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与北魏
北魏历史
北魏历史北魏,北朝之一,继十六国分裂局面之后在中国北部重建统一的封建王朝。
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
淝水之战后,拓跋硅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并称王。
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也叫后魏、拓跋魏、元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399年改号称帝,是为道武帝。
后逐步并吞夏、北燕、北凉,到439年统一北方。
北魏统治区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东部,东北至辽西,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朝相对峙。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亲政后,继续整饬吏治,颁行班俸禄制,立三长制,实行均田法,加速北魏政权的发展。
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加速了鲜卑拓跋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了民族间之融合。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
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
从拓跋硅建魏,到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一百七十一年。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支,原居于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
后逐渐南移,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在乎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建立代国,代王为拓跋什翼犍。
后被前秦攻灭。
淝水之战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正月,拓跋珪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重建代国,同年迁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拓跋珪称魏王后,一面务农息民,一面着手进行统一大漠(即大沙漠,东起兴安岭西麓,西尽天山东端)诸部的征战。
东破库莫奚,西击高车,灭亡匈奴别部刘卫辰,相继征服北方一些游牧部落,俘获大批人众和牲畜,使拓跋部迅速强大起来。
北魏登国十年(后燕建兴十年,395年),魏王拓跋珪面对后燕军的进攻,针对其恃强轻敌,采取示弱远避、待疲而击的方针,同时注重瓦解对方军心,奋勇追击,在参合陂(今内蒙左凉城东北)决战中歼灭四五万燕军。
北魏1
气候恶劣,交通 不便,生产不能 满足需要
易受强敌“柔然” 威胁,不利于控制 中原 落后的少数民于控制中原,并 举兵南下征服较弱 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军事 文化
2、过程: 抵制保守势力的反对,以伐南齐 为借口强迁洛阳。
从侧面反映了改革的艰辛
北魏文成帝皇后文明皇后——冯太后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 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 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 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 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
诣?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
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1、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的是 ( ) 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 的吸引④民族矛盾尖锐
A、①②③ C、①②④ A、北方各族的上层人物 C、地主阶级的守旧势力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B、鲜卑贵族 D、汉族地主阶级
2、孝文帝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3、迁都洛阳;
1、原因:
①政治上: 旧都保守势力十分强大,阻挠改革。
②经济上: 旧都经济比较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旧都强敌(北方)柔然时常骚扰 ③军事上:
④地理上:
和威胁,很不安全。
旧都偏居塞上,难以有效控制中原地区。
从平城方面看
政治 经济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主的合作 不利于改革
3)措施:
①禁胡服,改穿汉服;②改说汉语;
③改用汉姓,定门第等级;④提倡与汉族 通婚; ⑤改行汉制;
⑥改籍贯: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 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卑族人与 故乡的联系。
历史趣谈一代传奇北府军 挫前秦抗北魏 捍卫东南半壁江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代传奇北府军挫前秦抗北魏捍卫东南半壁江
山
导语:377年,前秦天王苻坚在名相王猛的辅佐下,先后攻取了东晋的梁、益二州,北并代国,西兼前凉,远征西域,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苻坚志在天下一
377年,前秦天王苻坚在名相王猛的辅佐下,先后攻取了东晋的梁、益二州,北并代国,西兼前凉,远征西域,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苻坚志在天下一统,因此频频对僻居东南的东晋用兵。
面对巨大的军事压力,东晋宰相谢安推荐其侄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
谁也不会想到这将是一个改变历史的选择!
