雨顺、希望享受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反映了喜雨降临时极为愉快的心情;“喜”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为什么而喜——好雨知时节。
“春雨贵于油”,这一场及时雨滋润大地。
《春之韵》综合性学习课例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之韵》综合性学习课例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提高环保意识。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自然景观:春天的天气、植物、动物的变化等。
2. 春天的文化内涵:有关春天的诗词、故事、习俗等。
3. 春天的环保意识:保护春天美景,关爱生态环境。
4. 春天的实践活动:观察春天、绘画春天、演唱春天等。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2. 案例教学法:分析春天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春天的特点和内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春天的相关话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任务驱动法:布置春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学资源。
2. 春天的相关诗词、故事、习俗等资料。
3. 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画纸、画笔、歌曲乐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春天的音乐,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春天的自然景观:讲解春天的天气、植物、动物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
3. 春天的文化内涵:分享春天的诗词、故事、习俗等,让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4. 春天的环保意识:讨论保护春天美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春天的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春天、绘画春天、演唱春天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体验春天的美好。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收集有关春天的诗词、故事、习俗等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 观察身边的春天,拍摄照片或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3. 编写关于春天的故事或诗歌,锻炼写作能力。
4. 思考如何保护春天美景,提出环保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年级下册《春之古韵》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春之古韵》教学设计第1篇:六年级下册《春之古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3、、情感价值与态度:了解*古代诗歌的重要*,陶冶学生美的情*。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走进春的世界。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伴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激发兴趣,引入正轨)二、介绍学习诗歌的方法介绍平常诗歌学习的一般流程:读诗→解诗→悟诗→赏诗→读诗(背诵二、学习三首古诗1、读诗(利用多媒体展现诗句说对应的图景,快乐地学习)2、解诗1)诗歌的背景,作者2)诗歌的大意3)根据诗歌所绘景物寻找作者的游踪(或者寻找作者的情感思路)三、练习:1、《春夜喜雨》里的“雨”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2、《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的行踪如何?你能带我们去走一趟吗?3、《*南春》为什么以“*南春”为题?4、请同学尝试以画来展现古诗所展现的春之古韵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六年级下册《春之古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3、、情感价值与态度:了解*古代诗歌的重要*,陶冶学生美的情*。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知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走进春的世界。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伴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激发兴趣,引入正轨)二、介绍学习诗歌的方法介绍平常诗歌学习的一般流程:读诗→解诗→悟诗→赏诗→读诗(背诵二、学习三首古诗1、读诗(利用多媒体展现诗句说对应的图景,快乐地学习)2、解诗1)诗歌的背景,作者2)诗歌的大意3)根据诗歌所绘景物寻找作者的游踪(或者寻找作者的情感思路)三、练习:1、《春夜喜雨》里的“雨”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2、《钱塘湖春行》中诗人的行踪如何?你能带我们去走一趟吗?3、《*南春》为什么以“*南春”为题?4、请同学尝试以画来展现古诗所展现的春之古韵未完,继续阅读 >第3篇: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冬之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诗歌朗诵《梅花》,聆听学唱《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梅花精神。
《春之韵》教案
《春之韵》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文学赏析的方式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培养他们对春季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通过各种活动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春天的特点,并学会用适当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描述春天的美景。
研究目标1. 了解春季的特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赏析- 选择一些与春季相关的诗歌、散文和小说,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赏析。
-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找出描写春天的词语和意象,让他们感受春季的美。
字词活动- 提供一些有关春季的字词,让学生进行词义解释和联想。
- 引导学生使用这些字词来描述春天的景色、气氛和感受。
创作活动-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春季的短文或诗歌。
- 引导他们运用前面学过的字词和表达方式,尽量形容出春天的美好。
合作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从他人的作品中吸取灵感和改进之处。
教学过程1. 引入春季话题,进行导入讨论,让学生了解春季的特点和意义。
2. 阅读并赏析一些与春季相关的文学作品,对作品中的描写进行讨论。
