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2 (共41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2 (共41张PPT)

沈 葆 桢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 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 器……” ——李鸿章 洋务运动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日甲午战争
• 林则徐、魏源的师夷和洋务运动的 “中体西用”真的能拯救中国吗?
该往何处去?
1、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 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 是他( ) D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 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核心思想的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华事夷言》 A D《天演论》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仑笑 。,
戊戌六君子
2、代表人物及主要活动
(3)谭嗣同
A、活动:
①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大胆批判;
②号召人们同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B、地位:为维新慷慨赴死第一人
(4)严复
A、主要活动:
①翻译《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 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支配;
⑵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局限性: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探究活动:地主阶级抵抗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异同
抵抗、洋务派
领 导 人 物
维新派
相 阶级本质 封建地主阶级 同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学习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不 学习内容 西方先进科技 同 失败标志 鸦片、甲午战争
(2)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3)许多知识分子远离社会现实。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
能及,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连声

高中历史必修三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 PPT课件

一段距离;一次离别,一份伤感。

13、回忆在无数次的发酵中膨胀成了苦涩,这苦涩滴穿着温柔,蛰伏在每个长夜的背后,惊醒了隐藏的疼痛,变成了雨在外面的天空飘洒着!一滴滴的泪,一阵阵地雨凝结成了张望,慌乱着,流淌着!

14、抬起了自己粗糙厚大的手掌,捂住了渐渐变红的眼睛,在悲痛欲绝的痛楚传来之前,爆发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哭泣声。

3、经常听一支支寂寥的曲子,让我那孤单的灵魂与影子和你一起舞蹈,精疲力竭,不知所措,却又心甘情愿。

4、爱上你,缘于那一滴泪。晶莹剔透中饱含着凄美,轻轻滑落的瞬间,为我种下了今生刻骨的相思。

5、将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曾经认为真正的爱不用说出来,但是我错了,其实爱要说出来,让她明白让她知道你的爱,但我却错过了。
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科
一、另辟蹊径 独创新意的造纸术
“自古书籍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 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 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 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创新
一、另辟蹊径 独创新意的造纸术
疑比问较::“西蔡汉侯的纸植”物究纤竟维是纸不是PK最早“的蔡纸侯呢纸?”
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
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李约瑟著《中国科学
思考:是什么使中国近代科技落伍?
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传统儒家思想;重农 策、科举制度;实行闭关锁国等等.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创新要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A.汉朝 B.唐宋 C.元朝 D.明朝
(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人教版)PPT课件
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 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 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 经济的发展。
.
7
儒家 1号人物:孔子
[名人档案]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鲁国(今山东曲阜 ) 成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孔子
头衔: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面发展观
.
8
1.孔子的主张和贡献
.
4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条件)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剧变,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看 法与方案。 (3)阶级关系: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摘自《中国新闻网》
.
26
奥运会表演
.
2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 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 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 慧。”
.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28
世界看老子
《老子》哲学对康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重要 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的形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6.传承和转折(明清)
(1)背景: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 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 (2)表现: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 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 世致用。 (3)结果: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思想 钳制空前,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7.从衰落到复兴(近现代) (1)衰落: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文化发展的源头。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形成格局(秦汉)
材料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 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其主 张被汉武帝采纳,自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董仲舒的学说以儒 家思想为中心,杂以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 帝制神学体系。
魏晋玄学:思想上,宣扬 “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政治上,主张“无为”;社 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特点:儒、道结合
(1)背景:随着道教兴起和 佛教传入,呈现出儒、道、佛 交汇融通的景象。 (2)表现:魏晋玄学盛行, 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 挑战。
(3)影响 ①促进了儒 学的创新与 发展。 ②隋唐时期, 中华传统文 化辉煌灿烂。
2.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期(先秦)
(2)表现: ①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社会出现大变革大动荡,各诸侯国 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
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经济上,铁器、牛耕得到推广,生产力进一步提 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上,天文学,医学等取得较大进步;文化上,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和老子  ppt课件

ppt课件
23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 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ppt课件
24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ppt》课件
7
(二)孔子的思想
一、政治思想
1、“仁”——思想核心
(1)含义: “仁者爱人” (2)方法: “忠恕 ”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则“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ppt课件
10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 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 了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过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 求仁的境界。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ppt课件
17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 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课件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0张PPT)