当时广陵、京口地区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他们心恋故国,因而勇猛无比。
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召募劲勇,组建了一只新式军队,许多后来大名鼎鼎的人物均加入了这支队伍,如刘牢之、刘裕、檀道济等人。
379年,谢玄率领这支军队改镇京口,京口又名北府,因而将其军命名为北府军。
383年8月,前秦天王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开始大举南侵。
大军压境之际,谢石、谢玄率8万北府军迎战。
11月,北府军前锋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大败秦军,斩杀秦军主将梁成及其所属五万军队,取得洛涧大捷。
不久后的淝水之战,谢玄率领八万晋军,击溃了苻坚、苻融所统率的前秦二十五万大军,苻融当场被斩杀,苻坚身中数箭,落荒而逃。
此战后,强盛一时的前秦土崩瓦解,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统一中国,但却出兵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领土,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保住了东南半壁江山,也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
生活常识分享。
《锦绣未央》中,北魏,柔然是今天的哪里?(地理小知识)
《锦绣未央》中,北魏,柔然是今天的哪里?(地理小知识)北魏(公元386-534年),中国历史上继十六国分裂局面之后在中国北部重建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北朝之一。
拓跋部鲜卑贵族拓跋珪所建。
初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
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称王建国,至534年魏孝武帝兵败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历经十四帝,共一百四十九年。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鼎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
北魏地图北魏立国在公元四世纪初,拓跋鲜卑在今山西北部和今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
376年被前秦所吞并。
淝水之战后,前秦统治瓦解。
386年,拓跋圭即代王位,重建代国。
398年(天兴元年)议定国号为“魏”,建都平城,次年称帝。
即为魏道武帝。
兼并华北数代以后,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在先后吞并夏、北燕和北凉等势力下,北魏完成了兼并华北地区,这时华南地区早已是刘宋,南北各自为政,形成互不隶属的对峙之局。
占领青齐在统一华北以前,北魏就有多次与南朝政权在黄淮下游交手的经验。
显祖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北魏上党公、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攻下南朝宋所属的青州治所东阳城,至此以后,现今山东半岛,又属黄淮下游古称青齐的地区(《尚书?禹贡》称“海岱之地”)就归北魏所管,并被割划为青州、齐州、济州、光州等区。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
当时中原正经历东晋十六国后期、南北朝纷争对峙。
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柔然与北魏和南朝形成了长期的并立。
柔然主要游牧范围大体为今蒙古国全境、俄罗斯联邦贝加尔湖地区,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面至额尔古纳河西岸地区,核心区在今蒙古国,有时汗国向西势力可达古代西域即今中亚和中国新疆,向南势力可达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一带。
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淝水之战后,姚苌回关陇,羌族反 秦。“慕容垂擅兵河北,泓、冲寇 逼京师,丁零杂虏,跋扈关、洛, 州郡奸豪,所在风扇,王纲弛绝, 人怀利己”。
——《晋书》卷一一五《符丕载记》
十六国北朝政治大势
北魏(386-534)的统一
1980年,考 古工作者在 嘎仙洞内的 石壁上发现 了北魏太武 帝祭祖时镌 刻的祝文。
均田制并不触动人户原有土地,具有强制垦荒的意义。
太和十年(486),推行三长制。 邻 长 5 家 里 长 25 家 党 长 125 家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北魏汉化与六镇胡化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三十、五十 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 三长之制而上之。文明太后览而称善,引见公卿议之。 中书令郑羲、秘书令高祐等曰:“冲求立三长者,乃欲 混天下一法,言似可用,事实难行。”……太后曰: “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 之人可止。何为而不可?”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晋书》卷一○一《载记第一》:刘聪为 大司马、大单于,并录尚书事。置单于台 于平阳西。
