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瘤详解
直肠腺瘤是什么
直肠腺瘤是什么肠腺瘤主要是指直肠粘膜表面,肠腔突起的一种隆起性病变,而且类型有很多种,其中就包括儿童型的息肉,炎症息肉以及其他的息肉病,虽然是良性的肿瘤,但是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也是比较大的,还会引起溃疡,或者是其他的病变伤害,因此一定要注重预防。
★一、症状表现结肠直肠腺瘤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
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
区分结肠直肠腺瘤的性质,是手术治疗方案选择,以及患者预后好坏的重要保证。
①脆性:在检查时,以窥器或器械触及时极易出血者,多为恶性息肉。
反之则为良性。
②溃疡:息肉一般情况下无溃疡,当恶变时,即可形成溃疡,特别是带蒂的息肉一般不会引起溃疡,一旦发生溃疡,则表明其有恶性改变。
③活动性:坚实牢固、无蒂的息肉易恶变;而带蒂具有活动性的则恶变相对较低。
④外形:有分叶的息肉易恶变,光滑圆润的则少。
⑤基底:息肉基底大,头小者极易恶变。
⑥类型:有蒂的多是管状腺瘤,相对癌变率较低。
⑦大小:息肉增大或息肉较大的易恶变,息肉无明显增大的,则较少恶变。
二、★预防直肠肿瘤1、每天吃5种以上的蔬果。
长期吃蔬果能将患肿瘤机会减少50%或更高。
多吃菠菜、青花菜,能远离大肠肿瘤。
2、适当多喝茶。
不管是哪一种茶,都是天然植物,含有多种抗氧化物。
茶可以达到比维生素E强20倍的抗氧化效果,这是因为氧化所造成的细胞修补压力是造成人体老化与肿瘤症的祸首。
3、限制肉类摄取。
通常,食用脂肪含量高的人体重比较高,也不喜欢吃蔬果,患肿瘤症机会比一般人要高。
所以美国肿瘤症学会建议人们选择低脂的食物,尤其要限制动物性脂肪。
4、节制酒精。
酒精明显增加肿瘤症发生的机会,如果你同时抽烟,则两种危险因子会相互叠加,制造更高的危险,尤其是口腔肿瘤与鼻咽肿瘤,妇女患乳腺肿瘤的机会也会增多。
浅析结直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浅析结直肠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摘要:息肉泛指从黏膜表面生长出来的局限性隆起病变,大肠息肉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等。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属于癌前病变,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一般不发生恶变。
腺瘤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由于遗传的易感性,在环境中致癌因子的影响下,大肠黏膜腺上皮细胞增殖,瘤基因活化,染色体丢失,腺瘤开始生长,不典型增生,最后成为癌。
即公认的所谓腺瘤-癌顺序。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诊断治疗一病理大体上腺瘤可分为有蒂、亚蒂和无蒂三类。
按WHO分类病理组织学上有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腺瘤。
管状腺瘤主要由直的腺管状或稍有分支的组织构成(绒毛组织O~25%)。
绒毛状腺瘤则含有指状的异型上皮(绒毛组织占70%~100%)。
介于中间的则为混合型的绒毛管状腺瘤(含绒毛组织25%~75%)。
管状腺瘤最常见,占70%~85%;其次为管状绒毛状腺瘤,占10%~25%;绒毛状腺瘤少于5%。
腺瘤常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目前倾向将以往称为原位癌、黏膜内癌和灶性癌变包括在重度不典型增生里面。
因此对活检报告呈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应慎重处理,最好直接和病理医生交流。
腺瘤癌变与腺瘤大小、绒毛成分和患者年龄相关。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大多数腺瘤无症状,常在结肠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有时腺瘤较大,表面形成溃疡,可有便血,更大的腺瘤偶可导致肠道梗阻。
X线钡灌肠对腺瘤的诊断不可靠,据欧美国家报道,经结肠镜证实的腺瘤仅40%经单纯钡灌肠发现。
气钡双重灌肠效果较好,可发现lcm的腺瘤,但不能做活检。
纤维结肠镜可诊断出小于lcm的腺瘤,可活检及切除。
因此是诊断腺瘤最可靠的方法。
但仍有15%左右的漏诊率,特别在结肠肝曲和脾曲呈锐角处和回盲瓣处,观察较难,可能遗漏。
以往有结肠炎症或手术者也可能影响观察。
结肠镜也有发生肠穿孔和出血的并发症。
肠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虽在浅麻醉或镇静剂下可减少痛苦,可是对年迈或高危的患者有时还有一定的危险。
直肠腺瘤怎么治疗方法
直肠腺瘤怎么治疗方法
直肠腺瘤是指在直肠内壁上生成的一种良性肿瘤。
治疗直肠腺瘤的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腺瘤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全身情况来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内镜下切除术:对于小的直肠腺瘤,内镜下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医生通过肛门插入内镜,并使用细小的器械切除或切割腺瘤组织。
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一般不需要住院。
2. 大肠镜下切除术:对于较大、更深的直肠腺瘤,可能需要进行大肠镜下切除术。
这种方法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医生通过肛门插入大肠镜,并通过剥离或切除腺瘤组织来完成手术。
术后恢复时间较内镜下切除术长。
3. 开放手术切除术:对于特别复杂或位置偏深的直肠腺瘤,开放手术切除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这种方法需要在腹部开刀,取出腺瘤组织。
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4. 射频消融: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射频消融治疗。
医生会使用射频电流来热灼或冷冻腺瘤组织,以达到摧毁肿瘤的目的。
5.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也是治疗直肠腺瘤的一种非手术方法。
激光可以通过光能精确地破坏腺瘤组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应根据个