孔府 位于孔庙
东侧,有“天下第 一家”之称,是孔 子嫡系长期居住的 府第,也是中国封 建社会官衙与内宅 合一的典型建筑。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2.战国时期: 孟子、荀子
简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 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 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 诸侯国。
2 .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 3 .人性论: 性本恶 4 .主张礼法并用 5 .哲学观: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创立儒家学派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 整,成为蔚然大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 1课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目录
一 “中百央家集争权鸣的”发局展面的形成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三三 道家和法家
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 时期,社会上形成一批 以…、…为宗旨的学者和思 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 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等。
意义: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 ⑴政治思想
①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共3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 第一课  百家争鸣(共38张PPT)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
1、&春秋时期鲁国人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大政治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①“仁”、“礼”
克己复礼为仁 仁者爱人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恭、宽、信、敏、惠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课堂检测
4.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 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 乎大自然四季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 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身份地位,该穿什么衣服就 穿什么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 单甚至破烂的衣服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 上级规定,大家穿统一的制服不是很好吗?按甲、乙、 丙、丁的描述顺序对应的思想学派是( B ) A.儒、墨、法、道 C.儒、法、墨、道 B.道、儒、墨、法 D.道、墨、法、儒
(二)庄子(名周)
1、* 战国时期
* 与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 2、思想主张
①“道”无所不在, 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齐物”。 ②崇尚自然,主张超越 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三、法家思想
(一)代表:李悝、商鞅、吴起、韩非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课堂检测
3.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 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 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 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B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2张)PPT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课百家争鸣(共32张)PPT课件

酒”。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
的入室弟子。
12
荀子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 道”, “君舟民水”
哲学:“天行有常”、“制 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
伦理想观:人性本恶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观 政治观 伦理观
仁,礼
仁义
仁义
仁,德治
仁政民贵 君轻
王道 君舟民水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1.1 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学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后世主要 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
方技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 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中国古代史(2002年版高级中学教科书3 )
材料三:“学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
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使私人办学蓬勃兴起,像孔子所办的
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教育的对象不分贵贱等级,只要
学生送给他““束士俯””(一阶串腊层肉)的作为兴学费起,就可以了。这
样便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因而有学问的人多了起
“合则留不合则去”,因此,人才的流动也空前的频
繁。
——中国通史 4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 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 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 阶层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 ,学术思想自由活跃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PPT)

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件PPT)

第2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精 梳
1.通过本课教材的图文材料,立足于时空观
理 自
念,探究中华文化从勃兴到衰落再到复兴的

学 习 固 基 础
学 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 涵。
发展历程,继而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中华 学 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 效 果 学 业

科 2.通过史料实证,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重 效















重 点 难 点 要 突 破
第6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3.秦汉魏晋

秦朝
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主 学
汉武帝_尊__崇__儒__术___,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
习 固 基
西汉 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重 效 果



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业 测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速 达 标
研 习
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重 点 难 点 要 突 破
第13页

新教材•历史(RJ)•选择性必修3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所谓“百家”,泛指数量多。 《汉书· 艺文志》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杂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 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合作探究: “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 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 ①经济上:井田制瓦解,社会经济迅速发 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 制崩溃,新制度逐渐建立 ③社会阶层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 用 ④教育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私学兴起
综合探究: 孔子的思想主张在当时 为什么到处碰壁,不受重用?
奔波中的孔子
至高无上的孔子
袁世凯与孔子
新文化运动与孔子
文革与孔子
世界与孔子
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孔庙大成殿
杏坛
杏坛是传说 中孔子讲学 的地方,后 人在孔庙大 成殿前筑坛 以示纪念。
孔府 大门
孔林中的孔子墓
2、孟子 (1)孟子的生平 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曾游历列国,主张不被 采用,晚年退而与弟子著 书立说。著有《孟子》一 书。有“亚)孟子的思想主张
①主张实行“仁政”
②提出“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四端、四德)
④提出“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 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
孔子(前551-前479) 姓孔,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3岁丧父,17岁丧母,从小虚心好学。 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 30岁开始私人讲学。 50多岁又从政,担任司寇。55岁仕途失
意。
晚年率弟子周游列国14年,到处碰壁。 68岁返鲁,晚年潜心办学和整理文献。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晚年整理古籍《诗》《礼》《书》《易》 《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享年73岁。后被尊为“至圣”“万世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5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一第1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51张PPT)
逍遥的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4)他在文学艺术上,如寓言、散文上有深邃的哲理智 慧和神奇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申 不 害
“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法家:战国时平民的政治代言人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文化贡献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 《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 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请思考:“仁”和“礼”之间是 一种什么关系?
“礼”则是一种外在的规范;“仁”是一 种内在的修养。
具备“仁”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 守“礼”;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 践行“仁”的品德。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 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老子的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道家学派
领域
思 哲学 想 思想 学 说 政治
主张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核心
1. "道"是万物的本源(宇宙观唯心) 2.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无条件向相反方
面转化的规律
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 惠则足以使人”。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精选 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课精选 课件