汉人:左、右司隶,下设43内史,各领一万户。 少数族:单于台下设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 十余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初,帝欲法古纯质,每于制定官号,多不依周汉 旧名,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民事,皆拟远 古云鸟之义。诸曹走使谓之凫鸭,取飞之迅疾; 以伺察者为候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自 余之官,义皆类此,咸有比况。
在十六国和北魏前期特点明显。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胡汉杂糅和胡汉分治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国家
南北朝时期有哪些国家
南“南北朝”是指东晋南迁后,形成的南北对持的局势。
北方政权有:前秦(淝水之战后分裂)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齐北周。
这些国家政权都在北方,所以统称为北朝。
而同一时期,南方的东晋灭亡后,先是刘裕建立的刘宋,此后是宋-齐-梁-陈,相互更迭,史称南朝.南北朝并立长达一百多年。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前秦的统一与分裂
前秦的统一与分裂前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却重要的朝代。
根据史书所记载,前秦是由秦国的苻坚创建的,后来历经了苻坚、苻丕、苻登三代皇帝,最终由北魏所取而代之。
前秦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年之久,但是它所完成的统一和分裂却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一、统一的前秦前秦的统一,是在苻坚的带领下完成的。
苻坚祖籍匈奴,但是在十六岁那年就被秦国所俘虏,后来他加入了秦国的军队,并在之后的岁月里获得了极高的成就,在刘裕西征时被提拔为主将。
而在刘裕和苻坚的战役中,苻坚率领秦军击败了刘裕,掌握了关中地区的控制权。
苻坚得到了这个区域的控制权后,他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向东北侵略,占领了太原等地,向西南进发,征服了益州、巴蜀等地。
苻坚的所作所为就像一个强势的征服者,把他的势力范围从关中扩大到了黄河以南和长江上游地区。
这样,前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首个以关中为中心地区的疆域性统一王朝。
在前秦统一的过程中,苻坚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他不仅锐意进取,大力改革,夯实内部建设基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加强国家建设,改善社会生活,完善制度和组织建设等方面;他还通过改革和开放的方式吸收了各个地区的精英,加强了前秦的统治者能力。
同时,苻坚在治理中采用了“法家”政治治理模式,注重制度建设、官员选拔和财政管理,最终成功地实现了疆域性统一。
前秦的统一不仅使得各族之间的互相融合,同时也为日后的南北朝时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二、前秦的分裂然而,虽然苻坚统一了大部分中国,但是他的统治却只维持了十年。
前秦短暂的统一朝代,从统一到分裂仅仅只是十年的时间。
前秦的短暂存在,或许正是因为那一瞬间的强大,成为了历史上如此璀璨的存在。
苻坚虽然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是他有一些弱点,这个征服者天生对政治缺乏理解,偏爱军事残暴手段,因此呈现出不够稳定的政治面貌。
苻坚的死亡标志着前秦的分裂:他的儿子苻丕和苻登结成联盟,争夺王位而分裂。
苻丕成为统治北方的朝廷,而苻登则成为南方王朝的皇帝,这使得前秦开始走向分裂。
【史料及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各族人民交往频繁,使民族融合步伐加快、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名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改革简史孝文帝其人简史公元471年,拓跋宏在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及大臣的精心安排下袭皇帝位。
公元495年,北魏正式迁都洛阳。
公元499年,病逝于南征路上。
孝文帝( 公元467年—499年),本姓“拓跋”,名宏。
是拓跋弘的长子,471年—499年在位, 为北魏第六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
484年孝文帝下令实行俸禄制,使吏治贪污腐败现象有所好转,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生活速写拓跋宏的父亲献文帝信仰佛教,对政治极其厌恶,总是想超脱俗世,去修身养性。
所以,公元471年,拓跋宏才5岁的时候,献文帝就把皇位让给了他。
北魏拓跋家一直引用汉武帝的老办法,“立其子杀其母”,就是在立儿子做太子的同时,杀掉太子的母亲,以此来防止吕后那样的悲剧重演。
拓跋宏的生母也是这样被杀死的。
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的第6位国君。
年幼的拓跋宏只能由祖母抚养。
所以在471年至490年的20年间,政权一直由太皇太后冯氏把持。