3. 进行字词活动,让学生熟悉描述春天的词汇,并进行词义解释和联想。
4. 学生进行短文或诗歌创作活动,鼓励他们运用前面学到的字词和表达方式,形容春天的美好。
5.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合作讨论,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6. 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写作有关春季的作品。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发言质量。
- 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考察学生对春季特点和相关词汇的理解程度。
参考资源- 春天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有关春季的图片和插图以上是《春之韵》教案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天的美,培养他们的写作和合作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春之古韵》教案沪教版
春之古韵《春夜喜雨》(喜:感情基调,春雨贵如油)(盼雨的时节,下雨,滋润万物)好雨知时节,(好:高尚品德的人)[点明所写为春景]当春乃发生。
(当:在,正在)随风潜入夜,[表现春雨特征]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田野间的小路没人,黑暗)江船火独明。
(在平静的江面上,灯显得一片光亮)晓看红湿处,(晓:早上)花重锦官城。
(重:写出了春雨过后,繁花艳丽的景象)鉴赏:第一句:说明春雨有灵性,善解人意,满足人们的要求,适时。
(修辞手法:拟人)第二句:和风细雨不愿打扰人们白天享受阳光,白天的生活。
(修辞手法:拟人)第三句:说明雨还有得下,打消人们对喜雨的担忧,雨下得久、长。
(以明衬黑)第四句:因为今晚下雨,推测明天去锦官城看花,花很艳丽,会开很多,花团锦簇,红花带雨。
(联想:春雨→春天侧面赞美春天,却不露痕迹)中心:本文通过对春雨的描写,春雨恰到好处,时间久、长,抒发对春雨(春天)的喜爱之情。
告诉我们春天充满生机。
《钱塘湖春行》(春:早春西湖题眼,行:线索)(早春西湖美景给人带来喜悦之情)孤山寺北贾亭西,(从孤山寺起,立足之处)水面初平云脚低。
(远眺之全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乱:多繁茂)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行:走)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沙堤止)鉴赏:1、七言律诗2、白居易在杭州做官(刺史)3、写景名篇(西湖)4、1-4句写湖面 5-8句写湖东第一句:远景,水-堤平云-湖相连接第二句:仰视,莺飞燕舞,有生命力,活力,充满生机,动态描写,没有见到(联想)。
(修辞:对偶)第三句:俯视,花海使作者有了目不暇接,迷乱的感觉。
第四句:直接抒情,对春天喜爱之情,令人流连忘返。
中心:本文通过描写春天里的禽鸟和花草,表明春天生机勃勃、繁荣,抒发对西湖的喜悦之情,从而赞美春天。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春景之大)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春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之韵》综合性学习课例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春之韵》综合性学习课例设计(教师中心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描述春天的自然景观和季节特点。
2. 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春天的生物变化。
3. 能够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春天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自然景观:学习春天的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
2. 春天的生物变化:观察春天的动物、昆虫等生物的活动。
3. 春天的美好词汇和句式:学习并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
2. 观察与体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体验春天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变化。
3. 分享与交流: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补充。
4. 学习春天的美好词汇和句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春天的美好。
5. 小组合作创作: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可以是诗歌、故事、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想象。
6.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春天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学生对春天的美好词汇和句式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资源:1. 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2. 春天的植物和动物标本或模型。
3. 春天的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4. 绘画材料和展示用品。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春天的图片、视频、标本或模型等教学资源,并布置教室环境,使其充满春天气息。
2. 导入阶段: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3. 观察与体验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体验春天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变化,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之韵》教学设计
诗教拓展课《春之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古诗积累,激发学生在课外自主积累古诗的兴趣;2. 学习古诗,感受诗意,感受春风的美妙;3. 尝试创作春天的小诗,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流程:一、古诗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疫情当下,我们停课不停学。
寒冷的冬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温暖的春。
这节课,我们就到古诗中去感受春天的韵味!(出示课题:春之韵)2、(出示:ppt)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令人留恋的。
瞧!那弱袅袅的柳条抽出了嫩芽,披散着垂落下来,宛如披着浓密头发,摇曳着细腰的姑娘,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笔下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看!那绵绵春雨,像牛毛,像绣花针,密密的斜织着,洒落在嫩芽上,此情此景,正是杜甫笔下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雨景图;看,那两三枝桃花初放,那愈见温暖的江水,引来了一些鸭群,它们划动着绿水,在水中嬉戏觅食,此番情景,正是苏轼笔下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戏图。