第 1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现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 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 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到“学在民间”。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道、 法、墨、 名、阴阳、 纵横、杂、 农、小说 (除去小 说家,则 称“九 流”)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主要学派: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

人”
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主张推己 “为政以德” 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与人”。“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 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 根本目的: 维护西周的奴隶制统治秩序 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 礼 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 代表奴隶主利益 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 永恒的价值。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2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25张ppt)
(1)背景: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
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流: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发展:魏晋隋唐 思想上,宣扬“无” 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政治上,主
①魏晋玄学盛行
张“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特点:儒、 道结合
②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③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教材知识体系
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第1、2课)
二、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4、5课)
三、人口迁徙、文化交流与认同
(第6、7、8课)
四、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10课)
五、战争与文化交流
(第11、12、13课)
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15课)
七、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活动课)
地域文化发展
规范
到良知
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影响:积极、消极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流: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5.传承与禁锢:明清
——《汉书·董仲舒传》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 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 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流: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3.发展:魏晋隋唐
虎溪三笑
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 时,送客不过溪。
一日陶潜(陶渊明)、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 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 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不好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萧伯纳

4、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5、如果愉悦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愉悦的。——赫拉克利特
——王毅《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 材料四: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 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 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 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维新思想对中
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高考再考什么
【预测题1】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 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 社会科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说明 此时张之洞 A .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 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 C .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 D .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35张ppt)

2.自然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选自《道德经》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选自《荀子·天论》 阅读材料,谈谈其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内涵?并分析其意义 内涵: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冲击与 复兴
近代 现代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潮流。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综合探究
材料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相对封闭孤立的地理区位,造成了外来 同级别文化的冲击较少……同时中国长期相对于西方具有明显的人口优势,文化存在的 群体较大,具有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兼容力,在和 外界民族文化的交往中,可以汲取其优秀部分为己所用……
“以法为教”、“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法家:“法治”
建立统一多 民族国家

推崇法家
3、秦汉时期
巩固大一统 局面

尊崇儒术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孙中山
陈独秀
毛泽东
民主共和 民主科学 “工农武装割据”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后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 抨击封建思想, 主义在中国广泛传 科学与民主成 播并与中国实际相 为 中 华 文 化 追 结合,推动了中华 求的价值目标 文化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推动了中华文化进步。
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ppt课件

“亚圣”
A、“施”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
11
(2) 荀子的思想
思想主张: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④朴素的唯物思想
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19
五、墨家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 节用、节葬、……
20
四大家代表的阶级属性
▪ 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
▪ 墨家:小手工业者
▪ 道家:广大的贫苦百姓
▪ 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贵族

孟子、荀子:士大夫
21
人才招聘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 王,你会重用哪一派学说来治理 国家?为什么?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
育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 政);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 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 9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
想的形成
1
一、“百家争鸣”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 的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28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共28张ppt)
(1)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 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 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初步形成
章之美,谓之华。中原各国因经