冯太后对拓跋宏一直存有戒心,拓跋宏聪慧早熟,冯太后担心他长大后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并不喜欢他。
有一次,她听信谗言,杖罚了幼小的拓跋宏。
又有一次,冯太后在大冷天里,把穿着单衣的小皇帝关在一间空屋子之中,3天不给饭吃,还打算废掉他。
后来因为大臣穆泰的劝阻,拓跋宏才保住了皇位。
拓跋宏3岁时生母就被赐死,所以一直都不知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
他生性孝顺,因为从小就跟着冯太后,就一直把冯太后当亲生母亲一样。
五胡十六国五大皇帝:李雄割据西蜀,石勒称霸北方,苻坚统一北方
五胡十六国五大皇帝:李雄割据西蜀,石勒称霸北方,苻坚统一北方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混乱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北方,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
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国家众多,帝王众多,今天,煮酒人总结一下十六国时期比较开明、功绩比较大的五位皇帝(不包含北魏,以当政时间先后为顺序)。
1、刘渊(前赵)刘渊(249年至253年之间—310年),前赵开国君主,匈奴族,西汉冒顿单于后代。
304年,自称汉王,国号为汉(史称汉赵、前赵),308年正式称帝,304年—310年在位。
刘渊虽为匈奴族,但反对暴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
2、李雄(成汉)李雄(274年—334年),成汉开国皇帝,氐族。
《晋书》载其“少以烈气闻,每周旋乡里,识达之士皆器重之”,304年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大成”,304年―334年在位。
李雄在位时,兴文教,立学官,为政清明,使得成汉在蜀地割据一方。
3、石勒(后赵)石勒(274年―333年),字世龙,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人,后赵建立者,史称后赵明帝。
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319年十一月称赵王,都襄国,329年吞并关中取上邽灭前赵,北征代国,330年正式称帝,称霸北方,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国家,319年—333年在位。
石勒实行多项措施,劝农重文,求贤纳谏,推动了文教和经济的发展。
4、慕容皝(前燕)慕容皝(297年—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的建立者。
333年,慕容皝继承父位,统领辽东。
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前燕,定都大棘城。
北魏统一北方南北朝时期的主导势力
北魏统一北方南北朝时期的主导势力北方南北朝时期,北魏成为了主导力量,统一北方,对整个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北魏的建立、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北魏在该时期的主导地位。
北魏的建立是北方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
公元386年,拓跋部族的拓跋珪在北方建立了魏国,取代了前秦。
北魏初期,虽然还处于割据状态,但拓跋部族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逐渐吞并了周边的其他政权,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
在政治制度方面,北魏实行的是掌权于府党的政治体制。
府党是拓跋部族内部的一个权力集团,掌握着重要职位和权力。
他们通过府党的体系来进行地方管理和军事统治,确保了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
这种政治体制对后世的政权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北魏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北魏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在文学方面,北魏崇尚骈文,典型的代表作品有《魏书》、《北史》等。
在艺术方面,北魏的佛教文化对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如石窟艺术中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
北魏统一北方南北朝时期的主导势力,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首先,北魏奠定了北方政权的基础,为后来的北朝政权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其次,北魏的统一为后来的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北魏时期的文化艺术形式为后来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综上所述,北魏统一北方南北朝时期的主导势力,对整个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建立、政治制度、文化艺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都展现出北魏在该时期的主导地位。