体情况进行选择。
建议在接受治疗前,为了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并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肠道疾病常识】大肠息肉1
大肠息肉的症状及预防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一般来说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概是为10%。
大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大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大肠息肉只是一个统称,从病理上可分为:(1)腺瘤性息肉。
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2)炎性息肉。
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错构性瘤。
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
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
分类主要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种。
非肿瘤性息肉中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
大肠息肉肿瘤性息肉即腺瘤。
临床中最长见的为腺瘤,其次是增生性息肉。
腺瘤已经成为较大的问题,大肠上出现100个以上的腺瘤即称为大肠腺瘤症,若不及时治疗100%会演变为大肠癌。
腺瘤性息肉经多年恶化,其一部分就会癌化。
小的息肉一般无症状,待发展致较大时会出现便潜血、鲜血便的症状。
青年性息肉往往自然脱落并出现便血,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重叠或在肛门外露出。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幼年性息肉(简称JP)。
J多见于儿童,其中以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最多见,成人仅占15%.平均年龄6.2-7.3a。
有些作者认为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也有的作者认为男高于女。
J分为三型:1.婴儿型J;2.结肠型J;3.胃肠道弥漫型J。
婴儿型较少见。
多在生后数周内出现症状,表现为粘液性腹泻、呕吐、便血,继发贫血及营养不良等,也可出现肠梗阻、直肠脱垂和肠套叠。
症状相关整本阅读:/ebook/de70a1881a37f111f1855b4b.html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面上隆起的赘生物的统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
它临床表现通常为:⑴大便性质的改变如便血、大便稀烂不成形带有黏液或脓血。
大肠腺瘤科普宣传PPT
谁容易得大肠腺瘤? 生活方式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不规律的运动习惯等 都可能增加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谁容易得大肠腺瘤?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症,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也会增加大肠腺瘤的风险。
有相关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年龄
一般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开始定期筛查。
有家族史的人可提前进行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方法
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便潜血试验等 。
结肠镜检查是最有效的筛查方法,可以同时进行 治疗。
何时进行筛查?
筛查频率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10年复查一次。
若发现腺瘤,则需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筛查频率。
大肠腺瘤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大肠腺瘤? 2. 谁容易得大肠腺瘤? 3. 何时进行筛查? 4. 如何预防大肠腺瘤? 5. 如果发现大肠腺瘤,该怎么办?
什么是大肠腺瘤?
什么是大肠腺瘤?
定义
大肠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通常发生在结肠或直 肠内。
腺瘤可能发展为癌症,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 重要。
如何预防大肠腺瘤?
如何预防大肠腺瘤? 健康饮食
富含纤维的饮食可降低大肠腺瘤的风险。
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少吃红肉和加工 食品。
如何预防大肠腺瘤? 保持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预防 。
运动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降低腺瘤风险。
如何预防大肠腺瘤?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这些习惯与大肠腺瘤的发生有关。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监测复发风险。
复查频率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大肠腺瘤预防和措施
什么是大肠腺瘤?
流行病学
大肠腺瘤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发病率逐渐上 升。
适龄人群应定期筛查。
为什么要预防大肠腺瘤?
为什么要预防大肠腺瘤?
癌变风险
大肠腺瘤可能演变为结肠癌,导致严重后果。 早期发现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为什么要预防大肠腺瘤?
如何管理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态度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应对能力。 参与社会活动和支持小组有助于心理调节。
如何管理心理健康?