这就是春天的魅力,这就是诗词的魅力。
3、正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
那最早带来春的讯息的是谁呢?那是春风。
春风吹过,叶吐新绿,百花齐盛。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品读,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春风》吧!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古诗,走入诗中境。
1、(出示古诗《春风》,老师范读。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读一遍这首古诗。
(春风唐白居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2、了解诗人:(白居易这位诗人,我们一定不陌生,让我们一起来温习一下诗人的生平吧!)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作品收集在《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3、知诗意:接着,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的意思。
《春之古韵》教案
《春之古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唐诗分类:了解唐代诗歌的相关文学常识2.知人论世:了解杜甫,白居易,杜牧三位诗人的生平事迹3.品读诗篇: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三首诗歌4.体悟诗情: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悟诗人的深层情感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反复朗读诗歌,体悟情感2.对比法,将三首诗从内容和情感上给予对比赏析,加强记忆3.学会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1.学会感受大自然的春天2.感悟诗人通过景物所传达的积极乐观亦或沉闷抑郁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掌握诗歌基本内容,体悟诗歌情感2.掌握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唐诗分类的相关文学常识教学难点:1.品读诗歌,解读情感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春夜喜雨》1. 导入(5分钟)【猜一猜】师:古往今来描写下雨的诗句数不胜数,其中包括了各个季节下雨的情形,请根据所给的诗句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季节。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志南【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有约》【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冬】师: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那么在春雨对于人们来说又有着怎样的寓意呢?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春雨贵如油”这样的句子,这句句子说明春雨对农民的重要意义。
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在诗人杜甫笔下的春雨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知诗人(5分钟)上个学期学了一首《望岳》,还记得作者吗?这首诗是诗人年轻时候写下的,所以充满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同样出自杜甫之手,但所表达的情感却截然不同了。
首先介绍一下杜甫的【基本文学常识】: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少陵。
与李白并称为“(大)李杜”。
被人们称为“诗圣”(安史之乱:755年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时代,开元盛世)【写作背景】:写于761年(安史之乱将要平息之际),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后,定居于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之中,过着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亲自耕种,种菜养花。
《春之古韵》教案
《春夜喜雨》教案教学目标:1. 背诵和默写这首诗,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 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2.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导入1.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是“李白”,“杜”是谁呢?就是“杜甫”。
2.指导学生阅读提示并看多媒体杜甫介绍(填空)附: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巩县(今河南巩县)人,因为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官职,因而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
他经历“安史之乱”,四处漂流,深知百姓疾苦,他的诗反映战乱中人民的深重灾难,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表现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的热爱,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的诗形式上讲究格律,对仗工整,语言上讲究遣词造句,曾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抽一个学生朗读。
2.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纠正读音。
思考: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明确: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好雨、对于春雨的喜爱。
教师明确:“喜”字,“喜”是作者的一种内心感情。
提问:因何而喜呢?因雨而喜。
背景介绍:安史之乱前夕,杜甫一家人就过流亡生活,如今,终于在成都定居,与当地朴实的农民你来我往,生活变得宁静而平和。
这首诗恰在这种情形下应运而生。
这首诗就反映饱经战患流离之苦的杜甫获得安稳后的喜悦心情和渴望安宁的情怀。
三、互动质疑、深入体味1.分析首联:哪个字是诗人对眼前这场春雨的总的评价?明确:是“好”字。
好在何处?因为它“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天正是农作物发育生长的时节,人们是多么盼望雨水从天而降啊,而雨神也好像懂得人们的心思一样,不早不晚,就在这个时节洋洋洒洒下起来了。
(拟人)“当春乃发生”什么意思?到了春天就应时而生。
2.分析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那么雨还“好”在何处?“潜”悄然无声,“入夜”拟人修辞。
春之古韵
1、作者因好雨而喜,不禁联想到第二天早 晨的景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 述那是一个怎样的景象?
提示:那红红的被细水珠润湿的花丛是多么美啊, 整个成都城的花朵都被春雨湿润,包含水分,沉 甸甸的,颜色是那样的浓艳,让人心醉。
2、喜是全诗的感情基调。那作者为 什么而喜呢?