北魏的统一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了新的变革,也为后来的政权奠定了基础。
前秦是什么朝代
前秦是什么朝代:前秦(351年~394年)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是氐族建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350年10月,苻健占据关中,次年登基,设置百官,定都长安,前秦共六帝(不含追封),享国四十四年,从349年苻洪称王算起是四十六年。
苻洪在石虎去世后降东晋,在后赵内讧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麻秋毒死。
351年苻健称王,定都长安,后与东晋断交。
东晋屡次派殷浩、桓温讨伐,苻健都成功抵御,国势渐固。
苻生继立,淫杀无度,苻坚杀而代之。
苻坚推崇儒学,奖励文教,知人善任,由王猛等人辅政,得以集权中央,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结束乱世。
370年,苻坚派王猛、邓羌率军灭亡前燕,攻取关东六州。
371年,灭亡仇池,俘虏杨纂,吐谷浑归附前秦。
373年,攻占巴蜀、汉中,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
376年,灭前凉,同年灭代。
平定西域诸国。
疆域成为五胡之最。
前秦注重教育建设,文教和礼乐均为十六国之最,并涌现出各界大家,如王嘉、苏通、刘祥、赵整、郭瑀、梁谠、梁熙、法和、苏蕙、苻融、苻朗、王欢、释道安、宣文君、僧伽提婆、乐尊和尚、昙摩难提等人。
前秦的汉化改革有效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文明延续与民族融合,并为后秦、北朝的汉化改革打下基础。
前秦之称最早见于《十六国春秋》,后为别于其他以"秦"为国号政权,而袭用之。
南北朝时期,北魏宰相高闾等人认为前秦和北魏一脉相承,主张秦为火德,魏承秦为土德,故又称为火秦、炎秦。
中国朝代大事记——北魏
中国朝代大事记——北魏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
同年称魏王。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早期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逐步向西迁移,进入漠北地区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南下游牧于云中一带,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15年拓跋猗卢因帮助西晋对抗匈奴、羯族,被西晋封为代公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迈入奴隶主占有制的阶级社会,逐渐强大起来公元376年前秦天王苻坚攻代,拓跋什翼犍战败,代国灭亡公元386年-公元409年在位:拓跋珪(宣武皇帝)公元386年拓跋珪召开部落大会。
即位代王,后移都代国原都盛乐,改称魏王叔父拓跋窟咄逼近,拓跋珪会合后燕援军,在高柳大败拓跋窟咄窟咄带领残兵西逃,依附铁弗部,被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所杀公元387年拓跋珪在马邑南亲征刘显,追至弥泽,大败其军,刘显向南投奔慕容永公元388年拓跋珪大破库草奚等部公元389年拓跋珪大破高车等部公元390年西征高车袁纥部,在鹿浑海大败对方联同慕容麟所率后燕军进攻贺兰部、纥突邻部及纥奚部,后者向北魏请降贺兰部遭铁弗部攻击,贺讷向北魏投降求援,拓跋珪击退刘卫辰子直力鞮之军,将贺讷等人迁至东界拓跋觚遭后燕扣留,两国关系恶化。
北魏联西燕对付后燕公元391年进攻柔然。
柔然率众退避,拓跋珪追击,逼令其首领缊纥提投降拓跋珪进兵世仇铁弗部,擒获刘卫辰子直力鞮,卫辰逃亡后为部下所杀阴山以南诸部都向北魏投降。
北魏至此已击败大部份强邻,国力大增公元394年后燕慕容垂出兵进攻西燕,西燕亡公元395年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伐魏,拓跋珪在参合陂大败燕军公元396年慕容垂亲率大军再度伐魏,因见参合陂的燕兵尸体而发病,病逝于上谷拓跋珪攻燕并州,幽州。
进至晋阳,慕容农出战大败,晋阳城守将叛燕。
拓跋珪攻下常山,各郡县的官员弃城投降,北魏得到中原大部分郡县公元397年拓跋珪进围中山。
魏晋南北朝各个政权起止时间;如何理清魏晋南北朝369年历史30多个王朝?
魏晋南北朝各个政权起⽌时间;如何理清魏晋南北朝369年历史30多个王朝?魏晋南北朝,5个字轻松带过369年历史?还是梳理6条脉络捋清楚吧百度百家号19-05-2718:03⽥瑞安导读魏晋南北朝(220—589),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秦以来历时最长的⼤分裂时期,虽然中间有西晋的短暂统⼀。
从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建⽴魏,到589年北周杨坚灭南朝陈,在长达369年中,除了各⽅粉墨登场,政权频繁更迭,战争连绵不断,还发⽣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事件。
本⽂尝试从6条脉络出发,依次整理这段纷乱历史,与喜欢历史的朋友分享。
1、曹操⽗⼦率先垂范公元220年正⽉,曹操在洛阳病逝,⾄死也没把⾃⼰架到炉⼦上烤。
10⽉,⼉⼦曹丕迫不及待逼汉献帝让位,⾃⽴为皇帝,终于⼲了⽼爹⼀辈⼦没敢⼲的事。
改朝换代如此轻松,魏⽂帝甚是满意,封汉献帝刘协为⼭阳公,满⼝承诺“天下之珍,吾与⼭阳共之”。
刘协从不称职的皇帝岗位退休后,却成了⼀名称职的“郎中”。
为⼭阳公14年中,刘协夫妇悬壶济世,⾛乡串村为当地百姓治病,其和皇后曹节被民间誉为“龙凤医家”。
234年, 54岁的汉献帝寿终正寝,魏明帝曹叡令以汉天⼦礼仪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这位⼀⽣担惊受怕的末代皇帝也得以善终。