学习知识
了解大肠腺瘤及其预防措施,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
知识能帮助降低对疾病的恐惧感。
谢谢观看
生活方式影响
不良饮食、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可增加腺瘤风险 。
改变生活方式能降低发病率。
为什么要预防大肠腺瘤?
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群更需关注大肠腺瘤的预防。 建议定期进行筛查和监测。
何时进行筛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何时进行筛查?
推荐年龄
建议50岁以上的成年人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 有家族史的人应提前筛查。
何时进行筛查?
大肠腺瘤预防和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大肠腺瘤? 2. 为什么要预防大肠腺瘤? 3. 何时进行筛查? 4. 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5. 如何管理心理健康?
什么是大肠腺瘤?
什么是大肠腺瘤?
定义
大肠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可能发展为结肠癌。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癌症风险。
什么是大肠腺瘤?
分类
筛查方法
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大便潜血试验和结肠镜检查 。
结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肠道并取样。
腺瘤性大肠息肉的病因是什么
腺瘤性大肠息肉的病因是什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腺瘤性大肠息肉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同时,也相信很多人都在关心这个问题,在生活中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折磨,但是“腺瘤性大肠息肉的病因是什么呢?”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关于“腺瘤性大肠息肉的病因是什么?”这个问题。
相信大家看完以下的解释后,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大肠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疾病, 一般男性多见, 男女比例为1.17-2.31∶1, 本组男性患者约占65.02%, 明显高于女性患者(34.98%), 与单宏波等报道一致. 由于该病无临床特异性, 一般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和粘液便等, 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 有报道称, 及时发现并将息肉切除的患者大肠发病率会显著降低, 因此了解大肠息肉的内镜、病理特点和癌变因素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大肠癌的发生.大肠息肉主要有腺瘤性、增生性、炎性和幼年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主要结构特点是异型性, 体积较大, 多为分叶, 一般分为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和管状腺瘤. 增生性息肉常见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其体积较小, 一般无分叶,临床特征不明显. 炎性息肉主要由炎症刺激导致, 多见于大肠感染性疾病, 形态表现为丘状或不规则状, 一般无蒂. 幼年性息肉一般发病年纪较小, 体积较大, 分叶较多.。
本研究中, 老年组发生大肠息肉的比例最高, 其次为中年组, 青年组大肠息肉发生率最低. 大肠息肉发生部位均以乙状结肠、直肠最为常见, 而回盲部息肉的发生几率较小. 息肉直径≤1 cm比例最高, 其中大部分为增生性息肉; 息肉直径1-2 cm 中腺瘤性比例最高, 而直径>2 cm中幼年性息肉发生比例最高. 这说明息肉大小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分析息肉形态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发现, 无分叶组大肠息肉发生率为80.05%, 分叶组为19.95%, 说明大肠息肉以无分叶为主; 其中分叶组以腺瘤性发生率最高, 无分叶组以增生性为主。
肠道息肉病的鉴别诊断
肠道息肉病的鉴别诊断腺瘤是大肠黏膜上皮组织向肠腔的突出物,外观略呈红色,借此可与呈灰白色的增生性息肉鉴别,但即使是有经验的内镜医生确诊亦不超过70%.对于直径在0.5cm以下的腺瘤或>0.5cm以的增生性息肉,极易发生误诊。
1.管状腺瘤多数腺瘤为管状腺瘤,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有蒂多见,占85%.大小由数毫米至10cm不等,以1~2cm直径大小的腺瘤多见。
腺瘤形态多呈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可有浅裂沟,明显充血、发红,部分有点状出血斑,形成虎斑样结构。
有继发感染时,表面附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5%~10%的管状腺瘤在蒂部周围邻近黏膜,甚至在腺瘤顶对侧肠黏膜可出现白斑,白斑呈圆点状,成簇小片分布,组织学上主要是炎症变化。
2.绒毛状腺瘤好发于5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
多见于左半结肠,其中直肠约占82%,乙状结肠约占13%,右半结肠极少见。
质地较脆,常伴糜烂出血,一般直径大于2cm,较管状腺瘤大,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表面不光滑,有无数细绒毛状突起,往往附有大量黏液;大部分为无蒂和亚蒂,有蒂仅占17%,形态不规则,无蒂者呈花坛状或菜花样,亚蒂呈绒球,有蒂者类似于成串葡萄。
3.混合性腺瘤类似于管状腺瘤,以有蒂、亚蒂多见,可见表面不光滑,可有纵深裂沟,呈分叶状,伴许多绒毛状突起。
4.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和黏液,癌变者常发生肠梗阻,也有无症状者。
家族性腺瘤病的突出特征为大肠的多发性腺瘤,数目以超过100枚为标准。
腺瘤分布以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直肠最多。
在X线下呈现为全大肠内广泛分布近乎一致的圆形充盈损,直径0.3~0.5cm,轮廓光滑。
在息肉密集的部位,气钡双重造影极似玉米样排列,但用传统的钡剂灌肠则容易被钡剂淹没而漏诊。
什么是管状绒毛状腺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什么是管状绒毛状腺瘤?