提示:因为在”春雨贵如油”的时节,,下了一场透 雨。雨“润”大地,给万物带来了渴盼以久的滋润。 这的确是一场适时的好雨。
4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 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穿成一条线索,把 早春西湖的特点展现出来。 5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 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1、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具体写 了哪些物象?表现春天怎样的景象?
提示: 孤山寺,贾亭,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 乱花,浅草,东湖,绿杨,白沙堤。 表现春天到来时一切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 象。
赏析《钱塘湖春行》
1 作者简介 2 词句的品读理解 3 思考题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 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今陕西渭南人。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现存白诗近三千首。 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他的诗除了状物抒情外,大 部分都在讽刺封建统治,表 达心中的不满。
1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美 丽的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 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 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是江南特有 的。 2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出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 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 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3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 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 有一番风光。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 彩。
《春之古韵》学案2
《春之古韵》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朗诵三首古诗,流畅地背诵古诗。
2.能够理解诗中的字词义,理解诗句。
3.了解作者,了解各诗的写作背景。
4.领悟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5.通过三首诗的比较,既体会想象在诗歌中的作用,又感悟从不同角度写事物。
二、学习重难点1.抑扬顿挫地朗诵三首古诗。
2.解诗的字词义和句意。
3.领悟诗中意境,感受作者情感。
三、学法运用1.抓住诗中精准的用字,结合写作背景和写作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丰富想象。
3.通过三首诗的比较,感悟“一事异写”的写法。
四、预习内容1.熟练流畅地朗读各诗。
2.完成下列问题。
⑴标注下列字词义①《春夜喜雨》:发生( )、潜( )、径( )、重( )②《钱塘湖春行》:乱花( )、迷( )、足( )③《江南春》:郭( )、风( )⑵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这三首诗属于绝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律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律诗按顺序可分为四联,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五、学习内容要点1.了解作者。
2.了解写作背景。
3.把握字词义,理解诗句。
4.思考问题:中学语文在线《春夜喜雨》:⑴诗人为什么称春雨为“好雨”?⑵本诗的结尾是现实中的景象吗?有什么作用?⑶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钱塘湖春行》:⑴诗人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时候,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⑵题目中“行”在诗中如何体现的?⑶最后两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江南春》⑴短小的本诗共写了哪几件事物?⑵从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情感?5.比较这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的异同。
六、巩固学识(一)练习见《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P106(二)拓展《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P1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之古韵》学习感悟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learning comprehension o f "ancient rhyme of spring"
《春之古韵》学习感悟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诗作者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任工部员外郎而世称杜
少陵、杜工部。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区别于晚唐李商隐
与杜牧又称“老李杜”。
这首诗,大约是作者于公元761年春天,在成都草堂时所作。
杜甫率家人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成都。
在朋
友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部的浣花溪建了一座草堂。
这样一家人
终于有了安身之处。
他在这里春种秋收,与当地的农民来往,生
活变得平和而宁静。
这使他饱经忧患、历经战乱的心,终于得到
了极大的安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祈求风调雨顺、希望生活美好
的心愿,反映了喜雨降临时极为愉快的情绪。
“喜”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首联,作者起句就大力赞美这场春雨。
一个“知”把雨写得
充满了灵性。
诗的第二句,一个“乃”字用得贴切,突出是适时
的好雨。
以雨的“当春乃发生”赞其好。
颈联,赞雨之所以“好”,是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这联运
用拟人手法,把雨写得有情有意。
这两句诗成了历代传诵的名句,常被用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风细雨般的教诲。
颔联,写放眼远望,田野小路均被黑沉沉的乌云遮掩,天地
间是怎一个“黑”字了得!平时波光粼粼的江面,此时只有船家
渔火一点通明。
此联,一“黑”一“明”,以“明”衬“黑”,
说明这好雨还有得下呢,喜雨之情得以延展。
尾联,说这样的好雨,明天早上一定要到锦官城去看一看,
那儿一定是花团锦簇,红花带雨,别有韵致。
这就巧妙地将喜雨
与春天联系起来,自然而不露痕迹。
全诗表现了诗人“盼雨——爱雨”的喜悦情怀,所以虽然全
诗无一处提到“喜”字,而“喜”字早已充溢诗人的心头。
思维训练:
1.《春夜喜雨》中最能体现春雨的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
润物细无声。
)
2.《春夜喜雨》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雨到来的春雨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3.《春夜喜雨》的体裁是什么?韵脚是哪几个字?