雄⼼不已的曹丕40岁不到就挂了,长⼦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
229年,魏明帝追尊其⾼祖⽗曹腾为⾼皇帝,“对⾷夫⼈”吴⽒为⾼皇后,尊奉各位先帝神位进⼊洛阳宗庙,⾄此,曹腾成为曹魏王朝6位拥有帝号的⼈之⼀。
魏⾼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叡魏元皇帝—曹奂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正统王朝正式追尊为皇帝的宦官,⼤概仅曹腾⼀⼈,这位中常侍如地下有知,定当⼼满意得。
2、司马⽗⼦如法炮制曹睿也是36岁英年早逝,临终⼜托孤不慎,遗命司马懿和曹爽辅养⼦曹芳继位。
曹爽哪⾥是⽼谋深算的司马懿的对⼿,很快朝政⼤权落到司马⽒⼿上。
司马懿的⼉⼦司马师开始主宰魏朝廷,待司马师暴死,继其位者是他的弟弟司马昭,曹髦的切齿之⾔〝司马昭之⼼,路⼈皆知〞便是专横跋扈的司马昭的真实写照。
北魏的历史简介
20XX年北魏的历史简介北魏(386~557),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拓跋魏,元魏。
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中央制度北魏建国后,其社会跃入封建制,生产力逐步发展。
但在统治方式上,北魏前期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统一北方以前,继续将战争中掳掠的人口没为奴婢,赏赐给诸王贵族和有战功者,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劳动。
赋税方面,在推行宗主督护制的地区,平均每户每年的户调是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外加地方征收的调外之费帛一匹二丈。
且任意增加临时征调,动辄每户要交三十、五十石粟。
当时官吏没有正式的俸禄,贪污、贿赂、高利贷公行。
太武帝统治期间,大将公孙轨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北),去时单马执鞭,回来则从车百辆。
拓跋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在战争中,被驱迫当兵的各族人民在前冲锋,鲜卑骑兵在后驱逼。
太平真君十二年,太武帝围攻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时,写信给刘宋守将臧质说,攻城的都不是我鲜卑人,你杀了他们,免得他们将来造反。
北魏为了镇压其他民族的反抗,在氐、羌、卢水胡等族聚居的地区设置军镇,进行严厉统治。
魏律规定犯谋反大逆者,亲族男女不论少长全部处死,甚至还在实行原始的车裂法。
仅国史一案中,被灭族的北方汉族大姓就达千余人之多。
北魏前期落后的统治方式,引起各族人民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太平真君六年九月,杂居在今陕西、山西等地的汉、氐、羌、屠各等族人民在卢水胡人盖吴领导下于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爆发的起义(见盖吴起义)。
诸少数族和汉族被压迫人民争相响应,起义军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东起潼关,西至陇西(今陕西、甘肃交界处)。
一年后,起义虽被太武帝亲自率军镇压而失败,但各族人民的共同斗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军事北魏兵民分开的,兵用于打仗,民从事耕桑。
为什么北魏王朝的皇帝都是短命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什么北魏王朝的皇帝都是短命的?导语:历史上的强盛朝代,有短命皇帝也有长寿的皇帝。
但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朝代,尽管国势强盛,但是皇帝都短命,都没活过超过半个世纪的。
那历史上的强盛朝代,有短命皇帝也有长寿的皇帝。
但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朝代,尽管国势强盛,但是皇帝都短命,都没活过超过半个世纪的。
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朝代就是北魏。
338年,北方处于群雄逐鹿的混战时刻,鲜卑拓跋部的首领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所灭。
十年后,386年,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或后魏。
从386年立国,到534年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为止,北魏总共存在了148年。
北魏先后消灭后燕、大夏、北燕、北凉等割据势力,并力压南朝的刘宋政权,北破强悍的柔然部族,于439年统一整个北方。
在南北朝对立的整个历史时代中,北朝几乎始终对南朝处于优势地位,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总体上看,控制的地域幅员是越来越小的。
而与北魏并立的南朝,在北魏分裂之前,已经经历了刘宋、南齐、梁三个朝代,在南北朝时代,立国时间超过一百年的较为强大的政权,也仅有北魏一个而已。
可以说,北魏在那个时代是一个强盛的王朝。
但为什么北魏的所有皇帝,都那么短命呢?北魏活得最长的皇帝是太武帝拓跋焘,活了44岁,算是相当有作为的皇帝了,统一北方的事业就是他完成的,拓跋焘最后是被他的宦官宗爱杀死的。
接下来,就是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了,拓跋珪活了38岁。