导语:听到瘤这个字就觉得很恐怖,觉得是可怕的疾病,因为现在人们患各种瘤的机率太高啦,其实大家听到后也不要慌张,不要有心里的阴影,这
听到瘤这个字就觉得很恐怖,觉得是可怕的疾病,因为现在人们患各种瘤的机率太高啦,其实大家听到后也不要慌张,不要有心里的阴影,这样是会影响到病情的。
那什么才是管状绒毛状腺瘤呢?它又有哪些特点呢?我们该怎样去对待它呢?一起来看一看是怎么回事吧?
1、绒毛管状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容易发生恶变。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
临床上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2、它分为: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淋巴腺息肉,炎症性息肉。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
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3、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
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
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
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
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
肿瘤性息肉
肿瘤性息肉【概述】肿瘤性息肉(Tumorous Polyp)是大肠膜上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肿瘤,其单发者统称为腺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又可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3类。
多发性者常见为家族性腺瘤病,其他尚有非家族性腺瘤病及伴有消化道外肿瘤的Gardner 氏综合征、 Turcot氏综合征等,它们多有不同的恶变率、被视为癌前病变,因此腺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诊断】绝大多数的大肠癌来自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癌变,其根据①腺瘤与大肠癌的性别、年龄相仿;②腺瘤和癌在大肠的分布情况相似,均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好发部位;③大肠癌同时伴有腺瘤者不少见;④有腺瘤者与无腺瘤者相比,前者大肠癌和发生率明显增高。
【治疗措施】1.腺瘤的处理原则是一经发现即行内镜下摘除并作全瘤活检。
对于出现下述情况者,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①出现淋巴浸润者;②组织学示癌组织分化差;③腺瘤切除边缘或邻近有癌肿浸润。
在腺瘤标本中,发现浸润型性腺癌者约占2%~5%,而总的淋巴转移患者也不超过5%,可见绝大多数的息肉恶变,尤其是有蒂者,经内镜切除是适当的。
在有蒂息肉,癌变局限于息肉头部者,淋巴转移非常少见。
2.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治疗原则是一旦确诊,将可能发生癌变的大肠全部切除,以阻断大肠癌的发生。
对于已癌变的患者宜选择适当的根治手术。
【病因学】腺瘤的组织发生,尚不十分清楚。
最初Lane表明深部隐窝细胞随着向表面的迁移、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
这一改变不仅可在隐窝的垂直切片常规制片中观察到,用组化方法也可证明这一结果。
例如腺瘤性上皮硫酸粘液比唾液酸粘液为多,而正常隐窝深部的上皮亦以硫酸粘液表达为主。
此外,一种与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结合的凝集素DBA,在腺瘤和正常隐窝深部上皮染色较弱。
Rugglere等最近进一步表明血型Ley抗原在许多腺瘤均弥散着色,但在正常粘膜,阳性反应仅见于深部隐窝。
这些腺瘤上皮与隐窝深部上皮组化反应的一致性有力支持腺瘤起源于隐窝深部的可能。
直肠腺管瘤的病理变化
直肠腺管瘤的病理变化我们都知道,直肠是大肠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吸收食物中的水分,是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
因为直肠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所以经常会得病,比如说一些炎症,甚至是肿瘤;直肠管状腺瘤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腺上皮组织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无疼痛及其他自觉症状。
那么,直肠管状腺瘤的病理变化是怎样的呢?1、肉眼观察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
剖面呈棕黄色,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
2、显微镜观察实质:肿瘤由柱状或立方上皮组成,双层排列,并互相吻合成不规则的小管状或狭长的小梁状。
细胞核大,卵圆形,大小一致,胞浆嗜酸性。
管腔或小梁外周无肌上皮细胞。
管腔内含PAS 阳性分泌物。
间质:疏松,其中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实质和间质间有基底膜分隔。
3、鉴别诊断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生物学特点:肿瘤生长缓慢,体积小,包膜完整。
手术切除后极少复发。
组织发生:内层细胞为柱状,外层为基底样细胞,结构上与排泄管相类似,推测其组织来源可能为排泄管上皮。
管状腺瘤又称“腺瘤性息肉”,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管状腺瘤绒毛成分占20%以下。
腺瘤呈球形、椭球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色粉红,质实,常有长度粗细不等的蒂附着于肠黏膜上。
但肿瘤仅数毫米大小时,也可呈广基状而无蒂可见。
管状腺瘤瘤体越大,恶变几率越大。
当腺瘤>2cm时,癌变率即显著增高。
瘤细胞若呈明显的多形性以及间质与浸润,称之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癌变。
管状腺瘤病理改变:肉眼观察:有完整包膜,表面光滑。
剖面呈棕黄色,可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粘液。
管状腺瘤显微镜观察:实质:肿瘤由柱状或立方上皮组成,双层排列,并互相吻合成不规则的小管状或狭长的小梁状。
细胞核大,卵圆形,大小一致,胞浆嗜酸性。
管腔或小梁外周无肌上皮细胞。
管腔内含PAS阳性分泌物。