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

北 狄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西 中原 东 社会经济较快发展。


西 戎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思想 文化的繁荣;共同构成了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形成——秦汉
(1)秦朝: 建 立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 推崇法家(焚书坑儒);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汉代: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起源——远古时期
• 分布:多元起源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 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 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 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 发展:多元一体趋势
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 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 中华文化的形成。
四川广汉·三星堆 ——————————
2.奠基——春秋战国
春秋 秦 汉武帝 西汉 东汉 魏晋 唐朝 宋代 明清 鸦片 新文化 五四
战国
末年 末年
战争 运动 运动
古代:儒学长期占统治地位
近代:西学东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
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习近平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思想文创化和:的从思“学现在建官烈府经”文
到“学在民间”。
8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 “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
主要流派: 儒、道、 法、墨、 名、阴阳、 纵横、杂、 农、小说 (除去小 说家,则 称“九 流”)
9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3.主要学派: 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
•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 前551年)夏历八月二十 七日,卒于鲁哀公十六 年(公元前479年)夏历 二月十八日,享年73岁。 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 尊称。
13
孔子的从政经历
• 孔子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政绩 十分显著,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 高官,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后在55岁左 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 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目的是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远大的抱负和 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 1 课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1
中国古代的主要朝代:
儒学

百 争商鸣家

西周 东周 秦 汉 成为
儒家思春想秋的发展战线国索:西汉
正统
东汉
程 理陆 心三学学朱 王奴国隶北两•••• 社先秦汉宋宋晋宋会秦朝朝明南南理———北宋学产 沉 成元朝和生 重 为明和 打 正清初 击 统隋明之步 ; 思际发 想唐封的展 ;清建新;社发五会展代十对 统 学 批 继国传 儒 的 判 承2
繁 荣

( 济1迅)速、发经展济成的。上社 会 关:是 在 它井是 一 定田也 说 明制崩成 的 历溃奴 隶 制,发 展 ,封的局面建之,春经
(2)、政治上系:的周的王了室衰史微度,阶士,大秋
夫 ( 崛崛3起)起,、“阶士级”关的 基 础 上阶系物 质 条 件层:历 史 时 代的新: 一 定 的活兴跃地条 件 下 出主瓦 解 和 封阶级 关 系 剧级是在社会的战国时期
5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 “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
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 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 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 •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 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 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
要孔的仁子地认位为。“仁”协就人调是”“统爱治人”者。与而如被何统实行治仁者,孔的子关主张系
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为“政克以己复德礼”为仁”;主张推己
及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 的施适与用人性,”由。““爱爱恢人 人””复作所西为推“导周仁出的”的一的礼系重乐列要思精制想神度都内深涵刻具体有现广出泛
6
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 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 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 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 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 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 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 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 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 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7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 “百家争鸣造”相的含产义想: 的 制 变 济 化
2.“百家争鸣和构”应 的出现物 ,的观 念社这会。原度 形因化 ,:迅 速
击明代中

明末清初儒学十分活 跃,三大进步思想家 ← 批判和继承传统儒学, 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 的新思想体系。
期王阳 明把理← 学发展 成为心 学
宋代 魏晋隋唐时
儒学 ←期儒学吸取
发展 佛、道精神,
为理 进一步发展

3
第 1课
4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 1.现“百家争鸣”的含义: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根孔 际 民 在本子之众几礼对间的千目一共精年的般同神后社和,的:会谐是今民发天“代维众展,仁的的孔”表护关关子的奴西注切的一,,这种隶周对这一表主的整种思现个以想方利奴人博仍式益隶类大具,社宽有即制会厚普孔统发的遍子展胸的的治中怀现民秩实来实本现爱性思序人护和想。
14
2、孔子的贡献 (1)思想上:
①思想核心:“仁” ,就是“爱人” “克己复礼”、“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③伦理观上:“性相近也”
15
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思想的核心协是调“仁人”际的思关想系,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
思想概括为“仁学”。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
思达想109核次之心多:,说明““爱仁人””在孔、子“的己思想所体不系欲中居,于勿十施分重于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历史影响”百家争鸣“ 、4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百家争鸣“ 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 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11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生平: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鲁国陬邑人 今山东曲阜
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 表”、“至圣”
12
孔子的身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百家 争鸣 局面 形成
↗ ↘
春秋末孔子 创立儒学
战国孟子、 ↗ 荀子大改造, 儒学成为诸 子百家中的 蔚然大宗
秦时
汉武帝时“罢
“焚 书坑 儒” 使儒 学遭

汉初
儒学 → 逐渐
复苏
黜百家,独尊 儒术”,使儒 学成为封建社 会正统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受打
的主流思想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 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 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 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 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