而强力推行汉化改革,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也仅仅活了32岁。
孝文帝之后的宣武帝元恪,同样也活了32岁。
活过30岁的还有第生活常识分享。
高中历史魏晋时期总结与感想
高中历史魏晋时期总结与感想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北方【选修1】建立北魏政权的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大兴安岭北段。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嘎仙洞一带是鲜卑拓跋部的发源地。
汉魏以来,鲜卑拓跋部避渐南迁。
过着游牧生活、公元315年鲜卑拓跋部建立代国,后为前秦所灭。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硅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
北魏建立以后,鲜卑人受汉族影响。
学习农耕,逐步定居下来。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
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改革的背景【选修1】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虽然各民族在一起生活,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鲜卓贵族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为了缓和日益尖锐的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改革。
(3)前期的改革措施【选修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继住时年仅5岁。
一切军国大政皆由他的祖母冯太后主持。
冯太后是汉人。
北魏早期的改革,虽以孝文帝名义进行。
但实际的决策者却是冯太后。
改革措施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均田制。
孝文帝改革首先从解决土地问题开始。
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
自十六国以来。
由于连年战乱。
北方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这就为北魏政府推行均田制准备了条件。
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
不准买卖。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选修1】北魏政府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
使克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三长制。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
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
割据一方。
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
前秦与北魏
前秦与北魏初中历史书中记载:“四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四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单从文字上看,好像在同一时间(四世纪后期)出现了两个统一黄河流域的王朝,这让本就缺乏历史知识的小孩感到迷惑。
虽然从文字上看似乎同时出现了两个黄河流域的王朝,一个前秦,一个北魏,但它们在统一黄河流域上是有前后顺序的。
要知道,“四世纪后期”也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下面是我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请大家共同分析一下:“见史载,前秦之经国,萌自于陇右秦安、发韧于枋头(公元350年)、展自于北国、大败于淝水、收旗于延初元年(394年)秋冬之交。
”蒲洪(285~350年)前秦的奠基者。
谥惠武帝。
后改苻姓苻健(317~355年)(在位352~355年)高祖景明帝。
蒲洪第三子苻生(335~357年)(在位355~357年)废帝厉王。
苻健第三子苻坚(338~385年)(在位357~385年)世祖宣昭帝。
蒲洪孙,其父苻雄为苻健弟苻丕(354~386年)(在位385~386年)哀平帝。
苻坚庶长子苻登(343~394年)(在位386~394年)高帝。
苻坚族孙,父苻敞苻崇(370~394年)(在位394~394年)末帝。
苻登子公元338年,拓跋部首领什翼健建立了代政权,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什翼犍死后,代被前秦的苻坚灭掉。
什翼犍的孙子拓跋挂在盛乐“息众课农”,把农业生产推广到五原和调阳塞外,并征服了一些北方的游牧部落,又俘获了大批人众和牲畜,使拓跋部迅速强大起来。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了。
386年拓跋簸乘机恢复了代政权,称代王,仍建都盛乐。
不久,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397年(皇始二年)拓跋越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邺(今河北临漳)等重要城镇,进而占有黄河以北地区,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之一。