间质:疏松,其中有大量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实质和间质间有基底膜分隔。
上面是笔者跟大家介绍的关于直肠管状腺瘤的病理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察看;它们初期不会给人体带来不适,是良性肿瘤;即使如此,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时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检查,积极治疗。
肠道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肠道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概述肠道腺上皮性肿瘤是一类源自于肠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本文旨在介绍肠道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分类。
病理特征肠道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组织学类型:肠道腺上皮性肿瘤主要分为腺瘤和腺癌两种类型。
腺瘤为良性肿瘤,可以通过组织学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诊断。
腺癌为恶性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和异型增生的特征。
2. 组织学分级:腺癌通常根据其组织学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级方法包括WHO分级和TNM分级系统。
分类根据组织学类型和病理特征,肠道腺上皮性肿瘤可以进一步分为多个亚型:1. 结肠腺瘤:发生在结肠的良性肿瘤,通常可以通过结肠镜检查进行早期发现和处理。
2. 直肠癌:发生在直肠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肠道腺上皮性肿瘤之一。
3. 结直肠腺瘤病(FAP):一种遗传性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易发展为结直肠腺癌。
4. 结直肠腺癌:来源于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常见的亚型包括腺型腺癌、黏液型腺癌和浸润型腺癌等。
结论肠道腺上皮性肿瘤是一类源自于肠道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了解肠道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和分类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肿瘤的病理学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参考文献:[1] 张书玉. 肠道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及分类. 中华医学论坛杂志. 2020, 20(12): 104-107.[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Fifth Edition. Ly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19.。
肠腺瘤中成药治疗方案
摘要: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良性肿瘤,其发生率逐年上升。
中医认为肠腺瘤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针对肠腺瘤的中成药治疗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肠腺瘤的中医病因病机1.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若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水湿内生,易于滋生湿热之邪。
2. 湿热内蕴:湿热之邪蕴结肠道,阻滞气机,导致肠道传导失常,形成肠腺瘤。
3.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气机不畅,血行瘀滞,形成肠腺瘤。
二、中成药治疗方案1. 基础方剂(1)健脾益气方: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肠腺瘤。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山药、薏苡仁等。
功效: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2)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肠腺瘤。
药物组成:黄芩、黄连、白芍、白术、茯苓、泽泻、猪苓等。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3)活血化瘀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肠腺瘤。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当归、川芎、三棱、莪术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 辅助中成药(1)复方甘草片:具有健脾益气、和中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肠腺瘤。
(2)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肠腺瘤。
(3)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肠腺瘤。
三、治疗方案实施1. 诊断明确:在治疗前,需明确肠腺瘤的诊断,包括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分型论治:根据肠腺瘤的中医病因病机,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分型论治。
3. 方剂加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对基础方剂进行加减。
4.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合理调整药物剂量。
5. 治疗疗程:一般治疗疗程为3个月,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调整。
6. 疗效评价:治疗期间,定期进行疗效评价,包括症状改善、体征改善、影像学检查等。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饮食调养,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2. 治疗期间,患者需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什么是大肠腺瘤?