五言律诗。
生、声、明、城。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诗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
白居易,是继杜甫与
李白之后的又一个大诗人。
《钱塘湖春行》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春天刚来时西湖的迷人景致,描写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一句,先点明具体地点。
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登览胜地,也是西湖一个标志性景观。
贾亭也是
当时西湖名胜,用“贾亭”暗衬出西湖景色非同寻常。
二句,便把西湖春水推出——刚过枯水期的西湖,春水新涨,湖面如镜,映照蓝天白云。
“云脚” 显得低矮了许多。
水色天光,波起波平,云卷云舒,将湖上早春的倩丽身影尽数勾勒,独具风韵。
这是西湖的静态美。
三、四句,由静而动,由轮郭而细节。
作者选择“早莺”和“新燕”,这些极具早春特色的典型事物,进行细致描绘,从莺
飞燕舞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以及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
情形尽情展现。
莺是春天最早的“歌手”,它的歌声就是江南春天;燕是春天最早的“农家夫妇”,它们的劳作,就是春天的脚步。
它们都是春天的化身。
因为是“早莺”,乍暖还寒,所以会
争着飞往向阳的暖树。
因为是“新燕”,所以会早早飞来,啄泥衔草,营建新巢,引起人们心中的喜悦。
一“早”一“新”,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早春的别致而新鲜的景致。
五、六句,“乱花”、“浅草”虽然只是一般的春景,但它们恰是作者写作角度由上而下转换后的新视点。
作者抓住白堤上烂漫春花,次第开放,如茵绿草,刚没马蹄的特有景象,渲染春天带来了这种勃勃生机。
对偶极工,极具表现力。
七、八句,是作者的即景寓感。
那绿柳成荫的白沙堤最值得人留恋,经常到那里去游览观赏,流连忘返,总是不能满足,表现作者在西湖早春风光中无比喜悦的感受。
思维训练:
1.《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这个季节的景物有哪些?
早莺、新燕、浅草。
2.《钱塘湖春行》中作者写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有近观,有远看,有仰望,有俯视,角度多变。
3.《钱塘湖春行》的作者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
表达自己对春光的无限喜爱之情。
4.《钱塘湖春行》的韵脚是哪几个字?
西、低、泥、蹄、堤。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本诗作者杜牧,与李商隐也合称“李杜”,为区别于李白与
杜甫又称“小李杜”。
《江南春》是千年享有盛名的绝句。
它向
我们展示的江南春天,不像一般描写江南春景的诗歌,着眼于细处,它视野开阔,意境深远。
前两句,给我们感受仿佛不是两句诗,而是一幅电影画面:
先春天全景,然后是中景,接着是近景,最后定格在动静结合特写——高高的酒旗随风飘荡!这两句展示了一幅绝美的黄莺林中
欢啼、绿树掩映红花、山水映照城郭、酒旗迎风招展的美丽画面。
这幅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把江南春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彩鲜明、层次丰富、有立体感的美景全面托出。
后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庙宇,原本在一般人们
心中就有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现在,如此众多的楼台殿阁,偏
偏又掩映在江南特有的空蒙迷离的烟雨中。
这无疑增加了一种神
秘和迷离的韵致。
此时,江南春景不仅有丰富多彩的千里胜景,
而且诸多“南朝”寺宇为此增加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在悠悠时
光中,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
隐而去,令人遐思无尽。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春景的赞美和神往。
思维训练:
1.《江南春》选取了与《钱塘湖春行》相同的景物,这个
景物是什么?
莺。
2.《江南春》的首句写晴景,末句写雨景,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作者实写广阔的江南春景,风和日丽,天气晴朗。
而末句细雨绵绵是联想中的景物,是虚写,所以前后并不矛盾。
3.《江南春》中有哪些对比和映衬?
“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绿”与“红”对比;
“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水村”与“山郭” 映衬。
4.《江南春》的体裁是什么?韵脚是哪几个字?
七言绝句。
红、风、中。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