前秦灭代的历史事件
前秦灭代的历史事件前秦健元十二年,公元376年,前秦出兵攻克云中,灭亡代国的作战。
前秦灭前凉后,即出兵伐代。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前秦灭代的历史事件,希望对你有用!前秦灭代时间在前秦灭代这一历史事件中,当时的前秦是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而代国是十六国时期鲜卑人拓跋猗卢建立的政权,也是北魏的前身。
那么前秦灭代又发生在那一年呢?根据相关资料的表明,我们得出前秦灭代,这一历史事件它发生于前秦健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376年。
它是一场由前秦出兵攻克云中,灭亡代国的作战。
据说当时是在前秦灭掉前凉之后,随后开始出兵讨伐代国。
在同年的十月份,依附于前秦的匈奴左贤王刘卫辰被拓跋鲜卑的代国逼的走投无路,于是只好向秦国求援协助。
于是,前秦王苻坚就带领了将近有10万人的将士,开始攻打拓跋鲜卑。
还带领步骑兵大约有20万人的样子,东出和龙,西出上郡。
于两个方向出发最终在河洛回合,其中以匈奴左贤王刘卫辰为主要领导人。
在同年的十一月,代王什翼健先派去了白部、以及独孤部共同抵御前秦大军,可惜的是都没有获胜。
后来刘库仁又派出10万骑兵相抵抗,并与秦军在西南石仔岭发起了激战,结果再次战败。
由于代国的什翼健因病不能亲自作战,于是进而向北阴山撤退。
后来得到消息说秦军撤退,于是又再次回到云中,可惜中了埋伏,最终被刺杀。
代国的众将士纷纷逃散。
最终导致代国灭亡。
前秦灭代经过前秦灭代,这一事件发生于公元376年,在前秦灭燕国后的第五个年头,开始将矛头指向了代国。
并且秦国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以及代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的形势,最终灭了代国。
那么前秦灭代的经过具体是怎样的呢?据说当时是在前秦灭掉前燕国之后,随后开始将矛头指向了代国,并在密谋策划下开始出兵讨伐代国。
后来在同年的十月份的时候,依附于前秦的匈奴,左贤王刘卫辰被拓跋鲜卑的代国逼的走投无路,于是只好向秦国求援请求协助。
于是,前秦王苻坚就带领了将近有10万人的将士,开始攻打拓跋鲜卑的地盘代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秦与北魏
初中历史书中记载:“四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
“四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部队,长驱直入中原,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439年,统一黄河流域。
”
单从文字上看,好像在同一时间(四世纪后期)出现了两个统一黄河流域的王朝,这让本就缺乏历史知识的小孩感到迷惑。
虽然从文字上看似乎同时出现了两个黄河流域的王朝,一个前秦,一个北魏,但它们在统一黄河流域上是有前后顺序的。
要知道,“四世纪后期”也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
下面是我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请大家共同分析一下:
“见史载,前秦之经国,萌自于陇右秦安、发韧于枋头(公元350年)、展自于北国、大败于淝水、收旗于延初元年(394年)秋冬之交。
”
蒲洪(285~350年)前秦的奠基者。
谥惠武帝。
后改苻姓
苻健(317~355年)(在位352~355年)高祖景明帝。
蒲洪第三子
苻生(335~357年)(在位355~357年)废帝厉王。
苻健第三子
苻坚(338~385年)(在位357~385年)世祖宣昭帝。
蒲洪孙,其父苻雄为苻健弟苻丕(354~386年)(在位385~386年)哀平帝。
苻坚庶长子
苻登(343~394年)(在位386~394年)高帝。
苻坚族孙,父苻敞
苻崇(370~394年)(在位394~394年)末帝。
苻登子
公元338年,拓跋部首领什翼健建立了代政权,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什翼犍死后,代被前秦的苻坚灭掉。
什翼犍的孙子拓跋挂在盛乐“息众课农”,把农业生产推广到五原和调阳塞外,并征服了一些北方的游牧部落,又俘获了大批人众和牲畜,使拓跋部迅速强大起来。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了。
386年拓跋簸乘机恢复了代政权,称代王,仍建都盛乐。
不久,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397年(皇始二年)拓跋越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邺(今河北临漳)等重要城镇,进而占有黄河以北地区,成为北方的强大势力之一。
398年1月24日(天兴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拓跋缩称皇帝(即北魏道武帝),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由此看来:前秦和代几乎同期建立,但地点不同:“萌自于陇右秦安”,代则“建都盛乐”。
之后前秦灭代和其他部落,统一黄河流域。
但“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而“什翼犍的孙子拓跋挂在盛乐‘息众课农’”,后“使拓跋部迅速强大起来”。
终于在439年,“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黄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