什么是大肠腺瘤?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目前研究认为至少80%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历时大约5年以上,平均10~15年,积极诊治大肠腺瘤是控制、减少大肠癌的重要途径。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发病率约为0.015%--0.02%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肠套叠肠梗阻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肿瘤科肿瘤外科
治疗方式: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内窥镜手术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4-6周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75-80%
常用药品:氟尿嘧啶植入剂消癌平片
治疗费用:治疗根据病期不同治疗费用不同
温馨提示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1。
大肠腺瘤详解ppt课件
2.X线检查 钡剂灌肠X线检查不易检出较小的腺瘤,对低位尤 其是直肠腺瘤不易显示。双重对比气钡造影可提高对腺瘤的检 出率。
3.内镜检查 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是目 前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但仍有漏诊的可能。对内镜检查发现的 息肉均应活检。腺瘤癌变在内镜下常表现为:
2.结肠息肉 也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易 与结肠癌相混淆,但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资鉴别。
3.阑尾脓肿 有急慢性阑尾炎或右下腹痛史,可有右下腹压痛 及腹肌紧张,周围血象升高,腹部B超或CT检查可发现有下腹 液性包块,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排除盲肠肿瘤。
-
17
治疗
大肠腺瘤属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均应及时处理。多数腺瘤可 通过镜下切除,肠镜无法切除时(多数为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 广基腺瘤)则应手术切除。对于术后病检无癌变者无须进一步治 疗;有癌变者应根据浸润深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虽然大部分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但不是所有大肠 腺瘤均发生癌变。
-
8
发病机制
腺瘤的癌变与下述因素有关。
1.腺瘤大小 一般来讲随着腺瘤的增大其癌变机会显著上升。 据文献报道,直径<1cm、1~2cm、>2cm的腺瘤原位癌的发 生率分别为1.7%~2.6%、6。5%~24.3%、12%~25%,浸润性 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1.3%、9.5%~9.8%、41.7%~46.1%。近 年来发现一种扁平隆起型小腺瘤,直径常<1cm,可伴中心凹 陷,其恶变率高,但却易漏诊,故肠镜检查时须仔细。
-
20
谢谢大家!
by 大头医生
-
21
大肠腺瘤有哪些症状?
大肠腺瘤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大肠腺瘤症状,尤其是大肠腺瘤的早期症状,大肠腺瘤有什么表现?得了大肠腺瘤会怎样?以及大肠腺瘤有哪些并发病症,大肠腺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大肠腺瘤常见症状:
便血、腹痛、大肠黑变、结肠梗阻
*一、症状:
大肠腺瘤的症状与其大小及所处部位有关。
小的腺瘤常无症状,较大腺瘤的症状可归纳如下:
1.便血:可为程度不同的便血,如出血量较少或腺瘤位于右半结肠时,常不易为肉眼觉察,大便潜血试验可能为阳性。
2.肠道刺激症状:表现为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多见于绒毛状腺瘤。
3.肠套叠或伴肠梗阻:较大的有蒂腺瘤可引起肠套叠或伴肠梗阻而致腹痛。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2.试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以上是对于大肠腺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大肠腺瘤并发症,大肠腺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大肠腺瘤常见并发症:
肠套叠、肠梗阻
*一、并发症:
1.便血:可为程度不同的便血。
2.肠套叠或伴肠梗阻:较大的有蒂腺瘤可引起肠套叠或伴肠梗阻。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大肠腺瘤症状,大肠腺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大肠腺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大肠腺瘤怎样治疗?
大肠腺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大肠腺瘤的治疗方法,治疗大肠腺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大肠腺瘤应该吃什么药。
*大肠腺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大肠腺瘤属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均应及时处理。
多数腺瘤可通过镜下切除,肠镜无法切除时(多数为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则应手术切除。
对于术后病检无癌变者无须进一步治疗;有癌变者应根据浸润深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1.镜下切除:镜下切除的方法有圈套凝切法、活检钳凝切法、电凝器灼除法等。
对于有蒂型腺瘤可行圈套切除,对于小于0.5cm 的广基型腺瘤可采用活检钳凝切法或电凝器灼除法,0.5~1cm的广基型可采用圈套凝切法进行切除。
2.手术切除:对于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肠镜分块切除,而应采用手术切除,一般按大肠癌手术处理原则进行。
3.腺瘤癌变的处理:1)癌局限于黏膜层者,采用局部切除术,术后肠镜随访。
2)癌变侵入黏膜下层而未达固有肌层者,我国通常根据腺瘤病理类型决定手术方式。
①管状腺瘤:如果切缘无癌,或切片中无血管和淋巴管受累,或癌细胞分化好,或病理学检查证实腺瘤完全切除,一般只需局部切除加密切随访即可。
②绒毛状腺瘤:由于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高达29%~44%,因此应按通常的大肠癌作包括淋巴结清除的肠切除术。
③混合性腺瘤:如为有蒂型,其处理原则与管状腺瘤癌变限于黏膜下层时相同,如为广基型,则与绒毛状腺瘤癌变限于黏膜下层时的处理原则相同。
3)腺瘤癌变浸润至肌层者,行根治性肠切除术。
*2、预后:1.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大肠腺瘤怎么治疗,大肠腺瘤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大肠腺瘤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大肠腺瘤”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大肠腺瘤的科普知识课件
结论
结论
大肠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 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定期的筛查和注意生活习惯可 以帮助早期检测和治疗大肠腺 瘤,降低患上大肠癌的风险。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大肠腺瘤的科 普知识课件
目录 什么是大肠腺瘤? 大肠腺瘤的类型 大肠腺瘤的症状 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 预防和筛查 治疗方法 结论
什么是大肠腺 瘤?
什么是大肠腺瘤?
大肠腺瘤是指发生在结肠或直肠内 黏肠癌。
大肠腺瘤的类 型
大肠腺瘤的类型
腺瘤分为三种类型:腺瘤性息 肉、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
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类型, 通常较小且良性。
大肠腺瘤的症 状
大肠腺瘤的症状
大肠腺瘤通常在早期没有症状 ,只有在发展成大肠癌之前才 会出现明显症状。 可能出现腹痛、便血、变便秘 或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大肠腺瘤的危 险因素
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
年龄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40 岁以上的人更容易患上大肠腺 瘤。
具有家族史的人以及患有炎症 性肠病的人也更容易患上大肠 腺瘤。
预防和筛查
预防和筛查
早期的大肠腺瘤通常没有症状,通 过进行定期的大肠镜检查可以早期 发现和治疗。
饮食健康、减少红肉和加工肉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及戒烟减酒 等可以降低患上大肠腺瘤的风险。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针对发现的大肠腺瘤,医生会 根据大小和类型制定最佳治疗 方案。
大肠腺瘤恶性危险因素分析
大肠腺瘤恶性危险因素分析
邱秀珊;黄庆山;张坚娟
【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
【年(卷),期】2002(008)011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腺瘤恶变的诸多危险因素,为防治大肠癌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1989年1月~2001年1月间本院经纤维或电子结肠镜检出的大肠腺瘤406例进行研究.结果:单发腺瘤85.8%,多发腺瘤14.2%.腺瘤癌变9.3%,腺瘤合并
癌4.43%.大于2cm腺瘤癌变率31.65%,小于1cm腺瘤癌变率1.8%;无蒂腺瘤癌
变率36.6%,混合性腺瘤癌变率1.6%;绒毛状腺瘤癌变率4.5%.腺瘤发生部位以直肠居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直乙结肠腺瘤癌变率11.23%.结论: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大小、形态、部位及组织学类型有关.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邱秀珊;黄庆山;张坚娟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364000;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364000;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3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4
【相关文献】
1.肺部恶性小结节危险因素分析及恶性预测模型建立 [J], 潘宴青;王朝;邹卫;马国栋;杨如松
2.大肠腺瘤异型增生及癌变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J], 刘惠民;吴文新;薛秀伟
3.基于结肠镜诊断的散发性大肠腺瘤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J], 范慧宁; 瞿国强; 陈维雄; 孔武明; 刘渊; 刘远飞; 丁琴
4.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J], 赵龙;张玲玲;谢红英;
夏书月
5.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吴明铭;杨海涛;林万尊;谢贤
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
②绒毛状腺瘤: 由于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高达29%~44%,因此应按通常的 大肠癌作包括淋巴结清除的肠切除术。 ③混合性腺瘤: 如为有蒂型,其处理原则与管状腺瘤癌变限于黏膜下层时相 同,如为广基型,则与绒毛状腺瘤癌变限于黏膜下层时的处理 原则相同。 (3)腺瘤癌变浸润至肌层者,行根治性肠切除术。
2.结肠息肉 也可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症状,易 与结肠癌相混淆,但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资鉴别。 3.阑尾脓肿 有急慢性阑尾炎或右下腹痛史,可有右下腹压痛 及腹肌紧张,周围血象升高,腹部B超或CT检查可发现有下腹 液性包块,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排除盲肠肿瘤。
治疗
大肠腺瘤属癌前病变,一经发现均应及时处理。多数腺瘤可 通过镜下切除,肠镜无法切除时(多数为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 广基腺瘤)则应手术切除。对于术后病检无癌变者无须进一步治 疗;有癌变者应根据浸润深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流行病学
腺瘤患者的平均年龄比大肠癌患者年轻5岁,发病部位以直肠 和乙状结肠多见。
病因
大肠瘤属癌前病变,表现为大肠黏膜上大小不一的凸起物。
发病机制
大肠腺瘤表现为大肠黏膜上大小不一的突起物,可分为有蒂 型和广基型。组织学切片上可见多少不等的绒毛状成分。根据 腺瘤中绒毛状成分所占比例的不同而将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 状成分占20%以下)、混合性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80%)和绒 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3种,临床上以管状腺瘤最为 多见,占70%左右。由于其分类特点,只有当对完整的腺瘤组 织进行病理检查后,才能确定腺瘤的组织学类型。
并发症
1.便血 可为程度不同的便血。
2.肠套叠或伴肠梗阻 较大的有蒂腺瘤可引起肠套叠或伴肠梗 阻。
实验室检查
1.活组织检查 应多处或多次取材,最好将息肉全部切除送检, 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2.粪便潜血试验 其诊断意义有限,假阴性较多,阳性者可提 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
其他辅助检查
1.直肠指诊 是检查距肛门7~8cm以内直肠最简便可靠的方 法。触及硬结是腺瘤癌变的可靠指标。 2.X线检查 钡剂灌肠X线检查不易检出较小的腺瘤,对低位尤 其是直肠腺瘤不易显示。双重对比气钡造影可提高对腺瘤的检 出率。 3.内镜检查 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等,是目 前最可靠的检查方法,但仍有漏诊的可能。对内镜检查发现的 息肉均应活检。腺瘤癌变在内镜下常表现为: 腺瘤增大,表面有糜烂、溃疡、坏死样表现,广基或短蒂、 亚蒂腺瘤的基底部僵硬,腺瘤组织脆性增加等。
临床表现
大肠腺瘤的症状与其大小及所处部位有关。小的腺瘤常无症 状,较大腺瘤的症状可归纳如下: 1.便血 可为程度不同的便血,如出血量较少或腺瘤位于右半 结肠时,常不易为肉眼觉察,大便潜血试验可能为阳性。 2.肠道刺激症状 表现为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多见于绒毛状 腺瘤。 3.肠套叠或伴肠梗阻 较大的有蒂腺瘤可引起肠套叠或伴肠梗 阻而致腹痛,甚至可见腺瘤从肛门脱出。
其他辅助检查
据报道,放大内镜结合染色法可判断肿瘤有无癌变及浸润深度, 应用免疫内镜可精确区别良、恶性病变。
诊断
1.临床表现。
2.试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1.肠结核 大多数患者有原发性结核病灶存在。有午后低热、 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粪便多呈黄色稀便,带黏液而少 脓血,腹泻与便秘常交替出现,0T试验阳性。结肠镜及X线检 查有助于诊断。
虽然大部分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但不是所有大肠 腺瘤均发生癌变。
发病机制
腺瘤的癌变与下述因素有关。
1.腺瘤大小 一般来讲随着腺瘤的增大其癌变机会显著上升。 据文献报道,直径<1cm、1~2cm、>2cm的腺瘤原位癌的发 生率分别为1.7%~2.6%、6。5%~24.3%、12%~25%,浸润性 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1.3%、9.5%~9.8%、41.7%~46.1%。近 年来发现一种扁平隆起型小腺瘤,直径常<1cm,可伴中心凹 陷,其恶变率高,但却易漏诊,故肠镜检查时须仔细。
1.镜下切除 镜下切除的方法有圈套凝切法、活检钳凝切法、 电凝器灼除法等。对于有蒂型腺瘤可行圈套切除,对于小于 0.5cm的广基型腺瘤可采用活检钳凝切法或电凝器灼除法, 0.5~1cm的广基型可采用圈套凝切法进行切除。
治疗
2.手术切除 对于直径大于2cm的绒毛状广基腺瘤不宜经肠镜 分块切除,而应采用手术切除,一般按大肠癌手术处理原则进 行。 3.腺瘤癌变的处理 (1)癌局限于黏膜层者,采用局部切除术, 术后肠镜随访。 (2)癌变侵入黏膜下层而未达固有肌层者,我国通常根据腺瘤 病理类型决定手术方式。 ①管状腺瘤: 如果切缘无癌,或切片中无血管和淋巴管受累,或癌细胞分 化好,或病理学检查证实腺瘤完全切除,一般只需局部切除加 密切随访即可。
大肠腺瘤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adenoma of large intestine
类别
肿瘤科/腹0/0
概述
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目前研究认为至少80%的大肠 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历时大约5年以上,平均10~15年。 积极诊治大肠腺瘤是控制、减少大肠癌的重要途径。
2.病理类型 腺瘤中绒毛状成分越多越易癌变,绒毛状腺瘤 癌变率最高,混合性腺瘤次之,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
发病机制
3.腺瘤外形 广基型腺瘤癌变率明显高于有蒂型腺瘤。
4.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 随着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增高癌变 率显著上升,轻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发生率约5.7%,中度为 18%,重度达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